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_基于议程设置视角_罗秋菊

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_基于议程设置视角_罗秋菊

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_基于议程设置视角_罗秋菊
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_基于议程设置视角_罗秋菊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1)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o LUO Qiuju)(No.40971071).][收稿日期]2012-10-18;[修订日期]2013-02-05

[作者简介]罗秋菊(1968—),女,江西新余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型事件管理、会展经济管理、旅游规划,E-mail:bettyluoqiuju@https://www.doczj.com/doc/9f12905440.html, ;童娟娟(1987—),女,安徽人,硕士,助教。

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

——基于议程设置视角

罗秋菊1,童娟娟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现有传播研究缺少对大型事件本身作为媒介的关

注。该研究聚焦于作为新型媒介的大型事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日本馆游客展开认知形象研究,试图探讨事件作为新媒介的传播效果。针对156名游客进行的事前、事中现场调研,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世博会作为事件媒介载体在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议程设置特点。“议题”主要通过位置强调、面积和数量、规模(频次)重视、加框以及媒介语言的使用等途径进行凸显。第二,事前-事中对比显示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变化是强化、弱化和建构并行;变化的发生与事件媒介议程设置有关。变化主要表现为:目标型游客事前认知中的部分积极成分被强化,部分消极成分被弱化;事前认知模糊或者缺乏认知的大众型游客在事中会迅速建构某些方面的形象认知。第三,认知变化与事件媒介议程设置有关,体验型媒介语言和实用性信息易获得高关注,事件加框效果不及常识加框。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事件媒介;游客;国家形象认知;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4)06-0046-11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4.06.00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大型事件申办热情高涨,相继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1深圳大运会等诸多大型事件。作为城

市触媒大型事件活动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积极的政治影响以及广阔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目的地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1]。世博会作为世界最大跨文化传播平台,它提供了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难得机遇[2],因此,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进行事件传播效果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围绕大型事件展开的传播效果研究属于媒介事件研究范畴,其核心是与事件相关的各类媒体而非事件本身。同时,其研究遵循传统的“推定效果”模式,即事先假定媒介信息会对受众产生影响,进而对媒介内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传播效果研究大体经历了由强效果向弱效果再到适度效果的研究趋势。其中,推崇适度效果论的学者对媒介传播效果的认识既没有盲目乐观,也没有过度悲观,而是理性的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议程设置理论开创性地将媒介内容分析与民意调查相结合,以此来判定媒介信息与受众反应之间的关系,并因此成为媒介事件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3]。作为跨文化传播和国家展示平台的世博会本身是一种新型媒介,但其传播效果如何尚未得知。基于此,本文拟回答的研究问题为:作为新型传播媒介的大型事件,其议程设置是否影响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如果存在则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该问题进一步细分为3个子问题:(1)作为事件媒介传播主体的展馆在展示期间设置了哪些议题,这些议题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设置的;(2)不同类型的游客事前-事中的形象认知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3)游客事前-事中形象认知变化与议程设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通过对以上研究问题的解答,一方面试图从事件申办方、供方和公众角度对大型事件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另一方面为大型事件形象和传播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二、大型事件与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大型事件最突出的目标就是形象塑造[4],事件本身获得的大量媒体关注和报道[5-7],会对东道主国家和城市带来显著形象影响[5,8],是一种有效的形象战略[9-11]。然而,形象的无形性使其影响难以被评估[8,12],相关的形象影响表述多是在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中被简单提及[13,14],缺乏专门的实证研究。早期研究中,里奇和史密斯(Ritchie&Smith)对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形象影响的研究较为突出。他们以欧美20个中心城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其对卡尔加里的感知形象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卡尔加里的国际认知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城市形象也持续得到巩固[15]。

伴随1999世博会、2002世界杯、2004欧锦赛、2005美洲杯、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以及2010世界杯等大型事件的举办,2005年以来,有关大型事件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周常春和戴光全[16]、戴光全和保继刚[17]、金和莫里森(Kim& Morrsion)[18]、李等(Lee,et al.)[19]、许春晓等[20]、库斯德迪尔等(Custódio1,et al.)[21]、福克曼(Falkheimer)[22]分别针对以上大型事件展开了形象研究。目前,已知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受访者的认知(感知)形象研究,包括游客和本地居民两个主体[23,24],其主要研究范式就是通过受访者感知的前后变化来凸显事件的形象影响[25]。金和莫里森就游客感知到的韩国国家形象进行的研究发现:2002年韩国世界杯的举办确实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18]。同样是以该届世界杯为研究对象,李等对游客感知形象建构过程进行了描述,他们发现吸引力(attraction dimension)、异国情调(exotic atmosphere)、舒适度(comfort)和物超所值(value for money)是游客所能感知到的目的地形象最为重要的4个维度,能够对游客的旅游决策、综合评价、现场体验以及行为意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9]。二是针对媒体报道内容的文本分析展开的形象建构研究。大众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形式和内容曾一度是旅游营销商所关注的方面[26,27],但随着互联网等媒体的全球普及,大型事件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更多的学者进入形象与媒体报道的研究中来。库斯德迪尔等对2004欧锦赛期间到达葡萄牙的众多记者的赛事报道进行研究,旨在评估其对国家和目的

地形象的影响[21]。同样是对媒体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福克曼以2005美洲杯为案例进行的研究指出:大众媒体与事件形象建构之间确实是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因媒体报道兴趣和媒体的覆盖率不同而呈现差异,具体表现为:大型事件在国家级别的大众媒体的报道中多以中立甚至积极形象出现;而地方或区域性的媒体在对大型事件进行报道时则往往趋向于负面形象建构,且主要集中在公共资金流向和社会福利等问题上的纠缠[22]。

同样,大型事件作为一种国家级事件而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形象发生关联,是渗透国家形象的渠道之一[13,28],围绕其展开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通常是新闻管理研究的内容,其一般范式就是从媒介事件出发,对与大型事件相关的媒体报道内容进行分析[29-31],以探讨媒介事件的传播特点和效果,其中,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尤为受到关注。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例,不少学者都试图对媒介事件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解读[32-34]。已有研究中也有从议程设置角度进入的形象研究[34-37]。其中,徐光晋、宫贺就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议程建构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国家形象传播的议程建构模型[37]。

国内近几年有关世博会的传播研究增长迅速,已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价值[38,39]和传播策略研究[40,41];二是偏重于媒体报道对国家形象构建的分析研究[42,43]。其中,郑欢和丁汀从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体验设计和展示内容入手,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研究[43]。总体来说,现有研究缺少对大型事件本身的关注,对此本研究聚焦事件本身,试图对事件媒介的传播效果进行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本研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结合媒介内容分析和民意调查展开。民意调查主要采用非结构化定性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

通过实地调研,考虑到研究价值和可进入性,本研究最终选定日本馆、法国馆作为案例馆。具体原因如下:(1)中国公众对法国和日本较为熟悉,而游客对目的地的熟悉度是旅游形象感知的基础[44];(2)两馆排队等候时间相对合理,媒介接触程度高;(3)同为热门馆,针对两馆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共

性的发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横向对比。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两类:目标型游客和大众型游客。前者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对形象认知更为强烈,故本研究目标型游客是指对两国形象认知明显的游客,其主要特征为:(1)展馆选择明确;(2)事先做了功课,有备而来;(3)初次游览法国馆和日本馆,不包括重复游览者,这样界定的目的在于剔除其游览经历对形象认知的影响[45]。笔者分别于2010年8月23~29日、2010年9月18~24日、2010年10月19~27日3次进入世博园区进行现场调研,共访谈研究对象156人。其中,目标型游客55人(日本馆27人,法国馆28人);大众型游客101人(日本馆58人,法国馆43人)。

四、调研数据分析

1.展馆的议题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受众不仅能够获悉一个特定的议题,而且也通过该新闻的信息量和它的编发位置来判断该议题被赋予了何等程度的重要性——大众媒介可以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议题”[46]。也就是说,受众能够根据“标题的大小、消息的篇幅和登载的版面”,电视中“报道的优先与否、新闻在播出时的位置和消息的长度“来对某些重要议题进行识别”[6]。基于这个观点,库尔特·莱恩和格莱兹·莱恩(Lang K&Lang G E)提出传统媒体议题设置的6种途径:(1)通过新闻强调某些事件或活动,使其凸显;(2)不同议题依托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新闻报道,以获得重视;(3)对成为关注焦点的事件和活动予以“加框”(framed)或者是给予一个意义范围;(4)传媒使用的叙述语言可影响受众对一个问题重要性的认知;(5)传媒将成为注意焦点的活动或事件与一定的政治符号相连接;(6)名人和信誉卓著的个人对问题的公开谈论会加速议题建立[7]。随着媒介范围和议题范围的扩大,上述途径对事件媒体同样具有解释作用。因此,本文从展示内容、展示区域、展示手段和意义加框进行展馆议题设置分析(表1)。

从表1可看出,日本馆主要以科技、中日友好和环保为展示主题。“科技”主题内容项达13项,分布于现在和未来展区,重点包括佳能相机、伙伴机器人、生活墙(电视墙)以及日本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展

展馆Pavilions

日本馆Japan pavilion

法国馆France pavilion

主题

(议题)

Theme

科技

Science

中日友好

Friendship

环保

Environment protection

感性生活

Life

时尚浪漫

Fashion

艺术Art

展示内容

(议题载体)

Display content

机器人、电动车、汽车、相机、电视墙、

水处理技术、用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精

密复制技术、体验墙、发电地毯

两国历史渊源电梯、西阵织、《桃花源

记》视频、朱鹮、中日两国小学生互通

贺卡墙、音乐剧、工作人员所穿的朱鹮

服装和头饰

污水处理技术、日本公民环保视频、低

碳技术、零排放理念

植物雕塑、小型喷泉表演、植物内墙、

法式厨房展示、波多尔葡萄酒展区、展

馆顶部餐厅

播放老电影片段的影像墙、LV树、时

装展示镜、婚礼活动

《青铜时代》等7件国宝②

展示区域

(位置强调)

Area

展馆本身、现在展区、

未来展区、小剧场

过去展区、现在展区、

未来展区、小剧场

展馆本身、现在展区、

未来展区

展馆中心位置、顶层

区域、专门展厅、嗅

觉、触觉展区

视觉区域

全馆范围

展示回廊中心位置

载体数量

Frequency

13

10

5

8

7

7

展示手段

(媒介语言使用)

Media display

影像投影实物展示

现场表演

影像投影实物展示

现场表演

影像投影实物展示

影像投影实物展示

情景模拟

影像投影实物展示

情景模拟

真品展示

加框

主体

Framed

常识

事件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表1上海世博会展馆议题设置途径概括

Tab.1The approaches of theme-setting in France and Japan pavilion of Shanghai Expoy

资料来源: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并结合调研总结得出①。

①表1中展示频次仅仅指其内容在一次展览活动中出现的次数,不包括世博会期间全部的表演次数。

示,更多依托舞台表演来凸显,包括机器人演奏、演员现场表演以及互动活动。“中日友好”内容达10项,包括朱鹮、鉴真和尚东渡、遣唐使等影像投影组成的两国历史渊源观光电梯;西阵织、两国小学生互通卡片墙等实物展示;以及半年累计表演达6400多场的有关中日两国国民共同拯救朱鹮的音乐剧。“环保”主题以现代展区的展示为主,集中展示爱护自然的各种市民活动及其先进技术。法国馆主要展示主题包括“感性生活”“时尚浪漫”“艺术”。“感性生活”包括法式庭院、法式美食、法式厨房、葡萄酒、马赛克墙等,涉及城市生活各方面。“时尚浪漫”主要由LV 树、时装展示、影像墙和浪漫婚礼活动构成;而“艺术”展示主要以7幅法国国宝为主。可见,两馆的主题展出具有明显的议题设置倾向,其设置途径各有侧重。其中,日本馆三类议题在设置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数量凸显的程度、展示方式和加框三方面,“科技”包含13项的信息载体,“中日友好”包含10类,“环保”仅包含5类;前两者展示方式包括实物展示、影像展示以及舞台化表演,而环保则主要以影像展示为主;科技和环保以常识加框为主,而中日友好更多依赖事件加框(具体将在下文阐述)。而法国馆的三类议题在位置强

调、数量凸显和加框上并无显著差异,唯一区别在于艺术议题是通过真品展示的媒介语言进行凸显。

2.事先:游客事先对日本和法国持有的印象

形象是基于对象的情绪感知和对可获得资料的认识,通常那些被受访者高频率选择或使用的词汇就代表其心中最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目的地形象[8],且形象是先于游客亲临目的地而存在[9],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受访者的国家形象描述词语进行形象建构分析。调研发现,大众型游客事前的形象认知模糊甚至不存在认知,因此,事前国家形象调研主要针对目标型游客进行(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目标型游客事前对东京、富士山、樱花的认知度最高,分别达到100%、93%、93%;此外,寿司、汽车、电子数码产品、靖国神社出现比例也较高。同具体形象载体感知不同,游客对日本形象缺乏一致认识,政治上包括“政权更迭频繁”“从美,无主张”等;经济上包括“强国”评价,但未有超过半数游客达成共识。尽管“严格谨慎”等正面评价词语达13个,但诸如“无耻”在内的负面词汇多达16个,包括武士道、军国主义、侵华、反华等敏感词汇。以上数据可以推断目标型游客事先对日本

表2

开放式访谈获得的目标型游客事先形象统计

Tab.2

Results of pre -event image of goal -oriented tourists by open -ended interview

项目

Items 景观建筑类Tourism attractions

城市类City 饮食类Food 购物商品类Shopping

人物类Celebrity 总体印象类General images

日本Japan

代表词Words

富士山Mt.Fuji 樱花Sakura 北海道Hokkaido 靖国神社Yasukuni Shrine 东京Tokyo 大阪Osaka 寿司Sushi 生鱼片Sashimi 汽车Car 电子数码产品类Digital electronic products

严格/谨慎(11次,占总比例的41),但负面词汇多达16个;政权更迭频繁(12次,占总人数的44);强国(13次,占48)Lots of negative words below the semi proportion

频数(人次)Frequency

25251816271422162120

比例(%)

Proportion

939367591005282597874

法国France

代表词Words

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卢浮宫The Louvre 凯旋宫Triumph Palace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Paris

葡萄酒/红酒Wine

香水Perfume 时装Fashion LV

拿破仑Napoleon 浪漫Romance

浪漫国度Romantic country 奢华Luxury

频数(人次)Frequency

2718161628

18

21171517202815

比例(%)Proportion

96645757100

65

756155617110055

资料来源:根据事前调研整理所得①。

的形象认知主要聚焦于东京、富士山、樱花、汽车、寿司、电子数码产品等主要载体上;同时,其整体形象认知分散,且负面感知多,与我们的民族仇恨关联较大。

目标型游客在对法国形象进行描述时对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认知度最高,分别达到100%、96%,其次分别是香水、卢浮宫、时装、拿破仑、凯旋宫、巴黎圣母院、LV,其认知度均超过半数。此外,71%的游客倾向于对法国人进行“浪漫”描述,而将法国描述成“浪漫”“奢华”国度的游客比例分别占到了100%和55%。可见,法国事先印象尤以“浪漫”“奢华”为主,其中“浪漫”显然是法国最主要的刻板印象,同时,事先形象构成中正面成分偏多。

综上,目标型游客事前的形象认知表现为:“浪

漫”的法国,褒贬不一的日本。

尽管调研发现,大众型游客事前对两国形象缺乏系统认知,但与法国相比,多数游客对日本持有负面的情感认知,诸如“小日本”“战争”等词汇较多出现,少数游客更是语气强烈,出现了诸如“仇恨”“无耻”“变态”等敏感词汇。

3.事中:游客国家形象认知及其变化

受众与媒介接触阶段是媒介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那么展馆设置的议题中有哪些是游客参观游览时重点关注的。这些重点关注议题与形象认知之间的关系如何?围绕此展开的事中国家形象研究见表3。

目标型游客(%) Goal oriented visitors

日本馆Japan pavilion

法国馆France pavilion

78

85

70

56

48

56

85

48

26

48

聪明(11次);积极(4次);现代、和谐

(各3次);狭隘的民族主义(1次);

93

75

64

64

61

71

61

61

96

82

21

热情(出现16次,占57%);震撼(9

次);活力、感性、田园、现代(7次)

馆内载体关注

Display form

机器人Robots

小剧场(音乐剧)Musicals

电视墙Video-wall

朱鹮Nippon

汽车(丰田)Car(Toyota)

相机(佳能)Camera(Canon)

与议题相关表述Image-related words

高科技High-tech

环保Environment protection

文明(礼貌)Civilization

认真(较真)Conscientious

馆内载体关注Display form

国宝(油画雕塑)Treasure

法式花园French garden

时装展示Fashion show

LV树the LV tree

影像墙Video-wall

厨房展示French kitchen

装饰墙(照片墙)Photo wall

葡萄酒(红酒)Wine

与议题相关表述Image-related words

浪漫Romance

艺术(文艺)Art

时尚奢侈Fashion&luxury

大众型游客(%)

Mass visitors

90

90

52

43

52

60

77

40

29

17

佩服(9次);热情、先进、发达、厉害、现代化(各7

次);友好、厉害(各4次);耍心机/狡猾(共3次)

84

74

72

65

60

60

35

33

77

63

42

感性、时尚、情调(各9次);美食之都(8次);高

贵、优雅、繁荣、亲切(各7次);散漫、田园、绅

士(各2次);没印象、挺生活(1次)

表3开放式访谈获得的游客事中形象要素统计

Tab.3Results of the during-event images of two kinds of tourists by open-ended interview

从关注的载体来看,日本馆中的小剧场(音乐剧)、机器人、电视墙、佳能相机在两类游客中都获得了较高关注,两者在朱鹮、汽车上略有差异,但并不显著。在议题相关的描述中,85%和77%的两类游客都作出了“高科技”评价,同时“环保”“认真”的评价也较突出,接近半数的游客对此表示了肯定,而中日友好议题在游客认知中并没有突显(“友好”表述仅出现4次)。

法国馆中,两类游客对国宝、法式花园、时装展示、LV树、影像墙、厨房展示的关注度较高,目标型游客对装饰墙、葡萄酒的关注高于大众型游客。与议题相关的描述中,96%和77%的两类游客倾向选择“浪漫”,同时“艺术(文艺)”表述也较高,分别达到了82%和63%,负面评价少。

表2与表3对比发现,游客对日本的事中形象认知发生变化,主要变化为:目标型游客事先较多关注富士山等载体,而事中主要关注科技,与高科技相关的表述由事先的17%上升到事中的85%,可以说,“高科技”形象得到强化。此外“环保”“认真”等积极形象认知有所上升,负面形象认知下降明显,事前的16个负面词汇在本阶段减少为3个。大众型游客事前多数持负面印象、少数没有认知,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77%的受访者将日本描述为“高科技”国家,而诸如“佩服”“厉害”等正面评价的词语达到12个,负面词汇减少为2个。

同样,目标型游客事中对法国形象认知也发生变化:事前高频率出现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拿破仑等形象载体在事中阶段被国宝、法式花园、时装展示、LV树、影像墙等代替。同时,尽管法国总体形象感知以“浪漫”为主,但“艺术(文艺)”取代“奢华”(事前仅出现2人次的艺术表述在本阶段达到23人次,比例高达82%),成为事中的第二类主要形象描述。此外,事先出现频率不高的“热情”在事中上升为第三类描述,相应的负面形象认知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大众型游客事前对法国形象认知模糊甚至不存在认知,但事中游览时对载体关注与前者相似,而形象认知也由基本无认知到多数感知“浪漫”“艺术(文艺)”。

总之,事中得到强化的形象:日本馆——高科技;法国馆——浪漫、艺术;两国形象构成中的负面成分均有减少。

事中阶段得到较多游客关注的载体分别为:日本

展馆媒介Pavilion

日本馆Japan pavilion

法国馆France pavilion

载体

Display

form

机器人

Robot

电视墙

Video-wall

相机(佳能)

Camera

(Canon)

厨房展示

French

kitchen

事中关注

(%)

During-

event

attention

78;90

70;52

56;60

71;60

事中认同

描述(人次)

During-event

agreed words

(Count)

值得(26)

精彩(17)

震撼(17)

佩服(14)

厉害(7)

独特(6)

巧妙(6)

惊喜(6)

感性(16)

创意(8)

事中形象

认知描述

(人次)

During-event

image-related

words(Count)

高科技(68)

聪明(15)

现代化(13)

先进(7)

发达(7)

厉害(7)

自由/随性(28)

热情(16)

美食之都(8)

活力(7)

绅士(2)

事前形象

认知描述

(人次)

Pre-event

image-related

words(Count)

电子数码产品(20)

高科技(6)

法国美食(8)

鱼子酱(6)

鹅肝、蜗牛(各5)

奶酪(3)

牛排、香槟、披萨、松露(各2)

通心粉、巧克力、法式面包、

罗宋汤(各1)

媒介语

言使用

Media

display

实物展示

现场表演

影像展示

真实情景

展现

加框

Framed

科技

感性生活

议程设置

特点

Features of

agenda-setting

数量、位置凸

显;议题与现

代生活密切

相关;常识加

框;

现场表演(情

景再现)具有

体验性和娱

乐性

表4媒介语言使用与形象认知变化概括

Tab.4Results of the image related words before and after visiting the pavilions

馆——机器人、小剧场、电视墙;法国馆——艺术品、法式花园、LV树、时装展等(表3)。而两馆重点设置的议题分别为:日本馆——科技、中日友好、环保;法国馆——感性生活、艺术、时尚浪漫。将两者进行联系不难看出,游客对日本馆的“科技”、法国馆的“艺术”“浪漫”议题认同度较高,而诸如“中日友好”“环保”和“时尚”则未获得较多关注,本文将从媒介语言使用和加框角度来展开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4.展馆议程设置与事前-事中认知变化之间是怎样关系?

(1)媒介语言使用与形象认知关系

从表4可知,“机器人”在两类游客中的关注度分别高达78%和90%,法式厨房分别达到71%和44%。实际调研发现,上述两类载体受到高关注的原因取决于其传达信息内容。已有研究表明,受众关注媒介信息的主要动机是源于信息的实用价值,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更容易获得持久关注[10]。因而,佳能相机、丰田汽车、电视墙作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其信息实用价值高,多数游客表示日常生活中常常与之发生接触,故多关注。同时,媒介所设议题与受众本身越相关,受众的关注程度就越高,媒体议程设置的效果也就越好[14]。以日本馆为例,同事前的6人次相比(20人次对具体电子产品进行了描述),事中有68人次对“高科技”进行了描述,而诸如“聪明(15)”“现代化(13)”“先进(7)”“发达(7)”“厉害(7)”等正面词汇增加,可见游客对日本的科技形象认知得到强化。

不同媒介语言的使用对议题重要性的凸显度不同,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度也不同,其中,以受众体验性较高的互动表演为主的体验性媒介语言的使用能够使载体获得较高关注。除科技议题载体机器人外,“中日友好”议题载体之一的音乐剧在两类游客中的关注度分别高达85%和90%,朱鹮也分别达到56%和43%,而诸如两国历史渊源电梯(48%和47%)、工作人员所穿的朱鹮服装和头饰(仅出现6次)、《桃花源记》视频(仅出现2次)等载体则很少被关注。同样,以影像展示为主的“环保”议题载体所获关注也相对偏低,可见影像资料的展示较为单调,在体验性展示手段的冲击下,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体验性媒介语言的使用效果会受到受众与载体接触程度的影响。就法国馆而言,人流过多阻碍了受众与载体接触,不仅影响

到游客对感性生活议题的认同,甚至还出现了诸如“嘈杂”“散漫”等负面形象认知。同时,载体本身也会对其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以法式花园为例,事中只有11人次对法国形象做出了“田园”评价,载体本身缺乏独特性是其认同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世博园中不乏用绿色进行主题演绎的国家馆,这一点从游客的反应也可以看出。相反,尽管是以实物展示为主,但法国馆内展出的艺术品因其世界知名性和独一无二特性在众多载体中脱颖而出,备受游客关注,多数游客都表示对艺术品“慕名而来”,同时也以“值得(36人次)”“油画很美(17人次)”评价予以肯定。

综上,在满足载体特殊性和与受众接触程度条件下,议题内容与受众越贴近,载体使用的媒介语言体验性越高,则载体得到关注度越高,议题越易获得认同,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影响也越显著。

(2)加框与形象认知关系

所谓“加框”就是对所要讲述的问题赋予一定的意义和范围,进而提高受众对议题的认同度。两馆在议题设置时都运用了加框凸显,主要为常识加框和事件加框,前者主要是与载体相关的刻板印象,后者是展馆赋予载体的象征意义(表5)。

“中日友好”是日本馆重点设置的议题之一,其信息量和展示频次仅次于“高科技”议题(表1),与后者相似,前者除利用特定展出位置(专门的小剧场)和表演次数(共表演6400多场次)来凸显其重要性以外,议题本身也与受众密切相关,且媒介语言的使用主要以体验性高的表演为主,唯一不同就在于该议题是事件“加框”,其典型的“加框”行为就是对音乐剧和朱鹮设置了中日友好象征之“框”。

从表5可以看出,游客对音乐剧和朱鹮两个载体的关注度较高,按已有结论可推测“中日友好”议题设置效果不错,事实上伴随高关注而来的却是低情感认知。热情、友好等形象认知的总比例仅为15%,甚至还出现了诸如“谨小慎微”“自我封闭”“狭隘的民族主义”“耍心机”“狡猾”等负面评价。就音乐剧进一步访谈发现,游客对其高关注多源于表演形式本身的吸引而非对中日友好的认同,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事件所加之框的传达度有限。音乐剧表演中并无中日友好的说明,多数受访者表示难以理解。同样的,朱鹮作为中日友好象征的传达度也极为有限,受访者更倾向于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见,有限传达下受众与信息

载体只能初步接触,难以上升为情感认同,因此,事件媒介作为主体进行加框的行为效果并不显著。二是两国近代的交战历史和现代政治上的摩擦导致游客在情感上对“中日友好”之“框”难以接受。三是展示细节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日本馆中日友好议题方面。访谈发现,不少游客对日本馆内处处可见的“禁止拍照”警示牌和相关禁止事项表现出了不满,少数游客更是因此对日本的国家形象作出了诸如“狭隘的民族主义”“自我封闭”等负面评价。

与事件加框不同,日本馆的“科技”“环保”,法国馆的“艺术”和“时尚浪漫”议题均采用常识加框。仅以法国馆为例,两类游客对法国“国宝”的关注度分别达到93%和84%,尽管有25人次游客表示“看不懂油画”,但并不影响其对油画作品产生的艺术联想,高达50人次的游客对法国“艺术(文艺)”形

象产生认同。可见,常识本身的高认可度使得常识加框加速受众对议题的认知和认同。

综上,事中获得高关注的载体具备以下特点:(1)载体具有独特性;(2)载体贴近受众生活,信息实用价值高;(3)所加之“框”应当在受众易于理解的范围内;(4)受众与载体的接触度高;(5)媒介语言的使用以体验化为主。然而,并非高关注载体都能带来议题认同,这主要受到议题加框有效性、信息传达性以及游客情感因素(刻板印象)的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世博会这样的大型事件作为新媒介载体在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议程设置特点。“议题”主要通过位

展馆媒

介Pavilion

日本馆Japan pavilion

法国馆France pavilion

载体

Display

form

音乐剧

Musicals

朱鹮Nippon

污水处理

低碳技术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法式花园

French garden

国宝Treasure

时装展示

Fashion show

LV树the LV tree

事中关注度

(%)

During-event

Attention

85;90

56;43

26;21

75;74

93;84

64;72

64;65

事中认同

描述

(人次)

During-event

agreed words

(Count)

感人(18)

看/听不懂(7)

眼花缭乱(6)

重复(3)

乱七八糟、

唯美(各1)

和谐(3)

爱护自然(1)

漂亮(39)

舒服(39)

绿色(19)

噪杂/布景差(7)

无特别(1)

值得(36)

看不懂(25)

油画很美(17)

精致(27)

震撼(9)

华丽(8)大气(7)

梦幻(1)

事中形象

认知描述

(人次)

During-event

image-related

words(Count)

友好(4)

耍心机/狡猾(3)

虚伪、谨小慎微、

自我封闭、狭隘的

民族主义(各1)

环保(36)

田园(9)

散漫(7)

艺术/文艺(50)

奢侈(24)

时尚之都(9)

情调(9)繁荣(7)

高贵(7)

事前与载体相

关的形象认知

描述(人次)

Pre-event

display-form-

related cognitive

image words

(Count)

整洁(1)

艺术(2)

人性(2)

时装(17)LV(15)

奢华(15)

皮包(6)

时尚(4)

媒介语言

Media

display

真人表演

影像展示

情景模拟

实物展示

(真品展出)

影像展示

实物展示

加框

Framed

中日友好

环保

感性生活

艺术

时尚

议程设置特点

Features of

agenda-setting

数量、位置凸显;

事件加框;

真人表演和服装

模拟凸显

议题与生活密切

相关;

常识加框

位置、面积凸显;

议题与生活密切

相关;

事件加框

数量、位置凸显;

常识加框;

载体独特

位置凸显;

常识加框;

时尚与生活密切

相关

表5议题加框与形象认知变化概括

Tab.5Results of the framed theme and changes of image cognition

置强调、面积和数量、规模(频次)重视、加框以及媒介语言的使用等途径进行凸显,不同途径在同一载体上可以叠加。第二,事前-事中对比显示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变化是强化、弱化和建构并行;变化的发生与事件媒介议程设置有关。变化主要表现为:目标型游客事前认知中的部分积极成分被强化,部分消极成分被弱化;事前认知模糊或者缺乏认知的大众型游客在事中会迅速建构某些方面的形象认知。第三,尽管位置强调、数量(面积、频次)重视、体验性媒介语言的使用以及信息的实用价值都能实现议题凸显,但并非都能引起游客形象认知变化,对比而言后两者的凸显效果尤为明显;事件加框和常识加框均能引导受众“怎么想”,但由于受到传达度、刻板印象的制约,事件加框效果不及常识加框。

同时,本文从展馆主题、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手段)进行的解读,不仅能丰富媒介研究案例,还能对实践带来一些启示。第一,对于传播主体(参展方)而言,大众型游客和目标型游客普遍对体验类媒介语言和与受众贴近的载体关注度较高,这就要求实用信息展示的多样化、体验性和娱乐性。第二,相对于事件申办热潮而言,诸如世博会这种大型事件的形象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于东道主国家或城市,它对参展国的国家形象影响也相当显著,因此,大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形象战略,其应用范围应当变得更为广泛。同申办大型事件所要承担的巨额成本相比[11],国家和城市积极参与到这种大型事件中,通过有效的事前设计和事中管理,无须巨额成本也能够对其国家形象的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许能够对目前国内城市间的事件争办热潮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ules T,Faulkner B.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special events

[J].Tourism Economics,1996,2(2):107-117.

[2]Wang Xiaoyun.The World Expo and the city travelling:

Climbing the peak by interaction[J].Tourism Tribune,2004,19

(2):70-75.[王晓云.世界博览会与城市旅游:互动中共创辉煌

[J].旅游学刊,2004,19(2):70-75.]

[3]Dale D,Katz E;Ma Zhengqi trans.Media-event[M].Beijing:

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Press,2000.30-32.[丹尼克·戴

扬,伊莱休·卡茨;麻争旗译.媒介事件[M].北京:北京广播学

院出版社,2000.30-32.]

[4]Ritchie J R B.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hallmark events:

Conceptual and research issu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84,23(1):2-11.

[5]Bramwell B.Strategic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 mega-event

[J].Tourism Management,1997,18(3):167-176.

[6]Chalip L,Green B C,Hill B.Effects of sport event media 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intention to visit[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3,17(3):214-234.

[7]Lang G E,Lang K.Watergate:an exploration of the agenda-

building-process[J].Mass Communication Reivew Yearbook, 1981,(2):447-468.

[8]Smith A.Conceptualizing city image change:The re-imaging of

Barcelona[J].Tourism Geographies.2005,7(4):398-423.

[9]Huang J Z,Li Mimi,Cai L P.A model of community-based

festival im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0,29(2):254-260.

[10]Hunt J D.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5,13(3):1-7.

[11]Jeong G H,Faulkner B.Resident perceptions of mega-event

impacts:The Taejon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case[J].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1996,4(1):3-11.

[12]Fakeye P C,Crompton J L.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first-time,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2):10-

16.

[13]Jones C.Mega-events and host-region impacts:Determining the

true worth of the1999Rugby World Cu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3):241-251.

[14]John D,Manzenreiter H W.Accounting for mega-events:

Forecast and actual impacts of the2002Football World Cup Finals on the host countries Japan/Korea[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4,39(2):187-203. [15]Ritchie J R B,Smith B.The impact of a mega-event on host

region awarenes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29(1):3-10.

[16]Zhou Changchun,Dai Guangquan.A study on image influence

of mage-event:A case of Kunming World Expo[J].Human Geography,2005,(2):38-42.[周常春,戴光全.大型活动的形象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J].人文地理,2005,

(2):38-42.]

[17]Dai Guangquan,Bao Jigang.A study on image influence of

Kunming World Expo[J].Human Geography,2006,(2):65-74.

[戴光全,保继刚.世博会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2006,(2):65-74.]

[18]Kim S S,Morrsion M A.Change of images of South Korea

among foreign tourists after the2002FIFA World Cup[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233-247.

[19]Lee C,Lee Y,Lee B.Korea’s image formed by the2002World

Cu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839-858. [20]Xu Chunxiao,Chai Xiaomin,Fu Shuli.A study of the change of

the residents’cognition on mage-event:A case of World Leisure Expo[J].Tourism Tribune.2007,22(11):89-94.[许春晓,柴晓敏,付淑礼.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变化研究——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期间的纵向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

(11):89-94.]

[21]Custódio M J F,Pedro M D,Gouveia C B.Evaluation of the

cognitive image of country/destination by the media during the coverage of mega-events:The case of UEFA EURO2004in Portug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7,9

(4):285-296.

[22]Falkheimer J.Events framed by the mass media:Media

coverage and effects of America’s Cup PREREGATTA in Sweden[J].Event Management,2007,11(1/2):81-88.

[23]Kim S S,Petrick F J.Residents’perceptions on impacts of the

FIFA2002World Cup:The case of Seoul as a host city[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1):25-38.

[24]Ritchie W B,Shipway R,Chien P M.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in

uencing residents’support for the2012Olympic Ga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and Festival Management,2010, 1(2):202-220.

[25]Crompton L G,McKay L S.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29-435.

[26]Mercille J.Media effects on image:The case of Tibe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1039-1055.

[27]Peel V,Steen A.Victims,hooligans and cashcows:Backpackers

and media representation in Australia[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4):1057-1067.

[28]Ma Zhengqi,Xu Yang.The text and meaning of sport live:The

narrative pattern[J].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2006,(6): 66-68;72.[麻争旗,徐杨.体育直播的文本和意义:体育媒介事件的叙述模式[J].当代传播,2006,(6):66-68;72].

[29]Kim H J,Gursoy D,Lee S.The impact of the2002World Cup

on South Korea:Comparisons of pre-and post-games[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86-96.

[30]Yan Mei,Li Yujie.The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f the

reports on Beijing Olympics:The analysis basic on the media ev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08,169

(11):71-76.[颜梅,李玉洁.论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的突破与

创新:基于新闻报道向媒介事件回归与跨越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169(11):71-76.]

[31]Shi Zengzhi.The country image formation by medias on Beijing

Olympic Games[J].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08,(9):28-

30.[师曾志.北京奥运会媒体公共空间下的国家形象塑造[J].

对外传播.2008,(9):28-30.]

[32]Etang L J.Public relations and sport in promotional culture[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6,32(4):386-394.

[33]Feng Huiling,Hu Baijing.The culture image formation of China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J].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2008,(4):16-25.[冯惠玲,胡百精.北京奥运会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

(4):16-25.]

[34]Tuo Jiguang,Huang Jibing.The gaming of China’s image

during the broadcasting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2008,22(3):1-4.[庹继光,黄基秉.北京

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博弈[J].成都大学学报, 2008,22(3):1-4.]

[35]Zhou Qinghong.The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medias on cities that

have held Olympic Games:A study of the negative reports on the five host cities[J].News Front,2008,(7):42-44.[周庆红.国际传媒对奥运主办城市的报道议题选择——奥运会主办五城市媒体负面报道状况研究[J].新闻战线,2008,(7):42-44.] [36]Wan Xiaohong.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ports on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image[J].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9,21(6):694-697.[万晓红.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694-697.]

[37]Xu Guangjin,Gong He.The country image broadcasting in

Beijing Olympic Games under the agenda-setting theory[J].

China Radio&TV Academic Journal,2008,(7):6-7.[徐光晋,宫贺.北京奥运与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议程建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6-7.]

[38]Guo Jurong,Su Hui.The change of propaganda model about

several World Expos[J].Shanghai Management Science,2007,

(6):71-72.[过聚荣,苏卉.历届世博会宣传模式的演变及其对

上海世博会的启示[J].上海管理科学,2007,(6):71-72.] [39]Wan Junbao.Culture marketing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formating of Shanghai World Expo[J].Urban Planning Forum, 2006,(3):64-69.[万君宝.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与软实力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06,(3):64-69.]

[40]Li Huaqiang.The strategy of image broadcasting of foreign

country pavilions[J].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2010,(6): 11-13.[李华强.上海世博会境外国家和地区场馆设计看形象传播策略[J].对外传播,2010,(6):11-13.]

[41]Chen Kaihe.The change of country images and values of World

Expo[J].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2010,(7):42-43.[陈开和.世博会的价值变迁与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10,(7):42-

43.]

[42]Zeng Jun.The formation of China image based on the Chinese

elements in Shanghai World Expo[J].Academics in China,2010,

(7):5-14.[曾军.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J].学术界,2010,(7):5-14.]

[43]Zheng Huan,Ding Ting.Constructing of the brand of the cities

in the future:A case study on the best practice area in Shanghai Expo Garden(the foreign area)[J].Advertising Panarama,2010, 15(9):131-142.[郑欢,丁汀.未来城市品牌的现实建构——对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考证(国外篇)[J].广告大观,2010,15

(9):131-142.]

[44]Getz D.Tourism event:Definition,evolution and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2008,29(3):409-419.

[45]Deccio C,Baloglu S.Non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2002Winter Olympics:The spillover impac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1):46-56.

[46]Luo Qiuju.A study on the tourism image of the hosts of mage

event[J].Tourism Tribune,2009,24(2):6-7.[罗秋菊.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

(2):6-7.]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Mega-events on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Based on Agenda-setting Theory

LUO Qiuju1,TONG Juanjuan2

(1.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2.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the image projected by mega-events has been an ongoing source of debate

in tourism research.In its role as a“media event”,the mega-event has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this study chose the French and Japanese Pavilions during Expo2010Shanghai China as research subjects,focusing on studying tourists’cognitive image of France’s and Japan’s national https://www.doczj.com/doc/9f12905440.html,ing agenda-setting theory,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national image cognation of two tourist types(the goal-oriented visitors and the mass visitors)at three specific periods:pre-event(before entering the pavilion);during-event(visiting the pavilion);and post-event(from exiting the pavilion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o).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d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Moreover,cont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in analyzing 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the media.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ddressed by this study are:Does the agenda-setting of a media event exert an influence on a tourist’s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How does it work?Does it become part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ega-event’s image?Are th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oal-oriented visitors and mass visitors?In detail,those questions could be further explored:1)A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body, what themes did the pavilion display during the expo and what was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approach?2)Why did both tourist types choose each of the two pavilions and to what extent did the media influence their choices?3)Did the pre-and during-event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change for both tourist types,and if so how did it change?4)How did the tourists’during-event image cognition influence their post-event behavior?How did the influence exist and how long did the influence last?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the author visited the Shanghai Expo on three occasions in2010.In total,156tourists were surveyed before and during the expo and37tourists were tracked after the expo.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clude:1)The pavilion,as a new media display form,had features of agenda-setting in national image-construction and image-communication,particularly in the theme and methods of display.2)During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the mass media interacted with the media event agenda-setting to have a joint impact on tourist choices.Moreover,media event features also influenced tourist choices;hence,those features highlighted in the agenda setting were recognized by the visitors when deciding which pavilion to next visit.3)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ourists’cognitive image of the specific country’s national image before and during the visit went through three changes,image-intensification,image-weakening and image-construction,which occurred in parallel. These changes were related to pavilion’s agenda-setting,the higher identified setting was more likely to lead to image-intensification and image-construction,while the lower settings were related to image-weakening.4)The during-image formed by agenda-setting has a different impact on tourists.A high-recognized image formed during the event becomes a new existing stereotype in a tourist’s mind that can influence their future memory and behavior:such influences last even after the event.A low-recognized image formed during the event weakens when the expo ended and the pre-expo image returned.

Keywords:Shanghai World Expo;event-media;tourist;national image cognition;agenda-setting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魏云洁]

世博会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世博会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1.埃菲尔铁塔是(C)法国巴黎世博会的主题塔。 A.1867年 B.1878年 C.1889年 D.1900年 2.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C)大型重点工程。 A、西气东输工程B、青藏铁路C、三峡工程D、南水北调工程 3. 我国是(D)加入的国际展览局。 A、1982年B、1983年C、1992年D、1993年 4. 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城市是(C)。 A、美国纽约B、英国伦敦C、法国巴黎D、比利时布鲁塞尔 5.2005年爱知县世博会主题是(A)。 A、“自然的才智”B、“自然之本”C、“人生的技巧和智慧”D、“循环化社会” 6. 从下列城市中(C )没有提出申请举办2010年世博会。 A、中国上海B、韩国丽水C、葡萄牙里斯本D、俄罗斯莫斯科 7.综合类世博会比专业类世博会的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大,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两个综合类世博会的举办间隔期是(B)年。 A、至少3年B、至少5年C、至少4年D、至少6年 8. 中国政府于2001年(B)向国际展览局正式递交了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会的申请书。 A、5月1日B、5月2日C、5月3日D、5月4日 9.要求申办世博会的国家应在正式提出申办要求,不得早于设想中的世博会开幕日的前(C)年。A.7B.8C.9D.10 10. 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在成员国代表大会上,允许已递交申请函的国家作(D)的申办陈述,形 式自选。 A、1—2小时B.0.5—1小时C.30—40分钟D.15—20分钟 11.在2010年世博会上海申办代表团中的一位市民代表是(B)。 A、廖昌永B、袁鸣C、周红玲D、邵亦波 12.通过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上海及相关城市的民意抽样调查的(C)人认为我国政府有必要申办2010世博会。 A、69.4%B、79.4%C、89.4%D、99.4% 13.在征集世博会申办口号期间,为了普及世博会的知识,世博会申办办公室策划了“南京路步行街口号征集日”活动。共征集到口号(C)条。 A、941B、1041C、1541D、1641 14.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C)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A、1841B、1846C、1851D、1852 15.1851年英国政府耗用了4500吨钢材和万块玻璃,在伦敦海德公园建成了一座长达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第一届世博会纪念性的建筑物,名为(B)。 A、玻璃房B、水晶宫C、玻璃宫D、水晶房

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心得体会

简士博:吃苦、钻研、灵活——走进世博会巡展志愿者工作感言 2009年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放弃了回家探亲和休整的机会,但我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从事这样一份光荣的工作不仅能提高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上海志愿者的形象,竭尽所能向公众宣传2010上海世博会知识,使其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每家每户,也算是我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的一份小贡献。贡献虽小,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此次志愿者工作,我觉得用“吃苦、钻研、灵活”这八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吃苦篇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份志愿者工作不光是在生理方面更是在心理方面向我宣战,可我不能临难逃脱,我必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才不负“志愿者”这样一个响亮的称号。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迈向社会,脚步如梭开始为世博会的宣传忙碌奔波。从没日没夜地背上级发下的讲解词到8月3号冒着酷暑去世博局接受专业讲解员的考核,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顺顺当当。与此同时,我又有幸地被选为全程讲解员,这使我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没有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于是从8月5号开始我正式上岗。但一开始我却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先前我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要将其与展板和多媒体展项的内容有机联系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这使我第一天很不适应、频频受挫,以致每当指着展板和多媒体展项面对游客讲解时,我都要经历短暂性的大脑空白,当然紧张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没理清头绪、对号入座,那一瞬间的我总是在拼命回忆,疯狂地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对应的讲解词。自然而然第一天带的2次全程讲解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非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磕磕绊绊、口齿不清,更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将世博会知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后来我思考一番领悟到讲解员工作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已,它要求我熟悉每一块展板和多媒体展项所呈现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于是在每天开馆之前我都会先自我演练几次,直到熟练为止。虽然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我深知如果连自己都听不懂讲解内容的话,又怎能准确明了地将世博会的信息传达给所有游客呢。于是我如此往复不断地自我演练,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每次带全程讲解时不但不心慌嘴乱了,而且还能从容地向游客传递世博会信息,将本次展览最精华最华丽的部分呈现给大众。除此以外,每次我都要从9点工作到5点,周末还要推延到6点。长时间的站立和讲解对我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腿部和喉咙。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像进了沙似的干涩。但我认为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障碍,如果连它们都逾越不了的话何来日后的成长和坚强,况且作为一名志愿者更不能在困难面前叫苦连天,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战胜困难。钻研篇此次展览内容之丰富、信息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都对我们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世博会是承载一定时期内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平台,所以每块展板、每个多媒体展项都蕴涵了无限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这些都需要我不断深挖,不断钻研。于是每次讲解完之后我都会坚持记录游客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懂之处,然后通过向工作人员及老师请教或查询上海世博网获取答案,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扩充自身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世博会信息,我不但要更新完善中文讲解词,还要做好中译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灵活篇这是我第一次做全程讲解,所以无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只是凭感觉做,毫无章法,导致时常出现混乱的局面,不是时间拖得很长就是好几支队伍堵在一个角落,严重妨碍了其他散客的正常参观。后来,老师指导我们要灵活行事,既要控制好人流又要把握好时间。于是老师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讲解路线,并不耐其烦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果然,我们原先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和同事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讲解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游客最多的信息。虽然本次“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但大开眼界,人生阅历也得到空前的丰富。我也

百科知识竞赛-题库(DOC)

百科知识竞赛题库一、选择题。 1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D) A太平洋B大西洋 C 印度洋D北冰洋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B ) A乔戈里峰B珠穆朗玛峰C干城章嘉峰D公格尔山峰3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 A) 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 4按年呑吐量算世界最大的港口是:( C) A纽约港B神户港C鹿特丹港D上海港 5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C ) A1964 B1965 C1966 D1967 6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 B): A洞庭湖B鄱阳湖C太湖D洪泽湖 7下列我国名茶中哪一种是产于福建安溪:(D ) A龙井B碧螺春C武夷岩茶D铁观音 8吉林省抚松县被人们称为是哪种药材之乡?(C ) A当归B枸杞C人参D田七 9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 B) A南昌B南京C拉萨D西安 10“山城”是我国哪座城市的雅号?(C ) A洛阳B西安C重庆D福州 11峨眉山位于我国哪个省份?( A ) A四川B云南C贵州D西藏 1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A青海湖B鄱阳湖C洞庭湖D太湖 13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C)

A河北B吉林C山东D山西 14 世界部分首都是以人名命名的,下列哪个不是:(B) A华盛顿B莫斯科C巴黎D科伦坡 15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三大纪律不包括;不贪污受贿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激获要归公 A 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的总指挥是:(C)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彭德怀 16下列我国军事家中哪位不是“十大元帅”之一?(D) A叶剑英B林彪C罗荣桓D毛泽东 17我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是:(A) A李贞B贺子珍C邓颖超D蔡畅 18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C) A《孙膑兵法》B《吴子》C《孙子兵法》D《六韬》 19比喻变被动为主动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D) A声东击西B李代桃僵C欲擒故纵D反客为主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是:(A) A前苏联B中国C日本D德国 21二战后,被处死的日本甲级战犯中哪位时任内阁首相?(B) A广田弘毅B东条英机C土肥原D松井石根 22下列哪个主权国家中没有军队?(D ) A瑞士B挪威C海地D安道尔 23美国军用飞机编号“F”的含义是指哪类型飞机?(B ) A攻击机B战斗机C轰炸机D反潜机 24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第十八是“白打”意思是:(D ) A打空拳B用白巾作武器 C 用白棒打D徒手搏斗 25下列火炮哪一种主要是作防空武器?( B) A加农炮B高射炮C迫击炮D火箭炮 26 洲际导弹的射程一般在多少公里以上?( C) A 一百B一千 C 一万 D 十万

201N大学生暑期实践世博行心得体会(最新篇)

201N大学生暑期实践世博行心得体会 201N大学生暑期实践世博行心得体会 抓住机遇借用平台看家乡实现中部崛起 ——华北电力大学环科0801实践分队赴上海观世博了解家乡发展上海世博会是201N年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与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巨大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本着了解当前的最新科技发展动向,激励自我,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的目的,决定组织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本次实践活动以“上海世博行看家乡发展”为主题,以调查访问、走访的形式宣传上海世博会,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并探求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通过本次暑期实践既使我们得到锻炼,使我们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在社会中实践,用实践回报社会,融入社会,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使我们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一、活动前期准备 相关资料准备: 查阅网络及报刊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了解河南省各市区尤其是鹤壁市参与世博的方式与力度。 201N上海世博会 这是历年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在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其主要目标是:

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整合资源,谋求发展,河南有机遇 7月13日至17日,以“中原风情、魅力河南”为主题的中国201N上海世博会河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成功举办。这5天的时间,堪称世博会美妙的“河南时刻”: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与城市、历史、现实、未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在四海宾朋的面前;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河南与上海,在经济、技术和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批产业关联项目将落户河南,开放、开明、开拓的河南张开臂膀,欢迎中外客商前来兴业。 2.接触河南籍世博志愿者: 联系人员调动一切人脉取得河南籍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并分配个人做好联系工作,为进入园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3.调查资料准备: 以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考虑针对调研对象所要设计的问题和内容。 请问您是专程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吗? 世博会留给您印象最深的场馆是哪一个,是为什么呢? 您的家乡有没有企业在这次世博会参展?在参观省市区联合馆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留意家乡馆呢?

志愿者知识竞赛初赛题目及答案

志愿者知识大赛初赛试卷 一、选择题 1.联合国首位中国环保亲善大使是(B )。 A.李亚鹏 B.周迅 C.章子怡 D.刘亦菲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装主色调为(C )。 A.红色 B.灰色 C.蓝色 D.黄色 3.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它成立于(A)。 A.1994年12月5日 B.1995年12月5日 C. 1996年12月5日 D.1997年12月5日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请回答第4-7题 4.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年龄限制为(D)。 A.1991年12月31日前出生 B.1991年4月30日前出生 C.1992年12月31日前出生 D.1992年4月30日前出生 5. 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为(B)。 A.城市有我更可爱 B.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C.志在、愿在、我在 D.2010,心在一起 8.下面哪句歌词出自《青年志愿者之歌》(A )

A. 伸出你的手,初次相识却是朋友 B.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 C. 烛影扰人自嘲身似那浮萍向东流 D.菊花残,满地伤 9.(A)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A.1993 B.1994 C.1995 D.1996 10.以下哪一项不是志愿者介入社区服务的模式(D) A.调查介入模式 B.服务介入模式 C.“整合式”介入模 式 D.学习介入模式 11.注册志愿者应满足年满(B )周岁。 A.12 B.14 C.16 D.18 12. .《全球志愿者宣言》是在哪一年通过的(C )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13.国际志愿者年是(D )。 A.2004 B.2003 C.2002 D.2001 14.我国从(A)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15.下面哪个不是志愿者主要的服务领域?( D) A.扶孤助弱 B.扶贫开发 C.社区建设 D.经济开发 16.国际志愿者日是(B )。 A.11月5日 B.12月5日 C.11月1日 D.12月1日 17.中国青年志愿者日是(C )。 A.12月5日 B.7月5日 C.3月5日 D.11月5日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抄袭与否始末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始末:寻找“中国红” 2010-04-20 15:44:00来源: 北京日报 有人说,它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有人说,它像古时论两称斤的斗,取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有人说,它像古人头上的冠帽,故此得名“东方之冠”。而且,既有评论说它雄浑威仪,体现了国家气度,也有观点认为,它太过庄严,有损亲和。 但不管人们如何议论,这座层叠出挑的红色倒锥形建筑已然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古朴大气,静静地期待着绽放的一刻。 在设计者看来,它不仅仅是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也不仅仅是一座能引来世人关注的建筑。它更像一个在国家重大建筑上发言、亮相的机会,是中国建筑界的一次集体展示。在西方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今天,这样的机会尤为难得、尤为可贵。 中国建筑师的机会 站在上海浦东世博集团大楼(现为世博局办公楼)楼顶,朝黄浦江方向望去,何镜堂心里很不平静。 天气晴好,视野极佳,何镜堂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两岸、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有两块空地,一大一小,隔江相望。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建设规划,那里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对纵揽两岸的园区规划赞赏不已,他深信,这片总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足以让建筑设计师们大展拳脚。 不过,兴奋之余,何镜堂也有一丝忧虑。规划区内,平整土地才刚开始,大片的老厂房、居民楼尚未拆除,十几辆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荒头滩地上往来奔忙。当时已是2007年4月,距上海世博会召开仅剩下三年多的时间,规划面积如此之大,能否如期完工?跟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镜堂,确实有点犯嘀咕。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拿出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年近七旬的何镜堂就是为此从广州赶到了上海,与近百位国内同行一起,参加由建设部、世博集团和中国建设学会三方举办的中国馆设计招标会。 时任世博集团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的施建培对那段忙忙碌碌的岁月记忆犹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前期规划,初步确定了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作为永久性建筑。到2006年底,中国馆的各项规划指标

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考卷及答案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届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 生化系初赛试卷 姓名:班级:编号: 本测验共有三个部分,总分100分,总时限为45分钟。 一、选择题,共60题。 1.《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 A )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元朝 2、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复礼”就是(C) A、恢复礼教 B、复兴过去的制度 C、让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3.《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孤岛上生存了多少年(C) A、八年 B、十二年 C、二十八年 D、十九年 4、进入20世纪以来,申办世博会的国家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世界博览会共举办了几届:( C ) A、38 B、39 C、40 D、41 5.一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中国的三大国粹为( D )。 A. 儒学、国画和针灸 B. 茶艺、昆曲和武术 C. 瓷器、书法和儒学 D. 国画、京剧和中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铜 B. 内蒙古境内最大的湖泊——呼伦湖 C. 最早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伦琴 D.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 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创建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 鲜卑族∶前秦∶拓跋珪 B. 契丹族∶辽∶耶律阿保机 C. 蒙古族∶元∶成吉思汗 D. 女真族∶后金∶皇太极 8. 45、( B )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第一国际B、巴黎公社C、同盟会D、全德工人联合会 9、领带下端最好应:(B )A、与西装上装衣长相当 B、在皮带上下缘之间 C、越长越好 D、比皮带下缘略长一点 10、(D)是迄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史,也是“五经”之一。 A、诗经 B、尚书 C、易 D、春秋 1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C)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发展 12、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A ) A.女士优先B.长者优先C.少儿优先 13、观看什么项目比赛的观众不许使用闪光灯拍照( B) A.足球B.体操C.马拉松 D.柔道 14、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根本出发点是(C) A.保持政治社会稳定 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 D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16、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 A苏轼 B王安石 C范中淹 D欧阳修 17、在有专职司机的轿车中,上位是(B) A.前排右座 B.后排左座 C.后排右座 18、长江三峡位于最西面的一个峡谷是:(C) A、西陵峡 B、巫峡 C、瞿塘峡 D、三门峡 19、当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下列城市受威胁最大的是:( C) A、重庆 B、郑州 C、武汉 D、杭州 20.综合类世博会比专业类世博会的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大,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两个综合类世博会的举办间隔期是(B )年。A、至少3年B、至少5年C、至少4年D、至少6年 21. 1999年中国云南国际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A)。 A、人类与自然B、人类与世界C、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D、发现的时代 22、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 ( B ) 吸收的原则。 A、集体 B、个别 C、自愿 D、团体 23、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A ) A.《龙须沟 B.《日出》 C.《四世同堂》 D.《子夜》 24、请问拜论是哪个国家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C ) A法国B瑞士 C英国 D意大利 25、下列不是吝啬鬼的是(C) A、严监生 B、葛朗台 C、希礼D、阿巴贡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广陵散》据说是"竹林七贤"中的( B )所作,后作为"绝响"的代名词。 A.山涛; B.嵇康; C.阮咸; D.向秀。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词( B )里的一句。 A.《浪淘沙》; B.《乌夜啼》; C.《破阵子》; D.《临江仙》 3.《红楼梦》中,大观园曾结海棠诗社。其中自号“蘅芜君”的是 ( C ) A.邢岫烟;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史湘云。 4.元曲的四大家: A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D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5.李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是指(B) A.主人; B.旅馆; C.朋友; D.阻碍。 6、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C)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7、我国古代田园派的创始者是?(D??)A、屈原B、李白?C、王维??D、陶渊明 8、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D)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极洲9.

戏剧《长生殿》写的是:( D ) A.汉明帝与赵飞燕; B.后羿与嫦娥; C.唐高宗与武则天; D.唐明皇与杨玉环 10.《史记》中列有《五帝本纪》,这五帝指的是(C) A黄帝、炎帝、帝喾、尧和舜 B黄帝、蚩尤、颛顼、帝喾和舜 C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D黄帝、炎帝、颛顼、尧和舜 11."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出自谁口(A) A.司马迁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D)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C) A.苗族 B.回族 C.壮族 D.满族 14.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是(B) A.1969.4.24 B.1970.4.24 C.1971.4.24 D.1972.4.24 15.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C) A.683计划 B.985计划 C.863计划 D.369计划 16、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B?)A、数学??B、天文学??C、医学D、化学17.下列哲学家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是(D)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车尼尔雪夫斯基 18、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B??)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俄罗斯宪法?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C__。 A。深圳上海汕头珠海海南 B。深圳厦门海南珠海浦东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D。深圳上海厦门汕头珠海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__A__的报告。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B。《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__D__。 A。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B。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C。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D。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4。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_B__的方针。 A。建立革命军队 B。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组织城市工人斗争

5。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_B__问题。 A。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 6。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__D___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好处。 A。联邦制 B。邦联制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7。1927 年,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前,建立了以__B___为首的个性军委。 A。陈独秀 B。周恩来 C。赵世炎 D。罗亦农 8。1956年9月15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___C____。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落后的经济文化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9。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党在解放区领导了__B_。 A。延安整风运动 B。大生产运动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The China Pavilion represents the Chinese presence in Expo 2010. China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projecting area near the main entrance of Pudong Site, within Zone B of the Enclosed Area. It comprises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and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中国馆是代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场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世博会规划园区中围栏区的B片区,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The contour design of China Pavil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Crown”, to express the spirit and dis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ising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is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Dougong brackets fixed layer upon layer, concentrating Chinese elements and embodying Chinese spirit. The Chinese Provinces (Joint) Pavilion extends in flat under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serving as a reliable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mild, compatible and rich layered city square.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and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will create a spectacular urban space series, with well-defined functions up and down, delicately fitted major and subordinate architectural formation、and the spatial layout focused on the main axis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ll be self-build pavilion.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想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中国港澳台馆为三地自建馆。 我要成为世博志愿者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Expo must be applied for by a country and approv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Expo committee. Expo aim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llow exhibitors to publicise and display their achievements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ccordingly, the World Expo with its 150-year history is regarded as the Olympic Games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 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Asia. So the 2010 World Expo is an honor for all of the Asians. Our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hat it will be the best one. And Shanghai, as a host city, will have more chances to develop quickly. As a student in Shanghai, I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so that I can be a volunteer in the Expo to help foreigners know more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no bounda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here, not

2018知识竞赛题目

1.厦大第二任校长是______.林文庆 曾在1920.12 -1921.05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邓萃英(第一任校长) 1910年厦门大学第一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于建模竞赛、_____为总务长。.何公敢 2.校友总会成立——1940年 3.厦门大学的学生曾在大陆与台湾隔海对峙时期被称为____带枪 4.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馆休日是——周一5个展室 5. 鲁迅曾于_______年在厦大任教。1926-1927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这句话是()说的——陈嘉庚 6. 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成立——1922 7. ()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动工建设——2014 8. 我校的交响组曲《_____》于今年6月赴星马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黄河大合唱 9. 我校学生在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_____”奖(年度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 10、2014年7月14日孔子学院奠基仪式在厦门大学____校区举行——翔安 11. ( 2014 )年,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12 . )年,陈嘉庚先生开始积极筹办厦门大学,本人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 13. 厦门大学成立之初设有()个系,这是我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 14. 我校中科院院士__郑兰荪___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有关新型富勒烯C50C110的合成与表征研究工作,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

15. __2004___年4月起,我校与韩国仁荷大学、美国罗得岛大学、华盛顿大学、法国勒阿佛尔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成立“全球七校联盟” 16. 曾在1937.07 -1945.08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萨本栋 17.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18. 曾在1982.02 -1989.09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田昭武 曾在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筹备员的-1969.11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王亚南 19. ( 1920.8 ),陈嘉庚请拨校址呈文获批,厦大获演武场校址地照 20.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办于( 2007 )年。 21.1952,厦大土木工程并入同济大学 22.. 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__1919.10___ 23.)到2005年,厦门大学在世界各地成立的校友会有__36___ 24.建南大礼堂的捐建者是____李光前 25.第一位隋唐经济史国家级博士生导师是——韩国磐 26.厦大改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在_1963_年9月 27. 下列不属于厦门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首度开创的学科是管理科学 28. ( 2005 )年厦门大学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9. 厦门大学精心编排,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福州、井冈山等地演出的交响组曲是__长征组歌 30. 厦门大学校史馆共( 6 )个展馆 31.厦大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楼群是群贤___ 32.厦门大学主楼群贤楼“群贤”二字是由__林文庆__题写的。 33.群贤楼前面的陈嘉庚像是陈嘉庚先生诞辰_110__周年时建成 34.萨本栋先生的部分骨灰撒在了__上现场__

上海世博会的思想汇报

世博网 4月24日消息:“站在中国馆里,夏天无阳光直射,冬天却能享受和煦日光,这是一座神奇的建筑。” 8年来,上海世博会在实践承诺的进程中,不断彰显事不畏难、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 自我加压,源于一份庄严承诺 第一,人是世博会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一流的管理、运营水平,一个委托世界著名人才战略公司进行的浩大人才战略规划已经启动。第二,世博场址已最后确定。 8年筹办,园内园外的世博人每天都如此争分夺秒。 只争朝夕,从一开始是这样,现今还是这样。 自我加压,事不畏难,因为一个庄严的承诺──“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我们要为人类文明史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力求精彩,只为更多真诚共鸣 筹办之路充满艰辛。如今,一身汗水已换来一路美景。一个卓尔不凡的世博建筑群,已矗立在世人眼前。 集世界智慧——日本国家馆“紫蚕岛”,整个外形宛如一座太空堡垒,更特别的是建筑覆盖了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还有专为世博开发的40多项最尖端技术,其中大多为首创。 举全国之力——万众瞩目的中国馆,为配合世博会期,四月盛开了荷花,攻克的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国内尚无的先例。 美不胜收,也许有些参观者会这样赞叹世博园。但其实,这本不是筹办者最大的心愿,而是要用华美的外表吸引更多的眼球,引起更多的思考,唤醒人们去关注建筑设计师苦心表达的低碳理念,关注每个展馆对人的重新发现,关注一种新世纪应该建立的更卓越的生存方式。 为了引起更大的共鸣,人们愿意倾尽智慧,愿意不断突破自我,愿意在未知的黑暗中艰难探索,只为“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159年来传承至今的宣告。 精益求精,城市发展不进则退再好的展示,也离不开服务的支撑。 整整半年,世博园区拥入的人流预计将超过7000万人次。老幼妇孺,如何将这些客人照顾好?中西佳朋,如何将那些贵宾接待好?这考验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考验着全体市民的精神素质,考验着世博会上的每一个人。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用传统建筑元素诠释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用传统建筑元素诠释“天人合一”思想 2010-05-26李慧、李金桀光明日报点击: 1956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XX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DOC可编辑范文】

XX年4月上海世博会心得体会 世界博览会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 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 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 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去的产品与技艺,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臣,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

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上海世博会尚未正式开幕,但已有11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 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我们的祖国正在日益强大,继XX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上海又将迎来世界有一令人瞩目的大事——世博会。这也让世界看到一个东方巨龙的腾飞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 王淑华 那骄傲的一片中国红 还没有走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就已经看到了一抹醒目的中国红,她既亮丽、活泼,又宏伟、庄严……那由深至浅的红色,铸成了中国馆独特的外形和气质,她让每一颗心在燃烧!她让每一个人感到震撼!她让所有的华夏儿女感到骄傲! 那一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 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怀着新奇而又敬畏的心情首先观看了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秦俑馆铜车马。 引人注目的铜车马虽然在地下被尘封了两千年,然而它的面纱被揭开之后,却赫然展示出它的神奇来,在我们的面前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内展出的“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40公斤。细细端详它,它的主体为青铜所铸,通体饰有精美彩绘,配有一千多件金银饰品,整体制作真是精美绝伦。停下脚步观赏它,我由衷地觉得,我国古代的铸造工艺多么先进巧妙啊!精确的写实主义造型是那么的形象逼真。细细品味它,觉得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有的成就。

来到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处,也就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抬头仰望,让我惊叹的是那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着,画面宏大,气势磅礴,使人仿佛置身于我国名都——汴京的繁华之中。画面的每一处景色都被描摹地纤细入微,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绘画的线条、轮廓十分清晰,整幅画布局非常合理,真不愧为国之瑰宝! 铜车马与《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们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起云涌,在今天,却仍然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折射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我知道了——那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象征着中国人永恒不变的信仰,象征着中国瑰丽的文化。 那一片中国红,从国内向世界走去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大概需要45分钟。 置身于巨大的环幕影院,欣赏着一段8分钟的电影,我和每一个参观者在经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以后,深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最终到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这里给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