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分析报告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2012年6月开工,2012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2013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2013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行施工,而C4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80kg/m3,相对于C30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增加约70kg,这样,混凝土的收缩将增加0. 4×10-4左右,无形中又增加了裂缝出现的可能。

第三,进入冬季施工以后,混凝土中又添加了Q型防冻膏和wp_x减水剂,施工用水相对减少,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加剧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和裂缝的发展。同时,由于天气寒冷,担心养护用水结冰而仅采用覆盖双层*帘保温的措施也对混凝土抗裂强度的发展不利。

第四,从本工程的结构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梁板结构在9、12和C、K轴线处平面发生突变,截面削弱达50%以上,而且核心筒和墙肢集中处刚度非常大,对现浇板的约束较强,核心筒四角和墙肢两端内部应力非常集中。从现浇板最初出现裂缝的位置来看,干缩裂缝首先在核心筒的四角,之后出现在板的中部,这是现浇板内部应力最集中、最复杂和最薄弱的部位。由于墙肢和核心筒刚度的强烈约束作用,当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裂缝便沿此位置出现、发展。本次发现核心筒连梁上出现的两条裂缝,亦是相同因素引起的。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1.材料方面。有些构件裂缝是由材料质量引发的,如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外加剂质量差或加入量过大等。

2.地基变形。当地基发生不均匀下沉时,在结构内部必然产生极大的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抗力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裂缝的形状、方向、宽度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3.设计方面。构造处理不当,主次梁交合处主梁未设加强箍筋或附加吊筋;大截面梁未设腰筋;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等因素,均可导致构件裂缝的出现。

4.结构荷载方面。结构因承受荷载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中或使用中都可能出现。例如构件早期受到震伤,拆除承重模板过早,施工荷载过大,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垫木或吊点位置不当,预应力张拉值过大或放张不规范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较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早期微裂一般不易发现,规范规定有些构件允许出现宽度不大于0.3毫米的裂缝。但对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出现裂缝,则应属于有害裂缝,须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5.温度应力裂缝。混凝土与一般物质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其线膨胀系数约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在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时,构件内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必将出现裂缝。常见的如现浇屋面板垂直于肋梁方向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烟囱外壁的竖向裂缝等。

6.湿度变形裂缝。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会发生收缩,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

7.徐变裂缝。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除瞬时弹性变形外,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由于徐变变形的作用,其长期变形值可增加2~3倍,因变形量加大而使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应力,造成裂缝的出现。预应力构件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此类裂缝常见于受弯构件的拉区,其特征与承受荷载出现裂缝相同。

8.施工方面。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良或养护时间不够;水灰比过大、水泥或外加剂加入量过大;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钢筋表面污染、保护层过小或过大;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后期施工扰动前期

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大,未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宜施工的气候条件下,勉强施工;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

三、处理建议:

1.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一般都采取了防冻措施,而对于作业面的防风措施大多未予以高度重视。在冬季施工中,温度的骤降往往伴随着强烈寒流的出现,空气异常干燥,混凝土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面处于距地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风速更巨,对混凝土的影响更大,施工单位对此应予以警惕。

2.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混凝土墙、柱的设计强度较高,梁、板的设计强度相对较低,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大多把梁、板的混凝土等级提高到与墙、柱相同,无形中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楼板面又较薄,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更容易产生收缩。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尽量不要随意提高混凝土等级。

3. 一般民用建筑的梁板不做抗裂设计,施工单位在做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过程中,也多对强度、和易性、是否泵送、早强等方面提出要求(除非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收缩考虑较少,当外界数种不利因素同时发生时,配比方面的潜在影响

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对重要建筑物,无论是否做抗裂设计,混凝土试配时应考虑这种因素。

四、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1)水泥: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骨料应选用粒径适当、级配合理、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含泥量符合规定的砂、石材料;3)外掺料宜掺入适量粉煤灰和减水剂等外加剂,超长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加入微膨胀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减少收缩。

2.混凝土配料、搅拌及浇筑。1)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2)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设计方面。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正确设置沉降缝、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3)砖混结构底层窗台下应采用加筋砌体,洞口较宽的窗台下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防止窗台因地基沉降产生竖向裂缝;4)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

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加设抗剪钢筋。

4.施工方面。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复杂地基,应做补充勘探。异常地基处理必须谨慎,尽可能使其处理后的承载力与本工程正常地基承载力相同或相近;2)合理设置后浇带,较长的墙、板、基础等结构和主楼与裙房之间等高低层错落处,均应设置后浇带。具体要求可由设计单位确定;3)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当柱、墙等构件浇水养护有困难或不能保证其表面湿润时,应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做法,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25℃);5)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准确,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五、总结: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案例二

湖南某大桥工程,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择顺通路桥公司和诚信监理公司分别作为承包人和监理人,并与其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该桥梁工程是政府投资修建的重点工程,合同工期三年。

由于建设单位征地拆迁补偿工作未按计划完成,导致该桥梁工程开工期拖延了3个月。在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单位要求监理单位下达开工通知书。同时,建设单位通知施工单位该工程提前一年完工通车。施工单位在各种施工管理文件尚未编制完成、各种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各类施工人员尚未培训、各种防护用品和设施尚未配备等情况下仓促开工。

在该桥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承包人项目经理部便开始安排部分施工人员去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施工人员杨某(木工)被安排上支架拆除万能杆件,其在用割枪割断连接弦杆的钢筋后,就用左手往下推拉被割断的一根弦杆(弦杆长1.7m,重80kg),弦杆在下落的过程种,其上端的焊刺将杨某的左手套挂住(帆布手套),杨某被下坠的弦杆拉扯着从18m的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死亡。

一、关于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

直接原因:1、工人违章施工,依照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管理规定,高空施工作业应当配备安全绳等基本安全设备,但本案显然没有;

2、工人违章施工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施工单位未配备安全设备也未严格进行安全施工管理两大因素导致。

间接原因:1、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施工培训,违反了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施工培训的相关规定;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管理也不严,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松散;3、建设单位在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前提下要求监理单位下达开工令;4、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安全设备、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均不到位的情况下未拒绝建设单位要求而同意批准开工,施工中未能发现或未按其职权责令改正,安全监督落实不力。以上因素埋下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隐患。

二、事故责任分析

施工单位:1、鉴于施工单位综上缺陷和违规行为,应当承担事故的首要责任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2、鉴于项目施工和安全管理责任,项目经理、现场安全员应为直接责任人;3、施工单位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不能获得免责。

监理单位:1、鉴于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负有监理职责,监理单位未能发现并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也未能行使其监督职责,且在施工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擅自同意开工,因此监理单位也对安全事故负有责任,应当承担次要责任;2、工程项目总监和安全专监为次要责任的直接责任人。

建设单位:1、建设单位虽在工程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要求监理单位下令开工,但其要求对监理不具有强制效力,而属于建议性质;

2、因1点,建设单位对安全事故不承担事故责任;

3、但鉴于建设单位未能及时解决施工条件问题仓促要求开工,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也

有一定的影响,虽不构成责任事故,其上级部门也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三、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策

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国内外都一样,可见是常见的老大难问题。想要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预防还是可以做得到的。预防工作的重点其实我国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得到切实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本案中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存在很大的漏洞,制度和法律得到不到切实的执行是发生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将安全制度置于较高的地位去执行,一旦不能落实,不管有没有发生事故都要进行严厉的刑事、行政和经济惩罚,逼迫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不得不把各自的工作责任落实下去,这才是有效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严防死守,容不得半点松懈,毕竟人命关天,从事工程行业的人总该有点最起码的做人良心吧。

换个角度理解,既然安全事故难以阻止,但至少建设、施工、监理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经办人员应当在安全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上做

到应尽的职责,以避免承担事故责任,恐怕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

案例三

浙江省某市玻璃厂2013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9m、深8.2m,容

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

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的内容到形式都缺乏严肃性;而且这种技术鉴定缺乏委托方与承担方之间的有关目的、任务、质量要求等基本的书面约定,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技术鉴定工作的深度和技术质量。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研究,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束和水池继续运行,并在7月3日决定将水池蓄水至7m 水深,使整个工程的安危事实上依赖于个人狭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上。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以及负面社会影响,主要是由于违章进行工程鉴定、处理方案错误所至。从事工程鉴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应从此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鉴定方法与标准进行工程鉴定,即按照:客户委托,

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检测验算;安全性、使用性鉴定评级;可靠性评级;出具鉴定报告及处理意见的基本鉴定程序规范、标准地进行工程鉴定。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分析报告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2012年6月开工,2012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2013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2013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案例1. 某建筑外墙采用砖基础,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已知场地土的类别为二类,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5,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边坡坡度为1:0.55。取50m 长基槽进行如下计算。 试求: (1)基槽的挖方量(按原状土计算); (2)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均按松散体积计算)。 图1 某基槽剖面基础示意图 解: (1) 求基槽体积,利用公式 12 F F V L 2 += ,(12F F =)得: ()3 V 1.5 1.240.2152 1.50.5550187.125m =?+?+??=???? (2) 砖基础体积: ()31V 1.240.40.740.40.240.75048m =?+?+??= 预留填土量: 3 1S 2S (V V )K (187.12548) 1.25V 167.22m K 1.04 ' --?= == 弃土量:

3 13S S V V 187.12548V V K 187.125 1.2566.69m K 1.04' ??--??=-=-?= ? ???? ? 案例2. 某高校拟建一栋七层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楼,其基坑坑底长86m ,宽65m ,深8m ,边坡坡度1:0.35。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可知,场地土土质为二类土,其土体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1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试求: (1)土方开挖工程量; (2)若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为23650m3,则应预留的回填土量; (3)若多余土方用斗容量为3 m3的汽车外运,则需运出多少车? 解: (1) 基坑土方量可按公式()102H V F 4F F 6 =++计算,其中, 底部面积为: 22 F = 8665 = 5590 m ? 中部截面积为: 20 F = (8680.35)(6580.35) = 6020.64 m +??+? 上口面积为: 21F (86280.35)(65280.35) 6466.96 m =+???+??= 挖方量为: 348186.03m = 5590)+6020.64×4+(6466.96×6 8 = V (2) 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V 3=23650 m 3,则应预留回填土量: 3S S 3226639.12m 14.105 .123650 03.48186K K V V V =?-='-= (3) 挖出的松散土体积总共有: 3S 2m 54932.07=1.14×48186.03= K ×V =V ' 故需用汽车运车次: 22V V 54932.0726639.12 N 9431()q 3 '--= ==车 案例3.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新世界酒店倒塌事故 事故发生 1986年3月15日,位于新加坡实龙岗路305号的新世界酒店在一分钟内变成一片废墟, 事故造成33人死亡、104人受伤,17人获救。新世界酒店处在一座六层高的名为联益大厦 (Lian Yak Building )的楼房里,联益大厦的一楼是一家银行和一个10车位的停车场,二楼 是一家夜总会,三楼至六楼是拥有67间房的新世界酒店(Hotel New World )。 对于此次事故,新加坡政府于1986年3月22日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查找事故发生的原 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岀预防类似事故的建议。调查委员的报告显示,15年前大楼的设计规划时 就已经种下祸根。该次调查也改变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 事故种子 1966年戴利东、黄鸿林和罗亚秋三人作为信托人替联益地产私人有限公司买下这块1179 怦的土地。黄是联益地产的董事经理,其余二人是联益地产的董事。买下地皮后雇建筑师派斯坦纳 (FJ.Pestana )向主管当局递交发展规划申请,经申请者两次撤回申请修改后,主管当局于1967年3月20日批准了申请。批文规定:(1 )地下室为21车位停车场;(2)—楼为两个商店店铺和10车位停车场;(3)二楼为餐馆;(4)3楼到6楼为每层16房间的餐馆;(5)平屋顶,上建一电机房。 派斯坦纳的一个制图员名叫梁瑞龙,尽管自1953年就在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员,梁实际 上并未经历过正规训练,仅上过理工学院的制图课程,并且还没有完成。就是这个连制图员资格都不具备的人后来成为了联益大厦实际的建筑师。当时,派斯坦纳因公司效益不佳转到了马来西亚的柔佛新山,梁离开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的散工,大概就在这时候梁与黄认识了,黄让梁给他帮忙。同时,黄雇佣了莱克西马南接替派斯坦纳作为大楼的设计,莱克西马南是位1956年注册的土木工程师,此后由梁做的规划和设计由莱克西马南签字盖章,进行修改设计上报市政当局审批。 同建筑设计一样,联益大厦的结构设计也是由一位没有专业资格的制图员实际进行的。向崇兴(人名)是莱克西马南的制图员,尽管上交的文件上是莱克西马南签字,实际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全是由向做的。而相关调查显示,设计计算书有漏算、错算等大量错误,且许多地方与设计图纸不符。 1968年11月,因为遭人投诉与无资格人员共享职业服务收费,莱克西马南被剥夺了职业资格,因此,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名义向市政当局递交专业设计文件。黄因此找到了建筑师易宏坤9人名)替代莱克西马南。黄、易和梁约定由黄和梁分享建筑设计费,而梁负责制作、修改设计图纸和工地检查。 大楼施工由Hong Eng Con struction Compa ny 承担,公司的唯一所有人是洪阿盛(音译人 名),他是黄的姻亲。而洪作证时透露黄不过岀借了他的名字而已,公司实际所有人是黄自己。整个施工过程中莱克西马南和易都没有对工程进行监督,工地上也没有管理。向或莱克西马南仅在结构上有问题时到工地上去一下,多数时候是向自己去的,莱克西马南只去过一两次。工地上基本是由梁和黄实际监管的。鉴于黄本人也于此次事故中遇难,他本人在事故中的作用已无从得知。 1970年6月,大楼还在建造中,以易的名义向市政当局申请了一系列修改。其中地下室的九根内柱包上砖;一楼的一间商铺建了一间密室。1971年中又申请将一间商铺改为银行。1971年11月底又申请将原设计的两间商铺均转为银行,而这些修改中最不寻常的是为什么要在柱外包上砖,事故后现场发现外包层内还埋上了钢轨,而且有些柱是有混凝土而不是砖包起来的。 钢轨由桩台一直延伸到一楼楼板,顶部还有垫板和螺钉与楼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显然这是施工阶段就有的,并且是为承力而设计的。然而却没有任何设计书或施工图说明他们的作用,原设 计中屋顶没有水箱,修改后的设计在屋顶安装了一个小水箱。而实际安装的是一个 3.7m*2.4m*2.4m 的大水箱。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事故 美国--Collapse of I-35W Highway Bridge-August 1, 2007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World Trade Center)的倒塌与调查-2011-9-11 美国--塔科马大桥(Tacoma Narrows Bridge)的倒塌-风振-1940-11-7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豪晶酒店(Hyatt Regency Hotel)行人天桥倒塌-1981-7-17 加拿大--魁北克大桥(Quebec Bridge )二度坍塌-1907-8-29 加拿大--特斯康谷仓失稳事故-1913-9 英国--罗南坊(Ronan Point)事故的启示-1968-5-16 英国--希思罗机场快线隧道塌方事故-1994-10-20 新加坡--新世界酒店(Hotel New World)的倒塌-1986-3-15 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1995-6-29 韩国--首尔桑苏大桥坍塌-1994-10-21 韩国--圣水大桥塌落- 1994-10-21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生田--弄假成真的现场地质灾害-1971-11-11 意大利--比萨斜塔- 葡萄牙--Hintze-Ribeiro大桥坍塌- 2001-3月-日 国内重大土木工程事故 广东省--九江大桥”6.15”船撞倒塌事故--2007-6-15 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2007-8-13 重庆綦江塌桥事故-1999-1-4 上海市重大土木工程事故 上海--1115大火-2010-11-15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2009-6-27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2003 -7 -1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实例之(VI)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姓名:李斌斌 班级:090702 学号:090702114 指导教师:周雪峰 日期:2011年12月23号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方案-----------------------------------------------------------2 三.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6 四.主要技术组织措施-----------------------------------------------27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一幢5层砖混结构,外形如长方形,尺寸51.6*18.97 m,建筑面积为978.852㎡,标准层高3.60m,顶层层高3.60m,建筑高度20.60m,室类外高差为0.45m。 2、建筑地点:西安市东部 3、该工程地址地形平坦,土质为亚粘土,最高地下水位在室外地坪下5.0m,环境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按建筑抗震设防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八级,安全等级二级。、 4、施工质量等级B级应按施工规范对跨度较大的梁、板起拱,场地类别为三类。 二.施工方案 2.1施工流向 以后浇带为分界线划分为A区、B区两个施工段。每层在竖向上从顶层(即第五层)开始施工,由上向下。 每层在平面上从左往右施工。 2.2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的基本要求。 2.3施工顺序 该工程可划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四个阶段。其中主要的施工顺序如下: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上海紫园193号不墅 第一部分项目简介 第一章总则 一、工程概况 上海紫园不墅区地处国家级佘山旅行度假区,位于西佘山南侧,沈砖公路北侧,辰山塘东侧,佘天昆路西侧,总占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面积达300亩。上海紫园由13个岛和1个半岛组成,岛与岛之间由欧式彩色钢桥相连,规划建筑不墅150余栋,每户平均占地8亩以上。 佘山是上海唯独的山林胜地,有国家森林公园,有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月湖”,还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佘山圣母大殿等景观。紫园那个豪宅区域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世界富豪选择居所与闻名建筑师豪宅选地“以山为水为尊”的原则,也符合中国“风水之洁,得水为上”的风水意识,是世界潮流与中国文化底蕴的共同选择。驱车前往市中心约30分钟,又有高速公路、国道及R2轻轨通过,区位优势明显,另外拥有良好的水面资源,极富开发价值。 上海紫园一期将在西佘山南面约1300亩土地上建设150栋风格各异的不墅。其中水系纵横,水域面积多达300亩以上,最宽达到70多米,最窄也超过10几米;深度一样都达到3米,最深处达到7、8米之深。区内有大小岛屿13座,以13座造型不致的钢结构彩桥连接。不墅分布在紫珠半岛、紫丁香岛、紫薇岛、紫水晶岛等十多各岛屿上,依山伴水。由于其每幢不墅占地平均8亩,最大达20亩,最小也要5亩,因而每幢不墅保持了相当的私密性。那个地点的私密性绝不是一样意义上视线能够测量的一个房间的私密性,而是更倾向于由感受来感知的大型庄园的私密性。在不墅里,游泳池、网球场、游船码头、保龄球等,均能够按照购买者的意愿“度

身定造”。能够讲,“上海紫园”是将一样商品住宅的会所搬到了家中。而关于交通而言,沪青平高速公路已于02年通车,可由市区直达佘山。 二、地块的人文及自然特点 本地块所在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雨候,温顺潮湿,四季分明。春季温顺多雨,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快少雨,冬季冰冷干燥。 地块内地貌比较单一,地势平坦,具有江南田园风光特色。 第二章规划景观设计讲明 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准则,在尊重原有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制造出自然的、生态的、美观的理想个性化生活空间。充分考虑需求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制造丰富的适宜的具有个性化的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塑造富有活力的整体空间环境。 上海紫园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理想家园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特点。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挖掘项目个性,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让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以达到“生态居住”的完美氛围,形成本社区鲜亮的个性,构成项目“U S P”。 一、设计原则 人本——充分考虑上海及周边地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经典高尚的居住环境。 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可连续进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势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文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明显和个性鲜亮的花园式经典高尚居住空间。 文化——体现不同国家地域的古典文化特点,充分融合现代生活,制造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编号:AQ-JS-0078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On the trea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ccidents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序言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土木工程,它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我国古代的土木工程成就辉煌,近代的土木工程进展缓慢,而现代的土木工程则举世瞩目!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土木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也是很多,就已有工程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设计问题、施工问题、材料问题、勘察问题。 此外,还可能有以下问题: (1)管理不善,监管不力; (2)勘察失误,地基处理不当;

(3)设计失误; (4)施工质量差,不达标; (5)使用,改建不当。 三、砌体结构 1、砌体结构本身存在缺陷,结构性能较差、对地基变形比较敏感、对施工质量比较敏感、对温度作用比较敏感、本身存在大量微裂缝等。砌体结构材料选配不当、施工违反操作规程、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其他强度等。都容易引起工程事故。 2、砌体结构倒塌设计错误影响严重,所以设计砖结构应重视结构稳定验算,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砌体会砌体会产生弯矩作用平面内弯曲,在弯曲段的中点,会出现水平裂缝,所以对砌体结构而言,高厚比的验算同样是重要的;应尽量使墙体构成L形墙,十字形墙或平面外有约束的墙,避免出现一字形墙。 3、施工质量太差或突发性灾害等造成原因之一,一般的工程常见裂缝以及时处理后不会造成结构的突然倒塌。 四、混凝土结构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最新版本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1999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案例1. 某建筑外墙采用砖基础,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已知场地土的类别为二类,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5,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边坡坡度为1:0.55。取50m 长基槽进行如下计算。 试求: (1)基槽的挖方量(按原状土计算); (2)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均按松散体积计算)。 图1 某基槽剖面基础示意图 解: (1) 求基槽体积,利用公式 12 F F V L 2 += ,(12F F =)得: ()3 V 1.5 1.240.2152 1.50.5550187.125m =?+?+??=???? (2) 砖基础体积: ()31V 1.240.40.740.40.240.75048m =?+?+??= 预留填土量: 3 1S 2S (V V )K (187.12548) 1.25V 167.22m K 1.04 '--?= == 弃土量: 3 13S S V V 187.12548V V K 187.125 1.2566.69m K 1.04' ??--??=-=-?= ? ???? ? 案例2. 某高校拟建一栋七层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楼,其基坑坑底长86m ,宽65m ,深8m ,边坡坡度1:0.35。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可知,场地土土质为二类土,其土体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1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试求:

(1)土方开挖工程量; (2)若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为23650m3,则应预留的回填土量; (3)若多余土方用斗容量为3 m3的汽车外运,则需运出多少车? 解: (1) 基坑土方量可按公式()102H V F 4F F 6 = ++计算,其中, 底部面积为: 22 F = 8665 = 5590 m ? 中部截面积为: 20 F = (8680.35)(6580.35) = 6020.64 m +??+? 上口面积为: 21F (86280.35)(65280.35) 6466.96 m =+???+??= 挖方量为: 348186.03m = 5590)+6020.64×4+(6466.96×6 8 = V (2) 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V 3=23650 m 3,则应预留回填土量: 3S S 3226639.12m 14.105 .123650 03.48186K K V V V =?-='-= (3) 挖出的松散土体积总共有: 3S 2m 54932.07=1.14×48186.03= K ×V =V ' 故需用汽车运车次: 22V V 54932.0726639.12 N 9431()q 3 '--= ==车 案例3. 某综合办公楼工程需进行场地平整,其建筑场地方格网及各方格顶点地面标高如图2所示,方格边长为30m 。场地土土质为亚粘土(普通土),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地面设计双向泄水坡度均为3‰。按场地挖填平衡进行计算。 试求: (1)场地各方格顶点的设计标高; (2)计算各角点施工高度并标出零线位置; (3)计算填、挖土方量(不考虑边坡土方量); (4)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调整后的设计标高。 解:(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由公式1 234 0H 2H 3H 4H H 4n +++= ∑∑∑∑ ,得 ()7 465.5286.5255.53(24.526.5554.495.5548.51H 0?+ ++?+++++=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案例1、 某建筑外墙采用砖基础,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已知场地土的类别为二类,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5,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边坡坡度为1:0、55。取50m 长基槽进行如下计算。 试求: (1)基槽的挖方量(按原状土计算); (2)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均按松散体积计算)。 图1 某基槽剖面基础示意图 解: (1) 求基槽体积,利用公式 12 F F V L 2 += ,(12F F =)得: ()3V 1.5 1.240.2152 1.50.5550187.125m =?+?+??=???? (2) 砖基础体积: ()31V 1.240.40.740.40.240.75048m =?+?+??= 预留填土量: 31S 2S (V V )K (187.12548) 1.25 V 167.22m K 1.04 ' --?= == 弃土量: 3 13S S V V 187.12548V V K 187.125 1.2566.69m K 1.04' ??--??=-=-?= ? ???? ? 案例2、 某高校拟建一栋七层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楼,其基坑坑底长86m,宽65m,深8m,边坡坡度1:0、35。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可知,场地土土质为二类土,其土体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1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试求: (1)土方开挖工程量; (2)若混凝土基础与地下室占有体积为23650m3,则应预留的回填土量;

(3)若多余土方用斗容量为3 m3的汽车外运,则需运出多少车? 解: (1) 基坑土方量可按公式()102H V F 4F F 6 = ++计算,其中, 底部面积为: 22 F = 8665 = 5590 m ? 中部截面积为: 20 F = (8680.35)(6580.35) = 6020.64 m +??+? 上口面积为: 21F (86280.35)(65280.35) 6466.96 m =+???+??= 挖方量为: 348186.03m = 5590)+6020.64×4+(6466.96×6 8 = V (2) 混凝土基础与地下室占有体积V 3=23650 m 3,则应预留回填土量: 3S S 3226639.12m 14.105 .123650 03.48186K K V V V =?-='-= (3) 挖出的松散土体积总共有: 3S 2m 54932.07=1.14×48186.03= K ×V =V ' 故需用汽车运车次: 22V V 54932.0726639.12 N 9431()q 3 '--= ==车 案例3、 某综合办公楼工程需进行场地平整,其建筑场地方格网及各方格顶点地面标高如图2所示,方格边长为30m 。场地土土质为亚粘土(普通土),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地面设计双向泄水坡度均为3‰。按场地挖填平衡进行计算。 试求: (1)场地各方格顶点的设计标高; (2)计算各角点施工高度并标出零线位置; (3)计算填、挖土方量(不考虑边坡土方量); (4)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调整后的设计标高。 解:(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由公式1 234 H 2H 3H 4H H 4n +++= ∑∑∑∑ ,得 ()7 465.5286.5255.53(24.526.5554.495.5548.51H 0?+++?+++++= () m 55.5205.5296.52477.533)69.5284.5013.50=+?+?+++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 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 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1999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行施工,而C4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80kg/m3,相对于C30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增加约70kg,这样,混凝土的收缩将增加0.4×10,4左右,无形中又增加了裂缝出现的可能。 第三,进入冬季施工以后,混凝土中又添加了Q型防冻膏和wp_x减水剂,施工用水相对减少,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加剧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和裂缝的发展。

工程案例-开挖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案例

工程案例 xx大厦基坑开挖实例 一、工程概况: xx大厦主楼,地上52层,地下4层,基础埋深23.76m,挖土量16.2万m3。-13~-14m深度以上除回填土外,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少量粉砂层,并含淤泥质粉质粘土;地下-14~-23m为粉质粘土、粉细砂及中细砂层,夹少量粘土薄层;-23m以下为砂卵石层。地下水情况为:上层滞水在-10m以上的粘土层中,水层度为0.9~3.45m;地下压力水埋藏在-25m以下卵石层中;另外在深-14.3~-19.15m范围内,厚约1~2m粉砂层中亦埋有潜水。 二、具体施工方法: 该工程深基坑施工采用挡土桩锚杆支护,锚杆分3层设置(从地下5m、12m、18m),挖土采取分层开挖措施。第一层挖至-6.15m,第二层挖土将挖土机位于-6.15m标高,先挖到-9.15m标高装车运土;另一台挖土机下到-9.15m标高,挖土到-13.15m,并将土甩给上边挖土机递送装车运土。同样,第三层挖土仍用接递法挖至-19.3m,第四层一次挖至-23.76m。 挖土的关键问题是车辆在-23.76m处如何把土运出。施工中采用了按1:8坡度设基坑内外坡道的方法,即外坡道设在西南角,如图1所示,深12m,长96m;内坡道深11.76m,并在基坑西南角设一内外坡道交接平台,其标高为-12m,在外坡道中部设一缓冲平台,以解决汽车倒车的矛盾。由于缓冲平台要承受1台拉铲挖掘机和2台15t汽车的进出,约1000kN的动荷载,故需作挡土支护处理。支护的H型钢桩与深坑周边支护桩同时施工,挖土时需切割到-12m,并将平台桩和护坡桩连成一体;在-18m处则以腰梁连接,并设一层锚杆。外坡道在-3m和-12m间打护坡桩,并在-12m和-7m间加坡道间支撑。 图1 京城大厦基坑平面、剖面图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 论文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脚手架及施工平台的搭建工程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总的情况看,土木工程质量是好的,但工程事故却时有发生,有些事故还很严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同类的事故再次发生,本篇就脚手架及施工平台的搭建方面进行工程事故分析,希望能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事故分析脚手架施工平台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Look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good, but engineering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Indeed some accident is very serious that caused great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In order to avoid the similar accidents from happening again, this is the scaffold and constru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hop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Keywords: Civilengineering;Accident analysis; Scaffold; Construction platform 1 引言 脚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主要是为垂直作业提供施工平台。比如砖墙的砌筑、墙面的抹灰粉刷、建筑外皮装饰装修和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搭建脚手架,提供施工平台,以便施工操作和必要时的短距离高空水平运输。脚手架虽然是临时设施,随着工程进度而搭设,但它的搭建质量安全对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最重大、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建不稳定,不牢固,就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对脚手架的选择、搭建和定期的检查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2 由于脚手架而发生的工程事故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各种工程事故层出不穷,其中由于脚手架搭建缺陷而产生的工程事故占据一定比例。近年来,建设部备案的重大施工坍塌事故(土方、房屋拆除、脚手架等)中,脚手架坍塌占事故总数的22%以上[1]。因此,分析脚手架坍塌事故原因和特点,提出一定的对策对预防工程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 脚手架发生事故的原因 脚手架在搭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工程事故。常见的脚手架事故为坍塌和部件从高处坠落等。在工程施工中,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失稳。脚手架失稳是一种整体性失稳,其原因与单根竖直压杆的失稳原因相似,但只要遵照竖直压杆的稳定理论设计并在施工中规范作业,脚手架失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随着当前高层建筑作业日渐增多,对于这一类的脚手架来说,由于抛撑支点以上部分比以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实例之 (5)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071 学号:070601133 姓名:姚君明 指导老师:刘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方案-----------------------------------------------------------5 三.施工进度计划-----------------------------------------------------10 四.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 五.资源需要量计划表-----------------------------------------------11 六.施工平面图

--------------------------------------------------------13 七.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3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和结构概况 某学院数理楼是一栋五层教学实验楼。一层有教研室、实验室、消防控制室、配电间、门厅、卫生间等;二至四层主要有教研室、实验室等用房;该楼由一条宽800mm的后浇带将整个建筑物分为A、B两个区。该工程长70.5米、宽33.8米,外型造型简洁大方、轮廓分明,建筑的样式和装饰与周围建筑极为协调。 该建筑主要是为教学、实验活动提供活动场所,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到四层单层建筑面积为1425㎡、五层建筑面积为1204㎡、屋面建筑面积为1204㎡,工程建筑总面积为7412㎡。层高分别为一层4.2m、二层为3.9m、三至五层为 3.6m。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粉饰采用外墙涂料,内墙粉饰采用白色乳胶漆。地面、楼面大部分房间采用玻化砖,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设备房采用细石混凝土。踢脚为玻化砖,墙裙大部分采用白色乳胶漆和801胶素水泥浆,卫生间采用饰面砖。顶棚大部分采用白色乳胶漆和混合砂浆及水泥砂浆,卫生间采用铝合金扣板吊顶。屋面一为上人保温屋面,屋面二为不上人保温屋面,屋面三为楼梯间、电车房,屋面四为走廊屋顶。木构件采用一底二度调和漆、铁构件为醇酸调和漆。门采用夹板门、窗采用铝合金窗。 建筑概况和结构概况见表1和表2。 表1?建筑概况一览表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系08工程监理姓名:王艳丽学号:21号 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工程案例2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案例

工程应用案例 【案例1】现浇剪力墙住宅结构标准层流水施工网络计划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时,每层分为四个流水段,墙体采用大模板施工。其结构标准层主要包括绑扎墙体钢筋、安装墙体大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拆大模板、支楼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筑楼板混凝土等七个主要施工过程。其中扎墙体钢筋、安装大模板、支楼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四项为主导施工过程。墙体大模板拆除及安装均由安装队完成,考虑周转要求,清晨拆除前一段后再进行本段的安装,而拆除墙模的施工段即可安装楼板模板。墙体及楼板混凝土浇筑均安排在晚上进行。 组织扎墙体钢筋、拆装墙体大模板、楼板支模、楼板扎筋、浇筑墙及板混凝土五个工作队的流水施工,流水节拍均定为1天。其时标网络计划见图1。 【案例2】某综合楼工程控制性网络计划 某工程位于××市××街南侧,占地面积1725 ㎡,地下1层,地上8 层,总建筑面积15600 ㎡,是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地下室为机房,停车场和人防设施,1层为大堂和餐厅,2~6层为办公用房,7层为教学培训用房,8 层为多功能厅,建筑总高度33.50m。内设主楼梯1 部,消防楼梯2 部,电梯3 部。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阀板基础,地下室埋深-4.8m。结构为框架—剪力墙体系。按8度抗震设防。填充墙采用轻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屋面采用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上铺防滑地砖。主楼外墙饰面砖为方块面砖,立面中心为玻璃幕墙,两侧为铝合金通窗。室内墙面主要采用环保乳胶漆,顶棚采用铝合金龙骨岩棉板吊顶。首层及多功能厅地面铺设大理石,其余楼地面采用玻化砖铺设。合同工期为360天。 其控制性网络计划见图2。 图1 结构标准层施工时标网络计划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钢结构事故 2010年12月15日凌晨1时30分许,国际那达慕运动场的赛马场西区发生主体钢结构坍塌。这一事故发生在竣工庆功会的25天之后。此前的2010年的8月,该运动场备受瞩目地举行了为期七天的鄂尔多斯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运动场是内蒙古地区首项地标性市政重点工程。坐落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车家渠村,占地面积13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据公开信息披露,工程主要结构为混凝土、钢和钢混结构,其中钢结构总量约3.3万吨,相当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三分之二。 运动场共分成赛马场、看台区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几部分。赛马场跨度约580米,分成东一区、东二区、中央区和西区。此次事故发生在赛马场西区,经《财经》记者步量估算,坍塌跨度约为150米。赛马场西边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暴露出13层的钢框架。现场内,坍塌处已是废墟,断裂的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四处铺陈事故发生后的25天,2011年1月7日,官方首次表态称,受委托进行实地鉴定的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组认定,这是一起施工质量事故。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由于西区钢结构罩棚部分焊缝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个别杆件接料不够规范,遇到骤冷天气,钢结构罩棚出现较大伸缩而发生塌落。 如此庞大的工程,主体钢构工程施工时间仅有105天。 宝冶公司在2010年2月中标后,于3月10日第一次在工地上顺利开吊钢结构工程,由副总经理柳永亲自带队项目部,负责设计、制作、安装等工作。4月22日,首次V型支撑柱开吊,但由于当地严寒对施工影响,全面开工时间起于5月。6月5日,宝冶公司举行包厢筒首根大板梁吊装仪式,始被认为钢结构安装进入攻坚期。 工期要求,看台、包厢区及赛马场部分要在当年6月30日竣工,具备8月11日举办的鄂尔多斯首届那达慕大会比赛条件。 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级政府领导多次现场督工。8月11日至18日,鄂尔多斯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如期举行。盛会之后的11月中旬,用于罩棚钢结构焊接的24根支撑柱开始卸载。11月20日,罩棚卸载成功,宣告着钢结构项目竣工。 该工程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首先是设计方对该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至今尚未完善。该情况得到施工方宝冶公司、伊金霍洛旗城建局等各方的证实。据城建局一主要领导透露,该设计方案目前尚未通过鄂尔多斯市有关部门的会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目前尚属未知。 其次,建筑材料是否合格,目前调查方还在调查探讨,至今尚无最终结论。“我们对工程所用材料,依据国家的检测办法,进行了3%的抽样检查,但实际上,仍有97%的材料质量是个未知数,由于对方也出具了国家认定的鉴定书,我们只能全部认定同意”,崔捍东表示。 另外,相关监管程序缺失。据工程项目相关方负责人介绍,该工程仅有一家监理公司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并无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监管体系。负责城建项目工程质量,按规定有权全面、全程跟踪监督工程质量的城建局质监站负责人表示,对这么大一个工程,该站监管权限太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