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年孤独论文

百年孤独论文

百年孤独论文
百年孤独论文

从“百年”和“孤独”两个层面解读《百年孤独》

郑玉娟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 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一部难得的杰作。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下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是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最好作品,是当代的《堂吉诃德》。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马孔多(这是作家多次写过的地方).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历史。第一代何塞?阿卡蒂奥与他的表妹乌苏拉私自结婚,离家出走,来到了马孔多,带领一批人开垦荒地、耕种农作物,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后来,大批外来移民迁来,外国资本侵入,政府派来新委任的镇长,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人从此便灾难不断。他们的第六代生下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把它拖进了蚁穴。马孔多也被一阵飓风刮得无影无踪。

这是一部奇书,书中的内容如它的题名所示,包括“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历史,作者虚构的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缩影、书中从它的建立、发展,一直到它的消亡的百年间的历史,其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阿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起初只有二十多户人家,过上了世外桃源式的生话。自从吉卜赛人到来,乌苏拉发现了向外的通途以后,马孔多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一批批移民来临。吉卜赛人带来了火车、电灯、电影等使马孔多人惊讶不已的外部文明。从此它就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段历史显然暗示16世纪前后拉丁美洲的变化。原先,土著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后,掠走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移民大批来到,引起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种族、信仰、风俗、习尚的深刻变化。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摆脱了殖民统治,可是政权落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手中。他们争权夺利、专横独断以至发动战争。同时,外国资本侵入拉美,进行经济掠夺,拉美人民又陷人长期的深重的灾难之中。在小说中,马尔克斯写到,政府派来了镇长和警察,镇长玩弄选举骗局,在自由党反对保守党的过程中,奥尔良诺曾经发动了三十二次起义,但都被政府军镇压,他的十七个儿子都被杀害。他的一个儿子曾经接管他在马孔多的权力,在镇上胡作非为,随意杀人,就像拉丁美洲历史上出现过的许多凶残的统治者。小说中还写到美国公司到马孔多开办香蕉园,掀起了一阵“香蕉热”。他们在这里作威作福,大发横财。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和劳资矛盾的激化,香蕉工人大罢工,政府派军队来镇压,三千名工人的尸体被火车拉走,扔进了大海。事后,政府却矢口否认。美国人一走了之,被糟踏得破败不堪的马孔多却难逃最后毁灭的命运。这些事情虽然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而已经变形,却是哥伦比亚历史上确曾发生过的事实。布思蒂亚家族的历史、马孔多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哥伦比亚的历史。马尔克斯在他的作品中描写这百年历史,是为了让人们看到拉丁美洲百年沧桑中经历过的种种苦难和灾祸,痛恨造成这些灾难的外来入侵势力和内部的反动统治。

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生活构想为循环反复的过程。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育猪尾巴怪胎,经过六代人到第七代果然生下猪尾巴女孩,完成了一次大循环。马孔多从最初的开发,经过内战、香蕉热、大罢工等等,后来一场大暴雨,又回到初建时的贫困落后和与世隔绝。最后将被一阵飓风吹得无影无踪。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到零,走了一个大圆圈。难怪布恩蒂亚家族的老祖宗乌苏拉在亲身经历了这百年历史后说:“时间像是在打圈圈”,“世界好像老是在打转转。”这种循环论的构思贯穿在全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描写之中,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作为一部叙事性的作品。它既包含着许多现实的历史的真实成分,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的界限.而且把许多非理性的幻想的因素搀杂进来,从面把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荒诞、写实与夸张、严肃与嘲讽等等,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似历史而非历史,似神话而非神话,似现实而非现实。在这样一个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世界中,作家可以自由地放开自己的手笔,高屋建瓴地、自如地总结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历史,更便于寄寓深邃的涵义。

全书题名的第二层意义是“孤独”,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的第一个意义,或者说是它更重要更深层的意义。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中国学者陈众议的采访时断言,他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孤独,而且他计划今后每年一部的新作也将有同样的主题。在同朋友门多萨的对话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指出,孤独是一种“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他自己则正是“专门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家。从他的著作来看,这一声明并非虚言。他的作品确实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孤独的种种存在形态:《家长的没落》诠释了权力的孤独,《枯枝败叶》诠释了自我封闭式的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诠释了爱情的孤独,等等。《百年孤独》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所有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综合性“大词典”,小说的丰富和博大就充分地体现在孤独这个主题之中。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是一个内涵极为复杂的概念。《百年孤独》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孤独情感,他们分别从个体存在的角度阐述了孤独的心理学内涵;其次,作为现实语境的拉丁美洲社会历史从更为广阔的角度、以更加沉重的态度展现了孤独的社会学含义。马尔克斯在写拉丁美洲的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丁美洲人民的精神生活。他看到,造成拉丁美洲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原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普通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他笔下的布恩蒂亚家族的成员,尽管在外形和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孤独精神却是他们的共性.这种特性代代相传,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闭塞的环境中,一些人被落后的迷信的意识所支配,一些人纵欲,乱伦固执已见,一意孤行,还有一些人员也曾有过改变现状的意图和行动,然而一旦遇到挫折便离群索居,老阿卡蒂奥被吉卜赛人的魔术所吸引,一心想搞发明创造,迷恋于炼金试验,结果精神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不予理睬。奥尔良诺是一个革命家,曾经发动过三十二次起义,当了起义军的领袖,但是,当起义失败后,他便闭门独居,把自己关在小屋子做小金鱼,做了化,化了做,无休无止。雷蓓卡在丈夫死了以后,把自己关进破房,多少年不出门,以至被人们认为她早已离开人间。阿玛兰塔预知自己的死期,便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织尸衣,等待末日的来临。整部作品都沉浸在这种孤寂、郁闷、

忧伤的气氛之中。俏姑娘雷麦黛丝是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光彩照人的形象。她貌若天仙,内心纯洁无暇,是美的象征。但在这个污浊丑恶的世界中,她无法生存,最后飞上天去,消失在太空之中。这也是一种孤独,是另一种意义的孤独。

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它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它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就等于容忍客观上存在的愚昧、落后继续蔓延。马尔克斯看出这是拉丁美洲百年以来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处境的内在原因。他希望这种孤独而苦难的历史能早日结束。在小说的结尾,他写道:“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但是,整篇作品并没有回答: 如何才能结束这种苦难与不幸。不过当有人与他谈到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的孤独感时,他曾回答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家的这种回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部作品的内在涵义。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就会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的历史。

高中议论文800字:以孤独为题的作文

高中议论文800字:以孤独为题的作文 孤独,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孤独是一条黑暗的铁轨,你永远不知道 前面会有什么,毁灭抑或光明。有人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动者是走得快的人。他们都是孤独者。 为何?因为没有世俗繁琐的牵绊,没有与同伴内讧的机会,他们孤 独向前,仅凭孤勇。 梵·高孤独,身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孤独感尤其明显,人们无法 理解他的作品。贫困、饥饿将他压迫得发疯,用手术刀为自己刻下最 后一笔。但是一亿七千万的《向日葵》却证明他的水平比同期作者前 进几许,他不是疯子。他仅仅一个孤独行前于其他画家的人。 孤独者往往不能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高于 现世,不能被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民众所理解与支持。孤独的先行者便 会从内心感到一种难以驱散的阴霾,只能埋首于他们孤独的事业之中。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小时曾被老师责骂不可理喻,却提出了相对论这 个伟大的观点;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在众人不齿之下,含泪挥就一部 坎坷壮阔的史诗;哥白尼坚持真理的火炬不会熄灭,提出的日心说不被 世人理解,便用生命去推动真理的前行。 所以,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 真正孤独者是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 静以致远。居里夫人将奖牌当成给孩子的玩具,钱钟书谢绝记者采访,他们需要的是专心“坐冷凳”的孤独与安静。哪怕“发明大王”爱迪 生一生发明数不胜数,但他在晚年浮躁,喜爱名利,也就算不上是一 个真正的孤独者。 孤独者在引领技术走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众的“同化”。人的性格中隐约有群体意识,会理所当然地少数服从多数,孤独者要不有舌战群儒的本领,就要有充耳不闻的本事。很多人本是

孤独_议论文题目

孤独_议论文题目 孤独,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孤独是一条黑暗的铁轨,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毁灭抑或光明。有人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进者是走得快的人。他们都是孤独者。 为何?因为没有世俗繁琐的牵绊,没有与同伴内讧的机会,他们孤独向前,仅凭孤勇。 梵?高孤独,身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孤独感尤其明显,人们无法理解他的作品。贫困、饥饿将他压迫得发疯,用手术刀为自己刻下最后一笔。但是一亿七千万的《向日葵》却证明他的水平比同期作者前进几许,他不是疯子。他只是一个孤独行前于其他画家的人。 孤独者往往不能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高于现世,不能被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民众所理解与支持。孤独的先行者便会从内心感到一种难以驱散的阴霾,只能埋首于他们孤独的事业之中。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小时曾被老师责骂不可理喻,却提出了相对论这个伟大的观点;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在众人不齿之下,含泪挥就一部坎坷壮阔的史诗;哥白尼坚持真理的火炬不会熄灭,提出的日心说不被世人理解,便用生命去推动真理的前行。 所以,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 真正孤独者是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居里夫人将奖牌当成给孩子的玩具,钱钟书谢绝记者采访,他们需要的是专心“坐冷凳”的孤独与安静。哪怕“发明大王”爱迪

生一生发明数不胜数,但他在晚年浮躁,喜爱名利,也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 孤独者在引领技术走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众的“同化”。人的性格中隐约有群体意识,会理所当然地少数服从多数,孤独者要不有舌战群儒的本领,就要有充耳不闻的本事。很多人本是一个人走,被呼喊几声,便成了芸芸众生的一员。所以孤独者“高处不胜寒”,少而珍贵,受到世人的敬仰或是不解。 如果你想走得快,请一个人走吧。成就大业的人总得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苦心孤诣,不迷失于众。孤独者,自远方。

百年孤独分析百年孤独解析丽贝卡

百年孤独分析百年孤独解析丽贝卡 马贡多已死孤独不再 ——《百年孤独》初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xx级王新刚 1044406020 【提要】本文就《百年孤独》中“孤独”这一问题展开论述,论述了“孤独”本身的由来、关于布恩迪亚、马贡多、以至拉美的孤独的笔者自认为的真正内涵,认为《百年孤独》所论及的“孤独”应该是以个人孤独为表现形式,以布恩迪亚家族、马贡多的集体无意识的“孤独”来象征拉美文化在过去百多年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的一种“孤独”的状态,进而认为,在“孤独”之后拉美文化已无法恢复的历史悲剧。 【关键词】孤独;《百年孤独》;马贡多;文明 《百年孤独》自1967年问世以来,在拉美、甚至全世界引发一场文学地震,被誉为“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四十多年间关于《百年孤独》的评论此起彼伏,出现了依据种种理论进行评论与解析的,并且在我国八十年兴起的寻根文学热潮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中国寻根文学的深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

作用。而其引发的关于文明的思考,更是绵延不绝,而关于“孤独”问题的讨论也是仁山智水。笔者认为,这里的“孤独”揭示出了文明类型以及文明机制层面的一些内在问题,值得思考。 一、孤独的由来 什么是孤独?《百年孤独》里有谁万世不绝的孤独?从根本上来说,孤独源自不理解。当我们身无牵挂,没有人(包括自己)认识、了解自己,个人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都和你没有联系,你绝对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其他所有的存在于你来说根本没有意义,也就是不存在。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世界,所以一切都是内视的。而当心扉敞开,有过与人分享的经验,之后又失去这种状态,你的所有又没有人来理解,又仅剩你一人的时候,孤独便产生了。当然我们独自面对自己时会有孤独,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出现如上所说的绝对条件——没有任何 人认识自己,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现实是我们永远活在关系当中,期望被别人理解,而一旦失掉,便产生了孤独。 马贡多人的孤独,有其对于外来事物不理解的原因;面对这些由吉普赛人带来的珍奇,他们始终持不解的心态。对于马贡多、布恩迪亚、拉美,之前他们都是向内的,世界就是他们本身,一切的人、事、

百年孤独论文

Abstract In the novel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Ursula Iguaran is the wife of Jose Arcadio Buendia clan , who is the patriarch of Macondo. The tenacious matriarch of the Buendia clan , Ursula Iguaran lives to be well over one hundred years old, continuing with her hardheaded common sense to try and preserve the family .Every now and then , when things get particularly run-down , Ursula Iguaran revitalizes the family both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 repairing the Buendia house and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the family. She is a great woman. As a matriarch , she does her best to preserve the Buendia clan and their town . As a a wife , she is considerate. As a mother, she is tender and strong . And as a woman , she is co urageous, incredibly tenacious,reliable, honest and smart. Key W ords: Ursula Iguaran; great woman ; considerate; tender; courageous

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一、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孤独仿佛是永恒的主题。他笔耕不辍,一直在努力地提醒人们,孤独是一种默默凌迟在人们皮肤上的体验,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寻常的现实。“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1] 但孤独究竟为何物,马尔克斯通过笔尖把释义隐藏在了他的书籍中,需要读者不断揣摩。其实,是否能够猜对马尔克斯的真意并非重点,个人认为他写作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自身以及别人孤独的命运。 在高三时,我曾花一彻夜时间把《百年孤独》从头通读到了末尾,并整理出了一幅密集的人物家族图谱。寒冬腊月,我坚持阅读完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作者在带领着我浏览一篇斑斓壮阔的历史,马孔多的阁楼庭院只是缩影。马尔克斯既是领路人,也是叙述者,可他说得轻描淡写,语调落拓又显得有些急促,不甚清晰的语句在一闪而过的瞬间留下大片空白给我自己去探索。我只能紧紧跟着他前进的脚步,忘记了停下,忘记了离开。再抬头,东方已泛白。故事结束了,心中似乎还回荡着自己,在故事里走过一遭的脚步声。 在我的理解中,孤独是纠缠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咒语,每一个成员自出生开始就被孤独缠绕、束缚。作者没有明说施下咒语的是什么,在他的作品中把很多都归结于了命运——不可阻挡、无可反驳的命运。“我们的行为是受一个至高无上的意志支配的。无论是竭尽全力地抗争……我们都没法抗拒这个至高无上的旨意。”(出自《枯枝败叶》)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无休止地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挣扎。讽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无法逃脱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高傲姿态。“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而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

关于孤独的作文:面对孤独

关于孤独的作文:面对孤独 内心深处的孤独,无法忘却的情感。——题记 殇 晚年,又或中年的李清照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感叹,亡夫之痛,丧偶之伤,痛与伤凝结成的孤独,又生出深沉的愁思,反复循环。痛,伤,无尽。 孤独着的李清照细腻的,多愁善感的心开始表达自己的殇,带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消极,“雁过也,正伤心。”的悲伤,终究也造就了万古流传的佳作,无法解释是悲还是喜。 也许,悲剧的一生,却缔造辉煌的历史。 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只因十年前的分别,竟使两人从此再也无法相见,如今的苏轼只好独守孤坟,度日如年。 经历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沧桑离别,曾经最爱的,最熟悉的人,如今再也不见,最了解对方的陌生人。她的灵魂也许也会在苏轼周围漂浮,在他吟诗作对时,微笑看着他,在他半夜因梦见她而惊醒,并泪流满面时,她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将割舍不下。

活着的人思念逝去的人,逝去者用凄凉的悲伤的眼光注视着活着的人,两者也许近在咫尺,或又远在天边,苏轼对妻子的思念,独自生活的孤独,正值乱世的凄苦,告诉后人,“思”也孤独。 志 人因“殇”而孤独,因“思”而孤独,自然,“志”也孤独。 “志”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含有的豪爽与凄凉。自古便有此话“忠孝不能两全”,是戍守边疆还是在家为父母尽孝,将军们不知道,征夫们也无处思考。 战争与边疆,在“黄烟落日孤城闭”的萧索气氛中,弥漫着男儿的壮志凌云,为国立功的豪言壮志。 戍守边疆,与长烟,落日,孤城为伴,孤独,也不言而喻,可这孤独中,“志向”的伟大及英勇,让人看后不由为之动容。 即使在边疆,在荒凉,再孤独,再寂寥,为了志,我们也得挺下来。 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面对孤独,由殇至思,由思而志,不亦乐乎?

孤独议论文

2011年高考作文指导 ——关于“孤独”话题的作文导写 【文题亮相】: 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也许你会时常抱怨自己太孤独,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请以“孤独”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素材超市】: 1、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日】三木清 2、印度心理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道: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3、孤独是美丽的。孤独是人生漫漫旅途中的一座心灵驿站,是缤纷世界中一处独特的风景,是一朵独自芬芳的小花。孤独是美丽的,它平和、自然,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有的人,也许会为更多的不良情绪所笼罩,而有的人却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4、20世纪文坛和戏剧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贝克特是一个现代隐士,在巴黎圣雅各大道的七楼寓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确实喜欢沉默、孤独和宁静。1936年,在旅居德国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独处的感觉真是妙极了。”他常常踽踽独行于柏林宽阔的蒂尔加腾公园,久久不肯离去。他知道,沉默和独处对他的写作是至关重要。 5、卢梭的晚年孤寂冷清,但他以细腻的心感知着一切:花,树,政治,以至于人类!他愉悦的回忆起了那位被他称作“妈妈”的夫人,他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深刻的探索着人生的每一步。是的,当我们打开那饱含智慧与决心的《忏悔录》时,还会认为他的孤独是他的不幸吗? 6、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枪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阅读是一种孤独》毕淑敏构思角度一 从孤独的概念入手,分析孤独与孤单的异同。孤单是人独处的一种行式,它的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停留在思念这个程度上;孤独也呈现出孤单的生存情形,但它不是轻易能够获取的,不是人人都有的,它远离并超越了现实,孤独者的精神不停向上,永远向前,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写,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以写出深度但不太容易把握。 【精彩示例】 孤独是一种高贵 刘烨园 诸多文章常常误把孤单倾吐成孤独,然而它不是。似乎只有久久的体验过孤单与孤独不同的人,才能深悟二者的真谛。 孤单是个人独处的一种“生态”形式,就人而言,它是物质的——即身体的,它的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止于思念。游子在外,远离故土,离别家人,其状态便是典型的孤单,犹如离群的孤雁。想想当年告别都市,独在异乡的插队生涯,几乎每一个知青,都会有孤单的彻骨之感。原有的市井生活被隔断了,原来熟悉的一切消失了,身份改变了,环境陌生,生活习俗陌生,人也陌生,连自己也成了乡间的陌生的“异类”。理想在哪儿,抱负在哪儿,情调在哪儿,书籍在哪儿?于是孤单所固有的茫然感、无着落感、漂浮感、凄凉感、寂寞感,唐诗宋词里的落魄感、恐惧感、渺小感、虚无感便一涌而来,犹如在黑夜中,举目无光。这

(英语毕业论文)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 2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3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 4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5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6 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 7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8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 9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0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11 语境与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12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13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4 动物成语的英译 15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6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 1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8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19 女性意识的觉醒——评《雨中的猫》中的人物对比描写 20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 21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22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 23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24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25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26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 27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 28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29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 30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31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32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33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 3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 35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36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 37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38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 39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40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语境教学中的应用 41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读后感 论文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去年离开了,去了见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哥伦比亚作家自1999年开始与癌症对抗,坚韧的性格让他坚持了很久,从不在病魔面前低头,虽然最终离去但是留下的巨大文学财富多得不可估量。带着敬畏的心情我阅读了他的百年孤独,下面是我的感 想。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小说《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里的孤独者,正是对尼采这番话最好的诠释。 《百年孤独》毋庸置疑,是一部意识流放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马尔克斯用自身独特的写法,描诉了布恩蒂亚家族,在马孔多的繁盛没落史和七代人对抗孤独情感纠葛的反抗史。全篇围绕着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霍·阿·布恩蒂亚的妻子乌苏娜和奥雷连诺上校霍·阿·布恩蒂亚之次子第二代以及皮拉·苔列娜霍·阿卡蒂奥之情妇第二代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戏剧性情节。加之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这发人深省的结束句。

孤独很多时候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在逃避孤独,又无形中陷入孤独。孤独本身倾向自闭,自闭则代表着个体最终的灭亡。百年孤独这本书又何尝不是从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呢?这是一部值得掩卷深思的巨著,值得每个深陷孤独的个体把玩研读。教我们摆脱孤独自闭,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说每一代人最终离去时都会感到很深的孤独感,这是一个共同点,为什么,为什么,这与我的生活主旨相冲,我认为单身的我“alone but not lonely”,这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为何看小说时我会压抑。 在布恩蒂亚所有家族成员中,霍阿布恩蒂亚是第一个孤独者,神灵。他的孤独时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寂寞。最后,他完全丧失了时间感,精神失常,像中了邪似地砸烂了炼金器具和工作室,结果被绑在栗树上,忍受着最痛苦的孤独而死去。总而言之,第一代布恩蒂亚的孤独时神灵的孤独,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的极限,从而进入了他个人独享的神奇而无法传达的孤独世界。他的孤独时无法挣脱的,这是因为思想的启蒙者从来都是孤独的,他们总是自己所属时代的先锋,他们拒绝自己身处的社会,又被自己身处的社会所拒绝,但他们却极具意味的代表那个时代的

材料作文《孤独》写作指导及范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认为,“孤”意味着孤独、孤单,与“孤”相关的词也大多带着批评和劝诫的 意味,如:“一意孤行”“孤芳自赏”“孤注一掷”……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 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缺少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但人生旅途中,许多时候我们 需要学会孤身一人,直面风雨,勇敢上路,正如清代诗人袁枚在《独秀峰》中所云:青山 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 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孤独 孤独,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孤独是一条黑暗的铁轨,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 毁灭抑或光明。有人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进者是 走得快的人。他们都是孤独者。 为何?因为没有世俗繁琐的牵绊,没有与同伴内讧的机会,他们孤独向前,仅凭孤勇。 梵?高孤独,身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孤独感尤其明显,人们无法理解他的作品。贫困、饥饿将他压迫得发疯,用手术刀为自己刻下最后一笔。但是一亿七千万的《向日葵》却证 明他的水平比同期作者前进几许,他不是疯子。他只是一个孤独行前于其他画家的人。 孤独者往往不能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高于现世,不能被固定的 先入为主的民众所理解与支持。孤独的先行者便会从内心感到一种难以驱散的阴霾,只能 埋首于他们孤独的事业之中。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小时曾被老师责骂不可理喻,却提出了 相对论这个伟大的观点;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在众人不齿之下,含泪挥就一部坎坷壮阔的史诗;哥白尼坚持真理的火炬不会熄灭,提出的日心说不被世人理解,便用生命去推动真理的前行。 所以,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 真正孤独者是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居里夫人

毕业论文例文-孤独的存在-----对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解读

孤独的存在 -----对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解读 文/李莉 《饥饿艺术家》创作于一九二二年,卡夫卡在其临终前两个月作做出最后修改;这是一部论者甚多,歧义甚众的意味性作品。卡夫卡以抱负主义的表现手段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生活际遇和人生的荒谬。小说故事复杂且深刻易读,但浏览以后留给读者的倒是无尽的思考。 饥饿艺术家为了地道的饥饿艺术而献出了生命,然则却没有人真正观赏这类艺术。他的不美观众只是在观赏他的饰演才艺;在不美观众眼里,他的饥饿饰演无异于马戏团的饰演。这让艺术家痛苦莫明,因为“除他自己以外,即使行家也没有人知道,饥饿饰演是一件如此轻易的事,这真实是世界上最轻而易举的事了”。 几年以后,饥饿饰演为人们所厌弃了。为了重振饥饿艺术,不幸的艺术家受聘于马戏团,不能不末尾了与兽类为伍的饰演。可是没有人宁愿在他眼前住足观赏,就连管事的也懒得为他换牌记数了。全部演出时代,谁也没有想起这位不幸的艺术家,更无人知道他究竟饿了若干天。直到饰演完毕的日子,管事才发明曾经累卵之危的艺术家。饥饿艺术家的临终遗嘱既充满抵触而又耐人寻味,卡夫卡写到: “我不时在欲望你们能赞美我的饥饿饰演,”饥饿艺术家说。 “我们也是赞美的,”管事迁当场回答说。 “但你们不应当赞美,”......“因为我只能受饿,我没有其余方法。”饥饿艺术家说。 “你究竟为甚么没有其余方法呢?”管事说。...... “因为我找不到适宜自己口味的食品。假设我找到如许的食品,请置信,我不会如许惊扰视听,并像你和大年夜家一样,吃得饱饱的。” 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曾经分散的眼睛里,流露着固然不在是自豪却依然是果断的信心:他要继续饿下去。 小说以饥饿艺术家被草草掩埋而了结,而浏览后给读者带来的震动却还缭绕心间。卡夫卡经过这篇小说究竟要表现甚么呢?加缪说:“卡夫卡的世界实践上是一个不成言说的世界,人满怀着痛苦鼓足勇气在澡盆里垂纶,而且知道甚么也钓不下去。”这是一种掉望,更是一种无人了解的孤独。以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的相干实际出发来进一步剖析《饥饿艺术家》,来证实其“孤独的存在”。 第一,“存在先于实质”。先有“饥饿艺术”的存在,然后才有饥饿艺术家肉体实质的表现。《饥饿艺术家》开篇第一句就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饥饿饰演的兴味大年夜为淡漠了”,接上去又是两句“早年自行举办这类花样的大年夜型饰演支出是相当可不美观的,明天则完

百年孤独论文

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论《百年孤独》 叶晨蕾

内容摘要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通读全文,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关键词:孤独家族情感疏离女性魔幻现实主义

目录 一、孤独与死亡 (1) 二、情感的疏离爱的缺失 (1) 三、女性形象 (2) 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2) 五、现实意义 (3) 六、结论 (3)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一、孤独与死亡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1】一个人的孤独,一个家族的孤独,一个民族的孤独,甚至乎全人类的孤独。这是人类的宿命,谁也无法逃脱。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百年孤独》的精神主题。 作品中,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智慧的孤独,他的孤独是因超越了人类认识的极限而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的寂寞。他不被人理解,最终只能远离人群和社会,结果被绑在栗子树上,遭受日晒雨淋,忍受着最痛苦的孤独而死去。还有乌尔苏拉女主人内心的孤独、阿玛兰妲爱情的孤独、奥雷里亚诺精神的孤独等等。 邢婷婷【3】认为:“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伏: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的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在这么一个家庭里,悲剧总是在发生着:“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同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受挫的秘密。”马尔克斯这样总结他们孤独宿命的原因。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孔多狭隘、保守、落后直至没落。最后马孔多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了。【2】“死亡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生命在他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 二、情感的疏离爱的缺失 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孤独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疏离,团结则意味着沟通交流理解与信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与悲悯心,意味着爱。 马孔多的人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我,人与人之间相互隔阂,亲人与亲人之间没有理解,难以沟通。封闭孤独的历史文化形态使马孔多的人先天缺乏积极的追求精神和内在的交流欲望。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又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淡化了人对他人的认识热情,使这里的每个人都缺少了爱的激情。这种情感的疏离带来的不可能是团结,只会更加的孤独。

2020百年孤独心得体会大全

2020百年孤独心得体会大全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更像是空虚的灵魂。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从书中的人物身上读到了我们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孤独。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百年孤独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心得1 在嫣然的岁月里跳跃,我被撕扯得衣衫滥缕,明眸空洞。回首,惊觉春已无处寻觅,我早被遗忘在冰雪处,伫立成百年的孤独。 夜,来临了,我抛开日间的华丽,发现自己除了孤独,竟然一无所有。月忧伤地隐去半个身子,用朦胧的云罩着。翠叶密处,藏着一只黄鹂,它在寂寞地唱着: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我如枯槁的木乃伊,坐成千年的寂寞,枯萎的心,无力再弹起清风明月的篇章,只有让孤独肆意地决堤。 轻轻撩起时光的珠帘,我迈着轻盈的脚步,行走在万花丛中,摘一路的山花,烂漫着如水的青春,那是怎样的笑颜啊! 我无邪地坐在岁月的宴席上,看: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我想用自己生命的笔,描绘它的繁华,我用长长的构思,只写下了几行清冷的诗句,就成了绝笔。花凋谢,月如钩,宫殿倾倒,凄凉满目,废墟上,皮里春秋在狂笑,黑白颠倒在狂舞,我年轻的心,早生白发。 而今,自己走过的路,已是一片荒芜,残垣断壁上,我如枯草,苦凄凄地摇曳着。生命如水,梦如水中花。水中花,没有全部的岁月,谁会把它收留?历尽漂泊后才知道,天涯本无路,海角没有家。 于是,我痛彻心扉地日日数着落花,数成了无边无际的孤独,书写着另一部生命悲剧的巨作,读者是自己。 我带上了沧桑送给今夜,我又想起了被发月碾碎的希望,拾起后,秋雨绵绵,淋湿心的每一个角落。冷场的生命,喝彩的是悲哀,我连清冷的昂首都显得那么的猥琐和懦弱。 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来,是希望,这一去,也是希望,可这中间是怎样的流程呢?我清楚地看到,我残缺的心,已挂在秋风中,孤独地摇晃,一万年的祈盼,一千年的轮回,睡去,醒来;醒来,睡去,竟然是百年孤独! 我的一副面具,掩饰自己的孤独,融入滚滚红尘,岸边依然是晓风杨柳,谁会为谁而改变? 百年孤独心得2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摘自《百年孤独》)黄昏时刻,夕阳将世界蒙上一层朦胧的颜色,圣洁的只属于晚霞的孤独光辉照耀在每一个存活在这个世界的人身上。人们为活着奔波,不断重复着“出生—死亡—出生”的过程,在生命的动荡中起起伏伏,过着孤独的人生,回忆着孤独的过去。正如布恩迪亚家族不断发展又不断没落而最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似乎是人生永恒的孤独的轮回。“月盈则亏,盛极则衰”正是这世上每一样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没有什么能获得永生,亦没有什么能在有生之年保持不变。 书中乌尔苏拉曾迷信“名为‘阿尔卡蒂奥’和‘奥里亚雷诺’的人‘固然天生’有着不同”,并列举家族史上重复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人,认为叫“阿尔卡蒂奥”的人都性格冲动,而名为“奥里亚雷诺”的人都性格孤僻。这看起来毫无逻辑却实实在在成为了这个家族的现实——这何尝不是一种轮回?布恩迪亚家族在历经六代以后诞生的“又一个真正的布恩迪亚”,而整个家族从马孔多的创始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最后“终结家族的神话般的生物”,从一

高中作文: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个性的浓缩,是一种寂寞的悲哀,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表现,其实孤独是一种心境,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在尘世间,拥有了孤独,也就拥有了一番别样的享受。 拥有了孤独,你会发现,思想在孤独中闪现,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一种乐趣,一种不同于朋友一起谈笑的乐趣,一种无法解释清的乐趣。当孤独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顾虑他人的眼神,这样的一分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的放松,而这种自在,便已是孤独中的一大乐趣。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我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迎接:冲一杯淡淡的清茶,细细品味自己的心境,缓缓敲打着自己心底的那一缕情思,灵魂随之荡漾,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这样一份宁静,在那份宁静中享受孤独,不必为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而烦恼,不必为日常生活中的压抑而苦闷,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 其实,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在怀旧感受和品味曾经的种种,悲哀着自己的悲哀,感伤着自己的情怀。孤独中的人可以寻找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到自己坚定的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让你明白如何切换生活的态度。你可以在孤独中找回久违了的感受,在孤独中找到心灵出发的起点,找回生命中值得珍贵的锦年素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孤独的美妙,孤独能让一个人脆弱,也能让一个人更加坚强,它可以毁灭一个人,更可以造就一个人,有的人不能面对孤独,因此他只能在空虚中逐渐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会把孤独当作一种心境,一种挑战。因此,在人海浮沉中,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 孤独是什么?我说:孤独是一种幸福,是在炽热和喧嚣之后一种安静的沉淀,是一种绝美的心境,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孤独与成功的议论文

成功在于孤独议论文_孤独与成功的议论文 俗话说:“沉默是金”。沉默,也是孤独的一种形式,于是,我便说:“孤独是金”。在如今这个纷乱的世界中,孤独,已成为一 种可贵的品质。 孤独,给予他一只铁笔杆。莫言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兵,闲暇时,他不会去和其他的战友到外面“晒太阳”,而是坐在床上,在自己 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是孤独,给 了他一条不同于其他人的道路,让他拥有了一份不同于其他人的心境,最终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孤独给予他表象的沉寂,更给予他生 活的积淀,让他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便是他最终能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想想当下,在人心浮躁、车马喧闹的社会大染缸中,人皆三五成群、灯红酒绿,哪里能寻求到一丝宁静之地,能为自己创造一方安 静的,发人深省的雅静?于是那种在平常人眼中所不被认同的孤独就 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周敦颐曾说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也便成了孤独的代名词,它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也不去争名夺利,而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见,周敦颐对孤身自好也持有赞同的观点。 孤独是一种超脱,它植根于人类因终极关怀而生的忧患意识。因此,它可以使人心理更集中、更炽热、更自觉地投入和进入超前性 的思考,以至于有所发现和创造,喜欢喧嚣张扬的人,乐于沉湎在 世俗的欢乐里,永远也无法品尝到孤独之美——心灵幸福的高峰体验,因为欢乐揭示不了最深刻的真理。 孤独的生活,不孤独的心。锌皮房制成的监狱,并不丰富的物质生活,7平米,27年。曼德拉在罗本岛上并没有颓废,而是检讨自 己的过错、努力学习。最终,他过人的天赋终于展现了出来,成为

百年孤独 赏析

马孔多的孤独 ——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摘要: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传世名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描写了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衰败和灭亡,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亚家族衰败的根源。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灵魂深处的孤独,探讨其孤独的滋生、孤独的神话品质以及拉丁美洲的孤独,并试图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探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明形态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的地位。 关键词:《百年孤独》孤独拉丁美洲社会现实 随着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佳作,以“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的深邃内质至今吸引着千万读者的目光,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变幻且不可思议的世界。在文学世界, 马尔克斯可谓是“天下何人不识君”了, 而《百年孤独》, 也成为一位真正的“现代人”关于当代世界应有的一种“常识”。具备这一“常识”并非难事。《百年孤独》关于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历史图景气势恢弘, 用笔大气, 同时它又被成功地织缀于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色彩斑斓的神奇际遇中, 因此显得极是具体生动本文拟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年孤独》中灵魂深处的孤独。 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宿命 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状: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预言,使他们感到恐惧。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流浪。他们走了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将此地命名为“马孔多”。后来,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后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神经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死在那里。乌苏娜活了120岁,能预见未来。布恩蒂亚的第二代遇到了内战。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的上校,曾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回到家躲在屋里做小金鱼。上校的妹妹终生未嫁,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布恩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胡作非为,为保守党所杀。次子奥雷连诺是私生子,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参加过战争,当过海员,后来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第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人称俏姑娘。她身上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令人陶醉。后来突然飞升,消失在空中。她的弟兄、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他俩都与村里卖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在香蕉事件中,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罢工被镇压后,他也成了疯子。第五代为一子二女,长子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回到家乡。他到处寻找,发现了几袋金币,结果金币被人抢走,自己被人害死。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被送到远方修道院生下一个私生子。次女在国外上学,带着丈夫回来,死于产后风。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私生子奥雷连诺。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之后他突然看懂了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书上写着,一当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马孔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被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百年孤独论文

附4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 □□□√ 夜大学函授脱产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院:文学院 完成日期:2010年10 月 指导教师:甘

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 内容摘要: 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是举世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著作。作品通过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为代表的马孔多镇从创建、兴盛到衰落、消亡的过程,象征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百年的兴衰史,反映了拉美民族闭塞停滞的生活状态以及为争取生存、发展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作者对拉美民族命运的焦虑及对其前途的探索。在作品中,孤独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普遍根存于布恩地亚家族与马孔多镇,它制造了布恩地亚家庭成员之间的隔膜,并最终导致了起其毁灭,也阻碍着哥伦比亚民族的觉醒与进步。本文即以文中主人公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孤独心理作为研究脉络,通过三个部分的论述找到孤独的源头和归处。通过分析,使我们同作者一起对近百年来拉美地区停滞不前的历史教训做了沉痛的反思,希望它尽快斩断孤独的恶性循环,从孤独的硬壳中突破出来,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孤独自闭愚昧落后 Analysis of the lonely mental i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Abstract: The novel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of Marks is well-known as the classical work of magic realis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writer describes the creation of the town Makodo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seven generation of the Boendia family. It also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ts prosperity to its decline and even its death. The event is a symbol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lombia and Latin American continent. It reflects the stagnancy life conditions of the nation of Latin American as well as the indomitable struggle which they star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 story shows the writer’s worriment for Latin American nation’s fat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future. In this work, solitude is found everywhere, either in Boendia family or in the town of Makodo, as a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t makes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Boendia family members and finally leads it to death. It also stops the Colombia nation from waking and developing. This passage takes the evolution of psychology of the hero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takes the heroes’lonely mental as the main thread. It finds out the source and trace the solitude by analyzing the three parts. By that, it makes us rethink deeply with the writer about the static Latin America in the past 100 years. And it hopes the people can cut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lonelines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break out from the hard shell of the solitude. Finally, it makes us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riumphant advance of the times. Key words: Solitude: isolation blindness out of date 目录

《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形象

《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形象

————————————————————————————————作者:————————————————————————————————日期: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论 文 题 目: 姓 名: 李明锋 学 院: 连云港校区人文与美术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 学 号: 2011级、1118024123 浅论《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 恩迪亚上校的形象

指导教师:张永义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浅论《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形象 汉语言文学 2011级 1118024123 李明锋 [摘要]《百年孤独》中人物的孤独像是一种宿命,充满无奈且具有很强烈的悲剧色彩。其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这群人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的抗争以及孤独与西西弗斯很相似,通过比较来浅论上校的形象。 [关键词]孤独无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西西弗斯 《百年孤独》作为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具盛名的著作,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它被誉为是一部“再现了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小镇是当时拉丁美洲的缩影,而布恩迪亚一家人多样但都孤独的结局则是拉丁美洲人民命运的代表,因而对《百年孤独》中人物的分析,对于了解动荡时代中奋斗的拉丁美洲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以“孤独”为主要特点的人物特征对于研究当下激烈竞争中很多人身上所表出现的迷惘和自我束缚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这其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所体现出的抗争与孤独具有很高的象征性,同时他与古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斯也有颇高的相似性,值得比较来更好地研究人物形象。 一、马尔克斯——孤独世界的再现者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中世界的展现,好的作者会为他的作品赋予灵魂,生成主题。作者的情感将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写作主题,并且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截然不同的。作品的构成因素、表达主题及情感态度的选择都将受到作者的人生观、经历以及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作品进行解读之前,对作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正确有深度地解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童年在外祖父家度过,这也给了他很好的神话和鬼怪素材的积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