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排比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

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对偶/对仗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

?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反问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设问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对比

?什么是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判断要点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练习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6.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手法)

英语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小学生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第一部分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第二部分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第三部分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拟人)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反问)

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句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2>. 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通过比较形式,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IV.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4>. Johnny Carson has much to keep up with my quick and witty tongue. Organ (tongue) →Speaking speed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对比反语.....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

【专项练习】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要点 1. 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英语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得解释与例句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将具有共性得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得心里,而不就是事物得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cock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just walked out o f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就是简缩了得明喻,就是将某一事物得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a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supper、 2〉.Some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swallowed, andsome few to bechewed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得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得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水开了、 2〉.The room satsilent、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得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of it、我有力气,她们就用我得力气赚钱. 4、Synecdoche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100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她得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is the Newton of thiscentury、(特殊代一般) 她就是本世纪得牛顿。 3〉、The foxgoes very well with yourcap。(整体代部分)

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 修辞手法

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 一、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 二、定义及作用 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 ③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分类及举例]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 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 等,例如: 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2、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 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 3、It has long leaves that sway in the wind like slim fingers reaching to touch something. 它那长长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触摸什么东西似的。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三、提喻(synecdoche) 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换喻主要借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提喻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 a.部分和全体互代; b.以材料代替事物; c.抽象和具体互代; 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例如: ,(there is) a sea of faces.外面街上,是人的海洋。(以人体的局部代全体,即以faces 表示people) 2. Have you any coppers? 你有钱吗?(以材料代事物,即以copper铜喻指coin money铜币)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58885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 的主要特点。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F.画图表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10、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小学常用修辞方法讲解及例句

01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02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03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04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 教学目标: ..... 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 ..... ..修辞手法。 ............三种 2.、.了解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 ............ 3.、.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 感。 .. 4.、.拓展练习。 ..... 教学重难点 ..... 1.、梳理 ........... ..修辞手法,了解其特征。 ...三种 2.、领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我们复习,就是为了温故知................................... 新。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 ................... ..修辞温故。老师筛选了一些句子,请你们看..............—— 看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二、 ................... ...故.”.板块:回顾本册书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温 PPT ....................... ...出示本册书本中五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辨析 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一会儿手牵手,并排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 将山路拦腰 .....斩.断.。.(.). 3.、啊,升旗!升起火辣辣的希望之旗,升起昭示中华强盛之旗,升起炎黄儿女.................................. 灵魂之旗,升起共和国兴旺 .....(.).............发达之旗。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例如: 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2、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 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3、It has long leaves that sway in the wind like slim fingers reaching to touch something. 它那长长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触摸什么东西似的。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三、提喻(synecdoche)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使用修辞格的言语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

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专项训练题 一.填空: 1、()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3、()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4、()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式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3、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4、星星的眼睛眨呀眨。() 5、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6、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7、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8、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9.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10、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1.多如牛毛()莺歌燕舞()岂有此理()12.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16.蓝色的天空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 三、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13.天空中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14.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 15.他好像听懂了老师的话。() 四、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协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知识讲解

修辞方法 作者:海豚教育东亭校区金舟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些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类别格式本体(甲)喻词喻体(乙)例句 明喻甲像 乙出现 像、好像、仿佛、 如、好比、似、似的、 如同、犹如 出现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 勾。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 在世界的东方。 暗喻甲是 乙出现是、变为、变成、成为出现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 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 墙。 借喻乙代 甲不出现无出现 (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 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 都飘着雪花。 思维误区警示一 “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它的非比喻句用法如下 1 作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 表猜测。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 表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4 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5 表说明。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