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第三讲2010/03/16

简单回顾:国内的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两方面阻力)

案例1:在工作场所当众表扬日本人

美国人:山本先生,我发现你工作得很出色,希望其他员工能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人:(有些不安)表扬就不必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而已。(他真希望其他同事没有听到他们的对话)美国人:你是我们公司最优秀、最杰出、最勤奋的员工。

日本人:(脸红了,不住点头,仍然埋头工作)

美国人:山本先生,你是该说“谢谢”呢,还是只保持沉默?

日本人:对不起,约翰先生,我可以离开五分钟吗?

美国人:当然可以。(他不悦地看着山本走出去)真不明白有些日本人怎么这么没礼貌!你表扬他们,他们好像会很不安,也不回答你,只是静静地听着。

——《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4、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方法

4、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义;作用)定性分析(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是指对研究对象及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描写,并从中归纳出有规律的模式,定性式的调查研究手段有内省法、个案研究、记日记、实地观察、开放式访谈等。哲学基础:人文主义(h u m a n i s t i c)方法的哲学观,把世界看作既是一个有着多重构建的社会现实又是个体主观意识的产物,人们在这个世界中的行为特征与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没有清晰的普遍行为模式可寻,每一个个体的主观世界

和行为方式都会因其所处的环境的不同而各异。因而,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必须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即对调查对象及其所处特殊环境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观察,描写与解释。

定量分析(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则是通过规范化的统计程序对收集的数值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常用的定量式研究手段有实验、调查问卷、结构访谈等。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p o s i t i v i s m)科学方法的哲学观,认为世界是外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和环境制约的单一客观物质实体,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对它的认识可以通过仿效自然科学的方法,即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事物进行量化,实验,从而找出事物的规律或因果关系。

4、2对比分析研究(定义;与定性、定量研究的关系)

4、2、1对比分析(c o n t r a s t i v e a n a l y s i s)是把两种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步骤:

A.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以此作为对比的基础。

B.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C.对比: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与不同点。

D.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测。

对比分析假说(C o n t r a s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H y p o t h e s i s):

拉多于1957年提出,凡跟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就比较简单,而和他们的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很困难。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外语教学困难的原因,它们限制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美国语言学家普拉克特(C.P r a c t o r)提出的“难度等级模式”。该模式将难度分为六级,从零级到五级,级数越高难度也越大。

4、2、2关于对比分析的争论

4、2、3对比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紧密结合本国文化现象,切忌游谈无根。(2)重在查异和释异,注意同中之异。

(3)保持客观态度,切忌比附。(4)对差异要提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5)、不带偏见,不论褒贬。

方法

⑴以有代表性的、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特征为对比目标,不能用孤立的社会现象代替交际规则;

⑵在共时层面对比;注意概念对等性(c o n s t r u c t e q u i v a l e n c e)

⑶对文化项目溯源;

⑷结合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英文化中“朋友”和“友谊”的差异)

⑸“明比”和“暗比”。

一直以来,跨文化研究主要依赖纸笔调查和行为测量,但是近期一些新的方法,包括一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 1 -

例如多层线性模型,多层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能提供更为复杂的数据模型,将在跨文化研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

重视和应用。

第二章词语的文化含义和对外汉语词语教学

1、对词语的文化含义进行研究的作用(必要性):

1、1对词语的文化含义进行研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礼貌词语、国俗词语、非等值词语)

礼貌词语:贵姓、过奖、客气、请教、劳驾、关照、费心、打扰、不好意思、见外

国俗词语:小康、晚婚晚育、出身、精神文明、天伦之乐、统一分配、评薪、大龄青年、户口、离休

文化含义非等值词:赡养、谦虚、老乡、妥协、孝顺、冒险、主人翁、隐私、仗义、终身伴侣

1、2对词语的文化含义进行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案例2:你一定很累!

一位75岁的中国著名学者应邀携妻子前往美国东部一所大学。航班从北京起飞,经过2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某机场他们见到了来迎接美国人。当美国朋友关切而肯定地对老人说:“您一定很累了。”老人回答:“还可以。”他的回答令美国朋友既吃惊又困惑。同机的美国人在20多小时的持续飞行后正在不停地抱怨,机场里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累!我一辈子没这么累过!”“我怀疑我的腿还能不能走路!”等等。

——《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1、3对词语的文化含义进行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的作用(承认文化差异;忽视文化差异;无视文化差异)

第四讲2010/3/23

2、0词语文化含义的研究方法

2、1“联想组合分析法”与“词义区分法”

联想组合分析法:1979 年,美国学者扎雷(Szaley)和费舍(Fisher)运用“联想组合分析法”(Associative Group Analysis)绘制心理语义图。AGA是一种用来分析人们心理想象的推理方法,通过分析词语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主观意义和图景来评价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虽然使用同一词语,心理联想到的词语含义却不尽一致。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只注意到词语的字面意义或辞典上的意义(lexical meaning),还必须研究词语的心理意义(psychological meaning)。

语义区分量表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由C.E.奥斯古德等人于1957 年提出。

用来测试概念的内涵意义。被试要在量表上选择自己的位置。每对形容词被作为量表上的两端(如“充足——缺乏”、“好——坏”、“有价值——无价值”,其间分有七个等级,分别以+3、+2、+l、0、一1、一2、一3表示不同的程度。测试时,受试者依据对待测对象的印象,在七个等级中确定一个等级,以标明自己的态度。在各项分值基础上,便可得到他在整个量表上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待测对象的态度越肯定;反之,越否定。

实例:

中英人士对“同志”与comrade、“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所指概念的态度区别(90年代初期)

中:“同志”为褒义词,“个人主义”为贬义词;

英:comrade为贬义词,individualism为褒义词。

三年后,对中国学生的调查表明,“同志”的褒义色彩和“个人主义”的贬义色彩都减弱了。

“狗”与dog的含义对比分析

普遍看法:“狗”在中国文化中是贬义为主的词语,dog在英语文化中是褒义为主的词语。

综合运用AGA和SD方法,结论:“狗”与dog都以贬义为主,贬义词中,“狗”占90.1%,dog占70.7%;喻指人时,dog有褒有贬,有戏谑色彩,贬义程度也不重,汉语“狗”喻指人时贬义程度较高。

2、2穷尽式搜集语料

不可采用借用他人观点为理论依据,然后举例说明的方法。要充分占有语料,在综合分析语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红”与“red”的褒贬义对比及探源》先收集了CNKI十年间(1994——2005)发表的120篇有关颜色词语汉英对比的文章,对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对“红”与“red”的对比观点可分为7类,方法都是简单地引用他人观点做为理论依据,然后再找几个例子作说明。该文作者利用CCL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对两者在汉英语中的褒贬义做了穷尽式地调查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红”在中国文化中基本上是褒义词(72.4%),“red”在英语文化中基本是贬义词(71.3%),“红”可以与大量词语搭配表示吉祥美好、喜庆热烈,“red”只能形成个别词语表示喜庆、热烈。

2、3探究词语来源和原始意义

学习外语的人常常根据母语文化心理去解释外语词义,对成语典故和隐喻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出错,从而造成文化误解。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彭迈克(Michael Bond,1994:57)的“剖析中国人心理”的论著《难以琢磨的中国人》(Beyond the Chinese Face)中对中国人有这样一段评论:指导对陌生人态度的唯一原则是孔子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

- 2 -

人。”但是,这一告诫是消极的,它只是禁止害人而不是提倡助人。从其后果来看,“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就大不相同了。这句基督教的格言是另一条通用的原则。它鼓励人们对陌生人尽力主动提供帮助。推而广之,从政治层面来讲,这句话推动了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和社会福利的立法,从人际关系角度看,这句话也表达了乐于帮助弱者之心。然而,这句格言在中国社会却不那么发挥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源于《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之所欲,施之于人”(Do to others as you woul d have them do to you)出自《圣经·新约全书》。耶稣在数处提到这一训示,反复告诫他的信徒不要评论他人,不要挑别人的毛病,要以善待他人的态度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善待。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出于对他人的体贴和关心,讲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而“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则出于自己的需求,讲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才能满足个人要求,即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是仁者爱人的道德规范,是从道德高度强调自我修养的要求,强调的是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宽厚待人。

2、4探究词语的交际价值

有些词语的文化涵义在具体交际语境中才得以显露,要将对应词的交际价值进行对比,才能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实例:“便饭”与“potluck”

Potluck可以指碰到什么吃什么(中国人不是真的随便准备);各人自带饭菜的聚餐(a potluck dinner)(中国人不接受);进一步,可指临时做出的决定(let?s take potluck.)或“碰巧”之义(汉语中引申为经常发生的事)。

第五讲2010/3/30

3、汉英词语文化含义对应模式:

邓炎昌和刘润清把英汉语中某些词语的语义层次差异归纳为四大类:

(1)一种语言中有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等值物;

(2)两种语言中表面上似指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词语,实际上却是指完全不同的事物或概念;

(3)一种语言中的事物或概念或许只有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多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另一种语言中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4)词语的基本意义大体相同,但其附加意义却有相当大的差异。(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Stockwell, Bowen和Martin(1965,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nd Spanish)将西班牙语和英语对比,分析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词语对应的五种模式:

Split : 一对多New:无对有Absent:有对无Coalesced:多对一Correspondence:等值

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把汉英文化词语对应的模式归纳为以下4类:

3、1对应词语空缺。

指在对方语言中没有概念意义、文化含义都对应的词语,即“国俗词语”。这一概念具体是指一种语言中某一词语所表示的客观现象或概念是以另一种语言为母语的人从未体验过的,所以对于这一词语, 说另一种语言的人的心理联想几乎是空白,或只能联想到与之沾上一点点边的类似物或观念。这一类词语在新闻英语汉译英词汇中是最多的:

well-off society(小康社会),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Socialist modernization(社会主义现代化),Socialist ethni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Deng Xiaoping Theory(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reform through labor(劳改),enterprise contracted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企业承包责任制),public servant consciousness(公仆意识)等等,这些词语都是从我国的特色术语中翻译到英语的,不了解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很难理解他们的真实意义,以致产生社交语用失误。

同样,英语的“streaker”、“hippie”、“punk”等对中国人来说也很难理解。

3、2字面对应,概念义和文化含义都不对应。

指两种语言中有的词字面上看起来意思一样,但实际上表达的概念或者文化含义并不相同。这是第二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让人迷惑之处。如:restroom——休息室、gas station ——煤气站、The Hong Kong dog——香港狗、motel〔美国〕(专为)自驾汽车游客(开设的)旅馆〔有停车场〕——汽车旅馆、哪里——where、社区——community(community service、community home)、Yellow journalism——黄色报刊

3、3概念义基本对应,文化含义不对应。

可以分两类情况。一类是指在不同语言中某些词语的文化含义不同。

比如,我们国家一向有重理倾向,从事理科研究的工作者,像科学家、工程师一向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职业。比如老师就被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国家前领导人江泽民就被尊称为“modern China?s …Chief Engineer?”(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北京周报,2003 年3 月20 日),不了解中国价值观念的英语读者可能会感到困

- 3 -

惑:国家领导人和工程师有什么关系?

又如:单位——unit;afternoon tea——下午茶;家——house

在大陆,“单位”对人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对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下午茶”在英语文化中有其丰富的文化含义:时间在午餐和晚餐之间,不仅喝红茶,也喝咖啡、吃点心,而且是家庭主妇社交的常用方式。

病家请医看病,医许以无事,费多金竟不起。病家甚恨,遣仆往骂之,顷刻便回,问曾骂否,仆曰:“不曾。”问因何不骂,仆曰:“他家骂的人多。”——明·冯梦龙《笑林广记》

卢允中(1991)将仆人最后的答话翻译为:“Well,”Replied the servant, “there are so many scolders at the doctor’s house that I simply couldn?t push my way in.”

这里把“家”译为house并不妥当,因为中国古代医生行医看病,一般是在家里坐堂应诊,诊所和住房合在一起,而一般的英美人对此并不熟悉。西方读者进行阅读时是以另一个文化身份的主体通过译本的阐释,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来理解house的含义,他们会觉得中国人不守法,因为在西方国家开业行医的普通医生即使出了医疗事故或纠纷,也是通过保险公司理赔,病人一般不会闹到医生家里去,否则就是侵害了别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这里的家不宜翻译为house,根据语境阐释干涉原则,house应该译为clinic或office比较妥当。

还有一类是两种语言的词语之间在感情色彩和褒贬色彩上不对应。如:宣传——propaganda、官僚主义——bureaucracy(等级明确的权力机构、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关于当政者的权利与义务的一套规定、处理工作情况的一套程序、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徇私情、根据技术才能选择和提升人员)

3、4一个语言形式与多个语言形式的对应。

亲属称谓。如:uncle——叔叔、伯父、舅舅、姨父、姑父;aunt——姨、姑姑、婶子、舅妈、伯母;brother-in-law——姐夫、妹夫、连襟、妻舅

4、1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与翻译

4、1、1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差异是语言差异的最直接体现,每一种语言都能表达任何概念,但是,不同的民族在使用语言表达不同概念的容易程度上存在差异。文化上的特性使人们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对现实作出不同的“语言切分”(categorized or lexicalized),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化中心的词汇比属于文化边缘的词汇要详尽得多,反映某一文化现象的词汇的数量与其文化重要性成正比。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F.R.Palmer)说过:“一种语言的词语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Palmer,1982)文化与语义分割细度存在相关性,凡文化关心的事项或文化特色事项,语言中一般区别细致,类义词多;反之则倾向于概括,用词也少。但文化对语义分割细度的影响仅是倾向性的,并非严格对应的规则。

来自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交流,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本身的理解,还取决于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理解。正如萨丕尔(Edward Sapir)所说的,要理解一个词语,就要理解这个词语背后所反映的整个社会生活,因为“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

要想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性,就要洞悉本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相遇,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相遇。因此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应该导入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1、2喻义词和成语典故的转换表达:

每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比喻词和习语,但有时即使你能完全理解原文,也通常难以找到文化含义与之完全等同的翻译。对喻义词和成语典故要了解其来源,并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的转换,才有可能在目标语言中找到较为准确的表达形式。

比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宪益: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Hawks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又如,《圣经》美化了绵羊,但在有的文化中,绵羊不是好东西,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上帝的羔羊”这一短语翻译成因纽特语时,用的是“上帝的海豹”。极地人不知羔羊为何物,因此就采用一个文化意义大致相同的词语来代替这个词。

汉语:心有余而力不足——俄语:伏特加还好,但肉已经烂了。

4、1、3国俗词的教学和翻译:

一些概念是某种文化特有的。为了避免文化误解,就要将它与使用的语境联系起来。

如,标语口号的英译,常常造成文化误解。“顾客第一”customers first

“视客人为上帝,把客人当亲人”we treat our customers as Gods and relatives

“我们提供面对面的微笑服务”We offer face-to-face smiling service

- 4 -

“不得卖淫嫖娼”No prostitution is allowed

4、1、4语境的识别:

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所有的人都依靠自身背景判断一个词的意思。如果你有打棒球的经验,那么就知道在某种语境下“rope”是击出边线得分的意思;如果你有爵士乐背景,那么就知道在某种语境下“ax”不是指用来砍木头的东西,而是指一种乐器。语言学家估计,英语中最常用的500个单词有1.4万多种意思。所以,在某种语境下,“philosophy”不一定等于“哲学”。(I know the philosophy but in reality things do not always work that way.)

我知道哲学,可实际上事情并非总是如此运行。道理我懂,可是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狭义语境(上下文语境)和广义语境(社会背景)对识别词语歧义有不同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第六讲2010/04/06

简单回顾:

汉英文化词语对应的4种模式。(对应词语空缺;字面对应,概念义和文化含义都不对应;概念义基本对应,文化含义不对应;一个语言形式与多个语言形式的对应)

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与翻译(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喻义词和成语典故的转换表达、国俗词的教学和翻译要与使用的语境相联系、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对识别词语歧义有不同的作用)

第三章礼貌的文化特征与汉语礼貌教学

1、0礼貌语言的文化特征研究

1、0、1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在奥斯丁、塞尔、格赖斯、布朗、利奇等学者提出了所谓普遍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及礼貌原则之后,近二十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对普遍性原则进行批评,跨文化交际领域也开始寻求语用方面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⑴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⑵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⑶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⑷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解释。

社会语言规则(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r u l e s)或言语使用规则(r u l e s o f s p e a k i n g)是指一个文化群体所共有的对说话方式起制约或支配作用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开口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开始和结束说话的方式等等。此外,这些规则还包括交往规则,即谈话如何得以顺利进行(合作原则)、如何达到有礼貌(礼貌原则)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语用迁移”现象,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失败,也叫做“社会语用失败”(s o c i o p r a g m a t i c f a i l u r e)。

1、0、2言语如何反映社会关系

社会语言学家把言语当作社会行为,而且认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集中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

“权势”指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有明显的距离,如上下级、长幼、师生、劳资等。

“平等”指交往双方共享多少经验,共享多少社会特征,如宗教、性别、种族、职业、兴趣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平等”关系是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关系,通常是一种非正式的关系。

“权势”或“平等”关系反映在人际交往行为的各个方面,其中言语行为方面比较突出的反映是以下3个方面:

⑴称呼语的处理:汉语中主要表现在“头衔”和“敬辞”的使用上。西方常常直呼其名。

⑵代词的分化:法语(v o u s-t u)、俄语(Вы-Tы)、汉语(您-你)都有不同的第二人称代词表示两种社会关系。

⑶动词的变化:韩语有6种以上不同的后缀来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古代汉语表示“回答”的动词根据发话人和答话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又: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又: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如果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言语所反映出的社会关系的差异的敏感性,有无意识地发生语用迁移,交际失败就不可避免。此外,谈话内容、话题的选择也是经常产生交际失误的因素,因为一种文化中人们习惯交际的话题可能是另一文化中人们交际时设法回避的话题。

1、1会话的合作原则与文化差异

在目前的会话规则研究领域,格赖斯(G r i c 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T h e C o o p e r a t i v e P r i n c i p l e)影响最大。1967

- 5 -

年G r i c 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在其著作《逻辑与会话》(L o g i c a n d C o n v e r s a t i o n)(1975)中他再次提出了C P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四条准则,且每条准则又包括一些次准则:

(1)量的准则(M a x i m o f Q u a n t i t y):尽量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不提供冗余信息。

a.所需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信息量;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质的准则(M a x i m o f Q u a l i t y):只讲真实的话。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M a x i m o f R e l e v a n c e):所讲的话要有联系。

(4)方式准则(M a x i m o f M a n n e r):讲话要简练,清楚,有条理。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练(避免罗嗦);

d.井井有条。

合作原则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是以西方言语交际通行的模式为标准的。按照这一原则,我们会觉得阿拉伯人话太多,而日本人、中国人又话太少。其实,在不同文化群体中,人们对于准则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东亚的一些国家,社会地位高的谈话者的“权威”本身就是信息,社会地位越高,通过言语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少,即社会地位和言语信息量成反比。相对而言,他们更重视“方式”准则,常常为此牺牲“质”“量”和“关联”准则。

量的准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要恰如其分,即达到实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在东亚,言语行为对环境有高度依赖,属于“高语境”文化,很多信息在“不言之中”,“意会”是人们信息解码时的重要手段,而英语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交际双方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小,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言语本身,所以按照英语文化的标准,日本人或中国人说话时提供的信息常常没有达到量的要求,根据格赖斯的会话理论,这就足以产生会话含义。但在东亚文化里,这是很正常的谈话方式,根本没有什么会话含义。

质的准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真实信息。但阿拉伯人说“是”时,意思可能是“也许”,当他们说“也许”时,意思可能是“不”,在印度,打听到某处有多远时,回答很可能是“不远,走一回就到”,而实际上往往要走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才能到达。因为当地人都知道,这样说只是因为不想让行路人因为路远而沮丧。墨西哥人也倾向于让人高兴,如果有人问路,墨西哥人即使自己根本不知道路径,也会很有把握地告诉别人应该怎么走。可见,很多文化中都有违反质的准则的情况。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要谈切题的话。但东亚人们交际时不直奔主题是很常见的。常常先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作为铺垫,为的是和谐气氛,创造语境。如果说话太直截了当,人们会认为太功利、显得不成熟。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表达清楚明白。而中国人说话常常采用较为间接、迂回、委婉的表达方式。

1、2会话的礼貌原则与文化差异

(1)a:你看我的裙子怎么样?b:很漂亮。

(2)a:你看我的裙子怎么样?b:这颜色不错。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 e e c h)为了解释为什么人们会经常间接地表达意思,提出了礼貌原则,以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其中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⑴T a c t M a x i m得体准则1)使他人受损最小2)使他人受惠最大

⑵G e n e r o s i t y M a x i m慷慨准则1)使自身受惠最小2)使自身受损最大

⑶A p p r o b a t i o n M a x i m赞扬准则1)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2)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⑷M o d e s t y M a x i m谦虚准则1)尽力缩小对自己的赞扬;2)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⑸A g r e e m e n t M a x i m一致准则1)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2)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⑹S y m p a t h y M a x i m同情准则1)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2)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汉文化非常重视参与以及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他们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

跨文化交际第7讲2010/04/13

简单回顾:

社会语用失败

言语如何反映社会关系(称呼语的处理、代词的分化、动词的变化)

会话的合作原则(四条准则,“质”的准则最重要)

会话的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今天要讲的,是面子威胁论和礼貌的文化差异。

1.4“面子威胁论”与文化差异

- 6 -

1.4.1面子保全论

格赖斯(G r i c e)在提出会话中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合作原则后,又提出了礼貌原则、美学原则、社会原则等,只是他没有逐条阐述这些原则,然而礼貌原则却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后来莱可夫(L a k o f f)和乔治·利奇(G.L e e c h)都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尤其是布朗(B r o w n)和列文森(L e v i n s o n),他们以美国社会学家格夫曼(G o f f m a n)的“面子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面子保全论”是B r o w n和L e v i n s o n于1978年提出的礼貌理论,该理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这种典型人具有两种特殊的品质:面子(f a c e)和理性(r a t i o n a l i t y)。

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 h e p u b l i c

s e l f-i m a g e),它分为消极面子(n e g a t i v e f a c e)和积极面子(p o s i t i v e f a c e)类。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简言之,消极面子表达的是自主

(a u t o n o m y)的个人需要,积极面子表达的是求同(a p p r o v a l)的社会需要。

1.4.2“面子威胁行为”理论

继“面子保全论”后,B r o w n和L e v i n s o n又提出了“面子威胁行为”理论,B r o w n及L e v i n s o n指出,有一些语言行为在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他们称其为“威胁面子行为”(F a c e T h r e a t e n i n g A c t s,简称F T A)。从语言角度出发,留面子还是丢面子,关键在于交际者是否和如何采取威胁面子语言行为。

典型人所具有的“理性”,不仅指交际双方能运用一定的模式进行实际推理的能力,而且还包括从交际的目标出发,确定达到这些目标所应运用的最佳手段的能力。B r o w n和L e v i n s o n认为,参与交际的典型人,应借助于自己的“理性”,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

这些语言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1.威胁受话者消极面子的语言行为(给受话人一定压力,让其干或不干某事)

1)命令和请求:发话人表示想让受话人做或不做某事。例如:G o t o t h e l i b r a r y a n d s e e w h e t h e r y o u c a n g e t

a c o p y o f i t r i g h t a w a y.发话人向受话人发出命令,无疑威胁受话人面子。

2)建议、劝告:发话人表示自己认为受话人应该做或不做某事。例如:I w o u l d s u g g e s t y o u s e e t h e d o c t o r a t

o n c e.发话人提出建议,有强加于人之嫌。

3)提醒:发话人表示自己认为受话人应该记着去做某事。例如:H a v e y o u p r e p a r e d t h e M o n d a y l e c t u r e?提醒

受话人,意味着受话人可能忘掉某事,有损受话人面子。

4)威胁、警告:发话人表示如果受话人不去按自己的意图去干或不干某事,受话人将会得到某种惩罚或承担

某种不良后果。例如:G o o n s m o k i n g a n d y o u r h e a l t h w i l l g e t w o r s e.

2.威胁受话人积极面子的语言行为(对受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

1)否认、批评、蔑视、取笑、抱怨、谴责、指控、侮辱:发话人表示自己不喜欢(或不希望)受话人的某一想法、

行为、性格、特点、信仰、价值观念等。例如:W h y t h e h e l l y o u d i d t h a t?发话人批评受话人不该干某事,使其面子受到威胁。

2)反驳、不同意、挑战:发话人表示受话人对某事有错误看法、误解或情理不通之处。例如:G o i n g t h e r e o n F r i d a y?

T h a t's t o o l a t e.发话人对受话人意见有异议,当然会使受话人丢面子。

3.威胁发话人消极面子的语言行为

1)表达谢意:说话人承认欠情,有损自己的面子。

2)接受感谢或道歉:发话人可能会感到自己被迫接受受话人的欠情表示。例如:I t w a s n o t h i n g;D o n't m e n t i o n

i t.

3)托辞:受话人对发话人的行为提出批评,但发话人表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去干或不干此事。这可能形成对受

话人的批评,至少也能使双方观点对立。例如:“W h y d i d n't y o u t e l l m e w h e n y o u r a n g M i s s D a v i s?”“I i n t e n d e d,

b u t I h a d n o t i m e.”发话人找到借口,双方观点对立。

4)接受提供:发话人感到被迫接受别人的情意或帮助。

例如:两人买东西,发话人(A)发现钱不够:

B:I c a n l e n d y o u s o m e.A:N o,t h a n k s.I c a n c a s h f r o m t h e b a n k n e x t d o o r.

B:D o n't b o t h e r.H e r e y o u a r e.(边说边置钱于柜台之上。)A:W e l l,t h a n k y o u t h e n.

A不想借B的钱,但B一再坚持,A觉得自己被迫接受之。

6)对受话人行动失控的反应。如发话人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受话人的失控行为,他可能会使受话人难堪,如他

假装没注意到,他可能使自己感到窘迫;

7)不情愿的许诺和提供:受话人尽管不愿干某事,但又不得不承担之。如他把自己的不情愿表示出来,发话人

的积极面子就可能受到伤害。例如,A知道B要去买东西:

A:B u y m e s o m e f r u i t,w i l l y o u?B:I'm a f r a i d I'v e o n l y g o t t e n m i n u t e s.

A:I t's n o t t o o m u c h t r o u b l e.B:W e l l,I'l l d o i t t h e n.

- 7 -

受话人(B)不愿帮忙,发话人(A)再三请求,A的消极面子受到伤害。

4.威胁发话人积极面子的语言行为

1)道歉:发话人表示对自己已经采取的某一威胁面子语言行为后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伤害自己的面子。例如:

I'm s o r r y I s h o u l d n't h a v e s a i d t h a t.向别人道歉等于认错,伤自己的面子。

2)接受恭维:

受话人:H o w e f f i c i e n t o f y o u t o g e t t h i s d o n e a l l a t o n c e.发话人:I t's n o t h i n g.

发话人被恭维,不得不贬低受话人所恭维的事物.

又如:

受话人:Y o u r k i d s a r e r e a l l y l o v e l y.发话人:Y o u r s,t o o.

发话人被迫反过来恭维对方。

3)身体失控,如绊了一下,跌倒在地等。

4)自我出丑,推诿责任,表现懦弱,举止愚蠢,自相矛盾。

5)供认、承认错误或失职:例如承认自己做了或未做某事,承认未把某件受话人应该知道的事告诉受话人。例

如:"W h o b r o k e t h e g l a s s?""S o r r y,m e."

发话人承认错误,使自己丢面子。

6)感情失控:未控制住的大笑或啼哭。

1.4.3礼貌策略

由于面子问题是个你来我往的过程,任何理性的交谈者都会尽量回避损害面子的行为,或则采用某些策略将损害降到最低。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说话人会视F T A对受话人的面子的损害大小相应选择以下五种策略:

(1)直言(b a l d o n r e c o r d),即说话人不做任何修饰,直抒胸臆;(2)积极礼貌,虽然也直言相告,但视受话人的积极面子调整话语;(3)消极礼貌(n e g a t i v e p o l i t e n e s s),虽然也直言相告,但视受话人的消极面子调整话语;(4)婉言,即说话人不以直接生硬的方式,而以委婉但一听就明白的方式表白意图;(5)回避,即避而不谈、转述其它。

1.4.4F T A损害力计算式

要正确使用礼貌策略必须首先对言语行为的危害性做出恰当估计。布朗和列文森选取了他们认为决定言语行为危害性大小的三个因素,提出了将F T A的损害力(w)具体量化的公式:W x=D(S,H)+P(H,S)+R x。

这三个因素分别为:会话双方的社会差距(D),受话人对说话人的权力优势(P),及施加于人的行为等级的估值(R)。公式体现了F T A的损害力与三个变量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换言之,变量值越大即会话双方社会差距、受话人对说话人的权力优势越明显,或所处文化对该F T A的胁迫感估值越大,则说话人会认为该F T A对面子的损害越大。相应地,说话人在交谈中就应该选择更为礼貌的策略。

1.5关联原则

关联原则是S p e r b e r&W i l s o n(1986,《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 e l e v a n c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 C o g n i t i o n)关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联理论把语用解释为一种心理现象(a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m a t t e r),只受认知原则的支配(g o v e r n e d b y c o g n i t i v e p r i n c i p l e)。关联在关联理论中被定义为命题P和一个语境假设C1......C n集合之间的关联。

语境(c o n t e x t)在关联理论中不仅指眼前的物质环境(t h e i m m e d i a t e p h y s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和上一个语篇(t h e

p r e c e d i n g t e x t o r d i s c o u r s e),而且还有心理学上的定义:听者信念的子集合和关于世界知识的假设。关联理论的语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境还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参数,而是由一系列命题构成,这些命题往往不完整,一般需要一步步推理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语境,而这些命题又都是一系列处于发展和变化中的,不同的个体根据各自的认知环境进行不同的推演。

关联理论还认为每个人的认知环境(c o g n i t i v e e n v i r o n m e n t)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l o g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百科信息(e n c c l o p e d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和词汇信息(l e x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很不相同,各自的认知环境也就不同,因而推出的结论也会不同。那么,交际双方是怎样互相理解对方的意图的呢?关联理论认为当两个人的认知环境显映了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关联理论中称为互为显映,m u t u a l m a n i f e s t n e s s),或者说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双方心里作出共同的认知和判断,双方便达到了沟通。

A:C a n y o u t e l l m e t h e t i m e?B:W e l l,t h e m i l k m a n h a s c o m e.

在上例中,从B的角度来看,新的假设为A不知道几点了,在此之前已被处理的假设为:a),A知道送奶人每天几点来;b),但A今天没有看到送奶人来过;c),或者A看到送奶人来过,但没有把他与时间联系起来。新信息为B告诉A送奶人刚刚来过,这个新信息与A的背景知识发生联系,因此,他们相互理解了彼此的意图。以上是关联理论及关联原则对语用的最基本解释。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N e w c o n c e p t E n g l i s h第二册里的“A p r i v a t e c o n v e r s a t i o n”一文。当看戏的人认为情侣的情话干扰了他看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说“I c a n't h e a r a w o r d”,他当然认为这同当时的语境是至为关联的。情侣从自己尽情说情话的利益出发,将对方的“明示”同有利于自己的语境假设关联起来,因而不客气地说:“I t's n o n e o f y o u r b u s i n e s s”。因而出现了关联的断层。

- 8 -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 x p l i c a t u r e)和暗含(i m p l i c a t u r e)两种意义。明说即明白无误地示意。说话人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白无误的明示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信息纳入明白无误的明示推理中进行演绎推理。演绎和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暗含导致文化缺省。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导致文化缺省的原语暗含在目的语中采取相应的语言手段予以明示,就能给目的语交际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2.礼貌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2.0礼貌的文化共性

礼貌是体现相互尊重但又保持一定距离感的行为表现。各种文化都注重交际者之间的关系。面子、谦虚、隐私观念都是各种文化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的共同问题。

礼貌语言的主要形式是婉言法。

2.1礼貌的文化个性

2.1.1中国礼貌文化“求情”重于“求真”

“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受累了”、“对不起,浪费了你不少时间”。西方人会考虑这些话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T e a c h e r:W h e r e i s T e h e r a n?S t u d e n t:I n E g y p t.

T e a c h e r:L o n d o n i s i n U.S.A.

老师的话明显错误,违反质准则。但学生马上明白自己的回答是错的。老师不直接指出错误之处,是想给学生留点面子。但中国人会认为老师的回答有失真诚待人的态度,不符合以诚待人的要求。

推荐阅读

跨文化交际第八讲2010/04/20

面子保全论(典型人——面子、理性,积极面子、消极面子)

面子威胁论(四类行为,五种应对策略,F A T损害力计算公式)

关联原则:

关联的第一(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

关联的第二(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2.1.2中国礼貌文化“克己待人”重于“利益均衡”

2.1.2.1中国礼貌文化珍惜人情,崇尚道德;西方的礼貌原则注重利益均衡。

利奇“礼貌语用悖论”(p r a g m a t i c p a r a d o x e s o f p o l i t e n e s s)

2.1.2.2中国礼貌文化自谦尊人重于维护自尊(不同文化中谦虚策略的地位不同)

顾曰国曾撰文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

(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2.1.2.3中国礼貌文化的婉言法与英语文化的委婉语

婉语就是避免直接涉及所指的事物,在表面上将使用的语言与真实所指的事物拉开一定距离,距离越大越显委婉。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不完全相同。

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相同点:婉转的词句(祈使句、疑问句、含义模糊的语气等)、委婉的话语(消极委婉语、积极委婉语)、间接的表达(依赖语境暗示和相关提示)

不同点:

语言上,汉语婉言重词语运用,英语重句子结构(时态变化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I h o p e y o u c a n h e l p m e

I h o p e d y o u c o u l d h e l p m e

I a m h o p i n g t h a t y o u c a n h e l p m e

- 9 -

I w a s w o n d e r i n g t h a t y o u c o u l d h e l p m e

婉言的文化意义有差别。中国人的婉言突出自谦尊人,英语文化中的婉言更注重表现说话人的文化素养。

2.1.3中西方面子文化对比

界定:中国“面子”包括体面(表面的虚荣)和情面(私人之间的情份);英语文化的面子指个人自尊心

对面子威胁行为的认定有同有异:相同点(警告、威胁、命令;认错、道歉、托词等);不同点(建议;致谢;接受谢意;受惠;不情愿地提供帮助;受到赞扬)

2.1.4中西方关系文化对比

关系指人际关系,特指血缘以外的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

关系可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型关系和混合型关系

相同点:注重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是各种文化共有的习俗。西方人也认为,调剂人际关系比传递清晰的信息更重要。“关系”在各种文化中也都有贬义存在。英语:H e?l l g e t t h e j o b——h e h a s a l l t h e r i g h t c o n n e c t i o n s.

不同点:“化合”关系与“混合”关系个体服从群体与群体服从个体

3.中国文化礼貌的特征与汉语礼貌语言运用的特点

3.1中国文化礼貌的特征

顾曰国把中国文化礼貌语言的特征归纳为四条: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

毕继万也归纳为四条:自谦尊人、相互关切、互相体谅、以诚待人。

3.2汉语礼貌语言运用的特点

3.2.1汉英社交称谓对比(职务称谓的差异、专业职称和职业称谓的差异、通用尊称的差异、姓名与尊称的连用、称谓泛化的差异)

3.2.2汉英介绍语对比

3.2.2.1自我介绍(主动询问别人还是主动介绍自己、重单位还是重个人、重自谦与重对等)

3.2.2.2介绍他人(介绍的顺序、介绍重单位还是重个人)

3.2.2.3初次见面的礼节(问候语、礼节动作)

3.2.3汉英招呼语对比

相同点:问候型、询问型、评论型

不同点:称谓型招呼语的多寡、询问型——探询式、猜测式、验证式与问候型的对立

3.2.4汉英寒暄语s m a l l t a l k对比

汉英寒暄语的含义和目的不同对隐私的理解不同价值观念不同

3.2.5汉英告别语对比

不同点:对当前接触的评价积极与消极之别辞别语的自指与他指之别关切与祝愿之别

表达再次相会的愿望有无具体时间之别结束交谈的过程之别汉语招呼式告别语

3.2.6汉英请客与授礼习俗对比

邀请主客共欢与主人敬献以食为礼和以食为媒自谦尊人与自我显示

跨文化交际第9讲2010/04/27

3.2汉语礼貌语言运用的特点

3.2.1汉英社交称谓对比

称谓语(A d d r e s s f o r m s)是说话的人用来称呼与其对话者的用语。

罗杰·布朗(R o g e r B r o w n)和阿伯特·吉尔曼(A l b e r t G i l m a n)概括出代词对称的两种基本语义关系,即权势与等同(p o w e r a n d s o l i d a r i t y),并分别用相应的拉丁语词v o s和t o的首字母大写形式V和T来表示。前者指代表示礼貌客气的尊称形式(r e s p e c t a n d p o l i t e n e s s);后者体现表示亲近随和的通称形式(f a m i l i a r i t y a n d i n f o r m a l i t y)。

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了布朗和吉尔曼的代词研究成果,即“权势关系”与“等同关系”的模式,把称谓语分为两种:对称式称谓语(r e c i p r o c a l a d d r e s s i n g)和非对称式称谓语(n o n r e c i p r o c a l a d d r e s s i n g)。

在此基础上,罗杰·布朗(R o g e r B r o w n)和玛格丽特·福特(M a r g u e r i t e F o r d)把美国英语中的称谓系统分为三种语义模式:

(1)彼此直呼其名(t h e m u t u a l e x c h a n g e o f f i r s t n a m e);

(2)彼此选用头衔加姓氏的方式(t h e m u t u a l e x c h a n g e o f t i t l e+l a s t n a m e);

(3)非对称性选择方式(t h e n o n r e c i p r o c a l p a t t e r n)。

"W h a t's y o u r n a m e,b o y?"t h e p o l i c e m a n a s k e d...

"D r P o u s s a i n t.I'm a p h y s i c i a n..."

- 10 -

"W h a t's y o u r f i r s t n a m e,b o y?..."

"A l v i n."

——E r v i n-T r i p p,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R u l e s o f A d d r e s s,1972:230

t h e p o l i c e m a n i n s u l t e d D r P o u s s a i n t t h r e e t i m e s.H e t r e a t e d T L N a s f a i l u r e t o a n s w e r h i s q u e s t i o n a n d

d e m a n d i n g F N.A n d h e u s e d t h e t e r m"b o y"t w i c e t o a d d r e s s a p h y s i c i a n,w h i c h i s a s o c i a l s t i g m a t i c t e r m u s e d o n l y f o r"a c h i l d,y o u t h,o r m e n i a l.T h i s t e r m i s a p p l i e d t o s e r v a n t s w h o l i v e u n d e r t h e i r m a s t e r's r o o f r e g a r d e d a s a n o n-p e r s o n".B y a d d r e s s i n g a b l a c k a d u l t"b o y",t h e p o l i c e m a n r e v e a l s t h e r a c i a l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B l a c k s a r e w r o n g t o c l a i m a d u l t s t a t u s o r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r a n k.Y o u a r e c h i l d r e n."

“Y o u?r e g o i n g,J a n e?"

“I?m g o i n g.S i r"

“Y o u?r e l e a v i n g m e?"

“Y e s"

“……”

“J a n e!”

“M r.R o c h e s t e r!”

——《J a n e E y r e》

从以上布朗与福特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第一,美国英语称谓系统中的语义关系选择和早期布朗和吉尔曼关于代词对称中的权势与等同非常相似,都受到权势与等同语义关系的制约。

第二,年龄的大小、职位的高低等因素制约着非对称性选择。

第三,称谓系统中的语义关系选择呈现出权势高的一方拥有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

3.2.1.1.社交通称

3.2.1.2.职务、职业称谓

3.2.1.3.“老/小+姓”称谓

3.2.1.

4.亲属称谓的泛化

3.2.2汉英介绍语对比

3.2.2.1自我介绍

木拓9点整到达了A l l m a c k的办公室。他给克伦威尔带了一套日本传统的k o k e s h i的手工艺娃娃作为礼物。这些娃娃是他的妻子花了一天的时间精心挑选的,制作的材料是他家乡新泻附近大山里的枫树。他打算在他们互相认识后,把这些介绍给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家乡佛蒙特州也有白雪覆盖的小山。

秘书把他带进办公室,克伦威尔立刻站起来,伸出手绕到桌子前面,使劲握着木拓的手大声地说:“你好啊!东京的远道来客。快请坐!”木拓微笑着,他把手伸进夹克衫里摸到自己的名片。

在他递出名片之前,克伦威尔已经回到桌子的另一边。“这是我的名片。”木拓严肃的说。“好,好。”克伦威尔答应着。他看也没看就把木拓的名片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木拓盯着地板。他想,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所有的东西都在上面。“K K D,木拓,M o c h i o,项目主管。”K K D意味着东京大学的名气和经过多年的苦读才换来了I w a s a博士实验室的大力推荐。克伦威尔只简单地把它搁在一边。

“给。”克伦威尔递上了他的名片。

“啊,约翰·克伦威尔,A l l m a c k公司,总裁,”木拓慢慢的大声读着,努力表现得很冷静,“A l l m a c k在日本很出名。”

“我给你带了一件礼物,”木拓说着递上了装手工娃娃的盒子。

“谢谢”,克伦威尔答应着。当他撕开包装纸时看上去真的非常高兴。当克伦威尔一手拿起一个娃娃时,木拓把目光称向别处。“他们看上去像俄罗斯娃娃。嘿,非常感谢你,我女儿会喜欢他们的。”

木拓假装没有听到。他想,“我不在乎就好了。”可是他心里非常尴尬。

3.2.2.2介绍他人

3.2.2.3初次见面的礼节

3.2.3汉英招呼语对比

相同点:问候型、询问型、评论型——中型评论与赞扬评论、祝愿型评论、内在型评论和外在型评论。

不同点:称谓型招呼语的多寡、询问型——探询式、猜测式、验证式与问候型的对立

3.2.4汉英寒暄语(s m a l l t a l k)对比

文化冲突——中国人爱打听私事、爱问毫无意义的问题、爱下命令

- 11 -

第10讲2010/05/18

3.2.5汉英告别语对比

文化冲突:中国人爱发莫名奇妙的声明、爱把离去的原因推给别人、爱教训人、不会说再见

不同点:对当前接触的评价、辞别语的自指w h i t e l i e与他指、关切与祝愿、表达再次相会的愿望有无具体时间、结束交谈的过程有异、汉语特有的招呼式告别语

3.2.6汉英请客与授礼习俗对比

3.2.7汉英称赞语对比

3.2.8汉英感谢语对比

3.2.8.1汉英感谢语和应答语的形式对比

3.2.8.1.1感谢形式同中有异:直接感谢式(T h a n k y o u f o r t h e g i f t.)赞美式(T h a t w a s v e r y k i n d o f y o u.)

无感谢标志式(I e n j o y e d e v e r y m i n u t e t h a t I s p e n t h e r e.)物质报答式

应答形式同中有异:接受感谢(M y p l e a s u r e.——助人为乐嘛)否定感谢(N o t a t a l l.——不用谢)

把功劳归于别人或有利条件(反正我没事)

3.2.8.1.2感谢形式此有彼无:道歉式、关心式

答谢形式此有彼无:拒绝接受并表示歉意、表示自己的举动是道德义务或职责要求

3.2.8.2汉英感谢语使用的场合和对象:公务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

4.汉语礼貌语言的教学与翻译

4.1注意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换(P228谢谢您亲自专程赶来接待我。)

4.2礼貌词语教学应因词而异

第四章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与第二语言教学

1.为什么要研究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

1.1什么是“思维方式”?

1.2思维方式的类型

1.3人类思维方式同中有异

1.4正确认识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她嫁错了人——S h e h a s m a r r i e d t h e w r o n g g u y.

W e t p a i n t,p l e a s e k e e p a w a y.W e a p o l o g i z e f o r i n c o n v e n i e n c e c a u s e d.

油漆未干,请勿靠近。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尝试合作翻译:足下留情,回报的是绿茵/小草青青,踏之何忍

1.5正确处理思维方式文化特征的重要性

标语翻译给谁看?

2.汉英语言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

2.1汉字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

汉字是落后文字吗?汉字何以长盛不衰?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篇》)

“中国的字,到现在还很尊严,我在墙壁上就常常看见挂着…敬惜字纸?的篓子。”(鲁迅《门外文谈》)

汉字体现中国人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2.2词句含义的误解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直线型思维方式、主观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2.3语篇的误解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口语对话和议论文两个方面)

2.4语言修辞差异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间接与直接、华与实、旁征博引与抄袭)

第11讲2010/05/25

2.汉英语言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

2.1汉字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

F t i f y y a r e s a g o,a n e x-s o o c h l m e a t s r c e l a l d

G e o f f r e y W i l l a n s s a t d w o n t o w t i r e a b o o k a u b o t a s c o o h l b o y.I n f c a t,W i l l a n s w i r e t o n e b e e t t r t a h n t a h t,a n d d c d e i e d t o m a k e i t s e e m a s i f t h e b o o k w r e e w t t i r e n b y h i s s c o h o l b o y, N i g e l M o l e s w o r t h.

——詹姆斯·艾辛格:《魔咒:英语拼写不可能的故事》(S p e l l b o u n d:T h e I m p r o b a b l e S t o r y o f E n g l i s h S p e l l i n g) 2.2词句含义的误解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直线型思维方式、主观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洪堡特:“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洪堡特《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

- 12 -

语的特性》)

- 13 -

2.3语篇的误解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口语对话和议论文两个方面)

2.4语言修辞差异与思维方式的文化冲突(间接与直接、华与实、旁征博引与抄袭)

什么是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更准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

2.4.1间接与直接反映了重客观要求与重主观意愿之别、重情境与重言语之别、动之以情与只看要求之别

- 14 -

2.4.2华与实之别反映求情与求真之别

紧锣密鼓、龙飞凤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15 -

中西修辞反映思维方式的区别是取象类比与逻辑论证、榜样模仿与独立创新、认知与情感结合(入情入理)与理性分析。

案例分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12讲

3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3.1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中: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西:神人两分、主客两分

3.2直观体悟与逻辑分析

直觉思维的特点:整体性、直觉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和自发性,靠直觉和顿悟把握事物本源。

汉语“偏重心理而略于形式”。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申小龙统计,现代汉语句子实际运用中,动词句占26.2%,名词句占49.6%。

3.3辩证思维与机械二分思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塞翁失马

案例分析

日本航空公司决定向美国麦道公司引进10架新型波音客机,指定常务董事任领队,财务经理为主谈,技术部经理为助谈,组成谈判小组,负责购买事宜。

日航代表飞抵美国,第二天麦道公司便安排会谈。第二天三位日本绅士面带倦容地走进会议室。麦道方主谈把客人的疲倦视为可乘之机,迅速进入谈判介绍阶段。从上午9点到11点30分,三架放映机相继打开,铺天盖地地向日本代表展示了图表、数据、电脑图案、辅助资料、航行画面等,不由人不相信麦道的飞机性能及定价都是无可挑剔的。结束后,麦道公司的谈判代表自负地拉开窗帘,充满期待地望着对方问到:“你们认为如何?”三个日本客人不为所动地笑笑说:“我们不明白”。

麦道领队的脸上顿时大失血色,大惑不解地问:“你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明白什么?”三个日本代表歉意地要求他们重新讲一遍。麦道的领队非常泄气,却又无可奈何。麦道公司的谈判代表重复那两个半小时的介绍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热忱和信心,不时地为这种莫名其妙的挫折而烦躁。

接下来的谈判中,日本人显得很迟钝,让麦道方的人觉得跟愚笨的日本人谈判,早已准备好的论点、论据和推理是没有用的,精心选择的说服策略也无用武之地。连日来,麦道方已经被搅得烦躁不安,实在担心再遇上缠搅不清的问题,只想尽快结束这种与笨人打交道的灾难,于是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我们的飞机性能是最佳的,报价也是合情合理的,你们有什么异议吗?”这个时候日方代表便抓住时机,把价钱压得很低,最后以日方提出的价钱成交。

《案例分析》116 4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句型教学

4.1重意合与重形合:英语突出空间搭架形式,汉语突出时间先后顺序。复合句是英语的特点,连动句、流水句是

汉语的特点。

鸿渐的心不是雨衣的材料做的,给她的眼泪浸透了,忙坐在她头边,拉开她的手,替她拭泪,带哄带劝,她哭得累了,才收泪让他把这件事说明白。

——《围城》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活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捉到个虱,掐死了,叫孩子摊开手掌受着,陈尸累累。——《围城》

不觉冬去春来,久困思动,今日醒来,阳光照屋,精神为之一振,扔在屋角的包袱一直未曾打开,趁天气晴朗,一把拎了过来,抖出冬天换下的衣裳,上而尚有点点雨渍雪痕,便将它摊在窗前晒起。

B e f o r e v e r y l o n g w i n t e r p a s s e d a n d s p r i n g a r r i v e d.O n e d a y w h e n L i u M e n g m e i w o k e u p,h e w a s p l e a s e d t o f i n d t h a t t h e r o o m f u l l o f s u n s h i n e.H e h a d l a i n o n t h e b e d f o r a l o n g t i m e a n d n o w f o u n d i t b e t t e r t o g e t u p a n d m o v e a r o u n d.H e j u m p e d u p a n d t o o k u p t h e b u n d l e w h i c h h e h a d t h r o w n i n t h e c o r n e r o f t h e r o o m a n y d a y s a g o.H i s w i n t e r c l o t h e s s t i l l h a d s t a i n s o f r a i n a n d s n o w a n d h e h u n g t h e m u p b y t h e w i n d o w t o d r y.

- 16 -

4.2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在词序中的反映

4.2.1多项定语的位置顺序

英语基本词序是由近及远,由弱到强,汉语相反。如:中国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二楼阶梯教室

S h a n g h a i i s o n e o f t h e b i g g e s t c i t i e s i n t h e w o r l d.

4.2.2多项状语的位置顺序

英语:方式——地点——时间汉语:时间——地点——方式

他昨天在图书馆勤奋地学习——H e s t u d i e d d i l i g e n t l y i n t h e l i b r a r y y e s t e r d a y.

以动词为中心,状语跟动词靠近程度不一样。情态最近,地点其次,时间最远。

4.2.3信息安排未知与已知的顺序差别

人物介绍: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民先生于2010年4月4日9:20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M i c h a e l K u c h w a r a,w h o f o u n d a w o r l d w i d e r e a d e r s h i p i n w r i t i n g a b o u t t h e t h e a t e r f o r T h e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e s s a s b o t h a r e p o r t e r a n d a c r i t i c f o r a q u a r t e r-c e n t u r y,d i e d o n S a t u r d a y i n M a n h a t t a n.H e w a s63.

英语用“I t i s…t h a t…”或“W h a t…i s…”句型表示强调。

汉语用“已知条件+是+强调部分”形式。如:我母亲昨天向教育大臣扔了一只臭鸡蛋。

M y m o t h e r t h r e w a n e g g a t t h e M i n i s t e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y e s t e r d a y.

第13讲

第五章.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1。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眼波才动被人猜。李清照《浣溪沙》

人际交际中,悲剧往往不是源于对话语的误解,而是由不能理解沉默所致。梭罗H e n r y D a v i d T h o r e a u (1817-1862)

1.1非语言交际(n o n v e r b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的定义

美国学者A l a s t a i r P e n n y c o o k认为:非语言交际(N V C)=副语言(P a r a l a n g u a g e)=身势学(K i n e s i c s)+近体学(P r o x e m i c s)+超声音特征(P a r a v e r b a l F e a t u r e s)。

B u r g o o n a n d S a i n e认为:“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收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 u r g o o n a n d S a i n e, 1978)。

定义:非语言交际就是某种交际情景下的所有通过非语言刺激因素进行的交际活动。

1.2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形式多样依赖语境含义不确定(模糊、可信度不同)文化差异性

1.3非语言交际研究的历史

作为一门学科,非语言交际仅有40年左右的历史。

B i r d w h i s t e l l的《体语学导论》(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K i n e s i c s.1952)与E.T.H a l l的《无声的语言))(T h e S i l e n t

L a n g u a g e.1959)均被视为开山之作。

国内最早以专著形式出版的非语言交际研究成果是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1.4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L e g e r B r o s n a h a n:“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和偏见,绝人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势动作,是名列最后的。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率及其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C h i n e s e a n d E n g l i s h G e s e u r e s:C o n t r a s t i v e N o n v e r b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重复功能补充或辅助功能替代功能调控功能抵触或否定功能

1.5跨文化非语言信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对应模式:

1.5.1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全部对应

1.5.2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全部不对应

1.5.3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部分不对应

1.6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有一次,早上三点左右在开罗国际机场,我注意到一群人在说日语,但他们的表现并不像日木人。他们不像在日本看到的那样男女各自成群,并分别由一个男人或女人控制局面。这群人男女混杂,有说有笑,看上去完全平等的样子。我对他们这种交谈的组合大为惊奇,就走近去。我为好奇心所驱使,就插话打听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我早该猜到的,他们果然是夏威夷来的日裔美国人。”

非语言信息可以是有意发出的,但更多的情祝下是无意流露的。保罗·福塞尔《格调》

- 17 -

有人根据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有无目的性的行为,把非语言交际分为四类:有意并被感觉为有意的;有意而不被感觉为有意的;无意而被感觉为有意的;以及无意而不被感觉为有意的。

有人根据信息传递者及接收者所利用的身体部位及借助的外部条件对非言语交际的手段进行归类:主观手段(主要涉及体态语)、客观手段(客体语言)、及感觉手段(又可分为视觉手段——涉及图像、画面、标志、装饰及一些体态语、听觉手段——涉及非语词性声音、触觉手段(主要指体触)。

也有人把非语言交际研究涉及三大课题:近体学(P r o x e m i c s)、身势学(K i n e s i c s)、及副语言(P a r a l a n g u g e)。

还有人把跨文化交际中已经引起人们注意的非语言交际内容归纳为24种。

我们把非语言交际分为四类:(身体行为、声音行为、时空利用、环境语言)

1.6.1身体行为(B o d i l y b e h a v i o u r s)

静态的身体行为(S t a t i c b o d i l y b e h a v i o u r s)动态的身体行为(D y n a m i c b o d i l y b e h a v i o u r s)

(一)首语差异。(二)手势语的差异。(三)目语。(四)面部表情。

1.6.2声音行为(S o u n d b e h a v i o u r s)音质发声声音的修饰声音分隔沉默、停顿

1.6.3时空利用(T h e u s e o f t i m e a n d s p a c e)

1.6.4环境语言(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a n g u a g e)

第14讲

2时空行为与礼俗的文化特征

2.1时间观念

霍尔《无声的语言》:技术时间、正式时间、非正式时间。

波亚托斯(P o y a t o s):“时间语”或“时间学”(c h r o n e m i c s)。

2.1.1正式时间:

有序性是正式时间的一个重要特点。

英语“上星期一”和“下星期六”与汉语所指不一样。“l a s t”指“刚刚过去的”(o n t h e o c c a s i o n n e a r e s t i n t h e p a s t),“n e x t”指“i m m e d i a t e l y f o l l o w i n g i n t i m e”。

大多数印第安语言没有表示秒、分或小时的词。

墨西哥裔美国人经常说“拉美时间”,他们的计时方式与主导文化不同。

萨摩亚群岛采取“椰子时间”,认为不必去才椰子,到时候它自然会掉下来。

2.1.2非正式时间:

非正式时间即人类对生活时间的认知。

霍尔:单维时间(m o n o c h r o n i c t i m e)、多维时间(p o l y c h r o n i c t i m e)。前者以北美与北欧诸国为代表,严格守约,但只关心时间表而不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后者以南欧、拉美、中东国家位代表,不重视预约,一切取决于头头的所作所为,办事要通过一定的关系。

单维时间的人多维时间的人

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一段时间做好几件事,可能终止一件事去做另一件。

非常重视时间安排和期限。将时间安排和期限当成一种努力的目标。

低情境交流,需要大量的信息。高情境交流,已经掌握信息。

忠于工作。忠于人和人际关系。

严肃地按计划办事。经常随意地改变计划。

注意不去打扰别人;重视隐私。重视自己圈子里的人;不太重视隐私。

尊重个人财产;很少借还物品。经常借还物品。

重视办事效率。效率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

习惯于短期合作关系。强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2时间观念与工作安排

一个中国女商人,想撮合一家外国公司和一家中国公司共同开发一个项目,紧张的讨论之后,她陪同双方经理共赴北京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中方经理非常好客。但是外方经理很快就发现这位中国经理不停地打手机。在机场、宾馆、甚至饭桌上都忙得不亦乐乎。他问中国的女商人:“中方的那位经理为什么不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接着推断说中国经理办事肯定没有效率。

2.3时间观念与私人交际:

发出邀请或预约的时间:

到达时间: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p r i v a c y”观念与东方集体主义文化

告辞时间:

- 18 -

美国人如何有效应对不了解美国时间观念的中国人?

用t h e c u l t u r a l l i n e明确交待待客时间,不希望受打扰的时间等等。(E n c o u n t e r i n g t h e C h i n e s e,H u w e n z h o n g a n d

C o r n e l i u s l G r o v e,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p r e s s)

2.4沉默的时间与交际:

克里斯托尔:“何时讲话、何时沉默或某种沉默有何种意义等问题存在着广泛的跨文化差异。”

老子《道德经》:“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2.5空间安排的文化差异

2.5.1不同的空间安排反映不同的文化心理

霍尔:“法国的空间是法国文化和法国制度的反映。所有的一切都高度集中化,整个国家在空间上都围绕中央向四周分布。”

亚文化也有自己的空间使用方式。

英语国家学校课堂桌椅排列的常见形式有:传统式、马蹄式、模块式。

2.5.2风水:中国文化的空间安排模式

在适当的时间与适当的地方,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关系,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安详与富裕的一种艺术。

风水的文化哲学基础:天人合一、阴与阳、五行、气

风水对华人交际行为的影响:和谐的关系、选择性的交际

W h e n b u i l d i n g t h e n e w e n t r a n c e t o H o n g K o n g D i s n e y l a n d,W a l t D i s n e y e x e c u t i v e s d e c i d e d t o s h i f t t h e a n g l e o f t h e f r o n t g a t e b y12d e g r e e s.T h e y d i d s o a f t e r c o n s u l t i n g a f e n g s h u i s p e c i a l i s t,w h o s a i d t h e c h a n g e w o u l d

e n s u r e p r o s p e r i t y

f o r t h e p a r k.D i s n e y a l s o p u t a b e n d i n t h e w a l k w a y f r o m t h e t r a i n s t a t i o n t o t h e

g a t e,t o m a k e s u r e t

h e f l o w o f p o s

i t i v e e n e r g y,o r c h i,d i d n o t s l i p p a s t t h e e n t r a n c e a n d o u t t o t h e C h i n a S e a.

H e e d i n g t h e a d v i c e o f a f e n g s h u i c o n s u l t a n t i s o n e o f m a n y s t e p s D i s n e y e x e c u t i v e s h a v e t a k e n a t t h e p a r k t o r e f l e c t t h e l o c a l c u l t u r e-a n d t o m a k e s u r e t h e y d o n o t r e p e a t s o m e m i s t a k e s o f t h e p a s t.

W h e n D i s n e y o p e n e d D i s n e y l a n d P a r i s i n a f o r m e r s u g a r b e e t f i e l d o u t s i d e P a r i s i n1992,t h e c o m p a n y w a s r o u n d l y c r i t i c i z e d f o r b e i n g c u l t u r a l l y i n s e n s i t i v e t o i t s E u r o p e a n g u e s t s.N o w D i s n e y b u r n s i n c e n s e r i t u a l l y

a s e a c h

b u i l d i n g i s f i n i s h e d i n H o n g K o n g,a n d h a s p i

c k e

d a l u c k y d a y(S

e p t.12)

f o r t h e o p e n i n g.

T h e F e n g S h u i K i n g d o m,B y L A U R A M.H O L S O N,A p r i l25,2005 3.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语言中的体现:步调一致缩脖子拭目以待露一手

有的是有典故:东施效颦

上下其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攻郑,穿封戌虏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之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曰:“请问於囚。”囚出作证,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頡遇王子,弱焉。”后因谓玩弄手法,通同作弊曰“上下其手”。)

染指(《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抱佛脚(宋朝人张世南所撰的《游宦纪闻》说:“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并说“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这句俗谚便是那个国家的和尚来我国传经时传过来的。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第15讲

4.文化休克

4.1什么是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 u l t u r e s h o c k)一词是O b e r g于1960年首次使用,概括种种跨文化不适应症状。

传统定义:文化休克指的是初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一种不知所措和惶恐不安的心情,并由此产生的抗拒新文化和留恋旧文化的病态心理反应。

新看法:文化休克不只是需要通过文化适应医治的疾病,也是积累跨文化经验需要处理的核心所在。这一经验是自我理解和转变不可或缺的。

4.2文化休克的表现

1)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

2)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职业和财产而引起的失落感;

3)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被这些成员拒之于门外;

4)在角色、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自我认同方面感受到的混乱;

- 19 -

觉察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甚至厌恶和气愤;

于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

文化休克的相关理论

面事件理论

从一个文化环境迁移到另一个文化环境会带来许多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会引起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4.3.2社会支持减少论

社会支持指的是一个人在困难时得到亲戚、朋友、同事、熟人、邻居等在物质、道义和感情方面的帮助。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支持与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时,原来经常得到的社会支持大为减少,这时,他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4.3.3价值分歧论

这种理论的基点是人们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方面的分歧,分歧越大,人就越难适应新的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说明,价值观念的差别与文化适应能力成反比。

4.5如何应对文化休克

为了在异文化环境中顺利地生活和工作,必须进行跨文化训练。在美国,跨文化训练大致开始于六、七十年代。例如,《和平队跨文化训练指南》(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P e a c e C o r p s C r o s s-C u l t u r a l T r a i n i n g)就是1970年出版的。美国最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组织S I E T A R(S o c i e t y f o r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包括了教育、训练和研究三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训练所占的成分越来越大。我国跨文化训练还很不普遍。

跨文化训练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六种:

1)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讲座、放录像、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等。

2)分析原因的训练:对反映文化冲突的事件提供几种不同的解释,由受训者选出他认为合理的解释,然后与正确答案比较并展开讨论。

实例:

大卫是一个美国大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有一天,大卫在小饭馆遇到了陈立门。陈立门希望能认识一个外国人和他练习口语,就和大卫谈了起来。大卫想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方式。在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大卫提到他喜欢户外活动,比如爬山、远足、露营等。陈立门建议一起到城外附近的地方爬山,而且答应做好一切准备。大卫希望认识一个能帮助他了解当地文化的朋友,同时又可以躲开城市的喧嚣,所以很高兴地同意了。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陈立门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和大卫见了面,总共有25人之多。大卫看上去不高兴,但是什么也没说,他尽量躲开其他人。陈立门注意到他失望的表情,和落落寡欢的样子,但不能理解。他不明白,他做了那么大的努力,打电话给朋友们,并且做了一切准备工作使得远足能够搞成,而大卫却不高兴。

问题:你如何解释大卫的失望情绪?

①陈立门倾向于群体活动,而大卫却倾向于个体活动。

②陈立门选的地方不是大卫所习惯的远足的地方。

③大卫很自私,他认为陈对他的注意会减少。

④大卫很腼腆,不肯和其他大声聊天的人讲话。

3)提高跨文化敏感的训练:受训者通过活动对自己的文化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

4)改变认知行为的训练:帮助受训者分析自己文化中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哪些是不利的方面,然后再分析另一种文化,分析其中哪些是容易适应的,哪些是不容易适应的,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5)体验型的训练:较多地使用角色扮演。

6)互动式的训练:受训者与另一种文化的代表进行交往,学会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技巧。

- 20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As a separate notion, it studies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in social sciences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ere are several cross-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around who can assi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 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 ,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are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 bread, and salad, 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 What is more,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 .Howev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 For example, 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 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 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 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 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 In my opinion, 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 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i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 ce of memories. In a addition, 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 he job of gra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I should say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stem. 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 to our country.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 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 For example, 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 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 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 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t somet hing off the agenda. 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

新编跨文化交际期末复习资料

1.Iceberg:{Edward. 7. Hall.--标志着“跨文化交流”学科的开始} Culture can be viewed as an iceberg. Nine-tenths of an iceberg is out of sight (below the water line). Likewise, nine-tenths of culture is outside of conscious awareness. The part of the cultural iceberg that above the water is easy to be noticed. The out-of-awareness part is sometimes called “deep culture”. This part of the cultural iceberg is hidden below the water and is thus below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People learn this part of culture through imitating models. / Above the water: what to eat, how to dress, how to keep healthy;Below the water: belief, values, worldview and lifeview, moral emotion, attitude personalty 2.Stereotype:定型主义 a stereotype is a fixed notion about persons in a certain category, with no distinctions made among individuals. In other words, it is an overgeneralized and oversimplified belief we use to categorize a group of people. 3.Ethnocentrism: 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is the technical name for the view of things in which one’s own group is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and all others are scaled and rated with reference to it. It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identify with our in-group and to evaluate out-groups and their members according to its standard. 4.Culture:Culture can be defined as the coherent, learned, shared view of group of people about life’s concerns that ranks what is important, furnishes attitudes about what things are appropriate, and dictates behavior. 5.Cultural values: Values inform a member of a culture about what is good and bad, right and wrong, true and fal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the like. Cultural values defines what is worth dying for, what is worth protecting, what frightens people, what are proper subjects for study and for ridicule, and what types of events lead individuals to group solidarity. 6.Worldview: A worldview is a culture’s orientation toward such things as God, nature, life, death, the universe,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issues tha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with “being”. 7.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manner in which a culture organizes itself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stitution within that culture. The families who raise you and the goverments with which you associate and hold allegiance to all help determine hoe you perceive the world and how you behave within that world. 8.Globalization: refer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ld economy, in which national borders are becoming less and less important a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xisting everywhere and nowhere, do business in a global market. https://www.doczj.com/doc/9413302138.html,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any behavior that is perceived by others. So it can be verbal and nonverbal, informative or persuasive, frightening or amusing, clear or unclear, purposeful or accidental, communication is our link to the rest of the humanity. It pervades everything we do. 10.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交流过程的基本原理 (1).context: The interrelated conditions of communication make up what is known as context.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跨文化交际期末试题[完整]

考试需知:考试前每一列学生把课本放在第一排。考试时间为2.5个小时,试卷1为闭卷考试,前面40分钟用于完成试卷1。待老师收上试卷1后,发下课本,学生做试卷2,试卷2 为开卷考试。可携带纸质词典进考场,不许携带电子词典及手机进考场。 Test Paper 1 Ⅰ. Filling the blanks: 1.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contextuality,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is low-contextual while that in the East is high-contextual 2.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world views, the West adopts Dualistic view, while the East adopt s holistic view 3.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West follows Analytic and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East follows synthetic and concrete thinking 4.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discourse patterns, the West uses Deductive pattern, while the East uses inductive pattern 5In the Axial Age, the great thinkers in China are Confucius,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交际(胡超版)期末试题

跨文化交际(胡超版)期末试题

Test Paper Ⅰ. Filling the blanks: 1.G 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contextuality,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is low-contextual while that in the East is high-contextual 2.G 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world views, the We st adopts Dualistic view, while the East adopts holistic view 3.G 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West follows Analytic and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East follows synthetic and concrete thinking 4.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discourse patterns, the West uses Deductive pattern, while the East uses inductive pattern 5In the Axial Age, the great thinkers in China are Confucius, Lao Tze, Mo Tze, and the great thinker in India is Siddhartha Gautama, the great figure in Palestine are Hebrew prophets, and the great thinkers in the West are Plato, Homer and Archimedes Ⅱ.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Non-verbal message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omprehensive categories: those that are primarily produced by the body, such 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those that the individual combines with the setting, such as _______, _______, _______.D A.physical contact, eye contact, paralanguage; space, time, man B.facial expression, touch, taste; space, time, silence C.appearance, movement, gesture; surrounding, occasion, man D.movement, smell, paralanguage; space, time, silence 2.In Chinese writing, there are usually more adjectives, proverbs and allusions than in English writing. Some Western scholars name this style “flowery”, stating that its aim is to give a more fanciful impression than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is usually of beauty, fragrance, happiness, and any other “goodness”aspects so as to attract people. We may term this style as_______-oriented. Western writing is more direct with objective inform ation. To them, much-repeated words may mean less after a while. We may term the Western writing as ________-oriented.C A. adjective, objective B. Chinese, Western C. impression, information C. indirect, direct 3. As to the human nature orientatio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belief holds that _______, while the Asian people believe that_______.B A. basically good; basically bad B. evil but perfectible, basically good C. the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the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D. unknown 4. As to the Man-Nature orientatio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belief holds that _______, while the Asian people believe that_______.D A. subjugation to nature; harmony with nature B. harmony with nature; mastery over na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