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浅析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浅析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浅析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浅析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作者:邓钦予专业班级:2011090201 指导教师:李琳

摘要

婚姻家庭自古以来便是一种社会历史上的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经过不断的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社会形式。随之而产生的婚姻法更是与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各国的婚姻家庭法都在不停地发展和变化着,其中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家庭法的转型。由契约观念引领婚姻法的转型将会成会社会主流。本文主要争对近代的婚姻家庭法的转型作出了浅要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分别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个不同的法系入手,研究和探究了其代表性国家的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从而总结出其各自的转型特点、表现、优势。在最后将婚姻法这一大块的国际范围内的法制总结后,提炼出适合当今婚姻法发展的先进模式和理念——以契约观念引领婚姻法发展,得出用契约观念引导婚姻法发展的结论。进而对我国的婚姻家庭法作出浅析和发展模式的展望,希望有助于我国婚姻立法的改革和现今愈发激化的婚姻家庭矛盾的缓解。

关键词:婚姻家庭婚姻法婚姻法转型契约观念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aw’s analyse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the phenomen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is a social history, but also to society in the form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fter a certain stage. Marriage Law attendant is every citizen's life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State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which gave ri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marriage and family laws. Marriage contracts led by the idea of the transformation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will be. In this paper, we strugg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made a shallow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explore, respectively, starting from the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are two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ir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The development, which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transformation,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Finally, after the rule of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summary of the chunks of the Marriage Law, to extract the marriage la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advanced models and concepts - to lead the Marriage Contract concept development, come with marriage law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ontract conclusion. And then to make our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and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wish to contribute to the reform of marriage legislation and now increasingly intensific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conflicts are mitigated.

Keywords:phenomen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Marriage Law Transition Contract Concept

目录

第1章前言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

第2章婚姻家庭法转型的概述 (3)

2.1 婚姻家庭法转型的类型和阶段 (3)

2.1.1婚姻家庭法的古代转型 (3)

2.1.2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3)

2.1.3婚姻家庭法的现代转型 (4)

第3章两大法系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比较 (5)

3.1 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5)

3.1.1概述 (5)

3.1.2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在英美法系国家产生的原因 (5)

3.1.3英美法系国家在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上的优势 (6)

3.1.4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特征 (6)

3.1.5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体现 (7)

3.2大陆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以日本为例) (8)

3.2.1概述 (8)

3.2.2日本婚姻家庭法在近代转型上的优势 (8)

3.2.3大陆法系国家的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中立法的特征及体现 (9)

第4章中国的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分析 (10)

4.1中国婚姻家庭法产生近代化转型的原因(也即必要性) (10)

4.1.1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0)

4.1.2历史必然性及外部因素 (11)

4.1.3婚姻家庭制度与社会性质 (11)

4.2中国国情背景下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历程 (11)

4.2.1转型的序幕 (11)

4.2.2转型的标志 (11)

4.2.3转型的结束 (12)

4.3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近代立法特点 (12)

4.4我国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表现 (13)

4.4.1公民观念的转变——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13)

4.4.2立法上的体现 (13)

4.4.3社会和实践中的体现 (13)

第5章笔者认为的适应中国发展的婚姻家庭法——以契约观念引领婚姻家庭法的转型 (15)

5.1契约精神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 (15)

5.1.1历史渊源 (15)

5.1.2契约精神的发展趋势 (16)

5.2婚姻的性质与契约精神的契合 (16)

5.2.1婚姻的性质 (16)

5.2.2契约的性质 (16)

5.2.3婚姻与契约 (17)

5.3以契约观念引领中国婚姻家庭法的转型 (17)

5.3.1契约观念在我国婚姻法当中的体现 (17)

5.3.2契约观念对我国婚姻家庭的作用 (17)

5.4如何保证及运用契约观念引领婚姻家庭法的转型 (18)

5.4.1契约观念在法制中的体现 (18)

5.4.2契约观念在日常生活和思想潮流中的渗透 (18)

5.4.3限制婚姻中的个人自由度以及国家的适当干预 (18)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1章前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随。”①婚姻家庭自产生之时起,便成了人类社会中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肌体中的细胞组织。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当代世界,婚姻家庭也已然成为了人类生活及社会层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当代社会所存在和认同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婚姻家庭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存在于婚姻家庭此种社会关系中的矛盾与问题也愈加频发和多样化,针对于婚姻家庭关系所制定的婚姻家庭法便成了当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不就其问题对其进行分化深入的研究探讨,基本的社会关系便容易出现动摇,不宜于社会发展甚至阻却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法学领域内,婚姻法作为民法的一个分支,并不具有像刑法、国际法一样的巨大的研究市场,对于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的研究也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仅就婚姻法来说,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一定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分类探究。例如学者马荟、刘国强的《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我国传统婚约制度及其近代转型》,都阐述分析论证了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及婚约制度的历史转型,但是在国外市场上和对我国婚姻法制的发展趋势探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唯有学者王敬渊的一篇《契约精神的导入与中国婚姻法的现代转型》引起了笔者对婚姻法制发展的思考。

1.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及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来对所论证的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进行研究。采用的方法基本为从研究国内外婚姻家庭法的发展情况和历程后,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来总结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及优势特点的分析的方法。

①张志京,《婚姻家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13页。

所以本篇文章争对近代的婚姻家庭法的转型分为三个大部分作出了浅要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分别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两个不同的法系及其代表国家中的婚姻家庭法入手,研究和探究了其各自的转型特点、表现、优势后,吸取婚姻法发展的先进模式和理念——以契约观念引领婚姻法发展,得出用契约观念引导婚姻法发展的结论。进而对我国的婚姻家庭法作出浅析和发展模式的展望,希望有助于我国婚姻立法的改革和现今愈发激化的婚姻家庭矛盾的缓解。

第2章婚姻家庭法转型的概述

2.1 婚姻家庭法转型的类型和阶段

婚姻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经过不断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能够体现两性和其血缘关系的一种社会形式,是决定和作用于婚姻和家庭的社会力量以及其所承受的社会功能。其本质其实为一种当代社会所存在和认同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制度是基于一定经济结构的上层建筑,是由与婚姻家庭所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构成的制度,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围,也体现了一定经济基础对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的要求。而婚姻家庭法这项规则则是对当时社会婚姻家庭制度规范化、成文化、系统化的发展和总结,是调整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的一种成文法律法规的规范。社会关系的转型则会推动调整该社会关系规则的转型,婚姻家庭法的转型即体现出了婚姻家庭这种社会关系的转型。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婚姻家庭关系划分为古代婚姻法、近代婚姻法和现代型的婚姻法,从而衍生出古代型的婚姻家庭法、近代型的婚姻家庭法和现代型的婚姻家庭法。而从婚姻家庭法的转型来说,则是由陈旧的婚姻家庭规则过渡到较新的婚姻家庭规则,大多是为历史的进步,也是社会的革新。

2.1.1婚姻家庭法的古代转型

婚姻家庭法的古代转型是指婚姻家庭制度从奴隶社会阶段的内容转型过渡到封建社会阶段的内容。笔者私自将我国的亲属法古代转型归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而在外国范围内的古代转型主要以古罗马时期的亲属法转型和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转型为主。

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古代转型内容大致是从奴隶社会所存在的五礼、六礼、九礼、父系氏族转变为封建社会的礼法结合崇尚礼学的户婚律、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三书六礼等。而国外的古代转型则以罗马私法、《十二表法》的无夫权婚姻出现,卡奴列亚法取消不可通婚限制、中世纪欧洲买卖婚姻的减少、父亲对自己婴儿的遗弃权的消减、亲属继承法定等为主。

2.1.2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以我国来说,法律的近代化转型始于清末时期,以洋务运动为主要标志,其转型时期的产物主要有《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法》则象征着我国婚姻家庭法正式步入近代时期。

外国法的近代转型多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掀起为铺垫,在封建时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间,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理论和思想深入人心,带动了法制的转型,其中以英国法、德国法、日本法尤为典型。而婚姻家庭法的转型也在法制转型、成文法发展、社会生活转变、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升上有所体现和建树。

2.1.3婚姻家庭法的现代转型

虽然现今众多文献和学说大多是将法的近、现代转型打包在一起进行统称概说并为“近现代型”,但笔者认为,在婚姻家庭法的范畴,有必要将“现代型”独立于“近代型”而论。现代型的婚姻家庭法,更加充分地融入了“权利本位”的思想,婚姻更加自由,更加平等,也更多地体现了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而现在笔者所要提出的一个“现代型婚姻法”和“近代型婚姻法”两者所拥有的明显的区别是,基于西方文明社会的精神的盛行,在社会生活和西方的实际婚姻中,开始出现了契约婚姻。

契约精神是西方源长社会中的主流精神,是一种守信、平等、而自由的精神。它的理念与实现了转型的婚姻的理念不谋而合,继而产生了在后来的社会中急速发展的“契约婚姻”。这种婚姻不仅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进步,也从侧面推动了婚姻法家庭法的变革。对于契约精神和契约婚姻的具体介绍和探究,笔者会在后文中另行写作。我国通过对婚姻法的三次修订,已逐步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而这种契约精神的引入,也会引导我国的婚姻法向现代化婚姻法发展。

第3章两大法系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比较

3.1 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

3.1.1概述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近代化转型始于在16-17世纪,受各地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思想渐渐地深入人心,进而掀起了法律爱国主义的热潮。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近代化也随着各国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蜂拥而至,而其中婚姻家庭法的近代化,虽然算不上里程碑式的光彩夺目,但对于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说,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却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

3.1.2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在英美法系国家产生的原因

3.1.2.1历史因素

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和美国无疑站在了法系的顶端,而两国婚姻法乃至国内法制的转型都离不开历史的推动。以英国为例,17世纪40年代,英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对法律发展的影响虽远不如法国等革命对其法律制度的影响那么强烈,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政体的改变仍然对古老的封建法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会的立法权加强了,制定法的地位也提高了,内阁变成了享有最高权力的行政机关,横平法和普通法的内容上也极大地被充实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大大推动了婚姻法和法制的转型变革。

3.1.2.2社会因素

17世纪左右,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公民当中大肆发展和深入,资本主义的观念已经深深影响了公民的日常生活,权利和自由的思想和观念对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捍卫自身的工具,加之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婚姻家庭法的改革和转型便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3.1.2.3 宗教影响

而对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起到重要性作用的,还不止是社会和历史因素。对于英美法系国家来说,当时基督教《圣经》中的婚姻思想对婚姻的影响仍大于尔后流行的资

本主义思潮。

《圣经》教义成为了基督教早期婚姻思想和后来的西方教会法中有关婚约制度的规范的主要渊源。而中世纪教会法中根据《圣经》所确立的婚姻法律制度“一夫一妻制”、“禁止乱伦以及近亲结婚”“缔结婚姻需自由、自愿”“夫妻地位相对平等但妻子需服从丈夫”“禁止离婚”,对英国婚姻法中婚姻关系的缔结和确立方面的制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1.3英美法系国家在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上的优势

3.1.3.1宪政体制的完善

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宪政体制的建设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司法陪审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文官制等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成文法的制定基础和实施保障,这对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起到了保障作用。

3.1.3.2先进的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革新

18世纪末,在英美国家兴起并且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推动着英美等国的社会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丰富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在民众越来越多地拥有财富后就会越多地思考人生、家庭的走向以及自我财产的保护,从而摩擦碰撞出思想火花,推动着婚姻家庭法及法制的转型变革。

3.1.4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特征

英美法系下的婚姻法,是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形式。相较于大陆法系而言,英国法受罗马法的影响较少,可以算是一场自身自发的近代化转型,但其从深远来看又却是因受罗马法学的触动和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其亲属法的改革仍是较为保守,在最初的法典中明显有封建残余的迹象。在英国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中,不仅拥有着抽取了罗马法精髓的法制法典,更有着教科书似的法学著作。美国各州的婚姻法和亲属继承法虽然大部分以英国的法律作为其立法渊源,但英国法中的一些封建残存部分并没有被美国法所继承。在英美法系中,婚姻法的适用逐渐以及更加地注重判决及理由。在美国婚姻法的近代转型中,越来越多的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

3.1.5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体现

3.1.5.1成文法的系统化

在英国婚姻法的近代转型阶段,大量的成文法不断被制定出来,英国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婚姻家庭法,1949年的《结婚法》,1958年的《婚姻诉讼法》,1960年的《结婚法》,1965年的《婚姻诉讼法》,1970年的《婚姻诉讼和财产法》, 1975年的《住所和婚姻诉讼法》,1983年的《婚姻法》,1984年的《婚姻和家庭诉讼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出了英国婚姻法家庭法的系统化,也体现出了国家婚姻家庭法向近代化方向的迈进。

3.1.5.2判例法的大量运用

自英美法系的法律近代化开始,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被广泛地运用。在美国,依制定法成立的法律婚和依普通法成立的习惯婚同时存在着,虽然1970年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委员会制定了《同意结婚和离婚法》,但实际的实行情况却只有极少数州采用。

3.1.5.3社会生活的变化——离婚率、同性婚姻的增长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欧洲中世纪教会法盛行的时期,离婚对极多数人来说是不被允许的,而在婚姻家庭法开始发生转型过后,西方各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了大幅增长的状态。现今约有3亿人口的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美国夫妻将婚姻维持至十年后开始出现多数的离婚现象,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能将婚姻维持到十年的夫妻骤然降至一半以下。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离婚变得容易起来,还有更多的价值观变化及女性独立的原因。同一时期英国的离婚率也直线上升,仅居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

同性婚姻,作为近代婚姻法转型的其中一个体现面来说,逐步被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国家所承认。在美国的多个区、州以及英国,陆续承允许了同性婚姻,荷兰更是在2000年12月通过订立法律,承认并允许了同性婚姻和小孩的领养和抚养。继同性婚姻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变得普遍和常见起来。

除了以上的社会生活变化以外,在近代转型时期,受近代思想、法制和革命思潮的影响,女权主义也开始兴起和急速发展。自从英美婚姻法开始转型后,英美国家的的女性地位,不仅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得到了明显地提升,甚至在社会地位中也得到了不少的重视。

3.2大陆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以日本为例)

3.2.1概述

在大陆法系国家漫长的法制发展史中,日本作为一个隶属大陆法系的国家却深受西方国家法律文化的影响,但日本法的本质实质上仍是属于大陆法系,所以在此笔者将日本作为典型国家来分析该过的婚姻家庭法的转型。

日本的法制近代化标志是明治维新,而婚姻家庭法开始出现近代化趋势则是在德川幕府时期。德川幕府时期出现的各种机制机构以及革命思潮推动了日本法制和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变革。

3.2.2日本婚姻家庭法在近代转型上的优势

3.2.2.1推动日本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主体和目的

自日本国内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日本努力实现了国家政体的转型,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明治政府颁布的《政体书》进而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制,通过强有力的政府的把控来推动法制的变革。这对日本的法制近代化来说无疑是良好的动力资源。

3.2.2.2适应转型环境的经济政策

日本自明治政府成立以来,就采取诱导奖励办工业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方法的经济政策,大力加强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近代化的工业,并且他们为此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工业化,也推动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近代化发展。婚姻法的转型正是借由这良好的经济环境实现了稳中过渡。

3.2.2.3朝野思想和法制观念

上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日本国内曾掀起了一场波影响到全民的“自由民权运动”。公民在运动当中所提出的“推动民主改革、施行民主宪政”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不同阶级的热烈响应。日本民法亲属编的制定和实施也借由这场运动完成了。日本奉行了全面革新的策略,采取了全盘接受西方法律制度的姿态。这便使得西方国家的法律理念和思想得以广泛传扬,法治主义的精神逐步的步入人心,也为近代亲属法的建立健全奠定了殷实的思想基础。

3.2.2.4充足的司法人才的培养和准备

日本在订立和通过民法法典时,当朝政府为了招揽和引进人才,出台了帝国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能够不通过考试便进入政府做官的政策,并且派了大量出国赴德、法、英、美国等国学习法律的学生。该大批学生在回国之后,对于日本的民法典的编制、亲属法法制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3.2.3大陆法系国家的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中立法的特征及体现

在大陆法系国家婚姻法的近代转型过程当中,由于注释法学派的流传和发展,婚姻家庭法和法制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技术化,规范的引证也是当时的一大主要特点。日本婚姻法还有着被形式主义、普遍主义和政治民主主义这三大主义共同约束共同制约共同影响的特点。其相互约束和影响无不在婚姻法的各处得到体现。

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技术化来说,日本其实稍有欠缺。因为日本并没有婚姻法,而是把有关婚姻家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体现在了民法的《亲属篇》和《继承篇》中。但其中的规定及条例例如772、733条等关于婚生子的规定也确实体现了科学化和技术化的特点。而三大主义的日本的形式主义和普遍主义多表现在婚姻实际生活当中。法条法例上明文规定的权利或义务,在当时的社会和婚姻生活中其实大多都是得不到保障的。而政治民主主义就更为兴盛了。作为一个政治色彩相当浓烈的国家,政治身影无一不体现在日本法律的各个角落中。在三大主义约束的同时,日本的家制和法制也颇占重角。在吸收了西方国家法制理念的日本,婚姻家庭法中的家制之所以是新旧思潮的斗争焦点,其原因,正是不仅因为这是一个民法问题,而因其实质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也是政治民主主义主义生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封建时期强大的户主权,经过日本《民法典》亲属编的修订后,被大大削弱了,但户主仍具有独特的主要地位,例如对家属入家去家的同意权、对家属居所的指定权、收养同意权、对家属的婚姻、对不服从统治的家属进行制裁的离籍权与复籍拒绝权、对家属婚姻的收养的撤销权等。日本的亲属法在一夫一妻制上虽然有了大幅的进步,但因深受家制的影响,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表现和形式也仍然存在。

第4章中国的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分析

虽然日本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其婚姻家庭法的转型历程极具特色,但作为大陆法系的大国而言,我国的婚姻家庭法的转型更具中国特色。

4.1中国婚姻家庭法产生近代化转型的原因(也即必要性)

4.1.1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从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转型背景和条件来看,首当其冲的必是造成一个国家转型的最基础的根本——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广义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我们既要肯定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释为什么一些具有同一类型经济基础的国家,在婚姻家庭制度上会呈现出来各自的特色。之于这一点,列宁曾说:“如果企图把两性关系从它们整个思想体系的总的联系中划分出来后的本身变化,直接归结到社会的经济基础,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唯理主义。”①封建主义的婚姻亲属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长达两千多年,这种规制的经济根源,是封建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生产经济。在我国被迫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封建主义才日益衰落,而我国的婚姻制度也是在近代化的文化、经济啃噬之下才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古代、奴隶、封建社会中家庭的生产职能都很重要的,所以都有不同的婚姻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步被削弱,教育和精神安慰的社会职能逐步得到了扩充。这些职能的扩充加之在我国出现的多种多样的经济体制,促进了婚姻制度中的如过错赔偿和抚养教育义务的完善。

“婚姻家庭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其独特价值在于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无法取代的诸多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职能。”②婚姻家庭包含有生物、经济、教育三个方面的职能。当人类在性爱需求、家庭社会生育繁衍压力、养老育幼的道德观念的树立、经济增长和社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形下,婚姻家庭法的出现和更新便有了足够的推动基础。在婚姻家庭法被经济所推动发展之后,在其他部门法经过历史的转变后演变成新的法制格局时,我国的婚姻家庭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便应运而生了。

①蔡特金,《回忆列宁》,人民出版社,59-60页。

②张志京,《婚姻家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第6页。

4.1.2历史必然性及外部因素

从婚姻家庭制度的纵向剖析,其历史发展路线也就是开篇所提出的古代型转型至近代型至现代型的方向。而经历了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如母系社会及以礼为上等等的婚姻家庭法制后,婚姻家庭法制的发展趋势必然会进入近代化阶段。而封建盛世时期的多国交流,加上清朝闭关锁国后所食被迫开放的恶果,大波的外国思想及革命思潮一窝蜂地涌入中华大地,给陈旧的婚姻法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样的内因和外力,势必导致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近代化转型。

4.1.3婚姻家庭制度与社会性质

从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婚姻自由是现今各国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立足点。而该立足点的存在也是建立在社会性质的演变基础上的。当作为立足点的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婚姻家庭制度也因其立足点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改变,否则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制度来说,是无法正确处理因社会性质改变而产生的各种多样化的矛盾和问题的。

4.2中国国情背景下婚姻家庭法的近代转型历程

4.2.1转型的序幕

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开始出现近代化的趋势是从1907年清政府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开始的。

清朝末年,在国家被西方列强不断瓜分和入侵的情形下,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民主爱国人士,再加上处于晚年垂危的清政府也妄图通过不动本的变革来捍卫自己手中最后一点剥削之路,先后在国内兴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变法革命。虽然不成功也不彻底,但婚姻法在尝试近代化的途中也经历了《大清民律草案》、《民律亲属编草案》、《民律草案》等始出入蹄的探索。在经过晚清的曲折探索尝试后,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才算是步入近代化的历程。

4.2.2转型的标志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作为我国第一部正式颁布的近代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它在我国亲属立法史上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婚姻法的近代发展历程中,这部《民

法》也标志着我国的婚姻法从封建性的立法向近代性质立法的过渡。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移植了民法法系中亲属法的中心制度,对传统亲属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造,但其中还是有部分内容体现出了封建色彩。于亲属制度而言,既全面汲取了国外关于亲属分类的制度,保持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又承认了身为妾的家属身份,还对家制进行了留存;于结婚制度而言,既确定了婚约的契约性质,变更了不可结成婚亲的范畴,提高了法定的成婚年龄,又承认了表兄妹成婚的合法性;于夫妻关系而言,既认可了夫妻人格独立,又将一定的夫权留存了下来;于亲子关系而言,不但进行了从“家本位”的亲子法到“亲本位”的亲子法的转型,而且还留存了父权优先的原则。与亲属法草案相比,《民法·亲属》也算基本完成了从家族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

4.2.3转型的结束

中国1950年所制定的《婚姻法》可以说是我国婚姻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1950年的婚姻法立法不仅是中华儿女在婚姻家庭制度的领域当中实行的反封建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且还是为了适应中国在解放之后的改革婚姻家庭制度的现实需求而订立的。这样的立法使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从此进入了近现代的新阶段。

4.3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近代立法特点

中国传统婚姻法中是以家族本位为主的家族主义居多,是典型的以家族主义为核心的身份法。在我国传统的亲属法中,不仅涉及了民事法律的范畴,还涉及了很多其他法律的范畴,例如部分行政、刑事和经济方面的法律。传统型的亲属法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是各个家庭的几何体,因而全部的社会关系也就可以看成各种各样亲属关系的社会化。”①在近代婚姻法的立法改革中。虽然范畴较亲属法愈窄,但仍然涉及了相当大的法律范畴。

我国的法律近代化,自清末开始,就以移植外国法律为最大特点。但在维护皇权的基本政策和立场下,立法却是仍然建立在保守原则下的。在保持了一定保守思想来进行法律制定的基础上,清末的亲属编和继承编草案才对传统的制度进行了保留和改造。在北洋政府时期,对婚姻法法制的订立和实践较多地援引了《大清现行刑律》涉及民事章节的效力存留的部分及大理院判例、民事习惯等。民国期间的婚姻法制定则是深受三民主

①郑秦,《十八世纪中国亲属法的基本概念》,载于《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第4页。

义的国民指导思想的影响,对《民法》亲属编等实行了较大的修改。

4.4我国婚姻家庭法近代转型的表现

4.4.1公民观念的转变——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在千年的中华传统沿袭中,婚姻家庭一直作为“传宗接代”、“和亲承嗣”的手段和途径。在婚姻家庭中,更多存在的是双方及双方家庭的义务,其中以“三从四德”“七出三不去”最为人知,而当女方出嫁于男方后,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终身便担起伺候丈夫全家老小的责任。

而在我国的婚姻家庭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女权运动、男女平等思想的兴起,以及诸多的外力因素,使得女方更加注重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女性也开始了基本的价值追求。而由于受西方权利本位(也称个人本位)思想的影响,权利本位主义也在我国的婚姻中逐渐崛起。权利本位强调赋予成年的家庭成员在法律上所享有的自由权和自主的权利。在我国的婚姻制度中,婚姻自由的原则逐渐取代了家长专制的原则,在婚姻中愈来愈多的当事人变得注重自身权利的实现。

4.4.2立法上的体现

在漫长的探索和转型中,我国历史上因转型而产生的各种条例法规也相当之多,从1928年的《民法亲属编草案》,1930年的《中华民国民法》,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到抗战时期各民主政权颁布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规和1950年《婚姻法》,无一不在向近代化的婚姻法制迈进,无一不在体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转变。

4.4.3社会和实践中的体现

4.4.3.1婚姻订立主体的转变

在中国漫长的家长制家庭社会当中,婚姻订立的主体向来是“双方家长”而非婚姻当事人,自古而来就有非常多的“童养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上到永乐公主沦为和亲工具,下到黎民百姓家攀金附凤。而自《民法亲属编草案》中开始出现的五个婚约条款:“男未满18 岁、女未满16 岁者不得订定婚约。”“未成年之男女订定婚约,应得父母之同意。父母死亡,或不能表示意思时,须得监护人之同意。

违反前项规定之婚姻,其当事人或有同意权人得撤销之。”①等的出现,和《中华民国民法》中进一步规定婚约的条款,可以看出在婚约订立中家长意志被逐步减弱,婚姻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增强。这样的转变对于发展到现如今的自由婚姻来说是必然且坚实的基础。

4.4.3.2婚姻的阶段独立性和形式自由性的发展

与传统的婚姻制度相比,近代的立法已经不再将有婚约作为婚姻的必经程序和当然阶段,从《中华民国民法》、《民法亲属变草案》等开始,已经开始了无婚约形式规定的婚姻了。正如诚如史尚宽先生所言:“同居、交换订婚戒指、接受聘礼、定婚宴会、共同嫁妆之购置、登报或在亲属或朋友前自称为未婚配偶,均可为婚约之推断的行为。”②

4.4.3.3婚约效力的弱化

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的婚姻来说,虽然仍然后“订婚”一说,但实际执行和由其产生的效力却已早不及往日传统,自《中华民国民法》的有法定情形即可解除婚约的条款出现后,还出现了“依法定解除事由解除婚约者,如事实上不能向他方为解除之意思表示时,无须为意思表示,自得为解除时起,不受婚约之拘束”等规定,也就是从那时起,即便是不符合法定解除事由,双方便也以由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来解除婚约了。

4.4.3.4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随着婚约效力的弱化,婚约订定后,如果出现无效、撤销或解除等情形时,双方难免会因此发生纷争。传统婚约制度主要借助于刑事责任条款解决问题,民国时期受清末以来民刑分立原则和观念的影响,逐步构建了新型的民事责任范畴内的纠纷解决机制,并且打破了在责任追究方面“重女轻男”的传统,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归责原则。在《民法亲属编草案》及《中华民国民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在婚约效力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各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例如返还财产、过错赔偿、不限于物质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等。这样的纠纷解决机制无疑使得我国处于近代化路程中的婚姻家庭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①刘国强,“我国传统婚约制度及其近代转型”,《理论月刊》,2009年12月。

②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第5章笔者认为的适应中国发展的婚姻家庭法——以契

约观念引领婚姻家庭法的转型

那么,在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已经向近现代方向发展的今天,怎样的婚姻家庭法和婚姻家庭制度才能恰当且适度地适应中国法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呢?在婚姻法的长沿改革和转型中所产生的契约婚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思考。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在英美法系国家婚姻法近代转型中崛起和盛行的“契约婚姻”是否还能撑起中国的婚姻法转型呢?笔者在这里认为,可以。以下就基于在婚姻法近代转型中的“契约婚姻”作出一些浅要的探究。

5.1契约精神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

5.1.1历史渊源

“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①“契约以及契约精神,最初产生于经济交往中,然后逐渐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其他领域。”②契约精神当中所涵盖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主要是私人契约精神,二是社会契约精神。而契约精神本体上涵盖四个主要内容: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

西方的契约精神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契约理论影响深刻,通过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的论述和阿奎那、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理论,建立齐了契约观念前期的发展体系,16世纪末和17世纪末的经法学院的学者,运用阿奎那和亚里士多德的契约精神的思想解释了罗马法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契约理论。十七十八世纪,早期的自然法学者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多马、波蒂埃等接受并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法国民法典借鉴多马和波蒂埃的理论。洛克,卢梭和康德进一步发展了契约论。现今西方的契约精神并不仅仅停留在古代的法和宗教文化中,还被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概念运用于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中。

英美法中的“契约”一词,因各学说流派的观点不同,而具有着不一样的含义,而最常被引用和采纳的,则是美国法律整编契约法第二次汇编当中所做的定义:“契约乃

①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6-97页。

②王敬渊,“契约精神的导入与中国婚姻法的近代转型”,吉林大学,2012年。第16页。

为一个允诺或一组之允诺。违反此一允诺时,法律给予救济;或其对允诺之履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视之为一项义务。”①在现今的一般适用中,多以两个以上当事人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意表示作解释。而契约中的自由、平等的精神影响了诸多含英美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价值诉求。

5.1.2契约精神的发展趋势

契约精神是传统契约关系中所蕴含的原则和理念,契约精神作为现今西方社会的主要精神,已经成为了法学界、政治学界和伦理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在整个社会民主法治形成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契约精神在市民社会中已然从私法区域发展到了公法区域,传统而言的私法域的契约精神的核心则是“合意”,而这在当时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困境。。1974年美国学者吉尔莫抛出了契约死亡的言论。日本学者内田贵以《契约的再生》来回应了这股浪潮,他认为死亡的是古典契约交易理论,契约没有死亡,而是在新的环境中得到重生。5.2婚姻的性质与契约精神的契合

5.2.1婚姻的性质

至于婚姻的性质,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学说。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则是契约说、制度说、伦理说以及身份关系说。在各个学说中,虽然各不相同阐述了对婚姻性质的理解,但不论是身份契约的阐述还是财产契约的阐述,都体现了婚姻作为契约制度化的一种形式理念。

笔者认为,婚姻,即是以自己有的,对方没有,或者双方的某些薄弱部分作为前提,通过结合互补来达到强盛和繁衍的目的,其本质即是为了生活的向上发展,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且是通过签订一种“契约”而达到交换或实现权利义务从而达到其目的的。5.2.2契约的性质

契约,本是指签约的甲乙双方或者多方所达成的共同协订的有关抵押、买卖、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在法学界内,通常可以以“要约”和“承诺”来理解“契约”。1932年美国律师学会在《合同法重述》中所下的定义是:契约是“一个诺言或一系列诺言,

①何孝元,“中国债法与英美契约法之比较”,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1965年版,第13~14页。

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

34.王冰、刘莉均系再婚。王冰与前妻有一女王晓玲,由其前妻抚养,刘莉与前夫有一子(3岁),由刘莉抚养。2004年,王晓玲15岁,其生母不幸病故,王晓玲只得随父生活。虽然刘莉对她很好,她也很尊重刘莉,但她常常觉得继母才29岁,不太会照顾人,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感情上比较陌生。刘莉常为此烦恼,不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让王晓玲和自己亲近起来。后来,经人指点,她与王冰商量收养王晓玲,王冰表示同意。恰在此时,王晓玲的姨妈从美国回来,看到姐姐的孩子处境不太好,便决定收养王晓玲。王晓玲看到姨妈30多岁了还孤身一人,身边没有爱人,没有子女相伴,王晓玲比较倾向于被姨妈收养。 问:刘莉能否收养王晓玲?姨妈是否符合收养条件?(回答问题时请简述理由) 35.男青年朱哲的母亲病重住院期间,希望看到儿子早日成婚,朱哲和女朋友张颖丽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将婚期提前,他们于1998年4月2日举行了婚礼,婚礼后一周朱哲的母亲即离开人世。朱哲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价值50000元的遗产。1998年5月10日,朱哲与张颖丽正式办理了结婚登记,其后单位分配给朱哲一间平房,朱哲和张颖丽又自搭一间厨房。张颖丽的父母看到独生女儿住房困难,便从自己的8间私房中赠与张颖丽夫妇两间,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2000年1月,朱哲和张颖丽的女儿出生,孩子过满月时,张颖丽的父母给了孩子10000元钱,嘱咐张颖丽为孩子存起来。张颖丽将夫妻共同的积蓄10000元和父母给孩子的10000元交给朱哲,朱哲将其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2003年5月,朱哲与张颖丽因婚后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双方对离婚无争议,但对财产分割和女儿由谁直接抚养发生争执。原告朱哲称:从母亲那里继承的50000元遗产应属于我个人所有;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亦归我个人使用;张颖丽父母赠与的两间房我应分得一间;婚后存款20000元我也有权分得一半;孩子可以由张颖丽直接抚养,我愿意每月支付300元的抚育费。张颖丽则不同意朱哲的请求,她认为朱哲母亲留下的50000元遗产也有自己一份;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自己也应取一半;自己父母赠与的两间房应完全属于自己,并称如果父母知道我们会离婚就根本不会将房子赠与我们;婚后存款20000元应用于我抚养孩子之用,朱哲每月支付孩子抚育费不得少于500元。 请就本案当事人双方争议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浅析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内容提要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庭是成员活动的中心,是幸福生活的根基,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合法的婚姻基础之上。而在现实生活中,违法婚姻关系仍屡见不鲜。如此,婚姻法中有关无效婚姻的规定就成了全面禁止违法婚姻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无效婚姻相关内容的客观论述,以期更加规范建立合法的婚姻关系。婚姻法中设置无效婚姻,是我国婚姻法在立法内容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可以预见有了关于无效婚姻的法律约束,必将使众多的不规范的结婚行为得到制约,从而更有利于婚姻关系的建立,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睦。 关键词 无效婚姻;家庭;类型

目录 一、无效婚姻的实质 (3) 二、无效婚姻的类型 (3) (一)重婚 (3)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存在 (3)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 (5) (四)未达到法定婚龄 (5) 三、确立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 (4) (一)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 (4) (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冲突 (5) (三)维护了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 (四)使《婚姻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5) 四、依行政程序确认婚姻无效的情况 (6) 五、无效婚姻的宣告 (7) 六、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8) (一)无效婚姻的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后的财产分割 (8) (二)无效婚姻的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后的子女抚养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一、无效婚姻的实质 我国在婚姻法中首次提及“婚姻关系无效”是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版已废止),直到2001年对《婚姻法》进行重新修订时,才明确婚姻无效的相关内容,至此《婚姻法》的体系才愈加完善。 无效婚姻是指当事人双方不具备法定结婚条件或没有履行法定结婚程序而缔结的婚姻关系,从而不产生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 无效婚姻并不是婚姻的一个种类,它只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所谓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其虽然已经成立,但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自始、绝对、确定、当然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婚姻本身不成其为婚姻,而只是一种非法同居关系。 二、无效婚姻的类型 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婚姻,属无效婚姻:(一)重婚 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有法定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构成法律上的重婚;二是虽未登记结婚,却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构成事实上的重婚。无论是法律上的重婚,还是事实上的重婚,均属无效婚姻。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存在。 禁止结婚的亲属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此处仅说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指出自同一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直系血亲之外的

婚姻法试题及答案

最新婚姻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肯定的婚姻家庭进化模式,群婚制的高级形式是() A.血缘群婚B.对偶婚 C.乱婚D.普那路亚群婚 2.下列不属于婚姻家庭社会功能的是() A.实现人口再生产B.组织经济生活 C.维护社会治安D.文化教育 3.我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 A.互相爱护B.互敬互爱 C.互相尊重D.互相敬重 4.“法律视婚姻仅为民事契约”这一说法出自1791年的哪一国宪法? A.法国B.德国 C.日本D.瑞士 5.按照姻亲的分类,妯娌、连襟属于() A.血亲的配偶B.配偶的血亲 C.血亲的配偶的血亲D.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6.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定的期限内提出,这个期限是() A.二年B.一年 C.六个月D.三个月 7.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 A.最理想的年龄B.最适宜的年龄 C.最高年龄D.最低年龄 8.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一规定体现了() A.男女平等原则B.一夫一妻原则 C.保护妇女利益原则D.婚姻自由原则 9.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孙子女、外孙子女的() A.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B.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C.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D.代位继承人 10.根据《收养法》规定,成立收养的唯一必经程序是() A.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登记B.向县级以上人民法院登记 C.向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登记D.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11.根据《收养法》的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 A.20周岁以上B.30周岁以上 C.40周岁以上D.50周岁以上 12.收养关系解除后,未成年的养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 A.由双方协商处理B.自行恢复 C.由法院判决是否恢复D.永不恢复 13.我国诉讼离婚中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是() A.夫妻感情不和B.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C.夫妻感情基础丧失D.对子女和财产已妥善处理 14.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

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复习题

婚姻家庭法 第一单元婚姻法基本原则案例 一、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案例 (一)案情介绍 川北山区金子乡年近30岁的村民吴富贵,高中毕业后虽未考上大学,但聪明好学,掌握了维修技术,经常走村串户为村民修理家电、农机具,收入较好。由于他脸部有一红色“胎记”,虽经人介绍了几个对象,均嫌其貌不扬而未能成功。他的远房亲戚杨德高,因丧偶又多病,与其20岁的女儿杨珍相依为命,生活困难。 2001年8月,吴为讨得杨家父女的欢心,主动送去1000元给杨德高治病,并表示今后在经济上大力帮助,使杨家父女感激不已。同年9月初,吴富贵委托“媒人”带着礼物去杨家提亲。杨德高认为,吴虽然相貌不敢恭维,但聪明、勤劳,又有手艺、收入可观,女儿许配给他,不仅生活有靠,而且会得一笔丰厚的“彩礼”,便背着女儿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9月15日吴富贵与“媒人”再次来到杨家,商议订婚和“彩礼”事宜,几经讨价还价,最后议定吴付给杨德高彩礼款3万元,并负担一切结婚用品费用,定于10月1日举行婚礼。 不几天,吴如数送去了彩礼及结婚用品,吴德高也去村委会开具了杨珍与吴德高的结婚证明。杨珍知情后,坚决不同意与吴结婚,要其父退回钱物,遭到其父打骂。9月20日杨德高逼杨珍去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杨珍不从,又遭毒打,并凶狠地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以来是天经地义的规矩,必须去办结婚证。”杨珍无奈,只得哭哭啼啼随杨德高去乡政府,因婚姻登记员是吴富贵的堂兄,便XX为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婚期将至,杨珍便逃到20里外的舅父唐建方家躲藏,10月1日,吴富贵带着亲友到杨家“迎亲”,见杨珍不在,便威逼杨德高交人,杨便带吴等20余人到唐建方家“迎娶”。杨珍东躲XX,仍被其父抓住,又遭打骂,但仍表示誓死不与吴富贵结婚。杨德高便对吴德高说:“人我交给你了,你用什么办法叫她跟你去成亲,我不管。”说完后便扬长而去。吴富贵便找来绳索,将杨珍手脚捆绑,由四个小伙子轮流抬去吴家举行“婚礼”后,杨珍仍然誓死反抗。 10月5日,杨珍舅父唐建方见杨珍未按“风俗”回门,担心外甥女受到折磨,便赶去吴家看望,见杨珍仍被捆在床上,奄奄一息。当即要求恢复杨珍人身自由,吴富贵声称,“她是我用了3万元买来的,‘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你无权干涉。”唐建方便向当地警方报案,要求解救。派出所立即出警,赶到吴家时,吴又指使亲友持械阻止,并将公安人员打伤。公安机关将吴富贵拘留,并将杨珍解救,使其恢复了人身自由。公安机关经侦查吴富贵的上述行为属实,经报经县检察院批准将吴逮捕,并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判决:县法院刑庭以吴富贵犯强奸罪,判处徒刑四年,非法拘禁罪,判处徒刑二年;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判处徒刑三年。数罪并罚,合并执行徒刑8年。吴富贵对刑事判决不服,认为杨德高是以暴力干涉婚姻罪才处一年缓刑,而对我以这么多罪判8年,显然不公,遂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得当,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从一起离婚案件谈对《婚姻法》第47条的理解与适用.

从一起离婚案件谈对《婚姻法》第47条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张颖 〔案情〕 A和B是大学同学,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同分到某中学教书,1989年登记结婚,1991年生一子C。1996年学校实行房改,A和B共同购得一套三居室住房。1997年A辞职下海,就职于某电脑公司,并很快升至主管,收入颇丰。2000年中起,双方开始有所疏远,2001年底,A的公司奖励给A一套四居室住房,价值30万元,A将此房给其父母居住,且未告知B。2002年初,双方开始分居。2002年中,A又花20万元购得一辆轿车,A亦未告知B。双方分居后均感觉分歧越来越大,于2003年7月协议离婚,约定:C由B抚养;三居室房屋归B;A每月支付C是抚育费700元。四居室房屋和轿车未纳入分割。2004年春节,B偶然得知A还有房产和轿车,到有关部门一查,果然如此。于是一纸诉状将A告上法庭,要求再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此时房屋已升值至45万元,轿车的市场价只有14万元。 〔判决〕 一审法院判决四居室房屋归B,轿车归A。A不服上诉,二审法院查明事实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是一起在离婚时一方为侵占对方财产而隐藏财产,导致对方在离婚后起诉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案件。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的财产的,分割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该条是在《婚姻法》2001年修订时新增加的内容。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为遏制离婚当事人不择手段非法隐匿、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致使另一方当事人利益遭受损害的现实问题,于1993年11月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

浅析可撤销婚姻制度

浅析可撤销婚姻制度 一、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概述 男女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对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和程序的婚姻,各国法律一般都有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规定。 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不仅填补了立法空白,也使我国的婚姻法更好的与国际婚姻法相接轨。从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来看,无效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已经进行结婚登记,但不具备法定结婚的实质要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婚姻。可撤销婚姻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违背另—方的真实意愿,胁迫另一方与之结婚,受胁迫的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一)确立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违法婚姻屡禁不止,增设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是全面防止违法婚姻的客观要求。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肌体上的细胞组织,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职能。婚姻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用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来规范人们的结婚行为,以便保证婚姻的质量,使婚姻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全面建立防止违法婚姻的法律机制,增设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是婚姻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婚制度的保障。 现代婚姻之实质是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建立的理论前提,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关系。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否则即为违法婚姻,规范违法婚姻的立法即为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可见,婚姻无效制度和可撤销制度与婚姻成立要件相辅相成。传统民法中有“无规定,无无效”的理论,说明无效或可撤销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前提;而仅规定成立要件,欠缺对违反要件行为的制裁措施,规定的要件也就得不到保障。两者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结婚制度。因此,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作为保障结婚制度的手段是婚姻立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婚姻立法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建立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 2.婚姻家庭立法和司法实践亟待建立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欠缺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对违法婚姻没有系统完整的立法,只有一些具体的司法解释,而且这些解释对违法婚姻有着不同的处理原则。这样,同属违法婚姻,在处理依据和结果方面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特别是绝大多数的违法婚姻在司法实践中均以离婚对待,而离婚是配偶生存期间解除合法婚姻的法律手段,如此处理就混淆了婚姻合法与非法的界线,赋予了违法婚姻以合法效力,这从逻辑上讲是错误的。因此,在立法上增设婚姻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婚姻纠纷,制裁结婚问题上的违法行为。 (二)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 《婚姻法》第10条和11条明确规定了婚姻无效与可撤销的情形,分别为: 1、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 (1)重婚的 指一方有配偶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以及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之登记结婚,或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重婚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即行为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二是事实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虽然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确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10月自考婚姻家庭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 年10 月自考婚姻家庭法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 小题,每小题l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 ) A .社会属性 B .自然属性 C .经济因素 D .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2.按照罗马法的体系,亲属法被列入( ) A .物法 B .人法 C .债法 D .诉讼法 3.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单位是( ) A .亲系 B .亲族 C .亲等 D .亲属 4.夫妻约定财产应当采用的形式是( ) A .口头 B .默示 C .公证 D .书面 5.甲(男,22 周岁)为达到与乙(女,l9 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 ) A .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 B .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 C .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 1

D .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 6.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 ) A .撤销该婚姻. B .婚姻无效 C .婚姻不成立 D .婚姻效力待定 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有直系血亲和( ) A .二代以内旁系血亲 B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C .四代以内旁系血亲 D .五代以内旁系血亲 8.夫妻婚前、婚后的一切财产均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是( ) A .统一财产制 B .联合财产制 C .一般共同制 D .所得共同制9.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依法可以( ) A .禁止探望 B .中止探望 C .停止探望 D. 暂缓探望 10.按照《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的,二者应相差的年龄是( ) A .周岁以上 B .30周岁以上 C .35周岁以上 D .40周岁以上 11.离婚时,一方对另一方的经济帮助是( ) A .永久性的 B .定期的 C .随时的 D .一次性的 12.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离婚方式是( ) A .和离 B .义绝 C .出妻 D .呈诉离婚 13.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包括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 ) A .3个月内 B .6个月内 2

婚姻法案例分析论文

夫妻不忠赔偿案 段宇离婚案 【案情】: 段宇原是上海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与前妻离婚后在常州创业。1999年,通过征婚,他与同是离异的郑婉清相识。交往不久,他们就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由于双方均系再婚,为慎重起见,2000年6月份,夫妻俩经过“友好协商”,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书”,对婚前婚后的财产归属做了约定。同时,双方还约定,夫妻结婚后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夫妻间的“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现婚外情等破坏夫妻感情的情况,有过错的一方应当给予无过错的一方经济赔偿30万元人民币。 协议签订后不久,郑婉清就发现丈夫段宇与别的异性有染。2000年10月14日凌晨,郑婉清得知丈夫在看望由前妻抚养的儿子时,留宿于前妻家中;2001年8月11日晚,郑婉清又发现段宇与另一陌生女性一起进人其在常州的家,至次日凌晨1时仍未离开。为此,夫妻俩矛盾不断加剧,危机四伏的婚姻终于破裂。2002年6月,段宇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双方离婚。与此同时,郑婉清也以段宇违反“夫妻忠诚协议”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段宇支付违约金30万元。 受理此案后,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段宇和郑婉清在自愿基础上订立的协议有效,且郑婉清提供的证据证实了段宇与其他女性的不正当行为,可以认为他已经违背了夫妻间关于彼此忠诚的约定。故判决段宇支付郑婉清赔偿金30万元。 判决做出后,段宇不服,向上海市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后在上诉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段宇支付郑婉清25万元人民币。 【案例分析】: 法律事实: (1)1999年不久,段宇与郑婉清登记结婚。 (2)2000年6月份,段宇与郑婉清经过“友好协商”,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书”,对婚前婚后的财产归属做了约定。 (3)2000年10月14日凌晨,段宇因看望孩子而留宿于前妻家中。 (4)2001年8月11日晚,段宇与另一陌生女性一起进人其在常州的家,至次日凌晨1时仍未离开。 (5)2002年6月,段宇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双方离婚。 法律依据:

关于婚姻法解释三第4条的理解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4条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文简称《婚姻法解释三》)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婚姻法解释三》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财产问题尤为重视,19个条文中有13个条文涉及到抚养费、共同财产、房产归属、养老保险金分割等重要问题,为审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第4条所涉及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介绍一下共有及其分类。共有,是指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按照所有权人之间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分为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按份共有顾名思义,各共有人对共有物按各自份额享有所有权,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和责任。共同共有区别于按份共有,只能基于共同关系而生,共同共有存续期间每个共有人对共有物分享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责任,其份额是潜在的,惟有共有关系终止是,每个共有人的份额才显现出来。 按照传统民法理论,按份共有的共有人只要没有例外约定,在共有期间,任何共有人均可随时请求分割;而共同共有在共同关系终止前,任何共有人不得提出分出、转让自己的份额。夫妻共有属于典型的共同共有,按照共有理论,只有夫妻关系终止,共同财产才能进行分割。但是《物权法》第99条规定,“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这一规定突破了传统民法的共有理论,允许共同共有人在特殊情况下请求分割共有物,同时维持共有关系,为婚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 《婚姻法解释三》第4条以《物权法》第99条为基础,明确了两种“重大理由”:“(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在这样两种情况下,允许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有利于保护夫妻中弱势一方的权利,有十分积极的立法意义。但是《婚姻法解释三》第4条并没用针对“重大理由”设定例外条款,这是否意味着除此之外再没用“重大理由”了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举一个例子,如某法院审理的荀某与李某“夫妻共同财产支配权纠纷”案,荀某与李某已结婚二十余年,财产皆由李某掌管。后李某独自到外地,不照顾荀某,荀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没有着落。为此荀某起诉要求使用由李某掌管的夫妻共同存款的一半。法院认定夫妻共同存款1.5万元,双方对该款享有平等的权利,现荀某没有生活来源,李某独占存款,剥夺了荀某对该财产行使支配、处分的权利,判决李某分给荀某8000元,有荀某自主支配。①法院在荀某无经济来源、已出现生活危机的情况下,允许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而维持婚姻关系,并非属于《婚姻法解释三》第4条规定的两种情况,但是这一处理方式,符合公平原则,也与《物权法》的规定相一致,为保护弱势一方的权利又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救济途径。因此,不能狭隘的理解《婚姻法解释三》第4条的规定,在实际情况中,仍应按照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方利益,允许列外的“重大理由”,保护夫妻弱势一方的权利。 ①程新文、吴晓芳:《当前婚姻家庭案件中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7年第2集总第30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0~81页。

论文《浅析-新婚姻制度与缺陷和完善》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新婚姻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words (4) 前言 (5) 1旧婚姻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6) 1.1由于婚姻法立法时的局限性,存在下列问题 (6) 1.1.1原则性、概括性过强 (6) 1.1.2婚姻法与各部门法律或单行法规的衔接存在问 (6) 1.2、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部分问题 (6) 1.2.1一些时间中遇到的问题 (6) 1.2.2由于旧婚姻法制定后 (6) 2 新婚姻法进步之处 (7) 2.1 立法模式上的进步 (7) 2.2 技术上的进步 (7) 2.3 对个人的财产和权利进行保护 (7) 3 针对新婚姻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8) 3.1新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 (8) 3.2新婚姻法在生育制度上存在不足 (8) 3.3新婚姻法解释三对女性权益保障上存在不足 (8) 4 我国为完善婚姻法的立法体现 (10) 4.1、酝酿准备时间长 (10) 4.2、专家学者参与程度高,专家立法的色彩浓厚 (10) 4.3、立法程序严格完备 (10) 4.4、社会参与面广,新闻媒体炒作火爆 (11) 4.5、立法基础条件,吸取经验成果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新婚姻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摘要 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的颁行,是新中国婚姻法学前进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法制而努力,是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近年来进行的全部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研究既有

宏观的,针对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全局的,也有微观的,针对婚姻家庭领域里的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具体法律问题的。新《婚姻法》的出台无疑又是立法学界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应该说新《婚姻法》的修改和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婚姻关系的要求;也是我国婚姻法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结果。不过,从立法学的角度和我国的立法实际来看,不少规定仍在一定程度上存有缺陷,尚不够科学。 关键词:新婚姻法;里程碑;完善;缺陷 The defects and improve the new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Abstract in 1950, marriage law and the law enacted in 1980,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婚姻家庭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关于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表述正确的是【B】 A.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B.婚姻家庭是满足人类自然需求所必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是婚姻 家庭自然属性的体现 C.在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形成后,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的作用就不 明显了 D.在涉及婚姻家庭自然属性的问题上,立法者可以选择遵循自然规律,也可以顺应自己的立法需要 自行规定 2.下列关于行辈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行辈也叫辈行 B.直系亲不可能 行辈相同 C.配偶间无行辈之分 D.姻亲间无 法按行辈排列 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是【D】 岁男子张明和19岁女子李梅结婚B.男子张明婚前患有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具有攻击危害行为,婚后尚未治愈 C.男子张明与女子李梅是表兄妹而结婚 D.女子李梅因受家庭强迫与男子张明结婚 4.下列关于我国《婚姻法》中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表述,正确的是【B】A.约定应该在婚前作出B.以此来 逃避债务的约定无效 C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应由第三 人自己举证 D.约定财产制仅具有对内效力 5.下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B】 A.夫妻一方婚前承包果园,婚后果树上结的果实 B.夫妻一方用婚前10万元婚后投 资股市,得利5万元 C.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升值了7万元 D.夫妻一方婚前收藏的玉石升值了10万元 6一张某被宣告死亡后,其妻李某 改嫁于刘某,1年后刘某死亡。2 年后张某出现,遂向人民法院申 请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依我国 法律,该死亡宣告被撤销后,张 某与李某原有的婚姻关系【B】 A.自行恢复 B.不得自行恢复 C.经李某同意后自行恢复 D.经张 某同意后自行恢复 7.亲权人原则上不享有对未成年子女财产的【D】 A.管理权 B.使用收益权 C.代理权 D.处分权 8.我国《收养法》规定,继父母收养继子女应具备的条件是【B】A.继子女的生父或生母生活困难B. 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 C.继父或继母无子女 D.继父母必 须年满30周岁 9.下列关于扶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法定的 B. 父母子女间的扶养义务是补充性 的 C.祖孙之间的扶养义务是补充性的 D.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义务是补充 性的 10.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 法》的规定,关于涉外监护法律 适用表述正确的是【D】 A.适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共同居所 地法律 B.适用与监护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 律 C.适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协议选择 的法律 D.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 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11.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 规定,内地居民办理离婚登记的 机关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 地的【C】 A.街道办事处 B.人民法院 C.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乡(镇) 人民政府D.公证处 12.以下有关我国《婚姻法》规定 的探望权,说法错误的是【B】 A.探望权的权利主体是不直接抚养 子女的父或母 B.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不仅包括不直 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还包括其 他近亲属 C.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 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 探望权 D.探望权中止后可以恢复 13.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 法解释,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 如果离婚后夫妻均可承租,则其 婚姻关系应持续【C】 年以上年以上 年以上年以上 14.实行收养制度的首要目的是【A】 A.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B.保 障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C.满足无子女夫妻的愿望 D.保障 计划生育原则的实现 15.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立法中仍然 对非婚生子女加以歧视,1804年 《法国民法典》规定,即使经过 认领的非婚生子女,如与婚生子 女同时继承,其应继分只为婚生 子女的【A】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 一D.五分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渊源包括 【ABCD】 A.宪法 B.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 部门制定的规章 C.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D.最高人民 法院的司法解释 17.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 夫妻人身关系包括【ABCD】 A.夫妻姓名权 B.夫妻人身自由权 C.婚姻住所决定权 D.夫妻计划生 育义务 18.下列关于早期型婚约表述正确 的有【AB】 A.订立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B.婚约一经订立,产生法律约束力 C.订立婚约须由父母作主 D.不得反悔,无故悔约要受到法律 制裁 19.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 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D】 A.对所涉及的子女问题不适用调解 B.人民法院经审查确属无效婚姻的, 应当将婚姻无效的情形告知当事 人 C.关于婚姻有无效力应以判决的方 式结案 D.人民法院如果就同一婚姻关系还 受理了离婚案件,对于离婚案件 的审理应当待申请宣告婚姻无效 案件作出判决后进行 20.能以配偶身份继承遗产的人包 括【BD】 A.事实婚姻关系的当事人 B.依法 取得结婚登记的夫妻双方 C.订立婚约的男女双方 D.已经诉 讼离婚但离婚判决尚未生效的夫 妻双方 21.按照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 规定,内地居民在办理离婚登记 时应当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包 括【ACD】 A.本人的户口薄、身份证 B.所在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 的婚姻状况证明 C.本人的结婚证 D.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 书 22.甲在5周岁时父母离婚,其母 乙与丙再婚,甲随乙与丙共同生 活。20年后,乙因病去世。下列 说法正确的有【AC】 A.甲与丙形成拟制血亲关系 B.甲 与丙之间是姻亲关系 C.甲与丙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因 乙去世而消除 D一甲与丙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随 乙去世而自然消除 23.下列关于收养孤儿、残疾儿童 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 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选项中, 表述正确的有【BC】 A.不受被收养人应不满14周岁的 限制 B.不受收养人仅可收养1名的限制 C.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D一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不 受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相差 40周岁以上的限制 24.引起婚姻关系终止的原因包括 【ABC】 A.离婚 B.夫妻一方自然死亡 C.夫妻一方被宣告死亡 D.夫妻因 感情不和分居 25.下列民族自治区将《婚姻法》 中的法定婚龄降低至男20周岁女 18周岁的有【ABCD】 A.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 B.宁夏回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 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S小题, 每小题3分,共巧分) 26.可撤销婚姻: 是欠缺婚姻成立 要件的违法婚姻,经撤销请求 人请求,依法撤销后不具有婚 姻的法律效力。 27.夫妻财产制: 又称婚姻财产 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28.法定婚龄: 指法律规定的最 低的结婚年龄,“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 于20周岁。晚婚(男25、女 23)晚育(女24)应予鼓励”。 29.限制离婚主义: 指夫妻双方 均享有离婚请求权,但法律对 离婚条件加以限制的立法主张。 即法律明确规定离婚的理由。 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理由 才准许离婚。 30.收养的拟制效力: 是指收养 产生新的由法律确认的亲子关 系及其他亲属间权利义务关系 的效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6分,共12分) 31.简述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 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 现。婚姻法的特征:(1)普遍性。 婚姻家庭法的适用范围特别广, 是适用于一切公民的普通法,而 不是只适用部分人的特别法。(2) 伦理性。婚姻家庭法是道德化的 法律或法律化的道德。(3)强制性。 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大部分是强制 性规范。 32.简述离婚与别居的区别。 离婚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 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 别居,又称分居,是指通过司 法裁判或当事人协议的方式解 除夫妻双方的同居义务,因婚 姻所生的其他夫妻权利义务亦 有所变更,但婚姻关系仍然存 续的法律制度。 离婚与别居的区别 第一,婚姻关系是否存续不同。 别居者婚姻关系仍然存续,故 双方均不得再婚;离婚者已经 解除了婚姻关系,双方都可以 再婚。并且,夫妻在别居之后 如果愿意恢复夫妻生活,只要 双方开始同居共同生活即可, 不必办理复婚手续;而离婚之 后双方如要恢复夫妻关系,必 须依法办理复婚手续。 第二,夫妻权利义务是否继续 存在不同。别居期间夫妻间的 权利义务除同居义务被免除及 有的权利义务被变更外,其他 权利义务如扶养、继承等方面 的权利和义务仍然存在。离婚 后夫妻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 利义务均全部消除。 五、论述题(14分) 33.试述我国((婚姻法》关于离婚 时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 答:《婚姻法》第39条确立了分割 财产的基本原则,离婚时,夫妻

最新整理婚姻法与继承法案例分析题教学提纲

1. 朱武1985年5岁时被李涛夫妇收养,改名李大。4年后,李涛夫妇生一子,取名李二。1999年,李大得知李涛夫妇非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对养父母逐渐疏远。2001年,李涛夫妇相继瘫痪,其收入勉强还能自持,但无力抚养正在上学的李二。此时,李大的生父母也因年迈,生活陷入困境。因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李二要求李大抚养,李大的生父母也要求李大赡养。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李大对生父母有没有赡养义务? ②.李大对李二有没有抚养义务? 答: ① 没有。理由:婚姻法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消除。李大3岁时已被李涛夫妇收养,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已消除,对生父母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义务。 ② 有。理由: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残废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抚养的义务。本规定也适用于养兄弟姐妹关系。李大与李二系养兄弟关系,现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有负担能力,养父母已瘫痪,无力抚养未成年且正在上学的李二。李大有抚养李二的法定义务。 2. 王彬与李兰于1999年5月1日举行婚礼并同居。同年8月,李兰继承了父亲的遗房1间。10月,王彬与李兰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2001年2月,李兰生下一子。期间,王彬向朋友借款2000元用于购买各种母婴用品,另瞒着妻子向朋友借款3000元帮胞弟购房。同年10月,王李感情不和,闹离婚。王彬认为李兰继承其父的遗房应属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欠的5000元债务也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李兰不同意,王彬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据查实,双方对财产未作任何决定。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王彬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应否受理? ②王彬对案中财产及债务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 ① 法院应不予受理。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王彬提起离婚诉讼时,其妻分娩才8个月。据案情,也不属于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例外情况,故应不予受理。 ② 不正确。婚姻关系应从履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时起。王彬与李兰婚姻关系成立时间为1999年10月,李兰于1999年8月继承其父遗房1间,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双方对婚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又未作任何约定,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视为婚前个人财产。王彬所欠5000元债务应分开处理。其中2000元用于购买母婴用品,为夫妻共同债务;另3000元用于帮胞弟购房,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且李兰不知情,应视为个人债务。 3. 甲男与乙女于2000年10月1日结婚登记。婚前甲男为结婚盖了砖房两间,乙女有一叔父侨居国外,于同年8月得知乙女将结婚时,答应赠送两件高档家电作为乙女的结婚礼物,并于第二年2月将两件礼物带回交予乙女。2002年,甲乙因性格不合,双方都同意离婚。但甲男要求分得上述两件家电的一件,乙女则要求分得上述住房的一间,双方争执不下,不知怎么办?现已查实,甲男

对于新婚姻法的看法

对于新婚姻法的看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新解释”内容可通俗地理解为,“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婚后参与还贷买房的一方,由产权登记方补偿其损失”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引起了诸多利益攸关方的关注及激烈论战。 毫无疑问法律重视的是理性与公正,新婚姻法的“新解释”冲击了中国传统功利婚姻观,小部分持有旧质思维的反对也是正常,更证明了中国司法的进步,部分人的情绪化表达不能替代法的理性。随着年轻人离婚率的高升,法律也日渐理性化:婚前“新解释的君子协定”,婚后即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处理矛盾纠纷。传统婚姻观,男方父母要紧衣缩食给儿子买车买房,女方家庭物质投入极少,一般靠嫁娶获益,农村表现地更为明显。按照旧规万一婚后感情不和。女方照样对半分割房产等。这次最高法的新司法解释,重视了经济投入与婚后分割的公正性以及合理性。 有女网友认为,新解释有助于男方出轨,女方会被扫地出门。还有说女性是弱势群体,房产分割应该侧向女性。这是情绪化一方的偏执,也是固有思维倾向。换句话说女方出轨的话,离婚后房产一半给女方就合理吗? 女性在社会上略显弱势,在家庭中相对强势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其家庭不见得是弱势,如果把房产当维系婚姻的质押物,那还叫什么爱情?如果寻求物质稳定,女性父母也可为女儿购房,何必非要男方买房,婚后还要分房呢?在北京,上海等地,这样半对半分房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求男方买房,不如自己买房。此外女有青春,男也有青春,更不能以耽误青春为由来分房。 传统婚姻观的功利性在于,女性无房不嫁,有房便分,女性家庭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畸形婚姻观如,“姐嫁的是房,不是男人” 、“爱情不可贵,房屋意更高”、“有车有房起步价” 、“除官富二代,姐绝不再改” “小三,二奶最佳驯。

婚姻法案例(11年)

《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作业题 【案例分析1】2003年4月20日,张某(女)在一次联谊会上与某农行退休干部李某相识,随后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商定于2003年10月10日举行婚礼。2003年9月30日,双方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经过审查,认为双方符合结婚条件,即予以登记。登记完毕,因故不能立即发放结婚证,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便告知当事人2003年10月8日领取结婚证书。婚礼如期举行,当晚李某突发心肌梗塞死亡。2003年10月15日,张某领取了结婚证。因是否享有遗属待遇和房屋使用权问题,张某与李某所在单位产生纠纷,某农行向人民法院起诉,以李某死亡时其与张某的结婚证尚未领取为由,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张某与李某的婚姻不成立。 请问:张某与李某的婚姻成立与否?理由是什么? 【案例分析2】房某(女,24周岁)与滕某(男,25周岁)于1998年7月5日研究生毕业后即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2001年1月1日,女儿滕园出生。双方在2001年9月28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了结婚登记。后双方因女儿教育问题经常发生争执以致矛盾无法调和。2002年10月20日,房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滕某同意离婚,但对财产归属,双方发生争执房某认为同居期间财产归双方共同共有,要求平均分割;滕某认为在结婚前登记的个人财产为婚前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对方无权分割;结婚登记后的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有平等的权利。 请问:本案夫妻财产应如何分割?为什么? 【案例分析3】赵某(女)与万某1998年10月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即开始同居生活。2001年7月赵某提出终止同居关系,遭到万某拒绝,并威胁赵某如不与其结婚,将毁赵某容貌,赵某被迫于2001年12月1日与万某登记结婚。2002年4月20日,万某的父亲去世,万某继承了10万元人民币的遗产。万某用继承所得的10万元购买了一处房屋供双方居住。2002年8月5日,赵某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与万某的婚姻关系,同时请求分割所居住房屋。 请问:赵某的请求会得到法院支持吗?为什么? 【案例分析4】田某(男)与沈某(女)1987年9月25日登记结婚。婚后生有一女田风。后田某1995年辞职到深圳发展,创造了近百万元财产。田某在深圳工作期间,认识打工妹何某并在1999年2月8日弄虚作假,骗取了结婚登记。田某与何某以夫妻名义生活期间,田某用自己婚前的存款购臵了一栋价值160万元的别墅,双方共同存款120万元。2001年5月10日,何某得知了田某已有配偶的事实后,向法院申请宣告其与田某的婚姻无效,同时请求分割同居期间购臵的别墅和存款。诉讼中,田某认为存款可作为与何某的共有财产,自己放弃分割要求,全部归何某所有,以作为对何某的补偿。但别墅为自己的个人财产,何某无权要求分割。沈某得知后认为田某与何某的共同存款中属于田某的部分,为自己和田某的夫妻共同财产,田某放弃该部分财产权利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财产权利,遂向法院申请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人民法院予以准许。 请问:你认为法院对该案应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已于近日公布施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就婚姻法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作出的第一批司法解释。 一、起草《解释(一)》的过程及有关背景 2001年婚姻法公布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和执行这部法律,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很快就开始了制定相关司法解释的工作。考虑到婚姻法规定的新制度及新内容较多,审判实践中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予以解决,原有的司法解释也需要清理、重新研究。如果要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司法解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期内将难以出台。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根据审判实践需要,分批作出司法解释。这次出台的《解释(一)》,就是其中的第一批。司法解释草稿完成后,我们在法院系统内,由院、庭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地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级法院同志的意见,还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政部、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还分别到全国各地就司法解释稿向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对于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有些内容,已经被最后定稿的《解释(一)》所吸收和采纳。为了从理论上更好地丰富和完善条文的规定及表述,起草小组还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们的意见。 二、禁止家庭暴力、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问题 1.对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中“家庭暴力”的理解。 纵观世界各国,反对家庭暴力的运动及组织很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在我国,反对家庭暴力,尤其是反对针对女性实施的家庭暴力,只是近年来才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作为课题加以研究的。应该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家庭暴力的理解尚有分歧,婚姻法及《解释(一)》中规定的家庭暴力问题与人们正在研究的反对家庭暴力运动中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暴力行为实施者和被实施者的范围理解不同。国际上通常是将家庭暴力理解为发生在夫妻之间或者是形成共同生活关系的男女之间,并不包括对家庭其他成员实施暴力。而我国婚姻法及《解释(一)》中家庭暴力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或发生在形成共同生活的男女之间,对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以构成家庭暴力。其次,对家庭暴力内容的表述不同。国际上通常认为家庭暴力是对人从身体、精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