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Chapter 0 Introduction to Histology Histology(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Chapter 1 Epithelium Tissue 定义: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特点:Ⅰ、细胞多、排列紧密、间隙少。

Ⅱ、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Ⅲ、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Ⅳ、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

上皮组织类别分类分部子类特点

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腺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功能

外分泌腺

(exocrine

gland)

多细胞腺

分泌部

/腺泡

(secretory

portion)

浆液性腺

(分泌酶原)

. 腮腺

LM:基部嗜碱性(核偏基底部,圆),

顶部嗜酸性分泌颗粒。

EM:基部大量RER,顶部酶原颗粒。

黏液性腺

(分泌糖蛋白)

. 十二指肠腺

LM:核扁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不

染色,空泡状(PAS紫红色)。

EM:高尔基体发达,大量黏原颗粒。

混合性腺

. 下颌下腺

“浆半月”:主要是黏液性细胞,

少量浆液性细胞在腺泡底部。

导管(duct)

单腺直接与分泌部相连。

单层或复层上皮。

多腺

单细胞腺. 杯状细胞(黏液性)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um cell):帮助腺泡排出分泌物。收缩+分泌两种功能。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名称形态特点/构成分布/举例功能

游离面

微绒毛

(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

微细指状突起。

与胞质微丝相连。

光镜不可辨。

纹状缘(小肠上

皮细胞)、刷状

扩大表面积,有

利于吸收。

纤毛

(cilium)

上皮细胞游离面

粗而长的突起。

(光镜可辨)

可节律性摆动:

1.微管(9+2结构:中央2条单

独微管+周围9组二连微管)

2.动力蛋白(ATP酶活性)

3.基体(基部,类似中心粒)

呼吸道黏膜

(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定向摆动,清除

杂质。

侧面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蛋白质颗粒排成嵴线,嵴线交错成网络。

跨膜蛋白形成封闭索。

细胞侧面顶端。

阻挡物质穿过细

胞间隙,防止组

织液外溢。

黏合带 /

中间连接

(intermediate

junction)

带状连接,胞质面与微丝相连,形成终末网。

跨膜黏附分子:钙粘蛋白(cadherin)。

与锚定蛋白(anchor protein)形成致密物。

紧密连接下方,

环绕上皮细胞顶

部。

黏着作用。

保持细胞形状。

传递细胞收缩

力。

桥粒

(desmosome)

斑状或纽扣状。

与钙粘蛋白相互连接。

胞质面有致密的附着板。

与中间丝相连。

易受摩擦的食

管、皮肤等复层

扁平上皮。

固定、支持。

(最牢固)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

(gap

斑块状

连接小体(connexon):6个杆状

的连接蛋白(connexin)组成。

中央有2nm的管腔。

柱状上皮细胞侧

面深部。

细胞间物质与信

息传递。传递化

学信息、电冲动。

junction)在Ca2+等的作用下管腔可开闭。

基底面

基膜

(basement membrane)

靠近上皮细胞部分:基板。

成分:糖蛋白 (主要是Ⅳ型

胶原蛋白,上皮侧:透明层,结

缔侧:致密层。)

靠近结缔组织部分:网板。

成分:网状纤维。

*镀银染色:黑色。

上皮细胞基部

与深层结缔组

织之间。

支持、连接、固

着。

与深层结缔组织

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移

动、影响上皮细

胞增殖分化。

质膜内褶

(plasma membrane folding)

上皮细胞基底面

...细胞膜折向胞

质形成。线粒体丰富。

扩大面积,有利

于物质转运。

半桥粒(hemidesmosome)桥粒结构的一半。将上皮细胞连于基膜上。

细胞间侧面连接≥2个: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其变化可以反映细胞病变。

Chapter Connective Tissue

定义:由多种无极性的细胞和大量ECM构成。

其中,ECM包括纤维(fiber)、基质(matrix)和组织液(tissue fluid)。Origin: Mesenchyme (间充质).

Function: connection, support, protection, defense, repair, nutrition.

Classification☆Types

Subtypes /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 Function

Ordinary

Loose CT

*areolar (蜂窝组

织)

Wide Distribution

variety of cells, abundant ECM,

loose structure, (基质多,纤维少) Dense CT

Regular Dense CT

(tendon and ligament)

肌腱, 腱膜, 韧带

纤维多

排列紧密

基质少

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

维,

其间有腱细胞

Irregular Dense CT

(dermis, et al.)

真皮, 器官被膜

粗大胶原纤维纵横交错,

形成致密板层结构,

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Elastic tissue

(large artery, et al.)

大动脉, 黄韧带, 项韧带

粗大的弹性纤维

平行排列或编织成膜状Adipose tissue

(脂肪组织)

白色/黄色脂肪组织单泡脂肪细胞,储能、保护作用

棕色脂肪组织多泡脂肪细胞,产热,新生儿较多Reticular

tissue

(网状组织)

造血组织

淋巴组织

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网状纤维+

基质

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为血细胞发

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Special Cartilage (软骨), Bones, Blood

Fibers in CT

☆Name LM EM Characteristic

Collagen

fiber (胶原纤维) *white fiber 1-20 ??m in diameter

Belt-liked wave and

branch to form a network

Ⅰ型胶原蛋白构成

Parallel-arranged fibrils (胶原原纤

维):

20-200nm in diameter

Periodic cross striation at 64nm

interval

(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H&E染色:红色(嗜酸

性)

韧性好,抗拉力强。

Elastic

fiber (弹性纤维) *yellow fiber thinner and less, ??m

branch and form a network

Core: elastin (弹性蛋白)–low

electron density;

Peripheral: microfibril (微原纤维),

10-12 nm, high electron dense

H&E染色:浅红色

醛复红染色:紫色

富有弹性。

Reticular Fiber (网状纤维)thin and less, ??m

Branch to form network

Ⅲ型胶原蛋白构成

糖蛋白(proteoglycan)覆盖

主要存在于网状组织和基膜的网板。

H&E染色:浅红色

PAS反应:紫红色

镀银染色:黑色

Ground substance (matrix, 基质) in CT: amorphous colloidal substance (无定形胶质)

Substance Composition Function

Glycosaminoglycan (GAG, 氨基聚糖)硫酸化:Chondroitin sulfate (硫酸软骨

素), Keratin sulfate (硫酸角质素),

Heparin (肝素)。

①Connection; ②Affect

the differentiation &

movement of cells; ③☆

Molecular sieve(分子

筛): Serves as a physical

barrier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bacteria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非硫酸化: Hyaluronic acid (透明质酸, HA)

Proteoglycan (蛋白聚

糖)

Protein + GAG

Glycoprotein (糖蛋白)Fibronectin (纤维粘连蛋白); Laminin (层粘连蛋白); Chondronectin (软骨粘连蛋白).

Tissue fluid Acts as the medium for exchange of metabolites.

☆Cell type LM EM Function Note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扁平多突起,胞质

丰富,弱嗜碱性。

核大,扁圆形,着

RER、高尔基

体发达。

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

白、蛋白多糖等,产生纤维

和基质。

固有细胞类型。

数量最多。

纤维细胞(fibrocyte):

色浅,核仁明显修复创伤。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macrophage)形状不规则,可有

伪足;

胞质嗜酸性,可含

吞噬物;

核小,卵圆形

有皱褶或微

绒毛;

胞质含大量

溶酶体、吞噬

体、吞饮泡和

残余体。

变形运动、吞噬能力。

*特异性吞噬(识别因子);

非特异性吞噬(粘附被吞噬

物)

趋化性(趋化因子:细菌产

物、炎症变性蛋白)。

抗原提呈(Ag presenting)

分泌:溶菌酶、补体、细胞

因子(IL-1)。

趋化性(chemotaxis):细

胞能沿趋化因子的浓度

梯度,向浓度高的部位定

向移动。

来自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monocyte)。

浆细胞(plasma cell)卵圆形,胞质嗜碱

性,核圆,偏于一

侧。

RER、高尔基

体发达。

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

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

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

于侵入的部位及慢性炎

症部位。

来自B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mast cell)卵圆形,胞质充满

粗大嗜碱性颗粒。

核小而圆,着色

深,居中。

膜表面有IgE

受体。再次接

触抗原,发生

脱颗粒。

颗粒内含肝素(抗凝血)、组

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拮抗作用)等,胞质含白三

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

沿小血管分布,皮肤、消

化管、呼吸道处较多。

具有异染性(甲苯胺蓝:

紫色,核染色浅)

脂肪细胞(adipocyte)大,圆/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

核扁圆,偏于一侧。

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

代谢。

*分泌瘦素,抑制食欲。

未分化的

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似纤维细胞。

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

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

分布:小血管周围。

白细胞(leukocyte)/

参与免疫应答,行使防御功

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受趋化

因子的吸引,穿出毛细血

管,游走到结缔组织内。

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星形多突起,突起互连成网;胞质RER丰富,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网状组织中存在。

Chapter Cartilage & Bone

一、软骨(Cartilage)

源于胚胎间充质功能:缓冲、支撑、减少摩擦

☆细胞种类形态位置功能

骨祖细胞

(osteoprogenitor

梭形软骨膜→成软骨细胞

cell)

成软骨细胞

(Chondroblast)

扁圆形,细胞较小软骨组织表面→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Chondrocyte)圆或椭圆,细胞大,核小,胞质弱

嗜碱性。RER、高尔基体丰富。

软骨组织中产生软骨基质

同源细胞群: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聚集成群。

☆软骨基质(Cartilage matrix):纤维+无定形基质(蛋白聚糖“分子筛”+水)。

软骨囊:软骨陷窝周围的软骨基质,硫酸软骨素较多,呈强嗜碱性。

软骨陷窝: 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内所在空间。

软骨膜(perichondrium):软骨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淋巴。

外层:胶原纤维较多——保护作用。内层:骨祖细胞较多。

功能:营养、生长、修复、保护。

☆分类分布组成特点功能

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肋软骨、气管及

关节

胶原原纤维

(Ⅱ型胶原蛋

白)

10-20nm,光镜不可辨

含大量水分,透明

抗压性强

一定的弹性与韧性

弹性软骨

(Elastic

cartilage)

耳廓、会厌弹性纤维交织分布较强的弹性

纤维软骨(fibrocartilage)椎间盘、关节盘

及耻骨联合

胶原纤维束

细胞较少,成行排列

纤维束平行或交叉

韧性较强,对抗外

力,吸收震荡

软骨的发生

1)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形成骨祖细胞

2)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

3)成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4)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形成

5)软骨周围的间充质形成软骨膜

软骨的生长

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 软骨膜内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软骨加厚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 : 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新基质→软骨由内至外扩大

二、骨(Osseous tissue)

功能:支持、运动、保护、造血、储存钙磷。

☆骨的细胞种类形态位置功能

骨组细胞(Osteoprogenitor 小、梭形、核椭圆,弱嗜碱性

位于外骨膜或内骨

膜贴近骨质处

→成骨细胞

成骨和成软骨的双重特性

cell)

成骨细胞(osteoblast)矮柱状,有突起,核圆形,位

于游离面,胞质嗜碱性

RER、高尔基体丰富

基质小泡(钙盐结晶)

单层排列于骨组织

表面

分泌类骨质(纤维+有机基

质)

释放基质小泡→羟基磷灰石

结晶;分泌细胞因子→调节

骨的生成,促进类骨质钙化

→骨细胞

骨细胞(osteocyte)小、扁圆形、多突起

*骨小管和骨陷窝充满组织液。

骨板内/骨板间

*胞体处于骨陷窝;

*突起位于骨小管。

溶骨和成骨作用

调节钙磷平衡

*突起间缝隙连接→胞间通讯

破骨细胞(osteoclast)多核;大,胞质嗜酸。

皱褶缘(微绒毛聚集而成,增大

吸收表面积),周缘有一环形胞

质亮区(clear zone),构成环

形围墙,封闭局部的微环境。

骨组织被吸收部

溶酶体、线粒体发达。

很强的溶骨、吞噬、消化能力。

骨基质的组成:

羟磷灰石的结晶:不溶性的中性盐,细针状,长10-20nm,沿胶原原纤维长轴排列。

功能:粘合纤维,骨的钙化,细胞与骨质的粘附。

骨质结构的变化:编织骨(早期骨质结构)→板层骨(存在骨板)

☆骨板(bone lamella):含大量胶原纤维,同一骨板内相互平行,相邻骨板间相互垂直。

→增强了骨的强度。

☆密质骨(Compact bone,大量规则骨板紧密排列,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板间有横向的穿通管)

环骨板(circumferential lamellae):外环骨板、内环骨板

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 / 骨单位(osteon):同心圆状的哈弗斯骨板+中央管(含骨膜组织、毛细血管和神经等)。长骨中起到支撑作用的主要结构。

间骨板(interstitial lamellae):骨单位之间/骨单位和环骨板之间,骨改建过程中残留。

粘合线(cement line):骨单位之间、骨单位与内、外环骨板之间折光性较强的轮廓线。

骨盐多胶原纤维少。

穿通管:与中间管相连,内含神经、血管、淋巴管。

松质骨(Spongy bone,不规则骨板形成多孔网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骨小梁(Bone trabecula,针、片状)

长骨(long bone)的结构

骨干(密质骨+少量松质骨)、骨骺

表面:骨外膜、关节软骨;内部:骨内膜、骨髓腔、骨髓

骨膜

骨外膜(periosteum):

外层:致密结缔组织,含穿通纤维(perforating fiber)。

内层:疏松结缔组织,含骨祖细胞。

骨内膜(endosteum):骨髓腔,骨小梁、穿通管、中央管表面,含骨祖细胞。

功能:营养、保护、修复、生长

骨的发生

起源:间充质

过程: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吸收,二者相辅相成。骨发育完善后,仍交替进行内部改建。

方式:☆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膜内成骨:原始结缔组织膜内直接成骨。扁骨、不规则骨。

1)成骨部位形成原始结缔组织膜;

2)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产生骨组织;

3)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形成,血管长入,骨小梁形成;

4)骨小梁→松质骨;松质骨表面→密质骨;成骨部位周围的结缔组织→骨膜。

软骨内成骨:软骨雏形被替换成骨。四肢骨、躯干骨。

1)软骨雏形形成:成骨部位间充质细胞→软骨(形状与长成的骨相似)

2)骨领形成: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骨祖细胞→成骨细胞→薄层骨组织

3)初级骨化中心、初级骨髓腔形成:软骨基质骨化,软骨细胞凋亡→血管进入→破

骨细胞分解软骨,成骨细胞产生过渡型骨小梁→初级骨化中心、初级骨髓腔。

4)间充质细胞→网状组织;造血干细胞→骨髓

5)过渡型骨小梁被吸收,骨髓腔扩大,骨化向两端转移,骨加长。

6)次级骨化中心和骨骺的形成:出生后,类似初级骨化中心的形成,骨干和骨骺之

间的软骨——骺板。

骨的增长——骺板不断生长并替代骨组织

1)软骨储备区:细胞分散、小、扁椭圆

2)软骨增生区:细胞扁平,纵行细胞柱

3)软骨成熟区:细胞大、圆,基质变薄4)软骨钙化区:细胞开始凋亡

5)成骨区:形成过渡型骨小梁

骨的加粗

骨外膜: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表面添加骨组织

骨干内表面的破骨细胞吸收骨小梁,骨髓腔横向扩大

Chapter 3 Muscle tissue

定义: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组成。

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随意肌:骨骼肌【骨骼、内脏(食管)】——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非随意肌:心肌【心脏、近心大血管】、平滑肌【内脏、血管壁】——内脏运动升级支配

来源:中胚层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肌膜

细胞质:肌质/肌浆

滑面内质网:肌质网/肌

浆网

肌外膜(epimysium, 肌肉表面)、肌束膜(perimysium, 肌束表面)、肌内膜(endomysium, 肌纤维表面):结缔组织

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扁平有突起,肌纤维表面,干细胞性质——参与修复

☆骨骼肌纤维(Skeletal muscle fiber):

长圆柱状,无分支,外有基膜。

核:卵圆形,靠近肌膜,数量多。

肌质:充满肌原纤维(myofibril),与细胞

长轴平行,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整齐排

列,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横纹。

*肌节(sarcomere):相邻两Z线间的一端肌原

纤维,=1/2明带+暗带+1/2明带

*粗肌丝:“豆芽状”,尾固定于M线,头游

离。

*细肌丝:“串珠状”双股螺旋,一端固定在Z

线,另一端止于H线。

*明带只有细肌丝,H带只有粗肌丝,H带两侧暗带两种肌丝都有。

*肌肉发达不是细胞变多,而是肌细胞增大,肌节、肌丝增多,肌原纤维变粗加长。

☆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特点

横小管/T小管(transverse tubule):肌膜横向凹入肌浆,A、I带交界处,传导兴奋。

肌质网/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特化的SER,形成纵小管和终池;储存Ca2+。

终池(terminal cisternae):与横小管平行紧贴的膨大的肌质网/肌浆网。

三联体(triad):终池+横小管+终池;释放和回收Ca2+,调控肌纤维收缩和舒张。

☆肌纤维收缩:纤维长度↓,粗细肌丝长度不变,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方向滑动。

1)运动神经末梢→神经冲动→肌膜→横小管→肌浆网→Ca2+涌入

..;

2)Ca2+结合肌钙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变构或移位→暴露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3)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结合→ATP水解功能→肌球蛋白屈动→细肌丝向M线滑动;

4)明带缩短,肌节缩短,H带变短,暗带长度不变;

5)收缩结束后,Ca2+回收肌浆网,肌钙蛋白恢复原状,肌纤维松弛。

☆心肌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胞体:分支短杆状,相互连接成网。核:1-2个,长圆形,位于中央。

肌质:脂褐素,随年龄增多。可见横纹。线粒体丰富。

闰盘(intercalcated disk):相邻心肌纤维嵌合处。组成:桥粒、中间连接、缝隙连接。

心肌肌纤维的电镜结构(了解)

纤维粗细不等,线粒体多。横小管位于Z线。肌浆网不发达,终池少,形成二联体。闰盘:阶梯状,缝隙连接使心肌同步。

☆平滑肌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长梭形,紧密,长短不一,肌质无横纹。

核:1个,核杆状或梭形,核常呈扭曲状。

Chapter 4 Nerve tissue

功能:感觉、运动、语言、思考、学习、情感。

神经元(neuron)

胞体(soma):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营养和代谢中心。

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及传导神经冲动。含有受体、离子通道。

细胞核:大而圆,空泡状,一个明显的核仁。

☆尼氏体(Nissl body):嗜碱性颗粒,RER+游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元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化学信息

的载体,一般为小分子物质。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一般为肽类物质。

☆脂褐素(Lipofuscin):棕黄色素颗粒,溶酶体消化后的残余物质。

细胞骨架——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H&E染色无法分辨,银染棕黑色。微管+

微丝+神经丝(neurofilament, 神经丝蛋白→中间丝)。维持形态、支持和运输物

质。

树突(dendrite):一条以上并分枝,表面粗糙有树突棘,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到胞体。

☆轴突(axon)

一条,粗细均匀,长短不一。分支少,常在末端呈直角分出。

轴丘(axon hillock):胞体发出轴突部位的圆锥形,无尼氏体,有神经原纤维。

轴突功能:传出冲动; 不合成蛋白,物质运输活跃—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

轴突与胞体之间通过轴质流进行物质交换。

快速顺向运输:蛋白质、酶和神经递质;

慢速顺向运输:网架结构(神经丝、神经微管);

快速逆向运输:代谢产物,终末摄取物质,病原体及其毒素。

突触(synapse):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分类:

化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单向传导。

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电信号,双向传导。

☆突触结构

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富含电位门控通道。

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轴突终末端的球状膨大,银染棕黑色。

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囊泡,附着突触

素。

突触后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

突触后膜:特化的细胞膜,接受信号输入,富含受体及化学门控通道。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含有神经递质水解酶。

突触素Ⅰ(synapsin Ⅰ):使突触小泡附着于细胞骨架,磷酸化后使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突触传递过程

1)神经冲动(快速顺向运输)→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

2)ATP参与下,突触素磷酸化→突触小泡脱离细胞骨架→胞吐到突触间隙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改变膜的离子通道性→兴奋/抑制

4)神经递质酶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

神经胶质细胞(Glia):数量多,有突起,不形成突触。无极性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无尼氏体,可分裂增殖。功能:支持、营养、保护、形成髓鞘、绝缘、修复。

分布分类特征功能

中枢神经

系统(CNS)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s)

最多,大,星形,突起多

(脚板,end feet)。

胶质丝(glial

filament):胶质原纤维

酸性蛋白(GFAP),属于中

间丝,构成细胞骨架。

分类:原浆型、纤维型。

支持、绝缘:突起充填于神经元之间。

维持神经元的微环境:吸收细胞间隙内的

K+;摄取和代谢神经递质。

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吸引神经元迁移。

营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神经元存活,

促进神经突起生长。

神经损伤修复:增生、肥大,充填缺损空隙,

形成胶质瘢痕。

脚板:构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s)

较小,核圆,分布在神经

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

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

膜,包卷轴突形成髓鞘。

绝缘作用,减弱电信号衰减,促进冲动传递

(跳跃式传导)。

阻止神经元轴突随意生长,稳定轴突的正常

支配模式。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数量少体积小,突起细长

有分支。

来源于骨髓中的单核细胞系,吞噬能力强,

协调免疫反应。

室管膜细胞

(Ependymal cells)

柱形,无基膜,游离面微

绒毛发达,偶有纤毛。

脑室及脊髓中央管腔面:产生脑脊液,参与

脑脊液、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物质运输。

周围神经

系统(PNS)

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s)

*神经膜细胞

外表有基膜。

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

的鞘细胞。

参与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形成,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神经再生。

*髓鞘、郎飞节、结间体、施兰切迹卫星细胞

(Satellite cells)

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

体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营养胞体,调节神经元微环境,使胞体间绝

缘。

*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

*髓鞘(myelin sheath):EM下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状。主要化学成分:鞘磷脂(myelin)。*郎飞节(Ranvier node):相邻的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造成的神经纤维狭窄部分,轴膜裸露。*结间体(internode):相邻郎飞节之间的神经纤维。

*施兰切迹(Schmidt-Lantermann incisure):施万细胞内外侧胞质间穿越髓鞘的狭窄通道。

神经纤维(nerve fiber):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包绕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

☆特性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施万细胞

单根纤维轴突数量1个多个

信号传导跳跃(郎飞节)——快连续——慢

神经外膜(epineurium)、神经内膜(endoneurium)、神经束膜(perineurium):类比肌肉。

神经末梢(nerve ending):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中所构成的特殊结构。=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其他组织。

☆分类名称分布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

游离神经末梢 (free ~)表皮、角膜、毛囊、结缔组织冷、热、触、痛

触觉小体 (tactile corpuscle)真皮乳头触觉环层小体 (lamellar

corpuscle)

皮下、腹膜、肠系膜、韧带、关

节囊

压觉、震动觉肌梭 (muscle spindle)

骨骼肌纤维束之间(梭内肌纤

维)

本体感受器

运动神经末梢(motor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骨骼肌(*运动终版)躯体运动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心肌、平滑肌及腺细胞内脏、腺体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重点〗 ★内皮(end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密集的微绒毛在光镜下为纹状缘或刷状缘,可见于小肠和肾近端小管上皮。表面为细胞膜,中间为胞质,内有纵行微丝。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cilium):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起,比微绒毛粗长。电镜下可见表面有细胞膜,内为细胞质,纵行排列9+2微管。常见于呼吸道和输卵管上皮。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基膜(basement membrane):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状结构。光镜下被伊红染成粉红色,PAS染成紫红色,银染呈黑色。电镜下可见其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可引导上皮细胞生长分化,有连接支持作用和物质交换的半透膜作用。 ★骨板:骨(基)质中的骨胶纤维成层排列,并与骨盐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的板层状结构。同层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有效的增强了骨的支持力。 ★骨单位(osteon):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其数量多,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央为纵行的中央管,又称哈弗斯管,内含血管、神经和组织液。(中央管和穿通管相连)周围是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又称哈弗斯骨板。 ★肌节(sarcomere):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I带只含细肌丝(固定于Z线),A带含细肌丝和粗肌丝(固定于M线),A带中央只含粗肌丝的部分为H带。★闰盘(intercalated disk):心肌纤维连接处称润盘。光镜下,在HE染色标本中呈横行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加强连接;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可传递冲动和信息交流,使心肌同步收缩。 ★尼氏体:光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斑块状或细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可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在银染标本上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棕黑色交织成网的丝状结构称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主要分布于胞体和突起。具有支持和物质运输功能。 ★郞飞结(Ranvier node):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上相邻两节髓鞘之间的缩窄部分称郞飞结。此处轴突裸露,可提高冲动传递速度。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为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有较明确的界限,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初级淋巴小结较小,无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较大,有生发中心。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入远侧部,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

组胚重点

上皮组织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排列紧密 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基膜 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及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上皮组织内含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4.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三、 四、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纹状缘-小肠柱状上皮刷状缘-肾小管 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表面 五、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及其意义 1、紧密连接: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2、中间连接:有黏着作用,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桥粒:牢固的连接。 4、缝隙连接: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六、基底面特殊结构及其意义 1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 a 基膜有支持、连接和固着细胞作用b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c基膜还是半透膜 d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质膜内褶: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膜 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3、半桥粒:上皮细胞基底面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浆半月: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 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第七章神经组织 1、神经元形态: 核大色浅,膜/仁明显,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尼氏体: 强嗜碱性,均匀分布胞体和树突中,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轴丘无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仅镀银染色可见,伸入树突轴突。 2、轴突运输: 慢速运输(单向): 胞体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 快速运输(双向): 正向: 轴膜蛋白、神经递质合成酶、含神经调质小泡、线粒体逆向: 代谢产物、终末摄取物质 3、兴奋传单神经元神经冲动起始(轴膜)沿轴膜传导 4、神经元分类: 多级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传入神经原,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5、突触定义: 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结构,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组成: 突出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 1 / 21

触后膜)作用过程: 冲动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电位门控 Ca2+ 通道开放突触素磷酸化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电位改变膜电位改变6、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胶质细胞脑和白质中纤维性胶质细胞脑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PNS)卫星细胞胶质细胞施万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 最大,星形功能: 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增生胶质瘢痕脚板: 形成胶质界膜、神经胶质膜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形态: 最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功能: 吞噬,来源于单核细胞④室管膜细胞分布: 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功能: 产生脑脊液⑤卫星细胞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⑥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7、血脑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神经胶质膜 ( 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8、神经结构 9、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组胚重点(简答题)

结构特点:(1)成纤维细胞的体积较大,呈扁平星状多突起形; (2)细胞核大,成椭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 (3)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 基复合体。 功能:具有旺盛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 3.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结构特点:(1)形态:较长的伪足而呈不规则形; (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 (3)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或异物颗粒; (4)电镜下: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质内:含溶酶体、吞噬体、 吞饮小泡、微丝和微管。 功能:(1)趋化性的变形运动; (2)吞噬作用; (3)参与免疫应答; (4)分泌功能。 肥大细胞:结构特点:(1)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 (3)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具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 (4)电镜下:表面有单位膜包裹. 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移动到过敏反应的部位 ,参与抗过敏反应。肝素则具有抗凝血作用。 浆细胞:结构特点:(1)呈圆形或卵圆形; (2)细胞核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致密呈块状,呈辐射状排列; (3)细胞质呈强嗜碱性,核周有一片染色较淡的细胞质区域-核周晕; (4)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4.软骨组织的分类及依据 (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同源细胞群:由一个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含有2-8 个细胞。 (2)基质:含较多硫酸软骨素,HE染色呈(蓝紫色)强嗜酸性 (3)纤维

5.网织红细胞结构。 细胞内残留着核糖体,易被煌焦油蓝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状,胡称网织红细胞。有一定的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经1-3天后细胞内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在增加。6.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1)双凹圆盘状; (2)中央染色较浅,周缘染色较深; (3)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4)红细胞呈现红色 功能:具有结合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7.骨骼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 骨骼肌:光镜结构:1.纤维呈长圆柱形,有横纹,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细胞核呈 扁椭圆形,染色较浅,位于肌质的周边即肌膜下方; 2.明带称为I带;暗带又称为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的窄带,称 为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 的细线,称为Z线。 电镜结构:1.肌原纤维:(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 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2.横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3.肌质网:肌质网又称为肌浆网。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呈环行的 扁囊,称为终池。 心肌纤维: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短圆柱状,有分支互相连接成网。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称为闰盘在HE染色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心 肌纤维的细胞核呈卵圆形,位居中央,有的细胞含有双核。心肌纤 维的肌质较丰富,有糖原,脂滴和脂褐素 电镜结构: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横小管较短粗,位于Z线水平;多见横 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闰盘位于Z线水平,在心肌 纤维的横向连接部位,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在纵向连接的部位,有 缝隙连接;心房肌纤维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分泌心房钠尿肽,或称 为心纳素,具有排钠、利尿及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8.中等动、静脉的结构特点。 中动脉: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 1.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构成。内皮下层是位于内皮外的薄层结缔 组织。内皮下层深面有内弹性膜,可作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 2.中膜:10~2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弹性纤维;胶原纤维。 中静脉:内膜很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没有。中膜比其相应的中动脉薄,环行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较中膜厚,无外弹性膜,纵行的平滑肌。 9.血管管壁的一般结构。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 2.动脉:内膜、中膜、外膜。 3.静脉:内膜、中膜、外膜。 10.甲状腺的功能。 1.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2.提高神经兴奋性; 3.促进生长发育。 11.肾上腺的结构与功能。

组胚重点

★1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苏木精(碱性染料)—紫蓝色 c核,粗面内质网 伊红(酸性染料)—粉红色c质基质,溶酶体,滑面内质网等 2.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3.嗜酸性: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粉红色。 4.嗜碱性: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着蓝紫色。 5.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 镜下清晰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最清晰)。 功能: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并具有朝一定方向节律 性摆动的能力。 9.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且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 而来。 10.软骨囊:陷窝周围有一层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11.骨板:胶原纤维紧密排列成层,借蛋白多糖粘合,其内有大量钙 盐沉积所形成的坚硬的薄板状结构.可排列成骨松质和骨密质. 12.骨单位: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由10~20层骨板围绕中央管 成同心圆排列形成的圆筒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重力作用的主要结构..

1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1/2I 带+A带+1/2I带。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桥粒、中间连接(横位)和缝隙连 接(纵位),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 15.三联体: 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就是三联体。横小管是肌膜在 肌纤维横断面的同一水平上从多个点由表面基质内凹陷形成, 其末端膨大形成囊状的部分称为终池. 16.尼氏体: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 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强嗜碱性,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和更新细胞器内所需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酶类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17.神经原纤维:神经细胞质内直径约为2~3um的丝状纤维结构, 银染后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深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一种中间丝,除构成细胞骨架以外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18.神经纤维: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细胞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 的长树突构成。 1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细胞连 接,分为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电流,双向传导,速度快),化学突触(神经递质作媒介,单向) 20.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

组胚重点论述和简答题 ,简化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简答 1.试述上皮组织结构特点 细胞多,排列紧密;上皮细胞呈现明显的极性; 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其营养由结缔组织血管中的血液透过基膜供给; 上皮细胞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2.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 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其中细胞有七类: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分为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分子筛)、组织液。 4.简述肌原纤维在电镜下的结构 电镜下可见胶原纤维有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5.何为突触,简述它在光电镜下的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部位,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 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类。 化学性突触电镜下的结构: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 6.简述毛细血管在电镜下的分类及结构 毛细血管在电镜下分3类: ①连续毛细血管:其特点是内皮细胞借紧密连接形成一层连续性内皮,内皮外有完整的基膜 ②有孔毛细血管: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孔上有隔膜封闭。 ③血窦:它的特点是腔大、不规则。 7.叙述胰岛的结构与功能 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细胞排列呈团状或索状。 内分泌细胞分为四类: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8.肺的导气管壁结构 从叶支气管到小支气管,随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 9.简述血睾屏障的结构及功能 血睾屏障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 血睾屏障可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10.简述黄体的形成、结构以及功能 排卵后,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为黄体。 黄体的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转变为膜黄体细胞。黄体分为月经黄体和妊娠黄体。月经黄体的功能是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妊娠黄体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外,还分泌松弛素。 11.简述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的纤毛细胞组成。固有层由结缔组织较厚,含大量基质细胞、网状纤维、血管和子宫腺。 12.简述角膜的组织结构以及透明的原因 角膜为无色透明的圆盘,由前向后分为五层: ①角膜上皮②前界层③角膜基质④后界层⑤角膜内皮 角膜保持透明的重要因素: 虽然角膜出多层结构组成,但其内无血管分布。角膜基质不含血管,其营养有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供应。 13.简述视网膜的组织结构(以四层细胞为主) 组织学将视网膜分为10层,但按细胞层次可分为四层结构,由外到内分别为:色素上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14.简述螺旋器的组织结构 螺旋器由支持细胞和指细胞组成。支持细胞包括柱细胞和毛细胞。 15.简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 结缔组织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 细胞外基质多,基质为均质状,纤维细丝状 由间充质分化形成 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作用。 16.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以及正常值 电镜下,双凹圆盘状,人体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间充满血红细胞。 血红细胞含量:正常成年男性120-150g/L,女性110-140g/L。

组胚重点知识点(15EB1)-精华

组胚重点 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6.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7.软骨陷窝:包埋在软骨基质中的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 8.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9.骨陷窝:细胞体所在的腔隙。 10.骨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11.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3.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14.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5.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16.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 17.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 18.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9.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形状不一。 20.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21.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组胚重点

光镜0.2um电镜0.2nm 上皮组织(一)结构特征 1. 细胞排列紧密; 2. 细胞外基质少; 3. 细胞具有极性 4. 无血管分布有神经末梢 5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被覆上皮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 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 2.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与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子宫、输卵管 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呼吸管道的腔面 5.复层扁平上皮分布: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皮肤表层;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道的腔面 7. 变移上皮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1.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吸收功能 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 2. 中间连接 3. 桥粒 4. 缝隙连接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1. 基膜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功能:支持、连接、固着上皮细胞; 引导上皮增殖和分化; 是半透膜,利于物质交换。 2. 质膜内褶 3. 半桥粒 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 (细胞外基质= 无定形基质+ 纤维+ 组织液) 无极性,细胞散在 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的功能 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和骨●血液和淋巴 一、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纤维少,基质多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修复 (一)细胞 1. 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5. 脂肪细胞 6.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7. 白细胞(二)纤维

1.胶原纤维 2. 弹性纤维 3. 网状纤维 (三)基质 1.蛋白聚糖 2. 结构性糖蛋白 3. 组织液 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 骨密质的结构单位,长骨中起支持作用之主要结构 内、外环骨板之间,长圆柱状 同心圆状骨单位骨板围绕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 血液 血浆(55%)血细胞(45%) 血清:凝血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血细胞分类与正常值: 红细胞:男性:4.2×1012 ~5.5 ×1012 /L女性:3.5×1012 ~5.0 ×1012 /L 血红蛋白:男性:120 ~150g/L女性:110 ~140g/L 白细胞: 4.0×109 ~10 ×109 /L 中性粒细胞50 ~70% 嗜酸性粒细胞0.5 ~3% 嗜碱性粒细胞0 ~1% 淋巴细胞20 ~30% 单核细胞 3 ~8% 血小板100×109 ~300×109 /L 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 ~ 1.5% 未完全成熟的新生红细胞 煌焦油蓝染色 有残留核糖体,少量线粒体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特点:1具有很强的分裂潜能2具有多向分化能力3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股单位 肌纤维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肌纤维的结构特点:细胞浆中含有大量的肌丝。 肌纤维的功能特点:能够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 肌组织分为三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其中骨骼肌和心肌均有明显的横纹,属横纹肌。 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肌膜,细胞质:肌浆,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基础 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陷,形成环状肌原纤维行走的互相吻合的管状结构

组胚重点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仅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HE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组织培养术、组织工程。 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 概述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下形态结构和功能。内皮、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 概念 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及起源。 1.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吞噬功能;浆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基质: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筛与组织液的概念。 2.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基本特点及功能。规则、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 3.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组成;黄色、棕色脂肪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4.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四章骨和软骨 1.软骨 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及功能,软骨陷窝,软骨囊,同源细胞群的概念。 透明软骨的分布及形态结构,软骨基质与纤维;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软骨的生长方式。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2.骨质的组成;骨板的结构;骨组织的各种细胞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血钙的调节作用。 松质骨与密质骨的结构。密质骨内各种骨板的排列方式、结构。 3.骨的发生 膜性骨的发生过程。 软骨性骨发生:软骨雏形、软骨周骨化、软骨内骨化的过程,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的形成,骨的加长及增粗的方式。 第五章血液 1.血液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的概念,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 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代谢特点及功能;血红蛋白的功能及正常值;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与ATP供能及渗透压的关系;血型产生的原因;溶血与血影;红细胞的寿命。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外周血内的正常值。

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

组胚陈勇老师归纳的重点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 组织学学习方法要点 石蜡切片术的基本原理 HE染色法的原理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概念及其原理 第二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被覆上皮的分类 蛋白质分泌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缝隙连接、基膜) 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分子构成和特性 基质蛋白多糖(分子筛)的分子构成和作用 第五章:血液 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寿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 五类白细胞的光镜结构和主要功能

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 红骨髓结构 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特性 第四章:软骨和骨 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 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单位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第六章:肌组织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 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特点;闰盘的定义、电镜结构和功能 第七章:神经组织 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突触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作用 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各自的作用,运动终板的定义、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第九章:循环系统 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 起搏细胞、普肯耶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三类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分布

第十章:免疫系统 名词解释: 血—胸腺屏障(定义、组成及功能)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组成及功能) 问答题: 1.试比较脾与淋巴结结构上的异同点。 2.试比较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在组成、发育和功能上差别。第十一章:消化管 名词解释: 血—胸腺屏障(定义、组成及功能)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组成及功能) 问答题: 1.试比较脾与淋巴结结构上的异同点。 2.试比较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在组成、发育和功能上差别。第十二章:消化腺 名解:浆半月,胰岛(定义、细胞组成及功能),肝小叶(定义、结构及功能) 简答:联系超微结构说明肝细胞的功能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 气管的分层结构 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 Ⅰ、Ⅱ肺泡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气-血屏障的定义及结构,肺泡隔的

组织胚胎学知识点

组织胚胎学 一、上皮组织 1.一般特征 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 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 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功能 2.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3.基膜基板 基底面网板 质膜内褶 半粒桥 二、结缔组织 1.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脂肪结缔组织 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胶原纤维 纤维弹性纤维 间质网状纤维 基质 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细胞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 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 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 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 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 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 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

4.软骨软骨组织 软骨膜 透明软骨 软骨分类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 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 间骨板 6.骨原细胞——梭形 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 骨细胞——扁椭圆形 硬骨细胞 7.血液细胞 LM:双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 功能:携带O2和CO2 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色颗粒 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 功能:吞噬细胞、防御 LM:圆形、核分2~3叶、一般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嗜酸性粒细胞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EM:溶酶体、组胺酶 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 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 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 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 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 单粒细胞 EM:溶酶体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 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色淋巴细胞 EM:核糖体 功能:免疫 三、肌组织 1.骨骼肌 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一个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 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 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 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 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

组胚重点名词解释

1 、肌节(定义、组成和意义) 两条相邻Z 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包括1/2 I 带+A 带+1/2 I 带,是肌纤维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频率:2 2 、骨单位(别称、结构特点) 又称哈弗斯系统,有哈弗斯骨板和哈弗斯管共同组成的系统。哈弗斯骨板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密质骨的主要部分,它们以哈弗斯管为中心成同心圆排列。哈弗斯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 频率:1 3 、胞吞作用(定义,分类) 是通过细胞膜凹陷,将物质包裹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分为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4 、桥粒(分布、结构和功能) 又称黏着斑,成斑状。单层柱状上皮中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连接区的细胞间隙内有低密度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于中央交织形成一条与细胞膜平行且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细胞质面各有一椭圆形的附着板,由致密物质构成。附着板上有许多张力丝附着,并常成袢状返回细胞质。桥粒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分布于易受机械刺激和磨损的部位,故皮肤、食管等部位的上皮中桥粒尤其发达。 5 、微绒毛(定义、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光镜下的纹状缘和刷状缘即是由微绒毛构成。电镜下,可见微绒毛表面为细胞膜,中轴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上端伸到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细胞质中并附于细胞质的终末网。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的解除面积,促进细胞的吸收功能。 频率:2 6 、尼氏体(光、电镜结构特点) 光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频率:1 7 、有孔毛细血管(管壁电镜结构特点和分布) 血管壁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也有紧密连接。内皮细胞不含核处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层的小孔,孔上或有隔膜封闭,内皮细胞外有连续的基膜。细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有空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Chapter 0 Introductionto Histology Histology(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对象太小——显微镜 (microscope) 光学显微镜(LM) 明场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EM) 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镜(SEM)对象无色——染色 (staining) H&E 染色法 苏木精(Hematoxylin)——染嗜碱性物质(细胞核、核糖体)——蓝紫色 伊红(Eosin)——染嗜酸性物质(细胞质、ECM)—— 红色 其他染色法 硝酸银 醛复红 对象生化成分不同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PAS 反应识别糖类 (紫红色) 免疫组化 (Immunohistochemistry)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对象是活体 培养→制片 (切片、涂片、铺片、磨片)

Chapter 1 Epithelium Tissue 定义: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特点:Ⅰ、细胞多、排列紧密、间隙少。 Ⅱ、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Ⅲ、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Ⅳ、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um cell):帮助腺泡排出分泌物。收缩+分泌两种功能。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Chapter 2.1 Connective Tissue 定义:由多种无极性的细胞和大量ECM构成。 其中,ECM包括纤维(fiber)、基质(matrix)和组织液(tissue fluid)。Origin: Mesenchyme (间充质). ●Fibers in CT

组胚知识点

大学下学期组织学和胚胎学知识点必考内容 可供考前辅导用 一、名词解释 1、HE染色: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和内的染色质 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的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肌节:为肌元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一个肌节有1/2明带和1/2暗带组 成。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预计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 明带交界处。(肌节有两个横小管)。同一平面上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每条肌元 纤维,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至肌纤维内部。 4、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一段肌原纤 维称纵小管。有钙泵和钙通道。 终池:肌浆网两端(即接近横小管处)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5、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短圈柱状,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6、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成旁分泌。 7、赫令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垂体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 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于光镜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 8、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细胞较大,在HE染色切片中 胞质着色较浅,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使血钙浓度降低。 9、滤泡是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单层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被伊红 染成红色的胶质,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滤泡上皮细胞是组成滤泡壁的主要细胞,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可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10、APUD细胞:除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外,机体 其他器官还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根据这些酶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分泌胺,而且细胞是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经脱羧后产生胺的特点,将它们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 11、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元(如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神 经内分泌细胞)和APUD细胞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12、髓放线:肾椎体的底呈辐射状深入皮质的条文。 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 肾小叶: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13、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统称为滤过屏障。 14、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细末细胞组成。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敏锐地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得Na离子浓度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的分泌水平,继而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离子的重吸收。 二、简答题 1、横纹肌收缩的机制师生么?简述其过程

组胚重点整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一:上皮分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疏松结缔组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名词解释: 1.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约0.1微米,内可见许多纵行的微丝,其上端直抵微绒毛的顶端,下端与细胞质的顶部的終末网相连。 2.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突起,长5--10微米,直径0.3--0.5微米,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3.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膜褶。内褶周围细胞质有许多与之平行排列的线粒体,提供物质转运时所需的能量。 4.成纤维细胞: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5.巨噬细胞:细胞膜内侧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 6.肥大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白三烯,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物质。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细胞内容,三种纤维成分可能会考名词解释 7.分子筛: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连接蛋白、透明质酸、核心蛋白 8.白细胞:无色有核 9.嗜天青颗粒、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 10.嗜酸性粒细胞能做变性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分解组胺,灭活白三烯,从而减弱过敏反应。 11.造血诱导微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内环境,主要由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组成。 软骨分类: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 弹性软骨:弹性纤维 纤维软骨:胶原纤维 每群2--8个,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的,称同源细胞群 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板: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是重点(65页)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闰盘(68页) 神经元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名词解释: 1.尼氏体:在核周质内呈嗜碱性的小体或颗粒状,通常在大神经元细胞质内更丰富,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神经元按突起数量分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 名词解释: 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肝微细结构:肝表面被覆一层结缔组织的被膜,被膜在肝门处随进入肝门的管道深入肝内,将肝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肝小叶为肝的形态结构和肝功能的基本结构。 3肺的微细结构;肺分为实质和间质2个部分,间质由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和神经等组成,实质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 4肾的微细结构;肾实质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在肾实质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 2骨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脊柱位于背部正中,是躯干的中轴,由24块椎骨(颈7腰5胸12)1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脊柱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脊髓等功能还参与胸腹盆腔后壁的构造,保护腔内脏器。 5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一块胸骨连接而成。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脏器及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6骨盆骶尾和左,右髋骨连接而成,具有保护盆腔脏器和传导重力等功能,骨盆又以界限划分为上部宽大的上骨盆和小骨盆,界限由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小骨盆有上下两口,其内腔称为骨盆腔,容纳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部分器官,在女性又是胎儿娩出 的产道。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分为椎弓和椎 体两部分,椎体位于 前部,呈短圆柱状, 主要由骨松质构成。 表面的骨密质薄,易 外力压缩性骨折,椎 弓位于椎体后方,可 分为椎弓根和椎弓 板两部分。椎弓和椎 体共同围成锥孔。全 部椎骨的锥孔连成 椎管、容纳脊髓。上 下相邻的椎弓根部 围成椎间孔,孔内有 脊髓神经和血管通 过。 8颅的组成、颅分为 面颅和脑颅两部分, 脑颅位居颅的后上 部,由8块颅骨组 成,包括额骨,筛骨, 蝶骨和枕骨各一块, 顶骨、颞骨各两块。 他们共同围成颅腔。 容纳、支持和保护 脑。颅腔的顶盖称为 颅盖,其低称为颅 底。面颅位居颅的前 下部,由15块颅骨 构成,包括鼻骨、泪 骨、上颌骨、颧骨、 下鼻甲。腭骨各两 块。舌骨,下颌骨、 犁骨各一块,他们构 成面部的骨性基础。 0下颌骨位于前部, 上缘有牙槽。下颌支 位于后部,其向上的 突起称髁突,下颌支 后缘与下颌体相交 形成的钝角称下颌 角。 9关节的运动形式: 屈伸。2内收外展。 旋转。环转。 1肩关节:由肩胛骨 的关节盂和肱骨头。 关节盂浅小,肱骨头 膨大。关节囊薄而松 弛,其上前后都有肌 和腱等加强。下臂薄 弱。全身幅度最大, 最灵活的关节。可做 前屈后伸内收外展, 旋内旋外和环转运 动。 2肘关节:包括3个 关节,由肱骨下端和 尺,桡骨上端组成, 其包在一个关节囊 内,关节囊的前后壁 较薄弱而松弛,内外 侧壁较紧张,并有韧 带加强。肘关节可做 屈伸运动。前臂骨的 连接:尺桡骨体的相 对缘,借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的骨间膜相 连接。桡,尺骨的两 端分别以关节相连 接。桡尺近、远侧关 节同时活动时,可使 前臂旋前旋后。 3桡腕关节由桡骨下 端和尺骨远侧的关 节盘和腕骨组成,可 做屈伸内收外展和 环转运动。 4髋关节。由髋臼和 股骨头组成,髋臼与 股骨头的接触面大, 关节囊厚而紧张,关 节囊内有股骨头韧 带,内含营养股骨头 的血管。可做屈伸, 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和环转,较肩关节运 动幅度小,稳固性 强。 5膝关节:由股骨下 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组成。关节囊宽阔而 松弛,但韧带发达, 其中前壁的髌韧带 最强大,在关节囊内 有膝交叉韧带和关 节半月板,关节半月 板分内侧关节半月 板和外侧关节半月 板,分别位于股、胫 两股相对应的内外 侧髁之间,上面微 凹,下面平坦,使股 胫两骨的关节面更 为适应,有利于关节 的稳定和运动,膝交 叉韧带分前交叉韧 带和后交叉韧带,连 于股胫之间。起稳固 作用。关节可做屈伸 运动,处于半屈还可 做轻度旋内和旋外 运动。 6距小腿关节又称踝 关节,由胫腓骨下端 和距骨组成,关节囊 前后壁薄弱而松弛, 两侧壁有韧带加强, 内侧韧带坚韧,外侧 韧带薄弱。足内翻易 发生损伤。背屈伸和 足石屈屈运动,与 付骨关节协调可使 足内翻和外翻。 1咀嚼肌有咬肌和颞 肌,配布在颞下颌关 节周围,参与咀嚼运 动。 2躯干浅层肌的位 置及功能。是躯干与 上肢相连的肌。主要 是斜方肌和背阔肌。 1斜方肌位于项背 部,为三角形扁肌, 两侧相对成斜方形。 起于枕骨和颈骨和 颈、胸椎棘突,止于 肩胛骨和锁骨。其不 同部位的肌束收缩, 可使肩胛骨上提,下 降,靠拢脊柱;若肩 胛骨固定,可使头后 仰。2背阔肌:位于 背的下部和胸后外 侧部,为全身最大的 扁肌。起于髂嵴,腰 椎和下部腰椎棘突, 止于肱骨头前下方, 肌收缩时,可使臂内 收、旋内和后伸。若 上肢上举并固定可 做引体向上。 1臂肌分前后两群。1 前群位于臂的前部, 主要有肱二头肌,肱 二头肌起于肩胛骨, 止于桡骨上端内侧 面,其主要作用是屈 肘关节和使前臂旋 后。屈肘时在肘关节 前方所能摸到的条 索状结构,即肱二头 肌肌腱。2后群,位 于臂的后部,主要有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 起于肩胛骨和肱骨, 止于尺骨鹰嘴。肱三 头肌是肘关节的主 要伸肌。 2下肢肌按部位可 分为髋肌,大腿肌、 小腿肌、和足肌。 3髋肌后群:臀大肌, 位于臀部浅层,略成 四边形,大而肥厚, 起于髂骨上部的外 侧面和骶骨背面,主 要止于股骨上部的 后面,可使髋关节后 伸、旋外。臀部外上 4分之1区肌质肥 厚,且血管和神经细 少,是临床肌肉注射 的常选部位。 4股三角;为腹股沟 韧带及其下方的肌 围成的三角形间隙, 表面覆有筋膜和皮 肤,股三角内由外侧 依次排列有股静脉, 股动脉,和股神经。 5新生儿颅的主要特 征。新生儿颅的某些 骨之间,仍有尚待骨 化的结缔组织膜。其 中面积较大的称为 颅囟。主要的颅囟 有:位于矢状缝与冠 状缝交汇处称前囟, 呈菱形,1到2岁时 闭合,位于矢状缝与 人字缝交汇处的称 后囟。呈三角形,在 出生后不久闭合,颅 囟未闭合之前,颅内 压增高时,前囟饱 满。佝偻病患儿,颅 囟的闭合时间延迟。 二.消化系统的组 成。由消化管和消化 腺组成,消化管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12指肠,空肠、 和回肠)大肠(盲肠、 阑尾、结肠、直肠和 肛管)2口腔到12 指肠为上消化道。空 肠及其以下的消化 管为下消化道;消化 腺包括唾液腺、肝、 胰、和消化管壁的小 腺体。 1咽位于颈椎前方, 上接颅底,下端在第 六颈椎下缘处连于 食管,全长约12CM, 咽分为口咽、鼻咽、 喉咽。 1鼻咽的是软腭平面 以上的部分,向前经 过鼻后孔通鼻腔,在 其外侧壁上,有通向 鼓室的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咽口后上方 有一纵行深窝,称咽 隐窝,是鼻咽癌好发 部位。 2喉咽的梨装隐窝 是异物容易滞留的 部位。 8食管的位置和形 态。食管为前后略扁 的肌性管道,上端于 咽相接,沿脊柱前方 下入胸腔,经气管, 左主支气管和心包 的后方,穿隔的食管 裂孔入腹腔。续于胃 的喷门。2在食管的 粘膜下层内含有食 管腺,能分泌粘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食 管作用 2胃是消化管膨大 的部分,具有容纳食 物,分泌胃液和初步 消化食物等作用。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