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1 / 20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

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2 / 20 生产的双烯醇酮、黄体酮产品被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并获得欧洲认证。

. 中药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产业链不断壮大

至“十二五”末,中药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建设项目项。建成个国家级药源基地,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加工企业达个,新建生产线个;拥有中药产业科技服务或研发机构个。申报或获授权的中药产业相关国家发明专利余项,项中药产业化研发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个县开展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获得相关数据和资料。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中药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天麻产业链、杜仲产业链、山茱萸产业链和西洋参产业链;此外,银杏、附子、黄姜等产业链初具规模。

. 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十二五”中,大力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产品,建成汉中中药信息网、中药产业服务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拥有省政府批准立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个,从事医药研发的科研事业机构个。建成个主要中草药品种专业合作社,个中

药材集散地,培育中药材经营专业经纪人多人。专业合作社、中药材集散地、中药材经营经纪人队伍初具规模,中药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呈现出较好的3 / 20

发展势头,但与兄弟地市和汉中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产业发展意识不强,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统一,产业政策缺乏可持续性;中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低;科技研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现代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引导资金匮乏,专项资金和奖励机制创新滞后;野生中药材资源采挖严重,良种匮乏等。以上五方面因素,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市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在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抓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推进社会养老健康等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种植规模稳中有增,精深加工规模壮大,产销渠道畅通的中药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品牌战略,以“汉八味”中药材优势为依托,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中药药源基地,

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

(二)基本原则

.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汉药”发展优势与特色。

4 / 20

. 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促进。树立中药产业发展理念,强化产量与质量并重意识;优化中药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与优势,发展壮大加工集群,加快销售体系的完善和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种植、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

. 树立品牌建设战略。以科技为先导、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品牌为战略,推进“一县一品三层次”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建名优特产品,实施汉药品牌发展战略。. 强化创新与创业意识。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立足中药产业创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建立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开拓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坚持中药产业创新发展,以建设生态中药产业强市为目标,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产区特色,实施“一县一品”建设工程,形成种植规模适度、中药加工壮大、品牌质量有竞争、营销网络畅通的良好格局;形成汉药品质鲜明、国内优势明显,国际有产品影响的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态

势。创新中药产业发展模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依托优势产区和社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开创中药加工和大健康服务新局面;创新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中药模式,打造电子商务流通业态,建设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促进市场培育与服务体系完善。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我市中药产业“双百”战略(百万亩5 / 20

中药材种植基地,百亿元中药材加工基地),积极推进“二园一中心”建设(中药产业园、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汉中中药仓储物流中心),培育壮大市县两级中药材集散地建设,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建立汉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促进我市中药产业的中高速增长,把汉中中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新兴产业支柱之一。

“十三五”期间,重点稳固汉中天麻、元胡、附子等汉八味中药材区域优势基地地位,重点建设种濒危稀缺品种和种大宗中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到年,草本菌类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木本药林采收面积万亩,药材总产量万吨;全市中药材种植产值增长率高于农业种植产值增长率的个

百分点,中药材加工业产值增长率高于工业平均产值增长率的个百分点;全市中药产业产值比年增长倍,达到亿元,年均增速为。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亿元,年均增速为,

中药加工业产值达亿元,年均增速为。

(五)中药产业发展布局

. 中药材种植业布局

围绕“优势稀缺大宗”的中药材品种建设区域优势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与科学规划的原则,实现层次化、规模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

()优势主流品种万亩

天麻万亩,宁强、略阳等;延胡索(元胡)万亩,城固、南郑、勉县等;山茱萸(枣皮)万亩,佛坪、洋县等;乌头(附子)6 / 20

万亩,南郑、城固等;猪苓万亩,略阳、留坝等;杜仲万亩,略阳、勉县等;银杏万亩,略阳、洋县等;西洋参万亩,留坝、勉县等布局发展。

()稀缺潜力品种万亩

白及万亩,留坝、汉台、南郑、略阳等;重楼万亩,镇巴、佛坪、留坝、略阳、宁强等;细辛万亩,宁强,洋县、佛坪、镇巴等;油牡丹-万亩,汉台、城固、勉县、西乡等;珠子参万亩,留坝、佛坪、镇巴等;石斛万亩,洋县、汉台等;九节菖蒲万亩,留坝、佛坪等;太白贝母万亩,留坝、洋县等;林麝养殖基地,洋县、留坝等布局发展。

()大宗品种万亩

黄精万亩,略阳、宁强、留坝等;厚朴万亩,洋县、城固、

南郑;连翅(青翅)万亩,西乡、镇巴、宁强;五味子万亩,佛坪、留坝、镇巴等;黄姜万亩,城固、西乡、勉县等;娑罗子万亩,留坝、汉台、勉县等;大黄万亩,镇巴、西乡,宁强;五倍子万亩:城固、西乡,洋县等布局发展。

此外,各县(区)根据适生性和市场需求预测,布局种植:党参、葛根、淫羊藿、秦艽、天南星、远志、黄芩、金银花、丹参、紫苏、柴胡、茯苓、木瓜、板蓝根、苦参、牛蒡、虎杖等。

()优势产区基地与品牌认证建设

重点塑造“汉中天麻、汉中元胡、汉中附子”等汉药名牌;重点部署陕西白云制药-城固元胡基地建设与地理标志产

品认证,7 / 20

宁强-华细辛、洋县-厚朴、镇巴县-大黄、略阳-黄精、南郑-汉中附子等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与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佳仕森集团-留坝西洋参种植瓶颈制约技术攻关与基地建设;步长集团-略阳黄精、杜仲、猪苓药源基地建设,城固县振华-黄姜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留坝江口合作社、南郑县秦巴臻宝公司-白及规范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汉台、城固-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基地建设等。重点扶持白及、重楼、珠子参、九节菖蒲等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 中药材加工业布局

依托县(区)现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机遇,开展加工集群基地与营销网络建设,发展壮大大中药产业加工集群。

优势中成药产品生产集群:以汉中经济开发区、城固三和循环经济园区、洋县有机产业园、略阳食品医药园区、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形成产品生产集群,依托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陕西白云制药有限公司、汉中天然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永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形成年产天麻、山茱萸、杜仲、附子等原料药的中药片剂亿片、胶囊亿粒、软胶囊亿粒、丸剂万吨等系列产品、中药配方颗粒万吨生产集群。

中药饮片加工集群:依托汉台及各县工业园区,形成以陕西广泰和药业、陕南医药集团、陕西隆力公司、陕西华克生物医药8 / 20

公司、汉中汉医圣草公司、陕西白云制药、大秦岭中草药科技产业园、陕西天谷天翔药业、略阳向阳药业、略阳华瑞杜仲公司、洋县佛缘公司、西乡大华医药公司、留坝县佳仕森、南郑神龙药业等骨干企业中药饮片加工集群,实现年加工以上我市生产的中药材原料;重点培育个加工中药材种以上的饮片生产与配送企业,其中年产吨饮片的企业个,年产吨以上饮片的企业个。

中药提取物及中间体制备集群:一是鼓励保健品生产骨干企

业开展中药提取物前制备工程,形成制备与利用模式的企业发展格局;二是培育和开拓中药提取物及中间体制备产品国内外市场。以城固振华-薯蓣皂素和“双烯醇”产品集聚区,略阳食品医药工业园开展杜仲胶、杜仲籽油等产品集群,以汉中天然谷、陕西白云制药、神龙药业、志建药业等开展中药提取物与利用、中药颗粒配方生产集群。培育个中药颗粒配方制备企业,个猪苓多糖提取物制备及医用品生产企业,个牡丹油生产企业等。

根据企业发展布局和出口前景,开展天麻素和天麻多糖、西洋参叶多糖、猪苓多糖、杜仲胶、杜仲籽油、杜仲叶绿原酸、银杏黄酮、葛根黄酮、元胡生物碱、乌头碱、厚朴酚、蓣薯皂素、七叶皂苷、金银花绿原酸、淫羊藿苷、虎杖苷、牡丹籽油等中药提取物生产与利用,培育外销集群。

中药保健品生产与研发集群:形成以汉王药业研发生产天麻、山茱萸、西洋参、杜仲等品种的系列保健品中心,留坝主产区企业开展西洋参系列保健品生产集聚区,略阳食品医药工业园9 / 20

研发生杜仲、银杏、天麻、黄精等品种的系列保健品中心,佛坪主产区的山茱萸系列保健品研发生产中心,洋县志建药业银杏系列保健品生产、汉中未来生物科技的天麻、山茱萸系列保健品生产基地等;以汉中天然谷、陕西白云制药、陕西锦泰、天谷天翔药业、神龙药业、汉中汉医圣草、百圣生

物等集团为主的保健食品生产基地。

中药材集散地及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以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一定规模的中药材集散地,完善已有的个主产地品种的中药材集散地建设,扩建或新建勉县周家山-陕南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洋县物流园区、留坝县中药材战略储备中心、略阳中药材材仓储与集散中心、城固县中药材集散中心、宁强燕子砭农产品集散中心、镇巴大黄主产区集散地、陕南中药材精选加工贮备配送基地等。重点建设汉中褒河物流园区现代中药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双百”战略,积极推进“二园一中心”集成建设,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服务体系建设等。发展项万亩种植规模中药材品种,培育项万亩种植规模品种,项万亩种植规模品种,项万亩以上种植规模中药材品种。培育个年产值亿元、个年产值亿元和个年产值亿元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合作社或生产企业;重点培育个国内知名品牌,个年销售额超万元的中药饮片和超亿元的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

10 / 20

(一)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创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模式,实现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目标。各县(区)根据重点发展“项优势主流品种、项稀缺潜力品种、项大宗

道地品种”的“汉药”布局建议,选择适生品种合理布局,使中药农业向种植集群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稳固优势主流中药材生产水平与规模,发展中药材市场新兴紧俏品种,培育稀缺潜力中药材品种,布局区域适生大宗中药材品种;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中药材生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到年草本菌类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木本药林采收面积万亩,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建设个以上的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中药材万吨,产值亿元。

专栏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

. 万亩品牌药源基地建设。稳固汉中天麻、元胡、附子、猪苓、枣皮、杜仲、银杏等主流品种种植规模和优势。

. 万亩稀缺潜力品种基地建设。发展白及、重楼、细辛、石斛、西洋参、珠子参、九节菖蒲、太白贝母等种植基地建设,培育林麝人工养殖基地等。

. 万亩大宗道地品种。布局黄精、厚朴、黄姜、五味子、连翅、大黄、天南星、娑罗子、党参、秦艽等大宗品种余项种植基地。

. 特色基地建设。开展汉中元胡、留坝西洋参、洋县厚朴、11 / 20

略阳银杏、宁强细辛、镇巴大黄、汉中黄精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或有机认证建设濒危稀有品种保护。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基础上,鼓励.

(市自然保护区开展原生境保护和迁地保护建立域植物园

级野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个。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种以上。实现原始基因保护、监与信息服务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略阳-卵果天麻、密环菌、猪苓,.

坝-西洋参、乌天麻、白及,城固-元胡、黄姜、五倍子,郑-附子,洋县-厚朴,宁强-华细辛、天麻,佛坪-山茱萸勉县-重楼、天麻,西乡、镇巴-大黄,汉台-油牡丹良种育基地建设重点研究课题。重点开展西洋参、白及、元胡等重茬复.

技术研究与技术示范,开展西洋参、珠子参、九节菖蒲、太贝母等林下半野生抚育种植、人工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重楼白及人工种子直播成苗技术研究与推广;种子促萌发技术研究、中药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二)百亿元中药加工基地建设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注重中药材生产的上游技术和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下游工程。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壮大大中药产业加工集群,促进产业链延伸,实现中药产业百亿元加工基地建设目标。12 / 20

依托我市中药生产骨干企业、省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联盟,推进创新驱动中药产业发展。严格执行中

药材规范生产和中医药生产标准,强化质量与品牌意识。发挥中药产业加工集群优势,重点开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研制、中成药和保健品生产、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注重培育和引导市场消费,提高产品附加值。

注重做强主流中药材品种天麻、杜仲、山茱萸、西洋参、黄姜等中药产业链,壮大优势品种银杏、附子、元胡、猪苓、厚朴等中药产业链,培育市场需求品种白及、葛根、黄精、油用牡丹等中药产业链,引导绿色循环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链延伸,实现中药资源综合利用。

专栏中药产业加工发展专项

. 做强天麻产业链。开展天麻无硫加工、天麻保鲜技术研究,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制备,天麻高端饮片、超微粉、天麻含片等产品生产;强力定眩片、益脑心胶囊、强力定眩胶囊、鲜天麻脐囊等中成药的生产与市场拓展,新产品与新剂型研发;实现天麻全产业年均产值亿元。

. 做强山茱萸产业链。开展山茱萸饮片加工、山茱萸籽的综

合利用,系列山茱萸干红等保健品研发,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脾丸等系列中成药的生产,肾炎消胶囊等新产品与新剂型研发。实现山茱萸全产业年均产值亿元。

. 做强西洋参产业链。开展西洋参高端饮片加工,仿生态保13 / 20

鲜,超微粉含片生产,西洋参果酒、金斛酒、西洋参茶等保品研究与生产,西洋参叶多糖制备与利用,新产品、新制剂研发;实现西洋参全产业年均产值亿元做强黄姜产业链。开展薯蓣皂素清洁化生产,双烯醇中.

体开发与生产、国内外市场拓展;实现黄姜全产业年均产值元壮大杜仲、银杏产业链。开展杜仲高端饮片加工与海外.

场拓展,杜仲胶、杜仲籽油、杜仲绿原酸、银杏黄酮的制备产,开拓杜仲茶、银杏茶的生产加工与销售,银杏露饮料与品的研制,杜仲复方柔通丹软胶囊等新产品、新制剂的研发生产;实现杜仲、银杏全产业年均产值亿元引导附子、猪苓、元胡、葛根、黄精、白及、牡丹油产.

链建设。重点开展附子毒性饮片生产,猪苓多糖、葛根淀粉黄酮等提取与制备,牡丹籽油的生产装备与产品研发,白及容与化妆品研发等。实现年均产值亿元古注重中医药养老健康服务产业链建设。汉.

为基础,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与科技转化,坚持中药提取物备与利用的发展模式,开展保健研发和生产,维生素应用与产,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应用。重点培育个年销售额超万元中药饮片、超亿元的中药提取物与保健品专业化生产企业。实现该产业节点年均产值亿元。绿色循环产业链建设。开展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化生.

14 / 20

种中药饲料添加剂培育种中药兽药和生物农药研发产品产

滤液等综合利用与治理实施中药材生产加工的副产品药渣

专利申报。挖掘传统中药优势,加强研发项目资助,开.

新产品、新剂型、新技术研发,形成项中药生产专利。山茱萸等毒理学开展天麻、西洋参、. 解决市场准入瓶颈。研究与成果宣传,争取在年前进入我国食品资源目录。(三)

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和贸易业态,建立健全中药产业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中药发展模式。依托区域产区优势,培育壮大中药材经营专业经纪人队伍和集散地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产销网络,建立汉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重点建设汉中中药现代仓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搭建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储物流配送中心。流通有序发展。集成新的

竞争优势,促进我市中药材仓储、营销、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专栏

中药材经营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在各县(区)选拔和培. 养名中药材经营与销售的专业经纪人队伍。中药材集散地

建设。立足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一定规模的中.

药材集散地,完善已有的个主产地品种的中药材集散地建设,扩建或新建勉县周家山-陕南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洋县物流园区、留坝县中药材战略储备中心、略阳中药材材仓储与集散中心、城固县中药材集散中心、宁强燕子砭农产品集散中心、15 / 20

陕南中药材精选加工贮备配送基地等镇巴大黄主产区集散

地区域中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县(区)中药网络、电.

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我市现代中药区域电子商务务体系,规范体系运行中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以政策优惠与项目扶持的方式.

支持和引导汉中现代中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专业化科技创

新平台建设。加强相关省市级工程技术.

心建设;新建一批专业研究所(如元胡研究所、汉中汉医圣中药研究院、油用牡丹研究所等),建立健全产业技术联盟中药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中药行业商会(协会);开展研创新、科技服务与生产指导,发挥行业组织在政策咨询、标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我市中药产业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与共享、市场供需与风险预警功能。(四)中药产业园和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一是促进中药产业园集群基地建设,二是发展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建设,带动我市中药大健康消费与服务快速增长。在加强现有工业园区、食品与医药园区、循环经济园区等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企业进注园区,促成较为集中的中药产业集群基地,形成个产值亿元以上的规模加工基地,凸现集群效应和产业优势。16 / 20

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机遇,结合中医药健康服务、中

医药养生的社会需求,推进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建设,打造现代中药健康服务、中药养生、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消费与服务平台。按照生态观光农林业模式,引导和支持企业、集团等投资主体建设中医药养生设施和健康养生体验馆,营建中药生态旅游园和中医药文化园等,集成“中药材资源-产品-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养生服务-旅游休闲-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园,建设个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

专栏中药产业园、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建设专项

.中药产业园集群基地建设。完善已有的个相关中药产业园新建个产业(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陕西旗欣药业有限公司,陕南中草药农业园-汉中陕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城固),引导中药材仓储、加工与深加工,制药与销售等企业入园,形成中药产业园集群基地。

. 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建设。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县(区)建设个现代中药健康养生庄园;其中亩规模的个,亩规模的个。现代中药健康服务与中药养生旅游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种植观光园、互动体验馆、药膳园、休闲养生园、中医药文化园等。

. 打造中医药文明与文化长廊。利用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集音视频、展板、实物、产品等形式,打造中医药文明与文

化长廊,营造汉中中药资源、中医药文明与中药文化宣传与旅游新态势。

17 / 20

四、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和相关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产业意识

建立“中药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明确责任,落实规划任务;组成专家委员会和行业协会,指导产业规划的执行;出台《汉中市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我市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市场-生产-加工-销售”中药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渠道畅通,推动行业发展。

加强品牌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作“生态、绿色、质量、品牌、文化”为一体的中药材及其产品的媒体公益专题宣传片,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加大产业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社会影响,提升我市名优特色中药材及产品的知名度。(二)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创新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鼓励,运用市场机制,推进集团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支持企业做强,培育和奖励名优品牌或优秀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充分发挥我市及全省中医药科技、教育、人才、信息、服务和产业集聚的优势与作用,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种植基地和园区建设模式创新、研发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和奖励机制创新

等。

(三)用好用活中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注重国家、省、部委等各级中药产业发展项目征集,作好项目筛选,积极争取多种项目在汉落地或立项投资,为中药产业发18 / 20

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对有引领作用的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重大项目进行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中、省立项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支持生产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出台对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及有关科研单位的信贷扶持政策;引导银行对中药种植及加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规模,完善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引导保险金融机构开展对种植基地或农户风险保险品种等,探索将部分中药材品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将中药种植业纳入大农业保险范围。

(四)加快人才建设,提升产业水平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职称晋升机制。建立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制订培训环节与培训课程,加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依托高等院校,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实用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经营人才;力争到年每个药材基地都有高级以上的技术人员,每个基地村有名农民技术骨干。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得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得重点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得需求,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我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快我院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得过程中积累 得宝贵财富,其有效得实践与丰富得知识中蕴含着深厚得科学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得繁衍昌盛与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以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就是历史赋予我们得责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得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得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得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中药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

丰富与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院得医疗保健与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得优势地位,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得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基础,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得学术思想与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得科学内涵,丰富与完善其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就是中药应用得指针与开发得源泉,中药就是中医医疗保健得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得关系就是中医药学得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得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与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得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得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战略目标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

目录 一、发展现状 (2)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建设任务 (13) (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3) (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6) (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8) (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9) (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4) 四、保障措施 (25) (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6) (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6)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7) (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8) 附表1:某地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30) 附表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2) 附图1:某地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 附图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 附图3: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

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某地)”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某某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某某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全面增长,2013年全区中药材人工种

美国政府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中文译版)

美国政府大数据计划的中文译稿 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通过提高我们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承诺帮助加快在科学与工程中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并改变教学研究。 这个计划里,六个联邦政府的部门和机构宣布新的2亿美元的投资,提高从大量数字数据中访问、组织、收集发现信息的工具和技术水平。了解更多正在进行的联邦政府的计划,解决所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通过大数据表来了解大数据革命。 我们还计划与工业界、大学研究界、非营利性机构与管理者一起利用大数据所创造的机会。显然,不能单单依靠政府,需要我们总统所呼吁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努力。 一些相关的公司已经赞助大数据相关的比赛,并给大学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资助。大学里也开始开设一门全新的研究型课程,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一些无国界的组织帮助非营利性机构对公益性服务的数据进行采取、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将会非常有兴趣支持建立一个跟大数据相关论坛,包括最新的公私组织之间的合作。 美国政府的大数据计划 亮点:为应对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遇,联邦政府制定计划,推进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进行科学发现和创新研究。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多尺度异常检测(ADAMS)项目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和特征化。项目中对异常数据的检测指对现实世界环境中各种可操作的信息数据及线索的收集。最初的ADAMS应用程序进行内部威胁检测,在日常网络活动环境中,检测单独的异常行动。 网络内部威胁(CINDER)计划,旨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检测军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间谍活动。作为一种揭露隐藏操作的手段,CINDER将适用于将对不同类型对手的活动统一成“规范”的内部网络活动,并旨在提高对网络威胁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Insight计划主要解决目前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不足,进行自动化和人机集成推理,使得能够提前对时间敏感的更大潜在威胁进行分析。该计划旨在开发出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图像和非图像的传感器信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TechWeb报道】9月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称《纲要》),对大数据开放应用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大数据软件产值、用于承载大数据应用的硬件产值,以及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服务产值 2014年大数据软件产值为35.6亿元,占比约42%;大数据硬件产值达28.5亿元,占比约34%;大数据服务产值为19.9亿元,占比约为24%。 此外,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提出未来5至10年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应实现的目标,将惠及全民,助力经济转型。 《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根据《纲要》计划,2017年底前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等;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 此外,《纲要》提出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等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大“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纲要》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发〔2015〕50 号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工信部_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412号_2016121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

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的企业达到 295家。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主要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 (一)现状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

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2、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6%,属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两热同季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空气质量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宜优质中药材特别是热河黄芩的生长。 3、林下土地资源丰富,政府重视。XX县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26.4万亩,发展林(果)药间作和林下经济,土地资源充足。县委县政府对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一直非常重视。 4、生产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几年来,XX县不断加大中药材发展力度,中药材发展面积逐年加大,品种不断增加,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农民收入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率逐渐上升。 5、服务体系全,技术有保证。XX县先后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大学、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XX医学院中药研究所、XX旅游职业学院燕山药材研究所、XX颈复康药业集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常年聘请XX旅游职业学院李世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农牧局现有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安康市科技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7 文章录入:admin ]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特征。市辖 1 区 9 县, 200 个乡镇办事处,2937 个行政村,人口 294 万,面积 2.35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2.5% 、丘陵占 5.7% 、川道占 1.8% 的。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天然无污染的药用生物资源宝库,被称为“中药材之乡”。为认真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把“药、水、游”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特制定《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五”以来,安康把中药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相继形成了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开发格局,十余年医药加工产值增长了 9.4 倍。 2003 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 83 万亩,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 12.6 亿元,实现 GDP6.5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6.3% 。 (一)自然条件独特。安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2 ~ 16 ℃,极端最低气温 -7 ~ -11 ℃,极端最高温度 42 ℃;无霜期 215 ~ 278 天,年日照 1660 ~ 1852 小时,年降水量 736 ~ 1238 毫米。市内森林植被茂密,林业用地 2402 万亩,有林地 1761 万亩,森林覆盖率 50.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全市汇集了各类经济植物 3300 多种,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精)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20) 为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创中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局面,完善中医医疗保健体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1 五年建设与发展纲要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体现“仁爱、诚信、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从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 1.2工作目标 1.2.1完成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业务用房的需要。 1.2.2再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 1.2.3申请并完成1~2个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 1.2.4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达到60%以上。 1.2.5完成中医药人才的新老更替和储备,使中医人才配备更加合理、完善。 2 任务及措施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2.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 2.1.1制定具体措施,坚持以中医为主,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年度计划

2.1.2落实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政策,建立新形势下方便群众的诊疗模式 2.1.3重点培养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药人才,并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2.1.4每年进行一次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的调研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1.5对中医药特色指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 2.1.6制定行之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及考核制度、考核指标、绩效方案 2.1.7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制定制度、培训方案等具体措施 2.2队伍建设方面 2.2.1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并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 2.2.2医院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并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2.2.3制定并逐步完善中长期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和规划,制定有优化中医药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年度计划并实施 2.2.4组织并实施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的选拔与激励机制 2.2.5完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2.2.6完善医师的定期考核培训、达到有关要求的比例,并建立中医药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记录要完整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完整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

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医院中医药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药工作十三 五发展规划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和始终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医院发展总体思路,全力促进我院中医药工作发展,制定我院中医药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医院工作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卫计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围绕医院工作的总目标,始终着眼于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健康促进医院的建设,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建立健全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带动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强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实施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院中西医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 (二) 促进中医药事业总体发展目标 1、到“十三五”期末,使我院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为完善、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起科学的中医药监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把中医药工作与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紧密相结合,努力实现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目标。让中医中药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我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我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医务人员比例高、学历水平较高、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惠及人民群众,到2020年底,争取成功申报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提升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做好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将我院薪火传承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到2020年底,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中医药工作在促进我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 (一) 调整和优化配置医院中医科室及专业 我院是《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设定的六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管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适应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为建设好区域医疗中心,将调整和优化配置中医科室及专业。 1、恢复中医病区 1) 为强化中医中药服务临床,恢复中医科病区的设置。设25张病床。 2) 中医学科专业设置 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病、针灸、推拿。 共计6个专业。 3) 中医科开展诊疗技术 门类齐全的中医适宜技术。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亳州、、及本省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 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8年8月

前言 (3)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4)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6)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11) (一)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 (11) (二)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13) (三)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 (15) (四)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 (17) (五)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 (20) (六)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2) 五、保障措施 (24)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4) (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24)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5) (四)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 (25) (五)推动国际化发展 (26)

今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随着产业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将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 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 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 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 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 万亩,年产原料药4.5 万吨。因此, 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 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

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 万亩,2009 年产量鲜药材达4.5 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 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 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 万吨以上,到2020 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 万亩,年产亩效益0.24 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 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 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1、是支撑农民人均收入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支撑白河农民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