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

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

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

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躁狂症是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个病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患者要及时治疗,同时做好平时的注意事项,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患者多加注意,比如生活环境的和谐对躁狂症患者十分重要,同时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娱乐运动对躁狂症病人也特别重要,多注意这些问题对患者躁狂症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酒精。躁狂症患者是不适宜饮酒的,因为饮酒会让躁狂症患者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兴奋的状态中,因此可能让会躁狂症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更加严重,因此酒精是不利于躁狂症患者的健康的。

咖啡。咖啡虽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一一种饮品,但是咖啡对狂躁症患者的健康是特别不利的。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咖啡,特别是睡眠前喝咖啡会让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的影响,容易让躁狂症病人出现失眠等症状,因此咖啡对躁狂症病人的健康也十分不利。

辣椒。虽然适量的辣椒能起到增强食欲的作用,但是辣椒也是有很多副作用的,因为辣椒容易引发躁狂症患者肠道的损伤,同时也容易导致躁狂症病人精神不稳定。由此可见,躁狂症病人也是不能经常吃辣椒等辛辣食物的。

生活缓解的和谐。生活环境的和谐对躁狂症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狂躁症患者必须要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之中。可以让狂躁症患者的房间多放几盆鲜花,氛围相对温馨一些,这样和谐温馨的环境可以让病人的心情开阔,因此和谐的生活环境对躁狂症病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躁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痊愈。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C T、M R I、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现

代医学检测手段,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3、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多巴胺(D A)假说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 A功能亢进 所致。 5-羟色胺(5-H T)假说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 T水平明显低于一 般人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 一。 4、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前性格表现为内向、孤 僻、敏感多疑。很多病人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类型 一、临床特征 (一)前驱阶段: 1.性格改变 2.类神经症症状 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二)发展阶段 1.特征性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 3.躯体症状 二、临床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 (二)青春型 (三)单纯型 (四)紧张型 (五)未分化型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 M 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二、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关键性的作用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处于躁狂症发作中的病人当时并不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有什么不恰当。发病之中,他们自己多不会主动就医。往往是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被家人或朋友送往医院。或者更糟糕,因为越轨行为,或违约而遇到法律方面的麻烦,因而被发现得到治疗者当属万幸。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异常的行为不容忽视。知识和警觉可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或更多人的生活,财产,健康甚至生命。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内容清晰)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躁狂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躁狂症2. 仪器治疗躁狂症3. 躁狂症患者要多想想好的地方*二、躁狂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躁狂症2.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躁狂症*三、躁狂症的表现有哪些1. 躁狂症的表现为精神兴奋2. 躁狂症的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躁狂症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则是需要通过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以及锂盐治疗。所谓的抗精神病药物就是指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情绪,避免其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采用抗精神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当中,从而有效的压抑患者的情绪。或者是通过锂盐治疗的方式来进行躁狂症的治疗。对于这样的药物治疗来说,其可能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注意做好康复后的护理,避免出现反复情况。 2、仪器治疗躁狂症针炙经络治疗仪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和微电脑技术、日本的超低频,高强度结合中国传统的针炙理论(“黄帝九针”的针法)为一体,运用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现代的电极流动手法等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并在数码导平仪中得以显示,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该技术技术已经经国家立项,权威医学

专家认证,确认为慢性病新的治疗手段。 3、躁狂症患者要多想想好的地方躁狂症患者在表面上会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现象,但他们的心胸一般都是比较狭隘的,所以一旦遇到一点儿不如他们意的事情,他们就会大发雷霆、怒火中烧的情况。因此躁狂症患者要学会怎样做一个豁达的人,在对于任何事情上,不要总是往坏的方面去思考,要多思考一些积极的方面,多往好处想。这样对治疗躁狂症上有一定的帮助。 躁狂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躁狂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而且可以成为“内源性”情感障碍的发病诱因或促因。例如在既往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受严重威胁个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常人为高。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躁狂症正常人血浆皮质醇的昼夜周期波动有一定规律。抑郁症病人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精神分裂症 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 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 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 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 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 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 青春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 【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 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 张型的混合形式。

04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15T15:45:28.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李瑜腾召华 [导读]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 李瑜腾召华 遂宁市民康医院629000四川遂宁 【摘要】目的对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措施。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狂躁症;护理;问题;措施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作为狂躁症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狂躁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在这7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为8:5,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39±0.5)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小学。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2.1护理中的问题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狂躁症缺乏认知,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而使得影响到治疗。同时,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言语比较偏激,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面对患者偏激的语言,很难全心全意的为患者进行护理,进而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如安全事故、营养问题等。 1.2.2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讲,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一旦这些消极心理出现,不仅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就家属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为此,在患者进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要与患者积极沟通,环节其负面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言语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在工作中要有耐心,不与患者争论,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关爱。 (2)用药护理 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十分必要,然而许多狂躁症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目的,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并监视患者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式要及时通报与处理。 (3)安全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他们的心情起步不定,很容易发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不仅能威胁到患者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会对医护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护理工作。首先,要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让患者处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治疗;其次,要将一些可以危害到患者自身健康的东西隐藏起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约束措施,防止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狂躁症患者的康复。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十分重要。护士长要将狂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告知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工作由于的护理人员要给予褒奖,对工作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加以批评。 1.3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研究所产生的数据以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对数据结果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3.讨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生活、工作压力,人们的精神会一度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引起精神问题,其中狂躁症最为常见,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情绪起伏不定,很容易引起患者发生一些偏激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周边的人的健康造成威胁[1-2]。而本院为了促进狂躁症患者的健康,对患者加强护理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护理作为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情绪起伏不定,心理容易发生偏激,为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负面情绪的发生,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

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5T16:51:42.7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4期作者:张云蒋辉 [导读] 躁狂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高度兴奋、极易被激怒等。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新疆阿勒泰 836500)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在预防治疗躁狂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躁狂症患者是我院在2015.06到2017.0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口服,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分别为92.5%和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RMS评分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1周、3周、5周和出院时的BRM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和4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对患者的BRMS评分改善作用十分显著,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丙戊酸镁;躁狂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94-02 躁狂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高度兴奋、极易被激怒等,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包括妄想、紧张、抑郁等双相障碍症状改变,给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社会均带来不利的影响[1]。因此,积极地对躁狂症患者实施治疗,良好的控制患者的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使用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下进行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0例躁狂症患者是我院在2015年06月到2017年0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包含4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3:17,患者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2.8±6.2)岁。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1:19,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3.5±5.5)岁。两个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组间资料在研究前均实施了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了差异性对比,结果提示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患者入组前均知情且同意,且本次研究经伦理研究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口服,起始剂量为250mg/d,此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但最高剂量不可超过1500mg/d。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口服,起始剂量为250mg/d,此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但最高剂量不可超过1500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患者在治疗后,其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其BRMS评分减少率≥75%;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其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其BRMS评分减少率≥30%;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其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且BRMS评分减少率<30%[2]。(2)患者的BRMS评分变化情况,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3周、5周和出院时的BRMS评分进行记录。(3)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以嗜睡、呕心呕吐和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之间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录入时数据时,分别以(%)和(x-±s)形式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结果以0.05为水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分别为92.5%和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所述如下。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躁狂症发生的因素较为多样化,涉及到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3]。而患者一旦发生躁狂症则会表现出情绪变化较大,易激怒,易做出伤害性行为,会对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积极地对躁狂症患者进行治

精神狂躁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精神狂躁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精神狂躁症 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躁狂状态,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2、心理治疗精神狂躁症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有狂躁症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心不在焉,毛毛躁躁的,明明正在做这件事,可是心却早巳跑到另外一件事上去了。结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只会变得更加狂躁不安。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还要注意督促患者集中精力做事,即使偶尔思想开小差,我们也要努力把思想再拉回到这件事上。 3、物理技术治疗精神狂躁症 利用目前国际最新一代的EFG-II脑神经递质检查技术和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等多项检查,全面查找出神经递质分泌情况数据,并准确定位受损脑细胞。利用微创微导技术在特定的皮下部位导入生物基因,修复受损脑细胞,恢复脑细胞正常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各种递质的动态平衡。辅助治疗,通过仪器治疗和中医强化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治疗,帮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纠正紊乱的大脑功能。 这是一个强烈而持久的喜悦和兴奋。病人可持续,沉浸在快乐的心情一整天,很开心,笑着,得意洋洋的,非常傲慢,看不起人,主动、

【躁狂症该如何护理】家人有躁狂症怎么办

【躁狂症该如何护理】家人有躁狂症怎么办 *导读:躁狂症该如何护理?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压力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宣泄,于是,产生了很多精神问题,躁狂症就是一种由于生活等各方面压力产生的一种精神性疾病。如果你的家人患上躁狂症怎么办呢?躁狂症该如何护理? 躁狂症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躁狂症多表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自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感到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好管闲事,好发脾气。重者易激惹,甚至易怒,出现攻击行为等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

免引起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

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另一方面尽量不让病人外出,因病人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喜欢表现自己,兴奋程度就越高,对病情更不利。同时因兴奋症状常引起外人围观,易导致打人或被人打等伤害事故。所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的日、夜睡眠时间,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另外,有些躁狂病人,有些性欲亢进,常出现追逐异性、裸体等情况,对此,家属必须看管好。女病人外出时也易被坏人拐骗,所以有明显性色彩的病人最好不要让其外出,尤其不能单独外出,无法限制时最好送往医院治疗。注意一点,病人的冲动行为是病态的表现,家属决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家中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4.如何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生活护理 兴奋、躁动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

第九章心境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 A.0.83‰ B.0.37‰ C.0.311% D.3% E.0.412% 2.Cotard 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此综合征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 B.老年性痴呆 C.老年抑郁症 D.顶叶病变 E.麻痹性痴呆 3.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 B.以记忆障碍为主 C.以思维贫乏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 E.以躯体不适诉述为主 4.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5.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 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 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 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 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人格障碍 D.无病 E.躁狂发作 7.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 A.发热、定向障碍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 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E.躁狂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受到病态的明显影响 9.问患者几岁时,患者答:“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是属猴的。”这个 回答说明患者有何症状 A.音联意联 B.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C.思维散漫 D.强制性思维 E.虚构 10.关于心境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 A.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升高导致抑郁 B.5-羟色胺降低导致抑郁发作 C.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导致躁狂发作 D.5-羟色胺升高导致抑郁发作 E.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升高,导致抑郁 11.心境障碍的儿茶酚胺假说认为 A.抑郁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 B.抑郁发作有去甲肾上腺素活性降低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症状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心境高涨 病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采”。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思维奔逸 病人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与人谈话时不仅对答如流,而且不时地会穿插着一些风趣和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有的病人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有些病一下子想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致无法连贯地用语言来表达,出现了医学上称作“音连”、“意念飘忽”等现象。 自我评价过高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部分病人可产生夸大妄想,自觉聪明绝顶或是某名门的后裔。绝大多数病人

心境障碍

第八章心境障碍 学习要求 本章重点掌握心境障碍的定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各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境障碍的病程常具有以下特点: A.反复发作,残留阴性症状B.反复发作,有可能自行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D.一次发作,从不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2.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 A.精神运动性兴奋B.夸大妄想 C.情感欣快D.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E.意志倒错3.关于自杀,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尝试自杀是指有自杀行为,但最终死于自杀 B.尝试自杀的人根本就不想死 C.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而男性自杀身亡率高于女性 D.做心理咨询时,不应与有自杀企图的人讨论自杀问题,以免加重自杀企图 E.如果一个病人公开向医师、护士讲及自杀问题时,说明病人自杀的可能性较小4.抑郁发作的主要精神症状群是: A.心境抑郁、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B.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活动减少 C.抑郁心境、思维中断、意志减退 D.思想悲观、自责自罪、生活懒散

E.情感迟钝、被害妄想、意志缺乏 5.有关躁狂发作不正确的是: A.情感高涨B.思维奔逸 C.绝无意识障碍D.活动增多 E.意志增强 6.抑郁发作的最基本症状是: A.自我感觉较差B.精力减退 C.行动迟缓D.自责自罪 E.抑郁心境 7.抑郁发作1天之内情绪波动的规律是: A.晨重晚轻B.晨轻晚重 C.中午起逐渐加重D.半夜最重E.中午最重,以后减轻 8.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是指: A.情感迟钝B.情感淡漠 C.情绪低落D.情感倒错 E.病理性心境恶劣 9.有关心境障碍的混合发作是指: A.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出现 B.既往有抑郁发作,本次为躁狂发作 C.既往有躁狂发作,本次为抑郁发作 D.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E.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之间的快速转换 10.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是: A.偏执性精神病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D.神经症 E.人格障碍 11.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主要特点: A.入睡困难B.易惊醒 C.多梦D.睡眠减少

精神病学教案

精神病学教案 (供五、七年制医学专业使用) 精神病学教研室 2002.8

绪论 目的要求:掌握精神疾病、精神卫生和心身医学的概念、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分类 教学时间:l学时 教学内容:精神疾病的概念和精神病学的任务 10分钟现代精神病学学科发展概况 10分钟 精神障碍的病因 20分钟 精神障碍的分类(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第二版修订本)1994 10分钟教学重点:精神疾病的概念及精神障碍的病因 教学难点:精神疾病致病有关遗传、素质因素、躯体素质概念理解 英语词汇:精神疾病(psychosis) 精神病学(psychiatry)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lsease) 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应激(stress) 诊断指标(guideline) 自学内容:现代精神病学科学发展概况 我国精神病学学科发展概况 参考书:精神医学丛书第一卷精神医学基础湖南科技出版社 症状学 目的要求:感知觉、情感、意志行为的概念 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认知及认知障碍 2学时情感及情感障碍 35分钟 意志行为及意志行为障碍 35分钟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30分钟教学重点:知觉障碍(错觉、非幻觉知觉障碍幻觉)及思维障碍(思维形式、思维内容障碍)临床表现、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教学难点:感知觉、情感、情绪、心境、意志行为及其障碍有关概念 英语词汇: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知觉障碍(disorders of perception) 错觉(illusion) 幻觉(hallucination) 妄想(delusion)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 痴呆…(dementia) 自知力(insight) 自学内容:记忆及记忆力障碍 注意及注意障碍 意识及意识障碍 智能及智能障碍

对狂躁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对狂躁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对于精神狂躁症患者来说,家庭护理很重要,是保障病情尽快康复的关键。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精神狂躁症的家庭护理缺乏了解,容易造成患者的病情反复。那么,精神狂躁症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营造良好氛围 精神狂躁症患者的房间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的乐曲,以免引起患者兴奋。 2.接触注意方法 在与精神狂躁症患者接触、交谈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态度要和蔼、亲切、有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地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 3.注意饮食调节 兴奋、躁动的患者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精神狂躁症患者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

4.适度娱乐活动 对一般程度的兴奋性较高的精神狂躁症患者,不必限制其活动,如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 5.防范冲动行为 精神狂躁症患者由于情绪不稳、激惹性高,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患者,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另一方面尽量不让患者外出,以免提高兴奋程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精神狂躁症患者的性欲较为亢进,家属必须看管好,最好不要让其外出,尤其不能单独外出。另外,专家提醒,在努力做好精神躁狂症家庭护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必要时可通过咨询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含英文名称)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含英文名称) 陈彦方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 Appebdux 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CMD-3 (in part) 附录 A 部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英文译文....................... 附录B CCMD-2R相关精神障碍的前瞻性现场测试 Appendix B Prospective field trial on a par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CMD- 2R ..................................................

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应用价值评析

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应用价值评析 发表时间:2017-12-11T12:53:23.4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1期作者:杨欧1 宋广2 邱辉3 [导读] 躁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指的是人的心境长时间兴奋,体内缺少快速镇静作用。 (1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永康 321300) (2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枣庄 277100) (3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躁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碳酸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奥氮平进行躁狂症的临床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奥氮平;躁狂症;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80-02 躁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指的是人的心境长时间兴奋,体内缺少快速镇静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易激惹、情感高涨、活动增多、语言增多、精力旺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紧张、妄想、幻觉等症状[1]。在临床上,主要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症,其中奥氮平是一种常用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症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次,本文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躁狂症患者82例,研究了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躁狂症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则47例,女性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1例,年龄在24~64岁,平均年龄为(37.9±3.7)岁,病程在1~13年,平均病程为(4.2±1.5)年;观察组患者41例,年龄在22~63岁,平均年龄为(36.5±2.8)岁,病程在3~15年,平均病程为(5.5±1.2)年。纳入标准:均符合躁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未遵医嘱接受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口服碳酸锂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141),每日剂量在600~2000mg,按体重20~25mg/kg,分2~3次服用。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口服奥氮平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99),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后续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如拟定用量超过10mg/天,需进行临床评估[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MS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定标准为:痊愈:患者症状评分下降超过75%;显效:患者症状评分下降50%~75%;有效:患者症状评分下降20~50%;无效:患者症状评分下降不足25%。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躁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碳酸锂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总体疗效较为一般。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会增加患者血液中锂的浓度,增加患者体内肌醇含量的消耗,进而使患者大脑内递质平衡得以稳定[3]。不过,在治疗当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治疗安全,需要采用复杂的方法测定患者血锂浓度,过程较为繁琐。奥氮平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躁狂症的治疗中,可发挥理想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药物能够有效阻滞患者体内多种受体,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心境,特别对于疾病发作后的患者,能够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此外,奥氮平具有更宽的治疗窗,不会造成患者中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使用奥氮平进行躁狂症的临床治疗,与传统碳酸锂等药物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 [1]李鹏程.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7):5593-5594. [2]夏小龙,陆丽,古丽努.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分析[J].今日健康,2014(1):60-60. [3]曹明,唐建良,汪昌学,等.奥氮平、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55-15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