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精选)、所字(精选)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精选)、所字(精选)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精选)、所字(精选)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精选)、所字(精选)

精心整理古汉语通论(十二)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

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上面的例子表明:“其”字只能用作定语,“之”字只能用作宾语。

在上古汉语里,“其”字不能用作主语。在许多地方“其”字很像主语,其实不是;这是因为“其”字所代替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而是名词加“之”字。例如: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不见其入”等於说不见师之入。“其入”是名词性结构作“见”的宾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其负大舟”等于“水之负大舟”,是名词性结构作“无力”的主语。)这些地方的“之”字不能译为现代汉语的“的”。同理,这些地方的“其”字也不能译为“他的”、“她的”、“它的”,只能译为“他”、“她”、“它”。也就是说,这样的句子,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把偏正结构译为主谓结构,但是,我们不能根据译文来分析古代的语法结构。从语法结构上看,正如这些地方的名词必须认为是定语一样,“其”字也必须认为是定语,不能认为是主语。因为这种“其”字只能和後面的成分合成一个词组作整个句子的主语(如“其负大舟”)或宾语(如“其入”),而不是“其”字本身能用作主语。这是古今语法的一个不同之点。中古以後,偶然有人把“其”字用作主语,那是不合上古语法规律的。古文家仍旧遵用上古语法。

以上是本教材的观点。但是下面的句子似乎与此说法相悖,“其”其实可作主语。如:

绛无贰志,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左传·襄公三年)(“其”指代魏绛)

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战国策·楚策)(“其”指代楚王新纳的美人)因此,上古汉语第三人称“其”的语法功能应该改为“一般只作定语”比较合适。

“之”和“其”虽然同属第三人称,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有时候是指称对话人。也就是说,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有时活用为第二人称。例如: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

(“免之”的“之”,说话人知罃自称。)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宣公二年)

(“莫之继也”的“之”,指称赵盾。“则子继之”的“之”,士季自称。) 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除了“其”“之”外,还用“彼”。它本来是指示代词,但有时也用来称代人。如: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总之,上古的第三人称代词基本上都是借用别的词类来充当,而且用法也比较特殊。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到六朝时才出现,最早是用“伊”和“渠”。现在的闽方言仍保留着“伊”,粤方言则保留着“渠”。如:

伊必能克蜀。(世说新语·雅量)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至于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其字则古已有之,但却是一个旁指代词,意思是“别的”、“其他的”。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到了唐代,“他”才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如: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词)

他亦知有李十郎名字。(霍小玉传)

而表示女性的“她”,本是“姐”的异体字,见于《玉篇》,“五四”时期,由于刘半农的倡议,后用以专指女性的第三人称。

(刘半农《她字问题》:“一,中国文字中,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位阴性代词?二,如其要的,我们能不能就用‘她’字?”)

关于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

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单复数同形的。因此在具体的句子中,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古代汉语名词活用作人称代词的问题

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尊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

(以上是尊称。)

此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称人之字也是一种尊称。例如:

文倦於事,愦於忧,而性懧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於先生。(战国策·齐策四)

(以上自称其名。)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司马迁:报任安书)

(以上称人之字。)

总的来看,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有两个原因:(1)古代汉语省略主语的地方较多,而且第三人称代词不用作主语;(2)谦称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二)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夫”、“之”、“其”、“若”、“尔”、“然”等。

1、是、此、兹、斯

这四个是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个”、“这些”等。其中“此”的指示性最强,与远指代词“彼”相对,是真正的近指代词。“斯”有些近似远指代词的“夫”,指代性比“此”轻。“兹”出现得早,甲骨文中就有,本来是远近不分的,是个泛指代词。“是”更多的是用在承前指示中,用于复指。例如……:2、彼、夫

这两个是远指代词。如: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上)

“彼”的指示性很强,后来发展为带有人称代词的性质,差不多完全等於现代的“他”或“他们”。例如: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

但是,“彼”字始终没有完全丧失它的指示性。由於它表示远指,所以它又常常带着轻视的意味(如《论语·宪问》:“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意即“那人哪!那人哪!”不加以评论。) ,可见“彼”到底不是正式的人称代词,所以古代汉语里一般不用它来表示“他”或“他们”的意义。

“夫”的指代性较轻,翻译时往往不必译出;用在句首时,往往虚化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实这种句首语气词“夫”还仍然带有指示性质,因此语气词“夫”和指示代词“夫”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3、之、其

“之”是一个泛指代词,“其”是一个特指代词。如: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天)

(于归:出嫁。)

这种“之”既非远指,又非近指,杨树达称为泛指代词。这种“之”只作定语和宾语,不作主语。

“其”是和“之”相对的一个代词,相当于“那个”、“那种”,用作定语。如: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左传)

4、若、尔、然

“若”常作定语。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孟子)

“然”和“尔”字,经常用作句子的谓语。略等於现代汉语的“这样”、“那样”。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

单说“然”字,是应答之词,表示“是的”、“正是这样”。例如:

王曰:“然。”(孟子,梁惠王上)

这三个指示代词和前面八个指示代词的区别在于:前面八个是体词性的指示代词,而这三个是谓词性的指示代词。体词性指的是名词、代词等;谓词性包括形容词和动词。所谓体词性的指示代词,就是说它们具有形容词或动词的性质。

5、无定代词“或”和“莫”

a.“或”字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字通常用来指人,而且只用作主语。例如: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现代汉语没有和它相当的代词,译成现代汉语可以作“有人”。

b.有时候“或”字前面出现先行词,“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些人或某一个人。例如:

宋人或得玉。(左传襄公十五年)

(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

c. 在古代汉语里,常常用两个以上的“或”字,前後相应,以表示列举。在这种情况下,“或”字仍然是无定代词,它既可以指人(译为“有人”),又可以指物(译为“有的”)。例如: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孟子·梁惠王上)

这种用法的“或”字并不是表示选择的连词,不能译为“或者”,这是应该注意的。

“莫”是个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没有什么东西”,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在先秦汉语里,“莫”字一般只用作无定代词,偶尔可作否定副词,相当于“不”。如:

小子何莫学乎《诗》?(论语·阳货)

汉以后,发展成为禁止性的否定副词,相当于“不要”。如: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史记·商君列传)“莫”字问题在“否定句否定词”一节中讲过,可参看。

(三)辅助性代词“者”字和“所”字

“者”字和“所”字在有的语法书中把它们叫做助词。但是这两个词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就把它们归到代词中。不过这两个词作为代词,又与一般的代词有所不同,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又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分,而必须与别的词结合,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才能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辅助性代词或特殊指示代词。

一、“者”字

“者”字作为特殊指示代词,主要有两个作用。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後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梁惠王上)

有时候,“者”字用在主谓结构的後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例如《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这种“者”字词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作“……的”,但是古代汉语的“者”并不等於现代汉语的“的”,因为这两个字的性质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勇者”固然可以译作“勇敢的”,但是现代还可以说“勇敢的人”,而古代却不能说“勇者人”。现代能说“谁的”、“我的”、“木头的”之类,古代的“者”字没有这种用法。

2.“者”字还可以用在数词後面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即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的”字没有这种用法。)例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四者”指代鳏寡独孤四种人。)

“者”字除了作为特别指示代词外,还可以作语气词,附此简单说明:1.语气词“者”字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後面表示提顿,在古汉语通论(七)里已经说过。这种“者”字又常常用在“有”字的宾语後面,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作下文的主语(“有”字的宾语只是下文概念上的主语)。例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 2.“者”字用在时间词“今”“昔”等字的後面,例如: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战国策·燕策二)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檀弓下) 3.语气词“者”字又常常用在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的後面表示停顿。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假设分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下)结果分句

二、“所”字

“所”字作为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主要有以下用法:

1.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字所指代的一般是行为的对象。例如: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战国策·赵策三)

这种“所”字词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作“(所)……的”,但是古代汉语的“所”不等於现代汉语的“的”,因为这两个字的性质和用法不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与及物动词结合以後“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有两点:a.位置不同:“所”字放在动词前,“者”字放在动词后;b.指代不同:“所”字表示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受事者、被动者,例如“所食”指代“食”的对象,意即吃的东西;“者”字表示行为的主动者,是施事者,例如“食者”指代行为的主动者,意即吃东西的人。再比较: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

(我看见的牛没有不是全牛的。)

2、“所”字和“者”字结合,构成“所……者”的格式,表达的意思与“所”字相同,仍是指代行为的对象,如“所食者”就是“吃的东西”,但加了“者”,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更加明显了。这种结构中“所”字和它所带的动词是“者”字的修饰语,“所”的指代性减弱,它的作用在于使后面的“者”字由表示行为的主动者变为被动者。如: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3、由於“所”字和动词结合以後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所以能够被定语所修饰(通常用介词“之”字为介),例如“所食”可以扩展成“民之所食”。又如“曾西之所不为”“君之所知”“须臾之所学”(荀子·劝学),等等。“其”字代替一个名词加“之”,所以也能做“所”字词组的定语,例如“其所憎”“其所爱”。

4、“所”字词组虽然带有名词性,但是离开上下文,它本身一般不能明白表示是人还是事物,更不能具体表示是什麽人、什麽事物。因此还可以在动词後面再加名词,举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让“所”字结构放在前面作定语修饰它,如“所食”可以扩展为“所食之粟”。

归纳以上“所”字的用法,有四种形式:

1、? 所+动词(如:所食)

2、? “所”字结构+者(如:所食者)

3、? 修饰语(+之)+“所”字结构(如:“民之所食”或“民之所食者”)4、? “所”字结构+名词(如:民所食之粟)

5、“所”字又常常用在介词“从”“以”“为”“与”等字的前面,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它们所表示的是:行为发生的处所,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以及与行为有关的人物,等等。“所”字和介词以及介词後面的动词(或动宾词组)相结合组成的词组也带有名词性。例如: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表示剑从坠的地方。)

这种用法似乎比较特殊,其实应该说这也是上古汉语“所”字的基本用法。後来介词的运用日益普遍,出现了“所从……”“所以……”“所为……”“所与……”等等,但是这种基本用法并没有完全被这类新兴的结构所代替,所以我们在同一篇作品里既可以看到“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的说法,又能看到“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的说法。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所以”的用法。在古代汉语里,“所以”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比较具体,相当于“用来……的方法”“凭它来……”,说明“怎样”。例如:

吾知所以拒子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第二个意思比较抽象,说明“为什么”,大致相当于“导致……的原因”,它用在上半句的主谓语之间,提出需要说明原因的事情,下半句解释原因。例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第二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还沿用,有时也说成“之所以”。例如:

我所以对他比较熟悉,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工作过。

他之所以会出差错,是因为不专心。

现代汉语的“所以”除了沿用这种用法外,“所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而不是“所”加介词,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所以”去硬套古代汉语的“所以”。

6、在上古汉语里,“所”字还可以用在某些带有形容性的词语前面,指代描述的对象。这样组成的词组也带有名词性。例如: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所不足”指人民而言,“所有余”指土地而言。)

但是这种用法在古书里并不常见。

7、在古代汉语里,我们常常见到“有所……”“无所……”“何所……”的说法。

“有所……”“无所……”是动宾词组,“所”字词组用作动词“有”或“无”的宾语。“何所……”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式,“所”字词组用作主语,“何”字用作谓语,“何所不容”就是“所不容(者)何”;这种说法在意思上带有周遍性,“何所不容”意思是“无所不容”。

8、在古代汉语被动句中也用“所”,不过这种“所”已经虚化,失去了指代性,在被动句中表示动词用于被动,明确句子的被动性。这种“所”有人称为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有人称为表被动的助词。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优选稿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例如:I am a student. (I 主语 )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 2. He didn ’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练习题

一、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填空: 1.__________is my aunt.We often visit__________. ( she ) 2.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_________is in the east of Asia. ( its ) 3.What day is__________today?—__________is Thursday. (its) 5.I own a blue bike.The red one isn’t__________. ( I ) 6.These new houses are so nice.__________are very expensive.( them ) 7.The fishermen caught a lot of fish,didn’t__________? ( them ) 8.Ling Ling is a girl.____studies in a primary school.______brother lives wit h ____and helps____with______ lessons. ( she ) 9.Mike is my classmate.____is good at Engliush. ( his ) 10.Kate wants a glass of milk.Will you pass it to____? ( she ) 1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____is cloudy. ( its ) 二、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填空 1.I ate all____sandwiches yesterday.( I ) Can I have one of____? ( you ) 2.George has lost____ ( his )pen.Ask Mary if(是否) she will lend him____. ( she ) 3..Jack has a dog and so have I.____( he ) dog and____ ( I )had a fight(打架). 4.The teacher wants you to return that book of____( he ) 5.Mr.and Mrs.Green and a friend of____are coming to see us. ( they ) 6.We are going to Paris to stay with a French friend of____. (we ) 三、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填空 A.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代词填空 1.Your football clothes are on the desk. Please put_________(they,them,their,theirs)away. 2.(We,Us,Our,Ours)_________English teacher is Mrs.Green. We all like_________(she,her,hers). 3.(I,Me,My,Mine)_________can’t get my kite. Could you help_________(I,me,my,mine)? 4.Tom can’t get down from the tree. Can you help_________(he,him,his)? 6.We can’t find our bikes. Can you help_________(we,us,our,ours)? 5.These are_________(he,him,his)planes. The white ones are_________(I,me,mine). B.填入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1.This isn’t________knife._________is green. ( she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一、人称代词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列代词的形式 1、I(宾格)________ 2、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3、us(主格)________ 4、they(宾格)________ 5、she(宾格)________ 6、you(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7、it(宾格)________ 8、him(复数)________ 9、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0、my(复数)________ 11、they(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2、we(单数)________ (2)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在正确的词上打勾。 1. This is(my / I)mother. 2. Nice to meet (your / you). 3.(He / His)name is Mark. 4. What’s(she / her)name? 5. Excuse(me / my / I). 6. Are(your / you)Miss Li? 7.(I/ My)am Ben. 8.(She / Her)is my sister. 9. Fine , thank(your / you). 10. How old is (he / his)? (3)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 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 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4)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第 1 页共2 页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前言:本文通过对比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来探讨中日角色语的异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日文漫画与中文漫画对比的方式考察角色语的使用状况。结果发现,中日两国漫画中都存在角色语。中日漫画中都有主角使用角色语程度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而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如方言)的现象。为了谈话更好的进行,转变话语角色的现象在中日漫画中也很常见。由于汉语本身的限制,为了更好的表现话语角色,汉语中有从名词等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现象。 1.关于“角色语” 2003年,日本大阪大学研究院金水敏教授首次提出了“役割语(role language 角色语)”这一概念。所谓“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是由定义如下:当人们听到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马上就会联想到某种特定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等。反过来说,当提到某种特定的人物的时候,人们能够马上想起他/她应该说的言语,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金水敏《役割語の謎》P205)。 “角色语”虽然与现实语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却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存在主要体现在漫画中。角色语中两大特征要素为“人称代词”和“文末词”,而“人称代词”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最具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来探究中日角色语的异同。 2.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的中日对比 经调查发现,日语中的「ぼく」、「おれ」、「わたし」,汉语中的“我”“我们”的使用频度是最高的。这是由于中日漫画中的主角多使用“普通话”,也就是角色语程度比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能使读者更容易的代入感情,引起共鸣。而与此相对,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比如方言。这是因为关于配角,作者不会花大篇幅进行描述,角色语程度越高的语言越能一针见血的刻画出角色的出身、性格、年龄、姿态等特征。 (1)相田彦一「わいのチェックのキビシサは大阪一やいわれとったからないや関西一かもわからんで」(「SLAM DUNK 3巻」95頁井上雄彦/集英社) (2)送餐员“哥俺是送盒饭的不会唱歌啊。” (《石更传奇11话》11页万象工作室/腾讯漫画) 相田彦一作为《灌篮高手》的配角,虽在第三卷末才首次出场,但我们通过他的自称词便知道他是关西人。而送餐员的“俺”也符合其乡下人的身份。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 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例如: I am a student. (I 主语) 我是一名学生。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请帮助我。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给我一本书。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 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这是我的书。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 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第一个your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第二个mine是名词性物主代词,作为名词使用,指我的钢笔。 2. He didn’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练习题 一、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填空: 1.__________is my aunt.We often visit__________. ( she ) 2.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_________is in the east of Asia. ( its ) 3.What day is__________today?—__________is Thursday. (its) 5.I own a blue bike.The red one isn’t__________. ( I ) 6.These new houses are so nice.__________are very expensive.( them ) 7.The fishermen caught a lot of fish,didn’t__________? ( them ) 8.Ling Ling is a girl.____studies in a primary school.______brother lives wit h ____and helps____with______ lessons. ( she )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语文学习 分享到: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补例: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 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 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5、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补充: 1、“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 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 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一.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 和间接宾语。 例如:I am a student. (I 主语)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 数 复 数 人 称 代词 主 格 I we you you she he it they 宾 格 me us you you her him it them 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 my our your your her his its their 名词性 mine ours yours yours hers his its theirs 反 身 代 词 myself our- selves your- self your- selves herself, himself , itself them- selves

二.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 2. He didn’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三.反身代词 1.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经常在enjoy, teach, hurt, buy, introduce, seat, dress, express, amuse, behave等动词和by, for, to, of等介词后作宾语。如:He is teaching herself English.她在自学英语。 She was talking to herself.她自言自语。 He lives by himself in the country.他独自住在乡下。 2. 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译作“亲自,本身,本人”。如: Did you make the cake yourself?这蛋糕是你亲自做的吗?(yourself作主语you 的同位语) The work itself is easy.这工作本身很容易。(itself作主语the work的同位语) Did you see Mr. Wang himself?你见过王先生本人吗(himself作宾语Mr. Wang 的同位语) 3. 作表语:在be, feel, look, seem等系动词后作表语,表示身体或精神状态处于正常。 I’m not myself today.今天我感觉不舒服。 I am feeling myself again.我觉得健康如昔。 4. 用于一些简短的会话用语或固定说法中。如: Help yourself! 请随便吃吧!/请自己去取吧!

古汉语通论(四)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申之义也。戴先生(指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郑(玄)注乐记曰:"理者分也。"许叔重(慎)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 这样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是环绕着一个中心。比如:朝拜、朝廷、朝向的"朝"就都是从朝见的"朝"引申出来的。也有的是一环套一环,几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距离有远近之分。仍以"朝"字为例,它的本义是早晨的意思(《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近的引申义很容易令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尊长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远的引申义就不容易令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不但意义远了,连读音都改变了。其实长短的"长"和滋长的"长",意义还是相当近的,因为草木滋长(zhǎng)是越来越长(cháng)了。然后滋长的"长"引申为长幼的"长",再引申为首长的"长"。本书在讲常用词的时候,近的引申义不另立一义,较远的引申义则另立一义,以便学习。 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是凭字形。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从而有助於了解词的本义。许慎的《说文》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现在有了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的辨认上又有所补充。试就上文所举的"向、道、理、长"四个字加以讨论。《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mián),从口"(注:楷书"向"字的宀变为了。)。诗曰:'塞向瑾户。'"宀"表示房子,房子开一个口,就是窗。但是,甲骨文比篆文更能说明问题。"向"字在甲骨文

小学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列代词的形式 1、I(宾格)______ 2. 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9989827.html,(主格)4、they(宾格________ 5.she(宾格________ 6.you(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7、it(宾格)________ 8、him(复数)________ 9、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0、my(复数)________ 11、they(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 2、we(单数________ (2)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 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 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3)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1._____ is my friend. 他是我的朋友。 2. My dog likes _____. 我的狗喜欢她。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摘要: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文章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文章第一部分是关于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方式差异的描述;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针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总结了其原因所在:一是主语被省略后产生的要求使然;二是日语的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使然;三是日语的客观描写功能使然。 标签:人称心理活动描写谓语差异 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 一、关于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心理活动描写作为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刻画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一种写作方法。 在日语中,表示希望、欲望的心理活动的有「ほしい」和「ほしがる」、以及「たい」和「たがる」两组表达方式。「ほしい」和「ほしがる」用于表达欲望,「ほしい」一般用于表达说话人即第一人称的欲望,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是形容词。「ほしがる」一般用于表达第三人称的欲望,是ラ行五段动词。 例如: 第一,誕生日に何がほし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第二,一週間ぐらいの休みがほしいですね。(主语为第一人称、日文中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たい」和「たがる」是表示希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面。「たい」可以作形容词活用,表示说话人(第一人称)想做某事,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作为连体修饰语修饰体言使用时也可以用于第二第三人称。 例如: 第三,「どうぞ伯母さんに話して下さい。わたしは行きたい!本当に行きたいんです!」(主语为第一人称)(引自宫本百合子《红色货车》)。 第四,李さん、(あなた)何が飲みた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汉语人称代词

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编辑]现代汉语 ?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中文第二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如“你”、“你们”(用于复数)等 [编辑]现代汉语 ?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 ?妳、妳们:用于女性,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文本无此用法,大陆使用很少;“妳” 原为“奶”或“嬭”的异体字) ?您:普通话中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 ?祢:多见于宗教作品,指代“神”。 中文第三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人称代词。 [编辑]现代汉语 ?他:用于男姓(能用于女姓); ?他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的人(不分性别); ?她:用于女性(不能用于男姓,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1]); ?她们:(中文本无这种用法,模仿自西方语文,最早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 ?牠、牠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动物(中国大陆并入“它”字); ?它、它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死物”(中国大陆指所有非人类事物);有时代指人类的婴儿和尸体等,没有明确人格的身分。 ?怹:用于尊称,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

日语翻译(1.9.3)--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第9课 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父親が弱病でへっぴり腰だから、子供たちがのさばる、と妻にしかられます。 2. わたしは、人の恋愛感情というものが想像できない。この人たちがどういう感情の元で結びつき、留まっているのか、大きな謎だ。少なくとも、今目の前を通り過ぎていく彼らと、わたしが昔からやっていることは、別だという気はする。 3.「最悪だ」そういい残して、出てきてしまった。恋の終わりは予想以上にあっけなかった。わたしが待っていた自然の流れというのは、こういうことなのだろう。いってはみたが、よく考えてみれば言葉に出すほど最悪でもなかった。 4.雨の日、私はこの家にやってきた。その部屋には、立派な額縁に入れられた猫の写真が鴨居の上に並んでいた。 5.家に帰ると吟子さんはこたつで刺繍をしていた。この家のこたつ布団は異様にぶ厚い。毛玉だらけのベージュの毛布の上にもう一枚茶色い毛布、その上にさらに赤い羽根布団を重ねている。 二、翻译短文 1.「僕、結婚しますから」 と鮮やかに宣言されたのだから、親たちとしては手の出しようがなかった。別に、文句をつけねばならぬ娘ではなかった。料理も下手だと言うが、それはおおかたの娘がそうであろう。短大出だとは言うが、嫁には学者をもらうのではないのだから、それで充分だと依岡は考えていた。先方の家は、父親が五年ほど前に亡くなっていた。暮の忙しい時に、羽田事務所で斃れたのだそうで、一種の殉職とみなされ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会社が遺児の淳子を採用したのも、いくらかそういう背景があったからかもしれなかった。 2. 詳しいことは電話だからわからないが、骨折もしていないし、出血個所もない。歩行にもなんの支障もないという。――そんななんでもない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るのも、こんなことにかけては万事神経質に振舞う慎重居士の父親のやりそうなことであるし、それからまた、忙しいにも忙しいだろうが、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ておいて、その見舞いの役を娘にやらせようというのも、いかにも父親らしいことである。面倒なことや厄介なことには極めて臆病であ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赋的构成 (一)赋与诗骚的区别 赋是文体的一种。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也。”这是说,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古人把赋与诗(《诗经》)骚(《楚辞》)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譬如骚之所以有别於诗,是因为骚没有诗那样纯正,而有诡异谲怪等类的内容(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赋之所以异於骚,是因为赋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而“骚则长於言幽怨之情”(清程廷祚《骚赋论上》)。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是说赋的主要特点在於铺陈事物。王逸、陆机、刘勰、程廷祚等都曾指出这一点。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如此,可以说这特点贯串了整个赋史。例如扬雄《解嘲》就是铺陈许多故事来为自己的“为官之拓落”辩解,江淹《别赋》就是用许多典故来铺陈各种离愁别绪。铺陈事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汉代那些描写京殿和苑囿的赋。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内容就是细腻夸张地描写上林苑的水势、山形、虫鱼、鸟兽、草木、珠玉、宫馆等景物和皇帝在苑中进行田猎、宴乐等情况,可以说极尽其铺陈夸张之能事。试举其中一小段: 於是乎蛟龙赤螭,(gèng) (měng)渐离,鰅(rǒng)鰫 (qián)魠(tuō),禺禺魼(qū)鳎(t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欢声,万物众夥。明月珠子,的皪江靡,蜀石黄碝(ruǎn),水玉磊呵,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鷫鹄鸨,驾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鵁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为了夸张上林苑水中东西多,不论什么虫鱼、珠玉和水禽,只要想得到的,都把它铺陈出来。我们读汉赋,不要把这种夸张的描写都看成实有其事。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批评说:“相如凭风,诡滥愈甚。”实际上这并不是司马相如个人的缺点,而是汉赋的共同特色。这种描写苑囿和京殿(如班固《两都赋》)的赋,与诗骚不同是很明显的。 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一般的说: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例如上册文选《诗经》中的《关雎》《桃夭》《七月》,《楚辞》中的《山鬼》《国殇》《哀郢》等都没有用连结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词语。例如扬雄《解嘲》,很多地方用“故”“是故”“是以”“然而”“然则”“若 夫”“且”“虽”“遂”等词语来连结上下文;江淹《别赋》用“况”“复”“故”“至若”“乃有”“又有”“傥有”“是以”“虽”等连结的词语;苏轼《前赤壁赋》用“於是”“况”“盖将”“则”“且夫”“苟”“虽”等连结的词语。总的来说,赋与骚的差别是不大的。至於所谓骚体赋(如贾谊《吊屈原赋》),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逐渐有了类似表示复数的“侪(chái)、等、曹、属、辈”等,粘附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及部分尊称、谦称之后,表示“这批人”、“这班人”、“这辈人”等意思。例如: ①吾侪小人。(《左传·襄公十七年》) ②公等皆去。(《史记·高祖本纪》) “吾侪”即“我们这班人”,“公等”即“你们这班人”。但是,这些类似表复数的字,与唐宋以后产生的表复数的“们”字是不同的,它们都还是名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昂”,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 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昂”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如: 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谦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例如: 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人称代词的用法 1、人称代词的主格在句中作主语。如: We love our country.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She is a good student. 她是一名好学生。 2、人称代词的宾格在句中作动词、介词的宾语,还可作表语使用。如: I don't know him. 我不认识他。 His mother is waiting for them outside. 他妈妈在外面等他们。 ---Who's it? ---It's me. ---那是谁?---那是我。 3、人称代词的语序 几个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它们的顺序是: 单数形式(2,3,1)you, he and I 复数形式(1,2,3)we, you and they 二、物主代词的用法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名词,一般不单独使用。 2、名词性物主代词常用来避免和前面提及的名词重复。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3、名词性物主代词可用在of后面作定语,相当于“of+名词所有格”,表示带有部分概念或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He is a friend of mine.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 一、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填空: 1. __________ is my aunt. We often visit __________. 2.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_________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 3. Professor Wang sets ________ a good example. We must learn from ________. 4. What day is __________ today? — __________ is Thursday. 5. How far is the thunder ? — __________ is three kilometers away. 6. I own a blue bike. The red one doesn’t belong to __________. 7. These new houses are so nice. __________ are very expensive. 8. __________ say that those old houses will be rebuilt. 9. Is __________ the milkman at the door? — Yes, that’s __________. 10. The fishermen caught a lot of fish, didn’t __________? 11. Ling Ling is a girl. ____ studies in a primary school. Her brother lives with ____ and helps ____ to prepare the lessons. 12. The ship is lying at anchor (停泊) . ____ comes from Shanghai. 13. This photo of your mother is very much like her. I like ____. 14. Mike is my classmate. ____ is good at physics . 15. Kate wants a glass of milk. Will you pass it to ____ ? 16.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____ is cloudy. 二、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填空 1. I ate all ____ sandwiches yesterday. Can I have one of ____ ? 2. Tell Tom not to forget ____ book. And you mustn’t forget ____ . 3. George has lost ____ pen. Ask Mary if(是否)she will lend him ____ . 4.. Jack has a dog and so have I. ____ dog and ____ had a fight (打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