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

t[t]

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

k[k]

u[u]o[o]4/51

凭ping2

p[p]

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

t[t]

i[i]a[]n[n]1/55

高gao1g[k]a[]o[u]1/55

任ren4r[]e[]n[n]4/51

鸟niao3n[n]i[i]a[]o[u]3/214

飞fei1f[f]e[e]i[i]1/55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二、现代汉语韵母表

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

单韵母-i[] []i[i]u[u]ü[y] a[]ia[i]ua[u]

o[o]uo[uo]

e[]

ê[]ie[i]üe[y] er[]

复韵母ai[ai]uai[uai] ei[ei]uei[uei] ao[u]iao[i u]

ou[ou]iou[iou]

鼻韵母

an[an]ian[i n]uan[u n]üan[y n] en[n]in[in]uen[u n]ün[yn] ang[]iang[i]uang[u]

eng[]ing[i]ueng[u]

ong[u]iong[y]

三、现代汉语声调表及古今调类比较表

二、拼写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注出其被切字:

江雅切

三、指出下列词语哪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

菡萏交界干戈艳阳匍匐徘徊彷徨安稳缠绵辗转

练习二

一、拼写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查出其反切上字属于36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36字母见心晓明溪影

下字到ao4稽i1改ai3包ao1嬰

都u1

ing1

被切字读音gao4xi1hai3mao2qing1wu1

被切汉字告西海 恶

易误切mao1

声调不同

反切子侯切苏雕切户公切当孤切知鱼切度官切

上字子z苏s户h当d知zh度d

36字母精心匣端知定

公ong1孤u1鱼ü2(疑母)官uan1

下字侯ou2雕

iao1

被切字读音zou1xiao1hong2du1zhu1tuan2

被切汉字陬萧红都猪(陟魚切,平魚,知。)团

易误切zou2hong1

二、试比较宋人36字母与唐守温30字母的异同。

宋人36字母是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守溫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

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現列表簡示如下: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方法

部位

唇音重唇帮[p]滂[p’]並[b]明[m]

轻唇非[f]敷[f’]奉[v]微[]

舌音舌头端[t]透[t’]定[d]泥[n]

舌上知[]彻[’]澄[]娘[]

齿音齿头精[ts]清[ts’]从[dz]心[s]邪[z]正齿照[t]穿[t’]床[d]审[]禅[]

牙音见[k]溪[k’]群[]疑[]

喉音影[0]喻[j]晓[x]匣[]

半舌音来[l]

半齿音日[]

36字母在汉语语音发展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由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和现代音。古代声母发展变化的阐述也离不开36字母。

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只有吴方言还保留一整套浊音声母,闽方言中也有若干个全浊音声母。

守温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和尚。

守温韵学残卷载有 30字母。标目和总数跟敦煌唐写本《归三十字母例》一致:

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

后来有人调整 30 字母的排列顺序,增加“非、敷、奉、微、娘、床” 6个字母,形成等韵里通行的三十六字母。

守温30字母宋人36字母

不帮

三、在你的方言中,下列一些字的声母与普通话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布—步别怕盘门—闻飞—灰冯—红符—胡到—道夺太同

难—兰怒—路女—吕连—年—严

贵—跪杰开葵

岸—案化—话围—危—微午—武

精—经节—结秋—丘齐—旗修—休

全—权趣—去旋—玄

糟—招—焦仓—昌—枪曹—巢—潮—桥散—扇—线

祖—主—举醋—处—去从—虫—穷苏—书—虚增—争—蒸僧—生—声粗—初锄—除丝—师—诗

认—硬绕—脑—袄若—约闰—运而日延—言—然—缘—元软—远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唇音重唇帮[p]滂[p’]並[b]明[m]

轻唇非[f]敷[f’]奉[v]微[]

舌音舌头端[t]透[t’]定[d]泥[n]

舌上知[]彻[’]澄[]娘[]

齿音齿头精[ts]清[ts’]从[dz]心[s]邪[z]正齿照[t]穿[t’]床[d]审[]禅[]牙音见[k]溪[k’]群[]疑[]

喉音影[0]喻[j]晓[x]匣[]半舌音来[l]

半齿音日[]

练习三

一、注出下列两首诗的韵脚,并以它们为例,说明韵、韵母和韵部的异同。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韵韵母韵部

广韵普通话广韵普通话广韵普通话

间山an1ian an

还删an2uan an

山山an1an an

汉语一个音节包含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而韵母又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韵母声调

韵头韵腹韵尾

双sh u a ng1

方f a ng1

目m u4

节j i e2

五u3

图t u4

外u a i4

月y4

爱ai4

韵母不包含声调,只包含头、腹、尾。韵不包含韵头,只包含腹、尾、调。韵部则只包含韵腹和韵尾,不包含韵头和声调。列表如下,可表示韵、韵母和韵部的异同:

韵母声调

韵头韵腹韵尾

韵+++

韵母+++

韵部++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入入平平上平平入上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入平平上入去上入平平

三、你的方言中,下列字的四呼、调类同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社船绿间科褚交鸭恋吞更铅劣衔说珠窗荣役亩

在北京方言(西城区)中,吞读为开口呼而非合口呼,没有介音u,劣读为撮口呼而非齐齿呼,更在“打更”一词中文读与普通话同,白读为齐齿呼而非开口呼,在调类上没有明显区别。

四、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韵摄转等轻重

韵摄:摄是“统摄”的意思。宋元等韵图的作者根据韵尾相同和主要原因相近的原则,把古音——主要是《广韵》的韵母系统归纳为若干大类,即为韵摄。一般是把广韵非为十六大类,即十六摄。

转:转就是辗转的意思,就是指的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拼出一个个字音来。一个韵母可以辗转跟许多声母相拼,能拼成各种字音,反过来也一样,一个声母也可以跟不同的韵母相拼。等韵图上的“转”有“内转”和“外转”的分别。凡有真正二等韵的摄就叫外转,没有真正二等韵的摄就叫内转。

等:在等韵图里,平上去入四韵又各分四层(四格),以表示四等。等的概念主要是分析韵腹(即主要元音)的,同时也和介音[-i]的有无有关。大体而言,“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洪大”指发音时舌位比较后比较低,如[?][α][o][u]等元音属之;“细”指发音时元音的舌位比较前比较高,如[i][e][ε][ a] 等属之。由于元音的高低前后也是相对的,有高与半高,低与半低等区别,所以又有洪大与次大,细与尤细的区别。此外,没有介音[i]的音节发音比较洪(一、二等),有[i]介音则比较细(三、四等)。三四等的主要元音[ε][ a]以及比一二等的主要元音前且高了,加上介音[i]就更高了,细也就尤其清楚了。

轻重:有些等韵图用轻重表示开合,即把开叫重,把合叫清。此外还有“重中重”“重中轻”“轻中轻”“轻中重”等概念,具体内涵不清,但一般而言,凡是“重”字开头即为开口,反之为合口。

练习四

一、熟读陆法言的《切韵·序》,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

开皇初年的时候,仪同刘臻等八个人一块到法言家里做客。夜深酒足之后,大家谈论起了音韵。因为(前代和当代以及)现在各地的语音和声调不同,各种韵书的取舍也就不相同。南方音过于清浅,北方音含有更多的重音浊音;西北地区把去声读为入声,西南地区的平声则读得类似去声。有把支、脂、鱼、虞看作同一个韵的,还有把先、仙、尤、侯共用一个上字来切的。如果为了临文用韵的便利,那么清浊就可通用;但如果要剖析声韵,那么就需要区分轻音和重音了。在这些方面,吕静的《韵集》,夏侯泳的《韵略》,阳休之的《韵略》,周思言的《音韵》,李季节的《音谱》,杜台卿《韵略》等韵书的描述相互不同(甚至矛盾)。南方的韵书取韵和北方大不相同。于是我们讨论南北方读音不同与古今语音的相同和差别之后,打算进一步来选择精精炼准确的标准,除去舒缓之类含糊的记音词语。其中,萧该、颜之推作了较多的决定。魏彦渊对法言说:“向来都是讨论难处,既然有疑点的地方都解决了,为什么不随着我们的讨论把它们记录下来呢我们几个人定下来的就算是确定了的。”陆法言于是在灯下提笔粗略地记录了纲要。后来请教了许多懂音韵的人,得到了音韵学的精华,于是进一步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加上担任小官,十几年间,一直没有时间整理那晚所记的东西。现在获罪被降为平民,私下里教育弟子们说,只要作文章想有辞采,就必须明白声韵。我现在隐居在山野里,交往游学阻隔断绝,有疑问迷惑的地方,却无处询问。以前的朋友们,亡故的已经和我生死异路,我空有让他们复生的叹息;活着的因为贵贱不同路的道理和我疏远了,我拥有与他们绝交的意旨。于是取来各种韵书和古往今来的字书,按照那晚所记的提纲,编辑成五卷本《切韵》。分析区别了语音中细小的差别与轻微的不同。没有卞和“泣玉”的执着,也没有吕不韦悬金求人指瑕的自信。写的书只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我曾经奇怪司马迁为什么敢说这样的大话;笑而不应刘歆怕写的书会被人“持以盖酱”的苦恼,我现在嘲笑这是因为扬雄口吃不能回答。我编辑《切韵》并不是擅自独行,而是叙述众多贤人的遗命。怎么敢奢望让这书在世上流行呢但求只用于教授自家的子孙。写这篇序是辛酉年,也就是大隋朝文帝仁寿元年(601年)。

二、抄录《广韵》的平声和入声韵目,并按阴、阳、入三类韵尾的异同调整编次。

《广韵》韵目

上平声卷第一

东第一(独用) 冬第二(锺同用) 锺第三江第四(独用)支第五(脂之同用) 脂第六之第七微第八(独用) 鱼第九(独用) 虞第十(模同用) 模第十一

齐第十二(独用) 佳第十三(皆同用) 皆第十四灰第十五(哈同用)眙第十六

真第十七(谆臻同用) 谆第十八臻第十九文第二十(独用) 殷第二十一(独用) 元第二十二(魂痕同用) 魂第二十三痕第二十四寒第二十五(桓同用)桓第

二十六删第二十七(山同用) 山第二十八

下平声卷第二

先第一(仙同用) 仙第二萧第三(宵同用) 宵第四肴第五(独用) 豪

第六(独用) 歌第七(戈同用) 戈第八麻第九(独用) 阳第十(唐同用) 唐第

十一庚第十二(耕清同用) 耕第十三清第十四青第十五(独用) 蒸第十

六(登同用) 登第十七尤第十八(侯幽同用) 侯第十九幽第二十侵第二

十一(独用) 覃第二十二(谈同用) 谈第二十三盐第二十四(添伺用) 添第

二十五咸第二十六(衔同用) 衔第二十七严第二十八(凡同用)凡第二十九上声卷第三

董第一(独用) 肿第二(独用) 讲第三(独用) 纸第四(旨止同用) 旨第

五止第六尾第七(独用) 语第八(独用) 鏖第九(姥同用) 姥第十荠第

十一(独用) 蟹第十二(骇同用)‘骇第十三贿第十四(海同用) 海第十五轸

第十六(准同用) 准第十七吻第十八(独用) 隐第十九(独用) 阮第二十(混

很同用) 混第二十一很第二十二旱第二十三(缓同用) 缓第二十四潸第

二十五(产同用) 产第二十六铣第二十七(弥同用) 弥第二十八榇第二十

九(小同用) 小第三十条巧第三十一(独用) 皓第三十二(独用) 哿第三十

三(果同用) 果第三十四马第三十五(独用) 养第三十六(荡同用) 荡第三

十七梗第三十八(耿静同用) 耿第三十九静第四十迥第四十一(独用) 拯

第四十二(等同用) 等第四十三有第四十四(厚黝同用) 厚第四十五黝第四

十六寝第四十七(独用) 感第四十八(敢同用) 敢第四十九琰第五十(忝同用) 忝第五十一赚第五十二(槛同用) 槛第五十三俨第五十四(范同用)

范第五十五

去声卷第四

送第一(独用) 宋第二(用同用) 用第三绛第四(独用)寅第五(至志同用)

至第六志第七未第八(独用) 御第九(独用) 遇第十(暮同用) 暮第十一.霁第十二(祭同用) 祭第十三泰第十四(独用) 卦第十五(怪央同用) 怪

第十六央第十七队第十八(代同用) 代第十九废第二十(独用) 震第二

十一(椁同用) 椁第二十二问第二十三(独用) 锨第二十四(独用) 愿第二十

五(恩恨同用) 恩第二十六恨第二十七翰第二十八<换同用) 换第二十九

谏第三十(裥同用) 裥第三十一霰第三十二(腺同用) 镍第三十三啸第三十四(笑同用)笑第三十五效第三十六(独用) 号第三十七(独用) 筒第三十八(过同用) 过第三十九杩第四十(独用) 漾第四十一(宕同用) 宕第四十二映第四十三(诤劲同用)诤第四十四劲第四十五径第四十六(独用) 蠢第四十七(嶝用) 嶝第四十八宥第四十九(候幼同用) 候第五十幼第五十一沁第五十二(独用) 勘第五十三(阚同用) 阚第五十四艳第五十五(掭酽同用) 掭第五十六酽第五十七陷第五十八(鉴梵同用) 鉴第五十九梵第六十

入声卷第五

屋第一(独用) 沃第二(烛同用) 烛第三觉第四(独用)质第五(术栉同用) 术第六栉第七物第八(独用) 迄第九(独用) 月第十(没同用) 没第十一曷第十二(末同用) 末第十三黠第十四(结同用) 锫第十五屑第十六(薛同用) 薛第十七药第十八(铎同用) 铎第十九陌第二十(麦昔同用) 麦第二十一昔第二十二锡第二十三(独用) 职第二十四(德同用) 德第二十五缉第二十六(独用) 合第二十七(盍同用) 盍第二十八叶第二十九(帖同用) 帖第三十洽第三十一(狎同用) 狎第三十二业第三十三(乏同用) 乏第三十四

(录自周祖谟《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10月版)

三、从《广韵》里查出下列字各在何韵,并注出其反切和同小韵字数。

1、好男儿志在四方。

2、骄傲来自浅溥,狂妄出于无知。

四、注出杜甫《天末怀李白》的四声、平仄及其韵脚所属《广韵》韵目。

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练习五

一、指出下列字的《广韵》声类和声母:

1、天下事唯助人乃有真乐耳

2、书到用时方恨少

例字声类声母例字声类声母例字声类声母

天他透下胡匣事崇崇

惟以喻4 助庄庄人而日

乃奴泥有于喻3 真章章

乐卢来尔而日

书书书到都端用以喻4

时市禅方必帮恨胡匣

少书书

二、辨析下列字的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步午化丘道温葵二扇修阳特怒术延芬

例字清浊例字清浊例字清浊例字清浊例字清浊

步全浊午次浊化全清丘次清道全浊

温全清葵全浊二次浊扇全清修全清

阳次浊特全浊怒次浊术全浊延次浊

芬次清

三、什么叫做尖团音你的方言里能分别尖团音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试述《广韵》全浊声母到现在普通话清音化的规律。

练习六

一、用系联法分析《广韵》东韵、麻韵、庚韵的反切下字,求出它们的类别。

二、查出下列字的《广韵》韵类、韵母和等呼。

1、论韵宜详洪与细,审音应辨轻和重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试述《广韵》206韵的分等情况。哪些韵摄四等俱全哪些韵摄四等不全

从《韵镜》中可以知道,《广韵》韵部分等系统性非常强,其分等情况如下(举平以赅上去入)一等韵:歌模泰【咍】灰【豪】侯痕魂寒桓冬唐登覃谈二等韵:佳皆肴臻删山江耕咸衔。三等韵:鱼虞支脂之微祭废宵尤幽真【谆】文欣元仙钟阳清蒸侵咸盐严凡。四等韵:齐先萧青添一三等韵:东戈二三等韵:麻庚

四、从《韵镜》里查出下面诸音韵地位的代表字。

1、外转第二十五开豪韵一等牙音清

2、外转第二十一开山韵二等齿音清

3、内转第三十七开尤韵三等半舌音清浊

4、内转第七合旨韵三等齿音清

5、外转第十六合泰韵一等喉音浊

6、内转第四开支韵三等舌音清

7、内转第三十八合侵韵三等喉音清

练习七

一、从《韵镜》中查出下列字的音韵地位: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效摄、果摄和假摄各包括哪几韵哪几个韵母今普通话有几种读法举例分析它们合流或分

化的条件。

三、注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的《广韵》声母、韵母等呼和调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字的普通话读音,并说明它们在《广韵》里是不是入声字为什么

截说位缺伐而秣皮及次鸭薄

练习八

一、构拟下列《广韵》音:

1、端母歌韵开口一等

2、来母有韵开口三等

3、澄母线韵合口三等

4、晓母没韵合口一等

5、生母咸韵开口二等

6、並母庚韵开口三等

7、章母送韵合口三等

8、群母阳韵开口三等

9、心母谆韵合口三等

10、疑母支韵开口三等

二、给下边这首唐诗和自己的姓名构拟中古音(先查出每个字的《广韵》声母,韵目等呼和

调类):

1、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刚按:诗题一作“题北榭碑”。

2、自己的姓名

三、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普通话读音:

乃都切徒贡切胡讲切与专切布交切植粼切息姊切莫加切

反切乃都切徒贡切胡讲切与专切布交切

上字乃徒胡与布

36字母泥定匣影帮

下字都贡讲专交

被切字读音

被切字汉字

易误切

反切植粼切息姊切莫加切如六切五限切

上字

36字母

下字

被切字读音

被切字汉字

易误切

反切古劳切从敏切卑犬切苦朗切昨木切

上字

36字母

下字

被切字读音

被切字汉字

易误切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对一道课本试题的变式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推广与思考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个题目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 题目:已知ABC ?两个顶点()()0,6,0,6B A -,边BC A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9 4-,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三章§1椭圆习题3-1A 组第8题) 一、动手实践,掌握方法 解析:设()y x C ,,则直线BC AC ,的斜率分别是()6,66 ,621-≠≠-= +=x x x y k x y k , 根据题意,9 4 21- =?k k ,所以 9 4 362 2-=-x y ,化简,得()6,6116362 2 -≠≠=+x x y x 所以顶点C 的轨迹是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评析:(1)典型的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注意6,6-≠≠x x ,一方面它保证了直线BC AC ,的斜率的存在性,另一方面符合C 为ABC ?的一个顶点,C B A ,,不能共线。 (2)题目的几何条件包括“两个定点、一个动点、一个定值,两条直线的斜率,一个等量关系”。 (3)轨迹是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二、引进参数,化静为动 变式1、已知两个定点()()()00,,0, a a B a A -,动点C 满足直线BC AC ,的斜率之积等于()0≠m m ,试讨论动点C 的轨迹。 分析:首先确定动点C 的轨迹方程,然后依据方程判定它的轨迹。 解析:设()y x C ,,则直线BC AC ,的斜率分别是 a x y k a x y k -=+= 21,,()a x + - ≠,根据题意,m k k =?2 1 , 所以m a x y =-2 22,化简,得动点C 的轨迹方程122 22=-ma y a x ,所以 1、当0 m 时,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去掉它的两个顶点; 2、当0 m 时 (1)若1-=m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2 2 2 a y x =+,所以它的轨迹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a 的圆,去掉 与x 轴的两个交点; (2)当01 m -时,2 2ma a - ,所以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3)当1- m 时,2 2ma a - ,所以动点C 的轨迹是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去掉左右顶点。 评析:引进参数,化静为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意到变式1并没有改变题目中的几何关系,但是参数值及它的的符号决定了轨迹的不同形式——圆、椭圆、双曲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三种曲线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想象当参数m 由()+∞→≠→-→∞-001变化时,动点 c 的轨迹由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变为圆,再变为焦点在x 轴上椭圆,然后蜕变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 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人数为多少人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人数为多少 人 北京大学2015年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考研难度不大,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汉语言文字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汉语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三、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现代汉语 02.汉语方言 03.汉语史 04.古文字学 05.中文信息处理 06.对外汉语教学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18汉语言文字学 839语言学基础 关于考试科目③包括“现代汉语”和"汉语史及古文字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几何练习题精选

几何练习题精选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1、在ABC ?中, 90=∠BAC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与AB 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 求证:EM DM AM ?=2 2、 如图2,已知梯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BC ,过C 作该圆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BC ?相似于EDC ? 3、 如图3,D B ∠=∠,AE ⊥BC , 90=∠ACD ,且AB=6,AC=4,AD=12,求BE 的长。

4、 如图4,O Θ和O 'Θ相交于A ,B 两点,过A 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 、D 两点, 连接DB 并延长交O Θ于点E ,证明:(1)AB AD BD AC ?=?;(2)AC=AE 题型二、截割定理与射影定理的应用 1、 如图5,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一点,DE 交CB 于M ,MN//AE 于 N ,求证:MN=MB 2、 如图6,在ABC Rt ?中, 90=∠BAC ,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2:1, 求AD :BC 的值。

3、 如图7,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是半圆上异于A 、B 的点,CD ⊥AB ,垂足为D ,已 知AD=2,CB=34,求CD 的长。 4、 如图8,在ABC ?中,DE//BC ,EF//CD ,若BC=3,DE=2,DF=1,求AB 的长。 题型三、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9、AB ,CD 都是圆的弦,且AB//CD ,F 为圆上一点,延长FD ,AB 相交于点E , 求证:BD=AC ;(2)DE AF AC AE ?=?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如何对几何习题拓展变式

如何对几何习题拓展变式 “变式”原为心理学上的名词,其含义是变换材料的出现形式。在教学中的所谓变式,即是指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背景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使其面目不一,而本质特征不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变式,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施行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通过变式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品质也获得良好的发展。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搞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数学能力。 “变式训练”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和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通过探索、求异的思维活动,发展能力。 对习题的变式可以从以下几种不同的角度进行: 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多题一法…… 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

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例如: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 OA=4,OB=5,OC=3 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 在△ABC中,AB=AC,∠BAC=90° OA=4,OB=6,OC=2 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 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 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 B C A B C O A B C O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一道几何旋转变换题的变式训练

一道几何旋转变换题的变式训练 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 求证:BG=CE 变式一:条件不变、增加探究结论 (2)观察图形猜想CE与B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图中哪个三角形是由哪个三角形变换得到?请说出是怎样的变换? 变式二:图形旋转,探究原结论 (4)正方形AEDB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使AE与AG重合时,如图(1)上述两个结论是否成立?(5)继续旋转到如图(2)位置,上述两个结论是否成立?

变式三:图形旋转,探究新结论 (6)如图(2),连结DF ,求CE :BG :DF 的值. 变式四:添加条件,探索新结论 如图,AB =11,AC =7,连结EG ,求2 2 BC EG +的值 变式五:改变图形,探究原结论 把“正方形AEDB 和正方形ACFG ”改为“矩形AEDB 、ACFG (长宽不等)”且AG AC AE AB =, 线段CE 、BG 有怎样的关系呢?

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为一边向外作正三角形ABD 和正三角形ACE ,连结CD 、BE 。 (1)求证:BE =DC (2)求直线CD 与直线BE 的所夹锐角 变式七:根据结论,探究条件 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ACE ,BCF (1)求证:四边形DAEF 是平行四边形; (2)探究下列问题 ①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矩形? ②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菱形? ③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以D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t[t]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k[k]u[u]o[o]4/51 凭ping2p[p]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t[t]i[i]a[]n[n]1/55

高gao1g[k]a[]o[u]1/55任ren4r[]e[]n[n]4/51鸟niao3n[n]i[i]a[]o[u]3/214飞fei1f[f]e[e]i[i]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管理信息系统自己整理笔记.doc33

参考答案 1、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 C不确定程度)。 2、下述对U/C矩阵描述正确的是(D U/C矩阵中,纵向表示功能,横向表示数 据类)。 3、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4、对于大型程序设计来说,首先应强调的是程序的( B、可维护性 )。 5、在工资系统中,水电费扣款一项,属于( B定个体变动属性)。 6、数据流程图DFD中,符号圆圈“B、外部实体)。 7、一般要求达到(A、第三范式)。 8、数据字典的建立应在( A 、系统分析阶段)。 9、中小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首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般是(C、SQL Server )。 10、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各管理层次需求的阶段是( D、成熟阶段)。 11、身份证编号属于编码中的( C、区间码)。 12、与数据流程图相比较,业务流程图独有的内容是( D、系统中的人员) 1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信息特性的是( C、系统性)。 14、项目管理时可利用( C 、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技术),以便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料消耗量来完成计划。 15、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的不同通常分为三级,即(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16、下列决策问题中,属于非结构化问题的是( C、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17、系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B、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18、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 B、吞吐量)。 19、判断树和判断表的功能是用于描述(C、处理逻辑)。 20、在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A编写程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数据是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 2.程序调试时,测试数据除采用正常数据外,还应编造一些(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3.可行分析报告的结论为:(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和(条件具备再开发)。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代码)维护, (程序)维护, (数据文件)维护和机器维修。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软件包)等. 6. 网络的拓朴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等多种,实际应用中,常将它们综合起来混合使用以构建复杂的计算机网络 三、简答题 1. 信息系统的详细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详细调查是在信息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论证完成之后进行的一项活动,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分析准备。 详细调查方法常有:(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19T11:45:05.69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作者:李开成 [导读] 解题的正确思路得出后,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才能使“思路”迅速、简捷. 训练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并从中评选出最佳方案,是提高解题速度、能力的有效方式. 平时应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我以一道典型的解析几何题为例,对其进行解法研究和变式思考。李开成浦江职业技术学校 322200 【摘要】解题的正确思路得出后,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才能使“思路”迅速、简捷. 训练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并从中评选出最佳方案,是提高解题速度、能力的有效方式. 平时应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我以一道典型的解析几何题为例,对其进行解法研究和变式思考。【关键词】思维品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188-02 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呢?我在教学中发现,采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可以沟通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已学知识形成系统,同时,学生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能多向联想、随机应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谓一题多变,就是不断变换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通过变式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品质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下面我以一个典型的解析几何题为例,对其进行解法研究和变式思考。 题目:在椭圆上求一点,使它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解法1(向量法)设点,由题设知 为. ∵, 即(1) 又点P在椭圆上,∴(2) 联立(1)、(2),解得点P的坐标为(3,±4),(-3,±4). 解法2(交轨法)设点, ∵,∴P点在以F1F2为直径的圆上,即,以下同解法1. 解法3(应用斜率)设, ∴,∴, 即.以下同解法1. 解法4(应用焦半径公式)设,∵, 则,. ∵,∴, ∴.以下同解法1. 解法5(面积法)设点,则.由椭圆定义知,∴ =180,又,∴, ∴. ∴,,以下同解法1. 解法6(几何法)如图,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以|F1F2|为直径画圆与椭圆交于A、B、C、D四点,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知:当点P位于A、B、C、D四点时,∠F1PF2为直角,以下同解法2. 比较上述六中解法,笔者认为第六种解法最直观,简洁,易懂,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点P在什么位置时是直角,锐角,或者钝角,在下面的变式题目中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对本题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接着我们对它尝试着做如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1:椭圆的两个焦点是F1、F2,,点P为它上面一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分析:受原题的启发,无论是钝角还是锐角,都是以直角为参照,该题解法很多,但以几何法最为简洁。当点P位于椭圆上弧AB或弧CD上时,∠F1PF2为钝角;锐角的情况不言而喻,易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2: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在双曲线上,且PF1⊥PF2,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分析:该题将原题中的椭圆改为双曲线,而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以|F1F2|为直径作圆与双曲线的交点(即点P)的坐标,易求点P的纵坐标为,故所求距离为。 变式3: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 A. B.3 C. D. 分析:该题是将原题中∠为直角改为△为直角三角形,题中没确定哪个角为直角,从而使该题更具有开放性,当∠=90°时,只要找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交点纵坐标,显然以|F1F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与椭圆无交点,故此种情况无解;当∠=90°或∠=90°时,易求点P到x轴的距离为,故选D。 变式4:已知F1、F2是椭圆C:的两焦点,在C上满足PF1⊥PF2的点P的个数为_____。 分析:该题只将求点的坐标改为判断点的个数,但解法是相同的,只是求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交点个数,显然以|F1F2|为直径的圆方程为,与椭圆C:相切于椭圆短轴端点,故点P的个数为2个。 变式5:设椭圆的两个焦点是F1(-c,0),F2(c,0),c>0,且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PF1与PF2垂直,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显然该题在椭圆中引入参数,将求点的坐标改为“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热点问题,解法是相同的,要使椭圆上存在点使

(902)截一个几何体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教学教材

(902)截一个几何体专项练习30题(有答 案)o k

截一个几何体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在所得的截面中,边数最少的截面是()A . 六边形B . 五边形C . 四边形D . 三角形 2.如图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则截得的形状应为() A . B . C . D . 3.如下图,一正方体截去一角后,剩下的几何体面的个数和棱的条数分别为() A . 6,14 B . 7,14 C . 7,15 D . 6,15 A . 圆柱B . 圆锥C . 长方体D . 正方体 A . 8 B . 6 C . 7 D . 10 6.如图,用平面去截圆锥,所得截面的形状是() A . B . C . D . 7.给出以下四个几何体,其中能截出长方形的几何体共有() A . 4个B . 3个C . 2个D . 1个 8.请指出图中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A . B . C . D . 9.如图是一个长方形截去两个角后的立体图形,如果照这样截去长方形的八个角,那么新的几何体的棱有() A . 26条B . 30条C . 36条D . 42条 A.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可以是椭圆 B.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可以是梯形 D.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不能是正方形 A.长方体的截面一定是长方形B.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正方形 C.圆锥的截面一定是三角形D.球体的截面一定是圆 A.圆柱的截面可能是三角形B.球的截面有可能不是圆 C.圆锥的截面可能是圆D.长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是六边形 13.如图所示,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是() A . B . C . D . A . 七边形B . 六边形C . 五边形D . 四边形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 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六、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3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专业复试均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各专业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五、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语音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论集》,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 《简明汉语史》,向熹著,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概论》,方一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耿振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数学变式习题的设计

数学变式习题的设计 习题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材料,是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施达于学生的载体。要想不被千变万化的表象所迷惑,抓住本质的东西,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通常可以利用习题变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多变的问题中受到磨练,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如将练习中的条件或结论做等价性变换,变更练习的形式或内容,形成新的练习变式,可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逐步深化。下面本人结合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培养学生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一)、一题多问,通过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概括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因此,可以通过例题所提供的结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题1.如图(1)已知△ABC中,∠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E.求证:△ABD∽△AEC 此题是很简单的证明题,将图形变式,添加切线BF,则可变为: [变式训练]1. 如图(2)已知△ABC中,∠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E.过B作⊙O的切线交CE延长线与F点. 求证:CE:BC=BF:CF 本题需证△BEF∽△CBF,若将条件进一步发展,延长AD交BF于N,则有: 2. 如图(3)已知△ABC中,∠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 E.过B作⊙O的切线交CE延长线于F点,交AE延长线于N点. 求证:BN·DE=BD·EN 本题需证BE平分∠FBC和△ABD∽△CDE,并借助中间比推证,若再将F为BF、CE交点改为F是由C点作切线BN垂线的垂足,则又变为: 3. 如图(4)已知△ABC中,∠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 E.过B作⊙O的切线交AE延长线于N点,作EF⊥BN. 求证:BN·DE=BD·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