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网络人际传播

2.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3.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4.Web2.0

(四)作业

分析博客、微博、专业媒体的关系。

第五章 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一)教学目的

掌握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了解搜索引擎的原理和检索技巧,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和分类。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

2.门户网站

3.垂直网站

4.电子商务网站

第六章博客

(一)教学目的

了解博客的特点、博客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博客存在的问题。掌握微博的发展、优势、对新闻行业的影响,理解博客和微博的区别。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实践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博客

2.微博

第七章社交网站

(一)教学目的

了解社交网站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和社交网站存在的问题。(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4 实训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2.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3.社交网站带来的问题

(四)实训要求

上网参与或观察西祠胡同安广院BBS的活动,熟悉该社区的特点;小组讨论分析该社区在广院的影响。

第八章视频网站

(一)教学目的

了解视频网站的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掌握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视频网站的概念和特点

2.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3.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九章新媒体宏观管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了解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理解怎么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了解互联网监管的难点和对策,理解网络舆论的特性,掌握怎么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问题。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2.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3.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4.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

5.网络舆论的管理

第十章新媒体的微观经营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掌握网络广告的特点、问题、发展对策;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4 实践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网络广告

2.电子商务模式

3.收费服务模式

(四)实训要求

第十一章新媒体中的著作权保护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了解发达国家对新媒体著作权保护的情况;理解掌握“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了解网络著作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中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2.新媒体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3.“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

4.新媒体著作权的技术保护

(四)作业

讨论百度文库是否涉嫌侵权。

第十二章手机媒体

(一)教学目的

了解手机媒体的概念,重点理解掌握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6 理论讲授学时:4 实践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手机

2.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3.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4.3G:手机媒体发展的催化剂

第十三章手机之外的移动信息传播

(一)教学目的

了解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概念和发展。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电子阅读器

2.平板电脑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考试以试卷方式为主,百分制。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训情况给分,具体情况参考本课程实训大纲相关条目。

六、教材与参考书

1.匡文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4.廖祥忠著,《数字艺术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5.蒋宏、徐剑著,《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执笔人:汪海

2014年8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