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构建(construal):人们知觉、理解及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

经验主义(empiricism):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或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区别于基于逻辑推理而非直接经验的理性思考(即思辨)。

利己性自杀(Egoistics suicide):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权威控制着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利他性自杀(Altruistics suicides):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之时。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利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

失范性自杀,或译“异常性自杀”(Anomic suicide):在过去惯于某种生活规范与习惯时,突然因丧失规范与认同下,造成认知错乱造成的自杀状况,诸如突然经济恐慌的自杀者。

宿命性自杀(Fatalistic suicide):常发生在过度压迫的社会,并且导致人们会有想要死亡的欲念。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同辈群体(peer group):是一个有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大众传媒(mass media):指的是传达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Self-concept refers to people’s characteristic ideas about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like.

主我:指的是我们对于我们正在思考或我们正在知觉的意识,而不是身体或心理过程。

宾我:指的是人们对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想法。

自我指示思想:是对自己的简单想法。

社会自我(social self):指的是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我们的心理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refers to the tendency for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 self to be processed more thoroughly than other information.)。

自我评价维护理论(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theory):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

自我验证理论(self-verification theory):主张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内省(Introspec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a person examines the contents of his or her mind and mental states.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the individual’s knowledge that he belongs to certain social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emotional and value signi?cance to him of this group membership )

加重效应(accentuation effect,或译为“增强效应”)趋向于夸大一组内的相似性和两组间的差异的现象。(要求被试从不断变化的标为A的四根短线和标为B 的四根长线中判断长度时,他们倾向于夸大A和B之间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加重效应”)

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人们会自动地将事物分门别类。在将他人分类时会自动地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

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我们对他人做出判断的过程。(The process by which we make judgments about others is called impression formation.)

中心特性(Central trait):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有些特性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性便被称为中心特性。

负向效果(黑票作用):负面特性的权重往往要比正面特性的权重高。

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当我们对一个人做了某些判断或评价后,我们往往据此对该人的其他品质进行推论的现象。If at first you don’t like someone, you may never like them.

投射效应:亦叫假定相似性,即人们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

宽大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是积极性的评价多于消极性的评价的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对某一类人或事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A set of beliefs,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r attributes of a group, resulting in rigid and overgeneralized images of members of that group.

对比效应:当人们将某一认知对象与同它类似但不如它好(或者不如它漂亮、不如它高大,等等)的东西相比时,会认为该认知对象实际上比一般东西更好、更漂亮或者更高大。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指决策过程中由于备择方案描述方式(即框架)的改变而导致决策者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

稀释效应:指的是中性的或无关的信息弱化判断或印象的趋势。

他人图式(Person Schemas):是指知觉者对典型的或特定的个人的复杂理解。

自我图式(self-schemas):包含关于个人自己的个性、外表和行为的各种信息。“self-schemas” refers to the “cognitive generalizations about the self . . . that organize and guide the processing of self-relate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individual’s social experiences” (Markus ,1977)。角色图式(Role schemas):是关于一个社会位置所应具备的规范和行为的认知结构,用以组织那些关于适当规范和行为的个人知识。

事件图式(Scripts ):描述在重要情境中的(例如,进餐馆、运动、求职等)适当的事件顺序的认知结构。事件图式指出了图式对活动(复杂的行为顺序、办事的典型程序等)的影响。启发式判断: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 heuristic):代表性启发是指根据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类似之处。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A rule used to judge the probability of an event or a person falling into a category based on how representative it or the person is of the category.

结合效应:结合效应即指与概率论的结合率相反的情况。

小数法则:人们经常有将小样本看作与大样本(或者总体)具有相似概率分布的判断倾向,

即将小样本与大样本的概率视为等价。

可用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根据我们从大脑提取特例的容易程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 A shortcut used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or likelihood of an event based on how quickly examples of it come to mind.

锚定与调整性启发(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作判断时,我们有时通过使用一个参照点或锚定(anchor)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调整来最后得出结论的判断方法。

态度性启发(attitude heuristic):根据人们的态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叫态度性启发。

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想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证实偏差: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求对最初的印象或看法加以验证。

事后聪明偏差或者“后见之明”效应: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我们便会更倾向于认为,事前我们已对此进行过预测。

归因(attribution ):找出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The process of assigning causes of behavior, both your own and that of others.

内归因或个人倾向归因(internal attribution,or 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内因出自个人自身的特征,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等,作出如是的归因。外归因或情境归因(external attribution,or situational attribution):外因来自于外界力量,如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若作如是归因。

区别性资料(distinctiveness information ),即分析他人行为是否特殊。

一致性资料(consensus information ),即分析他人行为是否与其他人一致。

一贯性资料(consistency information ),即分析他人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内因:即个人内在的原因。

外因:个人之外的所有原因

自我保护偏见(self-serving bias):是指人们有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个人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倾向。

态度(attitude)是一种由过去经验形成的心理和神经系统的准备状态,它引导着或动态地影响着个体对与这些经验有关的事件、情境的反应。An attitude is a mental and neural state of readiness, organized through experience, exerting a directive or dynamic in?uence upon the individual’s resp onse to all objects and situations with which it is related.

态度的可通达性:指的是某个事物同我们对它的评价之间的联系强度。

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指你怎样看待周围人对你行为的评价。refers to how you think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will evaluate your behavior.

偏见(Prejudice):人们根据错误或不完全信息概括而成的对人、对事的敌对或负面的态度。

A biased attitude, positive or negative, based on insuf?cient information and directed at a group, which leads to prejudgment of members of that group.

最后归因错误(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在不明确的情境中,人们的归因往往与其信仰和偏见保持一致。

中央途径(central route):是指信息接受者在进行信息加工时的动机和能力都很高,对信息本身很在意并且进行精细的加工,其态度的改变或形成是其有意识地、认真考虑和整合信息的结果。

边缘途径(peripheral route):是指信息接受者缺乏信息加工的能力或动机,他们对劝说信息不作精细的认知加工,他们在形成或改变态度时依赖于与劝说信息相配合的“边缘线索”。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劝说者的可信性的影响在其信息刚刚传递后的效果最大,时

间一久,就逐渐变小,而原来低可信性的传达者的效果却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sleeper effect: A phenomenon of persuasion that occurs when a communication has more impact on attitude change after a long delay than when it is ?rst heard.)

抗拒理论(reactance theory,Brehm & Brehm,1966)认为,人们不喜欢他们行动和思想的自由受到威胁。当他们感到自己的自由受到了威胁,一种不愉快的抗拒心态被激发。

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一再地与某一刺激物接触、靠近,可以增加我们对该刺激物的良好态度,由生疏到熟悉,而熟悉往往可以引起良好的感受,从而导致了人际吸引。增—减效应(gain-loss effect):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我们尤其喜欢那些对我们由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的人,即使这种喜欢的总量没有一贯喜欢我们的人的总量大时也是如此。

犯错误效应(pratfall effect):能力非凡可以使人富有吸引力,难免犯错误的证据使其吸引力又增加了一层。

侵犯行为(Aggression):是指有意伤害(心理或生理上)他人(他物)的任何行为。Aggression: any behavior that is intended to in?ict harm (whether psychological or physical) on another organism or object.

displaced aggression:When direct aggression against the source of aggression is blocked, we may choose to vent our frustration against another safer target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某个个体被剥夺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其他人却拥有这个东西,所产生的不平等感。

武器效应: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及知识疏理讲义汇编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除心理学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乃至哲学等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 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实现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试:B= 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 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启蒙期) 人性本善:苏格拉底、柏拉图(古希腊)、康德(德国)、卢梭(法国)、孔子、孟子(春秋战国)。 本性本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马基雅维里、霍布斯、荀子。 人性无善无恶:告子(春秋战国)。 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达尔文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麦独孤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谢里夫:社会规范;莫里诺:社会测量法;勒温:群体动力学;瑟斯顿、李科特:态度测量。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伦理原则 1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1分) 第一份专业经济心理学的专业杂志是哪一年创办的?() ? A. 1902 ? B. 1908 ? C. 1975 ? D. 1981 2. (1分)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经济心理学的是()。 ? A. 考托瑙 ? B. 拉扎斯菲尔德 ? C. 阿尔布 ? D. 迪希特 3. (1分) 关于性别角色的论述,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最接近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观念?() ? A. 本尼迪克特 ? B. 奥尔波特 ? C. 霍尼

? D. 帕森斯 4. (1分) 感知觉异常;逻辑思维紊乱;奇怪想法与信念;情感迟钝或倒错;明显怪异行为;明显退缩或社会隔离;兴趣、动机、意志力明显减退;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或修饰明显受损等这些特征,是()的初期症状。 ? A. 躁狂抑郁症 ? B. 抑郁症 ? C. 精神分裂 ? D. 走火入魔 纠错 5. (1分)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属于()。 ? A. 差序格局 ? B. 团体格局 ? C. 交换格局 ? D. 情感格局 纠错 6.

(1分) 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对性别差异做过出色的跨文化研究? ? A. 奥尔波特 ? B. 霍尼 ? C. 米德 ? D. 海德 纠错 7. (1分) 下列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经济心理学的创立者的是()。 ? A. 弗洛伊德 ? B. 冯特 ? C. 塔尔德 ? D. 阿尔布 纠错 8. (1分) 考托瑙对经济心理研究的集中体现是《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经济心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 ? A. 经济行为

? B. 决策行为 ? C. 心理预期 ? D. 非理性行为 纠错 9. (1分) 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责备、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好玄想等这些特征是()的表现。 ? A. 癔病性人格 ? B. 强迫人格 ? C. 反社会型人格 ? D. 分裂人格 纠错 10. (1分) 拉扎斯菲尔德则主张在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 A. 经济动机 ? B. 消费行为 ? C. 消费潜意识 ? D. 经济习惯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 与 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 、 和 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 、 和 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 、 、 或 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 。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 (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 维度是(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P86-87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P90-91 (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 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 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 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 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 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 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P90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P90-91 社会心理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P91 1924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P100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 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P101 社会认知的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4)人际距离 8、什么是自我知觉?P102 自我知觉即认识自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9、什么是社会印象?它有哪些特点?P105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A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b 对象性c 统合性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 )、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 )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 )、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b 选择心理c 从众心理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 多项选择题 既有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 )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X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V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V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X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 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2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2-06 09:34:57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光环效应 ? B. 首因效应 ? C. 定势 ? D. 社会刻板效应 得分:5 知识点:3.2 社会印象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 A. 环境压力 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B. 个人差异 ? C. 信息过多 ? D. 角色不兼容 得分:5 知识点:4.3 利他动机与利他行为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 A. 社会变迁 ? B. 人际关系 ? C. 社会化 ? D. 社会互动 得分:5 知识点:1.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5分) 若从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心理与社会四个方面。 ? A. 经济 ? B. 生物 ? C. 文化 ? D. 政治 得分:5 知识点:8.2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生活方式与()之和。它是一个民族形成、存在以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 A. 生活风俗 ? B. 生产劳动 ? C. 思想观念 ? D. 语言文字 得分:5

知识点:7.1 社会群体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6. (5分) ? A. 蒂博特 ? B. 谢里夫 ? C. 海曼和凯利 ? D. 梅顿和纽卡姆 得分:5 知识点:2.2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不属于参照范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人最核心的需求有三种,分别是生存、关系和成长,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 二, 十一,名词解释2分*5个=10分社会心理: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 2,社会心理学: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收到他人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3,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肯定的亲密状态或关系 4,犯错误效应: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偶尔犯非原则性的错误,会提高他的人际吸引的现象5,首因效应:人与人初次交往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活动的影响 6,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对交往对方某一方面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此人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 7,刻板效应:又叫社会定势,在交往时,对某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评价 8,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交往过程 9,人际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关系 10,印象整饬: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过程 11,归因:观察者利用各种线索和信息对行为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 12,侵犯行为: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13,利他行为: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 14,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任职、情感和行为是哪个表现与大家一致的现象15,社会促进:由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的现象 16,相似性:在客观上双方具有一致性,主观上能意识到的特点 17,补偿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补偿 18,强迫性:在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交往频率较高易产生人际吸引 十二,简答题5分*6个=30分 1.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看法 SSP取向(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化,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代表会人物纽夸姆,墨菲。社会人的条件: 掌握生活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有社会生活目标,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2)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和心理 倾向 3)社会交换:霍班斯,社会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 PSP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行为:勒温B=F(P*E) 社会行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群体 3)社会影响:奥尔波特,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 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4)人际互动:人与人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关系 CCSP取向(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1)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的心理特点 2)性别角色差异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群体心理答案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 群体的定义、社会助长、社会懈怠 1 【单选题】很多世界纪录不是在训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赛中这是受()影响。 A、同伴 B、自己 C、场地 D教练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社会互动群体的群体影响不包括()。 A群体思维 B、去个性化 C、还有少数派影响 D群体的极化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包括()。 A、社会助长 B、社会懈怠 C、去个性化 D社会交互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体。() 我的答案:X 5【判断题】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评价的顾忌会减少,就会出现社会懈怠。()我的答案:2 去个体化 1【单选题】如果一个人在群体中感觉到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就会把行为的责任感归结于()而非自己的选择。 A、社会 B、事件 C、他人

D情境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个性化受群体受规模和()影响 A、群体行为 B、群体熟悉度 C、匿名性 D群体氛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电击实验说明()的匿名性也会产生去个体化的效应。 A、环境 B、身体 C、服装 D位置 我的答案:B 4【判断题】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 ,就是所谓的去个体化。() 我的答案:2 5【判断题】在群体中人不会抛弃道德约束感 ,忘记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的规范。() 我的答案:X 群体极化 1【单选题】群体讨论增强极化的机理属于()理论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群体影响理论 D沟通影响理论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人类希望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这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这属于()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沟通影响理论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演示教学

社会心理学-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 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范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 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 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 b 对象性 c 统合性 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内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内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 b 选择心理 c 从众心理 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既有内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保密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1.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2.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5.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6.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7.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8.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9.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象。 10.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11.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 12.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 13.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14.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15.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16.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17.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从多人的狂热行为. 18.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 19.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 20.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 21.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22.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3.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 24.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 25.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 1.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 2.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3.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4.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D答案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_D 用户名:W310201132227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文化相对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文化相对论 知识点: 2.2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2. 可能性、现实性 主观性、客观性 多样性、单一性 稳定性、变化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可能性、现实性 知识点: 3.2 社会印象 3. 泰勒 不属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 )。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其中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 ),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 )。 “民族心理”一词最早见于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编著的《民族心理学》一书。

林顿 冯特 马林诺夫斯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冯特 知识点: 7.1 社会群体概述 4. 政治 经济 文化 生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生物 知识点: 8.2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5. 多血质 抑郁质 黏液质 胆汁质 若从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可分为遗传、( )、心理与社会四个方面。 具有情绪兴奋性高,自我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的个体,属于下列何种气质类型?(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胆汁质 知识点: 9.1 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 6. 归因说 失去控制说 地理环境论 超负荷的感官刺激说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地理环境论 知识点: 9.2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7. 文化的传播与移入 文化的创新和丧失 自然环境的改变 人类的思维活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人类的思维活动 知识点: 9.3 激励理论与应用 8. 努力完善自我 以他人为镜剖析自己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不属于拥挤的理论假设的是( )。 不属于驱动人类社会变迁的力量的因素是( )。 不属于“全面认识自我”的措施的选项是( )。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