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试卷

中国近代史试卷

中国近代史试卷
中国近代史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06-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B 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06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海国图志》

2.中体西用

3.旧三民主义

4.土地革命总路线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简答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洋务运动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2.土地革命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何在?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四、材料分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国民党方面承认:“现匪军之所谓战斗员,苏区农民,几占十分之七八,彼等皆被伪政府所欺骗利诱,即每人或分有田地,或惑于所谓‘红军眷属优待条例’,故在匪军中较为坚决可靠”。

——《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1937年) 材料二:蒋介石判断,“匪区数年以来,农村受长期之扰乱,人民无喘息之余地,实已十室九空,倘再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三: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粟裕战争回忆录》(1988年)材料四: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五: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中央粮食会议纪要》(1934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试归纳农民在国共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五,概括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所面临的内外局势。(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

[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五、论述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回答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不得空发感慨和议论。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和经验教训。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在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多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何在?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江西财经大学07—08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09402B 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07级本科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子口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1分)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

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2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了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而子口税便成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一种手段。(2分)

2.天京事变: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终于在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2分)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1分)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分)

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1分):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3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的确立。(1分)

4.“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1分)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的日军一个中队,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挑起事变。(2分)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自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2分)

二、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洋务运动并未实现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因此对其评价不宜过高。

洋务运动的主流,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是因为: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2分)

但是,洋务运动利用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3分)尽管洋务运动不可能将中国引向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但仍然应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和地位。(2分)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1分)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分)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并不显著。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日军“北进”苏联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2分)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延缓了日军“南进”时间,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军队的压力。(2分)

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配合的作用。(1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近代中国领土沦丧的概况。

英国: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司。(2分)

葡萄牙:1849年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通过《中葡会议草约》“永驻管理澳门”。(1分)

沙俄: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3分)

日本: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分)

2.简述晚清“新政”中的制度变革。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2分)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1分)裁撤绿营,建立新军;(1分)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1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2分)3.简述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1928年12月制定《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这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2分)

1929年4月制定《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2分)1931年2月中央2号通告,明确规定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自由买卖,别人不得侵犯。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制的目标和任务。(3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8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

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赐。(3分)

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3分)

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是否应当肯定,为什么?(6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这种观点应当辨证地看待:按照革命叙事框架,这是典型的出卖国家主权的表现,应当彻底否定。(2分)但按照现代化叙事框架再结合晚清新政的实践,这又不失为挽救危局的有效途径之一。(2分)

3. 材料三:临时政府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南京临时政府:《宣告友邦书》对外国列强的妥协与退让。(3分)

幻想以此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3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从革命与现代化两条主线出发,概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并试总结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革命线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四场战争——国民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7分)现代化线索: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尝试之门;戊戌变法及晚清新政——两次政治上的现代化尝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体制,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模式转变;国民党在城市的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共产党领导下部分苏区的仿效苏俄的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7分)

革命实行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现代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以工业化为中心,以中华民族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现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致力于改革与革命的目的所在。探求解决中国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两大时代主题,应当包括革命和现代化两种基本手段。(6分)

江西财经大学

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 A 卷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各年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的纲领性文件。(1分)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以农村基层组织的两来管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并实行圣库制度。希望用它来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分)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也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1分)2.《天演论》

1896年,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1分)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失去生存的权利。(3分)《天演论》对中国人民无异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分)

3.《民报》发刊词

1905年同盟会成立,发行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1分)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3分)这是一个比较完整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1分)

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和实现耕者有其田两大原则。(3分)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分)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新文化运动是主张全盘西化的思想文化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1分)这是因为: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

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6分)这些左翼人士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2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1分)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始终执行了正确的土地政策。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土地法,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同时又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这是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2分)1929年4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的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2分)1931年2月,毛泽东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2分)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2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是中国人民打败的。

中国抗日战争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正确的总体战略的指引下,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单独对日作战四年之久,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抗击和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歼灭日军150余万。(4分)中国战区的鏖战延缓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军队的压力。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配合的作用。(2分)因此,中国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国家,接受日本投降当之无愧。(1分)当然,中国抗日战争也得了到盟国的支持。(1分)

三、简答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1小题10分,2、3小题各6分,共22分)

1.简述列强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和掠夺中国领土的基本情况。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860年又割去九龙半岛和昂船洲。(1分)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胁迫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远管理澳门”。(1分)沙俄于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分)1860年,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分)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领土44万平方公里。1881年起,沙俄通过《伊犁条约》等5个条约,又强占中国西北领土7万平方公里。(1分)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省及澎湖列岛。(1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掠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各掠得赔款800万两白银。(1分)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赎辽费等,共掠夺中国人民血汗财富达23150万两白银。(1分)八国联军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须向列强赔款高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约10亿两白银。(1分)

2.简述1860至1890年代清政府举办的主要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如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南京的金陵机器局、福州的福州船政局、天津的天津机器局以及湖北的湖北汉阳兵工厂。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2分)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开始,湘军淮军开始装备洋枪洋炮,以西式方法操练军队。19世纪70至90年代,分别建立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六七十艘。(2分)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京师同文馆、北洋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先后派遣幼童赴美及官费赴欧

留学生200多人。(2分)

3.简述戊戌维新前改革派宣传维新主张的主要行动。

(一)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的“公车上书”。(1分)(二)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1分)(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1分)(四)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1分)(五)设立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1分)(六)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1分)

四、材料分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一: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占据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材料二:

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矣!

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

孔子于其生存之时代,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材料三:

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李大钊)

中国“皆与俄国相近”,“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种变计”,“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列强瓜分中国图谋未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5分)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并非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2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分)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5分)

由于孔子所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所以,启蒙思想家认定,为了提倡民主和科学,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2分)孔学并不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全部。(1分)并不否认

孔学的历史作用。(1分)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1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十月革命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4分)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分)十月革命诞生的苏维埃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分)。

五、论述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回答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不得空发感慨和议论。本题20分)

1.能否将传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变为现代的政治制度,攸关中国救亡图存与现代化运动的最终成败。试就本学期所学及平时所认知,论述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这领域所作的探索及其成就与局限。

回答本题,须先回顾19世纪以来之探索:

(一)19世纪60——90年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和海关制度的创立。(2分)

(二)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探索,举出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制度建设成就。(6分)

(三)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中叶,南京国民政府党国体制的变迁(从《训政纲领》到制宪、行宪国大)。(4分)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体制的探索(从苏维埃政权建设到人民民主专政)。(4分)

在从专制制度与现代化制度的分野的角度论述上述历史回顾对于建立我们民族的

当下所具有的意义。(4分)

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 B卷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各年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南京条约》

1842年8月,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1分)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赔偿2100万银圆给英国;英国人在华贸易关税须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2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标志中国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化。(2分)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1分)会议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错误,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分)选举了以瞿秋白等为常委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讲话。标志党开始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战争的星期的伟大转折。(2分)3.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1分):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2分)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标志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2分)

4.七七事变

亦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的日本军队诡称一名士兵失踪,竟无理要求进入中国驻军重地宛平县城武装搜查,在遭到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七七事变终于爆发。(3分)从此日本公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由局部抗战进入了全面抗战的新时期。(2分)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8分,共24分)

1.《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等方面学习西方的改革方案。

1859年,洪仁干所提出的《资政新边篇》,(2分)其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进口,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4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资政新篇》未能实施。尽管如此,但仍然不能否认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因为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政治、经济、文化以至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献,在近代中国先进人物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中,是一个里程碑。(2分)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的产物,(2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2分)它所制订的政策措施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也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2分)它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分)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始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但它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这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2分)

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2分)1931年2月中央2号通告,明确规定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自由买卖,别人不得侵犯。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制的目标和任务,符合农民小私有者的心理。(2分)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及在原耕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简便易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盛行时期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则是错误的。(2分)

三、简答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洋务派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张之洞等所主持的自救运动。(2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以及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等。(2分)洋务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其客观历史作用却不必否认。正是通过洋务运动,使中国有了第一支新式海陆军、中国有了自己主办的最早的新式机器企业及其生产方式,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科技专业人才。(2分)以上新事物的出现,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正式开始。(2分)

2.为什么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观来认识、评价辛亥革命,必然得出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的科学结论。(2分)首先,辛亥革命胜利的方面是:它推翻了在中国数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中国实现了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但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因为北洋军阀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国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并没有获得解放,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目标并没有实现。(3分)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使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这个团结,就没有抗战的胜利。(2分)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抗战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2分)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2分)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但决不惧怕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敢于战胜一切侵略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

四、材料分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材料二: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指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党必须“注重‘无产阶级专政’与‘国际色彩’两点”;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必须严密党的组织和纪律,“严格的物色确实党员”等。

材料三:1921年夏,利群书社的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布尔什维克式,并提议把组织的团体叫做波社(波尔什维克)”。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其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束利群书社的活动。1922年夏,吴玉章、杨闇公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了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赤心评论》。其后,中国青年共产党宣布自动取消,并令其成员个别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答:

1、通过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4分)

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必然产生的结论。(2分)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什么思想?(4分)

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建党思想。(2分)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在建党问题上的最高认识水平(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优点?(4分)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统一的唯一的政党。(2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集中统一领导。(2分)

[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五、论述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回答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不得空发感慨和议论。本题20分)

1.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不断向前发展的?

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正式开始,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表明,当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时候,首先是从“坚船利炮”和先进的生产、运输工具等器物层面起步的。那时洋务派还只是承认在器物层面中国要师夷人,而中国在政治伦理、政治体制方面是用不着向西方学习的。(5分)

维新派从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及失败中,进一步认识到,仅仅从“坚船利炮”的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国家政治生活及运行的体制上向西方学习,这就要变法维新。为此,他们引进了进化论,并借用孔子的权威,且以日俄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事实,大造变法维新的舆论。他们所领导的“百日维新”,其目的是希望借助皇帝的权威,自上而下实现制度层面的变革。(分)

西太后的倒行逆施,使资产阶级革命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本质,他们认定无论是英国式

或日本式君主立宪制在中国性不通,中国只能实行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所以,他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把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5分)

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陈独秀等,他们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新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要有新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新政治,维持新国家。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为求得青年一代的思想解放,造就一代新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5分)

江西财经大学

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B 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06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戊戌政变维新派的改革遭到了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经过密谋策划,于1989年9月21日发动政变(2分)。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2分)。这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维新变法的政治事件被称作“戊戌政变”。(1分)2.清末“新政”为了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分)。此后还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新的学制,废除科举考试(2分);新政的力度和成效超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清政府积弊过深且缺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诚意,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2分)。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举行扩大会议(1分)。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2分)。

4.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目标,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2分)。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1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2分)。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来到中国,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错误(1分)。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2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3分)。

2.洋务派主张改变封建科举制度,以培养洋务人才。

错误(1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的近代军事和工业等方面的科技,不主张变革中国的封建政治上层建筑,(3分)。因而洋务

派虽然主张培养洋务人才,但不愿意改变封建科举制度。(2分)。

3.中国不但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判断正确(1分)。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1年9月18日。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开辟最早,结束最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坚持抗战时间最长,长达14年之久,牺牲最大,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打死打伤日军人数最多,约200万人,对于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分)。

三、简答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一小题10分,第二、三小题各8分,三小题共26分)

1.简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标志性成果。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2分)。

2)、魏源:开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风气,编《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3)、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2分)。

4)、严复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

5)、孙中山:1894年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2分)。

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分)。

1)、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据领导和主体地位(2分)。

2)、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分)。

3.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3分)。

3)、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2分)。四、材料分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

材料一:

1、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2、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分配后,禁止买卖。

3、分配土地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与公众勤务以外,其余的人必须强制劳

动。

4、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5、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二:

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政府所有,分配给无田地及少田地

农民耕种使用。

2、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后,禁止买卖。

3、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4、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材料三:

省苏(即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求各地政府发出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农民一家缺少劳动力耕田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金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1931年2月毛泽东《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请回答:

1.材料一,《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6分)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3分)。

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2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农民,禁止土地买卖(1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4分)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3分)。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劳动的开展(1分)。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4分) 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3分)。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1分)。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2分)

土地政策的制定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2分)。

[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五、论述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回答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不得空发感慨和议论。本题20分)

1.试以革命和现代化作为基本线索回顾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谈谈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以革命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8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四场战争——国民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二)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8分)

洋务运动:经济上开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戊戌变法:经济和政治上的现代化的尝试;

清末新政:经济和政治上的现代化的尝试;

辛亥革命:建立共和体制,形式上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模式转变;

国民党:在城市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

共产党:仿效苏俄的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4分)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包括革命和现代化两种基本手段。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现代化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革命与现代化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革命为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现代化是革命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江西财经大学

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A 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06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天演论》

2.保路风潮

3.东北易帜

4.卢沟桥事变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义和团运动存在许多迷信、落后倾向,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2.辛亥革命是人民群众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以及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必然结果。

3.抗战一开始,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就占据主要地位。

三、简答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简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及其内涵?

3.列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

四、材料分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上上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上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上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上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上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上上田一亩当上中田一亩一分,当上下田一亩二分,当中上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上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坏田,好坏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资本主义必倒而社会主义必兴”,但“真的劳农革命决不会发生”(甲方言论)

“中国人民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已立在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想行保护资

本家的制度,无论理所不可,抑且势所不能。”

“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乙方言论)

问题: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所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案?(2分)这一土地方案是如何对土地进行分配的?(4分)

根据材料二,回答:在这次论争中,甲方和乙方各自代表哪个派别?(2分)两派分别具有什么样的观点?(4分)

[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五、论述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回答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不得空发感慨和议论。本题20分)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试述近代中国历史上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先进分子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了哪些探索,并进行客观的评价?

江西财经大学

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402B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适用对象:06级本科生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写清题号与题目,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1分)。他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等(3分)。《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1分)。

2.辛酉政变: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1分)。对外国侵略者持强硬态度的肃顺等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奕?等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卖国条约而得到外国人的赏识(3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四洲志》: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3分)。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于1843年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1分)。在此后的103天中,光绪皇帝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内容包括了政治方面的改革行政机构,经济方面的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军事方面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等领域的变革(3分)。以西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百日维新”遂告失败(1分)。

二、辨析题(写清题号,按顺序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主张完全否定了孔学的价值,因而是错误的。

由于孔子所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之新国家”

的目标不相适应,所以,启蒙思想家认定,为了提倡民主科学,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5分)。但是,他们也指出,孔学也不等于全部国学(1分),他们也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1分),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1分)。

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实行了切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政策。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其中没收一切土地(包括农民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规定,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2分)。1929年4月,毛泽东等在江西兴国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即《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2分)。1931年2月,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xi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最早组织成立的地点是B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广州 3.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B)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C)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今的国家。A.古埃及 B.巴比伦 C.中国 D.印度 5.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C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总统选举法》 7.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 B )。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

8.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A )。 A.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B.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半殖民地 C.为了传播文明 D.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10.《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B)。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向西方学习 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1.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 B )。 A.中法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1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A)。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

《中国近代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购地建房的不平等条约是。 3、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占领的第一座州城是。 4、1856年,英法分别借口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军机大臣是。 6、冯桂芬在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建的最大军事工业是。 8、戊戍变法时,作为维新派变法理论依据的两部书是康有为的和 。 9、1897年春,康有为到广西桂林讲学,与唐景崧、岑春煊组织“圣学会”,创办。 10、为进一步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报。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 12、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旨在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13、1905年,日本和俄国通过签定,结束了日俄战争。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有哪些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签定《善后借款合同》,主要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到期的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因为()。 A、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打击空前严重。 4、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主张()。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6、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是()。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7、中国近代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 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己 C、以分散的封建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8、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卷) (适用系:全校?级文科各系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时间:???) 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 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 、魏源 B 、龚自珍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 、义和团运动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 、辛亥革命中 B 、新文化运动中 C 、五四运动中 D 、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BCDE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E.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民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试卷答案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5学年期末考试拟题纸 课程名称卷种(A/B)考核形式闭卷使用班级总份数出卷人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第1页共2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 A A B C C C B C 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 A B C D D B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 答案AC ABC AB AB ABD 题号678910 答案AB ABC ABC ABCD 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学生答案情况酌情评分)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4、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最终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 是个独立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自,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第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鸦片战争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得更加复杂了。 第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而鸦片战争之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者的 任务,这时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任务。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大主要矛盾交织到一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已经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了;另一方面,列强的残酷统治,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又与那些殖民地国家有所不同,它们采取的是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让其成为代理人,实行间接统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民族革命;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民主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前者是革命,后者就是现代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它主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发展进步的阻碍:第一、军事方面,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政治方面,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 B、基督教 C、拜上帝教 D、天地会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 B、14年 C、18年 D、20年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 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C、自强、求富 D、托古改制 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 B、军事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军队

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 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戊戌变法中,表示要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8、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实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 B)身上。 A、李鸿章 B、光绪皇帝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19、“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 B )的主张。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近代史》试题 (第1套)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鸦片战争后,————————————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3、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除加重捐税,广开捐输外,还实行制度进行搜刮。 4、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5、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6、洋务派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是由崇厚建立的。 7、19世纪70至90年代,以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 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8、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 9、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0、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1、风潮在1911年演变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三部分内容。 13、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14、中国话剧是由留日学生曾孝谷、李淑同、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于年开创的。 1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选多选少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属于“清未新政”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下列事件哪些发生在同一年?() ①清末新政②同盟会的成立③“成都血案” ④《朴次茅斯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签定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有:() A、公使常驻北京 B、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D、废除公行制度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B、废除科举 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5、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