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编|小题强化练

小题强化练(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9·宿迁联考)公元前770年,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这一变化过程中()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终结B.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C.诸侯僭用礼乐较为普遍D.传统契约关系不复存在

2.(2019·威海三模)读下图。

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 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B.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

C.农业经济尚未取得主体地位

D.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3.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太祖朝太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

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

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

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

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

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

“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4.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5.(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

现象()

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

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

6.(2019·烟台调研)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7.自清末至1922年,孙中山及其追随者“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军事斗争”,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发表联合宣言,毅然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这一重大举措表明()

A.国民党开始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革命

B.国民党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C.孙中山已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D.国共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8.(2019·如皋三模)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能源工业52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2019·南通调研)公元前454年,罗马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罗马平民获得立法主导权

B.共和制下罗马公民矛盾激烈

C.罗马贵族政治权力受到限制

D.成文法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

10.下图反映的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11.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 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12.(2019·德州三模)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

A.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第二编|小题强化练

小题强化练(一)

1.解析:选C。据材料“公元前770年”“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故选C 项。

2.解析:选B。仔细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相对于汉代画像石,北朝的壁画吸收了外来文化风格,说明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密切,由此可推知汉至北朝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故选B项。

3.解析:选D。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看出,宋太祖时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

时变为以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边患问题,且宋代边患一直存在,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情况,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

4.解析:选D。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仍然采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经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乡差别,排除C项。

5.解析:选C。“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这能使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故选C项。

6.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

7.解析:选A。据材料“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毅然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政策在于建立统一战线,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故选A项;依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排除B项;依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非无产阶级革命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发动民众参加革命,而非强调国共合作,排除D项。

8.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可以推断,“当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再仔细研读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这些重大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且范围广泛,所以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工业实力,有利于新中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选C项。

9.解析:选C。据材料“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可知,平民参与到立法创制中,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部由贵族担任的立法委员会,说明贵族的政治权力受到限制,故选C项。

10.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1832年”这一时间信息和图中议员名额变化情况,以及所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完善的内容可知,题目考查的是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其背景是工业革命,故选B项;议会权力大小仅仅通过题干柱状图是看不出来的,排除A项;题干材料论及的是议会的发展而非内阁,且内阁权力开始膨胀是在19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是呈现了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而看不出议员的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工人是否获得了政治权利,排除D项。

11.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三个时间点——1932年、1933年、1935年,可知

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期的苏联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很好地利用了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时机,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新现象,这些新现象充分说明当时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选D项。

12.解析:选D。据材料“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可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扩大,这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故选D项;“最大”的说法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排除A项;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美之间的竞争,但不能说争夺第三世界,中国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精品试卷】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

2017 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1) (适用于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广东)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 1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 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

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 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 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 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⒈《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 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 ⒉《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 C.法律上承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 ⒊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 ⒋《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⒌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 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⒍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⒎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 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 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 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 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⒏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

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卷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灌钢法 C .棉纺技术 D .印刷术 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4、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发生在 A .西汉 B .北宋 C .元朝 D .明朝 5、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 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 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 .汉赋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6、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7、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8、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9、右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 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 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 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10、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余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1、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央集权加强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B;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D;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考点: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年高考一模历史试卷(附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年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 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 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4.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6.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 7.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