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自考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

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属性:就是领导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领导基础:是制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4.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题联系时所表现出来

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5.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

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6.被领导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

性。它是由被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着。

7.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

现。

8.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坚持和遵

循的标准或法则。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领导原理与理论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9.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对各种领导行为进行思维活动的产物,而领

导者也总是带着种种已经形成的观念去从事领导工作的。

1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领导者的审时度势:就是指善于选择和把握时机,适时作出正确

的决策。

12.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

13.最优决策:是蛰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

案的决策。

14.满意决策:是蛰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

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15.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是决

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形式。

16.决策的信息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专门从事

收集、统计、贮存和传递等信息处理活动,为决策提供情报信息资料

17.决策的智囊系统: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

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

18.决策系统:是由拥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它是现

代决策体制的核心。

19.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20.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

策权的领导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

21.人才:是指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相当的

文化知识,有较高的才能或专长,以自己的本领和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22.理论型人才:是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

造和贡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23.实践型人才:是指从事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并在三大

实践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如工程师、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等。

24.发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尚未认识的规律、提出新观点、

想出新办法、作出新发明的人才。

25.再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

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

26.组织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

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27.操作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

所长或善于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才,如秘书、医生、工程师等

28.德:是指思想道德品质,主要是就政治素质而言。

29.才:是指才能和智慧,主要是就业务素质而言。

30.德才兼备: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即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

质,即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的修养,有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即具有较强的才干和专业知识修养。

31.选才:就是指正确地选拔人才

32.用人:就是指合理地使用人才,即把每一个人安排在一个恰当的

位置上,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3.人才选拔原则:也称为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或称为知人识人的

原则,它是领导者考察识别人才的基本准则。

34.人才选拔:是指领导者依据一定的人才标准,考察、识别和挑选

人才的过程。

35.人才选拔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必须

遵循的程序和规章

36.选举制:是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是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

37.考选制: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8.荐选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9.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地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

本准则

40.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

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41.人才使用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使用人才的过程必须遵

循的程序和规章。

42.任职制度:对人才的使用必须给予人才一个适当的职位,这种对

人才授予职位的过程就是任职,而有关人才任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任职制度

43.委任职:又称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

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

44.免职制度:对人才已有职位予以免除的过程,就是免职,而有关

人才免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免职制度。

45.聘任制度:是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试考核招聘的人

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46.考核制度:是指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

态度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47.交流制度:是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

48.回避制度:是指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个

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种制度。

49.任期制度:是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

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

50.退休制度: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才或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

服务一定年限后,退职修养的一种制度。

51.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

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

52.政治教育:从狭义上而言,主要是指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与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53.公民素质:是指公民在思想、道德、文化和遵纪守法方面的基本

素质

54.疏导方针:包含疏通和引导两层含义,疏通是广开言路,集思广

益,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让人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

来。引导就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55.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

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56.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指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式或

手段、办法。

57.说理教育法:就是指领导者通过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讲解有关

理论和道理,以道理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58.情感交流法:就是领导者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相互交流情

感,以情感去感动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59.榜样示范法:是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

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

60.个别引导法:是把领导者对具体的个别对象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

具体方式、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61.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它是指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自觉学习、思想修养,主动接受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62.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

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63.领导组织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方式。

64.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

该组织系统设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

65.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

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

66.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

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67.一体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利

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

68.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类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根

据其不同职能,权力结构上分属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

69.一长制:就是在一个机关或单位中将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一位主

要负责人,由他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0.委员会制:就是决策权属于两个以上的负责人或领导集体,按少

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1.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

层次对上一个层次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

72.职能制:是指一系统或单位,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

置若干的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

73.素质:它泛指一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基本状态或

特征,如干部素质、职工素质、企业素质、部队素质等。

74.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75.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领导成员素质的组合构成,它是一个有

机的综合性的高只能结构。

76.领导集体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由不同知识特长和不同专长的领

导者组成的最佳的立体结构。

77.群众路线: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

的领导意见,这就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

78.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两种活动的总称,调查是收集材料,研

究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79.抽样调查:是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种随机

调查结果的概率,然后引出必要的结论

80.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进行活动时对待下级部属态度行为的表现。

81.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

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

82.领导经验:就是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知识。

83.作风: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具

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84.领导作风: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领导目的,机要率领、引导组织

成员和下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从事领导活动,这样,他在领导活动中就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行为,经过不断修正和多次重复,这种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模式,反映出一定的特征,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这种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叫做领导作风。

8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

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旧司我们求研究。

86.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一切为了人

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既要依靠群众有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87.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

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88.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它以一定的

知识、经验和素质为基础。

89.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

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的速度。

90.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

动结果之比。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个综合性指标。

91.领导效能考评:就是对领导者、领导群体的能力、效率和效益进

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92.群众评议法:就是通过群众测评、民意测验等方式对被考评者进

行评议,以获得被考评者的总体情况的方法。

93.民主测评方式:它是以标准化的等级量表为工具,采用领导与群

众结合、组织与个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评定途径,对领导者进行考评的方法。

94.定量分析法:就是根据领导活动的各种具体指标数量和质量计量

论质、评级计分,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领导者及整体效能的全貌。

95.用人效能:指领导者对部属的培养、选拔、配备、使用等方面的

成效。

96.比较考评法:就是通过选择一定的参照系来对比评价领导者效能

的方法。

97.模拟考评法:就是让被考评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

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映能力等等,并根据这些观察来测评他的各种能力。

社区0832班朱丽琳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人文社会科学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 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2 3 4态度和“ 5 6 7早期人 8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只“ 51 A C 2 A C 3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一18世纪 D .19世纪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 .美国 B .韩国

。 C.泰国 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B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工程图纸名词解释

土建部分名词 1、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具 体网上查询)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地震加速度(earthquake acceleration)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地震烈度表征房屋的破坏程度,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多少来衡量。 2、设计地震分组实际上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 3、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 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4、场地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刚度等因素来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 对岩石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场地土分为4类:Ⅰ、Ⅱ、Ⅲ、Ⅳ。场地土分为坚硬土或岩层、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 5、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 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青岛49cm、保定54cm等。 冻胀是指土中水变成冰时的体积膨胀(9%)引起土颗粒间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土的体积膨胀。冻胀率是指岩土冻结前后体积之差与冻结前体积之比。融沉是指冻土融化时的下沉现象。 确定基础埋深要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 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辅筑垫层。 垫层指的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7、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重要的建筑物;二级:大量的一般建筑 物;三级:次要的建筑物)。至于重要建筑物与次要建筑物的划分,则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破坏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程度确定。一级是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二级是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三级是次要建筑物。 8、砌体结构: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由于砌 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

马原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土建工程制图考试题1开卷

《工程制图》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投影法 2、剖面图 3、建筑施工图 4、GB/T50001—2001 5、投影法 6、建筑平面图 7、平面内最大斜度线 8、素线法 二、问答题 1、何谓正投影法?正投影主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3、简述建筑结构图包含的主要内容。 4、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在投影中如何判别点是否在直线上? 5、如何标注组合体尺寸? 6、简要说明下列图样中编号为①②③钢筋的直径、数量及作用。 7、何谓截交线?简述如何绘制平面体的截交线? 8、简述阅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思维。 9、简述建筑立面图的主要标记内容及作用。

10、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主要步骤。 11、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12、简述建筑平面图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3、请标注详图索引符号圆圈内编号的含义。 三、绘图题 1、根据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面正投影 2、根据下列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3、已知组合体两个投影,绘制第三面投影图。

(1) (2) 4、补画剖面图中所缺的线条。(1) (2)

5、把基础的正立面图改为适当的剖面图,并补绘左立面图(材料:钢筋混凝土) (要求:结果要加深,不要的图线须打“ⅹ”) 6、根据下列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答: (注:数字仅供参考) 已知组合体正面、左侧面投影两个投影,绘制水平投影图。 答:

《工程制图》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投影法:投射中心距投影面有限远,投射线汇交于投射中心的投影法。 2、剖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在形体的适当位置将形体剖开,移去剖切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形体,把原来不可见的内部结构变为可见,将剩余的部分投射到投影面上,形成的投影图。 3、建筑施工图:建筑施工图主要反映房屋的整体情况和各构件间的材料联结及构造关系的图样。 4、GB/T50001—2001:GB/T表示推荐性国标;标准号50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2001标准颁布时间。 5、投影法:我们使投射线通过点或形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 6、建筑平面图:用假想的水平剖切面经建筑物的门、窗洞口处将房屋剖开,将剖切面以下的部分向下投射而得到的水平剖面图。 7、平面内最大斜度线:属于平面并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的直线。 8、素线法:以圆锥等表面上的素线为辅助线来求解其表面上点的其他投影面投影的方法。 9、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0、截交线:立体与截平面相交时产生的交线。 二、问答题 1、何谓正投影法?正投影主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 正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法。正投影主要特性:实性性、积聚性、类似性。 2、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答:两者相同点:都是用于表达形体的内部结构形状。 不同点:(1)剖面图为体投影;而断面图为面投影;(2)剖切符号的标注不同;(3)剖面图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剖切平面进行剖切,而断面图通常只能是单一的。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名词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

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其他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时,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理论条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面前,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工业革命的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客观历史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和当前的现实作一番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1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1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 1

工程流体力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_大全

工程流体力学名词解释和简 答题_大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流体:实际的流体都是有粘性的,没有粘性的假想流体称为理想流体。2.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管:流体在管内作紊流流动时(1分),用符号△表示管壁绝对粗糙度,δ0表示粘性底层的厚度,则当δ0>△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光滑管;(2分)当δ0<△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粗糙管。(2分)3.边界层厚度:物体壁面附近存在大的速度梯度的薄层称为边界层;(2分)通常,取壁面到沿壁面外法线上速度达到势流区速度的99%处的距离作为边界层的厚度,以δ表示。(3分) 1、雷诺数:是反应流体流动状态的数,雷诺数的大小反应了流体流动时,流体质点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2、流线:流场中,在某一时刻,给点的切线方向与通过该点的流体质点的刘速方向重合的空间曲线称为流线。 3、压力体:压力体是指三个面所封闭的流体体积,即底面是受压曲面,顶面是受压曲面边界线封闭的面积在自由面或者其延长面上的投影面,中间是通过受压曲面边界线所作的铅直投影面。 4、牛顿流体:把在作剪切运动时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5、欧拉法:研究流体力学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描述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来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 6、拉格朗日法:通过描述每一质点的运动达到了解流体运动的方法称为拉格朗日法。 7、湿周: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接触的周界称为湿周。 8、恒定流动:流场中,流体流速及由流速决定的压强、粘性力、惯性力等也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10、卡门涡街:当流体经绕流物体时,在绕流物后面发生附面层分离,形成旋涡,并交替释放出来,这种交替排列、有规则的旋涡组合称为卡门涡街。 1、自由紊流射流:当气体自孔口、管嘴或条缝以紊流的形式向自由空间喷射时,形成的流动即为自由紊流射流。 12、流场:充满流体的空间。 3、无旋流动:流动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为零的流动。 15、有旋流动:运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全为零的流动。 6、自由射流:气体自孔口或条缝向无限空间喷射所形成的流动。 17、浓差或温差射流:射流介质本身浓度或温度与周围气体浓度或温度有差异所引起的射流。 19、稳定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与时间无关的流动。 20、不可压缩流体:流体密度不随温度与流动过程而变化的液体。 23连续介质模型

马克思 名词解释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实践: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性。 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表象,感觉,知觉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材料科学基础_名词解释

金属键: 金属键(metallic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晶体: 是由许多质点(包括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固体 同素异晶转变(并举例):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液态纯铁冷却到1538℃时,结晶成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继续冷到1394℃时发生同素异晶的转变,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γ-Fe;再继续冷却到912℃时,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晶胞: 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小平行六面体,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点阵常数: 晶胞三条棱边的边长a、b、c及晶轴之间的夹角α、β、γ称为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 晶体中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面族: 晶体中具有等同条件(这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 晶向指数: 晶体中的某些方向,涉及到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原子列方向,表示的是一组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直线的指向。

晶向族(举例); 晶体结构中那些原子密度相同的等同晶向称为晶向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晶带和晶带轴: 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配位数: 在晶体中,与某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称为配位数 致密度: 晶胞内原子球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值 晶面间距: 两近邻平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对称:通过某种几何操作后物体空间性质完全还原为原始状态 空间点阵:将构成物质结构的粒子抽象为质点后,质点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情况 布拉菲点阵:考虑点阵上的阵点的具体排列而得到的点阵具体排列形式,而不是强调是布拉菲数学计算得到的十四种排列 固溶体:溶质原子在固态的溶剂中的晶格或间隙位置存在,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的物质 中间相:两种或以上元素原子形成与其组元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化合物 准晶:有独特结构和对称性的物质,原子排列在晶体的有序

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近5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近5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1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4.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13.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