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一)

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一)

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一)
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一)

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的测算(一)

〔摘要〕本文运用标准成本方法,分析并测算了样本高职院校的样本专业办学标准成本,为实际成本核算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成本

Abstract:Inthispaper,standardcostmethodisappliedtothesampleanalysisandcalculationsforhigherv ocationalinstitutionssamplespecialties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actualcostestimationanda nalysis.

Keywords:educationaleconomics;technicalinstitutes;specialties;schoolrunningcost

当前,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高等院校管理者、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及消费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是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专业办学成本必然高于普通院校。但具体的高职办学成本是多少?如何才能给予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和依据?袁连生(2000年)认为,由于成本管理在教育管理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以货币表示的教育标准成本、内部各部门的责任成本的制定,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1〕105。本文试以某地方高职院校为样本,以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2〕为依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实际情况,初步给出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标准成本的测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测算出样本专业标准办学成本。

一、专业标准办学成本测算的前提

1.标准成本的概念与性质

标准成本是根据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或者是根据教育部门不同的评估要求计算的成本,是高职院校在正常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的条件下培养一名学生的预计成本〔1〕107。它是以高职院校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成本支出为基础,通过科学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教育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标准成本已经基本排除了实际消耗中的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不可缺少的成本支出,代表了正常情况下的高职教育成本水平,因而具有正常性;标准成本也是控制成本支出和考核成本中心工作业绩的标尺,为各类成本支出幅度提供依据,因此具有目标性。

2.标准成本测算依据及说明

标准成本测算的依据是专业教学计划和高职院校合格办学水平评估标准,是理论上的办学成本,由于排除了所有可能的实际因素变动情况,所以,可以说标准成本是专业办学的最低成本。进行标准成本测算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科学、可靠的成本信息,为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提供依据,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测算内容是围绕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院校类别、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费来源、生员比、时间价格差异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成本的大小,为使测算与核算更具体,本文主要抽取了某地方高职院校的两个专业(群)为样本进行分析,因此数据本身可能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对于同类院校在同期内的培养成本应该有可参考性。

对标准成本测算需要作几点说明:

(1)作为高职院校,常规的成本分类均属于维持高职院校基本运转的经常性开支,没有包括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新投入费用。而在当前狠抓内涵建设时期,有关三项建设等新投入费用在高职成本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因此测算项目应包括: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折旧、三项建设费(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其他〔3〕。鉴于目前样本院校财务科目中暂无三项建设费用,因此将其纳入业务费中,实际测算依然是对上述六项分别进行的。

(2)测算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估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定教师编制数目,以确定直接人员费用,即工资;同时以文献〔2〕的标准为依据测算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等其他成本项目。核定教师编制的公式为:

专业教师编制数=(h×p)/(r×q)JY](1)

其中h:某门课程的总学时;p: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r:班级规模;q:教师额定工作量。同时根据文献〔2〕的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做标准测算。

(3)文中所测算的只是教育成本中的院校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成本。

(4)测算是针对生均成本来讲的,这里所计算的学生数,均是指该专业标准学生数。

标准学生数=(期初学生数×8+期末学生数×4)/12〔4〕JY](2)

(5)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学校教学相关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是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目前学校并未真正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而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直接将当期购置的固定资产费用化,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各个高校的教育成本的实际水平。同时,各高职院校的规模不同,相应的固定资产价值也不同。因此,测算是在目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对房屋、土地不计提折旧的前提下进行的,即折旧只是对基本的教学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图书资料等计提。

(6)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内管理和分配等体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虽会逐渐弱化,但目前不同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成本。文中对样本专业成本的测算是在院系两级管理的条件下进行的。

二、专业标准办学成本测算

(一)测算项目

1.工资(Salary)S

工资是教育成本中最大、最主要的项目。为充分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成本,文中对工资的测算以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为基准工资,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核定所需专业教师编制数,按照文献〔2〕的标准,管理人员是专职教师人数的1/2,值得指出的是高校教师是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的群体,平均学历要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很多,收入水平自然要高于平均水平。虽然样本高职院校设立于地市州等,但大多仍都在市区内,而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一般是包括了周边县的收入水平,所以普遍较低。因此,这里用浮动权数K 来处理这一问题,K必然是一个大于1的系数,据当地统计结果显示1≦K≦2.5,这里取K =1.8(平均值)。所以:

生均工资成本S=B×P×K/N〔5〕JY](3)

其中B为专业所需教职工编制数,P为基准工资,K为工资浮动系数,N为标准学生数。如表1所给样本专业编制情况,可得:

两专业生均工资成本分别为:会计专业(群)33.21×18007×1.8/N=4002元;

数控技术专业(群)29.895×18007×1.8/N=4326元。

2.公务(Official)费Q

公务费亦是指学校的基本管理费用,由于这部分成本经常变动,很难给予量化考察。根据统计结果,一般取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成本)的5.8%作为基本管理费用进行分析〔4〕。3.业务(Business)费B

业务费是学校为完成教学业务所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和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相当于文献〔2〕中的教学经费。此项经费包括试验实习费、毕业设计费、讲义材料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专业),以及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和专业、课程建设费(即三项建设费)〔5〕。由于业务费是高职院校财务科目中事业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在培养成本所占的比例自然较其他成本项目大。按照评估合格要求,教学经费应占学费收入的20%以上,目前国家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是按照培养成本的25%~30%收取〔6〕,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比例的下降〔7〕,加上地方高职院校所处地理位置、办学性质、制度等因素的特殊性,使得实际学费占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成本的比例较高,因此本文按照业

务费占培养成本的50%进行测算。

人工成本核算范本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N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X元(转正员工人数为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元) N+1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元(在职员工人数为X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N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元)

N+1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N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XXXX元。(财务统计数据) N+1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XXXX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XXXXX元/月,人均XXX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XXXXXX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N年度共缴税金XXXXXX元。 N+1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XX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XX元,全年共计XXXX元 N+1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XXX元,年人均XXXX元(N+1年全员按XX人,企税扣除基数XXXX年2-6月按XXX元,N+1.7-N+2.1月按XXXX元核算),由此得出,N+1年度全员共缴税金XXXX元。 培训费用统计: 企业因提供员工各种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而产生的费用

SAP标准成本估算样本

标准成本估算 一、成本估算 事物码: CK40N, 进入页面A 1.点击左上角的, 进入页面B 日期必须是之 1.成本核算运行: 给成本核算起一个名字, 如, z0004, 并进行简单 描述 2.成本核算运行日期: 确定成本核算开始日期 3.成本核算变式: 点击小方框, 进入右边的页面, 选择ZPC1, 也是唯一的选择 4.成本核算版本: 因为每个月只能发布一次, 因此只能选择1 5.控制范围: 8000

6.公司代码: 7100 保存, 回车进入页面C 说明创 1.对页面C下方部分SELECTINO后面的进行运行, 进入页面 D

1.1MATENTAL NUMBER: 输入物料号( 批量发布时, 能够输入物料号到物料号, 或者不输物料号) 1.2PLAN: 输入公司代码,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3always: 必须勾上 1.4后台处理: 一般不勾 回车进入页面E 此时Selection参数后面出现了, 点击, 再点击, 刷新, 进入页面F

在页面F中, Selection一行中, 状态已变成绿色 1.5同理STRUCT .EXPLOSION,Costing, 进入页面后, 把后台处理, 勾掉, 保存, 使后面出现, 点击, 点击, 刷新 1.6Analysis: 点击, 进入下方页面选择第一个

1.7 Marking: 点击, 进入页面G 1.7.1如果是第一次发布, 7100前面会显示红灯, 需要点击7100进去运行一下, 然后就会变成红灯。因为有人发布一次了, ( 一个月内一个公司代码, 只能运行一次) 因此已经变成绿色了, 能够后退, 跳出这一步。点击后退 1.7.2 Marking: 点击, 进入页面H

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费用预算表

年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费用预算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金额单位:元

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填表人: 企业研发费用预算方法 一、人工费用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在文件中没有明确界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将下列费用作为人员人工进行列支: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专业培训、公司按研发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经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 二、直接投入 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四、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五、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对于该条内容,重点是区分两项内容:即凡是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

人工成本核算范本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 福利 + 社保 + 税金 +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N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X元(转正员工人数为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 元) N+1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元(在职员工人数为X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N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元)

N+1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N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XXXX元。(财务统计数据) N+1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XXXX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XXXXX 元/月,人均XXX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XXXXXX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N年度共缴税金XXXXXX元。 N+1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XX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XX元,全年共计XXXX元 N+1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XXX元,年人均XXXX元(N+1年全员按XX人,企税扣除基数XXXX年2-6月按XXX元,N++月按XXXX元核算),由此得出,N+1年度全员共缴税金XXXX元。 培训费用统计: 企业因提供员工各种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而产生的费用

标准成本估算配置

成本估算的目的:通过roll up得到自制零部件的成本。 前面已经说过,外购物料的价格通过MM01以手工输入的方式进入系统,自制物料的价格通过物料成本估算的方式进入系统。在BOM、Routing信息完整的前提之下,我们就可以进行物料成本估算了(Cost Estimate with Quantity Structure)。 物料成本估算主要涉及成本组件结构(Cost Component Structure)、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成本变式(Cost Variants)3个方面的设置。 Path: 1.定义成本组件结构(Tcode:OKTZ) 双击Cost Component with Attributes, 双击Assignment:Cost Component-Cost Element Interval, 如此建立所有的10-100共10个成本组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建立的成本组件与成本要素一一对应。 双击Assignment:Organiz.Units-Cost Component Structure,将成本组件结构分配给M001公司代码, 然后回到第一个画面激活(Active=Yes)M1成本组件结构。如果后期修改了成本组件结构,还要进行激活。 2.定义成本核算单(Path见前面的截图) 定义成本核算单要事先定义Calculation Bases、Overhead Rates及Credits,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一下:Credits = Calculation Bases * Overhead Rates,意思是成本中心转出Overhead等于计算基准乘以一个固定的半分比。 假设该公司代码的业务规则为:3个成本中心(100、200为直接生产车间,900为辅助生产车间)都按生产成本-机器要素的10%转出费用(转出即贷记,也就是减少的意思)。 双击Costing sheet rows, Credit MC1对应的Cost Center=100,MC2对应的Cost Center=200,MC3对应的Cost Center=900,这3个Credit对应的Cost Element都是生产成本-费用,费率都是10%。 3.定义成本变式(Tcode:OKKN) 在定义Cost Variants之前需要事先定义Costing Types、Valuation Variants、Date Control、Quantity Structure Control等。其实这些系统都做了很好的预设了,基本上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动就可以用了,当然好事者非要自己定义也未尝不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快速测算分析技巧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快速测算分析技巧现在做新项目的投资测算,一般都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完成,一般来说设计部提供强排指标、成本部提供各项成本、营销部提供售价和回款节奏、运营部提供关键节点,大家按照测算模板的要求录入数据,投资部负责土地款和支付节奏并进行统稿,财务部进行最终的审查才算最终成稿。 但是实际上,有些时候投资只需做一个简单测算进行初步研判,不需要太精准,若次次都劳烦各部门同事,第一时间上可能来不及,第二有时候没必要兴师动众,所以拓展狗自己掌握一些其他部门的基本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部分简单说下房地产成本的组成 1、土地费用。土地费用包括城镇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方式有三种: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拍卖出让。目前基本以后两种方式为主。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管理政策趋紧,通过拍卖方式获得开发用地成为大多数开发商

获取开发用地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住宅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约占2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前期工程费前期工程费主要指房屋开发的前期规划,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地质勘查费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 3、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废纸房屋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等,又被称为房屋建筑安装造价。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约占整个成本的40%左右。 4、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污水,电力,电信,绿化等的建设费用。公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指在建设用地内建设的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如粮店,菜市场等商业网点)等所发生的费用。他同时还包括一些诸如煤气调压站,变电室,自行车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该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一般在20%~30%左右。 5、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养老保险费等。在整个成本构成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会超过2%。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费用估算表

费用项目计费标准与依据总价单价 一.土地费用1.土地出让地价款2.征地费3.拆迁安置补偿费4.土地转让费5.土地投资折价6.土地租用费 二.前期工程费 1.地质勘测测绘费设计概算的0.5%左右元2.规划设计费建安工程费的3%左右3.可行性研究费占总投资的1%-3%4.道路费5.供水费6.供电费7.土地平整费 三.基础设施建设费1.供电工程2.供水工程3.供气工程4.排污工程5.小区道路工程6.路灯工程7.小区绿化工程8.环卫设施 四.建安工程费1.单项工程多层800 2.单项工程小高层1300 3.单项工程高层1800 五.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1.居委会2.派出所3.托儿所4.幼儿园5.公共厕所6.停车场 六.开发间接费 七.管理费用约为前五项的3%左右 八.销售费用销售收入的4%-6% 九.财务费用年贷款40%,贷款利率% 十.开发期间税费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土地使用税3.市政支管线分摊费4.供电贴费5.用电权费6.分散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7.绿化建设费8.电话初装费 十一.其他费用1.临时用地2.临建图3.施工图预算或标底编制费4.工程合同预算或标底审查费5.招标管理费6.总承包管理费7.合同公证费8.施工执照费9.工程质量监督费10.工程监理费11.竣工图编制费12.工程保险费 十二.不可预见费前十项之和的3%-7%合计上述十二项之和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融资方案编制一种编制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融资方案、项目建议书的方法与技术,这种方法集方便、快速、速成、安全等优点的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或融资软件:房地产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概预决算管理系统:房地产投资分析软件(房地产投资估算软件、房地产投资专家系统、房地产项目评估软件、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决策软件)可实现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分析、房地产投资收益分析、房地产投资经营分析、房地产经济分析与评价、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房地产投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决策,包含投资成本测算、经营成本测算、经营收入测算(销售收入、租赁收入)、投资计划(含分期投资计划、投资分类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融资分析)、房地产项目财务分析和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销售收入与经营税金及附加表、租赁收入与经营税金及附加表、还款付息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本来源与应用表、资产负债表、投资分类损益表)、非土地拍卖和土地拍卖多方案经济分析、临界点分析(含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快速电算化,并可撰写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房地产项目建议书和房地产商业计划书,为房地产开发或固定资产置业投资企业(单位)的项目投资决策,房地产预可行性研究、预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项目竣工后的财务决算、房地产项目后评价提供依据,是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投资分析、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编制房地产项目策划书(报告)、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房地产项目建议书(报告)、房地产项目评估书(报告)、房地产项目贷款评估书(报告)及土地拍卖土地报价研究报告的好助手,也是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可方便使用于投资领域的房地产行业分析。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咨询师、房地产策划师的助手。目前该系统已形成三大版本(标准版、专业版、企业版),为了合适大众化需要开发的标准版并以几百元/套超低价格入市,并附送正版光盘及成功的操作方案并包教会初学者编制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成本主要指标和计算分析

人工成本主要指标和计算分析 一、人均人工成本 1.人均人工成本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即行业平均人工成本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发表的各国人工成本指标,就是按行业分类的平均人工成本额。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人均人工成本=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2.人工成本指数 (人均)人工成本指数,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在不同投向上的变化、权衡其利弊得失、进而按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竞争需要,规划今后人工成本的重点投向。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指数=本期(人均)人工成本额-上期(人均)人工成本额×100%/上期(人均)人工成本额 二、人工成本比重 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是企业、行业、国家间

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所以,一些有经营意识的企业家都把人工成本占总成本费用的比重作为决定企业盈亏的主要指标来抓。行业和地区也是如此。 计算公式为: (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三、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旧、税收净额、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等四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指标一般只能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或对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劳动分配率这一指标的弱点是增加值统计的难度比较大。现在折旧率的主动权由企业自己掌握,所以它只能作为辅助分析指标使用。 四、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人事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经营)收入总额×100%

SAP标准成本估算

标准成本估算一、成本估算,进入页面A事物码:CK40N ,B1.进入页面点击左上角的日期必须是之后的日,并进行简单描述成本核算运行:给成本核算起一个名字,如,z00041.期,不能是已过去的2.成本核算运行日期:确定成本核算开始日期日期 3.成本核算变式:点击小方框,进入右边的页面,选择ZPC1,也是唯一的选择 4.成本核算版本:因为每个月只能发布一次,所以只能选择1 5.控制范围:8000 6.公司代码:7100保存,回车进入页面C 说明创建成功,已保存 1.对页面C下方部分SELECTINO后面的进行运行,进入页面D NUMBER:输入物料号(批量发布时,可以输入物料号到物料号,或者不输物料号):输入公司代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必须勾上 后台处理:一般不勾回车进入页面E

F进入页面,刷新,,再点击,点击参数后面出现了Selection此时.一行中,状态已变成绿色在页面F中,Selection 进入页面后,把后台处理,勾掉,保存,使后面STRUCT .EXPLOSION,Costing,同理 ,,刷新出现,点击点击 ,进入下方页面选择第一个:点击 :点击进入页面, Marking G然后就会变成红7100进去运行一下,7100前面会显示红灯,需要点击如果是第一次发布,只标记标准价格,因为有人发布一次了,(一个月内一个公司代码,只能运行一次)灯。所以已经变成绿色了,更改价格,不更新可以后退,跳出这一步。点击后退 Marking:点击,进入页面H

勾上代表测试运行,不勾上代表,直接显示结果:勾上代表显示清单,不勾上代表不显示清单勾上代表后台处理,不勾上代表前台处理,一般不勾后退发布标准价格,发布以 RELEASE: 点击,进入页面I后,系统会更新价格 TEST Run:勾上代表测试运行,不勾上代表,直接显示结果 With List Output:勾上代表显示清单,不勾上代表不显示清单 Background processing:勾上代表后台处理,不勾上代表前台处理,一般不勾,保存,后退,进入页面K 中途改了一个物料.

房地产开发成本测算大全

房地产开发成本测算大全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构成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开发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成本。如要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的完全成本,还要计算开发企业(公司本部)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为销售、出租、转让开发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 构成 1.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估算可参照政府前期出让的类似地块的出让金数额并进行时间、地段、用途、临街状况、建筑容积率、土地出让年限、周围环境状况及土地现状等因素的修正得到;也可依据所在城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基准地价或平均标定地价,根据项目所在地段等级、用途、容积率、使用年限等因素修正得到。 2.土地征收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1)土地征收费。国家建设征收农村土地发生的费用主要有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水利设施维修分摊、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耕地垦复基金、征地管理费等。农村土地征收费的估算可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 (2)房屋征收安置补偿费。在城镇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将国有储备土地或已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项目或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因出让土地使原用地单位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新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给以补偿。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费用,即房屋征收安置费和征收补偿费。 3.前期工程费。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 (1)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一般可以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估算。通常规划及设计费为建安工程费的3%左右,水文地质勘探费可根据所需工作量结合有关收费标准估算。 (2)“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费用、场地平整费和通水、通电、通路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参照有关计费标准估算。4.建安工程费。它是指直接用于建安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建筑、特殊装修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给排水、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燃气管道、消防、防雷、弱电等设备及安装)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安工程费可采用单元估算法、单位指标估算法、工程量近似匡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以及类似工程经验估算法等估算。 5.基础设施费。它又称红线内工程费,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排污、排洪、电讯、环卫等工程费用,通常采用单位指标估算法来计算。 6.公共配套设施费。它主要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其估算可参照“建安工程费”的估算方法。

sap标准成本估算全过程操作手册更多细节要点

标准成本估算 编号:ZD_CO_01 作者: 版本: 1.0

流程图插入到此处: 产品标准成本编制与更新流程

关流程参考第三部分: 1、创建成本中心: 1511AXX(XX为流水号),名称:XXX车间管理部门,类型为:F,层次为:1511600 1511BXX(XX为流水号),名称:XXX生产车间,类型为:F,层次为:1511600 2、为车间1511AXX维护11月的计划费用(管理部门费用不区分作业类型) 为车间1511BXX维护11月的计划费用,计划工时,统计指标数值 *****做到这一步通知老师***** 3、将1511AXX的费用的60%分摊至1511BXX 4、计算车间1511BXX计划作业价格 5、创建物料主数据 半成品:ZBCP-CO-XXX 原材料1:ZYCL-CO-XXX-01 原材料2:ZYCL-CO-XXX-02 6、创建BOM:原材料1和2组成半成品 7、创建工作中心,分配给车间:1511BXX 8、维护半成品:ZBCP-CO-XXX的工艺路线,在车间1511BXX中加工 9、计算ZBCP-CO-XXX的标准价格并标记,不到11月发布不了 成本中心会计概念 1.1成本中心 1成本中心是企业内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创建成本中心主数据时必须将每个成本中心分配给标准层次结构的某个节点,标准层次结构反映了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与成本中心组之间的关系。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成本中心组,当然除了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成本中心组之外,还可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层次之外自己定义需要的成本中心组。 举个例子:由于成本中心的考核重点在于它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入,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基本上都是把每个职能部门作为成本中心。比如财务、行政、人事、安全等部门都可以作为成本中心管理。当然,生产车间是不是成本中心?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如果按成本核算的划分,我们有可以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和非生产性成本中心,也就是我们在定义成本中心类别的时候所要用到的(成本中心类别参照成本中心配置章节)。注意,生产性成本中心期末余额为零,因为期末应该全部结转到产品成本。 思考:如果生产性成本中心期末有余额该如何处理? 生产性成本中心期末可能会出现成本中心吸收过量或吸收不足(还记得怎么查询吧), 老方建议一次性转入销售成本。不知道哪位大虾还有更好的办 1.2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代表由成本中心生产输出的一些形式。作业类型的通用例子包括劳动小时数或 机器时间的分钟数。作业类型用于根据所进行的作业单位数从发送方成本中心向另一CO 对 象(如成本中心、内部订单、生产订单等等)分配成本。单元价格用于评估作业数量。作业 类型分配的优点是将数量和价值流组和在一起。所要求的作业数量在工艺流程中指定,这给 产品成本计划中和成本对象上提供了详细的成本控制信息。 作业类型代表了部门之间提供的一类服务或作业。如IT 服务,修路作业都可以定 义为作业类型,其主数据如下: 1.3作业价格 定义成本中心提供服务和执行功能的性质, 用来把成本分配到其他的成本中心。例如一 类工时工资为50 元/小时。可以利用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自动计算作业类型的价 格,成本和作业计划完成后,系统通过将计划成本除以计划的作业输出数量计算作业工资。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测算方法

100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测算方法 随着国家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出台,全国各地协议转让土地已基本绝迹,全部转为公开挂牌、竞拍竞卖。这也意味着房地产暴利的终结,管理出效益时代的到来。 在通过协议转让、以地补路等方式获取地块的时期,开发商们在拿地前不需过多地作研究分析,因为那时大多是协议操作,开发风险小,有较大的获利空间。而今后,由于土地自身的稀缺性,公开的竞争将日益激烈,激烈的竞争也将使获利空间大大地受到挤压,这对项目投资成本测算的科学性和缜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保守有余,将失去机会,一事无成;轻率冲动,将导致亏损,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破产。 如何准确地测算项目成本,本文结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试图从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成本、间接成本等几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述。分析的前提是该地块的面积、容积率、规划要点已确定,建材市场行情相对稳定,并且开发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 一、土地成本 随着公开竞拍的推行,土地成本日益成为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的地价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土地中标价、拆迁补偿费用、代劳费用、交易契税等,土地成本约占项目开发成本的35%-4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二、前期规费 前期规费主要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向政府交纳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应交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人防经费、白蚁费用、地区配套费等,以及先征后退的新型墙体材料基金、散装水泥押金等,此项费用的缴纳基数主要是

按施工图建筑面积,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整个前期规费约占开发总成本的10%左右,并有降低的趋势。 三、工程成本 此项费用为成本中的“大头”,约占总成本的40—50%左右,具体内容包括: 1、勘察、设计、建筑检测、质量检验及景观设计、项目监理等费用; 2、土石方、围墙、传达室、现场办公用房,临时道路、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等三通一平费用; 3、地基工程费用,含地基处理、桩基、基础、支护等内容; 4、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安装、门窗等费用; 5、电梯投资; 6、小区供电、供水、供气费用,室外道路、雨污水系统、消防系统、景观绿化等费用; 7、小区智能化费用,包括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系统等费用; 8、小区配套费用(适用于大规模小区建设),包括物业管理用房、幼儿园、学校、社区服务、会所、医保中心等建设费用。 上述所列的各项工程费用需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的指标可以套用,应随机应变。 四、开发间接费用 此项费用是指开发商运作该项目所需发生的开支,具体明细如下:

CK40N标准成本估算主要步骤及要点

CK40N标准成本估算主要步骤及要点 分类:生产成本2009-08-05 15:15 CK40N是用SAP系统中定义的成本估算变式对所选定的工厂执行成本估算,计算出产品标准成本,并进行价格发布更新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估价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成本估算和价格发布。其中估算和标记两个操作放在每月月末执行,发布操作是在下月初打开MM下月期间的同时执行(当然,如果你标记的是本月,那么你在本月其实也是可以发布标准价的),而且每月仅可执行一次,生成的标准价格作为下月的成本标准计算价格。在进行估算之前,一定要确保维护好估算期间作业类型的计划价格。 首先选择成本核算变式及核算版本,然后可以看到,系统根据估算日期,自动生成了估算哪个期间的标准价(在“日期”的标签页中),这里要估算的是物料9月份的标准价: 这时,点击保存,将出现创建成本估算的各个步骤: 首先是选择要进行估算的物料或工厂,每步操作都是先点参数,如果放在前台执行,则需要每次做一次执行。然后,要根据BOM结构展开,我们以上面为例,这个物料根据BOM结构展开之后,涉及到25个物料(即这25个物料,包括半成品,都要进行标准成本估算)。

然后进行成本核算,系统会计算出物料在下一期间的计划价格(即标准价)。参与估算的物料,取什么价格,取决于成本核算变式中的估价变式。 如果参与估算的物料是不经过加工的底层原材料,那么其价格标志控制的价格(标准价或者移动平均价)就是最后计算出来的价格。然后进行分析,其中所选定的物料是我们初始选择估算范围时选择的物料: 这里就是系统计算出来的物料9月份的计划价格,即物料在9月份的标准价。接下来要进行发布,即更新物料主数据“成本2”视图中的下一期间的计划价格。在执行标记之前,一定

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润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是用工业总产值(生产量*销售价格)扣除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定货者来料价值和生产销售中的其 本的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从业人员报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它的倒数

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所谓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本身创造的价值,它是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面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所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附加价值即成为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基础。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扣减法,即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2、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利润+人事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关于企业劳动分配率的情况,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的部分(资本分配包括盈余分配、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和保留盈余四部分),然后得出劳动分配率。

人工成本如何计算

人工成本如何计算 如果给员工发放到手3000元工资,企业总共需要支出多少钱?其实就这个问题,我相信如果不是搞薪酬福利不是搞社会保险的,十有八九都不能精确的回答出来,因为他们想象不出如今的五险一金扣缴具体有多高。 其实,这也扯出另外的学术问题,即: 国家征收多少税才为合适?社会保障负担是否过高?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参考一些国际间社会保障的比较,以及税付研究的文章。下 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有其它见解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假如给员工实际拿到手3000元工资,单位总共需要支付多少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员工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为3000元,需要单位支付的应付工资是多少 ?这只是单位支付的总人工成本中的一部分! 具体计算如下: 对个人来说,忽略其他代扣款情况,公式是: 实发工资=应税工资-个人所得税 =(应付工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个人所得税 所以,应税工资-3000=(应税工资-2000)*10%-25 即: 应税工资= 3083."33元 同时,也可以计算出个人所得税为 83."33元

又因为,应税工资=应付工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即3 83."33=应付工资-应付工资*(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 0."5%+住房公积金10%)-大额互助3元 计算,得应付工资= 3882."18元 备注: 住房公积金暂按10%计算 也就是说,应付工资为3882元时候,员工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为3000元!但是单位总共支付的成本还远不止这些: 单位总成本=应付工资+五险一金单位部分 五险一金单位部分=3882*(养老保险20%+失业保险 1."5%+工伤保险 0."5%+生育 0."8%+基本医疗9%+大额互助1%+住房公积金10%) =3882* 42."8%=1 6 61."5元 备注: 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暂按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核算 【知识要求】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 也称用人费用(人工费用)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等。 人工成本并不仅仅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用人于人工的部分,还包括企业税后利润中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二)人工成本的构成 1、我国工业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范围及列支渠道: (1)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制造费用-直接工资) (2)产品生产人员福利费(制造费用—直接工资) (3)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制造费用) (4)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福利费(制造费用) (5)劳动保护费(制造费用) (6)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公司经费) (7)工厂管理人员的福利费(管理费用—公司经费) (8)员工教育经费(管理费用) (9)劳动保险费(管理费用) (10)失业保险费(管理费用) (11)工会经费(管理费用) (12)销售部门人员工资(销售费用) (13)销售部门人员的福利费(销售费用) (14)子弟学校经费(销售费用) (15)技工学校经费(销售费用) (16)员工集体福利设施费(利润分配—公益金) 2、按照我国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工成本统计口径。人工成本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包括: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 在岗员工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从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中采取。 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即已经离开本企业生产或管理岗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生活费用。可参考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 (2)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储蓄养老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费用。 社会保险按企业列支数统计。 (3)住房费用,包括: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4)福利费用,包括:冬季采暖补贴费、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丧葬抚恤救济费。 来源:A.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 B.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福利费。 福利费按实际支出数统计。 (5)教育经费 来源:A.财务“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有关支出。 B.营业外支出中的“技工学校经费”。 教育经费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6)劳动保护费用,包括:实际享有劳动保险用品、清凉饮料、保健用品。 来源: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 劳动保护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7)其他人工成本,包括: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劳动力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 二、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影响因素:(P338-340) 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应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生计费用、工资的市场行情。 (一)企业的支付能力

呼叫中心外包人工成本测算

呼叫中心外包人工成本测算 一、测算依据: 数据来源 ?在职人数 根据工资表统计,月均在职话务员404人,管理岗位人员63人(不含9名员工) ?入职离职人数 根据工资表统计数据如下: 合计入职人数:419人 ?实际话务数据 1)工时利用率测算(单位:分) 2)工时利用率=通话总长/员工总工作时长 3)通话总长=29158402+87746+5227716=34473864分钟 4)员工总工作时长=月均在职话务员人数*日均工作小时*员工标准记薪天数*12个月*60=404*8*21.75*12*60=50613120分钟 5)工时利用率=34473864/50613120=68% ?成本数据 1)成本项目

2)实际工资统计(含除管理人员外的其他人员工资、工会经费、福利费用、残 疾人基金、公积金、社保、休假成本、加班费)如下: 3)其他成本测算 ?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招聘人数*招聘费用; 入职人数为419人,代招费用为400元/人(通过与天符人瑞联系了解得知);招聘成本=419*400=167600元 ?培训成本 入职人数为419人,培训时间为7天,每天补贴30元(培训周期及补贴费用,通过与曾经员工沟通了解得知) 培训成本=培训人数*培训补贴 培训成本=419*7*30=87990元 ?管理人员成本 预估管理人员人均工资4500元,共计9人 管理人员成本=4500*12*9=486000元

4)总成本=21635561+167600+87990+486000=22377151元 5)计税后总成本 ?目前税率为3.5%,营改增后税率为6% ?计税后总成本=总成本*(1+3.5%)=23160351元 二、现成本测算 根据上述数据,经我司测算现成本数据如下: 1.话务折算 由于业务区别通话均长不同,按照43秒标准,对应答次数进行折算,折算总应答次数方法如下: 1)话务2应答次数=话务2应答通数*话务2通话均长/通话均长=164509*33/43=126251次 2)话务3应答次数=话务3应答通数*话务3通话均长/通话均长=2495951*120/43=6965444次 3)总应答次数=40439248+126251+6965444=47530943次 2.测算公式 1)单次应答成本=总成本/总应答次数 2)每分钟应答成本=总成本/总通话时长(分钟) 3.成本测算结果: 1)单次应答成本=总成本/总应答次数=23160351/47530943=0.49元/次; 2)每分钟应答成本=总成本/总通话时长=23160351/34473864=0.67元/分钟。 三、我司成本预测: 根据上述不完备的分析,我司成本控制可提升部分包括以下方面: 1)通过提高管理幅度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实际管理比例为1:6(月均管理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