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复习整理

工程测量复习整理

工程测量复习整理
工程测量复习整理

第二章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及信息管理

工程建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

与之对应的测量工作称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安全监测。

2.1 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

?工程勘测设计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提供设计人员所需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其他有关测量。

2.1.1 工业企业的测量

具有面状特征选址,总体规划和方案比较:5000初步设计:2000技施设计:1000或500 多采用航测数字化成图,结合全站仪地面数字化测量

2.1.2 线路工程的测量

?铁路、公路、管线、电线统称为线路工程,其中线称为线路。

?线路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称作线路测量,为线路设计提供一切必要的地形资料。

?我国铁路勘测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对于测量工作而言包括:初测和定测。

?方案设计:设计人员根据已有的地形图资料,设计几个可能的线路方案,提出主要的方案。

?初测就是根据方案设计下达的勘测设计任务书,为满足初步设计需要,对主要线路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具体工作包括:分级平面、高程控制,沿线实地选点、插旗、标出线路方向,测绘带状地形图。

定测是对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将选定的线路测设到实地上和所进行的有关测量。

定测包括: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量、局部的地形图测绘和专项调查测量,为施工设计收集资料。

2.1.3桥梁工程的测量

1.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高程控制

2.桥址定线测量:按照1级导线精度测设中线控制点

3.桥址中线和断面测量:

4.桥位地形测量:500比例尺,上下游一定范围

5.桥址水文测量:洪水位、水面坡度、流速流向

6.船筏走行线测量: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航迹线

7.钻孔定位

2.2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施工放样,就是将设计图上的建筑物,根据其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要求在实地标定出来的测量工作。

其次,工程监理测量,审查、检核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业主、施工方和监理关系:施工方的测量单位受监理单位的测量主管监督,监理方是代表业主执行测量监督。

?在正式施工开始时,对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

?检查验收承包人的施工定线

?验收承包人测定的原始地面高程对桥梁施工还需进行桥梁下、上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

?对每层路基的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进行抽查,

?检查施工单位的内业资料是否真实

?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

2.3 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监测:用测量的手段,定期地,动态地或持续地描述变形。

变形监测是基础,变形分析是手段,变形预报是目的。

思考题

工程监理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起什么作用,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按照工程建设的程序,工程测量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测量工作是什么?

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工程勘测的初测和定测有哪些测量工作?

? 3.1 工程测量学的理论

?测量误差理论、测量精度理论、可靠性理论、灵敏度理论、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测量基准理论;

? 3.1.1.1 测量误差理论

一.测量误差理论

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

其中偶然误差绝大多数服从正态分布。粗差的特点是:大的误差、随机出现,大小与精度有关,能否被发现与可靠性有关。粗差的发现与多余观测数有关,可进行粗差探测和定值定位。系统误差:全部的观测值都含有系统误差,其中一部分的观测值的系统误差,引起系统性影响。

?抵抗和减弱系统误差的方法:

1.重复观测:使系统误差偶然化

2.仪器检测:减小系统误差

3.进行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完善平差模型

4.测站选址:稳定、通视好、减小系统误差

?二、误差分配理论

?误差分配理论是测量设计的基础。

?三个原则:等影响原则、忽略不计原则、按比例分配原则。

? 3.1.1.2 测量精度理论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精确度和准确度的总称。

?测量中,精度主要包括仪器的精度和数值的精度。其中前者又称为标称精度。数值精度分为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

相对精度分为两种:

a)观测量的精度与该观测量的比值,比值越小,相对精度就越高。

b)一点相对于另一个点特别是邻近点的精度。相对精度与基准是无关的。

?绝对精度是指一个观测量相对于真值的精度,或相对于基准点的精度。其与基准有关,只能在同一基准下比较。

?测量精度和误差是密不可分的,通常用中误差(标准差)来表示测量精度。

?注意:测量精度与测量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度是精确度和准确度的总称。

? 3.1.2 可靠性理论

?内部可靠性:发现或探测观测值粗差的能力

?外部可靠性: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

?三、广义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是测量系统发现和抵抗粗差与系统误差的能力,以及减小偶然误差的能力。

? 3.1.3 灵敏度理论

?定义:在给定显著水平α和检验功效β下,通过对周期观测的平差结果进行统计检

验,所能发现的变形向量的下界值。

?通常用于变形监测网设计中。灵敏度实质上是特殊方向上的网点精度,可以通过网点的误差椭圆直观地反映。网的灵敏度越高,则所要求的精度也越高,即精度与灵敏度是成正比的。

? 3.2 测量技术和方法

? 3.2.2 方向测量

?地面任意一点与真北方向的夹角。陀螺经纬仪、罗盘

? 3.2.3 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包括直接丈量、间接视距测量和物理测量。

?一、直接丈量法

?尺子(测绳、皮尺、钢尺)直接在地面上测定量点之间的距离。

?二、视距法

?一种间接测距方法。利用装有视距丝装置的测量仪器。

?三、电磁波测距法

?按测距方式分:脉冲式测距仪、相位式测距。

?脉冲法:通过测定电磁波在传播路线上往返传播过程中的脉冲数来测定时间。

?相位法:通过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差来测定时间。

?四、双频激光干涉测量

? 3.2.4 高程测量

?几何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GNSS高程测量

? 3.4 特殊测量技术和方法

? 3.4.1 基准线法测量

?基准线法测量是构成一条基准线,通过测量获取沿基准线所布设的测量点到基准线的偏离值(偏距或垂距),以确定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线的距离的测量,是工程测量学的一种特殊测量,常用于监测直线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大型线性设备的安装检校。?基准线类型:水平,垂直,任意一条不变动的直线。

?方式:光学法、机械法、光电法。

?一、光学法

?在测小角中,设要求测定的偏距精度为0.6mm,置镜点到监测点的距离为240m,试问小角的测量精度应为多少?若采用J1经纬仪,其放大倍数为40,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1)由l=m*s/p得m=pl/s=0.52秒。

?2)m1=60秒/40=1.5秒。测回数n>=(1.5/0.52)2≈9测回。

?活动站牌法:偏距是利用安置在测点上的活动站牌测定的,活动站牌读数尺上最小分划是1mm,用游标可以读至0.1mm

?二、光电法

?尼龙丝准直系统:

?激光准直系统:基准线是激光束。

?三、机械法:在已知基准点上吊挂钢丝或尼龙丝构成基准线,用测尺游标、投影仪或传感器测量中间的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距。

?引张线、正倒垂。

?正垂线法:用正垂线装置测量偏距的一种方法。

?倒垂线法:用倒垂线装置测量偏距的一种方法。

? 3.4.2 微距及其变化的测量

?用伸缩测微仪监测岩体移动

? 3.4.3 倾斜测量

?确定地面或建筑物倾斜值的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倾斜值可以通过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和距离进行计算获得。

? 3.4.4 挠度测量

?相对于水平或垂直基准线的弯曲线,曲线上某点到基准线的垂距称该点的挠度。?采集方法:正倒垂,倾斜仪

? 3.4.5 投点测量

?就是将点从一个高程面上垂直投放到另一个高程面上,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物几何中心的放样。

? 3.4.6 传感器测量

?基于光电信号转换的技术,将距离、角度和高差等几何量及其微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思考题

1.狭义可靠性?广义可靠性?

2.误差分配的三原则?

3.什么叫边角精度匹配?

4.偶然误差的系统性影响?系统误差的偶然化?

5.LiDAR技术的优点和特点?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 4.1 概述

?控制网作用:

?提供基准、控制全局、加强局部和减小测量误差累积

? 4.5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精度准则、可靠性准则、灵敏度准则、费用准则。

?思考题

?测量控制网的主要作用?

?什么是工程控制网的基准?

?工程测量控制网包括哪些精度准则?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

? 5.1 地形图及其比例尺系列

? 5.1.1 地形图的定义和特点

?地形图是指将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和地物的位置、形状采用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或以数字形式放在计算机上。

? 5.1.2 地形图的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等于5000的地形图,500,1000,2000,5000

?中比例尺:10000,2.5万,5万,10万

?小比例尺:小于10万,20万、25万、50万、100万

?我国规定1万、2.5万、5万、10万、25万、50万、100万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我国已经5万全覆盖,东部1万全覆盖

?1万至5万是测绘的

?10万至100万是编绘

? 5.2.2 水下地形图测绘

?包括平面定位和水深测量;

①平面定位测量:GNSS、无线电定位、全站仪

②回声测深仪

③双波束回声测深仪

④回声测深仪的安装和校准;

⑤水位观测

?深度基准面:将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该面。通常去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深度。既要保证舰船航行安全、又要考虑航道利用率

? 5.4.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典型应用—场地平整

?1、在地形图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绘制完成后,内插求出每个网格点的地面高程,并标注。

?2、计算设计高程单纯的平整场地可以视其为场地的平均高程。给每一个网格点赋权,权依据该点与几个网格相关而定。

?3绘制出填、挖方边界线在地形图上绘制出设计高程的等高线。

?4计算填、挖高度。该点的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

?5分别计算出挖、填土石方工程量。

?6放样填、挖边界线及填、挖高度。在拟建场地内。按适当间隔分别放样出设计高程点,用明显标志将这些设计高程点连成曲线。

?思考题

1.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哪些?

2.为什么说实测基本地形图是比例尺和更新周期是一个国家测绘水平发达与否的重要

标志?

3.什么叫深度基准面?

?建筑物:具备、包含或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

?构筑物: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

?施工放样: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 6.1 建筑限差和精度分配

?一.建筑限差

?竣工后建筑物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极限偏差

二. 放样精度的确定方法:误差分配

建筑限差的相关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高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 6.2 施工放样的种类和常用方法

? 6.2.1 施工放样的种类

?施工放样的种类可分为角度放样、距离放样、点位放样、直线放样、铅垂线放样、高程放样等。

? 6.2.2 点和平面直线放样方法

?放样点位的常用方法有:交会法、归化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GPS RTK法。

? 6.2.2.1. 交会法距离交会、角度交会、轴线交会。

?距离交会

①计算DAP、DBP

②在测站A用钢尺测设D1;

③在测站B用钢尺测设D2,

④相交得P点,定P点标志。

?角度交会

? 1.计算方位角∠AB、∠AP、∠BP ,则:β1= ∠AP- ∠AB β2= ∠BP- ∠AB

? 2.在测站A测设β1,得AP方向;在测站B测设β2,得BP方向,相交得P点,定P点标志

?测设时,通常先沿AP、BP的方向线打“骑马桩”,然后交会出P点位置。

?注意交会角30 <γ<150

?

?轴线交会法

?采用侧方交会原理得到被放样点的位置。P0为AB轴线上的待放样点

?在轴线上先找出任意一点P。将仪器放置于P点,测量夹角α1、α2。利用获得的两个夹角,分别从C、D点计算P坐标,获得两个点的坐标取平均值,根据P0和P点的坐标移动P至P0点? 6.2.2.2 归化法

?归化法是将放样和测量相结合的一种放样方法。

?先初步放样出一点,通过多测回测量获取该点的精确位置,

?然后与待放样量比较,获得改正量,通过改正,得到待放样点。

? 6.2.2.3极坐标法

? 6.2.2.4自由设站法

? 6.2.2.5 GPS RTK法

? 6.2.3 铅垂线放样方法

1.用专用仪器——铅垂仪投测铅垂线,能向上、下瞄出精确的铅垂视线,能向上、下

投射出精确的铅垂激光束

2. 经纬仪+弯管目镜

6.2.4 高程放样方法

? 1. 几何水准法

? 2. 测距三角高程法

?思考题

?何谓建筑限差?他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自由设站法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叫自由设站?画图说明

?何谓曲线要素?圆曲线和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有哪些曲线要素?

?7.1 变形监测的基础知识

?7.1.1.1 变形监测的定义

?变形监测: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7.1.1.2 变形监测的分类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可以分两类: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和变形体的自身形变。

?变形体自身的形变: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

?变形体的刚体位移: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和倾斜。

?变形几何量: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偏距、倾斜、扰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

?获取与变形有关的影响因子(物理量):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库水位、地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

?应变: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称为应变(Strain)。

?应力: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反作用力为应力(Stress)

?渗压(渗透压力):是指在渗流方向上水对单位体积土的压力,

?7.1.2.2 变形监测的特点

● 1.变形监测贯穿于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始终,需要进行长期的重复观测。

● 2. 精度差别很大,有极高精度要求。

● 3. 对遥控、遥测和自动化要求很高

7.1.3 变形影响因子和变形模型

?7.1.3.1变形影响因子

?引起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因:

地壳运动、基础形变、地下开采、地下水位变化、各种荷载(风、日光、雪、冰、暴雪、水压、地震、滑坡、泥石流、自重、车辆等)、机械设备安装偏离设计值

?变形原因的时间特征表现:

急剧变化、随机变化、近线性变化、周期性变化

?7.1.3.2 变形体的几何模型

?变形监测是通过对变形体进行空间上的离散化和数据获取在时间上的离散化实施的。

?变形体空间上的离散化:监测点(目标点)

?时间上的离散化:周期性监测、持续性监测

?7.1.3.4几种典型的变形模型

?变形模型与变形影响因子有关

a)周期型变形模型

b)突变模型

c)渐变模型

运动型变形模型

?思考题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变形体的几何模型?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包括那些内容?

?在确定变形监测精度时需要考虑那些问题?

?变形测量工程应提交哪些成果资料?

?9.3高层建筑物测量

?9.3.2 垂直度计算

? 9.3.3 高程传递

?钢尺垂直量距

?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9.3.4 深基坑变形监测

?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内容: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基坑隆起;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周边收敛、坑壁倾斜和外鼓、深层土体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等。

?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基坑隆起:采用几何水准或三角高程;

?边坡水平位移:布网,采用交会法、视准线法、极坐标法;

?非设站型变形监测网及其监测技术

?在基坑周围稳定的构筑物上粘贴反射片(或微型棱镜,距离较远)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的方式对反射片进行观测,三维严密平差,建立非设站型变形监测网。

?应用

? 1. 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三维监测网点的三维坐标

? 2. 监测基坑周边和坑壁水平位移

? 3. 坑壁收敛监测

?思考题

?大型厂区建设主要有哪些测量?

?什么是建筑方格网,他的特点?为什么现在较少使用?

?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非接触型安装控制网?

?深基坑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

?什么是分层投点法?

?把高层建筑物或高耸建筑物按高度分为若干段,在建筑物内部间隔一定高度搭建测量平台,将控制点采用垂准仪逐层向上投递,以提高竖向轴线精度。施工过程中,从最靠近施工层面的测量平台向施工层面投点。

?10.1 概述

?>200KM/h称为高速铁路;

?线下工程和轨道系统;线下工程测量和轨道系统测量有本质的区别。

?线下工程:路基、桥梁、隧道、涵洞;

?轨道工程:线下工程完备后,且各种变形趋于稳定后,以线下工程为依托,通过特殊精调装置和专用测量设备,将轨道构件(轨道板、轨枕、钢轨等)精确测设到设计位置,形成高平顺的轨道系统。

?高速铁路的线下工程的高稳定性需依靠对变形和沉降的严格控制来实现,轨道系统的高平顺则依靠精密测量技术。

?变形控制和精密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建设中与测量相关的两大关键技术。

?轨道系统的施工测量属于精密工程测量范畴,精密的安装、定位测,控制基准是轨道控制网。轨道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是点位绝对精度2mm,相邻点间的相对精度1mm,轨道铺设精度是0.3mm(两根轨道之间)。

?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的区别体现在如下方面:

1.线下工程与轨道系统所采用的坐标基准不同;

?前者采用统一的国家基准;后者需要独立的工程坐标基准,包括:任意中央子午线和抵偿高程面的独立坐标系,用高斯分带投影方法建立,长度在轨道

面的投影变形不大于10mm/km;并在此基准下建立具有最佳相对精度网形

的精密控制网。

2.高速铁路控制测量分线下工程控制网和轨道控制网;

?前者用于初测、定测以及线下工程施工测量;后者用于轨道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查和运营维护,且采用三网合一技术(勘测、施工、运营控制网)。

3.要求的精度高;

?毫米、亚毫米级。需要专用轨道测量设备对轨道系统构件进行测设定位,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和平顺性估计。

4.高精度GNSS、智能型全站仪、数字水准仪和轨道检测仪等精密仪器得到普遍应用?102 高铁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基准

? 1 平面控制网

?四级布设。

?框架控制网CP0—为GPS三维控制网,作为高速铁路三网合一平面坐标的基准。?CP0在线路初测之前建立,与IGS或国家A、B级GNSS点联测,不少于两个点,点上的独立基线不少于3条;

?CPⅠ初测阶段建立,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组成带状网,附和在CP0之上;一次布网,整体平差;三维约束和无约束平差应在2000坐标系下进行,将平差后的空间直角坐标,分别投影到相应投影带;

?CPⅡ定测阶段建立,一次布网,整体平差;隧道内导线严密平差;

?轨道控制网CPⅢ--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基准。

? 2.高程控制网

?由于高速铁路对线下工程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兼顾线下工程沉降监测的需要,二等水准点作为沉降监测的基准点。

?线路水准基点应沿线路布设成附合路线,每2km 布设一个水准基点,重点工程(大桥、长隧及特殊路基结构)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水准基点,点位距线路中线50~300m为宜。

?线路水准基点网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施测,并符合到国家二等及以上精度的水准点上,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网起闭的基准。

?10.3 轨道控制网(CPⅢ)的布设和处理

?CPⅢ网是在工程独立坐标系下的精密三维控制网,在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并且各种变形趋于稳定,具备轨道施工条件后,在线下工程的结构物上布设。

?10.3.1 测量基准和精度匹配问题

?精密测量基准的建立流程:

?CPI网应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整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利用CPI点为约束点,对CPII网进行整网三维约束平差,平差结果转换到2000坐标系中,在根据实际需要,分段投影到相应的投影带中。

?10.3.2 CPIII布设

?CPIII网采用自由设站后方边角交会方式布设,使用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进行自动化测量。

?CP Ⅲ控制点的测量标志

?CPⅢ棱镜组件--轨道控制网CPIII控制点精确定位观测的一种特殊的强制对中测量标志。一般由预埋件、高程测量连接杆、平面测量棱镜连接杆和反射棱镜组成。一个CPIII测量组至少配备12个CPIII棱镜组件。

?CPIII的棱镜组件要求具有较好的互换性和重复安装性精度,X、Y两方向的互换性和重复安装性误差要求≤±0.4mm,Z方向的互换性和重复安装性误差要求≤±0.2mm。?所谓的互换性精度指的是同一组的12个棱镜组件,依次在同一个CPIII点上测量的三维坐标较差;所谓的重复安装性精度指的是同一个棱镜组件,多次在同一个CPIII 点上重复安装测量的三维坐标较差。

?10.3.3 CPIII网平面测量

?10.3.4 CPIII网高程测量

?10.3.5三网合一技术

?CPI网在高速铁路勘测和建设期间起主要作用;

?CPII线下工程完工时,一部分将因施工而被破坏,剩余部分无法满足施工要求(200M 限制);

?因此,在轨道施工前,应在高铁建筑红线内,布设一个全新的CPII网,埋设在线下工程的结构物上,不锈钢标志,长期保存。

?新的CPII网将全部CPI点纳入网中,形成整体网,约束条件是CPI网的无约束平差坐标,在WGS84下进行整网三维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转换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再分段转换至工程独立坐标系中,为CPIII 提供基准。

?CPI ,CPII,CPIII形成了一个三网合一的整体网。

?两套坐标:

?国家测绘基准下的坐标;

?工程独立基准下的精密坐标。

?作用:满足高铁轨道系统精密测量,运营维护期间。

?10.3.6 CPIII网三维严密平差技术

? 1.三维函数平差模型

? 2.确定观测量的权

? 3. 不同基准下函数模型的转换

?4近似坐标计算

?思考题

?高速铁路测量与传统铁路的测量有何不同之处?

?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建立?

?高速铁路的轨道控制网有何特点?起何作用?

?CPIII网的网形、点位、以及点的埋设有何特点?

?什么是三网合一?

?何谓搭接测量?

?垂线偏差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11.3 悬索桥基准索股的垂度测量

?悬索桥包括:锚碇、索塔、主缆、主梁;

?11.3.1垂度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基准索股的绝对垂度、一般索股的相对垂度;

?方法:垂度测量只可以使用单向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最大因素是大气折光;

?对向观测消除折光影响可以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对于悬索桥的垂度测量无法采用对向观测,因此可以采用进行大气折光系数改正的单向三角高程测量。

?垂度测量的特点

①在垂度测量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测量单向折光系数,以便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因为不

同气候条件下折光系数不同;

②由于跨中距两岸较远,基准索股跨中垂度的测量,应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进行,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两岸向跨中同一点测量的垂度互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

③在测量垂度时,还要测索塔的倾斜和索股的表面温度等,因为跨径的变化和索股的

热胀冷缩对跨中垂度有影响;

④在主缆索股的整个架设过程中,需不定期对基准索股的垂度进行监控观测;

⑤为了保证基准索股垂度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在基准索股的垂度调整好后,连续

进行三个晚上的监测,确认基准索股符合设计要求。

?11.5连续钢构桥悬臂箱梁的挠度变形监测

?是主梁连续支撑在几个桥墩上的一种桥梁结构;

?采用连续浇筑法施工。

?悬臂箱梁的挠度变形是显著的;

?重力引起的向下挠度变形;

?张拉力引起的向上挠度变形;

?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变形;

?11.5.1 挠度变形的成因分析

?重力、张引力、温度

?11.5.2 挠度变形监测与精度

? 1. 基准网点布设

?稳定点位于河流两岸的稳定处。基点不少于3个,并构网形成监测网。

?工作基点布设于承台面和0号块顶面;

? 2. 观测周期确定

?每块箱梁为三个施工阶段:跨篮前移、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

?以施工阶段作为挠度观测周期,即每个阶段观测一次;

?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监测,通常与承台沉降监测同期进行。

? 3. 水准路线设计

?闭合水准路线形式。

?非往返观测。

? 4.监测点埋设

? 5.精度分析

?11.5.3挠度变形监测的措施

①在清晨5~8点之间完成,该时间段处于夜晚温度降低上挠度变形停止和白天温度上

升下挠度变形开始之前;

②张引力所引起的箱梁挠度,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即张拉后上挠变形并未立即

发生,而是在张拉后的4~6个小时内逐渐完成,因此应在张拉完成后6小时的清晨完成;

③相对于常规水准测量而言,挠度变形监测的视线长度短并且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小,

可以采用“前视变后视”的方法。

?11.5.4挠度变形的规律

?通过对多座大桥挠度变形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①浇筑混凝土后,悬臂箱梁呈下挠变形;张拉预应力后,悬臂箱梁呈上挠变形;挂篮

前移后,悬臂箱梁呈下挠变形;

②同一个主墩的中跨和边跨,悬臂箱梁各种工况下的挠度变形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称的;

③同一座桥各个主墩的悬臂箱梁,在各种工况下的挠度变形,大体上呈现相同的变形

规律;

④同一号块箱梁上的两个挠度监测点,在各种工况下的挠度变形几乎是相等的,最大相

差不到1mm,说明在各工况下箱梁没有横向扭转,也说明挠度变形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⑤实测挠度与设计计算挠度的比较:悬臂的不同部位吻合程度不一致.

?思考题

?大跨度连续钢构桥梁挠度变形有哪些规律?

?悬索桥主缆垂度测量包含哪些内容?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什么是悬臂浇筑法?

?悬臂浇筑法又称挂篮法,就是将主梁分阶段施工,后一节梁体的施工是靠已经浇注梁体的刚度和挂篮来支撑。分为三个阶段,每浇筑一块混凝土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后就进行钢绞线穿束和预应力张拉,然后前移挂篮,浇筑下一梁体,周而复始直至合拢。

?确定桥梁施工控制网精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桥梁精确架设(2)墩台定位精度(3)按桥长

13.2 隧道贯通误差与估算

隧道控制测量包括地面和洞内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常采用三角网、电磁波测距导线、GPS网。地下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钢尺量边导线和电磁波测距导线进行。另外还可对某些边加测陀螺方位角。

地面和洞内的高程控制,一般都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隧道控制测量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的正确贯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掘进工作面在预定地点彼此接通的工程),其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隧道贯通精度的要求、隧道长度与形状、开挖面的数量以及施工方法等。

隧道贯通误差在线路中线方向上的投影称为纵向贯通误差,在垂直于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上的投影称为高程贯通误差。

一般取两倍中误差作为各项贯通误差的限差。

13.2.3 隧道贯通误差影响值估算

13.2.3.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1.导线法

定曲线隧道两个洞口点A和F的相对位置,沿着隧道延伸的方向,在地面上布设了一条支导线,引起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包括,导线测角误差mβ、导线量边误差ml和洞口两端起始边方位角误差。

2.权函数法

3. 零点误差椭圆法

4.设计尺寸法

按照隧道设计尺寸确定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

5. 误差来源分析法

13.2.3.2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1.导线公式法

2.简化公式法

3. 坐标差统计法

对于只有一个贯通面的直线隧道,按等边模拟从进、出口到贯通面的洞内导线网;

按照一定精度模拟观测值,并对进、出口洞内导线网分别进行平差,计算位于贯通面上同一点的X,Y坐标,Y坐标差即为横向贯通误差,模拟计算20组,对Y坐标差做统计计算,即计算Y坐标差的均值、均值的中误差;

最后将均值作为洞内导线网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4. 坐标中误差法与坐标差统计法完全一样,

13.2.3.3洞外GPS网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最弱点法对GPS网作一点一方向的最小约束平差,一般以洞口点为已知点,垂直于贯通面轴线方向为X轴,由此推求得洞口点到另一个洞口点的方位角,将其视为一直方位角。GPS网平差后可将最弱点Y坐标中误差作为GPS网测量误差的横向贯通

误差影响值。

权函数法与洞外地面边角网相似,可将GPS网视为边角全测的网或全测边和方位角的网。

按间接平差方法求未知数函数精度的方法,估算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13.2.4 高程测量误差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

13.4 竖井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下工程沿设计方向掘进,应通过平峒、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该项工作称为联系测量。

通过平峒、斜井的联系测量可由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完成。

竖井联系测量工作分为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

平面联系测量又分为几何定向(包括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和陀螺定向。

高程联系测量也称为导入标高。

13.4.1 竖井平面联系测量

13.4.1.1 一井定向

一井定向测量工作可分为投点(在井筒中下放钢丝)和连接测量工作

连接测量时,常采用连接三角形法。C与C′称为井上下的连接点,A、B点为两垂球线点,从而在井上下形成了以AB为公用边的三角形ABC和ABC′。在选择井上下连接点C和C′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CD和的长度应尽量大于20m;

(2)应使C和C′点处的锐角γ及γ小于2。,构成最有利的延伸三角形;

(3)点C和C′应适当地靠近最近的垂球线,使a/c和b’/c之值尽量小一些。

由此可知,欲减少测量连接角的误差影响,主要应使连接边尽可能长些,并提高仪器的对中精度。

13.4.1.2 两井定向

13.4.1.3 陀螺经纬仪定向

用陀螺仪可以把方位角直接从地面传递到地下,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

在地面已知方位角的边上测定仪器常数;

在地下待定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

在地面已知边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

计算测线AB的坐标方位角。

13.4.2 高程联系测量

为使地面与地下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应通过斜井、平峒或竖井将地面高程传递到地下巷道中,该测量工作称为高程联系测量(也称为导入高程)。

通过斜井、平峒的高程联系测量,可从地面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直接导入。

通过竖井导入高程的常用方法有,长钢尺法、长钢丝法、光电测距仪铅直测距法等。

1. 长钢尺法导入高程

如图,将经过检定的钢尺挂上重锤(其重量应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拉力),自由悬垂在井中。分别在地面与井下安置水准仪,首先在A、B点水准尺上读取读数a、b。然后在钢尺上读取读数m、n(注意,为防止钢丝上下弹动产生读数误差,地面与地下应同时在钢尺上读数)。同时应测定地面、地下的温度。由此可求得B点高程

2. 钢丝法导入高程

用长钢丝导入高程,一般随几何定向一起进行。长钢丝导入高程的过程基本同于长钢尺法。但长钢丝无尺寸标记,因此在地面以及地下观测钢丝时,需要在钢丝上作出记号,然后在地面选一平坦区域,加悬挂时的重量将钢丝拉开,用钢尺或光电测距仪丈量两记号间的长度。

3.光电测距

思考题

估算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方法有哪些?与地面导线相比,隧道地下导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一井定向?其原理如何?

通过一井定向的误差分析,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什么是两井定向?其原理如何?

《工程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245) 一单选题 1.若A、B两点的坐标增量ΔX AB=0,ΔY AB<0,则直线AB的方位角αAB=( D )。 A、0° B、90° C、180° D、27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B、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C、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D、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3.按5倍等高距的整数倍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A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4.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则( D )。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5.高斯分带投影,在Y坐标上加500km,目的是( D )。 A、限制纬线长度变形 B、限制经线长度变形 C、限制经纬线角度变形 D、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 6.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C )。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D、0 7.全站仪的测距精度常用±(A+B×D)表示,其中B是( B )。 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 C、照准误差 D、测距 8.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前尺B的读数为b=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 A、13.688m B、16.312 m C、16.401m D、17.713 m 9.若全站仪盘左状态望远镜水平时的读数为90°,望远镜升高时读数L减小,则该全站仪盘左时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 B )。 A、δ=L-90° B、δ=90°- L C、δ=R-270° D、δ=270°-R 10.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 AB为100°, 连接角、转折角如图所示,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 为( C )。 A、240° B、120° C、320° D、80° 11.对一个量观测N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则N个观测值的改正数中,既有正改正数,也有负改正数,这是误差的( C )特性的体现。 A、有界性 B、大小性 C、对称性 D、抵偿性 12.在利用全站仪进行点与点间的平距、高差测量过程中,所立全站仪的高低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 C )。 A、对平距无影响、对高差有影响 B、对平距有影响、对高差无影响 C、对平距无影响、对高差无影响 D、对平距有影响、对高差有影响 13.高差是地面两点沿( B )到大地水准面距离之差值。 A、切线方向 B、铅垂方向 C、法方向 D、地心方向 14.下列三角高程测量的各项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垂直角 B、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 C、距离测量 D、仪高量取 15.中国的地形图系列中,不存在下列( B )的比例尺。

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最新汇编)

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 在这次实训中你有什么收获?有学习到什么新的知识吗?下面是整理的“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一)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xx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不过,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已经步入冬天的时节,在我们测量的时间里,天气晴朗,并没有我们担心的雨,也就让我们安安心心的测量,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我们所学的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这次实习,不仅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我们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测量的数据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要做到:(1)要选择精度高的测量仪器。(2)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习的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就整个实习测量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体现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记得这次的经验教训,精益求精,力求能最到更好!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二)学

工程测量试卷A卷期末试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 《工程测量》期末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图上6.8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A6.82米 B68.2米 C682米 D6.82厘米 2. 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 A 方位角 B 水平角 C 垂直角 D 视距 3. 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 A 控制测量 B 水准测量 C 导线测量 D 碎部测量 4.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90°,则其象限角为() A290°B 110°C 北西20°D 北西70° 5. 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 6. 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 A 越大越好 B 尽可能相等 C 越小越好 D 随意设置 7. 由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称为()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的一项是()。 A 选点 B 测角 C 测高差 D 量边 9. 在地图上,地貌通常是用()来表示的。 A 高程值 B 等高线 C 任意直线 D 地貌符号 10.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 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A 1.226m B 1.737 C0.511m D -0.511m 11.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A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竖盘指标差 C横轴不水平 D竖轴不竖直 12.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但投影后的长度有变化 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大 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13.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 A.地图B.地形图C.平面图D.断面图 14.支导线及其转折角如图,已知坐标方位角,则()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测量工程复习题一14页资料

工程测量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角度测量包 括和 。 2. 工程测量是一 门的科学,它是通过测定点之间 的、和 三个基本量来实现的。 3. 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 有、 和 三种。 4. 直线定线一般可 用定线,当精度较高时才用定线。 5. 以标准方向线 的端或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 6.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 了和 之间的关系。 7.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有测量 和测量。因此平面控制网可 构 成和 的形式。 8. 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称 为,等高距 是 。 9. 中线测量 是 的 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测 设、 。10. 圆曲线详细测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 有、 、。11. 在隧道施工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常用、 、。 二、选择题 1. 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的科学。 A) 平面位置 B) 高程 C) A、B都不是 D) A、B都是 2.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 水平面 B) 竖直面 C) 水平视线 D) 铅垂线 1. 3. 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是为了满足()。 A) L′L′∥CC B) L′L′∥VV C) LL∥VV D) LL∥CC 4. 若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盘左读数为L,盘右读数为R,指 标差为x,则盘左、盘右竖直角的正确值是 ()。 A) 90°-L-x ;R+x-270° B) 90°-L+x ;R-x-270° C) L+x-90°;270°-R-x D) L-x-90°;270°-R+x 5. 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27°58′41″,δ=2′18″,γ=-2′18″,则该直线 的磁方位角为()。 A) 127°54′05″ B) 128°00′59″ C) 127°56′23″ D) 128°03′17″

(word完整版)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 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 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 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全监测”。 ?按服务对象分: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地下工程的测量、海 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以及 矿山测量、城市测量等。 5.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 6.课后思考题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服务对象是什么? ?测绘科学和技术的二级学科有那些? ?为什么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 1.主要内容和重点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监理测量) ?工程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 2.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答: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图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3.施工建设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放样 ?竣工测量 ?监理测量工作 4.运营管理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工程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摇摆等 5.桥梁工程勘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桥梁工程: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桥址定线测量;断面测量;桥位地形测量;河床地形测量;流向测量;船筏走行线测量;钻孔定位测量。

中职试卷--建筑工程测量期末考试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机电部期末试卷 <<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 2018年01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距离、角度、直线的方向、高程。p14 2.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值为48 3.365m,后视读数a=2.432m,前视点B和C上竖立的水准尺的读数分别为b=1.897m,c=2.204m, B点高程为 483.918 m和C点高程为 483.593 m。p18 3.相位测距误差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误差,另一部分是比例误差。 p68 4.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p78 5.测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的测量工作称之为控制测量。 P88 6.三、四等水准网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一般应布设成闭合环线,然后用附合水准路线和结点网进行加密。 P97 7.高级测量包括后方交会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对边测量和悬高测量等内容。 p109 8.地面上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建的有明显轮廓的物体称为地物,地面上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势称为地貌。 p119 9.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经纬网梯形分幅法和坐标格网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p133 10.高程放样方法主要分为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和三角高程测量 方法。P151

1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 建筑物的分布 和 施工场地地形 等因素来确定 。p164 12.在多层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轴线位置正确,可用 吊锤球 或 经纬仪 将轴线投测到各层楼板边缘或柱顶上。 P174 13.高层建筑物轴线的竖向投测,主要有 外控法 和 内控法 两种。 14.建筑物及深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根据场地条件可采用 基准线法 、小角法、导线法、 前方交会法 等进行测量。P193 15.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由空间卫星部分(GPS )卫星星座、 地面监控部分 和 用户设备 三部分组成 。p203 1.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远,且量距较困难的建筑施工场地。( √ ) p156 2.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 ) p166 3.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平桩可作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础垫层的依据。(√ ) p171 4.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时适用于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滑坡监测等。( × )p189 5.在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必然相等。( √ ) p127 6.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图根三角高程测量。( √ ) p99 7.在各比例尺中,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 ) p119 8.地面点的坐标分为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 ) 。p9 9.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 ) p40 10.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 )p79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测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 1.某工程施工放样误差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mm。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地下通道的施工测量中,地下导线为(?)。 A.闭合导线 B.附和导线 C.支导线 D.任意导线都可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物立面图的是(?)。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GPS—RTK测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ζ=H-h B.ζ C.ζ=h-H D.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同精度水准测量观测,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测站数成(?)。 A.正比 B.无关系 C.不确定

D.反比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布测C、D、E级G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Vi=fh/N(N为测站数) B.Vi=fh/S(S为测段距离) C.Vi=-fh/N(N为测站数) D.Vi=fh/S(S为测段距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我国城市坐标系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工程测量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程测量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 3.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 )。 4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 5.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 ,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 )。 6.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7.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 ) 。 8. 105.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 的长度是cm 5.3,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m 5.17,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精度为( )。 9.测量误差是由于( )、( )、(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0. 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可消除( )误差的影响。 二、问答题 1、全站仪由有哪几部分组成一般具有哪些测量功能 2.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3. 什么是贯通误差它由哪几种类型 4.简述圆曲线主点测设方法 5.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6.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7.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8.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横断面测量 9.何谓墩、台施工定位简述墩、台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三、计算题 1.计算表1中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及B 点高程。 表1: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3.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4.某直线段丈量了4次,其结果为:,,,。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并计算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答案 一、填空题 /1 1.假定水准面 2.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3.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到360° 5.5000 6.平均水准面 7.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500 50mm 9.仪器本身误差观测误差外界自然条件影响 10.指标差 二、问答题 1.全站仪由电子测角、光电测距、电子补偿、微机处理装置组成。一般可进行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利用应用软件还可进行前方交会、后方交会、道路横断面测量、悬高测量以及按设计坐标进行点位放样等功能。 2.确定图上点的坐标;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坡度;按规定的坡度选定等坡路线;绘制已知方向纵断面图;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等。 3.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的误差,使得两个相向开挖的工作面的施工中线,不能理想地衔接,而产生错开现象,即贯通误差。其在线路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纵向贯通误差;在垂直于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 4.首先在JD点安置经纬仪,照准起点方向上相邻的一个交点或转点,沿此方向测设切线长T,得曲线起点,打下曲线起点桩ZY;同理沿另一方向测设切线长T,得曲线终点,打下曲线终点桩YZ;从JD点起沿分角线方向测设外矢距E,打下曲线中点桩QZ。 5.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统计特性(1)有界性(2)单峰性(3)对称性(4)补偿性。 6.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x f、y f反其符号按导线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7.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等。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非比例符号其地物形状和大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到图上,采用相应的规定专用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半比例符号其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地物注记是对地物的性质、名称等用文字和数字或者符号加以说明。

工程测量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1-2012(秋)工程测量期末考试(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一、填空(将适当的词语填入划线处。共20分) 1、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南北方向的纵轴为 X 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为 Y 轴。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 3.外业测量的基准线是铅垂线,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工作的基准线是法线,基准面是旋转(参考)椭球面。 4、目前我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水准点的英文符号 BM。 5、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A点的绝对高程为 0。 6、水准测量中,后视点定义为高程已知点,转点是传递高程的点。 7、望远镜视准轴是指物镜光心和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8、水准仪操作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物像清晰。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十字丝清晰。 9、经纬仪安置过程中,对中的目的是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的目的是竖轴铅垂、水平盘水平。 10、水准仪测量中已知A点高程为,前视读数为,后视读数为, 则B点的高程为 m,仪器的视线高度是m 。 11、对一个水平角进行多测回测量时,需对起始目标读数进行180°∕n的置盘处理, 为的是消除水平度盘刻画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12、竖盘指标差X属于仪器误差,但测量计算结果显示为不同值,其原因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 可判断测量质量。 13、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 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直角为14°49′36″。 14、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____闭合__、___附合__和支三种形式。 15、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1/5000 。 二、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共20分) 1.A点的高斯坐标为X=112240m,Y=19343800m,A点所在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2、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 C )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最新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1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2 段 3 (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4 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5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6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7 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8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9 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10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11 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12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13 设计 14 (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15 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16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17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8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19 等。 20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21 的特点。

22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23 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24 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时所25 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26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27 程。 28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29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30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31 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32 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33 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34 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35 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36 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37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38 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 39 (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40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41 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42 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43 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44 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工程测量学考试参考复习资料

问答题: 1.已知一右转铁路曲线,设其转向角为,曲线半径为 R,缓和曲线长为 l0,试绘出其曲线平面图,并在图 上标出: ①交点 JD,转向角,曲线各主点; ②缓和曲线常数β0、 m、 x0、 y0 ③缓和曲线长l0,主切线T,外矢距E0,曲线全长L。 0b0 20 R ZH HZ P HY QZ m0YH E0 T JD 2.为什么要进行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它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答:为了时隧道在相向施工时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按设计位置修建,而不侵入建筑界限。它包括洞外和 洞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定测中桩高程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测定中线上各控制桩、百米桩、加桩处的地面高程。为绘制线路总断面图提供资料,中桩高程应起闭 于线路水准点上,并把直线上转点,曲线上起终点及曲线长度大于 500 米的曲中点作为转点,其余的点可作为中 视点。 4.简述工程控制网的建网步骤。 5.试比较拨角法放线和支距法放线的优缺点。 答:拨角放线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放线速度较快,缺点是:误差累积,需要每隔一定距离与初测导线 进行联测,并对放线误差做处理。 支距法放线的优点是每一直线段均独立放出,误差不会积累,缺点是程序较繁多,速度较慢。 6.在初测导线成果计算时,什么情况下要进行两化改正?什么是两化改正? 答:当初测导线与国家(大地)控制点联测时,需要进行两化改正。首先是将坐标增量改化到大地水准面 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7.为提高隧道的横向贯通精度,在洞外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三角网布网时,都必须注意哪两条基本要求? 为什么? 答:为减弱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导线边数或三角形个数;为减弱测边误差对横向 贯通精度的影响,应使导线环或三角网的延伸方向尽量与贯通方向垂直。 8.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哪些?总的来说,精密的测设方与一般测设方法间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已知高程的测设、已知平面位置(坐标) 的测设。 精密的测设方法是在一般测设方法的基础上,再重新精确测定该放样点点的位置,根据精确测定 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值来计算该点位的偏移量,最后将该点位改正到正确位置上。

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要归纳

.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郑州大学06级工程测量期末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附件1 2006级测量学课程试题(B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分数 合分人:复查人: 分数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12 分) 1、竖直角 2、直线定向 3、等高线 分数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的观测。 2、DS3水准仪在一个测站时的基本操作顺序为、 、、、。 3、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衡量测量精度的评价指标有、 、。 4、安置经纬仪包括、两项内容。 5、导线测量中,导线可布设成三种形式,分别为、 、。 6、建筑工地上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有、 。 7、光学经纬仪内有两块度盘,分别为、。

分数评卷人三、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水准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这样做不能消除的影响是() A 地球曲率影响 B 水准尺倾斜误差 C 大气折光影响 D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残留误差 2、根据“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工作原则,测绘地形图时应先在测区布设 ()A矩形控制网B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C城市控制网D国家控制网 3、M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 m=3276000米,Y m=1443800米,该点所处六 度分带的带号是() A 1带 B 3带 C 14带 D 32带 4、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水准仪竖轴应处于() A 水平状态 B 铅垂状态 C 和LL轴垂直 D 和视准轴垂直 5、水准器微倾螺旋的用处是() A 使物像清晰 B 使视准轴水平 C 使圆水准器铅垂D使竖轴铅垂 6、经纬仪观测某一点的竖角,如果α左=α右,则说明() A 有竖盘指标差 B 没有竖盘指标差 C 有竖盘偏心差 D 没有竖盘偏心差 7、纬仪水平度盘调平用() A 微倾螺旋 B 脚螺旋 C 微动螺旋 D 轴座固定螺旋 8、通过经纬仪竖轴的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 读数是()A点位越高,读数越大B不确定 C点位越高,读数越小D相同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讲课稿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 总结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段(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设计(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等。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的特点。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

时所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工程测量期末总结内业计算

目录 第一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第二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手簿计算 第三视距测量、方位角与象限角转换第四经纬导线内业计算 第五交会内业计算 第六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高程误差配赋表(样表)

高程误差配赋内业计算详解 (1) 点号、距离、平均高差由实际测量得出。 (2) 计算高差闭合差)-(起终H H h f h -∑= 根据附和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线长度求出每公里测站数,以便确定采用平地或山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计算公式。 L n ∑∑/<16为平原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公式为在平原地区:Lmm f h 40±= 在山地地区: n f h 12±= 由于f h f h 容,说明观测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测量。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列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的改正后高差,即:i h i h i L L f n n f ?-=?∑-=∑)/()/(i υυ或 其中,υi-------------第i 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n 、∑L ----水准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 n i L i-----------第i 测段的测站数与测段长度 计算检核∑υi =h f

归零差Δ左= (7) Δ右= (8)

1. 2C盘左-盘右一般数据正确值只有秒。 2.以盘左为准 3.方向值:(1)+(9)/2大于0度的为为减,小于零为加。 4.Δ左(10)—(11)Δ右(12)—(13)限差30″ 5.(4)+(5)+(6)=360o

土木工程测量期末考试试题

《工程测量》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设地面上有A、B 两点,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测得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若使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 AB大于零,则为(B )正确。 A. a v b B.a > b C. a = b D. a

择一般是(B )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C. 随测绘方法而定 B.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D. 随绘图技巧而定 6. 在进行土木工程测量角度时,用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可以忽略对角度的影响的测区面积应不大于(C )。 2 2 2 2 A. 50km B. 75km C. 100km D. 150km 7. 绝对高程是由(B )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A. 任意水准面 B. 大地水准面 C. 水准面 D. 竖直面 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D )。 A.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 C. 测转折角 D. 测高差 9. 地形图基本应用内容是( C )。 A. 在图上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在图上按限制坡度选线、 确定汇水面积、平整场地中的土石方估算 B. 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图上某点的高程、在 图上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在图上按限制坡度选线 C .在图上确定一点的坐标、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图上某点的高程、确定图上某直线的坡度 D .在图上确定一点的坐标、在图上确定一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确定汇水面积、平整场地中的土石方估算 10. 我国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体几何参数为 (A )。 A. a=6378140m a =1: 298.257 B. a=6378140m a =1: 29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