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震灾抢险教案

震灾抢险教案

震灾抢险教案
震灾抢险教案

非战争行动——震灾抢险教案

授课人:冯杰

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武部

批准人:杜燕 2015年1月

震灾抢险

作业提要

课目:震灾抢险

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志们了解和掌握震灾抢险的方法和程序

内容:一、震灾抢险的原则

二、震灾抢险的基本技术

三、震灾抢险的基本方法

方法:理论讲解,组织讨论

时间:2小时

地点:教室

要求: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二、积极发言,主动提问。

三、遵守课堂纪律。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5分钟

一﹑清点人数

二、宣布教学提要

作业实施……………………………………………100分钟

地震

是由地壳剧变引起的地面震动。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人为地震指陷落地震。全球95%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地震活动出现有明显增强趋势,形势十分严峻。

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所不同的是,它能在瞬

间内成灾,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1)突发性强。地震属于一种猝发性事件,震前没有明显的人感预兆,往往在瞬间突发剧变,使人们来不及作出反应和抗御,顷刻便毁于…旦。目前人类对地震的测报工作还处在探研阶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2)破坏性大。由于地震是一种地质剧变现象,瞬发时,往往给地面上的人和物造成整体性破坏。

(3)继发性突出。地震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建筑物倒塌、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甚至小灾造成大灭。如火灾、水灾、毒剂泄漏、细菌污染以及滑坡、泥石流等,都有可能发生。从而使震后灾区雪上加霜。

(4)社会性复杂。由于地震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在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之后,还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主要有:地震灾害造成心理影响和精神创伤,容易出现地震谣传,甚至出现“恐怖症”: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作用,使灾区经济遭受致命的打击,并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并且灾区经济系统的破坏,还有可能制约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震后经济秩序的破坏,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并引发社会治安的不良后果,甚至发生政治性事件。

震灾抢险的原则

(1)突出重点、因情用兵

突出重点,因情用兵。就是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灾情合理部署兵力,将主要兵力用于主要任务、重点区域或方向。一是救人为急,救命为先。抗震救灾的焦点是对人员的救护。尽管地震灾害对人类破坏和影响,起初一般体现在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冲击和破坏上,但最终都必将体现在对人的伤害上。而人作为人类社会首要的根本主体,减少灾害对其伤害,自

然成为抗震救灾的首要目标。因此先救人、后救物,边救人、边救命,是每一个指挥员必须时时处处把握的首要问题。二是合理用兵,支撑全局。在兵力使用上,力求把主要兵力用在最危险地段和最关键时刻,以支撑全局,安定民心。在行动过程中;遇有险情,一定要集中力量形成强大的突击力,力求一举攻克,不留遗患。三是注意掌握控制一定的预备力量,以便在意外情况出现时,能应付自如。迅速控制局面。

(2)密切配合、协力救灾

密切配合,协力救灾。就是参与抗震救灾行动的不同力量,以全局利益为重,密切联系,主动配合,以便形成行动的合力,确保抗震救灾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指遂行救灾任务的部队内部各单位之间要配合默契,注重效果。动员、组织和协调一切力量抗震救灾,不仅是抵御地震灾害袭击的客观需要,更是振奋民族精神所必需。一是服从政府统一指挥。部队参与抗震救灾,是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为此部队应主动接受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当好助手和参谋。任务一经明确。部队就要坚决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展开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抓好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强化主动协调意识。抵御重大地震灾害,单凭一种力量或仅靠一种功能的发挥是不行的。以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使各种救灾力量围绕总意图展开作业,既合理分工,又通力协作,才能提高抗震救灾的整体效

能。部队是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主动与其他救灾力量搞好协调,积极取得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形成相互支援、密切协同的功能互补型抢救行动局面,是部队赖以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三是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是部队搞好军民关系,争取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前提。部队在抗震救灾中,要时时处处注意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对抢救出来的各种物资,应妥善保管,并及时移交地方有关部门发还群众。部队再困难,也绝不动用救灾物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部队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信任,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与灾区人民一起,携手拼搏,战胜灾害。

(3)严密组织、确保安全

严密组织,确保安全。就是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及救灾任务的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周密组织抢救。一是充分准备。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前提条件,担负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在平时就要做好思想、物资、器材、训练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一声令下,部队能够迅速出动。在受领任务之后要根据灾情和任务的需要做好各项应付准备。二是周密组织。行动组织者必须以灾民利益为重;在作业手段的选择上,要讲究简便、实用;在行动

顺序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先集团目标、后分散目标。三是尊重客观规律。在抢救行动中,遵循客观规律,克服盲目蛮干。在具体的抢救作业中,把握灾情发展的规律性,避免施救对象的二次伤害,确保自身的安全。

震灾抢险基本技术

震后救人,抢救物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受领任务后要因地

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救人和抢救物资。

(1)定位技术

地震发生后往往造成一定房屋和建筑物的倒塌,由于地震发生的突然性,往往使有的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有的被家俱或其它物品砸伤,有的可能被困在一个角落不能出来。作为救灾人员,在抢救人员时首先要寻找被困或被埋压的人员,并确定位置。简易的定位方法主要有:询问其家属和邻居,利用提供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搜寻定位;分析倒塌(破坏)体的特征,不同的建筑和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不尽相同,倒塌后可能出现一些“安全角”或“安全岛”,甚至某些完整的房间,这些地方可能是人们躲藏之处;观察或倾听,遇难者在倒塌体内听外面非常清楚,但外面的人听里面的动静却十分困难。所以需要采用卧地贴耳细听的方法,尤其在夜间效果更佳。另外,可以一边敲打一边听,有时,里面的人听到外面的敲打,也会有所反应,这样内外就联系上了,被埋压者的方位就可以确定下来。也

可以发出搜索信号,搜集和侦听反馈信号;抢救者进入倒塌体搜寻过程中,要仔细辨认人们爬行的痕迹及血迹,据此可能找寻到已缢曼饬或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2)扒挖技术

扒挖的工具一般有木棍、钢钎、镐、锹等,使用这些工具时,注意不能伤人。徒手扒挖易对扒挖人员造成伤害,最好穿戴手套等防护器材。扒挖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①使用扒挖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接近被埋压的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②扒挖时要特别注意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一般的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伤害。③当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④埋压物比较重,被救护人员一时难以救出、能与被救者面对面或直接沟通时,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等递给被埋压者使用,以增强其生命力。⑤对埋压在体积大与沉重的瓦砾堆内的人员进行抢救,需要进行掘进作业。一般可以充分利用瓦砾堆中已有的空隙,小心的爬行到被埋压有人员的房间,或在侧墙凿开一个豁口,就比较容易进入被埋压人员的房间。为了进入深埋在瓦砾堆下的房间,有时需要在瓦砾堆外开凿一个竖井,下到相当深度后,在水平掘进到被埋压人员的房间。

震灾抢险基本方法

(1)人员抢救

抢救的原则:抢救的一般原则是:先救命后救人,先救人后

救护。

与护理:

抗震救灾任务的分队在救灾现场,讲究施救方法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对被埋压人员施救,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先使其头部充分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部露出地面。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应充分发挥埋压者的自救能力。有些伤势不重者,帮助其暴露头部和胸腹部,让其自救脱离困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都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再扒出。

护理,就是救出被埋压者后,给予必要的特殊护理。地震发生初期,当地医疗部门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缺医少药的特殊环境下,特殊的护理必不可少。对于在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要蒙上其眼睛,使其免受强光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下子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情绪过于激动。

(2)物资抢救

震后抢救物资也是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不仅会给人民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会有许多物资埋压在废墟中,加之震后灾区社会秩序较为混乱,一些不法分子也会趁灾打劫,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使人民和国家的物资财产蒙受更大的损失。震后抢救物资一般在抢救人员之后进行,也可视具体情况因地、因事、因时制宜,与抢救人员同时展开。

抢救物资的原则:

先救生活必需品。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粮食、炊具、衣物等许多生活必需品往往被埋压在倒塌的建筑之下,同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也会使许多人来不及做充分的准备,即使震前做了准备也非常有限。因此,震后在外部救援物资来到的情况下必须先扒挖出一些生活必需品,以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从而有利于灾民和灾区的稳定。

先救重要物资。这里所说的重要物资是指涉及国家机密的重要文献资料、历史文物及对生产和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设备和器材。先救危险物品。这里所说的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引起毒气、细菌、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

先救放置较集中的大宗物资。放援较集中的大宗物资便于抢救,同时由于集中也会给一些非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因此震后应及时抢救较集中的大宗物资,将人民和国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抢救的方法步骤:

定位。震后寻找被埋压的物资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根据震前其所处的位置来判定,也可借助一定的器材来寻找。

扒挖。找到被埋压的物资时可以参考抢救人员时的扒挖方法。同时在扒挖时可以针对不同物资特点,灵活机智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搬运。就是将抢救出来的物资转移到指定的位置。搬运的方

式主要有扛、托、拉、抬及车辆运送等。在搬运时可以视距离远近和救灾现场的具体实际灵活的选择不同方式。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选择捷径、坦途。在抢救物资的过程中,注意对被抢救的物资加强警卫,以防止不法分子趁灾打劫、盗窃。

(3)次生灾害抢护

地震次生火灾和水灾发生的慨率较大,危害较重,出于以上原因的考虑,着重涉及次生火灾和水灾。

①火灾

火灾是地震最多发的次生灾害,凡是发生在城区、厂矿的地震,几乎都会引发火灾,有人把地震和火灾称为“姊妹灾”。有时地震引发的火灾比地震灾害本身更为严重。因此灭火救灾是抢救地震灾害的重要任务。

地震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火种扩散。厂矿炉火和家庭炉具倾倒或破坏,造成火种扩散引发火灾。

电器设备损坏。电器设备及其线路因遭破坏而进发火源,甚至发生电弧,引发火灾。

爆炸。易燃易爆物品和高温高压生产设备因受到震动或撞击化学制剂。化学容器或制剂包装遭破坏后产生化学反应.引发火灾。

抢救地震次生火灾与抢救其它火灾相比,更为紧张复杂。一是引发火灾扩大的危险因素多;二是既要抢救被火围困的暴露八

员,又要抢救火场的被埋压人员。根据情况可编为救人组、灭火组、救物组、保障组等。

抢救的方法:

火场救人。震后火灾的发生常会有一些人被困或被埋压在火场内,这样就无形中增大了救人的难度。但其具体组织程序同抢救人员时的行动是相同的,只是在编组时要考虑到灭火这一特殊情况。控制火场的方法:首先判断火源的种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火按照不同的方法切断火源。如电路着火首先必须得切断电源,既使不是电路引起的火灾,也必须要视情况先切断电源,以免在用水灭火时引发不必要的伤害;其次是清除火场周围的易燃物质,防止引发火灾或是使火势更旺;再者就是转移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如煤气罐、储油罐、氧气罐等。以此来尽可能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对烧伤人员的抢救。火场内既有埋压的人员,又有被烧伤的人员。在展开抢救火场被埋压人员的同时要分出兵力对烧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做到一灭、二查、三防、四包、五送。

扑灭建筑物火灾。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火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冷却灭火法;隔离与火源相近的可燃物——隔离灭火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氧——抑制灭火法。

②水灾

造成水灾的原因:河道被堵塞。地震造成的山崩、滑坡,使

大量的岩石、泥土填入河谷,堆坝截流。湖泊(水库)被充填。泥石流入湖泊(水库)后,水位上升外流。水利工程被破坏。地震造成堤坝裂缝,水渠断塌。地面陷落注水,矿井涌水,喷水冒沙和海啸等。

抢救人员:抢救水泛区的埋压人员,首先应疏通水道紧急排水,然后迅速清除倒塌体孔缝及周围的杂物和淤泥,并快速展开扒挖作业。

组织固坝排险:对于裂缝的堤坝,迅速进行塞填加固;对于堤坝,应迅速进行截流抢险,制止水灾泛滥。

组织疏通河道:对堵塞河谷、水渠的杂物进行清理,疏通水流;对崩塌的岩石、泥土堆积成的截水坝,可实行爆破泄流。

抢救物资:抢救中,只要时间许可,运力充足,就要尽力将重要物资运到安全地带。对于难以运送的大型物件、固定资产和来不及运送的贵重物资,应采取有效的加固和避防措施。

作业讲评…………………………………………………5分钟(略)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护蛋行动活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护蛋行动活动》含反思 1、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各种方法,感受妈妈对自己浓厚的的爱,体验家长培养他们成长的艰辛,感受母亲10月怀胎的辛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报答父母。 2、探索保护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辅助材料。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1、请每位家长当天早上为幼儿准备一枚熟鸡蛋,上面写上幼儿姓名。 2、亲子协商,用棉花、纸盒、皱纹纸、绳、布等辅助材料包装鸡蛋并携带在孩子身上带入园。 一、提前一天向家长介绍护蛋行动的内容:要求家长晚上同孩子商量如何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将鸡蛋宝宝保护好放在自己身上带一天。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纸盒里,将纸盒四边穿上绳挂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等。第二天早上请家长将蛋煮熟,给蛋做记号(用彩色笔给蛋写上学生的名字)以确保蛋不被孩子掉包。

二、到校后教师协助把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要求幼儿从早上来园到离园,除午睡时间可以取下,其余时间均需带在身上,并且保证不破碎。 三、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方法。根据需要进行以下提问:你知道妈妈是怎样保护宝宝的?你能想起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做? 四、在傍晚离园前老师检查每个孩子的蛋,引导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保护鸡蛋的方法,并填写护蛋记录。表扬蛋完整未破的孩子,引导幼儿再次体验妈妈保护宝宝的辛苦。 五、放学时请孩子把鸡蛋献给自己的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祝福的话。 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将宝宝一直带在身边并保护好,教师随时记录鸡蛋的破损情况。离园前,组织幼儿检查自己的蛋宝宝,探索蛋宝宝完好和破损的原因,引导幼儿交流护蛋行动的感受,体验妈妈的辛苦。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课题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这次地震破坏程度之、波及范围之广、人员伤亡之惨重以及救援难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当看到在这次地震中受伤的或失去生命的人们时,我为之流泪,心痛和惋惜。于是,结合人教版选修5地震知识的内容设计了这节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地震的原因并了解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②运用地图,了解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③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 ④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从图片、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为学习《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008年我国地震灾害的视频: 5.12四川汶川地震。 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那么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是谁“惹的祸”?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布在哪里啊? 学生: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地震灾害都是板块“惹得祸”)教师:那么最主要的两大的地震带知道在哪里吗? 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

白建文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白建文.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三系教案审阅表 职称:主任医师急诊医学教研室:教师姓名:白建文

2008.09.12 具体授课时间: 教研室审阅意见: 优点: 急救技术讲解详细 示范明确,教学交流充分 缺点: 缺少操作模型 建议改进: 借用安妮模型、气管插管模型,让同学熟悉操作

是否已将意见反馈本人:是 教学组组长(签名):日期: 日期: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教办审核意见: 2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案白建文教师姓名:教研室:急诊医学 课程名称急诊医学授课专业和班级 05临床三系 常用急救技术

授课内容学 授课学 掌握基本急救技术(解救、止血教学目包扎 掌握紧急气道开放 基本急救技术的内容教学重紧急气道开放的 手法气管插管的适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操教学难 教具和多激光笔、多媒体电脑、黑板、笔 体使 教学方理论授 一基本急救技术1分钟教学内容【解救--分过救助创伤或

遇险的患者从危险中解出来 1.1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①切断电源、关掉汽车发动机引擎② 使用灭火器③清除障碍,保持道路畅通④确定是否有毒物泄漏⑤在总指挥统一指挥下救援⑥贯彻整体搬 3 ⑦固定颈椎、脊柱运原则,打开车门,补液开放静脉通道、初级气道开放⑧控制出血。对外出血进行加压包扎,⑨

救助溺水1.2 抛救生圈救、拨11120下水救助,背后、托起竹竿 冰窟窿、匍匐前进、将绳索 木棒递过去分【止血--直接按压止1. 压迫包扎1.2 1.3填塞1.4止血带止血法:控制四肢出;定时放松;作出注意:不超1著标志;过紧易造成肢体坏死分【包扎--2分钟二.紧急气道开放(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心肺复苏中是一项气管插 包括手法开放气道、重要措施。管、环甲膜穿刺等。:仰头抬颈法――一【手法开放气道】一手压前额,一手抬颈。4 仰头举颏法――一 手压前额,一手指托起下颌(最常用)抬颌法――双手指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急诊科 一、概念 危重病人:即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二、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情变化快,时效性强(如猝死、心梗病人),必须争分夺秒。 2病情危重,造成机体功能严重障碍,,病变累及多个系统或脏器3以高龄人群常见且日渐增加趋势 三、急救特点 救治上体现急、稳、准,必须争分抢秒 心跳骤停4分钟内复苏,可一半人救活 心跳骤停4-6分钟内复苏,10%救活 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复苏,存活率仅4% 2、救命后诊断,生命第一 3抢救治疗措施较多,需立即实施,发挥团队精神 三、危重病人抢救对设备、仪器、人员素质的要求 1.抢救室准备 ⑴、仪器:抢救室应具有五机八包(五机: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 仪、洗胃机、吸痰器,八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导尿包、接生包)所有急诊物品保持性能良好,做到“四定三及时”(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及时检查

维修、及时补充、及时消毒)。 床旁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电图、心率、呼吸、体温的数字及图像,充电备用。 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高频呼吸机,多功能呼吸机,包括常用的基本呼吸类型,要求氧源通畅,至少备两套管道 除颤仪:经常保养,充电,检查 ⑵、药品:抢救室常用的药品有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及常用液体。这些药品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便于随时移至床旁抢救。 ⑶、用物:输液用物如压脉带、碘酒、酒精、棉签、胶布、砂轮、注射器、输液帖等;止血用物如纱布止血带、治疗急救用物如试管、电极片、吸氧管等;其他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剪刀 用物虽小,缺一不可,定位放置,及时清点。 2、抢救人员要求 素质标准 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及开拓精神 有一定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 广泛的多专科护理知识或实践经验 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 心理素质

幼儿园护蛋行动活动方案讲课教案

幼儿园护蛋行动活动 方案

精品文档 “护蛋大行动,用心悟恩情”活动方案 护蛋行动——让每个孩子把一只鸡蛋带到幼儿园,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都要随身带着鸡蛋,并想办法保护好鸡蛋,保护期为一天,要使它完好无损,蛋破即为护蛋失败。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细心照料和关心周围的人,体会做事的艰难,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2、通过护蛋活动体验责任感,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幼儿受到“爱”的教育,懂得真情之珍贵,懂得要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给予的关爱。 3、探索保护生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辅助材料,动手动脑想方设法完成“护蛋”任务,让幼儿感悟亲情的可贵,体会保护和善待一个生命的不易。既让他们体会成长的艰难,又培养了爱心,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学会爱护生命,珍视亲情。 二、活动准备 家长提前帮助幼儿准备一只鸡蛋(大班生鸡蛋、中班熟鸡蛋)并利用辅助材料(纸杯、各种小盒子、棉花、绳子、布、皱纹纸)帮幼儿保护好,带到幼儿园。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22日星期二 四、活动规则 1、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鸡蛋。这个道具“鸡蛋”在这里被当作一个小生命,幼儿就是这个“蛋宝宝”的“蛋妈妈”每个幼儿给“蛋宝宝”化妆(中大班幼儿用水彩笔绘画、装饰),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护送鸡蛋从家到学校,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一直将蛋宝宝带在身边,包括早操、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散步、运动等在不同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法,去保护蛋宝宝。然后再把鸡蛋带回家。要求小朋友随身携带这只鸡蛋,要像妈妈爱护小宝宝一样爱护自己的鸡蛋,并做到不要破坏别人的鸡蛋。 2、“护蛋行动”需在鸡蛋破裂到无法保存的程度,才可以宣告“蛋宝宝”死亡。鸡蛋裂了一点,但还能保全的情况下,我们要想办法保护好,引导幼儿以父母的心态对待“受伤”的“蛋宝宝”:如果一个孩子生病了,父母会不会对他置之不理,甚至会抛弃他吗?这些鸡蛋就是我们这些“蛋妈妈”的“蛋宝宝”,我们应该以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它们。 3、如果活动时鸡蛋破了,请幼儿通知老师处理并做好记录,并退出“护蛋”活动;护蛋成功者,将获得班级老师的奖励。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急救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急救的定义

(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 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 1.初级检查 D.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R.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 A.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B.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 C.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 2.进一步检查 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肢,检查过程中

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现场考核 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概念 1.洗手 2.卫生手消毒 (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二:地质灾害之 中国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4、以某地质灾害为例,提出相应防御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联系实际生活,把握地质灾害避险小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重点】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 的原因 2、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难点】 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地质灾害专题学习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 成原理,基本把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分 布特点,并根据灾害的发生条件和原因,阐述灾害防御措施,聊聊日常生活避险。 ,归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特点。

结合以上特征,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尤其是青藏和云 (板块交界,构造运动频繁,多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地质灾害如何防御(提示:可从形成原因入手)归纳 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知识 【布置作业】优化设计:P53、P58,第14题,测评:P4,第24题 【板书设计】专题二地质灾害 二、中国地质灾害 1、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地震:东部和西部板块交界处,西多东少 滑坡、泥石流:地形阶梯交界处,中部季风气候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修筑护坡、固坡工程;保护植被,改善地表条件;完善排水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等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二、综合题 8.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ab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________。 (3)c点所受的影响和破坏比f点____________,从图上可看出的原因是c点的___________比f点小。 (4)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小到大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面上的三角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______________。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会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参考答案】 一、 1.AC 2.AB 3.AD 4.D 5.BC 6.CD 7.B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367)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班级:七()班 活动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班主任:李献华 教育目标: 、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

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幼儿园小班教案《鸡妈妈的护蛋行动》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鸡妈妈的护蛋行 动》带反思 小班教学计划《鸡妈妈的护蛋行动》包含对适用于小班的艺术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孩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展示和玩耍,使孩子可以参与学习并主动学习并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使孩子们可以掌握快乐的游戏。为了了解椭圆和直线(长和短)之间的区别,他们将使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并喜欢进行装饰。快来看看带有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幼儿园小班《鸡妈妈的护蛋行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掌握并理解快乐游戏中椭圆和直线(长和短)之间的差异。 2.给孩子充足的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孩子可以参与学习,并主动学习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3,他们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并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主要困难 1.识别椭圆和直线(长和短)之间的差异,并学习绘制曲线和直线。 2,使用撕纸的方法锻炼儿童手指等的发育能力。 活动准备

鸡头饰(相等于孩子的数量),狼头饰(1),鸡“家”,蛋(1),彩色粉笔,黑板刷,各种颜色的彩色纸。输入音乐,录音机。 活动程序 1.孩子们带着音乐进入会场并找到一个坐着的地方。 2.拿一个鸡蛋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1)妈妈给孩子们带来了礼物,这是什么?你喜欢吃鸡蛋吗?吃鸡蛋有什么好处? (2)鸡蛋是什么形状?(儿童观察,讨论) (3)现在我妈妈只有一个鸡蛋,对孩子们来说还不够,我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抽很多鸡蛋给好朋友,好吗? 3,绘画和撕裂。 (1)老师演示绘画鸡蛋,孩子们观察后学会绘画鸡蛋。 (2)狼吃了所有的鸡蛋,我该怎么办? (3)老师和小孩一起画护栏(短护栏)并画鸡蛋。 (4)狼把鸡蛋都吃光了,为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5)加固护栏并拉出护栏(长护栏)。 (6)除了能够抽鸡蛋之外,我们还能使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鸡蛋?(展示各种彩色纸,指导孩子用彩色纸撕掉各种颜色的鸡蛋)。 4,狼又来了,但它不能再次进入,大家欢呼!鸡宝宝要回家休息了。(活动结束)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好理解。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

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第二点则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国家要制定减灾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在其指导下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要制定各级政府重大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做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有了这些法规和措施,减灾工作才有可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一旦灾害发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我们在有关灾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灾害,当地政府首长都要亲临现场,指挥抗灾减灾工作,正体现了这种灾害管理组织体系。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没有的,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

护蛋行动教案[1]

护蛋行动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护蛋行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的《护蛋行动》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感受,在一个大主题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辅导,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真情。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知道关于一个主题,可写的素材也有很多。 前期准备: 1、老师与学生一起签下护蛋军令状。 2、每人身上带一个新鲜的蛋。想办法保护好这个蛋,保护期为三天,蛋破即为护蛋失败。 3、活动开始前,可自由讨论护蛋计策。 4、每天写一篇护蛋心得 教学目的: 1、通过护蛋行动,学生切身体会到“爱心”和“责任心”的含义 2、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挖掘写作素材。 3、能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把有关“护蛋”的片段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景,颁“护蛋明星”奖,导入话题。 出示护蛋军令状 护蛋军令状 本人自愿参加“护蛋行动”。在护蛋的三天时间行动时间(2003年12月8日至11日)内,我会时时刻刻把生的鸡蛋带在身边,尽心尽力地保护好它,争取获得“护蛋明星”。如果蛋破了,我甘愿被淘汰出局。 立状人 2003年12月8日 三天前,就是在这张军令状上,我们用手中的笔,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大名。我们班也热热闹闹地开展了一次护蛋行动。几番心血,几番付出,提心吊胆,辗转反复,终于等到今天。在今天,我们的护蛋明星将隆重揭晓。花落谁家,拭目以待。(音乐响起) 谁的鸡蛋还完好无损,请大胆地站起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护蛋明星上台。看,护蛋明星们带着微笑,带着自信,也带着他们为之自豪的蛋走了上来。(发“护蛋明星证”) (特色提示:老师与学生一起签下“军令状”,使孩子更富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更投入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课前回顾“军令状”,颁“护蛋明星奖”,打开学生记忆的大门,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当中。) 二、采访交流,展开话题 1、今天,王老师要采访一下各位明星们。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胜的或者说你哪一方面做得比较好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拨 方法导引 列表分析法 本节知识具有关联性,要同时记住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特点又截然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列表方式进行比较,便于掌握。 疑难解析 1.地震 (1)地震的发生: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①注:地应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2)震源、震中(读图 ) 震源——岩层发生断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 (3)震级、烈度 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左右。 烈度——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某一地区的地面所受的破坏强度,用烈度来表示。 2. 3.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地区基本相同。 滑坡的形成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力,外力和人为作用影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它们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4.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就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基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有时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了推波助浪的复合效应。 ①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多发生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如川、滇、黔接壤地带。 ②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群发性——由原生灾害引发次生灾害,例如天文、气象、水文因子可触发地震;地震可衍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瘟疫等群灾伴生,以致形成恶生循环的灾害性。 ③地质灾害的社会性——所谓灾害是相对人类这个主群体而言的,如果没有人类这个主群体,便无灾害可言。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无人区,就只能被视作地质现象,而无灾害的对象了。同时,人类这个社会既是灾害的承受者,又是灾害的制造者。如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量抽取地下水,滥采、滥伐、滥垦、修建水库大坝不注意生态问题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典例精评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解析:读图获得信息,川、滇、黔交界处地质灾害的分布地区是一致的。分析可知这是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所致。 答案:(1)川、滇、黔交界处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是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一旦有暴雨,就形成了泥石流。(2)泥石流滑坡 (3)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 知识强化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本课属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地质灾害》这节课的内容为主,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简述地震的成因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 3.理解导致地震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4.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 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地震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与其他地质灾害之间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地震危害程度还具有地域差异。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以及灾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材料,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联系汶川地震背景,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考,再结合对文科班学生的要求,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达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新课教学 本课课题是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所以全课就都以汶川地震为主线进行串联。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利用思考一、思考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础知识,所以先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相关要素(地震的构造等)。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给出汶川地震的相关材料来启发学生思维,并适时加以归纳总结。 在教授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使学生对地震的分布有总体上的认识,之后利用地图抛出问题——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结合乡土地理——福建多地震吗,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关注生活,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质灾害的防范安全教案

地质灾害的防范安全教案 教案第一页(试用)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3-D) 14,安全使用电梯和旋转门安全1班的第一个课时是什么。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乘客应该如何应对电梯故障?2.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正常使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电梯的危险。3、知道电梯遇险自救点。4.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材建设了解电梯遇险救援的重点。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的意识。 1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以师生活动的课堂变化和处理效果为主要环节1。简介: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也是其自身大型机电设备。自从电梯发明以来,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梯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报纸上经常报道电梯事故。为了纠正原因,有些人要对这些因素负责。因此,我们以问答的方式介绍电梯相关知识,以确保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运行。2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教室的变化和处理老师的动作是两个,问答游戏: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动作为主要环节a: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组配重,它们由一根牵引钢丝绳1连接。在驱动装置(曳引机)的驱动下,电梯如何运行和连接?

电梯轿厢和配重在电梯井中沿着导轨上下移动。2、如何呼叫电梯?回答:当你需要乘电梯时,你应该选择电梯厅呼叫面板上的方向按钮。如果电梯的方向与你选择的方向相同,它会自动停在这层,否则它不会停。然而,当电梯满载且不能容纳更多乘客时,电梯不会停止。在乘坐电梯之前,你必须耐心等待电梯下次运行。 回答:当你需要乘电梯时,你应该选择电梯厅呼叫面板上的方向按钮。如果电梯的方向与你选择的方向相同,它会自动停在这层,否则它不会停。然而,当电梯满载且不能容纳更多乘客时,电梯不会停止。在乘坐电梯之前,你必须耐心等待电梯下次运行。3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教师在使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论: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最权威的数据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统计中,自动扶梯和直梯是一起统计的,属于特种设备(锅炉和起重机械在此列出)。XXXX发生电梯事故44起,占特种设备事故总数的14.86%。全国共有1628500部电梯,约占全国特种设备的四分之一。还有一组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数据。到了XXXX,10000部电梯的事故率是0.33。在统计学中,自动扶梯和直梯都混在一起,所以很难说有多少是不同的。然而,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自动扶梯的事故都比直线自动扶梯多(美国自动扶梯的事故率是直线自动扶梯的20倍,是韩国的3倍)。另一方面,虽然自动扶梯比直线自动扶梯多,但死亡率很低。4

大班教学活动护蛋行动

大班教学活动:护蛋行动 作者:刘辉来源:潍坊市潍城区北门幼儿园点击:260 时间:2010-11-23 【设计意图】 为了让宝宝们知道妈妈生育宝宝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怀胎十月时,妈妈挺着大肚子行动非常不便,每天除了坚持认真工作、做家务,还要格外留心宝宝的安全,她的心每时每刻都牵挂着我们宝宝。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勤劳负责的妈妈,通过护蛋行动体验做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为我们的付出是无私而伟大的! 【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各种方法,感受妈妈对自己浓厚的爱。 2、探索保护生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辅助材料。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生鸡蛋若干、棉花、纸盒、皱纹纸、绳、布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好听的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二、基本部分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等等)肯定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 2、老师这里有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让幼儿分别说一说。结合现实提问幼儿:你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3、每个妈妈都特别爱自己的宝宝,动物们的妈妈也是这样,比如鸡妈妈,它的孩子是谁啊?引导幼儿了解鸡妈妈的孩子是蛋宝宝。蛋宝宝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碎,所以鸡妈妈特别的辛苦。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鸡妈妈,想想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蛋宝宝。 4、老师这里有好多材料,组织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保护鸡蛋并想办法固定在自己的身上。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纸盒里,将纸盒四边穿上绳挂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等。 5、护蛋行动开始。利用有难度的小游戏,让幼儿体会鸡妈妈保护蛋宝宝的不易。 三、结束部分 个别幼儿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带着蛋宝宝到户外游戏,继续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将蛋宝宝一直带在身上保护好,教师随时记录鸡蛋的破损情况。 【活动反思】 通过讲课,幼儿从中体会到当一个妈妈的辛苦。从而知道要更加好的爱自己的妈妈。

地震与地震灾害的防御

地震与地震灾害的防御 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建荣 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遭受到200多次6级以上地震袭击,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数百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三个基本概念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指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分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按震中距分类,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短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按震级大小分类,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地震频度 下表列出的是地球上不同里氏震级(M L)的年均发生次数。由表我们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