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

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主题内容,尽管涉及面很广,但要求不是很高,对初中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策略分析]本主题的内容较多的涉及到物质构成的概念,即抽象繁杂又枯燥无味。如果过分偏重于对概念定义的解析,将某些概念(如分子和原子)作机械的比较,不仅脱离了《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思维迟钝,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因此而减弱。因此教学中重在启蒙,贵在引导,通过创设生动、丰富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配以多媒体的辅助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联系生产、生活的化学问题。

3、注意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和难度,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咬文嚼字,配以分组比赛的方式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的分化。由于“赛一赛”的题目较多,可以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使形式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难点:

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

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

[课时建议]

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投影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教材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的100多种元素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通过分类加深了学生对元素符号的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物质世界已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那么,你能对人类目前已知的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3000多万种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物质的分类。边听讲解边开动脑筋,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始对元素进行分类。

听讲解并思考相关问题。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过渡到物质的分类和小组分工。研究交流请大家试着画出物质分类的草图。

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交流。动手探究。

师生交流。整理知识。过渡

播放课件中物质的分类图。(附后)

通过大家的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世界复杂多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观看课件。利用媒体将知识网络展示给学生。分组练习

为了便于交流,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命名为“混合物组”,另一大组命名为“纯净物组”;每一大组又由组长根据分类情况继续分小组;每小组将本组的分类依据、典型代表物及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进行租间及全班交流。组长进行分组,组内组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

运用知识

利用媒体进行物质分类的专项练习。解题比赛。通过专项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品位

产生共鸣

以美丽的画面配以优美的文字描述结束本课。欣赏画面上内容的同时增强美化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合理运用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品位。

设计意图:从物质的分类对本主题的内容进行整理,对其有个全面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为接下来的实际应用作好准备。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

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的本质区别;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

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个氢,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3、酒后驾车易出事故,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可帮助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橙红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分子就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则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5、+3

B、+3、+5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龙源期刊网.cn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作者:胡晓兰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就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较好的实施对策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情况有所帮助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实施对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一般是指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编排体系,来整体把握课本中的每一单元,以便于统筹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各课时的讲授内容,突出每个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最终设计一套各课时侧重点不同、多元化、统一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也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与课时教学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它们之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地把握其自身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进行讨论 1.符合教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尽管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和导向,在新课

程实践的基础背景下积极实施这也是一切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不要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2.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最好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教师的技能优势,展示教学内容,使得课时设计、教学工具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3.目标性原则单元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因此一定要事先了解整体教学的目的和优势,例如课程标准对于所教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以及各个单元的基本教学要求等 4.情境性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分割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较强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掌握字母、音标、单词等,但研究表明这种学习结果没有长久效应,也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能帮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我们也想以此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拓展教师教研空间,构建良好的教研生态环境,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研部门的研究功能和专业引领的实效性二、概念界定“小学

小学语文《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 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 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单元内容及学习目标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述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97342615.html,/v?vid=18439117094599905231&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青蒿素)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97342615.html,/x/page/u0533jp4wx9.html(广义相对论)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97342615.html,/v?vid=13371402646531508911&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斗拱)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97342615.html,/v?vid=850854992254093826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中国木建筑)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1 / 8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单元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四.单元教学策略 “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平面图。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快。 1.在学校操场上。

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孩子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2.小小设计师。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想当一个建筑设计师吗?请你设计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儿童公园。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孩子们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在这些方案中,评出了最佳方案。 这样尝试着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充分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六.单元评价方法 1.随堂练习 2.课后作业 3.测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3、漫笔两篇 活板 沈括 ⑼诎左臂收船()⑽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方法取历程 活字印刷的次序: 豪情态度代价不雅 相识我国古代科教技术的伟大年夜成便,熟悉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干,激收教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教重点取难点] 1.本翰墨对比简易,也较简短,连系课下注释,教生大年夜要可读懂。是以,在扫清翰墨障碍的根柢上,可以扶直教生对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减以回纳,并辅导教生把握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教习按事情次序道明的次第,是教习本的重点,可以连系疏通翰墨初步提出,之后再夸大阐发。行的繁复,说话的正确也应作得当讲解。 3.预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课时摆设] 3、课时摆设:两课时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那篇的作者沈括,也是一名精采的科教家,他的《梦溪笔道》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请同教朗读“浏览提醒”的有关介绍。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道》. 2、范读齐,要求同教参照注释,留意字音。 板书以下汉字(或出示卡片),发问教生,个中多音字要讨教生连同词一同读。 昇shēng、薄bá、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旋xuàn。 3、教习课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辅导教习。 疏通意:板,机械、雕板,何处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遍及的,大年夜规模的;为,动词,行使;之,代词,指“板印册本”那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刻;初,开初;五经,指易、书、诗、礼、年数五种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新闻天地,有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即新闻报道,报道的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值得关注的人物、动态、重要的是事,特殊的人、有意义的变化、引人关注的动态等等。由于篇幅、报道时间、表现方法的不同,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本单元新闻作品共四课六篇,其中有消息四则,特写一篇,通讯一篇。 《消息二则》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简要全面的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奖机构、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等内容,激发人们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崇高精神。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吕伟夺冠的精彩一跳以及外国记者,现场观众的反应,表现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活动任务

任务一 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 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任务三 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单元目标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言必有据的表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新闻作品见过很多,作为一个新闻报道的读、说、写的系统单元,本单元的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在知识体系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 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二、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三、整体构想 《识字1》《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秋天的,所以将其组合为第一模块──美丽的秋天;《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描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将其定为第二模块──神奇的大自然;第三模块就是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和创造的《语文园地一》──我发现,我创作。 识字 1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完整版)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

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在四月三十日我们参加了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我们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和众多学校的精英们一起学习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张艳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们上了一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主题,创设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整合和再构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连续课时的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它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钻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和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

第1单元 课时1 教学设计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 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

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下面,让我们以“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认识、研究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做好准备了吗?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 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一、物质的分类 [交流与讨论]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3“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引导 氧化物: 酸: 碱: 盐: …… 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达到“掌握一种物质”而“贯通一类物质”的目的。 例如,什么是酸?酸有哪些通性?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2、简介安徒生。 3、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及创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揭露了 3、理清文章层次: 4、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段,力争读出感情。 三、课堂作业: 1、默写字词,口述词语意思。 2.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渡过的呢?……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这个喜庆洋洋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没有一个人给她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徘徊的她最后蹲在了墙角。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一辆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并填表格。 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希望得到的现实 2、合作交流 3、汇报展示。

1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2. 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毛笔、钢笔书法作品、字帖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 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 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3.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4. 学生大声齐读。 二、了解钢笔及用法。 1. 教师出示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 学会吸水(学生代表上台试吸,其他学生观看,注意讲究卫生) 三、指导书写。 1. 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2. 个性化设计: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 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3. 了解行款要求。 4. 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5. 教师出示书写内容---古诗《乌衣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燕子 2课时 2.古诗两诗 2课时 3.荷花 3课时 4.珍珠泉 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后并板书。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四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不直 圆:没有角(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word完整版)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doc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孟祥芹侯金环芦文红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 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 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 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 认识 26 个生字,会写23 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湘潭市雨湖区许家铺学校 冯耘耘 2013年5月28日

Unit 1 Hello! 1、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五个四会词:hello, I, am, hi, Miss。 2、能理解并初步运用句型“Hello/Hi! I’m…”“Nice to meet you.”进行问候,并对此做出回应; 3、能学会Part A课文内容及理解拓展阅读材料Part D。 4、了解字母Aa Bb Cc的发音,并训练字母的书写。 5、学习关于ABC的Chant以及Hello歌曲,获得学习乐趣。 6、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新单词和句型。 第一课时:A B 词句教学 第二课时:C D 对话教学 第三课时:E F G 综合拓展课 课时The First Period 教学内容Parts A and B 课型Word-sentence Teaching 教学目标1.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hello, I, am, hi. 2.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 Hello/Hi, I’m … 项目主要内容 A. Let’s listen and say 对话。孩子们分别向别人介绍自己。目标语: Hello, I’m … B. Let’s learn 对话。用“Hello, I’m …”向别人介绍自己。 C. Let’s act 活动。练习句型“Hello/Hi, I’m …”并对此做出回应。 D. Let’s read 连环画。Tim在树林里救了Dino 。 E. Let’s read and draw 语音和书写。字母Aa Bb Cc的发音和书写。 F. Let’s chant G. Let’s have fun 韵律。与ABC相关。儿歌。Hello! 一、教材分析 三、课时、教学内容、课型二、单元整体目标 四、各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标准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西村学校杨成兰 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时设计:按单元导读、精读课文、群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批改、回顾拓展、单元测评(14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型(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要建立的知识结构。 前置作业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重点。 2.朗读或默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两首古诗,想一想,每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批注式预习第一单元课文 A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给生字条里的字注音。 B浏览课文,找出课文描写的燕子和荷花特点的句子做个标记或写写想法。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大家都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17(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一篇略读课文《台阶》和一个习作、一个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 2、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难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学法指导】 1、熟读精思。指“有重点”“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地捕鸟,还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对于鲁迅,阿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