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刘蒋巍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

本文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留、替、调、补、删、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如“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中的“蔓子”可以保留。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对方(敌方),竭——穷尽(衰竭,消失),我——我方,盈——旺盛,故——所以,克——战胜(打败),之——他们。再如: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使——假使,吾——我们,得——得到,臣——将军(大臣),若——如同(像…这样),用——需要,城——城池,何——什么,为——因为(何为——为什么)。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调整语序为“使吾得若蔓子之臣,为何用城!”。再如:“甚矣,汝之不惠。”调整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应补充为“彼(勇气)竭我(勇气)盈,故克之。”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不翻译。

顺:文句翻译,综合性强;突出考查与原文的契合度、译文的通畅度。2010年以前,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的通行做法:先看关键词是否落实,再看语句是否通顺。2010年开始,将“大意对,语句通顺”这一要求,作为评判译文高下优劣的第一准则——即:首先考量你译“文”的质量,然后再审视你“言”的落实是否到位。案例如下:

2009卷·“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评分建议”:

原题: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4分)

评分建议:①购:悬赏。(1分)②妻子:妻子儿女。③踪迹:追踪寻觅,做动词用。(1分)④文意通顺。(1分)

评分补充细则:(1)“急”译作“急切”、“紧急”、“急迫”或类似同义词皆可,位置可在“悬赏”前或在“妻儿”后。(2)其他依据标准。

原题: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3分)

评分建议:①卒:最终。(1分)②何与:为什么呢?(1分)③文意通顺。(1分)

评分补充细则:(1)“补”当译作“补救”或“用处”或类似同义词皆可。(2)“于明之亡”位置当在“补”前。(3)“与”译作疑问语气词或不译,只要句子是问句即可。(4)其他依据标准。

2011卷(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3分)

【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淫祠:滥建的祠庙。(1分)

2012卷·(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2分;“逮”“师”翻译正确各得1分。

2013卷·(1)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

【总体原则】文意在先,考核点在后。文意对再看考核点,文意不对则该句文意与考核点的分均不得。

2014卷·(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4分)

【评分细则】全句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2分。“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语意1分;“薄”,释意1分。“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语意1分;“脆怯”,释意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