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经济师基础计算题

中级经济师基础计算题

中级经济师基础计算题
中级经济师基础计算题

经济师计算汇总

1计算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例题】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4/3 B.4/5 C.2/5 D.5/2

【答案】A

2计算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例题】某种产品价格为2时需求量为40,当价格上升为2.5时,需求量减少到30,那么需求价格弹性为()。

A.1.33

B.-1.33

C.1

D.-0.82

【答案】C

【例题】若某商品价格上升5%,其需求量下降1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缺乏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无穷弹性

【答案】C

【例题】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6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3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 必需品

B 奢侈品

C 一般低档商品

D 吉芬商品

【答案】B

也可以通过公式记住相关考点,如需求交叉弹性

3效用及预算线

【例题】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 王平吃了第三个苹果,满足程度从4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4个效用单位

B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共获得8个效用单位

C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后再不想吃了

D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带给他2个效用单位

【答案】B

面包的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

1 20 20

2 60

3 -10

(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 )

A20 B40 C60 D0

【答案】B

(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

A30 B40 C50 D60

【答案】

【例题】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

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A.108个

B.100个

C.106个

D.6个

【答案】D

A B C D

【答案】C

4计算产量、成本、收益相关的计算

【例题】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

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答案】B

【例题】某厂商正在生产一种产品,当其生产第7个单位的该种产品时,他的总

成本是3.5元,当其生产第8个单位的该种产品时,他的总成本是4.6元。据此,

我们可以知道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元。

A.3.5

B.4.6

C.8.1

D.1.1

【答案】D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B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A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C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D

【例题】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

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A.300 B.100 C.200 D.500

【答案】C

【例题】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2,说明这是一条()

A.短期成本曲线B.长期成本曲线C.A、B都对D.无法确定

【答案】A

边际相关: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收益

5投资乘数

【例题】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答案】 B

【例题】边际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是()。

A.0<MPS<1

B.MPS>1

C.MPS=1

D.MPS<0

【答案】 A

【例题】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5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答案】D

【例题】投资乘数的公式是()。

A. k=1/β

B. k=1/(1-β)

C. k=1/(1-S)

D. k=Y/I

【答案】 B

6索罗余值

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某国经济增长率为4%,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均为2%,劳动产出弹性为0.8,资本产出弹性为0.2,则该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

A.2%

B.3%

C.4%

D.5%

【答案】 A

【例题】某国经济增长率为10%,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均为4%,劳动产出弹性为0.7,资本产出弹性为0.3,则该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

A.3%

B.4%

C.5%

D.6%

【答案】D

7奥肯定律(主要知道本书中几个负相关)

7.1奥肯定律

7.2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和平衡国际收支

基本目标互补关系: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

目标间关系

矛盾和冲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

7.3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例题】“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这一关系被称为()。

A.奥肯定律

B.菲利普斯曲线

C.新古典理论

D.凯恩斯定律

【答案】A

【例题】根据奥肯定律若自然失业率为6%,而当前失业率为10%。要使经济在两年内达到充分就业目标,实际GDP增长率应为()。

A.5%

B.4%

C.7%

D.10%

【答案】D

8计算比率、比例

【例题】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

A.比例

B.比率

C.频率

D.百分数

【答案】A

【例题】根据某市人口普查的结果,该市男性占总人口的52%,女性占总人口的48%,那么人口的性别比为()。

A.100︰106.74

B.93.67︰100

C.108.33︰100

D.100︰93.67【答案】C

9分组

【例题】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A.组距=(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答案】B

【例题】某班学生25人,在统计某科目考试成绩时,如果按Sturges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应分为()

A.5

B.6

C.7

D.8

【例题】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A.9.3

B.9

C.6

D.10

【答案】D

【例题】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75,最小值为15,这组数据分为4组,那么每组的组距是()。

A.15

B.25

C.60

D.75

【答案】 A

【例题】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一个变量,其分组依次为1万元以下,1万元-3

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6万元,那么()。

A.1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3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3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6万元应归入第四组

【答案】C

10平均数

【例题】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D

【例题】2003年,某市下辖六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按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800

公顷、900公顷、1100公顷、1400公顷、1500公顷、3000公顷,这六个县棉花种植面积的中位数是()公顷。

A.1450

B.1250

C.1100

D.1400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中位数=(1100+1400)/2=1250。

【例题】十一名受测者篮球罚球训练投篮测验,投中的次数(单位:次)如下:

4、3、2、4、0、3、4、1、

5、0、2,则中位数为()

A.0

B.2

C.3

D.4

【答案】C

【例题】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198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不能作结论

【答案】B

【例题】某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2001-2003年为13%,2004-2005年

)。

【答案】D

【例题】某地区工业增加值1995年比1994年增长6%,1996年比1995年增长4%,1997年比1996年增长8%。则三年来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6%+4%+8%)/3

B.(106%+104%+108%)/3-100%

C.-100%

D.6%×4%×8%

【答案】C

【例题】某企业三个流水作业的车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5%、90%、87%,则三个车间平均产品合格率为()。

D.

1

【答案】D

11极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例题】某组中,最大值为150,最小值为12,极差为()。

A.138

B.118

C.120

D.112

【答案】A

【例题】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σ

甲=5元,σ

=6

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答案】D

【例题】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岁,标准差为2岁;该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A.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B.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C.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5倍

D.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答案】B

【例题】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分和11.9分,可以判断()。

A.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B.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

1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

计算方法

绝对

数时

间序

列序

时期序列

时点序列连

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

列,即已掌握了整段考

察时期内连续性的时点

数据

资料登记单位仍是1

天,但实际上只是在指

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

一次

间隔相等

间隔不等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

时平均数

年份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使用量1316 1539 1561 1765 1726 1960 1902 2013 2446

A.1726吨

B.1750.6吨

C.1803.1吨

D.1846.7吨

【答案】C

【解析】年均使用量=(1316+1539+1561+1765+1726+1960+1902+2013+2446)

/9=1803.1

年份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原煤产量(万吨)45 46 59 68 72

A.58

B.57.875

C.59

D.60

【答案】A

【解析】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45+46+59+68+72)/5=58(万吨)

时间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0日职工人数1400 1500 1460 1420

A.1500人

B.1400人

C.1445人

D.1457人

【答案】D

【解析】平均职工人数

=

【例题】(2009)某行业2000年至2008年的职工数量(年底数)的记录如下:

则该行业2000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职工人数为()万人。

A.1300

B.1325

C.1333

D.1375

【答案】

【例题】我国2000~2005年总从业人员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底数)如下:

则我国2000~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的年平均数为()。

A.35.4%

B.33.9%

C.34.1%

D.36.2%

【答案】A

定基环比

速度

i

y

y

¨

最初水平

报告期水平

1

i

i

y

y

¨

-

报告期前一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关系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定

基发展速度

1

2

3

1

2

1

0-

?

?

?

?

?

?

=

n

n

n

y

y

y

y

y

y

y

y

y

y

=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

y

y

n/

1

y

y

n-=

1-

n

n

y

y

=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1

-

=

-

定基发展速度

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1

-

=

-

环比发展速度

上期水平

上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例题】以2008年为基期,某国家能源产量2009和2010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0%和121%,则2010年相对于2009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

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

【年度】2020年度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汇总打印版

【关键字】年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 章 市 场 需 求 供 给 均 衡 价 格 市场 需求 含义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 求的总和 两因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决定 因素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正方向)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 品的价格(正方向)⑤互补品的价格(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 素是商品本身价格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 市场 供给 含义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决定 因素 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 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 线的位移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 格关系 均衡 价格 含义目的影响后果措施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 本 市场短 缺 变相涨 价 行政措 施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 市场过 剩 变相降 价 政府收 购 弹 性 需求价格 弹性 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 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基本类 型 ①E d>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 d<1缺乏弹性或 者低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E d=1需求单一弹性不变 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 ④时间 需求交叉 弹性 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 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基本类 型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 E d=0无关系 需求收入 弹性 基本 类型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供给价格 弹性 基本类 型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 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见)⑤E=∞供给完全

中级经济师(建筑经济)计算公式和例题

(一) 1、单利 (1)单利公式I=P ? n ? i (2)复利公式:l=P(1+i)n —P (3)复本利和(F) : F=P(1+i ) 1 —I :利息额一P:本金一i :利率一n:计息周期 形象记忆:(存款)已知到期本利合计数,求最初本金。系数名称:一次支付现值因数 (3)年值换算为将来值A e F 公式:F A? ―1 A?(F/A,i, n) (1—5) i 形象记忆:(存款)等额零存整取系数名称:等额支付将来值(终值)因数(F/A , i , n) (4)将来值换算为年值F e A 系数名称:等额支付偿债基金因数(A/F , i , n) (5)年值换算为现值A e P 利息和时间成线性关系, 只计取本金的利息,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本利和=本金+利息 三个值 P (现值):表示现在时点的资金额。 F (将来值):也称为终值,表示期末的复本利和。 A (年值):是指在一定的时期,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连续发生的等额收付款项。 两个因素:利率(i)计息期(n) 六种换 算(对应资金时间价值六公式) 现值换 算为将来值i F 将来值换算为现值 i P 年值换算为将来值心F 将来值换 算为年值iA 年值换算为现值A e P 现值换算为年值P e A (1)现值换算为将来值 P e F 公式:F=P- (1+i) n=P- (F/P, i , n) (1 —3) 形象记忆:(存款)一次存款,到期本利合计多少 系数名称:一次支付复本利和因数(F/P, i , n) ( F/P, i , n)= (1+ i) (2)将来值换算为现值F e P 公式:P F ?(1 i)n F ?(P/F , i, n) (1 —4) (P/F, i , n) 公式:A i (1 i)n 1 F ?(A/F,i,n) 形象记忆:(存款、孩子教育基金)已知最后要取出一笔钱,每年应等额存入多少钱。孩子小时定期 等额存入教育基金,想到孩子一定年龄(上大学时)一次性取出一定钱数, 问每月或每年应存入多少钱。 公式: A?(1 i)n 1 i(1 i)n A?(P/A , i, n) t t t t t * 1 t J 0 1 3 3s n 3 M. 1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2017年经济基础 公式汇总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二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E _应农」Q £ 点弹性- (1) 如果Ed v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 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 / 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 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 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 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 L. I 着 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 随 着 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精心整理 数(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 的需 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 =l,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l,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 <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I — 』 厂—y /■ /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 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 Es>1,供给富有弹性 (2) Es<1,供给缺乏弹性 (3) Es=1,供给单位弹性 (4) 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 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3、 需求收入弹性F 」Q 、y Q Ay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一、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总体、业务、职能; 五个模式: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 三个控制方法:1)杜邦分析法; 2)平衡计分卡法; 3)利润计划轮盘; 二、企业战略分析: 两外:一)、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 二)、行业环境:1.行业生命周期1)形成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新进入者的威胁; 2)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 4)购买者的谈判能力; 5)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3.战略群体分析:1)战略群体内的竞争;2)战略群体间的竞争;三内: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1)关系竞争力;2)资源竞争力;3)能力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价值性;2)异质性;3)延展性;4)持久性;5)难以转移性;6)难以复制性; 二)、价值链分析:1)价值链;2)价值链要素;3)价值链分析; 三)、波士顿矩阵分析:明星区、金牛区、瘦狗区;幼童期; 三个基本类型: 一)成本领先战略 1.适用范围;1)大批大量;2)高市场占有率;3)先进生产设备;4)控制一切费用; 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1.适用范围:1)强研发;2)高知名度、美誉度;3)强市场营销; 2.实施差异护战略的途径; 三)集中战略1.适用范围:1)顾客特殊需求;2)无竞争对手;3)经营实力弱; 四个成长: 一)密集型成长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新瓶开发; 二)多元化战略: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进行; 1.相关多元化:水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同心多元化; 2.非相关多元化; 三)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四)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技术研发、产品联盟、营销联盟、产业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 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 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 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 的位移 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 点动 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 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 配给制 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利益—市场过剩、黑市低价、生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 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适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变

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 量和平均价格 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 时间 >1高弹性、<1低弹性、=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 多销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 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 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不变;收入不变; 价格不变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 式汇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7年经济基础 公式汇总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点弹性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 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 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数(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 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3、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 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 凯恩斯消费函数: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 这时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式中,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工商计算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汇总 1、点弹性 弧弹性 2 /)(2/)(1010P P P Q Q Q E d +?÷ +?=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固定成本 4、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5、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含义:左边为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 ,它应该等于需求价 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注意需求价格弹性是负数) 6、支出法GDP=消费C+ 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出口X-进口M ) 即支出法GDP = C + I + G+(X-M ) 7、投资储蓄恒等式:四部门:I=S+(T-G )+(M-X )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国外部门(境外部门) 8、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9、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X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率) 例题:假设某国在2001-2004年期间,GDP 增长6%,资本存量增长5%,劳动力增长1%。如果资本在GDP 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为60%,那么该国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3.4%)。 10、投资乘数k 为边际储蓄倾向s 的倒数:k=1/s 。 11、平衡预算乘数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 12、中位数计算:先排序①n 为奇数:中位数位置是21 +n ,该位置所对应的数值就是中位数数值。 ②n 为偶数:中位数位置是介于2n 和(2n +1)之间,中位数就是这两个位置对应的数据的均值。 13、离散系数=标准差/均值。 14、发展速度=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i y y 最初水平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 i a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 考试必备)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 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弧弹性 (1)如果E d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 d =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 ij =价格的相对变化 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 i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y Q Q y y y Q Q E y ???=?÷?=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y E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1

中级经济师(建筑经济)计算公式与例题

(一) 1、单利 利息和时间成线性关系,只计取本金的利息,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本利和=本金+利息额 (1)单利公式 I=P·n·i (2)复利公式:I=P(1+i )n-P (3)复本利和(F):F=P(1+i )n —I:利息额—P:本金—i:利率—n:计息周期 (二)、 三个值 P(现值):表示现在时点的资金额。 F(将来值):也称为终值,表示期末的复本利和。 A(年值):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连续发生的等额收付款项。 两个因素:利率(i)计息期(n) 六种换算(对应资金时间价值六公式) 现值换算为将来值P→F 将来值换算为现值F→P 年值换算为将来值A→F 将来值换算为年值F→A 年值换算为现值A→P 现值换算为年值P→A (1)现值换算为将来值P→F 公式:F=P·(1+i) n=P·(F/P,i,n) (1—3)形象记忆:(存款)一次存款,到期本利合计多少 系数名称:一次支付复本利和因数(F/P,i,n) (F/P,i,n)= (1+i)n (2)将来值换算为现值 F→P

公式:)/() 1(1 n i F P F i F P n ,,?=+? = (1—4) 形象记忆: (存款)已知到期本利合计数,求最初本金。系数名称:一次支付现值因数(P/F ,i ,n ) (3)年值换算为将来值A →F 公式:),,/(1)1(n i A F A i i A F n ?=-+?= (1—5) 形象记忆:(存款)等额零存整取 系数名称:等额支付将来值(终值)因数(F/A ,i ,n) (4)将来值换算为年值 F →A 公式:),,/(1 )1(n i F A F i i F A n ?=-+? = 形象记忆:(存款、孩子教育基金)已知最后要取出一笔钱,每年应等额存入多少钱。孩子小时定期等额存入教育基金,想到孩子一定年龄(上大学时)一次性取出一定钱数,问每月或每年应存入多少钱。 系数名称:等额支付偿债基金因数(A /F ,i ,n ) (5)年值换算为现值 A →P 公式:)/() 1(1)1(n i A P A i i i A P n n ,,?=+-+?= 形象记忆:(设施维护基金)某设施以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一定,为保障以后每年都能得到这等额的维护费用,问最初一次性需存入多少钱作为维护基金。系数名称:等额支付现值因数(P/A ,i, n) (6)现值换算为年值 P →A 公式:)/(1 )1()1(n i P A P i i i P A n n ,,?=-++?= 形象记忆:(按揭)住房按揭贷款,已知贷款额,求月供或年供. 系数名称:资本回收因数(A / P ,i , n ) (7)※ 特殊情况:永续年值(n →∞),此时: i A P = (1—9) i ?=P A (1—10) 【说明】 ① 如果年值一直持续到永远,是相同时间间隔的无限期等额收付款项时,年值A 与现值P 之间的计算可以简化为上式(1—9)、(1—10)。 ② 当投资的效果持续几十年以上时就可以认为n →∞,从而应用式(1—9)、(1—10)简化计算。

2018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目录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 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 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 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 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折旧公式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2、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4、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 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经营成果指标 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3、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4、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经营状况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会计分析有关公式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 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市场需求 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喝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三)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 各种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一)无差异曲线 效用的含义和分类,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 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二、.生产和成市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d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蓝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四、市场结构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培训课件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 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Qd=Qs 时→Po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 P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公式汇总

。 盈亏平衡点法Q0 = F/(P-v) 期望值=损益值×概率 折中原则加权平均值=最大值×乐观系数α+最小值×(1-乐观系数α) 后悔值原则后悔值=最大损益值—该状态下各个损益值 等概率原则:平均值=∑损益值×1/n 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 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产量定额或=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时间定额 作业场地生产能力计算:M=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面积·单位产品占用 时间 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流水线节拍 6、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1)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步骤1:选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时反应企业专业方向、产品较大、占用劳动较多、产品结构和工 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步骤2:以选定的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以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步骤3:计算其他产品换算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Ki第i 种产品换算系数=第i 种产品的时间定额/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i=1,2, n) 步骤4:计算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①将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品Qdi =第i种产品的换算系数·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i=1,2, …n) ②计算各具体产品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以代表产品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wi = Qdi /∑Qdi (i=1,2, …n) wi ————第i种产品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 Qdi ————第i种产品的机会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③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i = wi ·Md/Ki (i=1,2, …n) = (Qdi /∑Qdi )·(F·S/Td )/(ti / td ) 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假定产品通常是同系列或同类产品的一种假定综合产品,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tj ,计算公式如下 tj =∑ wi ·ti wi ————第i种产品占总产量比重 ti ————第i种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2:计算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j=F·S/tj Mj ————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F —————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 ————设备数量 tj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3: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i=Mj·wi Mi ——————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大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 识曲线大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ΓUUTT-MMYB?URTTY?ITTLTY?

基础各种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半I第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只考虑喻呛徵系離求妙 ..... j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 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第二章: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计算公式汇总

经济师中级金融计算公式汇总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1、单利本息和公式:FV n=P(1+rn) 复利本息和(求终值、现值)公式:FV n=P(1+r/m)nm 2、预期理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均值。 流动性溢价理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均值+流动性溢价 3、名义收益率r=C/F F:面值 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 本期收益率r=C/P P:本期市场价格 一年期持有期收益率:r=(买卖差价+利息)/买入价格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定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价格的定价=债券票面价值/(1+r)n 债券定价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净价=全价-应计利息 股票定价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 股票价格=市盈率×每股税后盈利 4、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贝塔系数*(投资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投资组合收益率(贝塔系数)是各组合证券预期收益率(贝塔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5%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6%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8% 第五章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 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股票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净值增长率=(期末份额净值-期初份额净值+每份期间分红)/期初份额净值×100%; β=(基金净值增长率/股票指数增长率)×100% 持股集中度=(前十大重仓股投资市值/基金股票投资总市值)×100% 久期=债券贴现现金流的加权平均到期时间 利率变动对债券基金净值的影响=久期×利率变化 第七章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 无红利股票的远期价格 有现金收益资产的远期价格 有红利率资产的远期价格 远期利率协议交割额=(协议利率一参考利率)×名义本金×协议期限/[1+协议利率×协议期限] 基差=待保值资产的现货价格一用于保值的期货价格 金融期货套期保值比率 =期货的份数×(一份期货合约规模/待保值资产的数量) 股指期货合约数=β值×(股票组合价值/单份股指期货合约价值) ()()t T r e I S F --=() t T q r Se F --=)(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公式大全 (章节无内公式的未列章节名称)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弧弹性 (1)如果E d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 d =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 ij =价格的相对变化 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 i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y Q Q y y y Q Q E y ???=?÷?=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y E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1

中级经济师基础计算题

经济师计算汇总 1计算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例题】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4/3 B.4/5 C.2/5 D.5/2 【答案】A 2计算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例题】某种产品价格为2时需求量为40,当价格上升为2.5时,需求量减少到30,那么需求价格弹性为()。 A.1.33 B.-1.33 C.1 D.-0.82 【答案】C 【例题】若某商品价格上升5%,其需求量下降1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缺乏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无穷弹性 【答案】C 【例题】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6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3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 必需品 B 奢侈品 C 一般低档商品 D 吉芬商品 【答案】B 也可以通过公式记住相关考点,如需求交叉弹性 3效用及预算线 【例题】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 王平吃了第三个苹果,满足程度从4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4个效用单位 B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共获得8个效用单位 C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后再不想吃了 D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带给他2个效用单位 【答案】B 面包的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 1 20 20 2 60 3 -10

(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 ) A20 B40 C60 D0 【答案】B (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 A30 B40 C50 D60 【答案】 【例题】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 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A.108个 B.100个 C.106个 D.6个 【答案】D A B C D 【答案】C 4计算产量、成本、收益相关的计算 【例题】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 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答案】B 【例题】某厂商正在生产一种产品,当其生产第7个单位的该种产品时,他的总 成本是3.5元,当其生产第8个单位的该种产品时,他的总成本是4.6元。据此, 我们可以知道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元。 A.3.5 B.4.6 C.8.1 D.1.1 【答案】D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B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A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C 【例题】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答案】D 【例题】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 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A.300 B.100 C.200 D.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