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因素研究及提取方式研究

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因素研究及提取方式研究

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因素研究及提取方式研究
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因素研究及提取方式研究

短时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1、听觉编码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康拉德(Conrad,1964)在研究中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B、C、P、T、V、F等辅音字母,要求被试严格按顺序来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默多克(Murdock,1961)的实验证实了这种作用。他用听觉方式先向被试分别呈现三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是由3个辅音构成的三字母组合如PTK,第二组是由3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如HAT(帽子),第三组是3个单词如EAR(耳朵)-MAN(男人)-BED(床),然后让他们进行回忆。结果表明,三字母组合与3个字母组成单词的回忆成绩差不多;而回忆3字母单词比回忆不相关的3字母组合的成绩要好得多。这说明一个单词是一个熟悉的单位,通过组块能大大提高对一系列字母的记忆数量。 2、视觉编码 有研究者(Posner,1969)让被试判别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两个字母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一样(如AA),称为同形关系,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一样,而形不一样(如Aa),称为同音关系。两个字母的呈现方式分为同时呈现和先后呈现。结果发现,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关系的字母反应更快;当间隔一两秒呈现时,同形关系和同音关系的反应时间没有差异。研究者认为,由于同形关系比同音关系具有形的优势,因此只有在依靠视觉编码进行编码的作业中才会出现这一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有实验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等,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聋哑人在他们的短时记忆中,回忆时出现混淆的主要是视觉性的或者意义性的。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着记忆材料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是比较复杂的,斯腾伯格(S.Sternberg,1969)的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向被试呈现短时记忆容量以内的、不同长度的数字系列,接着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被试的反应时间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可能有三种方式. 1、平行扫描 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那么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检索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系列自中断扫描 是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项目就停止检索。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搜索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反应时短。 3、系列全扫描 是对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记忆编码与提取

记忆编码提取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应用记忆编码/提取范式 实验变量:自变量:学习条件(2种)和提取条件(3种)因变量:回忆概率 实验材料:6组PPT词语图片,每组ppt10个词语、词语表。 主试与被试:主试:宋美学、卢晓娜 被试:乐山师范学院2010级心理学本科班24个同学,矫正视力和裸视正常。实验假设:回忆效果最好的是第二种学习条件与第二种提取线索相匹配.强有力的线索如果不能与学习条件匹配,那么在微弱线索的学习条件下的回忆还不如没有学习线索.微弱学习线索在强有力而不匹配提取条件下,效果还不如微弱但匹配的提取线索条件. 实验程序: 1、主试先准备好实验材料,给予被试指导语:“我们将要进行关于记忆的时间序列的实验,实验将进行几分钟,请你耐心进行。首先我们将呈现给你10个红色词语,请你认真看并记住词语。休息一下之后会根据实验条件的要求选择性的放或不放第二种ppt。放完后请你尽可能的回忆每一个相应的词语,并说出来。” 2、待被试明白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勾画出被试回忆正确的词语。 实验设计:两种学习条件结合三种提取条件,共有6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6组被试(每组4个被试). 学习条件①: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 学习条件②: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个单词旁边有微弱的线索词 提取条件①:没有任何线索,自由回忆 提取条件②:提供微弱线索。 提取条件③:提供强有力的线索,但这种线索被试未学习过 第一组实验: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1*1) 第二组实验:只提供微弱的线索词,让被试回忆词语。(1*2) 第三组实验:只提供有强有力的线索词(未学习),让被试回忆。(1*3) 第四组实验: 同样的词语被呈现,但每个词语旁边有微弱的线索词,再自由回忆。(2*1) 第五组实验: 提供微弱的线索,让被试回忆词语。(2*2) 第六组实验:提供强有力的线索,但这种线索被试未学习过,让被试回忆词语。(2*3)注:1*1即第一种学习条件与第一种提取条件结合。以此类推。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摘要:本实验重复了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否”反应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在识记项目为4个数字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是”反应反应时小于“否”反应反应时。不能验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为完全序列扫描。 关键字:短时记忆完全序列扫描 1. 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2. 方法 2.1 被试 教师教育学院0902班22名学生,其中男生1名,女生21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 2.3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完成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心理11—1班罗捷110724108 前言: 本实验重复了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无靶”反应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在识记项目数目为3个数字时达到最小值,之前和之后都增加。在“有靶”反应中,被试的反应时间在识记项目数目为3个时,反应时达到最大。且“有靶”的平均反应时大于“无靶”的平均反应时,不能验证为完全系列扫描。 关键字: 短时记忆、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前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

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研究方法: 被试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1级同学53名,男生17名,女生36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 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数据自动保存。

长时记忆的提取

长时记忆的提取 长时记忆的提取 提取属于信息的输出过程。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确认。回忆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的重新复现。这两种形式对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选择一定的中介。关于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可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则是把过去的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这两种理论各自适合于不同的编码形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储存,重建理论适合于语义储存。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储存;另一方面依赖于线索。倘若储存本身是有组织的、有条理的,是有层次结构的,提取时只要使层次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激活,使与这些节点有关的信息处于启动状态,回忆就会很容易进行。若储存是杂乱无章的,提取就不会顺利。线索在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索的数量多、质量高,提取就容易。线索的质量是指线索中的信息与记忆痕迹中的信息匹配联系的紧密与否。一般来

说,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这是因为再认时有关线索就是再认的感性依托,有较多的线索给以提示,可帮助尽快地确认。 再认与回忆 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人在识别某一对象时,一方面要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还要从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模式)与之对照比较,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最后才能完成确认。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就要努力寻找各种有关的线索,力图恢复过去已经建立的联系。可见,再认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有知觉、回忆、联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 精确程度。熟记了的事物一出现,几乎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化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识别。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地再认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仅有熟悉之感而无法从整体上加以正确的再认。或者对有关信息(模式)的提取发生了错误,导致错认。另一种是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的再认。例如,错把一个陌生人当作一个熟人相认,这是因为他的许多特征与熟人相似,这些特征在头脑中产生了泛化,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1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605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Short term memory experiment report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实验研究最早是由斯顿伯格(Sternberg)开始的。它是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讲: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影响,则说明短时记忆的搜索方式是平行扫描;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且随刺激的长度增加而增加,则说明是系列扫描。斯顿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个过程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一、目的 1.通过检查被试对不同长度字母的再认项目,重复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2.学习记忆搜索方式的研究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1~6 个相互无关联的大写英文字母串,其中长度为1个,2个,3个和6 个字母的字母串各呈现12次,长度为4的字母串呈现8次;长度为5的字 母串呈现10次,共做66次,呈现的字母串中一半包含靶字母,另一半不 包含。靶字母在字母串中的位置平衡分布,即各个位置出现次数相同。 三、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 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 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记忆实验。实验开始后屏幕先连续呈现一个或几个大写字母。 你要尽力记住。呈现完毕屏幕出现提示语“请判断”。随之再呈现一个大写字母。这个字母可能是刚才字母串中呈现过的,也可能是没有呈现过的。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进行判断。如果认为是刚才字母串中呈现过的请按“+”号 键,没有呈现过的则按“-”号键。要求你判断既快又准。 在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再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后,屏幕先相继呈现长度为1~6个不等的字母串,随机呈现,每次呈现完毕出现提示语“请判断”。接着出现一个靶字母,被试判断该字母是否在原先字母串中呈现过,并做出反应。程序自动记录反应时。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摘要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Sternberg(斯滕伯格)记忆项目反应方式 1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⑴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方法 2.1被试 南京XX大学和南京XX大学XX学院66名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程序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记忆项目(6个水平,分别为1、2、3、4、5、6)反应方式(两个水平,“是”反映和“否”反应)因变量为被试反应时间 2.4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保存数据。 3结果 3.1对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2因素(记忆项目、反应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1.题目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2.引言 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 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 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 3.3实验程序: 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 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 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 间隔(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 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 间隔 (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97.86 91.88 90.38 500 98.08 92.95 89.53 2000 98.08 92.74 90.60 表a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 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b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于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模仿Sternberg(1966)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经典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本实验选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三年级学生89人作为被试,在心理学部机房利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3.2中“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程序完成实验。实验为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按记忆集大小共六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识记,之后再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程序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在不同水平下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记忆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没有影响;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并不是系列全扫描,也不是Stermberg假设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方式。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1 前言 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系统的多存储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将记忆看作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且这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储存量、保持时间、储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几十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郭秀艳,2004),是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王甦、汪圣安,2006)。不论是何种记忆系统,其信息的提取方式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记忆的最终目标是信息的提取利用。在越来越奉行效率至上的近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更是始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即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

设计元素的提取

元素的提取:分类说明 1,奇妙的朋友 还记得小时候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那些童年梦境中关于童话的幻想,那些坠入凡间的天使、迷雾重重的森林、美好亦或是黑暗。这一切,我们就算在脑海中畅想千万遍也无法在现实中呈现吧。可是,同样在乌克兰摄影师 Anita Anti 的脑海里深藏许久的超现实场景,她却最终用精心制作的服装,超凡脱俗的造型完美呈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超现实童话系列作品。 虽然它只是一幅摄影作品,似乎和我们的设计是没有关联,可事实不是这样的,设计和艺术是相同的。好的设计可以称作为艺术品,同样好的艺术品也可以称作为优秀的设计,下面为大家展示一下下面这几幅作品。 说实话看到上面一幅图片,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一阵肉麻的感觉,可是你仔细研究一下,那个美丽的女人身上的小点点是什么呢?那是刺,玫瑰是带刺的,这个女人好像就是这些玫瑰的化身,身上长满了刺,却美得不可方物。

这种奇妙的感觉是不是可以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把一些人们通常认为不可能变为有可能,这就是设计的奇妙。就如同这幅画一样你觉得看着好恶心,可就是忍不住多看她几眼,因为你已经被他吸引了,设计要的就是这种吸引,你有本事把人们的眼球,吸引到你的作品上来,你就赢了。 灵感不是说非要从什么优秀的设计上提取,当然我不是说那样不可以,但是我觉得想要快速的获得灵感,就应该多看一点奇妙的东西,无论他是图片还是实物,其实都可以。 2,女人的世界

都说女生爱漂亮衣服,爱华贵的首饰,爱漫无边际的幻想,谁说不是呢,女生天生就是爱漂亮衣服,爱精美的饰品。可是女人们为什么爱呢?这些东西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女人们又怎会爱呢?请看下图。 这两张图片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浪漫多彩,一个青春活力。一句话形容就是都很带劲啊。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女生都会喜欢这二者。有些不错的的设计它的灵感它都是从一些简单的元素,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些简单的色彩。从这些方面,他们就可以提取他们想要的灵感。不可否认,这也是取得灵感的方法,但是灵感的来源太多了,从哪里都可以获得灵感,所以我觉得这些漂亮的图片能找到灵感也是可以的,不能因为觉得稀奇就否认它这种形式的存在。 在本学期的ktv设计上,我曾想过走新中式的风格,可是我的这种形式的新中式,在大家常规的意识中好像从没有过,你们可能举得天马行空,但我举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丝绸之路吧,我想把这次的设计就和丝绸之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展示时间轮回中,进化的丝绸之路,暂且给取名为——戏说丝绸之路。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效果和思考该实验在广告效果研究的运用及意义。各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再认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实验结果根据不同被试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比较三种材料的不同效果,分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并且分析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然后用本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 关键词:短时记忆记忆再认记忆差异 一、前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 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米勒(https://www.doczj.com/doc/9c13573943.htm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

设计该如何借鉴传统元素

似乎大家对国风LOGO还是比较偏爱,也可能是比较易于上手的原因,但还是希望大家能更多尝试不一样的风格,尽力走出舒适区。这一篇我们聊聊上次没有细讲的部分,偏具象的传统元素到底该如何借鉴? 传统元素应用在设计LOGO时是不是只能照搬?很难做出稍具创意的?或者是不能做出现代的风格感觉?其实不然,传统元素借鉴得当的话。表现形式和气质都有非常大的可变弹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再上一篇提及的传统元素的例子吗,如果说你想看到更多的传统元素的灵感来源直接搜“传统元素”就能看到更多。 直接提取法 直接提取法,顾名思义。直接提取传统元素中可以借鉴和应用的部分来设计LOGO即可。其中有可以完全直接照搬的,也有需要提取部分再设计的。 传统元素中图形化程度本身已经非常强的元素在合适的时候是可以直接描摹调整为logo的。显然这是难度最低的方式,你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参考,照猫画虎即可。最常见的是提取古代字画中的元素形象,剪纸窗花艺术等本身图形化程度就已经非常高的元素。这类元素在合适的场景可以直接调整应用为LOGO。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直接照搬的传统元素,一定是只能借鉴历史比较悠久的元素,避免版权问题。 特征叠加法

特征叠加法也是不难理解的,其实就是提取两到三个不同的传统元素通过合理的方式做加法。无论是外形的加法或者是内外的加法,只要满足整体性和美观度就基本能是一个及格的方案。 抽象型的元素结合难点在于一方面你需要提炼出元素,另一方面你也需要兼顾到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场景组合法 场景组合法与上面的方法其实有所共通,都是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但是不同点在于。场景组合法,是让元素成为一个场景,而叠加法则是让不同的元素成为一个整体。 少元素场景,也就是通过比较少的元素组合成一个小场景LOGO。这类LOGO需要注意,因为元素少,所以元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整体性,不能显得空、散。而且元素也需要更加精致。多元素场景与少元素场景几乎一样,只是元素的多少不同而已。当元素比较多的时候,需要注意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整体性关系。 抽象重构法 好了。终于到了最难的部分,将无论是图片或者是图形的传统元素提取后,抓住其中关键的特征点,进行抽象重构,几乎已经跳出了传统元素再设计,但根源依旧是传统元素。当你使用这种方法时,就可以不受风格的局限了,即便是传统元素也能有新的甚至是现代的气质。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对本班同学对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材料的不同对被试的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2.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材料、字母、数字 1 问题提出 1. 1 文献综述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保持时间为5秒~2 分钟。20世纪50年代 Peterson等人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是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会议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预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时会议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中去。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康拉德(Conrad,1964)在回忆辅音字母的研究中,证实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Posner(1969)通过实验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在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既要验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平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假设

是:如果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他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G.A. Mi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研究短时记忆方法有:顺序再现法,自由再现法,再认法,再学法,提示法等。不同会议方法的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结果可以用保持量和正确回忆百分数来反映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正确率。采用顺序再现法计算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保持量=最后全对的容量(M次)+∑Ni/3 (M为该容量的字符数;N为该容量三组材料中正确的组数,M=1~M,i=1~N。) 短时记忆保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 组块的长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单组块没有意义或与人的经验不匹配时,组块的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2) 实验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实验材料,如数字、字母、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回忆方法。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再现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 (4) 延迟回忆的时间。一般延迟回忆的时间越长,回忆起来的刺激数目就越少。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指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Sternberg 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Sternberg使用加因素法分析“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的心理过程。在他的实验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者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但Morin等(1976)也发现,当识记项目快速呈现并立即进行测试,会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种效应难于被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所解释,但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却可以给予说明,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扫描是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的,搜索到所需的项目后,即可停止。并指出,Sternberg的实验之所以未发现系列位臵效应,是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复述,从而掩盖了这种效应。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同时探讨Morin等提出的呈现时间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结果的影响。 1.方法 1.1被试:74名 1.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实验; 1.3实验设计: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 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臵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自变量(1):记忆集大小B (6个水平,B1-B6=1-6) (2):反应类型A (2个水平,A1=是,A2=否) (3):呈现时间C (2个水平,C1=1200ms, C2=600ms) 1.4实验程序: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 1.2s/0.6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 出现一个数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 2.结果 表1 记忆集大小B的描述性统计以及95%臵信区间(N=70)

品牌传播——关于记忆点提炼

短期记忆——短暂储存的容量有限的信息。长期记忆——持久储存的容量基本无限的信息。 记忆编码——解释了信息是怎样和在哪里进入记忆的。在记忆中形成的联系的强度取决于在编码过程的我们所处理的信息量(这一信息我们思考了多少)以及处理方式。 记忆提取——指的是信息怎样从记忆中被取回。 你看一汽大众乘用车的广告上海大众的广告,就没有明显、突出的记忆点。如果不是喜 欢汽车,谁会记得一块蓝布遮住的新朗逸~不是姜文,全新帕萨特的广告也是,新桑塔纳 的广告把车拍的很漂亮,但是广告我没有记住,车,只记得家族式前脸,家族式车身,和帕萨特、朗逸的区隔越来越模糊 一汽大众:2010款捷达的广告,以《甜蜜蜜》旋律为背景音乐,幸福的工薪层一家三口的人车生活微电影广告…全新宝来的广告,以一位有为、时尚、小清新形象男青年的幸福遐想微电影广告。很好!@ 国产:爱国情节,价格优势。美系:大功率,动力强劲。德系:综合实力高,机器品质好。法系:另类前卫,品质不俗。日系:低耗节能,内饰精细。韩系:外形时尚,价格适中。市场分割:国别主导层次;品牌主导层次。营销人员需要识别导致消费者作出决策的产品属性层次,以便理解不同的竞争力和这些不同品牌组形成的方式。 首先考虑价格的购买者是价格主导型。首先决定车型(运动型、乘用型、商务型、柴油、混合动力)的购买者是车型主导型;首先选择品牌的是品牌主导型。车型/价格/品牌形成一个细分市场;质量/服务/车型形成另一个细分市场。属性的层次揭示——顾客细分市场。 十年生死两茫茫,百度兴,谷歌亡。三六零出,卡巴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推特死,脸书墙。人人开心忽还乡,马化腾,山寨王。tao宝亲,团购亡。视频跟着拼,论坛靠色狼,微信帮上床。导航网,已无常,全靠微博忙,纸媒泪千行。【微搜索】 重新设计产品(品类创新),改变品牌信念,改变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信念,改变权重,唤起对被忽视属性的注意,改变购买者的理想标准。 Philip Kotler:营销不是兜售你的产品或服务,营销是创造消费者价值。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企业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中国企业也曾经在创造消费者价值上倾注心力,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顾客忠诚度管理,都是中国企业不断努力和践行的。 2012年轿车品牌销量No.1,福克斯29.64万辆。优质发动机血统,同价位车里为数不多的前后独立悬挂,经济实用的油耗,美系车的澎湃动力,在科技创新上,福特是下了功夫的。沁园春?国产车中国汽车,百年发展,十年辉煌。望大街小巷,微面QQ。吉利奇瑞,购购收收。一汽上汽,江淮力帆,欲与欧美过过招。比亚迪,看电力能源,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 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 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2、被试坐在速视器观察窗前,面部紧贴观察窗,指导语:“我将呈现一组数字,要求你努力记住,当刺激消失后,立即将它默写下来。”主试在A视场逐个呈现3位数字卡片,每个卡片呈现1秒钟。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5秒钟将刚看到的3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编号性别数字记忆量字母记忆量 1 2 8 6 2 2 7 6 3 2 6 6 4 2 10 5 5 1 7 5 6 1 11 9 7 2 9 5 8 1 9 6 9 2 9 6 10 1 10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