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述

一、Internet(因特网)

1.Internet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

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为美国的ARPANET。

2.因特网的三个阶段:

a)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b)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c)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

3.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资源子网核心部分:通信子网

4.边缘端系统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和对等连接方式(P2P)

5.核心系统数据传送阶段的三种交换方式:

a)电路交换:有连接的,比特流直达终点

b)报文交换:以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c)分组交换:以分组(报文的一部分)为单位存储转发,因特网使用的

6.网络的类别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局域网:有星状、网状、环状和总线拓扑结构。

d)个人局域网

二、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1.协议: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

议。

三要素:

a)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b)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c)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各层传输数据单元

应用层:报文传输层: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网络层: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各层互相透明:下层向上层屏蔽具体实现细节,传输方式等

第二章、物理层

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1.通信的交互方式

a)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b)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

发送,一般为一方发送一方接受,一段时间后反过来

c)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2.信号的调制

a)基带调制

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b)带通调制

使用载波将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更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二、信道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

a)频分复用: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b)统计时分复用: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c)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d)码分复用(CDM):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型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频带通信

三、数字传输系统

多路复用的T1速率(1.544Mb/s)和T2速率(2.048MB/s)

四、宽带接入技术

ADSL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用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数字传输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一、点对点

(一)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使用帧定界符(SOH、EOT),即开始结束标志

2.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就是使得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通过数据链路层。使用转义字符(ESC)防止控制字符(帧定界符)被解释,这种方法称为字节填充

3.差错检测

使用循环兀余检验CRC。被除数即为待发送数据,在后面添加n位兀余码(FCS 即运算后得出的余数),构成帧数据,除数是双方事先商定的,一般使用生成多项式表示。

运算为异或运算(做加法不进位),运算时要在被除数后添加n-1(除数-1)个0,余数一定为n-1(除数-1)位,商为每次除后得到的余数的最高位接收检测时,使用FCS做除数进行CRC运算,余数为0即可认定无差错。

CRC技术仅进行差错检测,不是可靠传输。

(二)PPP协议

1.PPP协议的组成

a)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b)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c)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

2.PPP协议的帧格式

首部包括:开始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无用)和上层协议字段

尾部包括:CRC检验序列FCS和结束标志字段

异步传输(逐个字符传送)时,使用0x7D做转义字符进行字节填充

同步传输(一连串比特连续传送)时,每5个1添加一个0,称为零比特填充

二、广播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适配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一)CSMA/CD协议

1.以太网的特点: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数据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2.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3.CSMA/CD的要点:

a)多点接入:说明是个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

总线上(传统以太网)。协议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

b)载波监听: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的检测信道

c)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碰撞,适配器立即停止发

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发送。以太网的端到端数据往返时间2τ称为争用期,又称碰撞窗口,经过争用期的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二)以太网

集线器(HUB):构成星型拓扑以太网。逻辑上还是总线网,使用CSMA/CD 协议。工作在物理层,每个接口仅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1.MAC层(媒体接入控制子层)

MAC层的硬件地址

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是计算机固化在适配器ROM中的地址MAC地址有48位,6个字节

2.MAC帧

单播帧(一对一):即收到的帧的MAC地址与本站硬件地址相同

广播帧(一对全体):发送给本局域网上的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帧(一对多):发送给本局域网上一部分站点的帧

只有目的地址可以使用广播地址和多播地址

MAC帧格式:

前同步码是为了接收方能达成时钟同步

利用曼彻斯特编码确定MAC帧的总长度(或数据)

MAC帧必须是整数个字节长度,可以在数据字段后加填充字段。

首部+尾部有18个字节,数据字段必须在46~1500字节之间,MAC帧总长在64~1518字节之间

3.以太网的扩展

a)在物理层使用集线器(HUB)扩展:共享式扩展,广播发送

b)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网桥)扩展:将两个以太网连接成更大的以太网,

原来的以太网称为网段。使用存储转发方式

网桥的工作原理:

a)学习以太帧中的源地址和进入的接口,建立转发表;

b)过滤本地帧,过滤同网段的帧

c)转发异地帧,转发不同网段的帧

d)广播未知帧,把未存储在转发表内的地址的帧广播给所有接口

多接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虚拟局域网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个VLAN帧在源地址与类型之间都有4个字节的明确标识符,指明这个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个VLAN。

4.高速以太网

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以下则为标准以太网10Gb/s的以太网帧与其以下的以太网帧格式相同,但物理层标准(线缆)不同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在以太网中传输,使用PPP协议解决用户识别问题,即PPPoE

第四章、网络层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一、路由器

网络层核心部件: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

网络层的主要工作:路由器的转发分组

路由器结构的两部分: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1.路由选择(控制部分)

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2.分组转发

分组转发分为三部分: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

交换结构(交换组织)根据转发表对分组处理,将从某个输入端口进入的分组从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

二、IP协议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多播)

地址解析协议ARP

(一)IP地址

IP地址是在整个因特网范围内唯一的32位标识符

IP地址的三个历史阶段:分类的IP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1.分类的IP地址

网络号全0表示“本网络”(只会在A类网络出现),主机号全0表示“本主机”,主机号全1表示“该网络上所有主机”(广播地址),网络号127保留为本地还回测试使用,网络号128.0、129.0.0都不指派。

2.子网的划分

占用主机号的若干位作为子网号,使用子网掩码区分子网地址,规定主机号如何划分子网,以便路由器能找到目的主机。(仍然区分网络类别)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与运算即可得到子网网络地址。(全0和全1的子网号也可以使用)。子网掩码最好连续的1和0,以免出现差错。(不是必须)

3.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

消除了传统的分类IP和划分子网的概念,使用网络前缀指明网络地址,使用变长的子网掩码指明网络前缀。利用变长的子网掩码实现路由聚合(构成超网)

(二)地址解析协议ARP(IP地址→MAC地址)

ARP协议是为了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实现方法是在每个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本局域网上各主机和路由器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当表内无需要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向本局域网广播ARP请求分组,仅有对应主机响应(单播),这个映射表需要经常动态更新

(三)IP数据报的格式

首部长度的单位是4字节;总长度是首部+数据;

16位标识保证分片后的数据报能正确重装;3位标志最低位为MF,中间位为DF,MF=1表示后面有分片,DF=1表示不能分片;

片偏移是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开始,片偏移以8字节为单位,即每个分片的长度是8个字节的整数倍(除最后一个分片);

协议是指出应该把数据交给哪个协议处理;

首部校验和仅仅检验数据报首部,使用反码算数(不是CRC校验)运算得出:

(四)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为了有效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

ICMP报文分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

差错报文都具有相同的格式:把收到的需要进行差错报告的IP数据报的首部和数据字段的前8个字节取出作为ICMP报文的数据字段,再加上相应的ICMP 首部构成ICNP差错报告报文。

ICMP询问报文常用应用: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

三、路由选择协议

基于自治系统AS,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2协议和OSPF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4协议

1.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RIP的三要点(和谁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交换):

a)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b)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c)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表中最主要的信息是:到某个网络的距离(即最短距离),以及应经过的下一跳地址。路由表更新原则是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

RIP2的报文格式(使用UDP传送)

命令指出报文的意义:1是请求路由信息;2是响应请求而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RIP:好消息传播的快,坏消息传播的慢

整个因特网划分为若干个自治系统AS

虽然每个路由器拥有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位置不同,路由表也不同2.内部网关协议OSPF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基于最短路径算法SPF OSPF的三要点:

a)向本自治系统(区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b)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c)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会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

最终所有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在全网一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即全网拓扑结构图(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区域;使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自治系统;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只知道本区域的完整网络拓扑;OSPF使用层次结构的区域划分,上层区域为主干区域,用于连通其他下层区域,其他区域来的信息由区域边界路由器概括,主干区域内的路由器叫主干路由器,其中有一个负责与其他自治系统交换路由信息,叫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OSPF使用IP数据报传送

OSPF五种分组类型:问候(确认可达性)、数据库描述(达到数据库的同步)、链路状态请求、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确认(新情况下的同步)

3.外部网关协议BGP

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每个自治系统都要有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BGP发言人”,一般为边界路由器BGP的三要点:

a)与其他AS的BGP发言人建立TCP连接(端口179),利用会话使用BGP报文

交换路由信息,称为彼此的邻站或对等站

b)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因特网规模太大)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使

用网络前缀表示)所经过的一系列自治系统。根据所采取的策略(AS的路由选择需要考虑策略)从路由信息中找到到达各自治系统的较好路由

c)只有刚运行BGP时,BGP邻站会交换整个BGP路由表,以后只需要发生变化

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

BGP四种报文:打开、更新、包活、通知

四、IP多播(IGMP协议)

在因特网上进行多播称为IP多播,能运行多播协议的路由器称为多播路由器;

工作方式:服务器只需发送一次数据分组,而路由器在转发时把收到的分组复制多份,分别向不同路由器转发,到达目的局域网时,不需要复制分组,利用局域网的硬件多播功能(使用硬件地址中的多播地址),局域网的多播组成员就能收到这个分组

全球可使用的IP多播地址:224.0.1.0~238.255..255.255

限制在单个组织可使用的IP多播地址:239.0.0.0~239.255.255.255

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不能用于源地址,且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

多播转发必须动态的适应多播组成员的变化(这时网络拓扑并没有发生变化)多播路由器转发多播数据报时需要同时考虑其来源和目的地

多播数据报可以由没有加入多播组的主机发出,也可以通过没有组成员接入的网络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IGMP协议是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

工作方式:1.当某主机加入新的多播组时,会向多播组的多播地址发送IGMP 报文(使用UDP传送),声明自己要成为该组成员,本地多播路由器收到IGMP 报文后,利用多播选择协议将此组成员关系转发给因特网的其他多播路由器。2.本地多播路由器要周期性探询本地局域网的主机,是否是某个组的成员,若无响应,则认为本地局域网无主机在此组中,不再将此组关系转发给其他多播路由器。

五、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1.虚拟专用网VPN

仅在本机构内部使用的有效的IP地址称为本地地址(专用地址、私有地址)因特网上的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转发

专用地址块: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

使用专用地址的互连网络称为专用互联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的专用网称为虚拟专用网

远程接入VPN:通过拨号接入因特网,利用VPN软件在员工的PC和公司主机之间建立VPN隧道,通信内容必须通过再封装进行加密。

2.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需要专用网连接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它会建立NAT地址转换

表,通过它将专有地址转换为全球IP地址(要求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全球IP地址)

第五章、运输层

运输层向上面的应用层提供的是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在运输层上说,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运输层需要提供差错检测,而网络层不需要

协议端口号(端口):这是一种软件端口,是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使用16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仅具有本地意义,在本地是唯一的

a)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0~1023)、登记端口号(1024~49151)

b)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短暂端口号(49152~65535)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单元为:UDP数据报

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单元为:TCP报文段

他们是对等协议

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特点:

a)UDP是无连接的

b)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c)UDP是面向报文的

d)UDP没有拥塞控制

e)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f)UDP的首部开销小

UDP首部格式:

长度最小为8个字节(仅有首部)

计算校验和要在数据报之前增加12个字节的伪首部,计算方法同IP数据报(反码运算),但IP数据报仅校验首部,而UDP需要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同校验

二、传输控制协议TCP

特点:

a)TCP是面向连接的

b)每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只能是点对点的

c)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d)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e)面向字节流: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

但TCP把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数据看成仅仅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不会按照应用程序的数据块格式传输)

TCP和UDP在发送报文时所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TCP不关心应用程序进程一次把多长的报文发送到TCP缓存中,而是根据对方给出的窗口值和当前网络拥塞的程度来决定一个报文段应包含多少个字节(UDP发送的报文长度是应用程序给出的)。如果应用程序发送给TCP的数据块太长,可以分短些再发送;太短可以等积累足够多的字节再构成报文段发送出去。

(一)TCP连接

TCP把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抽象。

TCP连接的端点称为套接字;格式为(IP地址:端口号)

每条TCP连接唯一的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套接字)所确定。

(二)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停止等待协议(自动重传请求ARQ)

“停止等待及时每发送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确认,在收到确认分组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

发送方发送一个分组后暂时保留已发送的分组的副本,同时设置超时计时器,超时就重传(时间应比分组传输的平均往返时间更长一些),每个分组和确认分组都必须编号,明确分组是否收到确认。

接收方接受到一个重复的分组后,首先丢弃这个分组,之后再次向发送方发送确认。

2.连续ARQ协议

采用流水线传输:发送方可连续发送多个分组

发送窗口:发送方维持的可以发送的分组序列窗口

Go-Back-N(回退N):表示需要再退回来重传已发送过的N个分组

缺点:不能向发送方反映接受到的所有分组的信息。

(三)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序号:占4字节,在TCP连接中传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整个要传送的字节流的起始序号必须在连接建立时设置,首部中的序号字段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占4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若确认号=N,则表示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

数据偏移:占4位,指出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单位为4字节

各控制字段含义:

窗口:占2字节,窗口指发送本报文段的一方的接收窗口,窗口值告诉对方:从本报文段首部中的确认号算起,接收方目前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是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放送窗口的依据。

校验和:占2字节,校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加上伪首部)和数据,计算方法同UDP(反码运算)

紧急指针:占2字节,仅在URG=1时有效,指出本报文段中的紧急字段的字节数(之后就是普通数据)

选项:

最大报文长度MSS,这是每一个TCP报文段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

时间戳,用来计算往返时间RTT;用于处理序号超出的情况

(四)TCP的可靠传输的实现

1.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发送窗口通常是发送缓存的一部分,发送缓存用来存放:

a)发送应用程序传送给发送方TCP准备发送的数据;

b)TCP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数据

接收缓存用来存放:

a)按序到达的、但尚未被接收应用程序读取的数据

b)未按序到达的数据

接收窗口随接收缓存存储情况变化,通过窗口值进而反应到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尽管如此,在同一时刻,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并不总是和接收方的接收窗口一样大。

对于不按序到达的数据,TCP通常先临时存放的接受缓存中,等到字节流中所缺少的字节收到后,再按序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

TCP要求接受方必须有累积确认功能,这样可以减少传输开销。

2.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TCP采用自适应算法,它记录一个报文段发出的时间,以及收到相应的确认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之差就是报文段的往返时间RTT,TCP保留了RTT的一个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 s,每次测量到一个RTT,就计算新的RTT s,超时计时器设置的超时重传时间RTO应略大于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 s

当报文段每重传一次,就把超时重传时间RTO增大一些,一般为原来的2倍

(五)TCP的流量控制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受窗口值

为了防止死锁出现,TCP为每一个连接设有一个持续计时器。只要TCP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就启动持续计时器。若设置的时间到期,就发送一个零窗口探测报文段(仅携带1字节数据),而对方就在确认这个探测报文段时给出了现在的窗口值。如果窗口仍是零,收到这个报文段的一方就重新设置持续计时器,直到窗口不是零。

(六)TCP的拥塞控制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这种情况称为拥塞。

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前提是网络能承受现有网络负荷。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而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端到端的问题。

拥塞控制的方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发送方维持一个叫做拥塞窗口的状态变量。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变化。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同时考虑接收方接受能力)。

发送方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是:只要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增大一些,但只要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减小一些。

慢开始的思路是: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增大拥塞窗口数值)。一般起始为一个MSS值,之后每收到一次对新报文段的确认就加倍增大。

拥塞避免的思路是:缓慢增大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加1,而不是加倍。

为防止拥塞窗口增长过大,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状态变量:

当拥塞窗口<门限时,使用慢开始算法

当拥塞窗口>门限时,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拥塞窗口=门限时,二者选一使用即可

2.快重传和快恢复

快重传首先要求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为了使发送方及早知道有报文段没有到达对方)而不要等待自己发送数据时才进行捎带确认。

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重传计时器到期。

快恢复算法要点是: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门限值减半,在慢开始算法中是出现超时执行,之后执行慢开始算法),之后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七)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运输链接的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TCP连接的建立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C\S)

1.TCP的连接建立

同步控制位SYN确认控制位

ACK

字节序号seq

确认号ack(希望收到的下一

个字节序号)

建立连接前A,B的进程都要创建传输控制块TCB

三步握手:

a)A发出连接请求。首部SYN=1,ACK=0,设置自己的初始序号seq=x(TCP规

定,在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一个序号),这时A进入同步已发送状态。

b)B同意连接,向A发送确认。首部SYN=1,ACK=1,确认号ack=x+1,自己的

初始序号seq=y(同样不能携带数据,消耗一个序号),这时B进入同步收到状态。

c)A在收到B的确认后,还要再向B发送确认。首部ACK=1,确认号ack=y+1,

自己的序号seq=x+1(此时可以携带数据,但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下一个数据报文段的序号仍为seq=x+1),此时A进入已建立连接状态,当B 收到A的确认后,也进入已建立连接状态。

2.TCP的连接释放

终止控制位FIN

确认控制位ACK

字节序号seq

确认号ack(希望收到的下一个

字节序号)

通信双方都可以释放连接

四次握手:

a)A发出连接释放请求报文,并停止发送数据。首部FIN=1,序号seq=u(等于

A之前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加1,FIN报文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这时A进入终止等待状态1

b)B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发送确认。首部ACK=1,确认号ack=u+1,自己的

序号为seq=v(等于B之前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加1),这时B进入关闭等待状态,B此时应该通知高层应用。

c)A收到确认后进入终止等待状态2,等待B的释放报文段,在此期间,B仍

能向A发送数据,但A不行。当B没有数据要发送,发送连接释放报文。首部FIN=1,确认号仍为ack=u+1,序号则为seq=w(可能已经发送了一些数据)。

这时B进入最后确认状态。

d)A在收到B的释放报文后必须发送确认报文。首部ACK=1,序号为seq=u+1,

进入时间等待状态。此时TCp连接并没有释放,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MSL称为最长报文段寿命)后,A才进入关闭状态。

第六章、应用层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一)域名系统DNS

域名系统DNS是分布式的,用于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的命名系统。

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是由分布在因特网上的许多域名服务器程序共同完成。

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过程要点:当某一个应用进程需要把主机名解析为IP 地址时,该应用进程就调用解析程序,并成为DNS的一个客户,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DNS请求报文中,以UDP方式(为了减小开销)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把查找出的对应的IP地址放在回答报文中返回。若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回答该情求(没有找到),则此域名服务器就暂时成为DNS的一个客户,并向其他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直到找到能回答的域名服务器。

1.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任何一台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唯一一个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域名都是由标号序列组成,标号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区分大小写,不能出现除连字符(-)外的其他标点符号。

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左边,级别最高的写在最右边。DNS不规定一个域名需要包括多少下级域名,也不规定域名的含义。

各级域名由其上一级域名管理机构管理,顶级域名由ICNN管理

顶级域名:

a)国家顶级域名:中国cn、美国us、英国uk

b)通用顶级域名:公司企业com、网络服务机构net、非盈利机构org、国

际组织int、教育机构edu、政府部门gov、军事部门mil

c)基础结构域名:反向域名arpa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

1、简述WWW、HTML、HTTP、URL之间的联系。 答:①WWW:(P248)即万维网,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的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②HTML:(P258)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 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屏障。HTML并不是应用层的协议,它只是万维网浏览器使用的一种语言。 ③HTTP:(P251)即超文本传送协议,是面向事物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定义了 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 ④URL:(P250)即统一资源定位符,它是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 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URL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系统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其属性。 综上所述,WWW是一种计算机网络,HTML是制作WWW页面的标准语言,HTTP 是WWW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URL是对WWW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的定位的方法。 2、简述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联网的异同。 答:①中继器:(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物理层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 ②网桥:(P95)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 发和过滤。用于隔绝冲突,但是不能隔绝广播。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工作的(现已很少用)。 ③路由器:(P166)属于网络层设备,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 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从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的地(即目的网络),把该分组从路由器的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条路由器。下一条路由器也按照这种方法处理分组,直到该分组到达终点为止。路由器的转发分组正是网络层的主要工作。 ④网关:(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应用层设备,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或: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减少负载。 路由器和网关的区别是,路由器对LAN而言是内部的,而网关指向LAN的外部。 网关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 路由器在网络层,网关在应用层。 3、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P67 答:数据链路层是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功能”则是本层内部的活动,是为了实现对外服务而从事的内部活动。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 5.两大子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2222221.通信子网任务:1)连通结点2)逐点数据传输3)确定传输路径4)监测通信过程 组成:通信子网物理上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结点的传输介质组成。 通信子网的协议,包括两大类,一类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的若干协议;另一类则是各种局域网包括工业控制局域网以及现场总线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

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P3 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P12 4、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四类。P17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要特别区分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P18可出大题 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P25 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主要有两大类通信方式: 第二章 1、理解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P38 2、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其中码分复用可出大题。P47 3、了解ADSL的特点。P57 第三章 1、透明传输问题: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P73 2、差错检测问题:如何计算冗余码,可出大题。P68 3、掌握CSMA/CD协议。P79 4、了解MAC地址。P86 5、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分别用什么设备?P91要了解碰撞域的改变。 6、透明网桥转发表如何建立?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可出大题。P94 7、结点交换机的任务是? 第四章 1、了解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差异。P109 2、分类的IP地址:A、B、C类,可出大题。P113 3、地址解析协议ARP。P119 4、片偏移。P123 5、子网掩码。可出大题。如何计算网络地址,如何计算下一跳等,计算子网的主机数,如何划分子网等。P130 6、最长前缀匹配。P138 7、PING和tracert命令。P143 8、距离向量算法。可出大题P148 9、IP数据报的首部。 10、路由器的任务是。 11、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可出大题。 12、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划分子网和不划分子网都要会。可出大题。 第五章 1、TCP和UDP的优缺点。P182 2、了解端口号和套接字。P183 3、各类窗口的概念。 4、利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可出选择题。重点是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可出大题,甚至画图。 第六章 1、了解DNS、WWW、电子邮件。 如:读取邮件和发送邮件的协议名称。电子邮件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总1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 1.TCP/IP的五层结构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答: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作用是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TCP是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服务。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答:交换机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路由器最大的好处是控制能力强。 4.交换和路由的区别是什么VLAN有什么特点 交换是指转发和过滤帧,是交换机的工作,它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而路由是指网络线路当中非直连的链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很多。首先,交换是不需要IP的,而路由需要,因为IP就是第三层的协议,第二层需要的是MAC地址;再有,第二层的技术和第三层不一样,第二层可以做VLAN、端口捆绑等,第三层可以做NAT、ACL、QOS 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纯二层的技术,它的特点有三:控制广播,安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什么是SNMP协议它有什么特点SNMP协议需要专门的连接么 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的特点是:SNMP易于实现;SNMP 协议是开放的免费产品;

计算机网络实习的工作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习的工作总结 我实习的单位是某学院,这是一所由市教委,(集团)公司与德国基金会合作的一所探索,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我在学校里主要是负责校园内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园站的正常登陆和访问,校园内各系部主机是否正常互联,有无被病毒感染,传播。使得校园内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做好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学生到实习工程师,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近3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如秘书处的办公室内局域的组件,中心服务机房的服务器监测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校园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考试总结

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②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③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⑴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 ⑵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⒊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⒋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 ⑴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状、环状、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⑵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及特点: ①星状由中心结点控制全网通信,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中心结点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 ②环状结点通过点对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环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线路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痪。 ③树状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结点之间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 ④网状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系统可靠性高,结构复杂。 ⒌分组交换的特点: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源结点将一个长报文分成多个分组,由目的结点将多个分组按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分组长度短,传输出错时易发现,重发时间较少,有利于提高存储转发结点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的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 4.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5.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6.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接入网)技术 1.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称为网络协议。 2.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 3.OSI参考模型有几层,每层结构的特点、作用? 物理层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bit)数据链路层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功能:在通信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其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 传输层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会话层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参考模型的第六层。功能: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的主要特点:①其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3个阶段;②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个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的主要特点:①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地址,各个分组在系统中是独立传送的;②其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等3个阶段;③在无连接服务的数据分组过程中,目的结点接受的分组可能出现混乱、重复与丢失现象;④无连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好,但是其通信协议相对简单,通信效率比较高。 TCP/IP参考模型各层名称及主要功能 主机-网络层是该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 互联层是该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述 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 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 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 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 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理层(physical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 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 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 1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 A.ARPAnet B.MILnet C.以太网D.环状网 2、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B )。 A.传输层以上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校验是(B )的主要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4、以下哪个是正确的MAC地址(B )?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C.1031 D.192.2.0.1 5、一般说来对于通信量大的吉比特以太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C )。 A.双绞线B.微波C.光纤D.同轴电缆 6、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是(D )。 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 7、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8、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C )。A.报文、帧、比特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9、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A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全发生变化

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 结 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 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 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 C、RIS 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 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 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XXXXX: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

2020年计算机网络总结报告

计算机网络总结报告 这次测验,总的来看,还不错,最高分91分,有1/2的同学得了60分以上,但我们说了,只要参加了考试,就都是及格,本来就及格的同学,当然可以得更高的分。有的同学答的还不错,说明,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是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的,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同学,可以看出来,平时是下工夫的,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做作业,刻苦读书,还有的同学,在考试前,认真做准备,比如上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捶教材网站)查参考习题解答。但有个别同学,考的比较差。有的考试前,都没有认真看书,没有上网查答案,甚至连课后习题都没有做过。如果这样下去,如何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如何能学好专业课,如何能掌握本领,为将来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值得表扬的是,有的同学,完全是自己做的,没有和别的同学商量,没有传条子,虽然成绩不高,但成绩是真实的,比那些总是企图从别的同学那探听点消息的要强。这些同学,相信他们,只有下一步努力,就一定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 一、有几道题说明,我们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还没有学懂 比如: 1.第()代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网络。这属于计算机网络历史发展的问题,比较简单,一共就那么3代,标准化的当然是最高的代数。

3.x.25的链路层要对帧进行路由选择。链路层在2个结点间传输数据,还有必要路由么? 4.中间结点组成了资源子网。要么是通信子网,要么是资源子网,中间结点,应该在网络核心、中间,负责通信任务,这不是很自然的问题么?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要么是通信设备,要么是计算机设备,主机和终端是负责通信的,还是负责计算的? a.服务器 b.分组交换机 c.终端 d.主机 6.网络层pdu被称为()。链路层传输帧,网络层传输分组,传输层传输报文段,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应该会的。 a.帧 b.分组 c.报文 d.报文段 8.下面不正确的顺序是()。如果这样的顺序都弄不明白,那对于协议的知识就是基本上没有掌握好。这个问题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属于常识。 a.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b.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c.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 d.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二、有些题是靠常识就应该会的 比如: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主机与终端属于通信子网设备?那交换机是什么设备?这是一目了然的问题,说明我们做题不动脑子。 a.服务器 b.分组交换机 c.终端 d.主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