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学案

陈情表学案

陈情表学案
陈情表学案

《陈情表》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鉴赏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形象精粹的语言艺术。

(2)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丰富文言语感,提高诵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等方式,理解作者所陈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一、组织教学

1、工具准备:课本、积累本、练习册、习题本

2、导入新课: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并标注在课文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逮奉圣朝除臣洗马

猥以贱微责臣逋慢过蒙拔擢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更相为命

2、学生分段朗读,读准字音,读准断句,感知文本基调。

3、齐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4、解题

“陈”:陈述、禀报。

“情”:情况、情理、隐情、苦衷。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刘勰《文心雕龙》)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文学常识补充】:快速浏览,勾画要点

“疏”:疏者,通也。疏,也称奏疏,是一种就某一件事情向皇帝疏通意见,表示看法或有所匡谏的上奏文体。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云:“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对所议事项分条陈述,将基本观点阐释充分是疏的一个明显特点。如《谏太宗十思疏》

5、依据“表”的特征,思考以下问题:

(1)、谁在陈情?(知人)

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辩才,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又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

上表陈情,婉言辞谢。晋武帝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准如所请。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本文写于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

(2)、向谁陈情?(论世)

晋武帝,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靠杀戮废帝自立,建立西晋王朝,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他为笼络人心,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上表陈情,以侍奉祖母为由,辞不就职。

(3)、陈什么情?(主旨)

(4)、怎样陈情?(手法)

三、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李密情真意切的向晋武帝说明自己不能应命的原因是什么?

2、李密为什么会要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要侍奉祖母刘氏?(勾画原文具体语句,归纳概括)

3、为什么李密的“孝”能够说服晋武帝?

4、李密的《陈情表》感动了晋武帝,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李密对祖母的至孝?

四、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课外资料,思考:在现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孝”文化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1、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评价】:

推选委员丁俊杰说: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

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事迹】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2、2012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评价】: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4、甲骨文的“孝”像长着长头发的老人,金文“孝”的上部是面朝左长着长头发的驼背“老人”,老人之下有“子”(小孩),老人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号人行走,真是个“孝子”啊。小篆也基本上同于金,,而楷书的“孝”字虽无象形的意味但上部为“老”字少脚,下部为“子,说的大概是缺乏生活能力的老人需要孩子的尊没话敬和奉养。

5、许慎的《说文解字·老部》中称:“孝,善事父母者。”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7、子日:“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答:

五、归纳总结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齐读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