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肩凝症

西医名称:肩周炎

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

3、怕冷

4、压痛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四、一般护理

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五、病情观察

6、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7、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8、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9、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骨膜压揉

(1)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2)手法治疗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内避免进行热疗。

(3)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负重,注意休息。

2.小针刀

(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针刀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选择合理体位,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治疗完毕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创可贴。

(3)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休息,给予相应处理。

(4)疲劳或未进食者应休息或进食后再治疗。

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口服前向患者讲解中药汤剂的作用,说明用法

及注意事项。

(2)药液温度不宜过低,宜温服,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餐前或餐前服用,避免因此带来的胃部不适。

(3)禁辛辣油腻之食,禁烟酒。保持心情愉快。

4.中药熏蒸

(1)选择好治疗部位,向患者讲解治疗原理及目的,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2)根据熏蒸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局部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询问患者主观感觉,避免烫伤,注意保暖。

(3)熏蒸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视病情每日两次。

(4)避免弄脏患者衣物及床单。

5.针灸治疗

(1)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针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一般取坐位,暴露患肩及上肢皮肤。初次针灸者可取侧卧位,患肢朝上。(3)用止血钳夹一消毒棉球,逐个消毒要针刺的穴位。取肩髃、肩髎、肩井、肩贞、阿是穴、曲池、合谷、条口透承山穴。

(4)告知患者留针期间避免更换体位,以免出现滞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5)留针30min左右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每个穴位数秒。

(6)治疗时间每天或隔天一次,以10次为一疗程,共2~3个疗程。

6.肩关节臭氧注射治疗

(1)不适及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

(2)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理的体位,注意保暖。

(3)治疗后卧床休息半小时,注意观察伤口部位的情况,有无红肿等,及时更换创可贴。

(4)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7.物理疗法(红外、中频、神灯)

(1)使用理疗仪器前向患者说明其原理与功效,注意事项。选择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暖。

(2)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并嘱其不可随意调节机器工作时间及状态。

(3)治疗完毕后多休息,多饮温开水。

七、饮食指导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八、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九、情志护理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十、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防止偏食。根据病情的需要还可选用药膳、药酒等进行调治。

(6)加强功能锻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肩周炎中医健康保健

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治疗知识 史雅琴 定义: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据临床观察,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因而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症状体征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肩凝症(风寒湿痹)

康复科 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骨关节疾病与人体健康

骨关节疾病与人体健康 奥诺康健康事业教育培训机构 本培训教材为公司内部材料不得翻印 版权归上海奥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公司简介 上海奥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亚健康预防和研究,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上海奥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诺康健康信息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芜湖市诺康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企业。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营销、服务、培训、企业管理等多元化的发展,其中上海奥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终端、会务事业部为企业主导,设立企划、客服、培训等部门,企业架构更为全面、完善。奥诺康产品有6大类60多个品种,目前营销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境内200多个城市,全国有近3000个网点,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录 第一章骨----------------------------------------------------4 第二章骨关节常见病------------------------------------------7 第一节骨关节炎----------------------------------------------7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9 第三节骨质增生----------------------------------------------11 第四节肩周炎------------------------------------------------14 第五节骨质疏松----------------------------------------------16 第三章骨关节疾病的患病原因----------------------------------19 第四章骨骼元素复合胺糖胶囊----------------------------------21 第一节胺糖成分分析------------------------------------------21 第二节骨骼元素与骨关节疾病----------------------------------40 第五章骨骼元素实用知识问答----------------------------------29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老年肩”等,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促临床综合症,由于年老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痰湿瘀阴,复感风寒湿邪,使血凝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而致。早期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或有轻微肿胀,每在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前臂旋前等活动时疼痛加剧,病程如超过两个月,甚至洗脸、梳头等日常生活自理均感困难、疼痛可影响睡眠,偶而扭闪患肩时会引起刀割样疼痛、肩关节有广泛压痛、龙以喙突、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外痛为重,并向背部及肘部放射,不论主动或被动的肩上举、后伸外旋内等活动均受限,肌肉萎缩,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一、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 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6、临证(症)施护 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三、健康指导 1)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惯例 令狐采学 界说: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产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 1、病发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性质,水平,继续时间 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 2、坚持病房整洁、宁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 ①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病发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②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③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④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焦躁等情况。 3、临症(证)施护

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避免针孔感染。 4、饮食指导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6、情志护理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更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湿润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熬炼,注意平安,避免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 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避免偏食。 (6)加强功能熬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症状: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肩周炎的健康知识宣教

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症的简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50岁左右易患病(主要以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如肩关节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仍无肩关节功能障碍,可排除肩周炎。肩周炎早期主要表现以疼痛和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主,因肩关节疼痛而致活动范围受限,由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内旋、外旋受限突出)因而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主要症状及体征】 1、肩部疼痛:多为慢性发作,起初阵发性疼痛,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疼痛,气候变化、劳累后或偶然受到撞击常使疼痛加重。昼轻夜重为一大特点。 2、肩关节活动受限:各个方向活动,随着病情进展甚至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活动受限。 3、怕冷:患肩怕冷,即使在夏季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压痛点。 5、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治疗方法】 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肩周炎急性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中频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可改善症状。 肩周炎慢性期疼痛较缓,肩部活动障碍明显,可予以推拿手法,松解局部粘连,中频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并配合舒经活络丸等中药内服,外敷、熏蒸治疗等。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样,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只能治标不治本,停药后多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目前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被认为是较佳的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运动疗法】 1、condman钟摆运动:肩周炎早期的自我治疗,体前屈90度,健侧肢支撑于桌子上,

肩周炎康复操大全,

肩周炎康复操大全, 肩周炎是人们最熟知的肩关节疾病,俗称“五十肩”。目前,肩周炎的发病人群正朝年轻化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很多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肩周炎,在预防和治疗上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肩痛就是肩周炎。很多人一有肩痛症状就以为得了肩周炎。事实上,真正的肩周炎发病率仅占肩痛病人的2%~5%,而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高达85%。很多上肢运动,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易导致肩袖损伤,常被误认为肩周炎,患者常希望通过按摩、理疗来减轻症状,却久久无法康复,甚至病情加重。由于肩袖损伤和肩周炎都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如果出现患肢上举无力,高举过头顶时疼痛明显,被动活动范围大于主动活动范围等情况,就需要高度怀疑肩袖损伤,需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误区二:早期症状较轻,不用太在意。肩周炎早期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随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早期为疼痛引起,中期为肩关节出现粘连所致,后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峰突起等。早期症状一般很少引起重视,很多人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敢多活动关节,久而久之导致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最为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伴有持续性疼

痛不适。这时肩关节周围已经广泛粘连形成“冻结肩”,后期 疼痛逐渐减轻,但顽固的活动障碍会一直伴随患者。误区三:治疗不分期。肩周炎分期不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分为疼痛期、冻结期、恢复期。在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方法、休用封闭疗法或间动电疗法。必要时可内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外涂解痉镇痛酊剂等。此时,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以防疼痛症状加重。冻结期的主要问题是关节功能障碍,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可采用理疗、推拿、按摩、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除了被动运动,病人应主动开展运动功能训练。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误区四:怕痛不运动。治疗肩周炎与骨折“制动”观念完全不同,其治疗原则就是:活动,活动,再活动。因为只有活动锻炼才能把肩关节粘连的韧带、软组织一点一点撕裂开。在进行锻炼时,想“解冻”处于“冻结”状态的肩关节,势必要经受“皮肉之苦”,至少要坚持两周有效锻炼,疼痛才 能有所缓解,必要时还要配合热疗、热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运动对于肩周炎的益处:1、松解关节粘连,增加关节 活动度。通过主动及被动运动,促进关节滑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腔的营养供给,同时通过活动松解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常规 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 ①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②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③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④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3、临症(证)施护 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防止针孔感染。 4、饮食指导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6、情志护理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 饮食有度、防止偏食。 (6)加强功能锻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 .

艾灸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艾灸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4T14:28:47.5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易春秀 [导读] 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效果。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索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肩周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5.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艾灸治疗;康复护理;肩周炎;效果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肩周炎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为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康复护理对肩周炎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其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及疼痛。为探讨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早期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肩周炎患者116例,通过艾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经我科诊治的肩周炎患者116例,入选标准:①近一周内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的患者。②所有患者均存在肩部疼痛的症状伴(或不伴)活动障碍。③经X线平片确诊为肩周炎。④排除其他肩关节疾病;排除标准:①肩关节外伤史。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1]。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1-72岁,平均(54.35±3.58)岁,平均病程(6.2± 2.6)月,对照组男性28,女性30例,年龄38-69岁,平均(54.85± 3.27)岁,平均病程(6.4±2.2)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包括按摩、拔罐、理疗(微波针、中频、离子导入疗法)针灸、运动疗法、熏洗等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艾灸治疗,将点燃的艾条放在患肢相应的穴位上方,如肩井穴、肩贞穴、肩俞穴、肩髃穴、肩髎穴等反复熏烤,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一般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每周两次。艾灸注意事项:1.艾灸时不能直接吹风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醉酒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观察指标:2组肩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将其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如内旋、外展、上举等②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判定方式如下,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且活动自如;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部分功能恢复正常,能坚持工作生活;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对比表 3 讨论 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边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和滑囊等软组织出现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祖国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肩凝症”范畴[2],主要是感受风寒之邪,寒邪客内,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因此在肩周炎患者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 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最新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肩周炎健康知识宣教

肩周炎健康知识宣教 肩周炎得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得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得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得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得肩周炎、 肩周炎得症状 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就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得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得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得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就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得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周炎得治疗 目前,对肩周炎主要就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自我锻炼得步骤及方法为: 1、弯腰晃肩法: 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2、爬墙运动: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 3、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

肩周炎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中医名称:肩凝症西医名称:肩周炎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2)肩关节活动受限(3)怕冷 (4)压痛(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四、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五、病情观察6、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7、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8、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9、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骨膜压揉(1)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2)手法治疗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内避免进行热疗。(3)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负重,注意休息。 2.小针刀①、操作前做好

解释工作,介绍针刀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选择合理体位,方便操作,注意保暖。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③、治疗完毕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创可贴。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休息,给予相应处理。④、疲劳或未进食者应休息或进食后再治疗。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①、口服前向患者讲解中药汤剂的作用,说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②、药液温度不宜过低,宜温服,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餐前或餐前服用,避免因此带来的胃部不适。③、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之食,禁烟酒。保持心情愉快。 4.中药熏蒸①、选择好治疗部位,向患者讲解治疗原理及目的,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②、根据熏蒸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局部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询问患者主观感觉,避免烫伤,注意保暖。 ③、熏蒸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视病情每日两次。④、避免弄脏患者衣物及床单。 5.针灸治疗。①、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针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②、一般取坐位,暴露患肩及上肢皮肤。初次针灸者可取侧卧位,患肢朝上。③、用止血钳夹一消毒棉球,逐个消毒要针刺的穴位。取肩髃、肩髎、肩井、肩贞、阿是穴、曲池、合谷、条口透承山穴。④、告知患者留针期间避免更换体位,⑤、留针30min 左右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每个穴位数秒。⑥、治疗时间每天

漏肩风(肩周炎)护理常规

漏肩风(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导致患者出现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一组疾病,简称肩周炎。 【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肩关节活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外感风寒、湿邪流注、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3)工作要劳逸结合,注意局部保暖,特别应注意在空调房中时,不要做在冷风口前,保护肩关节不受风寒,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屋顶睡觉,防止肩关节长时间地受冷风吹袭。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肩关节疼痛的性质、部位、活动情况及发病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休息后是否缓解。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2)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3)用薰药及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4、饮食指导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适当多食羊肉、胡桃、海参等温性食物及滋补肝肾之品,忌生冷、肥腻、寒性之品,忌烟酒,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 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痛苦,多与患者交流, 取得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劝导其戒躁戒怒,使 体内阳气宣泄,安心养病。 6、临症(证)施护 (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药熨治疗,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 1、外感风寒 (1)主证:肩部酸痛、隐痛或肿痛,渐渐加重,夜间痛甚,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 (2)施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禁止患处关节活动及患处负重,指导有效功能锻炼。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 【一般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 2.保留导尿期间按保留导尿护理常规。 3.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 4.保护患者的隐私。 【专科护理】 1.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 2.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 4.膀胱功能磨练每日1-2次。 5.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健康指导】 1.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2.保留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 3.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时叩击耻骨上区。

4.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计划)、以保持每次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0ml。 5.导尿前先自排小便。 神经源性大肠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弛缓性大肠。 【一般护理】 1.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 3.肠鸣音恢复后,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 4.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专科护理】 1.行直肠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 2.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 3.每日1-2次模拟排便。 4.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