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裘著目

裘著目

裘著目
裘著目

裘錫圭先生論著目錄7

甲骨文類

《甲骨文中所見之商代五刑--並釋“”“剢”二字》,《考古》1961.2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5

《殷虛甲骨文研究概說》,《中學語文教學》1979.6

《說“”》,《古文字研究》1輯,1979

《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附:釋“萬”),《中華文史論

叢》1980年2期

《“畀”字補釋》,北大中文系《語言學論叢》六輯,1980

《釋“柲”》(附:釋“弋”),《古文字研究》3輯,1980

《甲骨文考釋(八篇)》,《古文字研究》4輯,1980

《釋“勿”“發”》,《中國語文研究》2期,1981

《論“歷組蔔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6輯,1981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與殷商史》一輯,1983

《釋“”》,《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編輯,1983

《蔔辭“異”字和詩、書裏的“式”字》,《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1983

《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1984年安陽“殷墟筆會”論文,收入《安陽殷墟筆會論文選》(1984年10月油印本);又載《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甲骨蔔辭中所見的逆祀》,《出土文獻研究》,1985

《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研究》12輯,1985

《說“喦”“嚴”》,《中華文史論叢》增刊《語言文字研究專集》(下),1986

《釋“求”》,《古文字研究》15輯,1986

《甲骨綴合拾遺》,1986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古文字研究》18輯,1992

《讀〈小屯南地甲骨〉》,《書品》1987.3

《釋“木月”“林月”》,1988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論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中

華書局2000年3月。

《談談孫詒讓的〈契文舉例〉》,《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增刊《孫詒讓紀念論文集》

《關於殷墟蔔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中國語文》1988年1期(英譯文見Early Ch ina 14,1989)

《對〈關於殷墟蔔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一文的評論的答復》,Early China 14,198

9

《從殷墟甲骨卜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1989

《說甲骨蔔辭中“戠”字的一種用法》,《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知識出版社,1989 《釋殷墟蔔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出土文獻研究續集》,1989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農史研究》八輯,農業出版社,1989

《殷墟甲骨文字考釋(七篇)》,《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1

《評〈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上)(下),《書品》1990.1&1990.2

《釋殷墟蔔辭中的“卒”和“”》,《中原文物》1990年3期

《關於〈小屯南地甲骨〉的討論----答蕭楠同志》,《漢字文化》1992.1

《評陳夢家〈殷虛蔔辭綜述〉》,《文史》35期,1992

《釋南方名》(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說“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釋“弘”“強”》(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說“”》(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殷墟卜辭所見石甲兔甲即陽甲說》,《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

92年8月

《釋“衍”、“侃”》,臺灣師大國文系·中國文字學會主辦《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

文集》,1993.6

《釋殷虛蔔辭中的“”“”等字》,《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1993.10

《甲骨文》,《神州學人》1994.7(總第53期)

《論殷墟蔔辭“多毓”之“毓”》,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5(偃師),中

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9

《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校中國學研究所《中國學研究》第10輯,1996年8月

《釋西周甲骨文的“”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

學中文系編集,1997

《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饒宗頤主編《華學》第2輯,1997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 .5.10

《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李學勤、吳中傑、祝敏申主編《海上論叢》(二),復旦大學

出版社,1998年7月

《關於殷墟蔔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文物》1999年第12期。

《〈關於殷墟蔔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追記》,《文物》2000年第2期。

《釋“厄”》,1999年安陽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會議論文,1999年8月20日至23日,安

陽;《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王宇信、宋鎮豪主編,社

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3

《說“凡有疾”》,《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

《從殷墟卜辭的“王占曰”說到上古漢語的宵談對轉》,裘錫圭,《中國語文》2002.1

《從一組卜辭看殷曆月的長度和大小月的配置》,《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

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5

《釋“尌”》,裘錫圭,《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2002.1

1

銅器銘文類

《“錫朕文考臣自厥工”解》,《考古》1963年5期

《“□侯獲巢”鼎銘補釋》,《考古》1966年2期

《說“玄衣朱襮”--兼釋甲骨文“虣”字》,《文物》1976.12

《史牆盤銘解釋》,《文物》1978.3;《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文物出版社,19

92年6月

《說“白大師武”》,《考古》1978.5

《說簋的兩個地名—“棫林”和“胡”》,《考古與文物》叢刊《古文字論集》(一),1983

《說金文“引”字的虛詞用法》,《古漢語研究》1988.1

《釋“建”》,《古文字研究》17輯,1989

《釋“無終”》,1990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收入《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

《古文字釋讀三則》(第三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甲骨文與殷商史》三輯,1991

《關於晉侯銅器銘文的幾個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2

《釋》,1994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屆討論會論文,載《容庚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也談子犯編鐘》,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3卷5期(總149期),1995.8

《關於子犯編鐘的排次及其它問題》,《中國文物報》1995.10.8(3)

《晉侯蘇鐘筆談》,《文物》1997.3

《戎生編鐘銘文考釋》,《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嶺南美術出版社,19 99年9月。

《XIE器探研》,《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8

《應侯視工簋補釋》,裘錫圭,《文物》2002.7

《公鼎銘文考釋》,載《公盨》,線裝書局,2002.10;又載《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6期

戰國文字類

《戰國貨幣考(十二篇)》,《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78.2

《關於郢大府銅量》,《文物》1978.12

《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7

《戰國文字中的“市”》,《考古學報》1980.3

《隨縣曾侯乙墓鍾磬銘文釋文說明》(與李家浩合作),《音樂研究》1981.1

《〈武功縣出土平安君鼎〉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82.2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10輯,1983年

《戰國平陽刀幣考》(與李家浩合作),《中國錢幣》1988.2

《談曾侯乙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與李家浩合作),1988年武漢“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國際交流·曾侯乙編鐘專題”討論會論文,載湖北博物館《曾侯乙編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11

《淺談璽印文字的研究》(內容兼及秦漢),《中國文物報》1989年1.20(3)

《古文字釋讀三則》(前二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王毓銓〈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附錄一〈裘錫圭先生來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90

《“諸侯之旅”等印考釋》,《文物研究》6輯,黃山書社,1990

《古璽印考釋四篇》,《文博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

《<珍秦齋古印展>釋文》,1993年2月

《“司馬聞”“聞司馬”考》,《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釋“賈”》,1992年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討論會論文

《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1

《戰國文字釋讀二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9

《詛楚文“亞駝”考》,《文物》1998年4期

《談談“成白”刀》,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中國金融出版社,19 98.5

《何琳儀〈古幣叢考〉讀後記》,《中國文物報》,1999年11月17日第3版

《珍秦齋藏印(秦印篇)釋文》,2000年4月。

《先秦古書中的錢幣名稱》,裘錫圭,首屆中國先秦貨幣研討會論文,山西太原,2001.6 .20-24;,《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9

秦漢金石文字類

《昭明鏡銘文中的“忽穆”》,《文史》12輯,1981

《讀考古發掘所得文字資料筆記(一)》,人文雜誌1981年2期

《“廩人”別解》,《人文雜誌》1988年1期

《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1

《詛楚文“亞駝”考》,《文物》1998年4期

簡牘帛書類

《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7期

《新發現的居延漢簡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1979.4

《關於新出甘露二年禦史書》,《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

《說“薄土”》,《文史》11輯,1981

《漢簡零拾》,《文史》12輯,1981

《〈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一)(二),《文史》12輯,1981年9月

《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人文雜誌》1982年2期-1983年4期

《再談甘露二年禦史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1期

《馬王堆三號漢墓“養生方”簡文釋讀瑣議》,《湖南考古輯刊》四集,1987

《馬王堆醫書釋讀瑣議》,《湖南中醫學院學報》七卷四集,1987年10月

《談談辨釋漢簡文字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江漢考古》,1991年4期

《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劄記》,《文史》36輯,1992(節選)

《讀簡帛文字資料劄記》,《簡帛研究》第一輯,法律出版社,1993.10

《讀漢簡劄記》,《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9

《帛書<要>篇釋文校記》,北大哲學系暨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學院主辦“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北京,1996.8.11-16,《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三聯書店,2000年8月。

《<神烏傅>初探》,《文物》1997.1

《“佐子”應讀爲“嗟子”》,《文物》1998.3

《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美國達慕思大學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發言稿,《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

21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田章簡補釋》,《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漢簡中所見韓朋故事的新資料》,《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郭店〈老子〉簡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郭店楚簡”專號),三聯書店,1999年8月。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僞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

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10月武漢大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

山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學勤、裘錫圭:《新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

學遺產》,2000年第3期。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

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7月。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會《中國出土

資料研究》第三號,1999;又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 99.12.(後者稍有增補)

《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考釋》(資料摘要),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180-188,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按:書中題目作“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但目錄把題目中的“的考釋”三字脫落);又載《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學苑出版社,2002.9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僞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1999年10月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

22輯,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華書局,2000.7;《郭店楚簡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學の再構築”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思想文化學研究室,2000.6.1

《中國古典學重建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郭店楚簡の思想史的研究》第四卷,“古典學

の再構築”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2000.6.1;又載《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4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追記,《古文字研究》第23輯,中華書局、安徽大學出

版社,2002.6

《讀〈郭店楚墓竹簡〉劄記三則》,《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九期,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

.12

裘錫圭《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3.31-4.2,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北京·

清華大學

古籍整理類

《〈論衡〉劄記》,《文史》5輯,1978

《說“宦皇帝”》,《文史》6輯,1979

《說“遇負杖入保者息”》,《文史》6輯,1979

《說“河海不擇細流”》,《文史》7輯,1979

《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5期

《讀書劄記三則》(《“祭禽”解》、《說“食”》、《說“索我於枯魚之肆”》),蕭

兵主編《淮陰師專活頁文史叢刊》110號,1981

《“登立爲帝,孰道尚之”解》,《文史》11輯,1981

《談談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漢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古籍整理出版簡報》1981年6期

《〈洛誥〉“其作周匹休”新解》,《文史》12輯,1981

《〈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章中的錯字》,《文史》15輯,1982

《讀古書要注意考古資料》,《電大文科園地》1984年7月

《閱讀古籍要重視考古資料》,《文史知識》1986.6

《談談清末學者利用金文校勘〈尚書〉的一個重要發現》,《古籍整理與研究》4輯,198 9

《論“揜函”-並釋甲骨文“櫓”字》,饒宗頤主編《華學》第1輯,1995

《〈墨經〉“佴”“”“廉”“令”四條校釋》,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

研究》第三卷,1995.12

《王利器<新語校注>》(書評),《東方文化》第28卷,1990年第1期,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刊行

《四十年來發現的簡帛古籍對傳世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要),臺北《漢學研究

通訊》15卷1期(1996)

《簡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籍的重要根據》,《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2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3號,1999;又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 《關於〈孔子詩論〉》,《國際簡帛研究通訊》V ol 2 No.3,2002年1月;《經學今詮三編

》(《中國哲學》第二十四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附:《〈章太炎年譜長編〉補》引文標點瑣議,《文史》23輯,1984

《〈王國維全集〉書信卷在編次標點等方面的問題》,《古籍整理與研究》2輯,1987

語言文字類

《納西象形文字》,《文字改革》1962.8

《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考古》1974.1

《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中國語文》1978.3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1979年6期

《解放以來古文字資料的發現和整理》,《文物》1979年4期

《漢字的性質》,《中國語文》1985.1

《辭源》《辭海》注音商榷,《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5

《談談學習古文字的方法》,《語文導報》1985.10

《〈辭源〉修訂本在注反切方面的一些問題》,深大《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1986

《文字職務的分化》,王問漁主編《訓詁學的研究與應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4

《談談漢字整理工作中可以參考的某些歷史經驗》,《語文建設》1987.2,又載《現代漢字規範化問題》,語文出版社,1995.4

《說字小記》,《北京師院學報》1988.2

《古文字學》,《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文字釋林》,《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甲骨蔔辭》,《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1988

《銅器銘文》,《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1988

《殷周古文字中的正體和俗體(日譯)》,《シンホヅウム中國古文字と殷周文化》東方書店,1989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史》(一),1989

《四十年來文字學研究的回顧》,《語文建設》1989年3期

《釋詞兩則(釋“拉雜”、釋“涉獵”)》,《王力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1990

《談談同源字典》,紀年王力先生誕辰90周年學術討論會,1990,《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再談古文字中的“去”字》,《漢字文化》1991.2

《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語文建設》,1991.2,又載《現代漢字規範化問題》,語文出版社,1995.4

《〈說文解字〉與出土古文字》,《說文解字研究》(一),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

《讀古書要注意字的古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1

《秦漢時代的字體》,《中國書法全集》卷7“秦漢刻石一”,榮寶齋,1993.3

《安國舊藏<秦泰山刻石>宋拓本真僞辨》(節選自《秦漢時代的字體》),《中國書法》1992年3期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

《注意培養正確使用漢語漢字的能力》,齊寶惠、陳建龍編《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一句至少被誤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話—“予取予求”》,《古漢語研究》1993.

2

《究竟是不是文字--談談我國新石器時代使用的符號》,《文物天地》1993.2(參看《專家筆談丁公遺址出土陶文·裘錫圭》,《考古》1993.4)

《是原始文字還是符號(記者武勤英訪裘錫圭)》,《光明日報》1993年4月26日6版《讀〈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師範大學《文教資料》1993.6

《淺說漢字文化圈內的漢字異形的問題》,1994.8韓國漢字討論會文章

《不要以不誤爲誤——語文瑣議之一》,《中國教育報》1995.10.7(3)

《史記·殷本紀》譯文,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韓國中國古文字學會編《古文字學論集第一輯·甲骨學特集》,1995年12月

《積極慎重地進行現代漢語規範化建設》,《語文建設》1996.2

《研究古代文化應該有訓詁常識》,《人民政協報》1997.2.24(3)

《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與沈培合寫),《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

《古文字研究五十年》,《中國教育報》1999.9.28⑦

《“東夏”解》,《慶祝王元化教授八十歲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

《古音學與古文字學的密切關係》,裘錫圭,“海峽兩岸漢語史研討會”論文,2001.6.4

-5北京社科院

《古文獻中讀爲“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東方文化》V olume ⅩⅩⅩⅤⅠ,1998 Numbers1 and 2,2002年出版

《談談“異形詞”這個術語》,《語言文字周報》第978號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20

《讀書劄記四則》,《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期,(臺灣)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

學報編輯委員會出版,2002.9

古器物類

《唐墓出土的雙陸盤》,《文史》12輯,1981

《漆“面罩”應稱“秘器”》,《文物》1987.7

《鋞與桱》,《文物》1987.9

《說鈚、榼、椑榼》,《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總13、14期,1989

古史及其他

《安陽後崗圓形葬坑性質的討論》,《考古》1960.6

《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後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上〉〈白心〉爲慎到田駢學派作品)》,《中國哲學》2輯,1980

《戰國時代社會性質試探》,《中國古史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嗇夫初探》,《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

《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文史》17輯,1983

《甲骨蔔辭中所見的“田”“牧”“衛”等職官的研究--兼論“侯”“甸”“男”“衛”

等幾種諸侯的起源》,《文史》19輯,1983

《殺首子解》,《中國文化》第9輯,三聯書店,1994

《寒食與改火-介子推焚死傳說研究》,《中國文化》總2期,1990

《說“僕庸”》,《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上冊,巴蜀書社,1990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道家文化研究》2輯,1992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補正》,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華夏文明與傳世藏書》(中國國際漢學研討會論文集)(題爲《“道”“德”溯源(上)》),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1996.11

《吳大澂》,吉常宏等編《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0

《孫詒讓》,《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於省吾》,《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

《董作賓--爲劉夢溪主編的《近代學術名著叢書·董作賓卷》而作》,收入《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10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並非〈黃帝四經〉》,《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 993

《朱德熙先生在古文字學方面的貢獻》,《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語文出版社,1993.7

《懷念我敬愛的朱德熙先生》,《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語文出版社,1993.7

《說“格物”--以先秦認識論的發展過程爲背景》,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一,上海

遠東出版社,1994.8,又收入《釋中國》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3月

《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前言,《清華文叢》之五,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說殷墟蔔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本

第3分,1993

《從幾件周代銅器銘文看宗法制度下的所有制》,《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1

《金石收藏家的齋名與其藏品》,《文物天地》1995.6

《貝、錢、幣-雜談古代貨幣制度對語言文字的影響(爲北京電視臺教育節目部作)》,1 996.12

《從出土文字資料看秦和西漢時代官有農田的經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四《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1997.7

《西周糧田考》,1993年西安周秦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收入《周秦文化研究》,《周秦

文化研究》編委會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11;又收入《胡厚宣先生紀念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中心編輯組編,科學出版社,1998.11

王慎行《古文字與殷周文明》序,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王振華《商周青銅兵器/古越閣藏》序,1993年11月。

張湧泉《漢語俗字研究》序,嶽麓書社,1995年4月

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序,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又刊於《文教資料》1998年第

3期。

王作新《漢字結構系統與傳統思維方式》序,武漢出版社,1999.10

《沂南陽都故城銅斧應為西漢遺物》,《文物》1999.5

《我和古文字研究》,張世林編《學林春秋》三編下冊,朝華出版社,1999

張湧泉《漢語俗字叢考》序,中華書局,2000.1;《書品》2000.6

《不合時宜的感想》,《北京大學校刊》(中文系系慶專刊)2000.3.31⑥

《推動古文字學發展的當務之急》,《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12

《我與唐蘭先生的淵源》,《中國文物報》2001.2.14⑤

《治學的三種精神》,《中國文物報》2003.2.19③“文博百家言(20)”

與朱德熙先生合作

《戰國文字研究(六種)》,《考古學報》,1972.1

《關於侯馬盟書的幾點補釋》,《文物》1972.8

《信陽楚簡考釋(五篇)》,《考古學報》1973.1

《秦始皇“書同文字”的歷史作用》,《文物》1973.11(此文末段爲編輯所加)

《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文物》1973.12

《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文物》1979.1

《戰國時代的 和秦漢時代的“半”》,《文史》8輯,1980

《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考釋補正》,《文史》10輯,1980

《七十年代出土的秦漢簡冊和帛書》,《語文研究》1982.1;《中國語文研究》第6期(

題爲《七十年代中國出土的秦漢簡冊和帛書》)

《評<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光明日報》1987.11.5(3)

專著

《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重印,1996年4月第三次重印;1999.12第五次重印;20001.6第七次印刷;臺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英文版,羅傑瑞、馬幾道譯,2000年;韓文版(名為《中國文字學》),李鴻鎮譯,新雅社,2001年1月20日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2000.1第2次印刷

《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自選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7

《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10

《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0

參加編寫

《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

《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

《曾侯乙墓》(上)(第五章第六節、附錄一、二),文物出版社,1989

《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6;又見《江陵望山沙塚楚墓》中“附錄二望山1、2號竹簡釋文與考釋”,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9

《郭店楚墓竹簡》(注釋中“按語”部分),文物出版社,1998.5

主編

《古文獻學基礎知識叢書》,待出

待查:《人民日報》1989.7.5評劉起釪文

鸟类知识简介

鸟类知识简介 三、行为生态 1鸟类的食性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三大类其中肉食性又可分为食肉类、食鱼类、食虫类和食腐类。 食肉鸟类:包括隼形目、鸮形目中的绝大多数以及少数其它鸟类如贼鸥等。这类鸟嘴呈钩状爪利两翅强健善飞其中多为捕食者食腐类严格地说也属于这类。 隼形目(猎隼) 鸮形目(猫头鹰) 蓝翡翠(佛法僧目) 鹬(鸻形目) 食鱼鸟类:种类极多主要为水鸟和海鸟捕猎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另外不少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涉禽也属于这类。

食虫鸟类:为鸟类中最多的一类又以雀形目为最这类鸟通常飞行迅速而敏捷眼尖嘴快我曾亲眼看到我养的白头鹎雏鸟原地吃到飞过它身旁的苍蝇的情况。一般来说哺雏期间这类鸟会大量捕食有害农林的昆虫所以这类鸟绝大多数为农林益鸟 植食性鸟类:这类鸟通常情况下吃植物种子、果肉和花蜜有些能储藏食物如松鸦等。左边这只乌鸫(雀形目)既食植物果子也食昆虫因此所谓植食性的鸟类多数并非严格的只吃植物食物。但象蜂鸟这样的鸟类则是终生以花蜜为食的某些硬嘴鸟也是终生以植物为食这类属于狭食性鸟类有的甚至是专食性的。一般地说广食性的鸟类种群优势比狭食性的要大。 杂食性鸟类:其实许多食虫鸟类和植食性鸟类都可列入到这类中这类中最典型的是乌鸦只要是人能吃的它们都吃。左边是一种分布很广的乌鸦(雀形目)右边是麻雀(雀形目)。严格地说上页的乌鸫属于杂食性鸟而麻雀由属于植食鸟。 2、鸣啭鸟类的鸣啭 一次在湖北安陆一处洪荒山中流连一周多听到黄鹂的鸣啭声让我激动不已当时就对它们的鸣声做了一些记录在短短几天里发现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叫法。可惜的是我不懂鸟声学无法理解那些有什么意义。不过我知

鸟类相关知识

护林家族鸟类相关知识 一、鸟类知识简介 (一)生态习性 1鸟类的食性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三大类其中肉食性又可分为食肉类、食鱼类、食虫类和食腐类。 食肉鸟类:包括隼形目、鸮形目中的绝大多数以及少数其它鸟类如贼鸥等。这类鸟嘴呈钩状爪利两翅强健善飞其中多为捕食者食腐类严格地说也属于这类。 隼形目(猎隼) 鸮形目(猫头鹰) 蓝翡翠(佛法僧目) 鹬(鸻形目) 食鱼鸟类:种类极多主要为水鸟和海鸟捕猎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另外不少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涉禽也属于这类。 食虫鸟类:为鸟类中最多的一类又以雀形目为最这类鸟通常飞行迅速而敏捷眼尖嘴快我曾亲眼看到我养的白头鹎雏鸟原地吃到飞过它身旁的苍蝇的情况。一般来说哺雏期间这类鸟会大量捕食有害农林的昆虫所以这类鸟绝大多数为农林益鸟 植食性鸟类:这类鸟通常情况下吃植物种子、果肉和花蜜有些能储藏食物如松鸦等。左边这只乌鸫(雀形目)既食植物果子也食昆虫因此所谓植食性的鸟类多数并非严格的只吃植物食物。但象蜂鸟这样的鸟类则是终生以花蜜为食的某些硬嘴鸟也是终生以植物为食这类属于狭食性鸟类有的甚至是专食性的。一般地说广食性的鸟类种群优势比狭食性的要大。 杂食性鸟类:其实许多食虫鸟类和植食性鸟类都可列入到这类中这类中最典型的是乌鸦只要是人能吃的它们都吃。左边是一种分布很广的乌鸦(雀形目)右边是麻雀(雀形目)。严格地说上页的乌鸫属于杂食性鸟而麻雀由属于植食鸟。 2、鸣啭鸟类的鸣啭 一次在湖北安陆一处洪荒山中流连一周多听到黄鹂的鸣啭声让我激动不已当时就对它们的鸣声做了一些记录在短短几天里发现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叫法。可惜的是我不懂鸟声学无法理解那些有什么意义。不过我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誉黄鹂为单簧演奏家了那声音的确太美了。 鸟鸣声可谓丰富多采有的单调简单有的千回百啭或让人陶醉或使人恐怖......鸣管简单的自然弄不出好的声音鸣管完整的但管膜和鸣肌缺乏也不行而鸣禽类无论是鸣肌还是管膜都很发达所以就能发出千差万别的鸣声了。

鸟类分目检索表

(1)脚适于游泳;有发达的蹼 (2) 脚适于步行;无蹼,或不发达 (8) (2)鼻呈管状.............................................................................................鹱形目--1鼻不呈管状 (3) (3)趾间具全蹼..........................................................................................鹈形目--2趾间不具全蹼 (4) (4)嘴通常扁平,先端具嘴甲;雄性具交接器......................................................雁形目--3嘴不扁平;雄性不具交接器 (5) (5)翅尖长;尾羽正常发达..............................................................................鸥形目--4翅短,或尖或圆;尾羽甚短 (6) (6)翅尖;无后趾..........................................................................................海雀目--5翅圆;后趾存在 (7) (7)向前三趾间具蹼.......................................................................................潜鸟目--6前趾各具瓣蹼(附的两侧附有叶状膜).........................................................鸊鷉目--7(8)颈和脚均较短;胫部全部被羽;无蹼 (11) 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蹼不发达 (9) (9)后趾发达,与前趾同在一个平面上,眼先裸出................................................鹳形目---8后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其他趾稍高,眼前常被羽 (10) (10)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眼先被羽或裸出;趾间无蹼,有时具瓣蹼..................................................................................................................鹤形目--9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等长(麦鸡属例外);眼先被羽,趾间蹼不发达或缺......................................................................................................鸻形目--10(11)嘴爪均特强锐且弯曲;嘴基具蜡膜 (12) 嘴爪形或平直或仅稍曲;嘴基不具蜡膜(鸽形目例外) (14) (12)足呈对趾型,舌厚而且为肉质,尾脂腺被绒羽................................................鹦形目--11足不呈对趾型,舌正常,尾脂腺被羽或裸出 (13) (13)蜡膜裸出,两眼侧置,外趾不能反转(鹗属例外),尾脂腺被羽........................隼形目--12蜡膜被硬须掩盖,两眼向前,外趾能反转,尾脂腺露出..............................(鹗)鸮形目—13(14)三趾向前,一趾向后(有时无后趾),各趾彼此分离(除极少数外) (20) 趾不具上例特征 (15) (15)足大都呈前趾型,嘴短阔而平扁,无嘴须......................................................雨燕目—14足不呈前趾型,嘴强而不平扁(夜鹰目例外)常具嘴须 (16) (16)足呈异趾型..........................................................................................咬鹃目—15足不呈异趾型 (17) (17)足呈对趾型 (18) 足不呈对趾型 (19) (18)嘴强直呈凿状,尾羽通常坚挺尖出............................................................鴷形目—16嘴端稍曲,不呈凿状,尾羽正常...............................................................鹃形目—17(19)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时更具盔突,鼻不呈管状,中爪不具栉缘............佛法僧目—18嘴短阔,鼻通常呈管状,中爪具栉缘.........................................................夜鹰目—19(20)嘴基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沙鸡除外)....................................鸽形目—20嘴全被角质,嘴基无蜡膜 (21) (21)后爪不比其它趾的爪长,雄者多具距…………………………………………………鸡形目—21后爪较他趾的爪长,无距………………………………………………………………雀形目—22

鸟类分类表

鸟类分类表 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 1.鸵鸟科Struthionidae 鸵鸟属Struthio 美洲鸵鸟目Rheiformes 1.美洲鸵鸟科Rheidae 美洲鸵鸟属Rhea 鹤鸵目Casuariiformes 1.鹤鸵科Casuariidae 鹤鸵属Casuarius 2.鸸鹋科Dromaiidae 鸸鹋属Dromaius ?形目Tinamiformes 1.?科Tinamidae 红翅?属Rhynchotus 斑?属Nothoprocta 侏?属Taoniscus 凤头?属Eudromia 山?属Tinamotis ?属Tinamus 林?属Nothocercus 穴?属Crypturellus 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 1.无翼鸟科Apterygidae 无翼鸟属Apteryx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1.企鹅科Spheniscidae 王企鹅属Aptenodytes 冠企鹅属Eudyptes 小蓝企鹅属Eudyptula 黄眼企鹅属Megadyptes 阿德利企鹅属Pygoscelis 环企鹅属Spheniscus 雁形目Anseriformes 1.叫鸭科Anhimidae 叫鸭属Anhima 冠叫鸭属Chauna 2.鸭科Anatidae 鸳鸯属Aix 埃及雁属Alopochen 巴西凫属Amazonetta 鸭属Anas 雁属Anser 环颈鸭属Callonetta 栖鸭属Cairina 鹊鸭属Bucephala 潜鸭属Aythya 黑雁属Branta 麝鸭属Biziura 澳洲灰雁属Cereopsis 鬃林鸭属Cereopsis 树鸭属Dendrocygna 天鹅属Cygnus 蓝翅雁属Cyanochen 扁嘴天鹅属Coscoroba 长尾鸭属Clangula 草雁属Chloephaga 黑头鸭属Heteronetta 丑鸭属Histrionicus 山蓝鸭属Hymenolaimus 棕胁秋沙鸭属Lophodytes 红耳鸭属Malacorhynchus 云石斑鸭属Marmaronetta 海番鸭属Melanitta 湍鸭属Merganetta 秋沙鸭属Mergellus 绿翅雁属Neochen 狭嘴潜鸭属Netta 棉凫属Nettapus 花脸硬尾鸭属Nomonyx 硬尾鸭属Oxyura 距翅雁属Plectropterus 小绒鸭属Polysticta 黑头凫属Pteronetta 花纹鸭属Salvadorina 瘤鸭属Sarkidiornis 绒鸭属Somateria 澳洲斑鸭属Stictonetta 船鸭属Tachyeres 麻鸭属Tadorna 白背鸭属Thalassornis 3.鹊雁科Anseranatidae 鹊雁属Anseranas 鸡形目Galliformes 1.冢雉科Megapodidae 摩鹿加冢雉属Eulipoa 冢雉属Megapodius 苏拉冢雉属Macrocephalon 眼斑冢雉属Leipoa 营冢雉属Talegalla 冠冢雉属Aepypodius 丛冢雉属Alectura 2.凤冠雉科Cracidae 夜冠雉属Nothocrax 盔嘴雉属Mitu 盔凤冠雉属Pauxi 凤冠雉属Crax 稚冠雉属Ortalis 冠雉属Penelope 盔凤冠雉属Pipile 肉垂冠雉属Aburria 镰翅冠雉属Chamaepetes 山冠雉属Penelopina 角冠雉属Oreophasis 3.松鸡科Tetraonidae 花尾榛鸡属Bonasa 艾草松鸡属Centrocercus 蓝松鸡属Dendragapus 镰翅鸡属Falcipennis 雷鸟属Lagopus 松鸡属Tetrao 草原松鸡属Tympanuchus 4.雉科Phasianidae 石鸡属Alectoris 沙鹑属Ammoperdix 雪山鹑属Anurophasis 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竹鸡属Bambusicola 红林鹧鸪属Caloperdix 鹑属Coturnix 鹧鸪属Francolinus 彩鹧鸪属Galloperdix 红头山鹑属Haematortyx 雪鹑属Lerwa 马岛鹑属Margaroperdix 黑鹑属Melanoperdix 高山鹑属Ophrysia 丛林鹑属Perdicula 山鹑属Perdix 石鹑属Ptilopachus 长嘴山鹑属Rhizothera 冕鹧鸪属Rollulus 雪鸡属Tetraogallus

鸟类分类大全格式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 1、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共鸟]形目: [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2、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鸟类传统分类表

鸟类传统分类表 ? 1 蜥鸟亚纲 ? 1.1始祖鸟目 o 1.1.1始祖鸟科 ? 1.2孔子鸟目 o 1.2.1孔子鸟科 o 1.2.2长城鸟科 ? 2 反鸟亚纲 ? 2.1始反鸟目 ? 2.2华夏鸟目 ? 2.3长翼鸟目 ? 3 今鸟亚纲 o 3.1 齿颚总目 ? 3.1.1鱼鸟目 ? 3.1.2黄昏鸟目 o 3.2 古颚总目 Paleognathae ? 3.2.1 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 ? 3.2.1.1鸵鸟科 Struthionidae ? 3.2.2 美洲鸵鸟目 Rheiformes ? 3.2.2.1美洲鸵鸟科 Rheidae ? 3.2.3 鹤鸵目 Casuariiformes ? 3.2.3.1鹤鸵科 Casuariidae ? 3.2.3.2鸸鹋科 Dromaiidae ? 3.2.4 无翼鸟目 Apterygiformes ? 3.2.4.1无翼科Apterygidae ? 3.2.5 ?形目Tinamiformes/又称鹬鸵目 ? 3.2.5.1鹬鸵科 Tinamidae o 3.3 楔翼总目 Impennes ? 3.3.1 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 ? 3.3.1.1企鹅科 Spheniscidae o 3.4 今颚总目 Neognathae ? 3.4.1 雁形目 Anseriformes ? 3.4.1.1叫鸭科 Anhimidae ? 3.4.1.2鸭科 Anatidae ? 3.4.1.3鹊雁科 Anseranatidae ? 3.4.2 鸡形目 Galliformes ? 3.4.2.1冢雉科 Megapodidae ? 3.4.2.2凤冠雉科 Cracidae ? 3.4.2.3松鸡科 Tetraonidae ? 3.4.2.4雉科 Phasianidae ? 3.4.2.5珠鸡科 Numididae ? 3.4.2.6吐绶鸡科 Meleagrididae

鸟类分目检索表

鸟类分目检索表 (1) 脚适于游泳;有发达的蹼 (2) 脚适于步行;无蹼,或不发达…………………………………………………………(8) (2) 鼻呈管状…………………………………………………………………………………鹱形目--1 鼻不呈管状………………………………………………………………………………(3) (3) 趾间具全蹼………………………………………………………………………………鹈形目--2 趾间不具全蹼……………………………………………………………………………(4) (4)嘴通常扁平,先端具嘴甲;雄性具交接器………………………………………………雁形目--3 嘴不扁平;雄性不具交接器………………………………………………………………(5) (5)翅尖长;尾羽正常发达……………………………………………………………………鸥形目--4 翅短,或尖或圆;尾羽甚短………………………………………………………………(6) (6)翅尖;无后趾………………………………………………………………………………海雀目--5 翅圆;后趾存在……………………………………………………………………………(7) (7)向前

三趾间具蹼……………………………………………………………………………潜鸟目--6 前趾各具瓣蹼(附的两侧附有叶状膜).........................................................鸊鷉目--7 (8)颈和脚均较短;胫部全部被羽;无蹼 (11) 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蹼不发达………………………………………………(9) (9)后趾发达,与前趾同在一个平面上,眼先裸出…………………………………………鹳形目---8 后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其他趾稍高,眼前常被羽…………………(10) (10)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眼先被羽或裸出;趾间无蹼,有时具瓣蹼……………………………………………………………………………………………………鹤形目--9 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等长(麦鸡属例外);眼先被羽,趾间蹼不发达或缺......................................................................................................鸻形目--10 (11)嘴爪均特强锐且弯曲;嘴基具蜡膜 (12) 嘴爪形或平直或仅稍曲;嘴基不具蜡膜(鸽形目例外)………………………………(14) (12)足呈对趾型,舌厚而且为肉质,尾脂腺被绒羽…………………………………………鹦形目--11 足不呈对趾型,舌正常,尾脂腺被羽或裸出…………………………………………(13) (13)蜡膜裸出,两眼侧置,外趾不能反转(鹗属例外),尾脂腺被羽……………………隼形目--12

鸟类分类及动物标本

1.脊索动物门 1.1脊椎动物亚门 1.1.1鸟纲 1.1.1.1突胸总目 1.1.1.1.1隼形目 1.1.1.1.1.1鹰科 1蛇雕 2松雀鹰 3苍鹰 4林雕 5鹰雕 6鸢 7普通鵟 1.1.1.1.2鴷形目 1.1.1.1. 2.1啄木鸟科 8斑啄木鸟 9黑枕绿啄木鸟 10黄嘴噪啄木鸟 11黄冠绿啄木鸟 12姬啄木鸟 13星头啄木鸟 14蚁裂 1.1.1.1. 2.2须鴷科 15大拟啄木鸟 1.1.1.1.3鸻形目 1.1.1.1.3.1鹬科 16白腰杓鹬 17大沙锥 18黑腹滨鹬 19灰鹬 20矶鹬 21丘鹬 22扇尾沙锥 1.1.1.1.3.2反嘴鹬科 23黑翅长脚鹬

1.蛇雕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别称:大冠鹫、蛇鹰、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 识别:全长61~73厘米,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 羽冠,覆盖后头。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 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跗蹠及趾 黄色,爪黑色,多成对活动。 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喜在林地及林缘活动,在高空盘旋飞翔, 发出似啸声的鸣叫。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 他甲壳动物。用树枝筑巢于高大树上。每年3~5月份繁殖,产卵一枚,卵色乳白或黄白色杂以红棕色污渍。营巢于高树上,用树枝搭成平台式的巢,内铺绿叶。以小型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鸟类为食。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 中国。 2. 松雀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别称: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鹞 识别:小型猛禽,体长28~38厘米。雄鸟上体黑灰色,喉 白色,喉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其余下体白色 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个体 较大,上体暗褐色,下体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

鸟类分类

鸟纲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出现最晚,数量最多的一纲。鸟纲现存将近9000种,比哺乳动物几乎多一倍,但不同鸟类之间的差异却远比哺乳动物等少,象蓝鲸、鼩鼱、袋鼠和鸭嘴兽那样大的差别在鸟类中是不存在的,有些不同科的鸟类之间的区别甚至比某些同科而不同属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差别还要小。 鸟纲分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两个亚纲,现存的鸟纲都可以划入今鸟亚纲的三个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我国现存的鸟类都属于今颚总目。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今鸟亚纲除了现存的三个总目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齿颚总目,鸟类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史前鸟类的化石非常稀少珍贵。不同的学者对鸟类的分类有一定的差别,单就鸟类的总数就可差上几百种之多,目和科的划分也是互有差异。 鸟类的分类依据 鸟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与所有动物分类学研究一样,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所积累的资料对于鸟类类群的认识,特别是高级分类阶元的特征,有重大贡献。随着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形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应用于分类特征和亲缘关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系统分类学的研究。 鸟类的分类学特征 通常鸟类分类鉴定时主要依靠外部形态特征,例如喙的形态和长短,跗趾与趾的特征以及所被覆的鳞片形态和树目,飞羽(特别是初级飞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尾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体形,各部的量度和特征,各部的羽色和羽饰特征,裸皮的颜色等。要区别雌、雄、幼体与亚成体以及不同季节的羽色变化,找出其间的共性和不同。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这里所说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指与生长发育、生命周期有关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例如巢与卵的特征、亲鸟在孵卵及育雏活动中的分工、雏鸟发育特征、换羽规律及顺序、鸣声的声谱分析、食性以及迁徙特性等,大量内容早已汇入对鸟类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中。 ●生态学和行为学特征 在深入分析系统进化理论方面,生态学和行为学的重要性日益引起注意。物种进化是与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密切相关的,因而对栖息地及生态位的广泛研究,必将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鸟类分目检索表

中国鸟类分目检索表 1 蹼发达,脚适应于游泳 (2) 蹼不发达或缺,脚适于步行 (7) 2 鼻呈角质管状......................................................................................鹱形目鼻不呈角质管状 . (3) 3 趾间具全蹼(全蹼足) ...........................................................................鹈形目趾间不具全蹼 (4) 4 嘴通常平扁,先端具嘴甲;雄性具交接器......................................................雁形目嘴不平扁或不具嘴甲,雄性不具交接器.. (5) 5 翅尖长;尾羽正常发达............................................................................鸥形目翅短,或尖或园;尾羽甚短 .. (6) 6 向前的三趾间具蹼 ...............................................................................潜鸟目向前的三趾各具瓣蹼 ............................................................................鸊鷉目7 颈和脚均较长;胫下部裸出;蹼不发达. (8) 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无蹼 (10) 8 后趾发达,与前趾在同一平面上;眼先裸出...................................................鹳形目后趾不发达或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前趾稍高;眼先常被羽. (9) 9 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眼先被羽或裸出,趾间无蹼或具瓣蹼.....鹤形目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等长;眼先被羽,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 ...............................................................................................................鸻形目10 嘴和爪均特别强锐弯曲;嘴基具蜡膜. (11) 嘴和爪均平直或稍曲;嘴基多不具蜡膜(鸽形目例外) (13) 11 足呈对趾型;舌厚而为肉质;尾脂腺被冉羽················································鹦形目 足不呈对趾型;舌正常;尾脂腺被冉羽或裸出 (12) 12 蜡膜裸出;两眼侧置,外趾不能反转(鹗属例外),尾脂腺被羽···························隼形目 蜡膜被硬须掩盖,两眼向前,外趾能反转;尾脂腺裸出 ...................................鸮形目13 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后趾有时付缺);各趾彼此分离(除极少数外) .. (19) 趾不具上述特征 (14) 14 足大都呈前趾型,嘴短阔而平扁;无嘴须···················································雨燕目 足不呈前趾型,嘴通常强不平扁(夜鹰例外),常具嘴须 (15) 15 足呈异趾型······················································································咬鹃目 足不呈异趾型 (16) 16 足呈对趾型 (17) 足不呈对趾型 (18) 17 嘴强直呈凿状;尾羽通常坚挺尖出··························································鴷形目 嘴端稍曲,不呈凿状;尾羽正常·······························································鹃形目18 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的种类具盔突;鼻不呈细膜管状,中爪不具栉缘佛 ···法僧目 嘴短阔;鼻通常呈细膜管状;中爪具栉缘···················································夜鹰目19 嘴基有柔软皮肤形成的蜡膜;上嘴先端膨大而具坚硬角质(沙鸡除外) ·············鸽形目 嘴全被以硬性角质,嘴基无蜡膜 (20) 20 后爪不较他趾的爪长;雄性常具距··························································鸡形目 后爪较他趾的爪长;雄性均无距·····························································雀形目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猛禽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有战斗机绰号为“猛禽”。 基本简介 猛禽 鸟类的一种类型,如鹰,雕,鸢,鹫,鸮,隼等.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猛禽是鸟类王国中一个重要的类群,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益鸟,均在食物链中占据次级以上的位置,是典型的消费者。猛禽中的许多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有31种猛禽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而我国更是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般地说猛禽类有两大类,一类是隼形类,如老鹰、秃鹫等,另一类是鸮形类,如猫头鹰等。猛禽是食肉类鸟类,一部分食腐。猛禽都有向下弯曲的钩形嘴,的足,除鹫类外大都有非常锋利的爪,它们有良好的视力,可以在很高或很远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或水中的食物。全世界现生猛禽432种,其中隼形类有298种,鸮形类有134 形态特征 猛禽体形大小相差悬殊,不同的体形意味着他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猛禽 ,其中体形巨大者如康多兀鹫,翼展近三米,体重可达数十公斤,体形细小者如领鸺鹠体长仅15厘米左右,与麻雀相当。猛禽皆为掠食性鸟类,生态位接近,因而具有一些相似的形态特征:所有猛禽喙均强健有力,喙端部具钩,边缘锐利,许多物种还具有齿突,以便控制猎物,所有猛禽喙的基部都有蜡膜覆盖,蜡膜的面积较大,会覆盖鼻孔,部分物种

珍稀及保护鸟类名录

中国国家I级保护鸟类名录 短尾信天翁Short-tailed Albatross Diomedea albatrus 鹱形目信天翁科 白腹军舰鸟Christmas Island Frigatebrid Fregata andrewsi 鹈形目军舰鸟科黑鹳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鹳形目鹳科I 东方白鹳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鹳形目鹳科 白鹳White Stork Ciconia ciconia 鹳形目鹳科 朱鹮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鹳形目鹮科 中华秋沙鸭Chinese Merganser Mergus squamatus 雁形目鸭科 玉带海雕Pallas's Fish Eagle Haliaeetus leucoryphus 隼形目鹰科 白尾海雕White-tailed Sea Eagle Haliaeetus albicilla 隼形目鹰科 虎头海雕Steller's Sea Eagle Haliaeetus pelagicus 隼形目鹰科 胡兀鹫Bearded Vulture Gypaetus barbatus 隼形目鹰科 白肩雕Imperial Eagle Aquila heliaca 隼形目鹰科 金雕Golden Eagle Aquila chrysaetos 隼形目鹰科 黑嘴松鸡Black-billed Capercaillie Tetrao parvirostris 鸡形目松鸡科 斑尾榛鸡Chinese Grouse Bonasa sewerzowi 鸡形目松鸡科 雉鹑Chestnut-throated Partridge Tetraophasis obscurus 鸡形目雉科 四川山鹧鸪Sichuan Hill Partridge Arborophila rufipectus 鸡形目雉科 海南山鹧鸪Hainan Hill Partridge Arborophila ardens 鸡形目雉科 黑头角雉Western Tragopan Tragopan melanocephalus 鸡形目雉科 红胸角雉Satyr Tragopan Tragopan satyra 鸡形目雉科 灰腹角雉Blyth's Tragopan Tragopan blythii 鸡形目雉科 黄腹角雉Cabot's Tragopan Tragopan caboti 鸡形目雉科 棕尾虹雉Himalayan Monal Lophophorus impejanus 鸡形目雉科 白尾梢虹雉Sclater's Monal Lophophorus sclateri 鸡形目雉科 绿尾虹雉Chinese Monal Lophophorus lhuysii 鸡形目雉科 蓝鹇Swinhoe's Pheasant Lophura swinhoii 鸡形目雉科 褐马鸡Brown Eared Pheasant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鸡形目雉科 白颈长尾雉Elliot's Pheasant Syrmaticus ellioti 鸡形目雉科 黑颈长尾雉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鸡形目雉科 黑长尾雉Mikado Pheasant Syrmaticus mikado 鸡形目雉科 灰孔雀雉Grey Peacock Pheasant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鸡形目雉科 绿孔雀Green Peafowl Pavo muticus 鸡形目雉科 白鹤Siberian White Crane Grus leucogeranus 鹤形目鹤科 赤颈鹤Sarus Crane Grus antigone 鹤形目鹤科 白头鹤Hooded Crane Grus monacha 鹤形目鹤科 黑颈鹤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鹤形目鹤科 丹顶鹤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鹤形目鹤科 大鸨Great Bustard Otis tarda 鹤形目鸨科 波斑鸨Houbara Bustard Chlamydotis macqueenii 鹤形目鸨科 小鸨Little Bustard Tetrax tetrax 鹤形目鸨科 遗鸥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 鸻形目鸥科

隼形目

高山兀鹫 GAO SHAN WU JIU 学名:Gyps himalayensis 英文名:Himalayan Griffon 鸟纲隼形目鹰科 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宁夏、四川、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国外见于中亚、印度等地。 高山兀鹫(又名兀鹫、黄秃鹫)栖息于高山、高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觉、视觉敏锐,飞翔能力持久。留鸟。主要以腐肉和尸体为食,极度饥饿时才捕食蛙、蜥蜴、鸟类、小型哺乳类和昆虫。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悬崖峭壁处,每产1卵,孵化期约50多天,晚成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秃鹫 TU JIU 学名:Aegypius monachus 英文名:Cinereous Vulture 鸟纲隼形目鹰科 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偶见于陕西、山西、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和台湾。国外见于西北非、南欧至西伯利亚、中亚、印度、泰国、缅甸、日本、朝鲜。 秃鹫(又名黑秃鹫、座山雕、狗头鹫)栖息于山林裸岩、荒原等多种生境。独居,偶结小群,日行性,视觉敏锐,善飞翔。留鸟。主要以大型动物腐尸为食,偶尔猎捕中小型动物。 繁殖期3—5月,营巢于森林高树或高原悬崖处,每产1—2卵,孵化期52—55天,晚成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金 JIN DIAO 学名:Aquila chrysaetos 英文名:Golden Eagle 鸟纲隼形目鹰科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国外见于欧亚大陆、日本、朝鲜、北非和北美洲。 金 (又名洁白 、金翅 )栖息于高山林地、草原、荒漠及丘陵地带。单独或成对,冬季结小群活动,视觉敏锐,性凶猛,飞行速度快且持久。留鸟。捕食中型鸟类和哺乳类,也吃大型动物尸体。 繁殖期3—5月,营巢于高树顶部或悬崖凹处,每产1—3卵,孵化期44—45天,晚成鸟。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