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防雷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防雷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防雷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防雷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

密级: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2011—2015年)

题目_________某图书馆防雷接地系统设计__________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学号: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

起讫日期:___ 2015.3.1~2015.6.1_________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人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某图书馆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

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很多自然灾害,如地震,冰雹,海啸,火山爆发,水灾,旱灾等。而雷电作为一种再常见不过的自然现象,拥有着极其强大的能量。这即意味着,当这种自然现象演变成为一种自然灾害时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尽管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想尽办法抵制所受到的影响,尽量将这种灾害带来的各类损失降至最低。可是依据我国现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雷设计依旧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无论是从事电气行业本身的专业设计者不审慎的态度,亦或是其他非专业设计人士的不了解状况,都使得这种祸患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数以亿计。本文着眼于防雷设计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具体阐述了建筑防雷的设计流程。

关键词:建筑防雷;接地装置;接闪器;防雷措施;雷电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of Library

Abstract

In confronting humanity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 are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Such as earthquakes, hail, tsunamis, volcanic eruptions, floods, droughts, etc.The lightning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nother common, has a very strong energy. This means that, when this natural phenomenon has evolved into a highly destructive natural disasters.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have to find ways to carry out the defense, to mitigate the loss they cause. But in our case, mine design in architecture design small proportion. Neglect electrical design staff, other non-professionals disregard, but lightning caused great harm and no way to underestimate the potential social impact. This article looks at mine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pecifically addressed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process.

Keyword:Lightning protection in building;Grounding device;Arrester;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Lighting

目录

第一章雷电概述.............................................................................................. - 5 -

1.1雷电机理............................................................................................ - 5 -

1.2雷击效应及其危害............................................................................... - 6 -

1.3雷电流参量 ........................................................................................ - 7 -

1.4建筑物落雷的相关因素........................................................................ - 8 -第二章防雷基础.............................................................................................. - 9 -

2.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 9 -

2.2建筑物防雷分类.................................................................................. - 9 -

2.3建筑物防雷内容及依据标准 ............................................................... - 10 -第三章防雷措施............................................................................................ - 11 -

3.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 11 -

3.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 12 -

3.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 14 -第四章防雷、接地装置.................................................................................. - 17 -

4.1防雷接闪器的种类和滚球半径 ............................................................ - 17 -

4.2接闪器的选择................................................................................... - 17 -

4.3引下线的选择................................................................................... - 18 -

4.3.1引下线的选择.......................................................................... - 18 -

4.3.2设引下线的断接卡要求............................................................. - 18 -

4.3.3引下线其他要求 ...................................................................... - 19 -

4.4接地体的选择................................................................................... - 19 -

4.4.1自然接地体的选择 ................................................................... - 19 -

4.4.2人工接地体的选择 ................................................................... - 19 -

4.4.3环形人工接地体的选择............................................................. - 20 -

4.5接地电阻的计算................................................................................ - 20 -

4.5.1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 20 -

4.5.2土壤和水的电阻率 ................................................................... - 21 -

4.5.3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简易计算................................................... - 22 -

4.5.4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 - 22 -第五章图书馆防雷设计.................................................................................. - 25 -

5.1原始资料.......................................................................................... - 25 -

5.2图书馆防雷分类................................................................................ - 25 -

5.3图书馆防雷措施................................................................................ - 25 -

5.3.1图书馆防直击雷措施................................................................ - 25 -

5.3.2图书馆防侧击雷措施................................................................ - 26 -

5.3.3图书馆防雷电波侵人措施 ......................................................... - 27 -

5.3.4图书馆防雷电流高电位反击措施................................................ - 27 -

5.4图书馆防雷接地装置的选用 ............................................................... - 27 -

5.5图书馆接地电阻的计算...................................................................... - 27 -

5.6结论 ................................................................................................ - 28 -参考文献 ..................................................................................................... - 29 -致谢............................................................................................................ - 32 -

第一章雷电概述

第一章雷电概述

1.1雷电机理

雷电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常常伴有闪电和雷鸣。雷电的产生归根结底要归于带电的云层。而至于云层为什么会带有电荷,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此仅举出一般性解释。太阳的辐射迫使地面水分化为水蒸气,含水蒸气的空气受到太阳炙烤而上升,从而形成一种潮湿的热气流。这种潮湿的热气流继续不断上涌,缓慢进人稀薄而寒冷的大气层最后冷凝成水滴。这种细小的水滴重量极轻,跟随着强大的热气流穿过云层,这时发生碰撞分裂成为带正电的残滴和带负电的水沫。这些带负电的水沫继续被热气流带至更高处,在周围感应出大量正电荷;而这些带正电的残滴则相较处于低位,在周围感应出负电荷。因此,雷云的上、下部之间产生了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增大到能够使大气击穿时,就会产生放电,这即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闪电。由于放电过程当中,会产生强烈的光和热,这种强大的热甚至会使得放电通道温度上升到15000摄氏度或更高,如此炽热的温度迫使周边空气急剧膨胀,最终导致强烈的雷鸣。当带有电荷的雷云靠近存在于地面上的凸起物时,二者之间即会产生强烈的放电,同时在放电处迸发出耀眼的闪光和巨大的轰鸣,这即是人们所熟知的雷电。

雷电作为一种常见而不可控同时又危害性巨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具有巨大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便,降低其对于社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我们的前人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验,已经初步掌握其特性和规律,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

大量的实测表明:产生对地放电的雷云主要携带负电,这些负电在雷云中逐渐积累,对地感应出一个强大的正电荷,当二者渐趋靠近使得二者电位差超过大气击穿强度时,就有局部放电通道从雷云泄人大地,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阶段。先导放电阶段所产生的通道具有导电性,将顺着雷云通道向周围蔓延,并继续向大地延伸,致使地面上感应的正电荷继续增多,当先导通道触及地面时,由于局部空间电场强度增加,常在地面凸起处产生向天空发展的先导放电,称为迎面先导放电。

当泄人大地的先导放电与升人天空的迎面先导放电相遇时,就会在通道端部产生高密度等离子区域,此区域自下而上极速传播,形成一条导电率极高的等离子通道,使雷云中的负电荷和大地中的正电荷迅速中和,这即为主放电阶段。以上描述的放电过程,我们一般称之为下行负闪电。同理还有下行正闪电,上行负闪电,上行正闪电等,这里则不再赘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 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 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 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 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

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 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 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 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 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 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 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2]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将网络虚拟 技术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逼真的场景。如何将虚 拟现实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所有设计者需要长期 研究的课题。

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毕业论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雷电防护 摘要: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楼宇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雷电电磁脉冲非 常敏感,近年来雷电电磁脉冲损坏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事例日益增多,而对消 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雷电防护的研究却甚少。本文对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雷 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源、信号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及消防控制室的屏蔽、接地问题,并介绍了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 的问题。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雷电防护;工程实例;系统阻抗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以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监控、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过电源线、通信线、控制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轻则造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出现误报警、乱报警等非正常工作状态,重则使得系统永久性损坏,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对XX市2003年度消防系统雷击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除了设备的主、备电源受损外,报警控制板、显示屏和通讯设备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单XX市市区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经济损失就达百万之巨,如果因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损坏,而影响了对火灾的报警,其后果不堪设想。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其原因是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者对幅值高、能量大的雷电侵害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应用者对于专业的雷电防护更是知之甚少,直到事故的发生后才明白雷电防护得重要性,让本可避免雷电乘虚而入造成破坏。因此,研究解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是解决目前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自身安全可靠的迫切需要。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宿舍楼建筑施工图及 施工组织设计 院 (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设计的是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楼施工图纸,建筑面积为2780.4㎡,建筑总高度为20.7m,采用框架结构,天然地基,独立柱基础。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计划、季节性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本次使用工期定额是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5) 第2章工程概况 (5) 第3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 3.1 技术准备 (7) 3.2 现场准备 (8) 3.3 劳动力准备及劳动力进场计划 (8) 3.4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及进场计划 (9) 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0) 4.1 施工总进度计划 (10) 4.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 保证工期措施 (10) 4.3.1 组织措施 (10) 4.3.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3 经济措施 (11) 4.3.4 技术措施 (11) 第5章施工平面规划 (13) 5.1 施工用水 (13)

5.2 施工用电 (13) 5.3 施工道路 (13) 5.4 临时布置 (13) 第6章各项管理及保证措施 (14) 6.1 工程质量方针 (14) 6.2 工程质量目标 (14) 6.3 质量保证措施 (14) 6.3.1 组织保证 (14) 6.3.2 制度保证 (15) 6.3.3 管理措施 (15) 6.4 安全生产措施 (16) 6.4.1 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安全资格 (16) 6.4.2 安全生产目标 (16) 6.4.3 安全管理体系 (16) 6.4.4 安全生产责任制 (16) 6.4.5 安全生产制度 (16) 6.4.6 保证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8) 6.5 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措施 (19) 6.5.1 环境管理措施 (19) 6.5.2 文明施工管理 (21)

环艺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艺术学院环艺设计专业 0801 班 题目长沙某楼盘室内家居设计 —现代简约风 任务起止日期:2011 年 3 月13 日~2011年6月13日 学生姓名肖佳良学号 200878250316 指导教师申淑娟 教研室主任张地缘年月日审查 院长年月日批准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课题内容 1、现代简约风格及相关设计元素运用的研究 2、群体活动空间设计(动、静区域规划设计) 3、私密性的空间设计(含:主、次卧室各房间如:儿童、老人、书房等) 4、家务区域空间设计 5、室内空间陈设设计 6、室内家具配置与绿化 7、室内色彩设计 8、室内的物理设计(照明、通风、水暖等)

课题任务要求 1、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用装饰装修的手法使现代简约风格在室内设计中得到 充分体现,它既要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又要符合功能要求并有所创新。 2、装修设计之前要对原建筑体的结构进行分析。 3、了解业主的品位要求、生活习性和投资情况,确立装饰设计定位。 4、把握建筑空间形态,合理规划设计平面布置。 5、要进行材料市场调研,使用环保材料。 6、各界面的装饰设计要有整体感。空间环境设计要有独创性。 7、室内的物理设计要合理、安全原则。 8、设计过程中要出多个方案,经比较、筛选,力争出好的设计方案。(记录设计过 程,整理完成《设计说明报告书》) 9、效果图要求比例正确,色调统一、明快。 10、施工图要求完整、结构(接点)绘制清楚、尺寸标注充分。 总之,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或图表、设计图纸) (一)空间装饰设计书一本 装饰设计(含:设计说明〈简介〉、主要材料说明、效果图四幅以上、完整的施工图纸)。规格:A3 (二):〈设计报告书〉一本(按规定格式撰写,)规格:A4 图文并茂的〈设计报告书〉是指该作品设计思想和方案完善过程的图文说明和记录。要求: 8000字以上,图要求徒手绘制(含手绘效果图 两张,每页面按400字计算)。 (三)展示版面规格:900×1200 低分辨率:300dpi 交A3样稿 (四)多媒体答辩设计作品答辩ppt演示文件时间:5分钟以内 (五)刻录光盘以上所有材料均以电子文档形式存档上交。

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XXX寺古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1

一、古建筑物现场概述 XXX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年均温9.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25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202天。文物馆为歇山式仿古建筑,长米,宽米,高米。主体是XX结构,屋顶上层坡,下部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殿两侧,东西长米,宽米。文物馆主殿高大并且没有雷电防护措施。整体防雷在不破坏整体美观并安全、经济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本案结合贵方实际情况对寺内文物作详尽设计。 二、古建筑物防雷设计依据及设计方案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A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IEC 61024 《建筑物防雷》 ●GB50165-92 (摘要)《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YD/T926-1~3(2000)《大楼综合布线总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2887—8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依据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符合《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省气象条例》、《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和《市人 2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环境艺术系本科毕业论文范例参考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学生所在系(院) 成都美术学院 专 业(方向)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方向)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XXX 学 号 20091010XXX 指导教师姓名 XXX 完 成 年 月

目 摘 要 ............................................... 2 关键词 ............................................... 2 引 言 ............................................... 3 一、文本、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 3 (一)文本与《芥子园画谱》 ........................ 3 (二)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 4 二、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式悟读 ..................... 4 (一)寻找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 ...................... 4 (二)对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1.对精神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2.对笔墨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3.对程式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 (6) 4.对符号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6) 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的反思 (6) (一)教学模式 (7) (二)教学方法 (7) (三)笔墨基因 (7) (四)理论教学 (7) 结 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建筑物防雷设计

外文文献翻译 Building anti-radar design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The high pressure line installs Gao, be apart from long, cross geography complications, is strike by lightning easily medium.The protection scope shortage of the lightning rod with protect up to thousand power lines, so avoid thunder line as to protect high pressure line of new connect a Shan machine to emerge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s.After the high pressure line acquire a protection, the hair linked with high pressure line, go together with electricity equipments to be still conduct electricity to press damage, people discover this is because"respond thunder" is play tricks.(Respond the thunder is to respond the metals conductor of neighborhood because of keeping shot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in, respond the thunder can pass 2 kinds to differently respond way incursion conductor, one is a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When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accumulates to gather, neighborhood of the conductor will also respond up the contrary electric charge and be a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quickly releases, and the conductor Central plains come to is tie up by thunder cloud electric field of the static electricity will also follow conductor fluxion to look for to release passage, will become electricity pulse in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 First, the building anti-radar classifies the anti-radar building category which pointed out explicitly to the standard, may apply mechanically directly. In the standard to some buildings only pointed out that is bigger than estimate thunder stroke number of times XX/every year, but belongs to two kinds or three kind of anti-radar buildings. Regarding these stipulations, only depends on the direct-viewing feeling and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cannot determine explicitly its building respective anti-radar category, causes to make two kinds anti-radar to make three kinds by mistake, should make three kinds anti-radar, but has not done, the result is to the building which completes creates certain hidden danger. This has the necessity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nnual mean thunderstorm day and the building locus geography, the geological soil,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conducts the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I I 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6) 3.1 设计方面 (6)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6)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9)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1)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2)

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题目: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目录 摘要 (3) 一、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 (4) 1、概述 (4) 2、防雷的措施 (4) 3、防雷接地的设计 (5) 4、接地及安全措施 (5) 5、其他 (6) 谢辞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趋势也逐步向多样化、高层化、集群(小区)化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因此建筑电气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照明设计,它已开始涉及多个方面并加强了对质量安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建筑电气设计,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 设计是一个对建筑物最基础的构思表达,它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最规范的整理,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基本上最终实现成果。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为强电和弱电。这种分类以电压的高低为依据,容易理解,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设计过程从由简入深,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某市兰郡小区高层住宅楼的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主要涉及强电,其中强电包括:住宅用电负荷计算;照明配电平面图设计(包括照明及插座的设计);配电系统图设计;防雷与重复接地布置图设计;电气设计说明。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 1、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划分,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 3)建筑物内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2.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上应满足间隔距离要求。 2、防雷的措施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规定: (1) 建筑物防雷应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2)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号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3) 建筑物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作为整体综合考虑。 (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 (5) 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等。 (6) 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 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建 筑 工 程专业毕业设计2012-3-1 10:23 阅读(1851) 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 毕业设计答辩资料整理 综合楼毕业设计论文 8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某厂区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专业毕业设计 某商住区建筑工程毕业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某大学实验综合楼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初中部教学楼设计 某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某小区双拼住宅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某图书馆结构设计验算任务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现浇钢混高层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住宅小区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某商业步行街楼房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关于普通房屋的建筑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任务书 二层厂房建设工程毕业设计 7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手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报告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设计报告) 存档编号: 艺术学院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题目: 在水之尚——水上别墅设计 姓名: XX 专业:艺术设计环艺方向 年级: 2008级 学号: 0811X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讲师

XXXX学院艺术学院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诚信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设计报告),题目《在水之尚——水上别墅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本设计(设计报告)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设计(设计报告)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承诺的法律结果。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设计报告部分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课题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2) 二、课题调研 (4) 三、设计理念 (7) 四、设计定位 (8) 五、设计过程 (8) 六、设计方案与说明 (11)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水上别墅,顾名思义是建造在水上面的别墅。它跟传统的建筑相比更加新颖独特,更适合度假和休闲。本设计主要研究新潮、舒适自然、简便型的水上休闲空间,以度假为目的进行水上生活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从而实现低成本,高度自然,亲近自然的度假别墅。水上建筑最大的优势节约了昂贵而又有限的陆地资源,科学合理而简便易行的,而且对城市扩展和合理利用资源具有很深的意义。居住在水上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别致而又新潮。进行水上休闲空间资源的开发,在回归自然化同时高度现代化,节约有限的陆地资源,实现低碳生活,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舒适自然地度假空间,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理想空间环境。都市白领的生活繁忙,选择简约风格的室内空间,能去掉那些不应该的繁琐和压迫感,本项目讲究科技与艺术结合,“形式服从功能”,造型简洁明朗,设计科学合理,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生活和使用的空间。 关键词:水上别墅休闲简约

10kV架空线路防雷研究 毕业论文

10kV架空线路防雷研究 第一章雷电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雷电的形成 一、雷云的形成 由于大气的剧烈运动,引起静电摩擦和其他电离作用,使云团内部产生了量的带正、负电荷的带电离子,又因空间电场力的作用,这些带电离子定向垂直移动,使云团上部积累正电荷,下部积累负电荷(情况也可以相反),云团内产生分层电荷,形成产生雷电的雷云。雷云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大气的运动,当雷云在天空移动时,在其下方的地面上会静电感应出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地面阴影。如图: 二、尖端放电与雷击 如果有一个带尖锋的金属球,让它带上负电,由于电荷同性相斥的作用,球体尖锋部分的电子受到同性电荷排斥力最强,最容易被排斥而离开金属球,这就是“尖端放电”。 地面上相对较高的建筑物,有时是避雷针,就好比金属球上的尖锋。雷击最容易在这些地方发生。如下图:

三、雷云放电 1、著名的雷云放电理论是“长间隙放电”理论,该理论认为雷云对地放电的过程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云中放电、对地先导、定向闪击和回闪四个阶段。 2、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雷云形成前,首先是云内放电和云间放电频繁,云中放电造 成云中电荷的重新分布和电场畸变,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 的,就会由云团向地开始先导放电。 3、先导放电是步进的,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05-106m/s,各脉冲间隔约30-90μs,每 阶段推进约50m,跳跃着逐步向下延伸,当先驱放电距地50m左右,可诱发迎面先导,通常迎面先导来自地面上最突出的部分(尖端放电最易发生处),当对地先导和地面的迎面先导会合时,就形成了从云团到地面的强烈电离通道。步进放电转为定向闪击。 4、定向闪击是沿最短路径进行的,紧接着回闪,这时出现极大的电流,开始雷电的 主放电阶段,即雷击,在主放电中雷云与 5、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驱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 中和,放出能量,引发强烈的闪光和雷鸣。主放电的时间极短,约50-100μs,主放电过程是逆着先导通道发展的,速度约为光速的1/20-1/2,主放电电流可达数十KA,是全部雷电流的主要部分。 6、主放电到达云端时就结束。然后残余电荷经过主放电通道流过来,产生短暂的余 光。由于云中电阻较大,余光阶段的电流只有数百安培。持续时间0.03-0.15秒之间 7、通常一次雷电过程包括3-4次放电。重复放电都是沿着第一次放电通路发生的。 四、雷云放电如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_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如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 专业班 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层次 学生专业工民建 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如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 设计(论文)主要容: 结构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作用下,其功能必然逐渐减弱,我们结构工程的任务不单要作好建筑物前期的设计工作,还要能科学的评估结构损伤的客观规律和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安全的使用,那么,结构的加固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人类建筑物还会以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为主,现阶段我认为我们在结构的加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还以此为主要突破方向。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确定选题。2009年3月15日前确定选题,与指导老师联系,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拟定论文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按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论文提纲。 2、2009年5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提交指导老师评阅。 3、2009年5月1日前,根据指导老师评阅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 4、2009年5月10日左右定稿,并按要求装订成册、装袋上交指导老师。 5、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函授站(学习中心)负责人签名

函授站(学习中心)盖章

目录 开题报告 (2) 任务书 (3) 第1章绪论 (4) 1.1加大截面加固法 (4) 1.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4) 1.3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4) 1.4粘钢加固法 (5) 1.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5) 1.6绕丝法 (5) 1.7锚栓锚固法 (5) 第2章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5) 2.1预应力加固法 (5) 2.1.1 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5) 2.1.2 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6) 2.2增加支承加固法 (6) 2.3其它加固法 (6) 第3章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6) 3.1托换技术 (6) 3.2、植筋技术 (7) 3.3、裂缝修补技术 (7) 3.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7) 3.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7)

环艺毕业论文选题及大纲

传统民族纹样与当代室内空间设计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便是这些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当前的中国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的同时,传统文化正逐渐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当中的诸多之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在新兴的信息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当今的室内设计,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精髓,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空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才会创造出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合,一起走进符合现代人要求的室内设计,便成了我们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装饰是中国传统和当今艺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今的室内设计主要注重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结合,传统装饰纹样为当今室内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素材,是当今设计家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同时,对装饰又有了新的要求,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被运用,保留的典型设计有故宫、乔家大院,当今有茶馆、古今结合的室内装饰等。这些文化符号元素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它们又是文化符号元素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1 绪论 ·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方法 2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定义 ·发展历程 ·表现形式 ·文化意蕴 3 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式风格的探索 ·形成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元素 ·传统装饰语言的运用 ·文化内涵的体现 ·对传统的创新 4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当前室内设计中的使用现状 ·运用手法分类 ·具体运用 ·使用意义 5 实例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天津狗不理集团静海项目会所部分 ——建筑及室外景观设计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XXX 指导教师:XX,讲师,XX,助教,艺术学院 摘要: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当前设计的热点,也是未来设计方向的主题。当前会所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一种趋势,建筑与景观的设计与研究也是相当重要的。建筑与景观需完美结合才能为人们提供更理想的生活环境。本文针对会所的外观建筑及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以低碳为主题,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园林之精神强调“自然——建筑——景观——人”的和谐性与统一性。 关键词:功能空间,和谐性与统一性,覆土建筑,可持续发展 Tianjin Goubuli Group Jinghai project clubs portion ——Building and outdoor landscape design School of Fine Arts, Design Art Specialty, Design Environment, Ran Meng Tutors: Li Xin ,lecturer, School of Fine Arts Zhang Wei, 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 Abstract:Between man and land, people and nature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is a hot topic of the current design theme of the future design direction. The current club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design and research is very important.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to provid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 In this paper,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lub, combin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pirit of the garden to emphasize harmony and unity of “Nature - Architecture - Landscape -Human "low-carbon as the theme. Key Words:Functional space,Harmony and unity,Casing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绪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不断追求,文明社会关于景观建筑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群体思想交流及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断提出新要求。会所的发展成为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因此设计一个设施合理,功能人性化,整体环境轻松与自然的娱乐休闲地带, 可使人们从繁忙的工作压力中转换到一个能够调节身心健康的世外桃源。 1

环艺论文开题报告

环艺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以下是整理的环艺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XX小区住宅室内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定位为美式乡村风格,毕业设计采用实际工程案例,是在XX小区的一个业务,业主是一对新婚夫妇,因为业主夫妇非常年轻,崇尚时尚、浪漫,所以本次设计定位为目前住宅装修最受欢迎美式风格的一种——美式乡村风格。如今人们所接受的风格是经过改良的、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家居设计。近年来一直流行美式风格,主要考虑到美式乡村风格的舒适性和自由化,在美式风格上突出简单明了,使用最简练的美式元素来表达出美式风格。本方案想在整个空间中以舒适机能为向导,后期通过线条简化、厚重而灵活的家具来丰富空间,体现风格,力求创造出独具新意的室内设计,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本设计会注重细节的设计和用色,色调主要以自然色调为主,多以绿色和明黄色以及土褐色为主。为了强调整体空间的效果,将大面积的使用仿古砖,木饰面,碎花壁纸,成套布艺装饰等材料,

在设计中大量采用黄色乳胶漆,这样不仅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而且实用性比较强。 美式乡村风格的优点: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机能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使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轻松、舒适。美式乡村风格突出了生活的舒适和自由,不论是感觉笨重的家具,还是带有岁月沧桑的配饰,都在告诉人们这一点。同时,因为纯正的古典美式风格适用于大户型与大空间,在中等或较小的空间里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压抑的感觉,美式乡村风格比较适合于现在大多数房型。 选题依据: 人们在选择不同的装饰风格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多的是一种态度。美式乡村风格是一种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的、是改良过的、更适合于现代人的装修风格,舒适实用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元素被引入其中,不再需要正襟危坐,更放松的日常生活,在清幽的环境里用心去倾听生活。 研究现状: 美式乡村风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于生活的舒适与自由的人性情感化,常用于朴实沉稳的木材为原来,工艺上想达到一种大巧若拙的效果,以自然、怀旧的绿色、土褐色为基底,搭配麻质布艺以显示出乡村的朴实风味。加上各种摇椅、小碎花布、野花盆栽、小麦草、磁盘、铁艺制品等典型美式乡村风格元素穿插其中,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美式乡村风格一直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造型简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