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摘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先锋艺术“星星美展” “八五思潮”“八九艺术大展”

自从“八五新潮”至今的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中国先锋艺术的新视野,开辟了新的篇章。在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开放式的时期,很多艺术样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迸发出来,无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从媒介语言上都有很多标新立异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期间无论我们的装置、架上还是行为都有许多是“拿来主义”,都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有相似性,但是我们只是在短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部分西方艺术的样式,而这些西方艺术样式已经在其社会中发展了百年的历史。就其发展时间跨度的不同,我们的当代艺术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但是这种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三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西方一二百年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演绎了一遍。从“八五新潮”时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到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女性主义等的发生,在中国这样长期封闭、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一统的文化体制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出演的现代艺术可谓是前所未有,其突破性和跨越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锋性、前卫性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借鉴甚至重复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一部分经验。

从“八五艺术思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特点。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艺术理论被翻译到国内,各类画册书籍被解禁中国的艺术家或是当时还是美院的学生已经可以接触到这样的现代艺术,涌现出一批活跃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都有类似模仿西方现代流派的痕迹,甚至在当时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在中国个展之后,中国很多先锋艺术家也都纷纷开始使用现成品做作品,模仿、借用、“拿来”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面的形式。这里所谓的“拿来”,是在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的环境下提出的。中国本土是没有现代主义发展的脉络和根基的。五四时期曾有过短暂的现代主义发端,如林风眠的表现主义油画,庞薰琹带有立体主义风格的油画,但这条线索随着建国,和后来的美术教育苏化和之后的文革就断掉了。因此,八五时期的艺术样式是直接在中国现代艺术这块贫瘠的土地之上从西方“嫁接”过来的,既没有完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没有紧密的现代主义发展史,这种“嫁接”、“拿来”仅仅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表面的形式、艺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西方浪漫主义

西方文化史上的浪漫主义 一、西方文化史发展历程及特点 1.魅力永恒的古代希腊文化:理性与辉煌(公元前3 500年~前12世纪) 2.传承文明的古代罗马文化:质朴与雄伟(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 3.神秘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神圣与超脱(476年~15世纪) 4.走向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文化:人本与理性(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5.开创民族国家的宗教改革文化:虔诚与反抗(14世纪~16世纪) 6.开启民智的理性主义文化:古典与启蒙(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 7.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化:激情与自由(19世纪上半叶) 8.工业繁荣的现实主义文化:困顿与回归(19世纪下半叶)

9.否定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化:超越与新生(20世纪上半叶) 10.全球化背景的后现代文化:域外与迷惘(20世纪下半叶) 古典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 ——理性、人文(人本):必然(天性)中世纪文化(基督教神学) ——非理性、神本 近代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民族精神、理性主义 表面上回归古典,实质上是对古典文化的超越过渡时期文化(浪漫主义) ——从传统到现代:从人文、理性到异化、非理性 现代文化(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异化、非理性:必然(无助) 二、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作为一种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思潮,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产物。

社会政治因素(社会根源):法国大革命后,启蒙学者所预言的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按照启蒙学者的理想,在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然而在事实上,那种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随着理性的国家理想的完全破产,卢梭的社会契约观念在(雅各宾派专政与拿破仑帝国)恐怖时代已经演变为现实;为了摆脱这种恐怖,对政治能力丧失了自信心的市民等级,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不得不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于是,社会现实的严酷性宣告了启蒙理想的破灭,引起了社会中普遍失望的情绪,浪漫主义就是这种情绪在文化上的反映。 精神文化因素(思想来源):除了社会政治因素外,卢梭的“回归自然”观念、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成为浪漫主义思潮蓬勃发展推动力。 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教训和理性,依靠心智活动永远不能确立为人类提供正确行动指导的真理。由歌德等人发起的“狂飙突进”运动,导致一种以不满现实、追求理想为特征的浪漫主义文化的诞生,这种崭新的、自由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而德国的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置于最崇高的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西方艺术史脉络 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 埃及美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 希腊美术: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罗马美术: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艺复兴美术: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可分为:1.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2.罗马盛期文艺复兴美术,3.威尼斯后期文艺复兴美术。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 B.《伊斯兰起义》 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 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 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 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 B.济慈 C.哈代 D.奥斯丁 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席勒 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 B.维尼 C.夏多布里昂 D.大仲马 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 B.勒内 C.夏克塔斯 D.黛尔菲娜 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A.夏多布里昂 B.乔治·桑 B.史达尔夫人 D.小仲马 16.《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海涅 B.史达尔夫人 C.诺瓦利斯 D.蒂克 17.法国19世纪前期写有《意弗教国王》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诗人是()。 A.拉马丁 B.维尼 C.缪塞 D.贝朗瑞 18.被成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写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作家是()。 A.乔治·桑 B.拉马丁 C.缪塞 D.雨果 19.法国浪漫派的领袖是()。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的形状(2卷),范景中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05月。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麦克尔?波德罗 (作者), 等 (作者), 曹意强主编,2007年。 艺术史终结了吗?,(德)汉斯·贝廷,常宁生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的历史,【美】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七卷),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范景中 / 林夕《艺术批评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艺术批评史,(意)文杜里,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新艺术的震撼[美] 罗伯特·休斯,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西方现代艺术史》,[美]阿纳森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美术史与观念史》(Ⅰ-Ⅵ卷),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文艺复兴: 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贡布里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进步观及其影响》(文章) 贡布里希:《莱奥纳多论绘画科学:评<绘画论>》(文章)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古典主义: 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贝洛里:《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 传统政治分类

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 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以作品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泰戈尔、屈原、但丁 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

西方艺术发展简述

西方艺术史简述 一、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 巴黎、纽约 埃及美术: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 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 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 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 希腊美术: 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 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 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 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 罗马美术: 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 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 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 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 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 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 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 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 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 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 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艺复兴美术: 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 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 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

西方艺术史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 关键词:尼德兰绘画代表人物 文章摘要:尼德兰美术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显得非常突出,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这些作品毋庸置疑的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但是也不乏新颖之处。 尼德兰,指欧洲北部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尼德兰”一词是“低洼之地”的意思,这里面临北海,又是莱茵河的入海口,沟通英国和欧洲内陆的贸易交通,工商业——特别是呢绒业和航海业十分发达,资本主义迅速成长。十六世纪初,这里有一百四十座大小城市,长期以来,这里是西班牙三国的一部分,封建势力与宗教统治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对立面。 尼德兰美术不象意大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建筑空前发展摆脱了几千年的束缚,给人以奔腾壮阔的艺术发展)那样直接利用希腊、罗马的古典遗产,这里是哥特式艺术传统比较久远的地区,宗教对于艺术的统治十分严厉,摆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和哥特式艺术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的努力。但在此期间,尼德兰还是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艺术家,下面我们会谈到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杨·凡·爱克(1390—1441)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他的哥哥胡伯特·凡·爱克一道并称为油画之父。凡·爱克兄弟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融化颜料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家,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任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配方。杨·凡·爱克被称作油画的鼻祖,是第一个在布上画油画的人。杨·凡·爱克结束了尼德兰艺术那种平面、僵硬,缺乏空间感和明暗感的绘画风格,开始在明暗、透视和油画技巧上进行大胆的探索改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在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为尼德兰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杨·凡·爱克的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板油画,1413年作,伦敦美术馆藏)是一幅男女组合的肖像画。在十五世纪前半叶,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就当是来说这样的作品完全是革命性的。这幅画以法兰德富尔商的家作为场景阿尔诺芬尼夫妇合手站立着。屋内没有刻意的装饰。但我们可以从悬挂的吊灯,衣着的华贵,两人牵手之间的被褥等等,可以看出主人的财力和趣味,以及室内每一件家具的精妙绝伦。窗口入射的阳光、受阳光照射的铜吊灯,正中央的凸镜,男主人身上无袖披风的裘皮边等,具有惊人的真实感。此外,由于透视的原因我们只能看见后半部分,而杨·凡·爱克巧妙地利用了画面中央的凸面镜的圆度,使的我们得以看见屋子的前半部分,甚至可以看见阿尔诺芬尼夫妇的背影,以及在其背影之间有正开着的门,两位客人正走进屋来,这些细节杨·凡·爱克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胡伯特·凡·爱克(杨·凡·爱克的哥哥)的代表作《羔羊的礼赞》在当时也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但是画中人物比例很不协调,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人物未按照远近比例描绘,反倒是按照人物的地位来决定比例。 罗伯特·康宾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代表作有《受胎告知》《基督诞生图》《耶稣诞生》等,虽然是宗教法,但是通过某些细节方面的描绘是画面上流露出市民的生活情趣。康宾在《受胎告知》中对窗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之绚烂,其义之深刻,其人物刻画之境界,让人领略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独到之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源远流长,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光辉依然令人无限神往。浪漫主义文学偏爱忧郁之美,宣扬个性主义和自我意识。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之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早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巴黎圣母院》一书情节紧张生动,人物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完美的表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希望通过自己论文写作过程来加深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巴黎圣母院》中,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纵观全书不管是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上,还是在写作的表现方式上都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浪漫主义的文艺观。 离奇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离奇的情节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非凡的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对比强烈的表现手法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1767—1830)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浪漫主义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 〔论文摘要〕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各国人们在表达心中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入手,分别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主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源头可以追述到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要比西方早几百年,有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但其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心 中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 一、社会理想——脱离人间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屈原在《离骚》中,展现了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为人们塑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自耕自食,不问政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梦留天姥吟留别》里,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特莱美修道院,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滨乐园则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所梦想的理性王国的蓝图。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脱离人间的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展现;而西方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乌托邦,虽然是描绘的未来世界,但是却是描绘具体,蓝图清晰。这是由于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社会长期停滞,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因此古典浪漫主义作家很难具体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只能采用托古改制、游历仙境等间接方式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西方由于有很多先进的社会思想作指导,因此他们有可能具体展现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使读者读后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关于个人主体的幸福。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多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颂生活、爱情为主题的。到了十九世纪,这种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渐升华成一种反封建、争取自由的事业理想。雪莱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塑造的革命夫妻莱昂和茜丝娜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家对于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禄、叙述人伦上。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没有爱情,《牡丹亭》和《孔雀东南飞》中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这些爱情故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西厢记》中,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在一起,直到张生考取了 状元才默许这段婚事。 因此对于生活理想中的爱情,中国不如西方影响深远。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情婚姻历来是由父母、媒人包办,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压制,几乎没有自由恋 爱的权利。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内容、题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对于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时多是曲折含蓄,往往采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义色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丕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欧洲大陆在I 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姒采残留的宗教噩 丈化的影响,不舍时代,令人感到窒息。艰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目的魏晋南北期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 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至耐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颂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装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由于选对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时立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遗传统所笼 罩的一部分。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促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 ?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托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破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 ne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固。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趋向:挟步走 B.霸绊:束缚C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 D.南辕北辙: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 “它”指的是【】 A.中国之忠孝观念 B.《三国志》 C.离奇的事物 D.大众读物 1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与古典主义对立,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 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深受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 C.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到自然击”,提倡作家应到自然中去,对自然进行吟咏描画。 D.浪漫主义的作家常自寻出路,任情而为,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倾向。 14?下列荧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B .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融入大传统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