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秋季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秋季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1— 九年级语文试卷 —2—

……………………………………密……………………………………封……………………………………线………………………………………

学校:

级:

姓名:

学号: 2017年秋季九年级语文摸底考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古人善用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范仲淹用“ , ”(《渔家傲 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未建功立业的无奈感慨。

5.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两句,指出其描绘大漠壮观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可谓一语中的。

6.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7.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神州大地聚起强大正能量。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李商隐的咏史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

”。

8.老子有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它启示我们: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否则理想就只是空谈。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6分)

9.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妖娆.(r áo ) 汲取 吹毛求疵.(c ī) 粗制滥造 B. 襁.(qi áng )褓 旁骛 根深蒂.固(d ì) 契而不舍 C. 亵.渎(xi è) 烦燥 孜.孜不倦(z ī) 相形见拙 D. 诓.骗(ku āng ) 风骚 味同嚼.蜡(j üé) 袖手旁观 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B.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先生,(笔名杨绛)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次比赛意义非凡,无论成败与否,它都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为了经受南极内陆气候的考验,泰山站的工作人员在彩涂板上涂上一层氟碳层,被称为南 极建筑中最好的“防晒霜”。

D.龙虾肉中的一种物质与维生素C 能起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三价砷,吃龙虾切记不能同 时服用维生素C 。

1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在学校里”和“他在学习”中的“在”词性不同,“物质文明建设跟精神文明建设一 起抓”和“张安跟李明两个并列第一”中的“跟”词性也不同。

B.“须发花白”“调查研究”“坚强后盾”“起草方案”“吃了三碗”短语结构依次是主谓、 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C.“老师叫我背书。”“叫”和“背”都是谓语。“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曹文轩,以出色的文笔,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曹文轩文笔出色。”

D.“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但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地归省了。”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

1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2016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①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②深深植入当代世界 ③帮人类渡过一劫

④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15.语文实践活动(4分)

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

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2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时 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任选一题作答,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2分)

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解说:

②姓名:解说: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16-17题。(4分)

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

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

②今天,科研人员宣布他们揭开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而这一发现让他们大为震惊。

③科研人员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④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说:“我们十分惊讶,人们曾认为它们是通过色素来变色的,但真正的原理完全不同。”

⑤雄性变色龙变色,可以让自己的外表更加华丽,以吸引异性、吓退情敌;或是让自己的外表更加不起眼,从而躲过捕食者。

⑥大多数其他种类的变色动物通过黑色素在载黑素细胞内聚集和发散来调整颜色的明暗程度,它们改变的是颜色的亮度而不是色调。

⑦研究团队称,此前人们也一直用该原理解释变色龙的变色过程。但这个说法,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

⑨对变色龙皮肤的分析显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透明的被称为“光子晶体”的纳米物质控制的,光子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

⑨日内瓦大学在一份报告中说,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

⑩他们发现变色龙还有更深一层的虹细胞.这些细胞包括“体积更大、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实质上是一层智能隔热板。

○11研究团队说:“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其他爬行动物体内只有一种无法变色的虹细胞。

16.变色龙变色原理的传统解释是什么?科研人员指出这种认知的误区在哪里?(2分)

答: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雄性变色龙通过变色来吸引异性、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

B.其他种类的变色动物通过黑色素在载黑素细胞内聚集和发散来改变其色调。

C.变色龙的变色是由位于虹细胞层的“光子晶体”这种纳米物质控制的。

D.变色龙的虹细胞呈两层分布,这是其进化的新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段,完成18--20题。(6分)

如何微信

姜赟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③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

九年级语文试卷—3—九年级语文试卷—4—

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④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⑤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⑥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⑦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⑧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2分)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①小节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

B.第④小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烦恼。

C.第⑤小节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

D.文章最后三节围绕“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进行论述,水到渠成,有很强的说服力。(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14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寡人反取病.焉()(2)秦王色挠.()

(3)圣人非所与熙也()(4)长跪而谢.之()

22. 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吾欲辱之.

B.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吾欲辱之,何以.也?

D.于.土墙凹凸处生于.淮北则为枳

2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

九年级语文试卷—5—九年级语文试卷—6—

24. 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

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甲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

(一)阅读下列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26—28题。(8分)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26.对【甲】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7.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抒发上有何相同之处?(3分)

答:

28.这两首词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运用了哪种常见手法?(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9--33题。(14分)

最后一次拥抱

许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九年级语文试卷—7—九年级语文试卷—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