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

五、教学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语文:1949年以后语文学科课程的名称,内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百千千:指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

3、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大学》和《》;而五经是指《》、《》、《》、《》、《》。

4、人文性: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

5、语文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学习和人的修养等方面

达到的高度。

6、文化品位:?

7、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8、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0、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11、新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连接的实施条件。

1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4、文道统一:文:指语文形式——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道:指思想陶冶。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文道统一指在语文教育中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15、因文悟道:指在“通情入境”的理解阶段,教师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分析课文语言、写法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达到思想情感的共鸣,使之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16、因道释文: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道”,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启发学生品味

课文的写法运用和语言运用之妙。

17、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9、语感:P159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或: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20、精读:是要读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读文章中最有特色、最感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2、导读法: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教”的境地。

23、朗诵法: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

24、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简答题

1、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答:1、识字教学①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②韵文化,便于朗读记诵。③“文”与“道”统一。2、阅读教学①熟读、精思、博览。②评点法。3、写作教学。①作文从模仿入手,②先放后收,③多读多写多改。

2、简述近代语文教育的方法

答:①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重视识字教学,把识字、辩字,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②语文教学中强调记忆,对课文的段落,精美文章的全篇,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流利的进行背诵,做到烂熟于心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字、词、句、篇的内在含义。③注重讲解,课堂教学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法。④写作教学方面,注重用范文带动写作教学。

3、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内涵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交际的能力,也即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于重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思维、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工具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落实“双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1。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2。基本能力——读写听说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解读文章的能力。

4、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内涵是对学生的人格、个性、心灵、精神世界的关怀,体现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等等。重视熏陶感染,实施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文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重视感受、品味、领悟;要弱化分析。

5、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内涵是什么?

答:①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油水分离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即水乳交融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剥离。②工具性着眼于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人文性着眼于人的存在与发展。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

6、简述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

答:(一)民族母语情结(二)言语交际能力(三)言语行为风格(四)良好的语文习惯(五)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7、简述“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区别

答:“语文能力”只是“语文素养”中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包含全部语文教育内容,“语文素养”能涵盖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例如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用“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是科学的。

8、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①注重情感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体验。②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③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培养。

9、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答:人非生而知之。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语文学习更是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离开了实践。语文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所以要把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10、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1、简述语文教学目标与“三个维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学生

经历、体验学习过程,理解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培养感情、形成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

12、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答: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教材只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中介,教学主要不是要掌握教材本身而是要借助教材掌握某一规律或能力,即用教材教。如何正确使用例子?首先重视例子,注重例子的经典型。其次要超越例子,不要把学例子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将其看作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让学生达到更广阔的语文空间。

13、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一)语文训练和思想陶冶统一(二)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同步(三)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四)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五)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整合14、简述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联系。

答:①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这个知识是精选的,是管用的应用语文的知识,而不能过多过细,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语文知识的获得不能光靠教师讲,不能光靠教师灌输,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②另一方面,获得语文知识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要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15、简述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

答:1、读听是吸收信息,写说是表达。读听是写说的基础,没有读听就没有说跟写,写说又促进了读听的发展。2、读写是书面的,听说是口头的,读写规范了听说。

16、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强调学生背诵、默写就是强调死记硬背,你的看法如何?

答:1、语言与思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过语言表现,语言的清楚表现了思维的清晰;思维的条理性体现为语言的连贯性。语言与思维的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既是学语言,又是训思维。2、强调背就是丰富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语言学习,要反复诵读,才能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理。

17、根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①重视语言的赏析,熟读成诵;②按语言特点训练;③按规律训练学生思维。

18、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说法妥吗?

答:妥当。语文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

19、从阅读性质谈阅读教学思想。

答:⑴、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是人生存的一种能力,体现学生学的过程。⑵、复杂的心智活动——各智力因素参与,注意、记忆、观察、联想、想象、思维等因素参与阅读的整个过程。阅读的意义是读者将文本意义内化构建的过程,也是创建文本的过程,文本与读者的经验发生联系。

20、简述阅读教学新理念。

答:(一)对话阅读(二)探究性阅读(三)个性化阅读(四)体验性阅读(五)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21、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实施对话阅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2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

答:(1)找准语感训练点。言外之意最丰富的、感情最丰富最强烈的,表达突破常规的地方,富有音乐感的语段(2)用好语感训练法,玩味法、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诵读法(3)劣实语感发展的基础。

23、朗读训练有何作用?要注意什么?

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可以练习正确发音,学习表情技巧。它既能训练胆量,又能训练口才。它能使口语和书面语融会贯通,从而增加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朗读是说话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机会地进行,而不能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朗读训练中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24、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176

答:1、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2、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横引法、畅想法、发现法。(3)联想和想象。3、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思维训练的序列。

25、简述单元教学的优势。

答:①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②使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单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明确。③强调举一反三,知能迁移,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④重视阅读材料之间的纵横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和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26、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程序?

认读感知,再读思考,精读品味,熟读欣赏。

27、简述阅读教学过程应重视的问题。

答:一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二是重视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三是树立有机的整体阅读观念。

28、简述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教学有法”的“法”字意义是原理、法则,强调的是遵循教学规律;“教无定法”的“法”,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能,强调的是不同的对象,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即因材施教。

三、论述题

1、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理解性质对指导语文教学有何启示?

答:(一)语文课程性质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和交际的能

力,就是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是培育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二)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1、语文课程性质揭示了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即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应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并以此指导教学行为,克服语文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切实抓好双基学习,落实技能训练。

2、明确学语言、训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应试教育强势下,语言学习、训练思维已逐渐远离了课堂,背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下降。学语言、训思维既是课堂学习、训练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

3、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感受、揣摩(品味)交流、对话、欣赏、领悟等几个环节。不能简单地把教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律和方法搬到语文教育中去。

2、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王尚文说:“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请你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理解。

答:学语言、训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第一,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助思维的发展有于语言的发展。因此,立足于语言的学习,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是:语文知识、词汇的

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内容。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思维等因素,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借助感受、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活动来进行。学生智力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决定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程度。因此,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则是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对课文肢解式的分析,或是应试考点的提示,都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是解决问题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重要的形式就是教师遵循读文章的顺序“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这个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入手,把握大意,顺着大意指向,透过语言表面,领悟语言下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始终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课文的过程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开发智力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考点提示过程。

3、论述人文性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应的教学思想。

答:1、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具体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的过程中,即是人文精神。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内涵是:培养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2、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1)语文教育提出人文性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2)提出人文性教育,是探寻语文教育的本源:塑造民族之魂。③提出人文性教育,重在培育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3、人文性教育实质是重在对人发展的关怀及对人的灵魂铸造的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要

形成以下的教学思想:

(1)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特别重视的是灵魂塑造的工作;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工作。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因为语文是文化,具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语文也是思想的载体,负载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是人的主观意识的流露。因此,语文教学重视对话教学,不能用教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教语文。

(3)用文化影响学生,用正确思想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重视熏陶感染,要把人文思想渗透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4、阅读实质是什么?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使这一过程更具语文味,更具科学化?

答:1、阅读的实质是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智力技能参与。

2、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这一过程体现语文味,更具科学化,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师生之间对话必须是平等、民主的,因而阅读教学教学过程老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具体说,

一要创设对话的环境、氛围;二要研究学生学习心理;三要教给学习方法。

第二,要通过对话走进文本。对话是手段,走进文本,赏析语言是目的。因此,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围绕学语言、训思维进行;二要遵循叶圣陶先生的“遵路识斯真”的教诲,按教学规律、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施教;三要吃透文本,设计体现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3.处理好对话与涵咏之间的关系,体现语文学习独有的特色,朗读感受、赏析体验、揣摩玩味都是语文学习常用的方法。

5、论“语文训练与思想陶冶统一的原则”

答:(一)确定本原则的依据

1、从文章的本质看,文章均为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语言相统一。

2、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文,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

3、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新世纪的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二)实施本原则的途径

1、阅读教学中,“因文悟道”、“因道释文”。

2、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

3、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做人的态度。

6、论“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答:?

7、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答:不同意。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1、作为交际工具,其主要的凭借是语言。语文学习的任务是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语言的获得途径:熟读成诵,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学习强调从语言环境中、整体中去领悟。考点教学割裂了语言内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

(二)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理解

1、学习语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思维的发展又规范语言的发展。

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⑵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思维就是发展智力。

2、思维训练要贯彻在学语文的过程中。

从思维学来说,学字词是概念学习,学句子是学判断,学课文是学逻辑。语文学习的重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其主要任务是理请文章思路,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路”即是思维,学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训思维的过程。学生学字词句篇,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概括的能力,即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体现在整篇文章学习过程中。从文章中整体把握、整体理解,不可肢解课文,不以训练考点

来代替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体现逻辑思维的有效训练,教师不以灌输为主,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指导学生遵循读文的规律走进文本,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教与学都要遵此规律进行,作者以此思路来写作,学也要循此路来学,长期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此思维方法,学生就能读懂文章,就懂得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

只抓考点的教学,或肢解课文的分析,实际就是背离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扼杀了学生智力发展,误了学生学语言用语言训思维的最佳时期,是对学生的残害,是学生后续发展能力不强的主因。

(三)从学语文的角度理解

课文语言是典范的,对学生语言发展影响很大。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品味、揣摩有助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8、不少学生说,不喜欢学语文,更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太大,教什么不教什么其实都没关系: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只要不考课内,保管没关系。我语文考好跟我老师没关系,考得不好跟我老师也没关系。老师一星期五节课尽说些无聊的东西,或是课上报答案、读教参,太误人子弟了,语文科可以取消了。

你同意上述说法吗?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作为未来的语文老师,你将如何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喜欢你的语文课?

答: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

案例: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

师: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学生向全班介绍)

生: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

生:写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读了之后令人很向往。

生:读完这首诗,让人觉得自己十分幸福,觉得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

师:请再读一遍。透过字句,请你想象一下。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诗人大概是长期受到什么“痛苦”的缠绕,终于有一天,他挣脱了,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可以为那些自己热爱的人作出诚挚的祝福了。

生:根据诗句的用语和所描述的细腻程度,我想她是个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觉得她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断追求幸福的人;诗中不难看出她生活的艰苦,因此要追求幸福。

师:(介绍海子生平状况)听了刚才的介绍,请再读本诗,然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生:听完老师对海子的悲惨一生的介绍,再来读本诗,的确是能够看出海子对幸福,哪怕是一丁点的幸福的渴望。最后几个“愿你”,也是他对其他人的一种祝福吧,“只愿”也说明了他的无奈,他的处境艰难,我(起初)的揣测错了。

生:听到老师说到海子心灵的孤独之旅,我颇有感慨。一个孤独的人,往往去追求在别人看似很平凡的东西:喂马,劈柴……“只愿”两个字打破了原先编织起来的理想境界,把正在神游的诗人拉回了现实,一种无可奈何体现了出来。但在初读时却没有注意到这点,始终觉得整首诗是轻快的。也许在不如意又自认为无法改变现实时才会这样。

师:现在。请你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去欣赏、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如果你认为诗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

(学生边读边写,5分钟之后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生:这首诗的感觉很纯,让人想象到那很美的意境,蕴涵着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美好景致的憧憬,但是那种意境过于理想化。

生:全诗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它的无比热爱与幢憬,也给读者无比的联想。

师:(教师介绍一篇他人的赏析文章)听了他人的赏析文章,对照自己的赏析阅读,请你做个反省比较,说说自己阅读的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生:听了(刚才的)赏析文章,感到(自己)每一次研读欣赏都没有把每节的不同意象区分开来(欣赏理解);或是没有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

师:请各位以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自由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

师:现在你或许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好吗?

生:……

师:现在就要下课了,请每人说一句最有感触的话,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

问题:

16。以上是一位教师有关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作出评析。

案例:

阅读下面学生的一篇习作,完成第17~18题。

人在拒绝中高贵

①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行走于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太多的绚丽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也让人无所适从。置身纷扰的社会,唯有坚守自我,拒绝诱惑,才能还生命以真实和高贵。

②“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厰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是叶挺将军《囚歌》里的诗句,黄钟大吕,掷地有声!对于囚徒来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自由,然而渴望自由的囚徒却拒绝了自由的诱惑,这是何等坚定的信念,又是何等高贵的拒绝!

③拒绝诱惑,可以升华出灿烂的灵魂。彼得·巴菲特,含着金汤匙出生,本可以继承“股神”巴菲特的衣铱,成为华尔街金童,也可以利用父亲在投资领域的巨大影响,沿着父亲铺设的

商业轨道阔步前行。但他决定走自己的路,用音乐谱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并最终获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巴菲特拒绝了平坦的人生路,绽放出绚丽的梦想之花,彰显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高贵灵魂。

④拒绝诱惑,可以燃烧出民族的图腾。那是一个“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黑暗的阴云笼罩人的心灵,而鲁迅却以笔为枪,捍卫一个民族的尊严。高薪伪职,他弃之如敝屣;权位利禄,他鄙之如尘土。他拒绝诱惑,埋头写作,于混沌中发出最警醒的呐喊,引导国人走出彷徨。鲁迅是伟大的,他用拒绝了诱惑的笔杆,撑起了民族的灵魂。如今的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门”和“洞”都向我们敞开着,金钱、物欲、美色、享乐等各种诱惑的魔鬼都在向我们喊叫着,许多人把持不住自己,不走正门钻狗洞,成了诱惑的俘虏。多少人能经不住鸦片的诱惑而不变成瘾君子,多少人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不身陷囹圄,多少人能经不住名利的诱惑而不身首异处,答案是否定的。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从领导干部到阶下囚或死刑犯,就是典型代表。

⑤一个贪官写道:“我恨那些给我送礼、送钱的人,是他们用钱买走了我的权力,买走了我的良心,买走了我晚年的幸福生活。”他的回忆是沉痛的,可惜的是他只盯着诱惑本身,而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诱惑是可恨的,然而被诱惑俘虏,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财迷心窍、利令智昏。

⑥想起希腊神话里的塞壬女妖,她姣好的面容和甜美的歌声不知害死了多少人的性命,但是,大英雄奥德修斯却让水手把他反捆在船的桅杆上,给他双耳封上蜡,最终抵挡住了诱惑,安全地回到了故乡。是的,诱惑是艳丽的罂粟花,是温柔的杀手,是舒坦的陷阱。拒绝妖魔的诱惑,战胜自己的欲望,你就能做奥德修斯那样的英雄;反之,就会成为塞壬岛上的一堆白骨。

问题:

17。请从第②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

18。阅读本文,请指出本文写作上的几个特点。

五、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完成第19~21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2019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9版数学精品资料(人教版) 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年数学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3,2-) C.(3-,2) D.(3-,2-) 2.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2≠x C .x ≥2 D .2=x 3.要判断甲、乙两队舞蹈队的身高哪队比较整齐,通常需要比较这两队舞蹈队身高的( ). A . 方差 B .中位数 C . 众数 D .平均数 4.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5.已知反比例函数2 y x = ,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必经过点(1,2)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 C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D .若x >1,则y <2 6.如图,菱形ABCD 中,∠ A =60°,周长是16,则菱形的面积是( ) A .16 B .16 C .16 D .8 7.如图,矩形ABCD 的边6=BC ,且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点C 的左侧,直线kx y =经过点A (3,3)和点P ,且26=OP .将直线kx y =沿y 轴向下平移得到直线b kx y +=,若点P 落在矩形ABCD 的内部,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精品全套共7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及期中期末测 试题及答案 【精品全套 共7套】 第十六章 分式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 一、选一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x ≠y ,下列各式与 x y x y -+相等的是( ). (A )()5()5x y x y -+++ (B)22x y x y -+ (C) 222()x y x y -- (D )2222x y x y -+ 2.化简2 122 93 m m +-+的结果是( ). (A ) 269m m +- (B)23m - (C)23m + (D )229 9 m m +- 3.化简3222121 ()11 x x x x x x x x --+-÷+++的结果为( ). (A)x-1 (B)2x-1 (C)2x+1 (D)x+1 4.计算 11 ()a a a a -÷-的正确结果是( ). (A )11a + (B )1 (C )1 1 a - (D )-1 5.分式方程12 12 x x = --( ). (A )无解 (B )有解x=1 (C )有解x=2 (D )有解x=0 6.若分式 2 1 x +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x 的值为( ) (A )0 (B )1 (C )0或1 (D )0或-1 7.一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若单独开甲、乙管各需要a 小时、b 小时可注满空池;现两管同时打开,那么注满空池的时间是( ) (A ) 11a b + (B )1ab (C )1a b + (D )ab a b + 8.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小时数为 (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教学论读书笔记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教育认识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 在泰勒看来,对学习者本身信息的研究是获得行为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有利途径,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学习者的“需要”做调查研究。在此他提到“需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另一种则是心理学的概念,即把“需要”视作“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况,必须使这些张力恢复平衡,泰勒把课程的行为目标建立在第一种意义上的“需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把所选答案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下,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2、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3、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土地革命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 4、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场战争是 ( )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5、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总分 核分人 题号 卷Ⅰ 卷Ⅱ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 1.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7(科) 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 2、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分别为、、。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4、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 5、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 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7、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语文是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 8、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著作是。 9、“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下列不是“三百千”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B、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C、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D、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充分应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下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三个维度”的是() A、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阅读、综合性学习 D、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

5、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的两个突出特点是() A、综合性、实践性 B、实践性、情感性 C、综合性、情感性 D、情感性、应用性 6、下列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是()、 A、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发现与创新 B、阅读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 C、表达与交流、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D、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发现与创新 7、下面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的是()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C、重视规律法则的把握 D、适应社会需要 8、第一次把“语文”和“语文学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是() A、《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C、《语文课程标准》

【冲刺卷】八年级数学下期末一模试题(带答案)

【冲刺卷】八年级数学下期末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 的长是( ) A .15尺 B .16尺 C .17尺 D .18尺 2.若63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4 B .5 C .6 D .7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AD 边上一点E ,且4BE =,3CE =,则AB 的长是( ) A .3 B .4 C .5 D .2.5 5.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 值可能是 ( ) A .1 B .2 C .3 D .4 6.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

大致是() A.B. C. D. 7.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A.众数B.平均数C.中位数D.方差 8.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A.5B.17C.5或17D.5或 9.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点E在AB边上,将纸片沿CE折叠,点B落在点F处,EF,CF分别交AD于点G,H,且EG=GH,则AE的长为( ) A.2 3 B.1C. 3 2 D.2 10.下列各组数,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2,3,4B.7,24,25C.8,12,20D.5,13,15 11.将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

*题型:1.背诵20’(诗、词。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着,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八年级数学(下) 期末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 .二次根式 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 式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2 B 、x≠3 C 、x≥2或x≠3 D 、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 AE 于点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 和3 4 312+= 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 +)13(3--30 -23-= M P F E C B A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课程论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 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 二、教学与教学论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 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 (二)教学论 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着:《利记。学记》 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

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 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 文选读本:《昭明文选》《古文观止》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2316.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参答案 (7)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4(x﹣1)(x+2)=5,x2+y2=1,5x2﹣10=0,2x2+8x=0,=x2+3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b=2,c=3 B.a=2,b=3,c=4 C.a=2,b=4,c=5 D.a=3,b=4,c=5 3.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4题)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4.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A.110°B.115°C.120°D.130°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①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3个B.2个C.1个D.0个 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2k=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B.k≤C.D.k≥ 8.若把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y=2x B.y=2x﹣6 C.y=4x﹣3 D.y=﹣x﹣3

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 A.75°B.60°C.55°D.45° 10.小明的爸爸早晨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到达距离家800米的公园,他在公园休息了10分,然后用30分原路返回家中,那么小明的爸爸离家的距离S(单位:米)与离家的时间t(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B. C.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11.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2.若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c=0的一个解,则c2=. 13.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4),则k=. 14.如图,在?ABCD中,∠B=60°,∠BCD的平分线交AD点E,若CD=3,四边形ABCE的周长为13,则BC长为. 15.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第象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