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思想情感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B.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C.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D.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A.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B.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C.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E.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F.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G.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4、生活杂感

A.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B.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C.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E.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F.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1 / 4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2 / 4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概括】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一、“思想情感”题的命题形式 1、表达情感类: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心情,思想感情,观点)?②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③结合全诗,简述“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这首诗寄寓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表达心情类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心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过程?3、表达志趣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答题模式 设题要点:思想情感题一般要求概括加分析。答题模式: ①概括: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情感词。

②分析:从文本出发,抓住关键词句、重要意象、诗歌层次等分析出情感的依据 和来由。 常见情感术语: 寂寞、孤独、惆怅、苦闷、愁苦(忧愁)、悲伤(伤感、感伤)、忧郁、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 闲适、欢乐、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 例1、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译文: 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听说你要到的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问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此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注释,同时抓住体现此人情感的关键此举:“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此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 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此人的那种对宦海沉浮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 (一)思乡怀人诗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 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 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示例: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

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大全

高中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2. 学会鉴赏方法。3. 掌握答题步骤。 一、古诗中表达的情感类型 (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4、同情人民的疾苦。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6、借古讽今的情怀。(二)建功立业。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三)思乡怀人。1、羁旅(长期寄居他乡)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四)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五)人生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青春易逝的伤感。3、仕途失意的苦闷。 4、告慰平生的喜悦。 5、昔胜今衰的感慨。 二、“分析思想感情型”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句、××联或××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 3.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三、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1、看标题。注意在标题中把握诗歌的题材类别、感情基调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情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看作者。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把握感情。(知人论世):(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3、看注释。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4、看问题。 5、寻诗眼。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情感语言)。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 6、品意象。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7、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多出现在诗词的末尾。(关注结句) 四、高考引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前六句借景抒情,通过“湖山、槐柳、下鹭、鸣蛙、箨龙、木笔”等意象,营造了幽静的氛围,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 ②往日旧交零落殆尽的寂寞惆怅之情。尾联感叹“交旧尽”,没有知己可以共品茗茶、共赏湖山之景,倍感孤独落寞。 ③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之悲。尾联“叹息”自己作为爱国志士,身已年老,空怀报国之志。(三个要点,每点2分。)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 【知识回顾】“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从诗词中所暗示关键词入手。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5.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诗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2题。(分) 八尺① 顾炎武②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感情一) 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感情一、预习提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三)思乡怀人类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类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类 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诗歌的主要题材及思想感情 古诗浩如烟海,从题材上看大致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同题材的诗,大致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分清类别,可以基本定位作品的思想内容。(一)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Ⅰ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精要点拨 1.整体感知 这一点与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等)。在整体感知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标题和正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直接揭示情感的词句会在标题、正文里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要会重点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2.局部精读 对整体感知后仍不能理解的局部要用咬文嚼字的精读方法来突破。精读时一要利用上下句间勾连关系相互推求理解,二要遵循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古诗语言首先是文言文,因此要熟记古诗文中常出现的字词的意思,才能消除文字隔阂。又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就要求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提高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学会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 方法 一、学生背诵 名句背诵,默写。积累培养语感 二、学生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三、学生互批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四、精讲点拨 (一)了解考纲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呈现以下特点和命题趋势: 1、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少见。 2、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 (二)考题探究 1.抓住题目透视 讨论下列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送魏二王昌龄(2010江苏)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1)、答题要点: 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答题步骤: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把握景物象征义 (2009年广东卷) 月杜甫早梅张渭了解考题 考点解读

把握景物象征义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景象、物象、事象)来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有些景物的象征 义被人们约定而俗成,如“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 “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梅花”表凌霜傲雪,坚强之意;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假如能掌握一些景物的象征义,那么我们解读诗意就容易多了。 一般说来,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芭蕉等均表示凄婉悲怆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竹、菊等均象征忠贞与高尚。 3.关注表现手法 (20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4.关注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诉衷情陆游 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志士操守的高尚品性。(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三)总结规律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并非只使用哪一种方法,可能要考虑几个方面才能把握准确,分析到位。 回顾总结 ?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住题目透视 2、 ----把握景物象征义(比喻义等) 3、 ----关注表现手法 4、 ----联系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五、教学反思 ?方法指导 例题分析 总结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高三语文组 013.3.25 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

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古人云:诗言志。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答题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一)忧国伤时 (二)建功报国

(三)思乡怀人

(四)生活杂感 (五)送别之情

六、怀古伤今 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眼前的江南烟雨景物,对比映衬六朝那一度奢华无度热闹非凡又一个个竞相灭亡的朝代。 七、蔑视权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八、愤世嫉俗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发诗人忧愤郁悒,显示诗人郁结之浓,忧愤之深、,心绪之烈,感情一触即发不可抑止喷薄而出 九、怀才不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边塞征戍类诗词的思想内容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爱国守土、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别离贬谪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别离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愁绪满怀、伤感失落。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讴歌、留恋不舍。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等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思乡怀人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爱情闺怨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在怨女诗中,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