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际公开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校际公开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校际公开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校际公开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公开课教案

(校际)

课题:常见天气系统

课型:新课

主讲人:余双红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桐城五中 余双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

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教材分析】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5节是在前一、二节讲述的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

要使学生明白天气形势预报的内容与含义,几乎涉及到天气预报的全部知识。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课时,本学时只给学生一些“入门”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即锋面系统。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关于锋面的分类,教材中讲述了冷锋和暖锋的概念,要使学生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一难点,教学中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

因此在讲解时应该注重课件

校级公开课方案

大雁第二学前学校公开课安排方案 为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5年4月2日至3日对我园所有年级开展校级公开课、校长公开课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抓好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讲授“公开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及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广大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共同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园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参加范围:全体任课教师。 三、活动地点:各班级教室 四、活动时间;4月2日至3日,上午8:30-11:00 五、4月2日活动安排

4月3日活动安排 六、活动要求 1、所有参加公开的教师在03月27日上报公开课课题及电子版教案。 2、各位老师要充分吃透教材,运用最有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力争将课程达到最优质的效果。 3、听课教师在活动开始前一律将手机调为振动或关机,必须要遵守时间,应在授课教师说课开始前全部到位,且中途不得随意走动或离开教室,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且准备好观摩后的活动反思。 4、认真公正的做好评课打分活动。 5、各自辅助教师做好一切后勤工作,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如:相机充电、教具整理等)。 7、、要求本学科组的教师及所有无课教师均要按时参加听评课。 8、、授课结束后,要开展扎实有效的评课活动。一方面要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将评课结果上报保教处,要求人人有发言,严禁走形式走过程,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校际交流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18年11月2日 上午第2节 授课班级:四年级(1)班 授 课 人:秦怡江 课 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0页例1、“试一试”,第80页“练一练”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并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顺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年级我们学过了那些混合运算的运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不含括号: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含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2、口算,并说说运算顺序 9÷3×2= 7-3+2= 50-20÷5= 20+2×5= (50-20)÷5= 7×(3+7)= 3、引入课题 大课间做操 同学们都按照高矮顺序站队做操,中午吃营养午餐也要分小组排队打饭,

我们的数学计算题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了解题目信息。 (2)学生审题,教师提问:已知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辅导。 (4)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示1:用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加上4副围棋的价钱。 12 ×3=36(元) 15 ×4=60(元) 36+60=96(元) 提示2:用4副围棋的价钱加上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 15 ×4=60(元) 12 ×3=36(元) 36+60=96(元) (5)你可以列成综合算式吗?这个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3+15×4 = + = () (6)强调:计算出得数,要写明单位和答语。 2.完成“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交流,计算 150+120÷6×5 = 150+ = =

校级公开课教案

手足双门球脚的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活动和游戏内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手足球运动的兴趣。以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学练氛围。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及时评价,张扬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掌握技能、发展体能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手足球双门球是一项新兴的球类项目,他是通过手,脚和身体任何部位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双方的球门不是固定不变的)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运动项目。规则上突破了传统球类项目的诸多形式,灵活多变,易于普及,健身性、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球类项目具有好奇而又不能持久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兴趣与爱好培养,结合游戏法巧妙安排趣味性的练习,逐层递进,不断提高学习欲望和练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技能、发展了体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 手足球脚的内侧运球 五、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手足球操的学练,感受运动激情,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学生初步掌握手足球脚的内侧运球技术,提高手、脚控球能力,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体验成功,感受手足球的兴趣,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六、教学重点 运球时脚的正确运用与合理的触球部位 七、教学难点 行进间脚运球时的脚对球控制能力 八、教法与学法: 1、教法:启发诱导法、激励评价法、游戏巩固法、竞赛法。 2、学法:尝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游戏学习法、自主学练法。

诗经《蒹葭》校级公开课教案

蒹葭 ——寻美之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律美,意境美,精神美。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德国曾经进行过一次世界最美之书的评选,参评之书不计其数,最后一举夺魁的是中国古老的诗经。为何我们2500多年前的作品,还受到如此的推崇呢?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中境界很美的一篇——《蒹葭》。一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历一次寻美之旅。 2、从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意。 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我们同学先拿出课本,将这首诗自由地朗读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诗歌的节奏,争取把它读通顺。开始。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 板书:美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进一步来探寻它的美。这首诗一共有三个小节,大家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叠词的运用,让诗情更加浓郁。 还有什么特点?

很工整,有一种建筑上的美感,诗经以四字为主。 1、音律美(重章叠唱) 边读边分析、体会字、词的韵味。如“苍苍”“萋萋”、“采采” 叫一个学生读:蒹葭苍苍。 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蒹葭苍——苍——把蒹葭苍苍的“苍苍”改成“苍盛”行不行?读读看。 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再把这三句读一下,感受这芦苇的苍茫。 重章叠唱,有几章?三章,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律之美。 板书:音律美(重章叠唱) 同桌二重读,师生二重读。 2、意境美 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我已经看出同学们已经领略了蒹葭的意境。能用一两句话来描绘一下此时此刻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吗?你看到了什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坚信就在水的一方,心情 应该是幸福欣喜憧憬。重音应该在哪个字上? 请一个同学读一次,再齐读一次。 同学们,假如我要在这个句子当中加一个感叹词,你认为应该加什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啊”,为什么? 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 什么呢,(屏显:“溯游从之,____!宛在水中央。”) 对“唉”字,齐读加了字的原文,淡淡的惆怅、失落。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就在主人公身边。你除了看到的,还听到了什么?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感受诉诸笔端,借助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多变的天气》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常识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预习提问)】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天气,一般变化。 2、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般变化。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你一般从什么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电话等) 2、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降水等的情况。 (1)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良天气的。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厚的地方一般是。 (3)天气符号:不同的天气符号代表不同的。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分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我们称之为风。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2 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阅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及其天气图。 教学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3)天气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承转)首先,我们来学习低气压、高气压等基本气压场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 (1) )高气 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2) )低气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3) )高压脊 : 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如图中 (A 或B )。 (4) 低压槽: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 (A 或B )。 [精讲]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与高压,是 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展示] 气旋的形成(北半球) 强调: 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 类 推 ] 反 气 旋 (高压)

校际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授课人:xxx 时间:2011年11月17日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他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品味重点段,句,词,从而理解课文.课文文笔虽优美,篇幅却较长,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读懂它有一定的难度.在读文中感受方法,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又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出示课题,读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美丽的秋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课文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秋的景色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3.你喜欢哪个时间段的三峡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品一品. 4.交流: 第五六自然段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身临其境.好一个幽静的夜,好一幕令人陶醉的月色!(点)"这一天,正是中秋."其实作者早就期盼这一天了,早就想领略中秋之夜三峡的迷人风光了.你读到这句话了吗——"夜,终于来了." 回读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天之中三峡的美景,秋天的三峡真是变化无穷.在你眼中,秋天的三峡是怎样的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幕景色,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四,巩固提高,课堂作业 1、本文文质兼美,精彩词句层出不穷,请你摘抄好词好句,形成积累。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五:课外作业:课外读一读老师发下来的资料,讨论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三峡之秋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梅花魂校际公开课教案

钱桥镇校际公开课教案 6、《梅花魂》 钱桥镇邹岗小学陈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中国心》歌曲。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吟诵:王安石诗作《梅花》。 2、回顾: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二、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思考: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再读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爱梅爱国 傲雪凌霜气节:顶天立地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1 课时锋与天气 1. 理解不同锋面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 2. 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天气形势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2.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2. 激发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力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注) 1.气团 (1))什么是气团? (2))冷 1 2.锋 (1))什么叫锋面、锋线、锋? (2))锋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 ①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②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二、冷锋 【动动手】 观看冷锋形成过程动画,根据动画及课本图2.19 左图,绘制冷锋示意图(注意:冷暖气团位置、运动方向及标注雨区位置) 【合作探究】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 要求:认真观看经过寿光境内的冷锋移动过程动画,试描述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先自主思考2 分钟,再小组内交流讨论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下图为冷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a、b 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冷锋小结】(完成表格2 中冷锋部分) 三、暖锋 2 2 四、准静止锋: 1.天气特征: 2.表示符号: 3.雨区: 4.常见天气实例:

【课堂小结】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成因分,甲为锋,乙为锋。图中A、B、C、D 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此时该地出现 等天气现象。

公开课证明材料

我校语文老师何永安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教研活动,并能主动承担校级语文公开课任务。何永安老师于2010年10月15日在我校参加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参加听课的有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初中文史组老师及其他教师共15人。此次赛课,获初中文史组一等奖。所有听课的人员均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开始,有新意。课堂很活跃,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讲课运用普通话,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多媒体操作规范、熟练,视听效果好。 3、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4、选择教法确当,富有启发性,能够诱发学生热烈讨论,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明显。 5、练习针对性强,突出教学重难点,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凑,过渡自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熟练到位。 巴中市巴州区观音井镇乐丰小学 教导处 2010年10月19日

我校语文教师何永安,能够积极参加本校各类教研教改活动,承担模范表率作用,并能主动承担校级语文公开课的任务。该老师于2011年11月27日在我校七年级(2)班举行校级语文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真好》,参加听课的有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初中文史组老师及其他教师共10人。此次何永安老师承担的校级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主要表现在: 1、讲课运用普通话,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多媒体教学操作规范、熟练,视听效果好。 2、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采取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富有启发性,能够诱发学生讨论、归纳,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明显。 4、强化练习针对性强,突出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板书有条不紊、书写规范。 巴中市巴州区观音井镇乐丰小学 教导处 2011年11月27日

校际间公开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校际间公开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校际间公开课桥之美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LI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 “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着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岀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 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

XX小学校级公开课活动方案

于庄小学“杏坛杯”校级公开课活动方案为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决定本学期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公开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阎德民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整体规划与布署。 副组长:孙支鹏协助组长做好本次活动具体安排实施工作。 成员:李中涛、马诗良、刘爱英、张名莉、鲁明、祝华慧、刘娜、张丽美。李中涛,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宣传、活动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二、活动目标 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是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公开课的参加对象及要求 1、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其他教师自愿参加。 2、此次活动旨在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是一项重大的对教师利好的活动,因此全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凡有极其特殊原因不参加的,应本人提出申请,报学校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同意并备案。 3、要充分体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

统一。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杜绝“满堂灌”式教学。 4、全校教师根据活动的时间安排,按时、认真地参加活动,并及时上交各类材料,写好阶段性活动小结。 5、每天听完课,教研组长组织本组老师进行评课活动,并做好评课记录。 6、各学科教师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并对活动的各项过程可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四、活动的具体安排 1、3月11日(第三周)公布实施方案,对全校教师进行宣传动员,学习活动方案,并以级部为单位填写报名表上报活动领导小组,如有课时冲突,以先报名为先,后报名的教师进行课时调整,活动小组按级部报名情况汇总并作好记载。 2、本次活动分为3个组,即: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进行报名,包班的老师选报一科但要与上学期“课堂教学大比武”的学科不同。 3、3月25日(第五周)开始分组进行活动。教师认真写好听课笔记。 4、活动结束一周内,全校对此次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进行总结,每个教师写一份活动总结(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和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些经验,学校对优秀的总结文章择优上报市教体局。 2013年3月8日附:公开课报名表

校际公开课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课例分析: 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作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的知识,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培养学生按照要求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4.品味语言的准确、严谨、生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再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品味法、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课件等。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按照要求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备课人:牛胜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状况。 3、理解台风与寒潮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识读简易天气图。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天气系统,初步学会解释天气现象成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大气环境的侧面感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养成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朴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锋面气旋的原理。 教学方法发现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展示画面:中央电视台隔夜的天气形势分析及天气预报(部分) 新课导入 央视的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根据天气形势图分析的结论。如何从天气图上分析天气形势呢?我们能否做到呢?这正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知能目标。 三、学习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从画面中引出冷空气和暖空气。要求学生学习课本P44,并比较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性质。(主要比较其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以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为例,讲述: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 2.5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 1、演示软件:几组冷暖气流交汇之后相互运动图,学生分析画面,总结锋面的共同点均为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2、提问:为何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学生思考得出:暖气团暖而轻密度小,冷气团冷而重密度大,因而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3、设疑: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4、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后产生天气现象,学生观察画面分析总结得出因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主要锋面类型及其与天气关系:

校际公开示范课邀请函

公开示范课授课邀请函 阜南县龙王乡中心学校: 为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和校际互鉴互学,增进与兄弟学校的教学、教研交流。由于我校体育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比较薄弱,为了促进我校这两学科的教学工作,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特邀请贵校体育和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来我校授公开示范课,为我校传经送宝,请贵校给予协调安排。 敬请贵校领导和老师莅临指导! 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学校 二0一三年十月十一日

公开示范课授课邀请函的回复 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学校: 贵校的《公开示范课授课邀请函》已收悉。对此项活动我校高度重视,经学校认真研究,特选派我校体育和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张永和王朝忠二位同志前往贵校进行公开示范课授课、交流和学习,请接洽!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1、张永,男,是我校体育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理念新颖、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方法灵活。拟定于2013年11月6日上午在贵校九年级一班授《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公开示范课。 2、王朝忠,男,系我校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功底扎实、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定于2013年11月6日上午前往贵校在八年级一班授《财产属于谁》公开示范课。 届时,两位老师会按时到达贵校,请给予安排、组织。 特此回复! 二0一三年十月三十日

公开示范课通知 音体美组、各位老师: 为加强校际教研活动的交流,促进我校体育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特邀请到龙王乡中心学校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张永同志来我校授公开示范课活动,具体如下: 1、公开示范课时间: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2、授课班级:于集中心学校本部九(1)班 3、授课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复印给听课人) 4、授课地点:学校操场 5、授课结束后在中心学校会议室进行座谈研讨活动(主持人:李常明、记录人:张泽辉) 请有关老师和人员提前10分钟到操场参加公开示范课观课,研讨结束后听课人上交听课记录一份(可复印)。 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学校 教导处 2013年11月4日

校级公开课《墨梅》教学设计.docx

校级公开课《墨梅》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来到校园整洁、漂亮的庞庄小学,见 到热情的六 (2) 班同学,感到非常高兴,特地带来一组梅花图送给大 家!( 欣赏梅花图 ) 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梅花吗? 2、如果是你,来到梅花树下,面对如此漂亮 的梅花,你会怎么做? 3、你真是一个小作家 ( 小诗人 )! 是呀,自古以 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也喜欢梅花,他们跟你一样赞梅、咏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梅诗。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同学们看这 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用水墨画成的 梅花)

2、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 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呢? (出示墨梅图)这是指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3、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4、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 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这是一首七言诗,你觉得怎样停顿比较好呢? 你能试着读一读第一句吗? 对,你的节奏真好 ! 七言诗的节奏停顿就应该 是 2、2、3,( 在诗上画出来。 ) 找出了节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吟诗的风采 !(2-3个) 还有谁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他吟诗的风采? 谁还想跟他比一比? (范读 ) 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这首诗! 愿意向老师挑战吗?好!一起来读一读!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学贵有疑,下面请大 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自己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过 一会儿,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2、同学们一个个高举的手,我看到了“学贵有疑”这一可贵的学习精神! 我们一一来交流!好!你先来!有谁能帮他解

校际公开课教案

校级交流公开课教案 教学地点:项铺初中多媒体教室执教人:陈洲初中吴国平 Teaching design for open class By Wu Guoping Chenzhou High School Go for it! Students' Book 7A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Period 1(1a-1c) ⅠT eaching aims Knowledge goals 1.words:months and ordinal numbers 2. talk about the dates and the birthday Processes and methods 1.introducing and greeting https://www.doczj.com/doc/994696741.html,ing pictures and flash to learn the new words 3.classifying 4.role playing and reporting 5.summarizing and self-reflection 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 The content is close to students' life and the topic deals with birthday and activities in and out of class.it can not only build up the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lassmates, but also make them learn to love the life and owe parents a lot.

七.校际公开课要求

七、关于校际教学公开课 校际公开课指在两所学校及以上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 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职称申报时能提供详实的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方案、公开课教案以及评课议课纪录等详实的佐证材料原件或复印件,并经组织单位确认或市(区)级以上教研部门认可。 校际公开课听课评议材料—氧气 时间:2008年9月23日 地点:卜店学校教师办公室 授课人:周灯学 课题:氧气 记录人:刘军 参加人:吴后苍朱立平靳超董志友蒋帮刘余洞波 评议内容: 吴后苍:周灯学老师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周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人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并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和学生们一起探安了氧气的溶解性。接着,周老师又为同学们演示讲解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讲解的很说细、明白。实验技能非常强,并且设计的很完善。这节课周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师生互动安排合理,有条不紊。效果良好。 朱立平:周老师这节课主要为学生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灵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靳超:周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安排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实验设计上,我认为周老师的第一个活动探究设计的很好,为以后的活动探究活动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志友:周老师这节课以活动探究和演示实验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讲的比较细,全面。活动探究设计的好,实验技能熟练。而且,周老

师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的主动配合使这节课得到了顺利进行。我认为这节课很成功。 蒋帮刘:我赞成以上各位老师的意见。我想说的是,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板书工整,普通话运用自如。教学组织能力较强,教态自然。这节课很成功。 余洞波:周老师这节课很成功。教学组织能力强,教学环节安排合理。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重点突出,难点得到了化解。特别对氧化反应的定义,周老师从氧气和含氧物质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容易听懂,我认为做得很好。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 校际公开课听课评议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时间:2009年2月10日 地点:卜店学校教师办公室 授课人:周灯学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记录人:刘军 参加人:曹晓肆董元善熊文君吴后苍朱立平靳超 评议内容: 曹晓肆:周灯学老师这节课主要为学生装介绍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主要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通过这一过程再次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加强。教学内容充实,安排合理。这节课上的很成功。 董元善:周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这节课周老师带着学生通过实验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曲了归纳、总结。以金属和含金属的化合物的溶液进行反应及金属和酸进行反应得出了金属活动顺序表,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为学生学习理了一条清晰的路子。教学效果良好。

校际交流公开课教案

西秀区旧州中学2012—2013年第一学期 校际交流 公 开 课 教 案 地点:鸡场中学 组别:政史地教研组 授课人:黄勇 授课课题: 做有正义感的人 西秀区旧州中学 2012年11月29日

《做有正义感的人》公开课教案 旧州中学黄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2、能力目标: (1)培养按正义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树立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的人。 (2)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激发学生正义感,培养学生勇于维护正义,敢于与不正义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4、法制教育: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危害时,要懂得依法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正义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情境设置法、归纳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语速慢)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武侠小说或者电影吗?喜不喜欢里面的那些英雄和大侠啊?为什么喜欢呢?是啊!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品质,“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说得那是一点也不含糊。但是,那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也不现实。因为今天我们没有看到哪位“大侠”一进饭馆就说“掌柜的,来五斤牛肉,两斤女儿红”,然后向老板抛去二两银子的,也没看到哪位蒙面大侠穿着夜行衣到处去劫富济贫的。所以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板书(做有正义感的人) (过渡引入):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去年十月份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过,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难道我们的社会没有正义了吗?并不是,直到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看到并救起悦悦。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也是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基本要求……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正义”!开启正义的大门!(声音高亢) 第一正义环节:试一试叩响正义的大门 师:这位同学!你想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吗?你呢?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呢?一、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重点)板书 案例分析:花季少女缘何成了杀人恶魔? 2005年08月21日,济南市15岁的少女小付近日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济南市历城区检

八下春酒苏文化校际公开课教案

春酒 刘府中学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新年的一些图片)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是什么样的情景?(生答:过新年),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过新年的乐事,趣事,或者说一说我们当地的过新年的民风民俗。 生:我过新年的乐事就是放烟花和有好吃的东西。 生:我们这里过新年时要吃饺子,贴对联。 生:还有玩灯,唱戏。 师:说的真好,过新年的气氛永远是那么的温馨,每当我们谈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琦君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听读课文走近春酒 在琦君的笔下,童年不是一般意义上人类的童蒙期,而是蓦然回首不复存在的心灵伊甸园,她是将儿童圣洁的心灵,对童年的一次回忆,当成是涤滤心灵的一次巡礼。让我们以这样的角度去听课文,去感受琦君的心灵,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

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枸杞:(ɡ?u)(q?)薏(yì)仁米家醅(pēi) 挑剔(tī) 如法炮制(rú fǎ páo zhì):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浅酌春酒,初识滋味 春酒标签: 酒名:八宝酒 成分:黑枣、荔枝、桂圆…… 生产日期:童年 产地:浙江温州 浓度:? 这是一杯()的春酒 2、慢饮春酒,品味芳醇 ?减一减 原句: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改句:我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改一改 原句: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改句:我呢,就在每个人的酒杯里,偷偷尝一尝,才过瘾。 ?春酒——童趣浓 如果拍摄文中喝会酒的场面,你最想为谁拍摄特写镜头,你会选择哪个细节?为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