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岗前培训综合

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岗前培训综合

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岗前培训综合
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岗前培训综合

第一章大学教学引论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2.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的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归属上,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渊源上,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4.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是由易到难的方法。

5.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

6.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提出了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8.凯洛夫从教学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出发,把教学过程概括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9.杜威反对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10.杰罗姆·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

11.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问题一般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点。

12.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地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12.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大学教学研究提出的专门化要求:1)在办学规模方面,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跨越2)扩招的同时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3)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得到了不断提高,加大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13.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14.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15.文艺复兴后西方大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德、美、苏四个阶段。

16.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

17.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18.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19.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为中国大学的精神标尺。20.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21.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

兰斯纳的努力下,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

国得到了系统地阐扬,这为美国大学在20世

纪下半叶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22.1825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杰弗逊创

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

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继德国之后

世界大学发展的中心,美国大学引领着整个世

界大学发展的潮流。

24.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5.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

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

思想重镇。

26.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

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27.到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

学校的诞生。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

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28.中国古代大学的两种形式:官学和私学。

29.在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

社会的最高学府。

30.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

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3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

所一贯秉持的宝贵经验,历经两千余年,直到

今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孔子首创并实施了因材施教。

33.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

多术矣”

34.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

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育高深学术、养成

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

“术”分离。

第二章大学教学的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教学观

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

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教育理论具

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力,所著《民主主义与教

育》全面的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

3.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

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

是人造工具。认为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

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

论,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

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

理则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4.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

联系起来反对班级授课制

5.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

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

永恒主义教学观

6.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

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他以实在论的哲

学观为依据,反对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

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

7.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其代表作《美国高等教

育》中写道:“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要引出我们

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

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8.永恒主义者认为:A.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

论基础,倡导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

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B.教育的根本目

的就是发展认得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

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C.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

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9.在师生关系上,永恒主义者批判杜威的“儿

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儿童兴趣在教育

中的作用。

10.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

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

基础,要求所有学生接受共同的教育,既通识

教育。

11.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

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

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

特质:能有效的思考、能清晰的沟通思想、能

适切的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遍性的价值。

12.“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

蔡元培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

13.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

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

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

经典著作中。

人本主义教学观

14.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

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

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凯

利等。

15.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

的基础之上的

16.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

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

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17.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A.促进学生学习的

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

素。B.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

展、成长应与她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

有进步。

18.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贯穿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

自我负责”。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斯密特德对学

生所说“你们就是大学。”

建构主义教学观

19.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

亚杰、维果茨基、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

等。

20.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

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

之上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

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际

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际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

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计划是学习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

认为、确定教学编制的根本依据。

3.课程即学科,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

点。基本思想是:学习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

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并按照学者的认识水

平加以编排。

4.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

5.学科课程的一般特点有:A.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6.课程即经验,经验课程的一般特点:A.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B.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C.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7.课程即活动,活动课程的特点: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C.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D.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8.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是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等。

9.隐性课程不反应在课程计划中,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却可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10.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的课程。

11.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12.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题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13.通识教育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14.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15.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16.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7.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

18.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

第四章大学课堂教学

1.教学方法设计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常用的教学方法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的学院。

3.讲授法具有可控性强、成本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

4.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货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课堂讨论分两类:一是知识性讨论,一是学

术性讨论。

6.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

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

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

教学的教学方法。

7.问题教学法容易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

合起来,也容易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困惑结合

起来。

8.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9.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

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10.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

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

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11.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

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

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

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最早由捷克的夸美纽

斯提出,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始于京师同文

馆(1862)

1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

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

的局限。

13.专题探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

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

1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

学家凯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

中学教学。

15.小队教学的基本做法是由若干名教师组成

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

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

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

16.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

生的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

充分的机会和便利。

17.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

师,其次是大学生自己。

18.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

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

的工具、设备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学媒体的总和。

19.多媒体技术通常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

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

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

来的一体化技术。

20.所谓现代教学手段主要体现为多媒体为外

显标志的教学手段。

21.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多媒体化、微型化、

智能化、大容量化、交互化和网络化。

第五章大学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

大学法学院,最早运用与法学和医学教育,后

运用于管理学及其他,1998年我国提倡在教

育硕士培养中推广案例教学。

2.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

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

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3.1992年美国学者舒尔曼曾指出,案例教学

是教育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按照

其观点,案例方法不同于个案研究,“案例方

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

究的一种形式。”

4.情境性也是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

教学模式的更本所在。

5.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

的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

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

6.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拟真的情境中进行

亲身体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

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7.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填鸭

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

学,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

与学生的讨论,但不是权威性的,教师和学生

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8.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体

现在:A.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 B.必须

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9.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选

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

四个环节。

10.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

录像展示法、真实情景表演法等。

11.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

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

的认识,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

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12.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外型、半外

型和混合型。

13.全外型教学也称“沉浸型双语教学”,源于

加拿大双语教育实验,是学校采用外文教材,

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

14.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

式教学模式,具体为三个阶段:渗透型、交替

型、示范型方法。

15.在课程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

开始,或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

贸易、生物科学等学科开始。

16.目前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

突出的矛盾就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

17.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新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

18.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

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

学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

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

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19.1998年9月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

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

高校,开始了我国正真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

育。

20.利用internet实现的教授型网络教学模

式分为同步式和异步式。

21.研究性教学(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

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

模式。

第六章大学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但

从整个教学目的看,仍然属于认识活动范畴。

2.大学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课堂理论学生

之外的各种实践环节,包括校外实践和校内实

践。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学生作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4.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知识体系,延伸到社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

5.实践教学可以加强学习者的“默会知识”,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7.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实训等形式,核心是实习实训。

8.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试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

9.实验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认知、联结、自动化。

10.目前一般用生成子表征实验操作技能。11.动机水平的强弱对练习具有的影响并不是一直呈正比趋势,研究表明,中等动机水平具有最佳操作效果。

12.批阅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13.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笔试、操作考试、平时考核。

14.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这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趋势。

15.实习可以看成是到职业场所的实训,校内实训可以看成是实习的准备或模拟实习。16.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其性质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与课外作业。

17.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不太复杂、但却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18.毕业论文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19.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认识、服务。

20.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包括: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基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申报和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和课题、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21.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22.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但很不系统。

第七章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质量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组织管理的因素。

2.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A.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B.学生学业质量管理C.教务工作质量管理。

3.在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规范实施管理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制订计划、运行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

4.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A.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B.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

监测预报制度。C.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

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D.坚持教授上讲

台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

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新聘任

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E.加强教学评估,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

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积极开展专业评估

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

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

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和企业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

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

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

学督导制度等,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

量保障制度。F.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

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

新教材,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

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5.大学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某一专业人才

培养的基本规格与质量要求,是大学组织教学

过程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6.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参与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

师总数的95%以上。

7.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包

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

教学仪器设置维修费。

8.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

15%,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双语授课课程比

例不低于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

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9.顾客导向原则中的顾客,指高等学校中接受

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

官员、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

市场等。

10.质量管理小组(QC)最早出现在日本,指

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工有意识的组织起来,发

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

到的各种质量问题。

11.戴明环模式又称PDCA模式,是由美国著名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其含义是:质

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

理的顺序循环往复。

12.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素:A.起

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 B.以消费者

为向导的战略和过程 C.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

组织架构 D.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

E.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13.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基础:文化、承

诺和沟通(3C)

14.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

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

1.大学教学评价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基于普通教学论而形成的

一个新兴的专业研究领域。

2.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大学教学

质量的评价,也包括对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

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学生环

境、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业等诸多方面的评

价。

3.大学教学评价具有鉴定、诊断、自省、监督、

导向、中介等功能,遵循方向性、教育性、科

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4.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同,在评价的方式及

使用的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5.大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现代大学教学评

价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对于学习深化教学改

革、加强教学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6.大学教学评价是有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

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

大学教学评价客体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是由多

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系统。

7.教学工作是大学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因而大学教学评价

相对于大学的科研教学评价、产出效益评价等

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8.大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包括:A.从评价的

主体看,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校自我

评价三种。B.从性质看,根据不同目标分为鉴

定性评价(合格评价)和水平性评价。目前我

国大学教学评价则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大

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式为主。C.从内容

看,主要集中在大学办学的人才、财力、物力

方面。

9.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为发展性、全面性、

明确性和过程性原则。

10.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包括:定位性(安

置性)、形成性、诊断性、总结性评价。

11.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收集方式主要有:笔

试、论文、教师观察及学生交流。

12.教师教学评价又称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

的手段,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3.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A.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的原则B.随机与定期相结合C.公

开与公平相结合D.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14.教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学生评价、同

行评价、院系领导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

15.教育部宣布,从2003年起,对高等学校开

展“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将过去的合格

评估、优秀评估与随机评估三种类型合并为一

种评估类型。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和不合格四种。

16.特色是办学过程中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

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优化人

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明显效果作用

论述题:

一.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

答: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中国古代的

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

治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使儒家学说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儒家经

典成为高等教育的内容,其特点是泛道德主

义,对培养道德情感和爱国精神有重大作用,

但也同时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2.注重辩难

讲会,提倡学术交流。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无论官学与

私学都注重学术交流与对话,提倡自由辩论。

3.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这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持的宝贵经验,历经两千年,直到今天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首创并实施了因材施教,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积极性,以实现培养目标。

4.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古代大学教学的目的具有双重性:既有精神层面“明人伦”,也有功利层面的“优则仕”;既有学术思想方面的“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也有社会实践方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上,为学不利从政,知离不开行。

建构主义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

答: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我们改进大学教育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对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1.大学教学应从“双边活动”向“多变互动”转移。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中,教师与同伴都是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2.大学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主动建构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收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文化的科学谈话、相互作用和共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构建信息等内容在内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而成的。3.教师要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4.大学教师要对学生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考核。针对部分大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应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三.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答:编写教材除了要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一般化的教学编写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区分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包括教科书在内成套化的系列,不仅局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围内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2.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是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同时,大学生的成熟水平高,使之足以完成由他人导向个体向自我导向个体的转变。3.符合大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大学教材建设应从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下限,以可能的发展水平为上限,是教材具有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4.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实践各国的课程标准中普遍出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但在我国还存在着将这三者割裂开来的倾向。5.给老师和学生留有发回的余地 6.区分知识的产生逻辑与表述逻辑。所谓产生逻辑是指从感知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出发,然后介入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最后获得简单、基本的和抽象的知识;所谓表述逻辑,是对结果性的、现成化

的知识体系进行表达和陈述所依遵的逻辑。

四.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答:1.多媒体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

媒体,使它们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

益,以求教学功能的最优化。2.微型化,现代

化教学手段正向着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微型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便于携带和保管,使用

起来更加便利。3.智能化,许多现代化教学手

段都是自动装置,帮助教师省去了许多操作麻

烦。如幻灯机自动换片,无线遥控等,使一系

列繁琐的调整和后期制作工作趋于全自动化,

使教学素材的获得与编辑变得轻而易举。4.

大容量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存储容量越来越

大,成为大学师生的常见装备,为工作带来了

便利,也促使大学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变。5.

交互化。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学生成

为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人机关系的发展与转

变,将继续对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6.

网络化。有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发展起来的微机网络通讯,可使网络中具

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实现相互通讯与资源共

享。如学生网上提交作业并获得批阅信息等

等。

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怎样进行研究性

教学。

答: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

的参与并投入教学活动,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意

识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研究性

选题。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的

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教育,阅读相关

的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教育

教学实践寻找所要研究的问题。2.搜集资料,

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题目选定后,

每组分工搜集资料,了解书籍相关内容,通过

期刊、网络等渠道查询前沿资料,对所手机的

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展开讨论,经教师指导

后,组稿人组织编写研究结论,并在全班宣读

或介绍。3.总结评价。教师对每组提交的报告

进行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研究过

程中和报告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为学生

打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参与学习的

全过程的评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在

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

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六.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答:(一)大学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实践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3.

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4.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5.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

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的这些作用,

使其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不可偏废、不可替代的

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实

现,都不能缺少这一环节。(二)实践教学对

于大学发展的意义。1.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

学教育教学质量。2.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面向

社会自主办学。3.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学科、

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七.大学教学质量推进的具体策略。

答: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2.大力培训新增教

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 3.改善校内管

理体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确定新型

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主体性、动态、多元

性教学质量管理观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指导

的建设。6.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激励机

制。7.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8.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9.加大课改力

度,推进教学改革。

八.学生学业评价的任务及其原则。

答: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主要有:1.发展性原

则。学生学业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

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 2.

全面性原则。评价学生的学业,要紧扣教育目

标,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全面,必然会把学校

教育引向片面。3.明确性原则。评价的目的和

要求要明确,这是明确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按

照明确性要求,学校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

学,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4.过程性原

则。评价学生的学业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

段,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任务:1.有助于把握学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

略。2。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

为表现。3.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发

展情况。

教育法学

第一章教育法学与教育法制

1.教育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和教育学

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最初形成于20世

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

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

学科。

3.教育法学的基本特征:时代性、边缘性、社

会性和综合性。

4.教育法学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法学具有广泛

的社会应用性。

5.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

产生、发展的规律。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A.

本质层面(研究教育法律的本质、表现形式及

其产生与发展的规律)B.实践层面(研究教育

法律的指定、适用和遵守,教育法律关系,教

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等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C.

理论层面(研究教育法律的观念、学说和原理,

教育法律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

题)

6.现代教育立法萌芽于16世纪之17世纪的欧

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欧美各国的

义务教育法,德国的施泰因开创了对教育立法

问题的理论研究,这是教育法理论研究的开

端。

7.我国的教育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

期。

8.我国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A.执行国家意志

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包括国家授权的学校与

其他教育机构)B.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

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国

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简称教育行政。

9.依法治教可定义为:广大公民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教育法及其他驾奴法律

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教育事

务,保证国家各项教育工作都依法进行。

第二章教育法的产生和发展

1.比较正式意义上的国外教育法最早可追溯

到古希腊时期。

2.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A.教育立法权出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B.教育法调整的范围扩大、教育法规增多 C.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 D.注重有关教育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E.教育法制监督体系日益严密。

3.教育法制,从静态意义上讲,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从动态意义上讲,使之贯穿教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阶段的法治运作的过程,体现了依法治教、法治精神和原则。

4.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原则:A.社会主义原则

B.机会均等原则

C.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D.程序法治原则

E.责任教育原则。

第三章教育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作为一中社会现象的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国家行政机关与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教育行政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教育法调整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关系,即教育法调整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育关系,依据其特点分为两类:一是具有纵向隶属性质的教育行政关系;一是具有横向平等性质的教育民事关系。

3.教育行政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但教育行政关系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关系,教育行政关系的主体有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和教师,不同于一般行政关系主体之间的严格领导与服从、命令与执行的隶属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教育行政职权时要尊重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体现教育民主和学术民主。

4.教育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及社会组织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5.教育法的特点:A.教育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B.教育法的国家主导性C.教育法的政策导向性 D.教育法是实体性与程序性的结合E.教育法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

6.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国家通过教育法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在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与教育有关的社会主体之间依据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7.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隶属性和平等性的双重属性 B.教育法律关系受国家意志的主导C教育法律关系具有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

8.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教育关系中依据教育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9.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0.教育的渊源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层次和法律地位的教育法律规范的总称。

1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不同将法分为制定法和非制定法。非制定法:A.判例法 B.学理又称学说,是由研究机构或者学者就某些法律领域的特殊问题或者具体案件所发表的比较系统

的看法和意见。在当代中国大陆,有判例,但

没有判例法。

12.作为教育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包括以下规

范性文件: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法

律:是教育法最主要的渊源 C.行政法规和部

门法规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

规章E.法律解释F.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法规G.

国际条约

13.根据我国国情和法律传统,目前我国教育

法律体系还是属于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体系。

14.教育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仍是一个相对

独立的法律部门,教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

独立性是相对的,它是行政性的一个分支。

15.对于教育法的作用,我国按照法作用于人

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之不同分

为教育的规范作用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16.急哦啊语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教育法作为行

为规则而直接作用于法律主体的行为所产生

的影响,教育法的社会作用则是指教育法作为

社会调节手段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7.根据教育法对不同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以

将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预测、评价、

教育和强制等。教育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是指

教育法律规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引导作用,

以及主体根据法律规范预先估计相互之间将

怎样行为和有什么行为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

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18.教育法的评价作用和教育作用是指教育法

律规范对他人行为标准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

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运用而产生的广泛社会影

响,教育人们正当行为的作用。

19.教育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教育法通过对违法

行为的裁制和惩罚来维护教育法律秩序的作

用。

20.教育法的社会作用:A是教育事业健康发

展的保障B是保障教育改革的需要C是按照教

育规律举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D是我国全

面实现依法治教使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

的客观要求。

第四章教育法制定、实施和监督

1.教育法的制定是指=有特定立法主体依照一

定得法定权限、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

充、废止和解释教育法的活动。

2.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教育法的规定从事某种

事务和作出某种行为的活动。

3.教育法遵守的条件:1.法律的可遵守性。

2.良好的法律意识

3.良好的法制环境。

4.良

好的社会环境。

4.教育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公民对所有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

督和督导

5.教育法监督的要素:1.教育法律监督的主

体、客体、内容。

6.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是法律监督行为的实

施者,即依法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

会和个人、全国人民、国家机关、政党、社会

团体和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都是教育法律监

督的主体。

7.教育法律监督的客体是教育法律监督的对

象,也是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行使监督权的范

围。在我国,教育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包括进

行各种教育法律活动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

8.教育法律监督的内容:非常广泛,他的范围

应当同教育法律的涵盖面相适应,涉及教育法

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贯穿于教育法律运行

的各个环节和整体过程。包括:1.对国家立法

机关制定教育法律法规文件的合法性结合宪

法进行监督。2.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

行监督 3.对各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国家教育

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 4.对普通公民遵守教育

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等。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

教育法律责任包括两方面:1.教育法律规范所

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2(狭

义)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依法应承担的健康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根据违法主题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

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1.

行政法律责任(行为人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

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2.民事法

律责任(由于实施民事违法的行为所导致的赔

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3.刑事

法律责任(由于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

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高

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

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

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

生的给在校生带来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事

故。

4.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

和多样性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3.高校

对在校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5.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

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复

议、诉讼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使

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以补偿的法律制

度。

6.教育法律救济的种类:1.司法救济和非司法

救济2.私法救济和公法救济3.程序救济和实

体救济。

7.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时,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

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

申诉制度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和处理申诉三

个环节组成。

8.教师行政复议制度: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

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作

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

政府提出请求,由受理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认

得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发生争议的具体教育

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裁判其是否合法、适当和

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相对人以救济的法

律制度。

9.教师行政诉讼制度: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认得参加下,进行审

理,作出裁决,给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

的法律救济活动。

10.教师行政赔偿: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了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教

师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11.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接受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有异议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

12.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行政申诉,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受理。

13.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学校成立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专门申诉处理机构。

14.学生申诉制度由三个环节组成: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

15.当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外,学生权益救济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寻求外部救济:向高校所隶属的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16.司法救济是大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后进行救济的最终渠道,启动教育行政诉讼制度,为学生提供一条最权威、最终极的救济途径。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2.《教育法》主要对教育领域中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基本的规范,并成为其他教育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

3.《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4.《教育法》不仅具有国家基本法律地位,而且在教育法体系中具有教育“宪法”的地位,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以《教育法》为主体构建而成。

5.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教育必须遵循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我国教育事业的性知识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8.我国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实现教育目的途径是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教育的基本原则:1.重视德育的原则2.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3.机会均等的原则4.公共性的原则5.终身化的原则6.民主性原则7.少数民族原则8.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12.我国现行学制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级别。

13.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4.实施义务教育是国际上的普遍现象,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

15.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拨款为

主,以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发展校办产业、

社会集资捐款、收取学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教

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6.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

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17我国《教育法》还就农村教育费附加、勤

工俭学、校办产业、集资办学等事宜做出了原

则性规定,以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其他渠道的

通畅。

18.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

分,是对国家办学的补充,其办学经费则由举

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

支持。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诠释

1.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

2.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通过了《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

时期。

3.1998年8月2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上通过了《高等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完

整的高等教育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高等教育基本制度:1.高等教育的法律形态

2.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

3.高等教育的学位制

度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5.继续教育制度

5.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

教育。

6.高等学历教育又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7.高等教育可分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

等专科学校。

8.依据《高等教育法》第19条规定:1.高级

中等教育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 2.本科毕业

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经考试合格,可以取得硕

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3.硕士研究生或具有同

等学历的,经考试合格,可取得博士研究生入

学资格。

9.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

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

育行政部门规定。

10.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

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称号,表明获得者所达到

的学术水平。

11.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1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指学生自学高等

教育层次的的课程,参加国家统一的专门考

试,考试合格,达到高等教育专科或本课的学

位标准,国家发给相应的学业证书的高等教育

制度。

13.继续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

度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一

种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专指对“具有大学专科

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的再教育。

14.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高

等教育发展规划 2.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原则。3.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不代表

高等学校不能开展营利活动)

15.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

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

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

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确立了学

校的法人地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

人条件,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

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

人代表人。

17.《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国家举办的

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

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8.高等学校的校长(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最

高行政负责人,也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

管理工作,对外代表高等学校进行各种民事、

诉讼活动。

19.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1.受教育权2.学习

保障权3.获得物质帮助权4.获得公正评价权

5.民主管理权

6.社团组织活动权

7.课外生活

方式选择权8.救济权。

20高校学生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2.遵守学校管理制度3.努力学习完成规

定学业4.按规定缴纳学费及相关费用5.遵守

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行为习惯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章《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诠释

1.《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

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

起施行。

2.《教师法》的立法宗旨:1.保障教师的合法

权益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3.促进我国社会主

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

6.进行培训权。

4.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3.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

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5.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

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6.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

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行政处分。

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综述

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

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特殊

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判为标准,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

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现象分为道德意识现

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3.道德特殊的规范性表现在非制度化、非强制

化、内化。

4.道德的社会作用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道

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5.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

选择能力。

6.科学以真假把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

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

界。

7.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特殊的多层次

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8.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9.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10.维护和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11.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他的最基本原则。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4.道德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职业特征。 16.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时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职业道德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7.职业道德迅猛发展所需的必要社会条件:在广度上,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上千种职业出现,在深度上,职业道德更注重人的价值。 18.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纲要》。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内容。 19.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0.我国私利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 21.16世纪末,法国首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2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周期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和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2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影响后果的深远性。所谓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学生的在校期间的精神面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提倡和遵守人道主义原则(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高等层次)。 3.

4.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训学生。

6.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统一。

7.教书育人原则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轮。

8.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9.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10.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敬业精神始于畏业。 2.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应当遵循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行为规范。 3.师生关系的特点:关系的特殊性、角色上的差异性、人格的平等性、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4.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是师爱效应。 5.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6.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形成友爱、互助、互进的教育合作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是朋友、助手和导师。 7.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8.教师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9.智德: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

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10.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是未来的设计者;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11.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教师之间的关系既有协调性又有矛盾性,但是教师之间的一致性是主要的,协调性是教师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 12.读书人往往自命清高,形成门户之见,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 13.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 14.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5.风度仪表是认得精神气质和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指其内在世界的表露,使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服饰上要整洁高雅;在神态上要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稳重端庄;在待人处1.教师道德规范是概括和反应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2.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的对社会、他人承担

的道德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一类是个人对他人的义务。

3.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4.教师的权威有两类:一类是制度权威,来自

社会认可;一类是实际权威,来自学生认可。 5.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习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

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6.教师良心的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高

7.教师职业良心能调节教师的行为,在教师作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有选择作用;在职业行为进行过程之中起监督作用,在做出职业行为之

后起评价作用。

8.教师职业荣誉是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

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9.教师的幸福有三方面内涵:精神和物质相统

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相统一;自我实现和真实奉献相统一。

10.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型、集体性、无限性。

1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 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背景性知识:教师应有综合性的文化涵养

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制约教师成功的知识瓶颈是文化性(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12.教师职业公正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平等原则处事和接人接物,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公证这样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13.教师职业公正的首要特点是其教育性,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重点是对自己、对同事的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个人自觉地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识和行为上所进行的自我改造和磨练的活动,以及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2.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自觉性、持久性、实践性。

3.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即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4.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

5.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6.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

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

下,依据一定得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地过程,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志的体现。 8.价值冲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同一价值体系

内部,大善与小善、高层次义务与低层次义务

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对立,善与恶,履行义务与不履行义务之间的冲

突。

9.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

教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10.道德品质是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即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

11.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是道德行为的积累,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12.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六要素: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

13.教师道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的,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皮革马利翁效应”(师爱效应):爱可以改变一切。

14.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道德认识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

论述题

一.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答:两者的含义:我国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一是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简称教育行政。依法治教是指广大公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教育法以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教育事务,保证国家各项教育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1.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各项活动的进行要依法定的职权作为必要的前提,即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开展活动。2.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3.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的主体则、权、利紧密联系,特别是要求教育行政主体切实际承担起各种教育行政责任。

教育行政的革新促使依法治教持续发展。1.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教育行政的革新,使教育行政的效率不断提高,有利于教育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为依法执教的发展提供了动力。3.教育行政领域内的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司法乃至教育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阶段的完善,直接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立法权出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趋势2.教育法调整的范围扩大,教育法规增多。

3.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

4.注重有关教育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

5.教育法制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三.简述教育法的作用

答:对于教育法的作用,我国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之不同分为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教育法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规范作用是指教育法作为规范直接作用于法律主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教育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教育法作为社会调节手段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根据教育法对不同行为的不同影响,可将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分为

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和强制。指引和预测

作用教育法律规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引导作

用及主体根据法律规范预先估计相互行为方

式和后果并据以安排自己行为;评价和教育作

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标

准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教育人们行为的作用。

强制作用是指教育法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和惩罚来维护教育法律秩序,体现在三个方

面:强制主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强制索赔;

予以制裁。

(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教育法是教育事

业健康发展的保障。2.教育法是保证教育改革

的需要。3.教育法是按照教育规律举办教育事

业的重要保障。4教育法还是我国全面实现依

法治教,使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

求。

四.联系实际说明教师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

答:教师在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

机关发生关系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

权益往往容易受到行政权利的侵害,为了保护

老师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解决教师与学校

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

纷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教师申诉制度。1.

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的主

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它具有以

下特点: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

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

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

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的范围:1)教师对学

生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

提出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

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

为当地人们政府侵犯《教师法》规定的所享有

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申诉制

度的主要环节和程序: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

三个环节。(二). 教师行政复议制度:教师

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了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

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由受理的行

政机关根据相对认得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发

生争议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裁判其

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

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复议法》是其根本依据。

(三).教师行政诉讼制度:教师认为教育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

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

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认得参加下,进

行审理,作出裁决,给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特殊

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四).教师行政赔偿: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

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

—教师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五.联系实际说明学生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

答:1.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接受教学管理的

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有异议或认为学校

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申

请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

行政申诉,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

受理。学生申诉制度由三个环节组成:申诉提

出、受理和处理申诉。学生申诉的期限:从处

分决定或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

内提出申诉的,学校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

受理其提出的申诉;学生申诉后的救济途径。

2.学生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学生对于学校或教

育行政机关作出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

政行为,可以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

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请求给予补

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发生争议的

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才裁决的制

度。对学生行政复议制度,需要明确以下几个

问题:1)合理界定学生行政复议制度和受理

范围,处理好学校自治权与外部监督权之间的

关系2)匡定教育行政复议制度的审查范围,

确保学生权益保护和行政监督双重目的的有

效实现。

3.学生行政诉讼制度。司法救济是大学生受教

育权受到侵害后进行救济的最终渠道,启动教

育行政诉讼制度,为学生提供一条最权威、最

终极的救济途径。

六.我国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体系是

什么?

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经费

投入不足,分配不合理,来源渠道不畅以及使

用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教育

事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上做

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其内容包括:目前我国已

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拨款为主,以依法征收

教育费附加、发展校办产业、社会集资捐款、

收取学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

体制。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

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

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我国《教育法》还

就农村教育费附加、勤工俭学、校办产业、集

资办学等事宜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以保证教育

经费投入的其他渠道的通畅。社会力量办学是

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办学的补

充,其办学经费则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

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

七.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高等

教育活动的基本运行规则和制度分类,可以概

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高等教育的法律形

态。是指高等教育在法律上的存在形式。高等

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高

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

教育。高等学校分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

高等专科学校。(二)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1)

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条件2)高等学历教育的

修业年限3)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4)高

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三)高等教育的学位制

度。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

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称号,表明获得者所达到

的学术水平。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学

位的等级与标准;学位的授予(四)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制度。是指学生自学高等教育层次的

的课程,参加国家统一的专门考试,考试合格,

达到高等教育专科或本课的学位标准,国家发

给相应的学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制度。(五)继

续教育制度。是指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

高度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

一种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专指对“具有大学专

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

八.联系实际,谈谈高等学校的自主权。答:(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内容,从《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规定看,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3.教学自主权 4.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5.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6.机构设置和人事权7.财产管理和使用权(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机制。1.法律制约 2.政府的宏观监控3.义务(责任)制约4.社会(市场)制约

九.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答:(一)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行培训权。(二)教师权利实现的社会保障。1.提供符合国家安全保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2.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3.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4.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十.联系实际说明侵犯教师权益应承担的责任。

答:《教师法》的制定和实施,为尊师重教、使教师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为教师的合理待遇提供了法律保障。具体如下:(一)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1.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2.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3.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期限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二)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1.侮辱老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殴打老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6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挪用国家教育经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给教师造成经济损失的,教师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十一.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为什么)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极少数青年教师身上,政治思想虚无化、物质生活享受化、价值取向唯我化、人际关系庸俗化的倾向较严重。从这方面说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处理好精神

与物质、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名利与道

义等方面的关系,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

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

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

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

响。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对学

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和熏陶往往关系到其

今后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并且应

该尽可能的在学生面前树立高大完美的道德

形象。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

界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

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

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

高既是严峻的挑战,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

(四)从现实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消极影响的需

要,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一些消极

影响,如违背契约、不讲信用、只讲个人权利,

不讲社会义务、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泛滥等,

消除这一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

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

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同时建立符

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引导人

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十二.教师应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

答:大学生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形象,大学生的

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竞争的标志。为此,高

校老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学

习成长规律,自觉地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

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专业人才。(一)既要做

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做学生的良

师,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造诣,把书教

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

品。有人生的经验,有做人的工作热情,把人

育好。(二)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

术。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教师对教书育人

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教师能否卓有成效的教书

育人,关键在于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三)

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影

响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

途径。因此作为任课老师,都应结合自己所授

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育人资

源,找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

合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四)扩宽教书育人的空间。课外教学

又称第二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样、灵活生活的特

点。课外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

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的作用越

来越明显。(五)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在高校

工作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自觉地担负起教

书育人的重担,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全

面育人的局面,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贯彻落实到

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六)把我人才标准,

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

证。

十三.如何做到严谨治学

答:(一).树立优良学风,学风及治学方面的

风气,包括治学的态度、风格和方法等;教师

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

认真求学2.勤奋刻苦3.虚心踏实4.科学严谨

(二)刻苦钻研业务;教师要认真研究、领会

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

钻研有关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会教育学、心

理学知识,精通教学方法。(三)强化教育能

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1.教学能力,教学

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核心。2.思想工作与组织管

理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四)处理好教学与

治学的关系,二者应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治学促教学,以教学促治学,一般是围绕教

学搞科研。

十四.教师应当如何做到对学生公正?

答:教师对学生公正的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

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

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

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

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以及对象性公

正。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的是要做

到:1.平等的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学生实际

上就是教育学所说的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的

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的对待

学生,首先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2.爱无差

等,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

为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

等的学习机会。有意的不公正属于明显的师德

缺陷,无意的不公正也是应当注意防范的。3.

实事求是,赏罚分明: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

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

特殊学生的存在,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学

生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来的教师对他

们的评价。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师在对

学生的爱护、帮助、评价和奖罚上应当一视同

仁。但是一视同仁不能理解为一种刻板机械的

公正形式。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的同时

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

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5.

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

教育中如何做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

会均等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以全体学生的发

展为基础、为目标的因材施教,点面结合。

十五、教师应如何加强道德修养?

答: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教育职业活动

中的具体化。因此,教师道德修养一方面要学

习相关的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要

在道德实践中不断锻炼。(一)理论学习的方

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 2.学习现

代教育科学理论 3.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

方针、政策 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

道德修养的主动性 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

为道德行动 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三)

慎独的方法;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

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是道德修养的

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

界。它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是教师

道德的崇高境界。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

恒、微上下功夫,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

而为之。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的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应始于清末。我们现在所说的高等教育主要意指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近九个世纪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这里的大学教师也包括大学校长、高等教育管理人员。

5.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的特殊性:A.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B.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C.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D.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中小学密切的多。

6.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7.高校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理解、思考,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

8.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铁电,非好即坏

9.除了高校教师工作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外,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它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10.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了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教研讨会。11.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2.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13.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有三条: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14.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是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5.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6.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优秀的高等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1)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的能力3)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保持在本学科的专业水准与知识4)能将信息技术用于本学科5)对本专业学生需求市场能作出及时反映6)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双重模式教学,运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面对面和远距离教学。

17.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认识:应用学科;主要是应用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学科性质是相对的。

18.高校教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懂得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样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19.专业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条标准:1)专业活

动本身的智力性质及其对理论知识的较高要

求2)专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较高要求标准,使

得专业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具有一定程度的

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

题的发言权。

20.如何学好高等教育学:1)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思、行”

相统一;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注重研讨是学

习;广泛收集、阅读国内外最新的高等教育资

料信息。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

1.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了19世

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拥有了举足

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

末京师大学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

国中世纪后期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欧洲和其他

地区。

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

了阿卡德米乐园。

4.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学生型大

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5.巴黎大学(教师型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巴

黎圣母院附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

6.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如博洛尼亚

大学以法学而闻名,巴黎大学以神学而闻名,

萨勒诺大学以医学著名。

7.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

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8.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型大学。被博洛尼亚

大学的学生排斥在外的教师也组成了一个行

会,成为“学院”

9.最早形式的学位是执教许可证。

10.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是讲授、辩论和大

量的练习为主。

11.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

思是任教执照

12.中世纪大学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

民主性、职业性,浓厚的宗教性

13.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教育,钻研古典学科

和神学,是神学的附庸。

14.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和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古典人

文课程收到冲击,科学技术课程、自然科学研

究、实验教学在大学开始处于显性地位,大学

的宗教性开始淡化而世俗化得到强化。

15.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

的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和专门

学院。

16.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

新型的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

院。

17.1802-1808年,洪堡任普鲁士驻罗马教廷

公使。1809-1810年担任教育大臣。洪堡在任

教育大臣期间,主要围绕柏林大学的建立表达

了关于大学的理念。

18.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

点: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1)大学

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不恰当的干扰保持自己

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2)国家对大学提供支

持,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各种弊病侵害大学的

健全发展,尤其是在聘任教师时把好关3)大

学对社会履行学术责任。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

有两条:自由和宁静。洪堡提出的“学习自由”

和“教学自由”这两条基本办学方针。2.教学

与科学研究的统一。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

提到: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

应为自由教育而设,以教学为唯一的功能。洪

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对科学的探求;个

性与道德的修养。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

知识。

19.培养完人的教育价值观:洪堡反对肤浅的

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

论知识之上;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洪堡认为三个反对又是相互联系的。

20.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

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

——科学研究。

21.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生效的《莫里尔法

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意义。该法案规定:1)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

资助一所学院从事农业和技术教育2)按照

1860年规定的分配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

以人的,可以获得3万英亩的公用土地或相等

的土地期票3)出售公地获得的资金,除10%

可以用于购买校址用地外,其余设立为捐赠基

金,其利息不得低于5%4)这笔资金如果在五

年内未能用完,全部退还给联邦政府。

22.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

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

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这个时期,现

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

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

能。

23.20实际外国高等教育出现一批研究型大

学主要标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集中在几

十所世界著名大学里。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发

展,世界高等教育普遍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

育。

24.20世纪最具代表表性的事件进行剖析:一

是社会学院的出现;一是威斯康星大学的治学

理念。

25.1892年,芝加哥大学哈伯将大学分为一、

二年级(基础学院)和三、四年级(大学学院),

被誉为初级学院之父。

26.社区学院的功能:1)学历教育(副学士学

位)2)转学教育(大学前期两年的通识教育)

3)职业技术教育4)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无

学位、无学分)5)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

27.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

开放性(入学方式和低廉的学费)、多功能性

(从教育目的及课程设置上看,它具有学历教

育的功能;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具有成人教

育、继续教育的功能;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服

务功能)、灵活性和实践性。

28.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

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

务(发动大学教育服务于州政府)。威斯康星

思想设立了四个服务项目:函授、学术讲座、

辩论与公开研讨、提供一般信息与福利。威斯

康星大学传播知识的另外一个途径是由公共

图书馆委员会组织的流动图书馆。

29.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当一

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生数与适龄青年

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阶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下

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3.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论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4.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5.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奠定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

6.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7.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的标志。

8.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9.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10.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专著。

11大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性格模塑”。纽曼的大学理念,简言之,通过博雅教育,训练人的理性与智力,造就社会的绅士,提升人的社会品位和格调。

12.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的大学。

13.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教授及讲师不仅仅是授课,还要不放过一切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机会,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保持活力。

14.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15.我国仅用了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截至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21%

16.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大众化取向弱化了精英教育2)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忽视了高教自身发展的规律4)诱发了高教市场化观念。

17.化解高等教育大众诉求与精英诉求矛盾的对策建议: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诉求不能完全取代精英诉求2)高等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超越现实,在适应中超越,通过超越更好的适应社会3)保持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适度张力,实现二者发展的某种平衡。

18.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张力: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1)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过度扩张所引发的现实

问题:首先高等教育高等的规模扩张,将使我

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继续踟蹰不前;其次,高等

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

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三,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

扩张,也带来了愈益严重的高校行政化弊端。

2)大学不是“大”学: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

的冲突。

19.有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

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以提高效益为指向,适

度控制发展规模;其次,以内涵发展为导向,

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第三,将质量建设作为高

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实现教育质量观的

转变。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

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2.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整中等教育

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

质量要求的预定规定。

3.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导向性、调控性、

激励性、评价性。

4.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

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

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

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

尔)

5.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张 A.教育

的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B.个

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C.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6.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张高等教育

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

的、构建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我国高等

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主

张。A.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B.教育的

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

目的 C.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早就公民,而非培

育人性。

7.我国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社会本位论为

主导。

8.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

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

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杜威是二

者的调和人。

9.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

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

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自

身的完善是其核心要旨。

10.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

为三个方面:1)强调人性不变2)将理性视

为人的最高价值3)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

值。

1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

求理想化的目的。3)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目的

12.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

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

目的的主张。

13.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概括为三个方

面: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

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

术教育

14.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

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15.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有其自身

的基本精神或核心观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

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

方面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

整的、和谐的、多方面的和自由的发展。

1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教目的经历了从培养

“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

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18.培养人是高教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教目

的的核心要旨。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有的功效以

及能够发挥这种功能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

就是回答高教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

能起到的作用。

2.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

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

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

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促进政治的

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

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

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5.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负担者劳

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

支持 B.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C.高等

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6.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教具有选择、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人

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重要途径)2)创新和发

展文化的功能。

7.今天常说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

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职能。

8.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至此,

大学开始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

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10.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奈

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是

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思想以及实践,是高等学

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

志。

11.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12.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于第二次鸦片

战争之后。

13.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

现代高效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

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

的延伸。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1.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

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

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

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的教育。

2.专才教育,是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3.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现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4.通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专才教育具有的特点: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6.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7.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

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者从个性解放出发推崇自由教育,坚决反对专业化教育,认为专业化教育有损人格尊严。

9.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校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10.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对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11.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指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教育阶段。

12.特罗的量化的区别虽比较直观,但他把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都具有其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点: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

13.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14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15.美国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私立大学,但在“赠地运动”之后,公立高等教育发展起来。日本的私立大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65年左右)

16.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展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教育。

17.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18.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在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19.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涉及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教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人如何做人做事;教人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教人如何不断增强学

识、学养。20.人文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人文

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

文精神教育。

21.人文思维属于形象思维,与直觉、灵感和

顿悟分不开。人文精神是指求善、求美的精神,

是人文文化的精髓。

22.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

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23.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

在中世纪以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方的

高等教育主要的表现为人文教育。老牌的牛津

大学和剑桥大学一直固守着人文教育的宗旨。

24.如果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最早引进了科学教

育的话,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则使科学教育占

据了统治地位。

25.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

在的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

有整合的基础: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

育价值;人文以科学为基础。

26.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

合途径:(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

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

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

目标(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

的课程体系:1.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兼顾人

文与科学课程2.跨学科课程3.元知识学习与

研究课程,学习与研究所攻学科、专业的历史

演变和独特性,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专

业的发展 4.活动课程,以发现问题为起点,

以解决问题为基本过程,以经验整合、改组为

目的,使学生能以不同的研究模式认识现象、

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选修课程,以拓宽知

识面。(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

施者,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

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

神。

27.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

的价值取向。

28.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

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

类”,而柏拉图则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

等教育”的主张。

29.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平等先后经

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

三个阶段。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国推行民主政

治的重要内容,表现在:1)就学权利平等2)

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

平等。

30.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

取向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1.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

体包括哪些种类的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

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各类各级学校的关系如何。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A.社会的生产力

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B.社会的政治制度C.

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3.纵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

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

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4.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

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5.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是我国高等学

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

6.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

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

四级不同的学术水平。

7.前苏联在研究生教育中只设副博士和博士

两级学位,不设硕士学位。

8.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

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

硕士和博士三级。

9.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

种,即证书制(如英、法、瑞、西等国)和高

考制(美国)。

10.多年来我国尝试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

改革。主要方向是: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

办学自主权2)高等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

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

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

加灵活的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

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学

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应的

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

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1.建国初期——集中使用,重点配备;20世

纪60年代初——统筹安排,合理使用;20世

纪6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分配政策;93-93年

实行双向选择;97年至今实行自主择业。

第八章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系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个组成

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

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

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

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

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3.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

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

4.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

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

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

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

成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

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

的管理体制”

5.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

(法国、意大利、瑞典)、权利分散型(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英、德、日)

6.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分为

三种类型:1)以政治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2)

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3)以高校自主办

学为主的运作方式。

7.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效的

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作机制的共同特点。

8.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一些

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

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

模式。

9.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

理体制模式。

10.美国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是以行政权力为主。

11.英国模式:英国高等教育的学术组织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12.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利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3.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突出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他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的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当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

1.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育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3.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物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

4.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5.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

6.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编排、实施、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是与学校课程的整体运作过程相伴相生的系统工程。

7.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以及过程进行管理。

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多重的,主要有: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1)科研规划管理2)科研项目管理3)科研经费管理4)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5)科研档案管理

10.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2)形成特色原则3)协调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5)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第十章

1.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平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形成性评价(教育活动进行中);总

结性评价(教育活动结束时)(常考)

3.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

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

种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

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高等教育评价主体:校内评价体系;社会评

价体系;评价中介机构。

5.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合格评

价;水平评估。

6.高校课程评估的内容:课程教育目标;教学

条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

论述题

一.试述21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

趋势。

答: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

时期,普及化、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还有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体现了教育交流的需要,

也反映出西方国家吸引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

资源的意图。(一)高等教育普及化。马丁·特

罗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量的扩张和

质的飞跃为准绳,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生数与适

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

阶段。应该指出的是,所谓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是就高等教育总体而言,并不排斥将精

英教育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二)高等教育多

样化。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式进行高等教育机构

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

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归纳

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规模

多样化;教学组织的的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

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成分的多样化。(三)高等

教育国际化。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

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的年代,此外,适应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教育目标上,培育学生

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四)高等教

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

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

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的特

点(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高等教育

质量是个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人们判断这一事物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变化

的、发展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

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

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化

的特征,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

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

出发点。

二.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构建。

答: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历史积

淀与存在标志,大学理念又是因时代的变革而

不断发展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择其要者,

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

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学术自

由理念。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

西方世界,最早的学术自由理念源于苏格拉

底,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前提,要构建

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

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

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2.

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

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

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

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

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自主招生

的权力,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力等等。3.

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包含的内容非常

分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

免,课程的改革等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

理化建议。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的理念,应

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应当改革当

前学术权力消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

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4.教学与

科研相统一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

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

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含义

包括:1)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念学

科内容及其精髓。2)教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

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

学功能。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

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但

现代大学的理念又不仅限于此,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会不断生成新的理

念,如面向社会、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理念等正

在成为符合时代变化与需求的新的大学理念,

以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

要。

三.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答:(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

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

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

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

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

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

的人,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

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

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

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是为

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二)高等教育必须

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

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理智的卓

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的

目的应该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见识的广博与

洞明(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

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

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

应有的人文精神,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

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

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

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总而言

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

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

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培

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

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

一代新人。

四.试述现代大学的职能有哪些?

答:从大学职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

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

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

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

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中世纪大学即以培养人

才为其唯一的任务,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

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式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实,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3.服务社会是当代学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是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效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务,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五.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或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下,经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择业的就业制度。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高校毕业生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实际的需要,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就业需要,鼓励专科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障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

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鼓励用人单位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各类城市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

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可在高校内举办。要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

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因此,在进入就业市场前,毕业生既要有充分的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六.我国高校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答: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方,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效的统筹权。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充分发

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

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2.建立

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

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社会参与

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

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

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

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其次,要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

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更新大学由国家办

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

的办学自主权,增加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

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

育法》对我国高效的办学自主权做出了较明确

的规定,包括:1)一定招生权2)学科、专业

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3)教学计划规定、教材

选编和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4

)“高

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和社会服务”的权力即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的权利5)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

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6)教师及其他

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工资分配

权7)“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

财政性资助、受捐助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

用”的权力等等。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宏观

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表明:在当前及今

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期比较完善的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

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

校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

设计。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

理特性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泛指心里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

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

的心里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

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

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后

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不否

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被称为新行为主

义。

5.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

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心理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

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

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

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体

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2.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

社会性发展。

3.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

4.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时期:胎儿

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青

少年早期又称青春期。

5.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 A.二元论阶段(以

对错两种形式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

是非此即彼的,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B.相对性阶段(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仍处于“权威者要我怎么去思考……”的

思想束缚下,不再将知识作为固定真理)C.

约定性阶段

6.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的时期有益

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有很多共同之处,有

更多的时间相处)、放松(度过欢乐的时刻)、

工具性支持(从朋友处获知大量的知识、资源

和援助)、自我意向的支持(保持积极的自我

意向,获得自我统一性)、社会比较(通过比

较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亲密(表露自

我、分享秘密)。

7.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A.在形式逻辑

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

和完善 B.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

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C.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

1.气质可划分为多血质(燕青)

逵),粘液质(林冲)、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

类型本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

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

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倾型性格明显多

于内倾型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在各种社

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

力(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

型、宗教型);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

学生占绝大多数。

4.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

理特征。

5.大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自学、表达、操作、

适应、创造。

6.学习风格的定义(谭顶良):学习风格是学

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7.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环境类要素、情绪类

要素、社会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8.认知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偏爱自然科学)

和场独立型(偏爱社会科学)

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

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

觉察、判断事物。

场依存型:较多的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

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

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

9.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能

力水平越高焦虑对学习成绩的消极影响越小,

低焦虑者在高压力下学习效果好;高焦虑者在

低压力下学习效果好。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与社会地位:崇高者形

象;劳动者形象;专业工作者形象。

2.社会心理角色: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

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教师

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

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

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

3.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着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B.角色认同阶段(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C.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待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

5.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中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2.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A.知识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B.技能学习(动作和智力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

3.以布鲁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4.奥苏伯尔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室有意义的语言学习。

5.大学生学习的特点:A学习方式多样B.学习过程阶段性C.学习内容的特殊性D.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6.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7.桑代克指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练习律、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8.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9.社会学系分析中控制观察学习和组合过程概括了这四个子过程的基本成分:A.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直觉 B.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 C.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 D.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的行为得以表现。

1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1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是一个主动地过程;2)学习中的建构式双向性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构建主义的教学观:构建主义者提出了几种教学模式,以突出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代表性的是: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该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情景性教学;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得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再撤去支架)。

12.学习迁移的种类:根据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促进)和负迁移(抑制)或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13.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同分

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14.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

逆向迁移。

15.根据迁移的内容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

迁移。

16.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

最系统的研究,心理学基础是欧洲的官能心理

学。

17.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

提出的.

第六章大学生的心理动机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

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

种需要。

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这两者之间的

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

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

学习效率越低。中等强度动机学习效率最高。

3.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A.多样性 B.发展

性C.间接性(主要学习动机)D.社会性E.职

业性。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

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

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

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心理学家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

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

要”。

6.韦纳采用相关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分析原因

的不同特性,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

个纬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纬度(三个

归因纬度)。

第七章大学生的知识掌握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

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

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

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

体操作。实际上传统意义的技能。

4.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

进行表征。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的重

要形式。

5.下位学习(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

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

度上按层次组织的。

6.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

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

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从具

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7.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

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

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8.科学的编排和呈现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形成

良好的认知结构;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

学生的概括水平;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与差

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贯通。

9.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识,是个人认知过程

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

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第八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不

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形式不同;意识控制

角度不同;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2.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

性的概念比例的变化。变式练习是学习以产生

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变式是促进

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

3.策略性知识一般掌握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4.策略性知识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

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

节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1.虽然心理学家对问题的解决和陈述不同,但

又三个成分是得到公认的:A.给定,问题的初

始状态 B.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C.障碍,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互动才

能消除的障碍。

2.心理定势是由先后的活动形式的影响当前

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中等

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趣激动水平,有利

于问题解决。

4.有效问题解决的特征:A.在擅长的领域表现

突出B.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C.能迅速处理

有意义的信息 D.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

保持大量信息E.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F愿

意花时间分析问题G能很好监视自己的操作。

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A.实施学

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策略

性思维的习惯B.发展元认知C.增强自我监控

学习D.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E.促进学生对专

业知识的全面掌握 F.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G问题的难度要适当H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6.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

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在国外颇为流行的集体

讨论法。

7.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分为三种角色:领导

者、记录者和小组成员。

第十章教育心理及大学生王品德修养

1.品德,又称为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

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

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

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的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要素包括:A.道德认识(对道德

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B.道德情感

(人的到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一年期的一

种内在体验)C.道德意志(利用人自己的意思,

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的困难或矛

盾并支配行为的表现)D.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是衡量品德重要标志)

3.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划分成三种

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

平。

4.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

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5.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

他人的定向;尽任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

秩序的定向。

6.后习俗水平指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

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包括两个阶段: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第十一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适

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2.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正式群体是指具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

4.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它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可能是非法的。

5.作为集体,一般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大学生班集体还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同一性3)独立性4)开放性

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额提高。

7.社会制约作用是指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

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友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1)认知上的偏差: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知2)个性心理上的缺陷:自闭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妒忌心理

第十二章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1.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20自我认知失调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

2.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将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两类。论述

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对高新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个方面信息的处理、调控和改造能力。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生日人能力。(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A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

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得心理保健和治疗手

段。

2.简述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

答: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

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 2.认知能

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能力

和特殊能力的划分(二)能力的水平差异:1.

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 2.大学生智力水

平的性格差异。

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一)针对大学

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二)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

面上因材施教:1.掌握学习。2.个别指示教学。

3.个人化教学系统。

4.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简答)

答:(一)教师的知识水平。1.关于客观世界

的众多知识背景 2.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性知

识 3.问题本身的专门知识 4.把知识进行分

析、选择、归纳、总结的一般方法的知识。(二)

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 教学组织能力。2.

教学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

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

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 教

学操作能力。包括:1)语言操作能力,主要

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

等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语言活动能力

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4. 教学监控

能力。主要包括: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

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成就取向、人际

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四)教师职业

的积极情感。1.教师的威信2.教师的信念和

责任感3.教师职业的教学效能感。

4.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

习迁移?

答:为迁移而教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口

号。而且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口号,按照这个

口号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当前的学习应当对

他以后的学习或工作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

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想方设法的促进学习迁

移的实现。(一)掌握有关的原则或原理。两

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

同成分,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

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

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为知识的迁移打

下了基础。(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

促进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

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

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

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

是党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

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学生

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

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

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

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解

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

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时的消极作

用。(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让

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有满腔的

热情和信心,又有是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

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有利于迁移的实现。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重点)

答: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的,她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

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

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授

一门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

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

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为只有大学生

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愿望后,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创设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

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境

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或惊讶最能引

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

向,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利用学习结

果的反馈作用,是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让学

生在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

的调节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效果不断的提高,

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习

的动力(四)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

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丰富多彩

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得以提升的,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可以使

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五)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在学校中适

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

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

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的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

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

的发挥(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

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

为。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校正。

这在教育中改善差生的处境是具有指导意义。

6.高校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促进陈述性知识的

掌握?

答: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有关

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

运用以下策略。(一)动机激发策略。首先,

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

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

同时呈现,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成功产

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

息。(二)注意选择策略。学生对陈述性知识

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取

信息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

法:1.在教科书中采取符号标志技术 2.精心

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 3.按直觉规

律提供刺激。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刺激要清晰、

明确。(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

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让学生复述或

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

穿插对有关知识的复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

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巩固。(四)意义

构建策略。意义构建策略泛指帮助学生对新知

识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这类措施主要包括精

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精加工是指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教师便可以运用比较性组织者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从而既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新知识的组织和系统化(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的多种联系,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 2.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 3.加强抽象知识和感性知识的联系 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

7.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切实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答: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近些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者总结出一些有助于策略性知识掌握的教学策略: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而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习中。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3.在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现有研究都强调在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上,应教会学生知道所学策略的适用场合情景。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适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这样才能使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更有效。4.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就,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如果把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具体的应用情景,同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掌握造成混淆。6.长期教学。现有策略教学研究来看,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一般无法短时间内出现明确效果,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8.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主要受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措施。(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这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凭借操作从而使自己具有高水平的创造力。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的特点。培养科学实验能力,锻炼坚定地求真精神,可以培养耐心、细心、精心的意志,以及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还可以尝试从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三)塑造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是让学生学会做好,使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 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四)创设创造性环境。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争活动。

9.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答: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有以下四种: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的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二是理性知识。读书、听课、模仿榜样、参观调查、社会实践以及各种艺术体验活动都是学习的形式,通过学习,他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使学生将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变为自己的内在欲望,将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并激发道德需要,唤醒道德欲望,确定道德理想。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慎独”较难,因此,坚持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及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的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10.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对策如下:(一)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在德、智、体等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3设置心理教学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修养、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可有效的防治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是大学新生的当务之急,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适应,合理用脑。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培养个人的幽默感;一是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含71期真题)-2016年版

考试一定要看清题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个角度回答问题。文科考试题目都是围绕这些展开。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闭卷真题 含第71期(2016)最新更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闭卷全部题目 两科均由4道名词解释(每题5分)和4道简答题(两道7分,两道8分)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71期:高等教育心理学,集体,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66期相同) 69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集体,心理发展 68期:群体,心理发展,社会助长,成就动机 67期:群体(集体),自我意识,知识的概念,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66期:集体,自我意识,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64期:群体定义和类型,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 目标 59期:群体、意识、最佳刺激理论、心理发展 简答题 71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加涅学习结果 分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举例),教学测验的种类 69期: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学习迁移 的概念及其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育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 68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加涅学习结果分 类理论,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正迁移负迁移 (举例) 67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测验的分类,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有 哪些 66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群体对个体影响, 教学测量与评价,正迁移负迁移 64期: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 类 59期: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教学测验的种类、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 力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71期:专业,教学评价,教育方针,课程 69期: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文教育,专业设置, 教学评价 68期: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教育方针,学 生观 67期:通识教育,课程,学生观 66期: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教育方针,高等教 育全球化,学科 64期: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的功能,教学大 纲,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功能、教学大 纲、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简答题 71期:教师教学能力,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 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人文教育的内涵 69期: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涵,高等学校教 学原则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 论,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68期: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高等学校教 师的作用,教师教学能力,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 系 1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总复习题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道德(27):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32) 3.道德规范(48) 4.良心(内化的规范 49) 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54) 6.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7.人生观(135)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8.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或者说理解人生意义的基本标准 9.人生意义(144) 10、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他人、团体、社会等)的人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11、人生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12、人生态度: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人生较为稳定地反映、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139) 14、教育价值(143) 15、道德修养(171)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17——18)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参考22——25) 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是具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青年。 青年大学生的特点: [1]文化层次比较高; [2]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 [3]自主性比较强; [4]成才欲望强烈; [5]社会经验比较缺乏。 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与科研并举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和发展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教师劳动内容主要是自己所承担课程的内容;劳动过程的传递性和双向性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

致同行: 本人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二期),为了更多的后来者可以更有效的通过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试,特整理了下述资料,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下面提到的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真题是本人考试后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上面的答案是本人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有些没有答案,希望同行自己看书进行整理。除了选择题不记得外,其它题目内容是不会错的。 第一部分:2015年岗前培训(第二期)考试的四套真题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学》(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该部分内容考后记得不太清楚,在此省略。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通识教育 答: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中“非专业性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P20,P149】。 2、培养方案 答: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学期分配等内容。【P159】 3、高等教育大众化 答: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马丁.特罗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学人数/适龄入学人口)达到15-50%。这时,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P255】 三、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一:大致内容是:耶鲁大学等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试卷

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育法通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是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 类?() A扣缴毕业证书 B 记过 C 留校察看 D 开除学籍 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 格,只有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 A 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B 颁发结业证书 C 颁发肄业证书 D 颁发毕业证书 3.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 A 教师和学生申诉 B 权利诉讼 C 司法调解 D 集体上访 4. 下列不是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形式的一种。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移动管辖 D 指定管辖 5.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 学徒培训 B 转岗培训 C 适岗培训 D 待岗培训 6.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 A 与公办教育相比、属于从属地位B与公办教育具有平等法律地位 C 公办教育属于行政部门、民办教育属于企业单位 D 目前还不能确定 7.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从年开始的。 A 1961 B 1976 C 1989 D 1995 8.按照我国教育申述制度的规定,下列不是我国教育申述的管辖形式。()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隶属管辖 D 移送管辖 9. 根据衣物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最恰当的表述是一种() A 强制国家教育 B 强制基础教育 C 强制国民教育 D 强制免费教育 10. 下列哪一个程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 A 复核 B 裁判 C 备案 D 受理 二、名词解释 1.法律责任 2.教师申诉制度 3.教育法治化 4.教育法律救济、 5.学业证书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权利。 2.简述我国教育申诉制度及其基本特点。 3.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原则。 5.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试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五、案例题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70期复习资料2016

友情提示:综合65-70期岗前培训内容!不要死记硬背,熟读一下内容,保证拿到80分!考试一定要看清题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个角度回答问题。文科考试题目都是围绕这些展开。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 (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 (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 (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A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高校法人的性质和特征? 2.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30分)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试述高校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40分) 1996年2月29日,北京某大学本科生田某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因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某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当即停止了田某的考试并上报学校。学校根据校发(1994)年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l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对田某作出“按退学处理”的决定。但田某未收到正式通知,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以后的两年间,田某仍以该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继续缴纳学费,适用学校的各种设施,享受学校补助金,修完了所有学分并完成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临毕业时,学校通知田某所在院系,田某不能毕业,不发给其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理由是田某已被退学。田某不服,认为学校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学校履行发放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的职责。 要求: 1.本案例中北京某大学违反什么法律或相关规定?(5分) 2.被告北京某大学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5分) 3. 通过该案例,学校、教师或学生应得到哪些启示?(30分) (该题重点谈得到的启示)

2012年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B卷) 一、请叙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及其修改的情况。(20分) 二、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后发现,许多同学的高考成绩都比自己高,原来在高中时的学习 优越感消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或失去了学习目标。请问您如何帮助这类大学新生转变心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20分) 三、某大学生在体操课上认真观摩教师做出的每个示范动作并要求教师讲解每个动作 的要领,遇到高难动作还要求教师重复示范。请问这位大学生的要求是否合适?为什么?他的学习符合什么学习理论?(20分) 四、某大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下课就问老师;当他了解到多数同学听不懂的 地方时就要求教师重讲。请问这位大学生的做法是否有些过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做法有理论根据吗?(20分) 五、某大学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讲解的内容与幻灯片上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一 模一样;有些幻灯片还配有与文本内容不相关的人物照片或图案。请问这位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适?为什么?怎样设计合理?(20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A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二、资料分析题:(40分)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的邵春亮 1935年出生的邵春亮,是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二十多年来,带过新疆、内蒙等边疆各地13个民族的千余名学生,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以他出色的教学水平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每天凌晨,从学校南山的家里准时来到北山学生宿舍,叫醒学生去跑步;每天中午,到学校清真食堂与学生们同桌共进午餐,边吃边交谈;每天夜晚,坚持跟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直到熄灯才离开。每逢年节必请同学们来家享用“免费的午餐”;每个新年都给学生们写贺年卡。 蒙古族一学生踢足球,不小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他整整陪护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高等教育与学等教育高1-1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恩格斯在辩证 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理论性分类、“解剖分类” D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 C标准答案: 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 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高等教育 BA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C A标准答案:30分)二、多选(共1道试题, 共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3. 、分析 D、 想象 C、判断A、记忆 B标准答案:A,B,C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 史分)2道试题,共60一、单选(共 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弗吉尼亚 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D、哈佛大学A、亚历山大大学 B C D标准答案:()年时 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 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本 地社会与经济服务、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D C标准答案:40分)1二、多选 (共道试题,共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3. 、经济法 D、修辞 C、辩证法 BA、文法标准答案:A,B,C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B、江南水师学堂A.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C标准答案:“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 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2.级是()A、高等学堂 B、 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A标准答案:分)二、多选(共1道试 题,共40 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 B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 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 A,B,C,D标准答案:高等教育 理念的构成要素3-160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分)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1. 魂。 CA、学生自治理 念 B、教授治校理念、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 D C标准答案:大学拥有不受政府、 教会和任何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和控制,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 个理念大学自治理念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 D标准答案:分)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3.大学校长职业化理念中大学校长 扮演哪些角色、协调者A、募捐者 B、管理专家、政治家 C D A,B,C,D标准答案: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3-260一、单选(共2分)道试题, 共()1.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德雷克·博克 C、克拉克·克尔 BA、博克、 杜威 D B标准答案:2.中国最着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 A、蒋梦麟 D、胡适 C、陶行知 B、陈鹤琴. C标准答案: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高等教育理念中持理性主义的典 型代表人物有()A、纽曼 B、赫钦斯 C、维布伦 D、弗莱克斯纳 A,B,C,D标准答案:4-1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道试题,共一、单选(共260分)()1. 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A、“现存即合理”、“越发达、越复杂” B”、“突出差 异 D、“教育受制于社会”C A标准答案:()2.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现 存即合理”、“越发达、越复杂”A B D、“突出差异”C、“教育受制于社 会”B标准答案:分)道试题,共二、多选(共140高等学校根据设立性质和经费来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闻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舞,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预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4.发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能够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适应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 B.从众 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进展时期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4.有如此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假如孤立地经历,则有18个经历单位,难度专门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经历单位,提高了经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经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定势作用 B.功能固着 C.变式 D.迁移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闭卷真题及标准答案整理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闭卷真题及答案整理

————————————————————————————————作者:————————————————————————————————日期: 2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闭卷真题及答案整理 目前全网络最新最全,含2017年第71期题目 这份资料是总结了71、69、68、67、66、64、63、59共8期的《高教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闭卷真题及答案,按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附带答案以方便各位考友复习。从历年考题的整体情况来看,闭卷题的重复率较高。因此,建议时间紧的考友仅背真题,完全可以及格!!! 开卷部分大家一定要找准,书上都有,一定要保证教材内容与题目完全对上。此外,答题速度尽量快,答案内容尽量充实。 预祝大家顺利通关! 北京理工大学王亮 2016年7月13日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群体定义和类型 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的类型:有大小、正式非正式、实际假设、典型一般之分。 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 2)从众和服从从众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集体 集体是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的,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心理发展 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知识定义和类型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高校岗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高校岗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做一名具备双师素质,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 ——新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计算机系:xxxx年3月xx日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做一名具备双师素质,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 ——新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怀着无比自豪与激动的心情,我很荣幸的成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为了使我们新进的青年教师能够尽快的适应高职教学工作,融入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大集体,学院特意安排了岗前培训。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内容却很丰富,囊括了职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高职理论讲座、国内外职业教育概况、学院的教学管理规章、科研工作现状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专题讲座。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拓展了知识

面、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有了初步了解,增强职业自豪感。 孟平院长首先在新教师培训开班典礼中向我们介绍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况。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是xxxx年xx月经山东省人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现有固定资产xx亿元,仪器设备总值xxxx万元,馆藏图书xx万册,建有xx8个专业实验及实训室,xx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在职教职工xx2人,其中博士xx人,硕士xx1人;教授xx 人,副教授有xx6人。全日制在校生xxxx9人。 学院现设有机电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师范教育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和工程技术系7个系,粉末冶金学院、软件学院和生物电医学技术学院3个学院以及新材料与新能源、智能玩具、生物技术、投资与理财、软件技术、生物电医学技术等xx个研究所。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信息类、文化艺术类等专业相互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院的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果。机电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附答案)

目录 大学心理学 (1) 高等教育法规 (226) 教师伦理学 (483) 高等教育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心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闭卷真题及答案整理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闭卷真题及答案整 理.

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 4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的进行教育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包括: 1、组织教学的能力 2、言语表达的能力

3、了解学生的能力 4、独立创新的能力 5、实践操作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6正迁移负迁移(举例) 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 测验的分类 1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2 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测验; 3 标准化学绩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P96)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4定势的作用。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智慧技能,指个体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表达,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运动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及对某些事情的选择倾向。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或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1 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 2 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加减法学习对乘除法学习的促进;直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 (物理概念平衡对化学、生态、经济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 概念平衡产生影响;动物概念在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更加丰富) 4 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跳水项目将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将原理、原则、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注意:《高等教育学》中有类似概念,切勿背混!) 1、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功能) 2、年轻一代良好个性的塑造者(教育功能) 3、学生集体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功能) 4、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1、市场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影响 (1)教育公共性的损害(盈利性) (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化(契约关系的产生)(3)高等学校职能的异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4)高等教育理念的混乱(服从理性还是服从市场) 2、事业单位改革及其对高等学校的影响 内容:(1)从单位到法人:管理自主权(2)从全额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影响:单就高校来说,这次改革对高校没有什么影响。公办高校还享受着财政 拨款的待遇,教职员工彻底实行合同聘任制,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能者多劳多得;但基本工资这一块,没有什么变化,除非打破现有的待遇与工龄、级别、职称挂钩的限制。 从社会整体看,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提出了培养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技能的有思想的人才,要求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打破学生固有的“铁饭碗”意识;要求学生在高校内,必须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生存模式,打破过去“混日子”的想法。要求学校必须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培养竞争与优胜劣汰意识,打破终身制的想法;要求学校从战略观念出发,规划自己的特色专业,处理好自己的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防止被社会与政府取缔。 3、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4、高等教育法制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原则(2)权利平等原则(3)公益性原则(4)大学自治原则(5)权力平衡原则 (6)权利救济原则 5、高等学校的法律身份 (1)行政主体身份行政主体的类型:法定主体、授权主体、委托主体 (2)受托人身份作为附属组织的受托(职称评定)作为第三方组织的受托(资格认定) (3)独立法人组织身份①对内: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内部管理规则制定权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命权人员和财产经费管理权②对外: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人身权(名称权、名誉权)、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6、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一)(1)教育法28条规定的九项权利:1.按章程自主管理权2.教育教学权3.招生权4.学籍管理权5.学业学位证书颁发权6.聘任管理教师权7.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8.拒绝非法干涉权9.其他合法权益;(2)高等教育法32至38条规定的七项权利: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权;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权;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权;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权;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权;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权。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高校老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age 6) 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怎样开展教育 3.研究高等学校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4.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心理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具体开发 8.研究现代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讨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 2.发展性, 3.理论联系实际, 4.教育性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践观察法-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表现有一些不积极的,有一些值得纠正的地方,如现在学生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如果我们发现了学生不愿意上课或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上课积极性不高,这是我们观察到的. 问卷调查法-到底想干什么?想学什么?最后想成为什么人才?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方法和学习课程? 经验总结法-教师应该进行理论上的总结,经验的总结.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统称为实验法)-做比较试验,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经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呈现出一些基本规律.比如,有的班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心理素质的拓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另一个班作 为对比班,看两个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个案分析法-为什么学习动力不足,为什么人际交往不良,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与应用,有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开卷)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心理动力,心理倾向-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社会需要是什么,他的兴趣是什么(专业兴趣,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2.心理过程-每个人面对客观刺激,面对自己主观成长的需要,都会有必然的共同的过程,第一个是认知过程,第二个是通过认知而产生了情感,最后通过情感而推动了意志,产生意志行为 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的状态(兴奋,抑郁,低落,觉醒) 4.心理特征-第一,心理倾向;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8、精神分析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来自于治疗精神病临床经验,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各个手段,去发现病人潜在的东西,心理动机,使得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清除心理障碍的目的.精神病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非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意识现象(有意识的做某些事情,比如树立理想,树立目标),还要研究无意识现象(为什么无意识的做出这样一个行为,这样一个动作).精神分析心理学是我们掌握心 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方面.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重点,教材2-3页)

2019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安排 高等教育心理学:08:30-09:10(闭卷,50分) 09:15-09: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10:15-11: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高等教育学:13:30-14:10(闭卷,50分) 14:15-14: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5:15-16: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闭卷均由名词解释(5分×4题)和4道简答题(7分×2题,8分×2题)组成 名词解释 76期:高等教育心理学,校度,教师机制,? 2017年a:人生观,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创造性思维 2017年b: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群体及其特点,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72期:群体,知识,自我意识,成就动机 71期:高等教育心理学,集体,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66期相同) 69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集体,心理发展 68期:群体,心理发展,社会助长,成就动机 67期:群体(集体),自我意识,知识,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66期:集体,自我意识,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 64期:群体定义和类型,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最优计划理论 63期:知识,群体,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理论 59期:群体、意识、最佳刺激理论、心理发展 简答题 2017年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原则76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迁移对学习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加涅学习理论 2017年b: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高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简述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及教育能力,简述情绪情感分类 72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教学测验的分类,心理学研究原则,大学生形式逻辑的发展状况 71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举例),教学测验的种类 69期: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8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正迁移负迁移(举例) 67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测验的分类,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 66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群体对个体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正迁移负迁移 64期: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 63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学习迁移及其类型

2018年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题目和答案

.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0-1教育法治化的内涵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30分)1.法治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是在 A、 1997年年B、 1999 2010年C、年D、 2012D标准答案: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 督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2.是下列哪个文件?(30分) A、《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中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D、B标准答案:分)1道试题,共40二、多选(共(40分)3.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司法、 A 教育立法B、、教育执法C 、教育守法D B,C,D标准答案:教 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能力0-2 60分)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 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30分法治意识A、 B、法治思维 C、法治信仰 D、科学研究 B标准答案:. . 2.()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30分) A、规则意识契约精神B、 自由平等意识C、法治社会D、D标准答案:分您的得分:30分)二、多选(共 1道试题,共40(40。3.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大学教师承担的职能更加多样,兼具的多重职能,有())分人才培养A、 B、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C、法治素养 D、 A,B,C标准答案: 1-1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道试题,共一、单选(共26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20101.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提出到0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A 《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B C、《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D、 D标准答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30分月2.1958年9《高教六十条》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C、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标准答案: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40分) . . A、院系调整教育大跃进 B、文革 C、 改革开放 D、A,B,C,D标准答案:高等教育组织政策2-1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30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是在1.() A、 2011年 2012B、年年C、 2013 D、 2014年B标准答案:)()(30分2.以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培养为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是、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A B、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职能上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B) A、服务社会 B、培养人才 C、传播文化 D、发展科学 2、学生“问难”是我国古代(D)的主要教学方法。 A、太学 B、辟雍 C、国子监 D、书院 3、( C )是高校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A、教材 B、学生 C、课程 D、评价 4、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产生于(B)。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5、最早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是(C)。 A、哈佛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柏林大学 D、剑桥大学 6、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和(D)。 A、传承文化 B、创新观念 C、弘扬公德 D、专家服务 7、一般认为,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波伦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B)。 A、牛津大学 B、巴黎大学 C、雅典大学 D、那不勒斯大学 8、(C)的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A、校长与教师 B、校长与学生 C、教师与学生 D、教师与家长 9、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 B、上海方言馆 C、西学学堂 D、京师大学堂 10、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B)的原则。 A、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B、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11、课程的主体功能是(D)。 A、文化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育人功能 12、法国的高校既受中央一级的教育部管理,又受地方一级的大学区管理,这体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