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战略地位 3

一、战略地位 3

(一)地处中部之中,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桥头堡 3

(二)处于湖北“一主两副”三角之中心,是鄂中城市群落的最佳节点 4 (三)中部重要的化工城市,是西气进入华南、中部的最佳节点城市 4 (四)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是全国的商品粮、棉、油集散中心之一 4 二、发展现状 4

(一)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5

(二)物流业发展现状 6

(三)主要制约因素 7

三、必要性和重要性 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0

四、推进原则 11

五、主要任务 12

第三章空间布局 15

一、荆门市现代物流体系 15

二、我国中部生产型物流基地---掇刀大型物流基地 16

三、四大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19

(一)杨家桥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19

(二)钟祥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20

(三)京山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20

(四)沙洋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21

四、三大专业物流园区 21

(一)北郊粮食物流园区: 21

(二)胡集磷化物流园区: 22

(三)屈家岭农产品专业物流园区 22

第四章综合物流通道建设 23

一、公路通道建设 23

二、水路通道建设 25

三、铁路通道建设 26

四、铁路至园区衔接通道建设 26

第五章加快发展物流企业 27

一、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 27

二、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企业发展 27

三、推进运输服务方式的转变 27

四、壮大物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28

第六章加快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 29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9

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 29

三、加快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29

四、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30

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第七章地区间协同发展 33

一、市内区域内的分工合作 33

二、荆门与其它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33

三、促进荆门现代物流业开放进程 34

第八章保障措施 35

一、完善现代物流协调机制 35

二、制定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5

四、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36

五、发挥物流行业社团组织作用 36

第九章规划实施 37

一、市人民政府的职责 37

二、县市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38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和信息(业)等行业的新型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员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调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战略地位

一、战略地位

(一)地处中部之中,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桥头堡

荆门地处湖北中部,也处在我国中部之中。这种综合区位优势,使它成为连接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的桥梁和纽带,有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优势,是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也是西部通往沿海的重要中转站,更是处在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

九大物流区域的三大物流区域之间。

交通优越。公路,全国十三纵十五横,穿越省境的有七条,荆门占两纵一横:南北向太原澳门线(襄荆)及随州岳阳线,东西向沪蓉高速线,特别是往西荆宜高速、往东武荆高速均相继建成开通。铁路,穿越省境的七条,我市占了两条,即长荆铁路和焦柳铁路。汉江航道贯通南北,江汉航线将长江和汉江连接成一条水运捷径。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相互交汇,四通八达。

(二)处于湖北“一主两副”三角之中心,是鄂中城市群落的最佳节点

荆门距武汉180公里,离荆州、襄樊、宜昌均100公里左右。是鄂中地区城市群落的最佳节点,周边地区所需要的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工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通过荆门向这些地区聚集扩散。在湖北省物流调整与振兴规划中,荆门定位为湖北省物流节点城市。

(三)中部重要的化工城市,是西气进入华南、中部的最佳节点城市

我市年原油加工量503.9万吨,其中成品油310.9万吨,液化气30万吨,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同时还是西气进入华南、中部的节点城市。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大量的液化石油气经公路、铁路向内陆及沿海运输,荆门市就处在这一节点位置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荆门石化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汽运集散中心。荆门还是我国重要的化肥生产和集散基地,年产各类化肥(折纯量)381.5万吨。

(四)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是全国的商品粮、棉、油集散中心之一

荆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及优质油生产基地,粮食年产量250万吨以上,油料年产量37万吨以上。荆门还是湖北省重要的生猪、家禽及水产品生产基地。

二、发展现状

(一)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公路: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多条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为主导的快速干线公路网和以高等级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城乡公路网。现有通车公路11300公里,高速公路313

公里,等级公路10324公里,等外公路663公里,货运场8个。

铁路:市境内有焦枝、荆沙、长荆铁路穿过,共计里程300公里。全市铁路共设站点26个,货运量约900万吨。主要承担大宗货物如煤炭、水泥、石膏、粮食、肥料等的长途运输。

水运:全市共有11处通航水域、26条航道、境内通航里程424.89公里。现设有沙洋港、钟祥港、京山港、东宝港4个县级港口,15个港区,其中沙洋港和钟祥港为省重点港口,东宝港和京山港为省一般性港口。全市共有港口泊位58个,占用岸线长29330延米,库场面积21.37平方米,装卸机械106台(套),最大起重能力13吨,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480万吨。主要用于石料、石膏等装卸,小中型码头,除了用于油料和矿砂建筑材料,多为散装货物的装卸运输。

航空:荆门市域内仅有位于钟祥市军民两用的冷水机场一座,而且规模小、不能投入商业运营,出港航空主要利用宜昌三峡机场(距荆门市区96公里)和武汉天河机场(距荆门市区185公里)。

管道运输:境内计有管道322公里,管道主要是承担石油、天然气的运输。

货运装备: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营运货车19222辆,载重吨位87253吨。其中普通货物运输车辆18136台,载重吨位78493吨,专用货物运输车辆1086台,载重吨位8760吨。全市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达到6834万吨、120.71亿吨公里。全市拥有船舶115艘、1272客位、48201吨位。

(二)物流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物流业发展扩张相对较快,向其它产业的渗透性较大,但产业整体的服务功能和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至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从500亿元增加到1763亿元,年均增长37.0%;货物运输量从3499万吨增加到6890万吨,年均增长18.5%;货物运输周转量从30.0亿吨公里增加到122.6亿吨公里,年均增长42.2%。

二是物流企业迅速扩张。我市物流企业主要提供运输、仓储服务,兼顾配送、车船代理、物流信息、包装、简单流通加工等服务。目前我市在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有94家,实际运营的中小物流企业约有400家。全市80%的企业原料和产品以委托运输为主。具有比较优势的物流企业:北郊粮库、弘业物流、楚元物流、东方百货物流、鑫港国际物流、腾飞达物流和明祥物流等。

三是企业物流服务开始外包。荆门主要大型企业的物流如洋丰集团、中粮油脂、葛洲坝水泥等基本由企业内部完成,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路等。但大多数的企业物流服务开始外包,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开展主辅分离后,物流全部交由楚元公司,金龙泉也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

四是商贸物流配送发展迅速。商业网络已基本形成,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已具雏型。全市共有商业网点3万余个,大型零售商贸企业有东方百货、金城集团、中商等,各类市场220个,各类超市连锁店共100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中外连锁企业150多家。已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相配套的商品市场体系。

(三)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据统计,荆门道路货运车辆空驶率在50%以上。影响我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我市工业规模不大,集群度不高,“无物可流”或“少物可流”是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造成的原因:①经济总量不够大,自身的物流需求不足,全市2010年经济总量仅730.1亿元。②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聚集能力不强,物流外部市场不大。二是物流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缺乏专业化特色化的物流园区;②物流服务能力和和质量不高。除少有的几家公司能提供货物的仓储、停车场和运费结算手续外,基本上都是为车主提供货源信息服务,收取信息费为主要业务,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③物流企业“小、散、杂”。全市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公司仅1家,年营业额过千万元的公司仅5家,很多物流企业就是一个家庭、一辆车、一部电话、一个门面,抗风险能力差,经济效益低;④物流信息来源不畅。目前除楚元石化、弘业和腾飞达少数几家在有相关业务往来和物流量较大的在外省市设有少数信息服务站外,不少公司都是靠电话和网站沟通信息。至今,荆门地区的物流企业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公共

信息平台,全部为会员制单位。⑤物流人才缺乏。目前我市物流从业人员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足10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将导致我市物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缺乏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公路上来看,县乡道路与城市道路系统衔接不畅、等级不高。水路通道上来看,全市26条航道,除汉江能通航500吨级船舶,其余多未达到规划标准;境内300吨级的仅占全市航道通航里程29.7%,100吨级以下航道占70.3%。与周边城市比较,水运通道不畅是制约我市物流发展的主要短腿。

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增强我市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市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的中等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赶超先进的发达地区,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除了在传统的制造业、流通业等方面通过调整结构、拓展布局、加快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外,更需要在现代物流业等新型行业领域加快起步和发展。要通过现代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工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鲜活农产品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供应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我市工商企业在生产组织、流通环节上的产业整体升级,逐步增强对我市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占有水平。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企业利润的“第三利润源”。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据估算,物流成本占到商品价值的30%~50%,而物流业可以大大降低该部分的成本。

(三)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物流主体是运输业,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浪潮的必然要求。

网上交易使采购比以前更加灵活,挑选商品也更加省时,网上REP和电子竞标使竞标过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物流企业的运输频率明显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抢抓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圈一带”战略全面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把荆门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产型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速全市物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快捷、高效、通畅、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发展定位

我国中部生产型物流节点城市:强化石化、磷化为主的化工物流特色,强化体育用品、

大宗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和轻纺物流特色,把荆门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危化品、农产品、轻纺和体育用品集散基地。

三、发展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及综合开发汉江流域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以荆门市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定位为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实现“1-3-4-3”的总体发展目标:一个重点——湖北省重点物流节点城市;三个集散地——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危化品集散基地、农产品集散基地、轻纺和体育用品集散基地;四个层次——大型物流基地—物流集聚园区—专业物流园区—重点项目;三大通道——南北物流通道、东西物流通道、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1.3%,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8.4%,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比GDP的比例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形成年服务总额超20亿元的大型基地1个。培育扶持2家以上本地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引进3家以上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现代物流成为荆门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荆门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产型物流基地。

四、推进原则

(一)坚持差异发展原则。坚持以产业支撑物流、以物流推进产业为特色的发展原则,重点培育以化工产业、农副产品和食品产业、体育用品和轻纺产业为主的专业物流。

(二)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我市工业和市场的发展现状,还不足以支撑发达的物流。物流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宏观性、战略性和适度超前性。

(三)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全社会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扩大提供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市场,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大市场。积极维护物流市场信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四)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原则。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重点投资和前期投资引导的方式,努力促进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形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共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高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

五、主要任务

(一)构建八大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园区。基本构建起全市物流空间布局的合理框架,初步形成一大基地、四大综合物流园区、三大专业物流园区的格局。到2015年,使荆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重要的物流枢纽和节点。

(二)构筑三大物流通道。构筑以荆襄高速、随岳高速、焦枝铁路、荆沙铁路为交通主动脉,以掇刀物流基地、杨家桥综合物流园区、胡集磷化专业物流园为依托,以荆门开发区、东宝工业园、江山工业园、胡集工业园为支撑,辐射荆州、襄阳、随州,向南扩散到湖南、向北扩散到河南的南北物流通道;以沪蓉高速、长荆铁路、荆潜公路、皂当公路为交通主轴,以沙洋综合物流园、钟祥综合物流园、京山综合物流园为依托,辐射宜昌、恩施、潜江、天

门,向东扩散到武汉城市圈、向西扩散到川渝云贵的东西物流通道;以汉江航道、长湖航道、江汉航线为主轴,以沙洋港口、荆门石牌港口为依托的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

打造“无缝衔接”物流市场,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在城市周边和相关大企业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使铁路、水路、公路、航路、邮路及农村物流实施“无缝对接”。

(三)发展七大重点产业供应链物流。初步形成石化、磷化、农产品、建材、机械、纺织、能源等七大供应链体系。以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为目标,鼓励引导企业物流外包,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协作联动,促进物流业向原料采购、生产管理、执行分销、分拨配送、逆向回收等环节和领域融合渗透,促进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一批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为行业配套紧密并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做优,使之成为荆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发展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服务、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资质认证、物流企业信用管理、货运交易信息服务、车辆定位与货物跟踪、物流业务管理应用托管等大应用系统。构筑以全市统一公共信息平台为主导,以园区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运行高效的数字化物流系统。

(六)加强市场培育和监管。大力扶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引导物流企业优化组合,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入股、控股等方式使企业规模迅速成长壮大,向规模化、休约化转型升级。制订完善物流行业相关政策和市场运行规则。建立行业信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信用考评力度,建立从业人员的质量信誉档案,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配置运输资源的主要依据。提高行业内各类企业诚信水平。

第三章空间布局

一、荆门市现代物流体系

荆门市现代物流体系按照“大型物流基地----综合物流集聚区----专业物流园区”的三级结构模式布局。

第一层次节点为大型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掇刀大型物流基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运输场站、仓储设施、流通加工设施,形成可以提供多种形态和环节的物流组织服务,具有基础性、公共性、集约性的特点,是全市物流的中心。

第二层次节点为综合物流集聚园区。主要是为产业基地提供原材料采购、仓储,为城市提供配送。规划建立四大综合物流园区:钟祥综合物流园区、京山综合物流园区、沙洋综合物流园区、杨家桥综合物流园区。

第三层次节点为专业物流园区。规划建立三大专业物流园区:北郊粮食专业物流园区、胡集磷化专业物流园区、屈家岭农产品专业物流园区。

物流体系与支撑产业布局规划表

项目服务对象

大型物流基地掇刀物流基地部分特色服务我国中部,服务武汉、襄阳、宜昌、荆州,

服务荆门经济开发区和江山化工园区,服务南城区,主要完善体育服务用品产业供应链、石化产业供应链、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供应链,为南城区提供日用品、农副产品。

综合物流

聚集园区杨家桥综合物流聚集园区服务荆门城区,为东宝工业提供物流服务,包括磷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为城市提供配送。

钟祥综合物流聚集园区服务钟祥城区,

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供物流服务。

京山综合物流聚集园区服务京山城区,

为机械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

沙洋综合物流聚集园区服务沙洋城区。为纺织、水产品等产业链提供物流服务。

专业物流园区北郊粮食专业物流园区为粮食产业提供物流服务

胡集专业物流园区为磷化产业链提供物流服务。

屈家岭农产品专业物流园区为农副产品及食品产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

二、我国中部生产型物流基地---掇刀大型物流基地

发展定位:我国中部重要生产型物流基地,鄂中城市区域物流枢纽。

基地特色:体育用品和轻纺产业、农副产品和食品产业、石化产业物流。

服务对象:①依托体育用品、化工、机械装备、建材、矿石、日用品、农产品储运等产业基础,主要为装备制造业及特色工业服务。服务的主要大型企业有李宁工业园、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天茂集团、航特、中集、葛洲坝水泥厂、荆门热电厂等。主要产业集群有体育服装、体育鞋、体育装备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

②为城市提供日用品、农副产品配送工程。

③为中部城市及武汉城市圈、宜昌、荆州、襄阳提供农副产品、化工、体育用品物流服务。

空间布局:基地分为核心区、综合物流区、生态居住区、加工与仓储区、工业与物流发展区和综合商贸带,形成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的大型物流基地。在核心区重点建设会展大厅、物流大厦、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娱乐广场、停车场等,在综合物流区主要建设城市配送、转运中心等,在工业与物流发展区重点建设化工专业物流区、体育用品和纺织专业物流区、农副产品和食品产业专业物流区、花卉苗木区、水泥和石膏区、家俱和装饰材料区、机械零配件区。在综合商贸带建设连锁商店等商贸设施。

主要功能:

内陆口岸功能:可设置海关、商检机构,为以荆门为生产、加工基地或者最终销售市场的制造商、分销商提供储存、保管、运输、加工、商品检验与检疫等服务。

商品集散功能:接收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到达货物,并进行分拣、储存,主要起到“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作用。

商品中转功能:结合荆门部分产品中转物流需求大的特点,充分体现商品中转中心的作

用,衔接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多式联运,为区域间交流货物、进出口货物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商品配送功能:物流主枢纽向配送中心、配载中心或乡镇物流结点实施日常配送;物流主枢纽针对工商企业提供市内以及周边地区的配送服务。

流通加工功能:包括商品的包装、整理、加固、剪切、换装、改装、条形码印制等等。通过流通加工,提高物流对象的附加值。

货运代理功能:提供航空、水运、公路、铁路运输的货运代理服务,带动荆门市储运业的发展。

物流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与分析、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决策支持、以及方便报关、结算、利税等单据处理,提高工作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简化手续。

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培训、物流项目咨询等。

商品展示的商流功能:物流主枢纽将通过设立商品展示厅,提供贸易机会。

电子商务的辅助功能:物流主枢纽可以利用巨大的仓储资源,专业的配送服务,高效的信息系统,开展电子商务。

建设重点:加快人民电器鑫港国际物流园项目、上海商贸城、腾飞达物流、李宁物流园、博源危化品物流、九禾化工物流、宜洋汽车后市场等物流项目建设,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建设规模:用地共3000亩。

选址:近期选址在深圳大道东端,化工物流园区选址在阳光大道江山化工园,远期选址在荆门经济开发区东南端。

三、四大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一)杨家桥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支撑产业:水泥及建材产业集群,磷化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集群。

服务对象:服务东宝工业园、荆门磷化循环产业园等,为荆门城区提供配送。

主要功能:专业市场型物流、为本市建材、磷化及农产品进出货物和厂商在荆门及周边地区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为城市、乡镇和农村商业网点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生产资料。同时,以此配送体系为渠道,为农产品的收购销售提供便捷通道。

主要项目:东方百货新农村冷链物流项目、仪邦农贸物流城、通源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荆门公铁物流中心、众诚物流、东方百货核心商业岛、隆仕石化物流。

选址:在杨家桥转盘附近。在杨家桥市场以东,建设城市仓储配送区,以北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区和第三方物流功能区。

(二)钟祥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支撑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

服务对象:主要企业有新美香食品、中粮、汇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范围为钟祥工业园。

主要功能:专业市场型物流,城市配送。

物流通道:依靠长荆铁路、汉江航运和公路运输。

选址:钟祥工业园附近

主要项目:钟祥农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钟祥盘龙冷链物流项目、湖北(钟祥)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钟祥市大型药品物流配送中心、钟祥市交通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钟祥市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钟祥德和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三)京山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支撑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服务对象:主要企业有京山轻机、戴蒙德机械等机械制造企业,国宝桥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范围为京山工业园。

主要功能:专业市场型物流,城市配送。

物流通道:依靠长荆铁路、荆东高速和随岳高速。

选址:京山铁路旁

主要项目:京山粮食物流工业园、京山县春风商业中心、京山县现代物流园区、京山县农机配件市场建设、京山建材市场建设。

(四)沙洋综合物流集聚园区

支撑产业:食品、农资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服务对象:主要企业有楚玉食品、湖北凤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洪森天利、洪森实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范围为沙洋经济开发区。

主要功能:专业市场型物流,城市配送。

物流通道:依靠江汉航线、荆潜公路、分当公路。

选址:沙洋经济开发区

主要项目:洪森实业有限公司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沙洋中心港物流园、万利家居装饰建材城建设项目、湖北凤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冷藏及物流配送建设项目、沙洋农贸大市场建设项目、沙洋县金穗丰农资物流大市场、沙洋县农机物流园建设项目。

四、三大专业物流园区

(一)北郊粮食物流园区:

以城区北郊国家粮食储备库为龙头,组建现代粮食物流企业集团,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实现粮食收购、集并、加工、运输、配送等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散粮接收系统(含工作塔)设备改造,新建散粮火车装车系统,散粮汽车清理、输送系统,立筒库的改造,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配套散粮自卸车、汽车衡等相关设备;扩建铁路罩棚、市场罩棚;改造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等。在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兴建现代化的4800m2的粮食批发市场,形成为社会服务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并与国家的大型粮食批发市场接轨,实现信息互换、资源共享,提高荆门地区的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胡集磷化物流园区:

利用现有的仓储运输设施规划建设一个服务于我市“磷化工走廊”的专业物流基地,主要依托洋丰集团和荆襄磷矿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及周边众多中小化工企业,为其提供货物集散及原料采购的物流平台。

(三)屈家岭农产品专业物流园区

依托屈家岭梅花鹿、水果、牲猪、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立方便鲜活农产品快速响应的物流通道和物流交换平台。

第四章综合物流通道建设

集中构建武荆高速、长荆铁路两大东西向运输通道和荆襄高速、随岳高速、汉江航道、焦枝铁路、荆沙铁路五大南北向“五纵两横”交通通道,加快形成对内网络化、对外畅通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保障市内各经济区域、产业带与市外城市的联系畅通以及市内各区域的联系畅通,保证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保障货物运输在运输方式发生转换时流程的顺畅性。

一、公路通道建设

(一)公路通道建设目标

①建成以襄荆、荆宜、武荆、随岳组成的高速公路网为主轴,以国省骨架网和市域快速网组成的荆门干线公路网,其中国省骨架网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及出入境交通;市域快速网主要沟通市域各区镇间的公路交通联系,并与周边城市的路网有机衔接。

②荆门主城区与各区主城区之间(除荆门至京山县)、各区主城区到各镇的运行时间在30分钟之内,荆门至京山保证在一小时内直通,实现以荆门主城区为节点的半小时时间圈和以各区主城区为节点的半小时时间圈;各建制镇基本做到20分钟内可以进入干线公路网。

(二)对外通道

现状:北出口:①襄荆高速至襄阳,②随岳高速至随州,③207国道至襄阳,④省道襄钟线经应城至襄阳,⑤省道寺(枣阳寺庄)沙(洋)线经沙洋过钟祥至枣阳,⑥省道随应线过京山至随州,⑦省道大(悟)天(门)线过京山到安陆。

南出口:①襄荆高速至荆州,②随岳高速经天门至岳阳,③207国道至荆州,④省道荆新线至潜江,⑤省道大天线至天门。

东出口:①武荆高速至武汉,②省道随应线至应城,③省道分当线经钟、京至天门,④省道汉宜线至武汉。

西出口:①荆宜高速至宜昌,②省道分当线至宜昌,③省道汉宜线至宜昌,④省道南(漳)荆(门)线经南漳至襄樊。

主要项目:荆门至荆州、荆门至襄阳一级公路改建项目。荆门至沙洋、荆门至钟祥东桥公路改造项目。新建和升级分当线、张东线、寺沙线、大天线。

(三)城区道路

主要项目:西北环高速公路;荆漳线一级路;荆门城区西南环一级路;荆门城区东环线一级路。

(四)市县通道

现状:荆门至钟祥:①省道分当线;②荆门经207国道、文乐线(过双河、磷矿)至钟祥;③荆门经荆新线、寺沙线(过旧口、柴湖)至钟祥。

荆门至沙洋:①荆新线;②经207国道、汉宜线至沙洋。

荆门至京山:分当线。

荆门至屈家岭:经荆新线、汉宜线至屈家岭。

主要项目:武荆高速钱场至京山、钟祥石牌互通至沙洋改造、义和互通至屈家岭连接线项目。

(五)县乡通道

现状:县乡二级路:①客(店)东(桥)线;②京绿线;③盐(池)仙(居)线;④罗(集)栗(溪)线;⑤文(集)石(牌)线;⑥京王线五三至石龙段;

县乡三级路:①麻(城)郭(店)线;②江(山)沙(洋)线;③沈(集)后(港)线;

④双(河)曹(武)线;⑤九(里)五(三)线;⑥北(郢中北新集)(丰)乐线;⑦客(店)排(杨集排落河);⑧坪(坝)客(店)线;⑨京(山)王(宝)线。

主要项目:改造升级京山经长滩至罗集、钟祥客店至京山排落河、掇刀江山至沙洋、团林兴隆至麻城、沙洋至马良、荆门至石牌公路。

二、水路通道建设

建设以引江济汉航道为横向,汉江航道为纵向的干线航道网络。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按照3级航道标准建设35公里千吨级航道。加大汉江航道整治力度,重点整治汉江钟祥皇庄大桥至兴隆枢纽段航道。加快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汉江荆门组合港石牌核心港区。加快航道港口与主要工业城镇、物流园区的交通对接。建设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形成以汉江航道、长湖航道和石牌核心港区为核心的通江达海转运通道。

荆门市水运以“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发展目标,通过开发汉江航道,建设引江济汉工程,整合港口资源,优化运力结构,加快支流航道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干支相联,通江达海,港航配套,功能完善”的航运体系。通过航道疏通以及港口建设形成干支联网,水陆联运,船舶先进,港站配套,结构合理的航运体系。

航道重点建设汉江和引江济汉工程,港口重点建设钟祥港和沙洋港,建立地区大港口,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荆门航运中心,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

1、港口主要项目:新建沙洋港区综合码头、件杂货码头、散货码头,扩建沙洋马良港区装卸码头

2、航道主要项目:引江济汉通航工程

三、铁路通道建设

构建以焦柳铁路、荆岳铁路荆沙段、京山至天门城际铁路、长荆铁路为重点的铁路网络。推进荆沙铁路改造、长荆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争取建设武荆高速铁路、京山至天门城际铁路项目,加快荆门新火车站客运中心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城际高速铁路。

四、铁路至园区衔接通道建设

1、规划建设荆门火车东站至江山化工物流园的铁路通道。

2、规划建设荆门火车南站至掇刀大型物流基地的铁路通道。

第五章加快发展物流企业

一、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

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生产企业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

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地产商、物流功能供应商,在我市建立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及设立采购中心,通过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培育一批现代骨干物流企业。“十二五”时期,争取每年引进2-3家规模和实力在国内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管理技术和服务具有较好基础、发展前景看好的专业物流企业。

二、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企业发展

适应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着力发展与我市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特色物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农产品和食品产业、体育用品和纺织服装产业的专业物流供应体系。争取培育和引进专业化工物流企业、专业体育用品物流企业、农产品冷涟物流各5家以上。

三、推进运输服务方式的转变

鼓励我市交通运输企业创新运输服务方式,解决由于衔接不畅带来的重复作业、滞留等问题。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快递运输等,实现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加快推广普及标准化的厢式货车、大型拖车及集装箱运输车辆、城市配送专用车辆,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四、壮大物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引导道路货运业主向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转变,提高快速货运、集装箱、化学危险品、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我市营运货车60000辆,其中槽车3000辆。着力巩固我市在物流运输特别是危化品运输方面的领先地位。

第六章加快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鲜明特征。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依靠对物流信息的科学运筹和管理,将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传递等功能集于一体,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快捷、准确的现代物流服务。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全光长途传输骨干网,加快发展宽带数据网和移动通讯网。重视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重点推广应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宽带接入技术,积极推进宽带接入网改造工程,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使信息网络能够在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等方面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

积极整合第三方物流和传统物流公司的资源,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迅速扩大市场。一是积极引导并扶持物流企业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二是以物流园区信息服务网络为载体,吸引市内分散的货运配载公司加盟;三是结合荆门实际,培育专业性物流市场的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快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传统ERP及物流软件的重点在于改进企业内部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全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则侧重于企业间外部流程的效率、有效性以及企业信息的推广和营销,将物流、电子商务

与企业内外管理进行融合,形成能够将制造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主及其他各类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程物流信息化管理,从而为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新的战略机会,并可以获取更多的客户信息和销售渠道来扩大企业的销售,优化供应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运转效率。一是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其电子商务,逐步融入物流产业链中,扩大行业信息共享程度。二是鼓励区域性或专业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中的相关企业提供最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企业联盟、供应链整合等多种合作形式达成资源的共享以及利益共享,并最终为区域性或专业性的有效资源整合构筑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这主要通过支持第四方物流公司来实现。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和传统物流公司信息资源,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迅速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搭建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如下图:

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BS)、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自动分拣系统(ASS)、自动存取系统(AS/RS)、自动化立体仓库(ASW)、自动导向车(AGV)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鼓励企业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技术(SCM),促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七章地区间协同发展

物流业必须走跨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在市内尽快建立统一、综合、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增强与相邻地区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一、市内区域内的分工合作

一是要加强物流运输体系建设的协调。尽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之间互联式、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协调建立公路、铁路与水运的货运信息共享平台。

二是要加强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的协调。加快构建市内包括国税、商检等部门在内的物流信息快速反馈体系,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资源协调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以及条形码和扫描仪条形码等技术,提高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二、荆门与其它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与鄂西城市圈其他城市的合作联动。一是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制定和协调好各区域的物流发展战略。在服从鄂西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积极与宜昌、荆州、襄阳共同研究地域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问题,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做好城市之间物流发展规划的衔接,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加快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尽快建立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网络。

与武汉城市圈地区各市的合作联动。重点是通过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体育用品产业、化

工产业,通过差异化的发展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地区的合作联动。

三、促进荆门现代物流业开放进程

重点加强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与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进入全球供应链网络。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完善现代物流协调机制

一是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物流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由相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政策。二是成立荆门市物流基地园区开发总公司,具体负责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及招商。

二、制定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是土地政策。建立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定制度,将物流用地列为市土地利用储备的重要内容,确保物流业发展的预留用地,保证物流业建设用地及时安排与供应;经认定的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物流园区、仓储、堆场、流通加工厂房、物流展厅等),其用地可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支持。二是投资政策。鼓励外资、民资等社会多元化投资,完善物流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缓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引导银行给予物流业建设项目和物流企业发展贷款倾斜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荆门物流业的支持;加快物流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担保机制,增强物流企业融资能力。三是用电政策。对重点扶持的物流龙头企业、城市配送工程以及重点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加工设备等)列入供电重点保障企业范围。四是鼓励物流业科技创新。对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三、建立健全物流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全面做好我市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工作。

四、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建立多方位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市场急需的操作应用人才。二是定期选派一批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通过物流实际案例,培养既懂物流理论又熟悉物流运作技术的专业人才。三是畅通物流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物流业人才。

五、发挥物流行业社团组织作用

积极鼓励和支持物流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规则组建市物流行业协会,发挥物流行业社团组织在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在规范市场行为,开展相关物流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物流协会组织制订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推进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使物流行业协会成为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行业协会自主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九章规划实施

各级政府要完善各项政策和相关规划,明确责任主体,采取有力措施,共建现代物流强市。

一、市人民政府的职责

一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成立荆门市物流基地园区开发总公司。

二是发展改革部门协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领导小组和开发公司,负责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考核,负责相关物流企业、信息、交通项目的汇总,负责向国家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争取物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

三是商务部门负责成立行业协会,负责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负责发展保税物流,负责相关企业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四是交通部门负责物流通道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推进重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负责交通物流市场监管。负责培育壮大运输行业,负责与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争取落实支持运输业的创业资金,制定运输业创业资金的奖励办法,。

五是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编制掇刀大型生产型物流基地和杨家桥综合物流园区详规,负责编制至园区铁路规划。

六是信息部门负责与商务部门合作共同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七是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本规划要求的土地政策并落实用地指标。

八是招商部门负责物流企业招商。

九是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本规划明确的财政政策。

十是人事部门负责引进优秀的物流人才。

二、县市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一是编制物流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是参照市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上)2003-4-48:48:00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发展现状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诸如: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 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 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 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 体实力无法增强。 3.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批 发零售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流主体行业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 化管理手段落后,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 代企业管理。 4.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 由于生产和流通企业中的相当企业领导层对现代物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西安物 流业专业人才匮乏。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西安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必然要求 (一)西安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西安综合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世纪的重要产

山东省年度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报告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产品网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运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商贸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00多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22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物流100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10个物流品牌被评为“服务名牌”。重点工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采用物流管理方式的企业占78.02%,运输、仓储等实施外包的占54.9%,可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商贸连锁企业476家,连锁店2.3万家,涉农服务网点8万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700个。连锁批发零售企业统一配送商品比重达到73%,在全省农村建设标准农家店4.3万处,基本覆盖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全省现有铁路2924.2公里,铁路货运能力达到15172万吨,铁路公用专用线260余条;公路通车里程2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5公里;民航机场8个,航线236条,其中国航线218条,国际航线18条;沿海港口23个,生产性泊位440个,货物吞吐量完成6.58亿吨,建成了至铁路轮渡,实现年货运量535万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和覆盖全省的邮电通信网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但是,现代物流服务水平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物流服务需求尚不匹配;综合交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体系尚达不到联通共享的标准;物流现代化发展还需要政策性的支持。 (二)面临的形势。从现在到2011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很多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省物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国际、国市场需求疲软,实物量增速回落,物流需求急剧减少,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普遍下滑,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物流企业受市场形势的影响,垫付资金回笼放慢,投资减少,发展后劲不足;外资物流企业进入国市场,物流产业竞争加剧。这种状况对物流企业发展造成了冲击,影响了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也有许多机遇。一是有利于物流业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抗拒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将主动退出市场,给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腾出了市场发展的空间。二是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省是经济大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总量逐步增大,社会商品零售额、工农业产品、能源及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于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时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亿元(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计算),在10个远郊区县和5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排名第三位;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高于5个城市发展新区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 (二)行业、业态结构日趋健全完善 批发零售业已有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和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汽车、建材家居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市场;餐饮业中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特色的餐饮网点大量出现;居民生活服务业中的洗染、照相、修理、洗浴、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点有所增加;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达到380多家,实现了千人以上大村全面覆盖;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商业服务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2010年,全区商业服务业(含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同)实现增加值5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4.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7%。2010年,商业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1.7%,占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36%。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商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及税收均居首位。 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商业服务业发展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规划落实缺乏有效保障,资源配置、空间布局还不尽合理;商业经营定位差异不明显,整体经营层次偏低,特别是缺少高端零售商和商品品牌;部分企业经营效率低、经济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十二五”时期及以后逐步加以解决。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Word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规划W o r d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2003-5-14 )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提高到2002年的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

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3、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批发零售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流主体行业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