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民族常识

班级:五年级

教师:殷兰

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活动兴趣、习惯、品质;学困生情况)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对民族常识有所了解,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具有应用意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绝大数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同学之间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的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学生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有些成功的做法:

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比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交流、合作的时间较少,学生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等突出问题,只要认真反思,及时应对弥补,教学工作会有很大改进。

二、课程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作用、地位及开发的课程资源)

1.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本学期学习第二单元,《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住房》,《别具风味的饮食》,《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共计14课时。

2.教材作用、地位:

本册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而从学生生活的扩展来看,关注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讲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多民族的大家庭”,把有关民族的内容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读书报,多听新闻报道,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

化。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拥有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3.了解大多数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4.懂得我国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了解民族常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2.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4.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措施具体、有针对性、有培优补差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2.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计划表

姓名:殷兰科目:民族常识五年级(4)班 2013年8月27日

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种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下面图片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绚丽多彩的服饰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

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裹头巾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产与生活教案设计

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教案设计设计者:二次备课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帐篷仙人柱平顶房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

藏族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羌族傣族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傣族

蒙古包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藏族

裕固族

平顶房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

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教案设计

设计者:二次备课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

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第三课时

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

藏族馕

维吾尔族糌粑

满族酸辣食物

回族油香

苗族侗族炸糕

佤族黎族糯米糕

壮族糍粑

朝鲜族竹筒饭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手抓饭

2、说一说

阅读教材38页的“你知道吗?”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思考: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

(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3)在小组讨论: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课外延伸

访一访

谈话: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采访,了解那些民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准备工作:(1)确定采访对象

首先要想清楚,你要采访的对象是餐馆的老板、服务员,还是厨师?采访对象不同,你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差别。

问题设计:

(2)估计面临的困难

如果你去采访的时候,餐厅内有许多客人在就餐该怎么办?餐馆的人拒绝采访该怎么办?如果采访的时候你“忘词”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采访时发生这些尴尬,你可以事先让爸爸妈妈扮演餐馆人员,进行采访情景模拟,这样可以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餐馆吃饭,在吃饭期间完成你的采访。

对于这些困难,你准备好了吗?

采访的时间最好选择:

联系采访的地点:

采访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通过采访,对该民族的饮食特点有哪些了解?写出你的采访日记。

第四课时

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

(1)谈话: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餐。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该用什么礼节招待少数民族宾客呢?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单,让生意更加兴隆!

(2)出示设计表格

我的设计

民族:

饮食风味:

饮食禁忌:

待客礼仪: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三、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母亲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

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四、课外拓展

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

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第二课时

交流搜集到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图片及自己制作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