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整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整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整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题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在居民总体收入增加的同时,个人收入不均等情况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问题,尤其是比重越来越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小的局部影响来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直接制约了个体的消费投资需求和能力,还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着重讲的是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吉林省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下分析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的弊端来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

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长短期内均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短期内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长期内影响大为减弱。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内刺激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但长期来看,则会抑制此种需求的扩张。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城乡居民、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二元经济

Title A dynamic study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ake Jilin province for example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steadily, but overall income increase in resident, personal income inequality is growing. The income gap problem, especially in the more than i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has caused the people's attention. From the local influence, he directly restricts the individual consumption demand and investment ability, Also affects the area’s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part is emphaticall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income gap. The third part is the reality of the income gap of Jilin province in under the gap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of malpractice narrowing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relevant policies.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income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eople restrict the consumption's increasing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 but more distinct effect in the short run, weaker in the long run. The urban people have higher average the global capital assets investment in the short run, but do a reverse effect in the long ru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s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l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Income distribution, Dual economy

目次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2)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2 理论基础与本文的分析框架 (4)

2.1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 (4)

2.2 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 (4)

2.3 本文的分析框架 (5)

3 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 (6)

3.1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与现实状况 (6)

3.2 二元经济 (8)

3.3 消费与投资 (8)

3.4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9)

4 政策与建议 (11)

4.1政策的弊端 (11)

4.2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 (12)

结论 (15)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6)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分配结构既表现为体制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和体制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生过度”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化,由于“双生过度”时期的体制和非体制因素,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总需求不足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研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还没有从实证角度加以验证;定量分析方面也多是利用发达国家数据研究初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对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则重视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及其原因、“倒U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等方面。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则很少触及,定量分析也鲜见。从理论来说,收入差距扩大可能通过四个机制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一,由于存在信贷市场的不完善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使更多的穷人面临约束,降低其消费需求;第二,在民主社会中,更大的收入差距会使得更多的人支持增加税收来促进再分配,而更高的税收则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的激励作用;第三,收入差距的升高会引起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恶化社会投资环境,并使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产权,从而降低具有生产性的物质资本积累;第四,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全社会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水平及其结构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那么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定量分析这个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这期间,一方面,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追求平均主义为目标的分配制度,

逐步转变为由市场机制主导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起了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扩张态势,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日益拉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自1997、1998年以来,我国从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资源短缺转入了需求不足、市场制约,而且此问题还在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显然,内需不足的问题将困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城乡统筹发展与建设新农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次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因此推进城乡统筹进程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文献综述

收入差距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国际上围绕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趋势,主要是围绕Kuznets(1955)所提出的倒U型曲线能否成立而展开;还有就是研究收入分配的变动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讨论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及何种收入分配方式更利于经济增长。

在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中,Kuznets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经济增长水平高低划分为不同阶段,早期经济高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中间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稳定,收入差距随之保持稳定;后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增长水平放慢,收入不平等缩小,即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服从倒U型曲线。这个假说提出来以后,引发了长久的激烈争论,比如Chenery(1974)、Aderlman,Morris(1973); Paukert(1973) ; Ahluwalia(1976)就肯定了倒U型曲线的存在;而Squire(1995)则对倒U型假说提出了质疑。由此产生了许多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不断深化了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认识。同时,相关领域的理论进展,使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思考更加深入和广泛。

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反思了经济发展的成败原因,认为制度转型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于是他们重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其中,阶级产生的利益集团理论和依附理论分别被普遍应用于国内外影响收入差距因素的分析。

Greenwood and Javanovic(GJ,1990)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式,规范化地讨论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证明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会加剧;而在长期,随着经济增长和金融中介发展,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直至收敛到平等水平;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

Clake、Xu和Zou(2003),Hononbar(2004)、Back和Levine(2004)从市政角度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跨国分析,结论为: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减贫富差距,但未能证实两者之间的“倒U关系”。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分配的平均主义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学者越来越关注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还没有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收入差距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差距等;二是收入分配差距程度指标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针对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行的;三是收入分配地区时间差异的研究及地区经济收敛,多数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存在显著地地区分配差异,通过经济增长将会出现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即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在我国是存在的。

很多学者从单一角度分析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比如从教育(赖德胜,1997)、政府力量(王城,2002)、非转移性收入(陈宗胜,2001)、机会不均等(马宇文,2002)、转移性收入(黄祖辉,2003)等因素分析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章奇、刘明兴、陶然(2004),姚辉军(2005)对于银行信贷占GDP比重所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虽然有些文献研究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有些文献研究了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更有些文献研究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都没有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总需求以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定量分析,结论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差较大。但看法相对一致的是,都

肯定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雪球的抑制效果以及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目标,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查阅法。收集、归纳现有的研究文献。通过从图书馆查找阅读相关的书籍,从互联网搜索阅读相关的资料,归纳吸收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第二,比较分析法:涉及到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对比;第三,实证分析法:运用表格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

2 理论基础与本文的分析框架

收入分配影响到经济增长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环节,即收入分配状况如何传导到消费需求,以及消费需求怎样将收入分配的信息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本节据此进行划分,对收入分配的传导途径理论进行系统归纳,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来论述收入分配的各种需求传导途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以期提出较为完整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途径的理论框架。

2.1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

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按一般规律,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适当地扩大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这时的收入差距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后果,同时它又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当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时,就必须要提倡均匀分配,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当收入差距过大时,它就会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高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他们对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已基本达到饱和,而占人口比重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者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和需求,但又缺乏支付能力,这样就会造成总需求萎缩。因此,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社会总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

2.2 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

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消费能力差距的扩大,使城市居民拥有大部分居

民可支配收入。这部分人消费水平很高,几乎应有尽有,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较弱,消费水平较低,大多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而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不大,并且他们还面临着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巨大开支,因此,消费扩张、升级余地狭小。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出现了消费断层,不能形成集中的消费热点,从而成为消费连续增长的障碍。

二是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引起了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及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所以,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具体来说,由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同,高收入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当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使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时,全体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便会随之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会从消费结构上制约消费需求,制约了总消费的增加。

在经济领域,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由此造成目前一方面出现某些消费需求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某些消费品供给过剩的状况。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达近万元级的消费阶段,农村居民则仍停留在千元级消费阶段,并且难以突破,以致在城镇居民的一般耐用消费品普及后,农村对这些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则衔接不上,继而出现加工工业品,特别是家用电器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现象。这是导致消费口市场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高收入阶层对于一些高档消费品己经趋于饱和时,中低收入阶层则由于受到收入增长的限制无法达到更高消费层次,从而产生消费需求的断层,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失衡和消费品市场的疲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可简单概括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和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率↓→GDP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弹性↓→GDP增长率↓。

2.3本文的分析框架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现状;其次从二元经济结构、消费投资方面分析吉林省的相关情况;再从农业性质、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城乡居民素质差异等方面,对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共性问题;最后从我国的城乡政策、财政政策、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政策面对城乡居民差距的影响,并

给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3 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

3.1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与现实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吉林省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换。同时,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95至2002 年,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由36%上升到43%,且呈逐步扩大态势。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将直接关系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民心和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在1985年后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吉林省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全省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改革前有了明显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由于受到劳动生产率、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态势仍在持续扩大。如表一所示,1986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为1:1.5,1997年为1:1.8,2001 年则上升至1:2.5,2006 年升至1:2.7。如果把养老、就业、医疗、教育考虑在内,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为 3.5 倍左右。

表一吉林省1986-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对比表

年份城镇居民

收入均可

支配收入

(元)

城镇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

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元)

农村人均纯收

入增长率(%)

城乡居民收入

差(元)

1986 607.5 7.1 413.7 6.0 193.8 1987 709.9 14.4 456.7 9.4 253.2 1988 889.1 20.1 523.1 6.7 366.0 1989 1081.6 15.8 627.5 16.6 454.1 1990 1218.3 11.2 623.9 -0.6 599.4 1991 1325.0 8.0 717.3 14.9 607.7 1992 1483.6 10.6 759.8 5.5 723.8 1993 1768.2 16.0 807.4 5.9 960.8 1994 2141.5 71.4 1034.0 28.0 1107.5 1995 2928.3 26.8 1200.0 13.8 1782.3 1996 3484.2 15.9 1590.0 24.5 1894.2 1997 3805.6 8.4 2125.5 25.1 1680.1 1998 4190.6 9.1 2186.3 2.7 2003.7 1999 4206.0 1.1 2400.0 8.9 1806.0 2000 4480.0 6.5 2260.6 -6.1 2219.4 2001 4810.0 7.4 2022.5 -11.7 2787.5 2002 5340.5 9.9 2182.0 7.3 3158.5 2003 6260.2 17.2 2360.0 7.5 3900.2 2004 7005.1 11.9 2681.0 11.9 4374.1 2005 7855.1 10.8 2999.6 10.6 4855.5 2006 8690.6 9.6 3263.9 8.0 5426.7 2007 11285.5 23.0 4190.0 22.1 7095.5 资料来源:《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吉林省统计年鉴2007》。

3.2 二元经济

近年来,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对于工业、城市的发展,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还十分突出。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支出水平。吉林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80年到1990年缓慢增加、1990年到1992年伴随着收入的增加有了大幅提高,这种缓慢增长的势头持续到1997 年,此后又进入低潮,2000年以后又有所上升,但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相比,实际上正在下降。198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5到2001年则上升为1∶2. 69。如此发展下去,非但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使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战略上选择了“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方针。当时主要依靠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把农业剩余积累转化为工业利润,又以农业税收和农村储蓄等渠道获取大量的资金积累,再通过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从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期间为了保证从农业中获取稳定的工业化资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农村向城市单向提供资金、土地和人力、农业在资金、产品、市场三大方面对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体制长期运行的结果是农村的大量资金流向城市,但大量的人口却滞留农村,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反差越来越大。二元结构的体制是导致农业投入长期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3.3 消费与投资

城乡居民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同。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1985年农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7,到2000 年则变成1:2.95,到 2006 年变为1:2.75,参见图1吉林省部分年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情况构成图。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985199620002006城镇农村

图1;吉林省部分年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情况构成图 单位:元

注:表中“城”、“农”分别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

资料来源:《吉林统计年鉴》(1985、1996、2000、2006)

1996年至2006年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从4180元提高到8166元,农村居民从1488元提高到2969元,城乡居民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对差距扩大为 2.75∶1。十年之间,二者差距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从消费支出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的消费分别为 3.26∶1 和3.52∶1,教育文化方面的差距则高达10倍。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有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为提高生活质量,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下降,子女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生产物资的投资等因素大幅增加,致使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较小。

3.4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3.4.1 农业的弱质性

吉林省农业基础要素禀赋低,致使农业具有明显的弱质性。第一、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因素。吉林省地处东北,无霜期比较短,单季作业, 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户均占有土地少,因此很难获得规模效益。第二、农业市场竞争者。吉林省农业生产主要以玉米为主,生产决策缺乏引导机制,低层次竞争频繁,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程度与西方国家同类农产品相比差距很大,农产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没有优势可言。第三、营销素质差。绝大多数农产品现在只做到核心产品层次,急需提高农产品的外延价值,吉林省现有农产品基本上没有多少促销措施,无论是与

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农产品的促销手段相差很大。

3.4.2 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

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在社会地位上是彼此平等的,他们依据市场原则进行公平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决策与自由选择,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结果形成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资本从农业向工业流动,结果形成了对工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资逐渐减少,甚至有部分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致使商业金融偏离农村, 支农信贷业务很少。按2005 年的统计指标,我国农业产值占GDP15 %,农业贷款所占比率不到5 %,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每年从农村抽走资金大约4500亿元,邮政储蓄65 %来源于县城以下的农村。资金从农村流出全部进入城市,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马太效应”;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亦如此,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方向都是城市,很少问津农村,结果忽视了农业的资源需求,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化。

3.4.3政府干预市场机制的最终结果

政府干预忽视了农业的资源需求,扶持了工业抑制了农业,导致社会结构失衡。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合理性”。政府依据非商业性原则,在配置社会资源时,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将转移支付向农业倾斜,实现社会合理性目标,即城乡协调发展。(1) 国家支持农业的资金总量不足导致吉林省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即使达到了《农业法》所规定的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要求,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2) 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增长不理想。一方面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80 %左右在地方,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主要问题也在地方。自从1991~2002年,地方财政总支出由2295181亿元增长到10366165亿元, 增长了3152 倍, 而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由220174亿元增长到689147亿元,增长了2113 倍,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 年为7.19 % , 到2002 年下降为6.16 %。(3) 财政支农方式存在问题。目前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主要以直接补贴为主,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相当于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用财政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缩小城乡差距,这在中国很难做到,最后必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依靠财政直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使农民增产,但是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所以,价格下降导致的净收益减少的幅度仍然高于产量增长所带来的净收益增加的幅度。此外,由于土地的经营规模过小、就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进程滞后、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吉林省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民的粮食生产得不到土地经营规模的有效支撑,农民得不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工业化进程滞后制约了吉林省粮食优势的发挥,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圈占,政府在农村土地转让中采取低进高出,变相剥夺了农民利益,致使农民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城乡差距扩大化。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居民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大中城市人享有的公共物品,小城镇公共物品建设仍然由乡镇财政负担。

3.4.4 城乡居民素质的差异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越高,收入增长越快。然而吉林省城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吉林省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构成中,文盲、半文盲为66146万人, 所占比重为8.13%;小学文化程度为365139 万人,所占比重为45.14%;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7148万人,所占比重为40.17%;高中文化程度的为36162万人,所占比重为4.16%,中专文化程度的为6118万人,所占比重为0.18%;大专及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为1151万人,所占比重为0.12%;且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强,掌握特别技能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城乡居民素质的差距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4 政策与建议

4.1政策的弊端

4.1.1 城乡政策的差别

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制定的政策更多的是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城镇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改革,灵活多样的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先行的农村改革却滞后了,致使基础薄弱的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下滑。与此同时,农村一方面没有与城镇相同的优惠政策条件福利待遇和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等;而另一方面种种限制农民的政策也导致了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体制性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4.1.2 财政政策的倾斜

长期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上的国有化和城市化倾向日益严重。重视农业,却不愿放弃剪刀差;积极发展小城镇,却将建设资金大量向大城市倾斜。作为弱势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客观地位要求财政逐步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支持风险大、投资效益低、对农业起保护作用或示范作用的项目,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但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农户由于负担日重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足或负债经营而不能成为投资主体,这使得农村投资环境恶化、发展基础脆弱,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

4.1.3 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取向,农民在自主经营的同时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其利益分配采取“劳动成果———劳动收入”直接挂钩的方式。但由于科技因素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较为困难,加上初级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导致了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与农村不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则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其利益分配关系采取“职工劳动贡献———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形式。在旧的分配机制已经打破、新的分配机制尚未硬化和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在进行分配决策时总是倾向“多分”,也就难免出现企业职工工资超国民经济增长、工资侵蚀利益的现象。这样,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另一方面城市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且较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2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

4.2.1农业的投入与农民医疗的改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的物质技术前提,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基础, 也是农民增收并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条件。每年中央政府都投入280 亿用于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建设, 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吉林省, 是“六小工程”建设的主要作业区。如果地方政府再从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吉林省农村的农业基础将会有所改观。用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 虽未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但能大大降低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成本, 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对于缩小城乡差别能起到非常实际的作用。

4.2.2 依靠财政支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农民的医疗负担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次序第一层次的人力资本,其最为主要的内容是人的健康, 健康应该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核心内容, 农村医疗保障应该成为目前工业剩余输入农村的主要领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政府必须首先考虑和完成以财政支持的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建设, 因为这关系到农村自我增长能力提高与农村发展的未来。2005年中央政府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 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央财政增加支出42亿元。借此契机, 吉林省政府再配比一定的财政, 对农村医疗保障事业进行建设, 吉林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农民的“就医难、看病难”问题将会有所缓解, 农民的医疗负担将会大大降低。

4.2.3 吉林省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这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劳动力, 通过农村城镇化才能提高较多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所以吉林省应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重点应当是加快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有研究表明, 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我省GDP增加0150~01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将使我省居民消费额提高0.119~0.134%。

4.2.4 吉林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工商企业, 积极发展农户经济,让农户作为第一车间, 分享农产品加工链上的利润, 形成农业产业化。其次,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政策, 鼓励建立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改变农村单一输出农产品的状况, 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就业。然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灵敏而全面的农业信息网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最后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 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 引导乡镇企业与城镇企业在分工上形成优势互补。

4.2.5 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统筹全省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信息资源,通过建立省市、县乡、村及重点农户等一体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开设名师技术讲座、网络咨询等形式帮助农民自觉接受培训教育,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科技素质。对重点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针对不同层次农民、农村经济人和各类专业户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部门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持续为农民提供科技知识、职业技能及学历教育等培训。通过各类形式的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增加农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的研究现 状)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文选题为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猛增长,而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影响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稳定。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省区、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代表,面临着特殊的区域问题:资源性城市类型丰富、深度贫困问题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民族问题典型。研究甘肃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关因素,对政府旨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路线设计、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题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虽然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很多,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缺乏定量的分析。并且多是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省域范围的研究较少,专门论述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章或专著更少。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选取统计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即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被解释变量,以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对1990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一部分对甘肃省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方法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选取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通过对所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可能的原因,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预期目标:本文预期通对研究影响甘肃省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拟合线性模型,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主要研究方案: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确定并研究样本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估计参数,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论文大体准备阶段,即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整个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主要为数据的搜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甘肃省统计局网站;第三阶段为论文初步撰写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定自己文章结构初步得到论文雏形;第四阶段为反复修改阶段,通过不断与指导老师协商对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稿。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比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一些探索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9%,是1980年的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是1980年的30倍。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自198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477.6元,

到2009年达到17175元,提高了36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1.3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了27倍;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365.0元,到2009年达到14371.56元,提高了39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0.78元增加到4806.95元,增加了3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平均不到3年提高1千元,而农村居民则需要9年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80年2.5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同期河南由2.57∶1扩大到2.97∶1。 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变化情况表 单位: 元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 (***********) (*************系 ** ** ******)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教育投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也是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文章就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并就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寻找缩小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思路。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策 Cause of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Gap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 ********* (***********) (***************************************************************) Abstract: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stacle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presence of dualistic economic structure is root caus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in GuiZhou provinc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so important causes of increas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Articl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too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arrowing the rural-urban gap has made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looking for new thinking on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income residents; gap; expand ;countermeasures 一、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同年贵州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93.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5.4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59: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1.4倍。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2010年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从947.14元提高到14 142.74元,增长14.9倍;农村居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word资料22页

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达到3.23倍 2011-12-08 16:22:38 来源: 法制晚报(北京) 有662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5) 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今天上午,记者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 蓝皮书指出,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只有少数年份是有所反复的,如1980-1983年是城乡收入差距急剧缩小的几年,1994-1997年是收入差距小幅缩小的阶段,其他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比如1984-1994年和1997-2009年,基本上呈现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的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以来,收入差距上升到3倍以上。 蓝皮书指出,这一差距达到了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的程度。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在1.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略高一些,为2倍左右,该倍数为基本平衡的程度。超过3倍以上,则收入差距过大,结构失衡。

据了解,中央正是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并一直提出以“城乡统筹”的精神为建设农业农村的总方略或总要求,但事实是这7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居高不下,而且总体上仍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差距较小,而西部地区差距较大。 另外,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我国城镇人口不到50%,社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都投给了城镇,占87%,尤其是把资金投向大都市。”魏后凯说。 相关新闻超过一半农民希望国家征地 蓝皮书中对全国160个乡镇184个村庄的1913户农户的调查指出,绝大多数农民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且越是大城市对于农民越有吸引力,只有极少数农民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仍生活在农村。 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已经开始走出土地是保障、土地是命根的传统观念,土地逐渐成为他们获取收入的来源之一,成为产权观念的一部分。农民愿意将土地以转包、出租、入股的方式流转出去。 超过一半的农民希望国家征用土地,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合理的补偿。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样本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etween urban-rural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面临最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注重。显然,过高收入差距不利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运用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表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发展重要问题。且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构造、财政支出构造以及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明显影响。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发展是人类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成就。1978至国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8%,成为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19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之路》报告也明确表达,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略有回落,达到3.03:1,但这样城乡收入比在世界上是少有,超过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且过大收入差距是许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没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掉入“中档收入陷阱”共同因素。 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当差距在合理范畴内时,是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收入差距过大,便会对一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危害。对于国内而言,收入差距始终是一种经久不衰话题,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典型现象。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的背道而驰,同步也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工商大学2008 - 2009学年第1学期《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统计0701 学号:0702100136 姓名:孙鹏 成绩: 2009年1月9 日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物质资本存量差异,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对外开放程度这几个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建模过程中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解决了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得出比较劳动率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原因,若干年来所推进的就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 客观上起到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人均GDP增长和对外开放扩大在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也起到缩小差距的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提出一些合理调节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收入差距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回归 一、文献综述 城乡差距是每个国家从弱到强,从农业化转为工业化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阶段,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城乡差距问题。所谓城乡差距即是指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诸方面落后于城市的状况,同时也是指农村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上相对于城市居民较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当突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近些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必将引发社会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社会的失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1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能全面实现社会的小康目标。因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半个世纪前,西蒙·库兹涅茨主要基于对美、英、德等国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经历了首先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的过程(Kuznets ,1955)。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和经济

关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薪酬管理作业: 《关于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收入差距也显著地扩大,集中体现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收入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其中,尤以城乡收入差距引人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而且将严重影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社会的协调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共同富裕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近几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不仅没有慢慢拉近,反而差距不断扩大。 对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我做了如下分析: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说,这是我国存在的历史性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农民就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 (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体制改革的另一个负面后果是产生各种垄断行为以及通过垄断行为获得暴利的寻租活动。在我国,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享受国家投资和占有公有资源等便利条件,实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工资收入以及各种福利比非垄断性行业要高。 (二)制度缺陷 1.分配制度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李实,2004)。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1999)。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 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 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 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 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这些城市偏向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地位十分不利,为确保把农民强行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我国还建立了户籍制度,它服务于上述制度,并且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特性(任太增,2008)。程开明还列举了一系列具有城市偏向性的制度及政策,例如,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导致农业不能正常发展。农村资金向非农化方向转移,极大地减弱了农业有效发展的基础。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农村歧视,农民需要负担沉重财政支出。 陈斌开等人(2010)认为由于教育和科研的水平不同,教育质量在城市和农

城乡区域收入差距

关于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论文 我国的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在近20年中一直保持扩大的趋势,势必会对社会公平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国家在中共十五大中提出了“共同富裕论”在代替从改革出贯穿至今的“先富论”,这是在改革思路上向公平又迈了一步。十五大上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如提高个税起征点,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等,这些都会对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祈祷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数据显示,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比未2.6:1,1985年降到1.9:1,这是由于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城乡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之后的情况就愈发严重,1994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9:1。从1995年到2002年,在经过一段小起伏之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1:1。2003年扩大到3.3:1。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而东部地区最低,为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总的来说,影响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因素有: 1、市场化 市场化也是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过程中,原有的公有财产所有权部分地转变为私人财产所有权,一方面改变了过去低效率和资源大量浪费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导致财产向少数人集中,进一步引起收入分配不均,尤其是在产权变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和缺乏公众监督带来的暗箱操作、私相授受,

更加剧了分配不公的现象,造成了现在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的状况。这些现象是应当杜绝的。但回到过去那种平均主义和低效率的体制也是没有出路的。问题关键在于将产权改革纳入规范化、透明化的轨道置于制度化管理和公众监督之下,使之尽可能公平有序。 2、教育 根据国民经济研究所2004年对全国3200名进城的农民工(包括少数个体经营者)的抽样调查,它们按照教育水平分类的平均月收入如下:小学未毕业769元,小学毕业815元,初中毕业960元,高中毕业1268元,大专1554元。这清楚地说明了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这些数字说明目前教育机会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这无疑将带来收入差距扩大,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3、税务 市场经济要公平竞争、公平税负,税费的征收不能违背基本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更不应该催化两极分化,形成社会结构的断裂。而中国个人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不仅很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4、地区性经济发展程度 由于各地区在改革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加速,但讲究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20年中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出现了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然后就出现了发展快的就越来越快,发展慢的进程不大的状况。 通过中国近20年的统计数据和一些政策导向,对中国的收入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姓名: 学号: 院系: 年级: 专业: 宿舍地址: 电话号码: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 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城乡的发展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本文将研究上述问题,通过模型分析以期得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模型途径 RESEARCH ON THE IN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ine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that is,the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Nowadays,our country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It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society with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This model is hoped to fi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out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tic model. Keywords: ine inequality; model; way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本文综述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及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1983年缩小到1.82∶1。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94的2.56∶1,扩大到2003年的3.24∶1,至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超过3.36∶1,绝对差距超过万元。 一、城乡收入差距是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魏后凯(1996)认为,全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异大小的第一重要的因素。陈宗胜、周云波(2002)[2]研究发现,就1988年和1999年两年比较,城乡差别变动对全国居民收入差别贡献率最大,达到83.54%,城乡之间差别变动是导致全国居民收入差别扩大的主要因素。

二、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探析 1.从国家发展战略来分析 蔡昉、杨涛(2000)认为,中国城乡之间差距巨大是因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相关的一整套干预政策导致了稳定的城市偏向。刘玫、陈玉光(2008)认为,我国长期实行“兴工抑农”、“兴城抑乡”的体制和政策,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战略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2.从经济体制角度分析 赵人伟、李实(1997)从经济改革或体制变化的有序和无序的视阈来研究其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赵满华(2000)认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6.从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分析 陈宗胜(1991)认为,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是二元经济结构。王兴力、刘颖(2002)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和农产品成本的提高及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因素,最终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李实(2006)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现在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4.从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角度分析 张克俊(2005)认为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的差距拉大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冉幕娟、吴永球等(2006)通过研究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证明了城乡教育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张海峰、来君(2006)认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不平等状况若得不到根本改变,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

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3:1 。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 , 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4:1,呈持续扩大态势。 根据曾国安的五等分统计法来看,最贫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而同期美国为4.27%),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47.5%(而同期美国为44.6%),10万亿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额。基尼系数1995年为0.455(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水平,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均状态,0.4以上则为差距悬殊状态)。和其他国家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乡差距过大),而且产生了所谓“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汰效应。(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在最近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一个先上升后扩大的过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但这个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原因 现阶段农民面临的生产和发展的压力比以往明显加大,收入增长缓慢。这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农村内部诸多规律性因素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原因。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通过“剪刀差”政策手段把一部分农村财富转移到城市,抽走了农村发展所必需的积累资金。通过强制降低农产品价格从农业中获取剩余以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是本世纪20年代前苏联经济学家普里奥布拉辛斯基提出的一项经济政策。这项政策通过扶持发展工业来带动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1班 学号200941450151 姓名郑兰信 指导老师张新华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5) 1.1城乡居民整体收入差距扩大 (5) 1.2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呈不断扩大趋势 (6) 1.3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 (7) 1.4 城乡居民金融性资产差距严重 (9) 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原因 (11) 2.1经济结构体制当面原因 (11) 2.2 制度方面的原因 (12) 2.3 政策方面的原因 (13) 第三章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15) 3.1 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动劳动就业创新 (15) 3.2 加快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 (16) 3.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7) 3.4加强农村财税体制与税收制度改革 (17) 3.5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 会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其 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而正确认识并对待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城乡民收入差距现状着手,将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找出照成这种现状的成因,以及给出着实可行的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以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统筹城乡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原因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而来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已经出现了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尤为突出,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心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但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带来一系列的贫困,矛盾,冲突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这不但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真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将能有效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注意公平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发展。 所以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着手,分析其成因,给出合理建议,为我国改革发展出谋划策,我认为这一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