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郭 毅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要:目前,战略管理研究的一种误区在于,认为战略管理理论的重心是对组织能力来源的探讨。有鉴于此,通过导入新制度主义的制度环境、合法性和组织同构化的理论,并就其理论性质及其对组织和管理学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战略管理的理论局限展开了讨论。最后,在讨论转型期的制度环境及其组织同构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2个当前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战略管理研究;新制度主义;制度环境;合法性;组织同构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06)06-0643-04

The Approach to China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based View

GUO Y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Shanghai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for the view that the stress o f strateg ic manag em ent theo ries is to explore the or ig in o f the o rganizational ability ,thus it mistakes the w ay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In the paper ,w e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leg itim acy ’and ‘or ganizational isomor phism ’fro m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m akes the discussion about its nature and theo retical co ntributions to Org anizational Study and M anag em ent as w ell as the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on Strategic M anagement Research.At last,after the discussion o n the specific nature of institutio nal enviro nm ent and o rganizational isomor phism in the transitio nal stage ,the paper presents tw o key points for China str ategic m anagement research .

Key words :strateg ic manag ement research;new institutio nalism;institutional env iro nm ent;legitimacy ;or ganizational isomo rphism

收稿日期:2006-10-27

1 战略管理研究的误区

管理学者通常认为,与经济学等其他研究社会和组织的学科的不同,战略管理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或者说是导

致企业间差异的来源。其任务为解释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和维系的形成机理或机制,如产业竞争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动态竞争理论和创新战略理论等。

对此,笔者将之归结为战略管理的研究误区,其形成原因大致如下:

(1)战略管理理论所蕴含的方法论及其理论假设是组织具有个性塑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存在导致了组织间的差异,于是管理学者将问题集中于该能力因何而生和因何而变。

(2)在管理学者引以为自豪的战略研究层面上,由于战略管理研究对象的目标导向及其功利指向,管理学者关注的是组织及其组织代理人为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行动策略,而非组织及其代理人生存的环境及其互动和影响过程。

(3)管理学者这种“人定胜天式的世界观”的研究倾向使得其既排斥经济学的行为理性分析,也排斥社会学对“行动与结构”关系的想象力。

(4)管理学者力图使世人明白,管理学比经济学更接近于现实,因为其研究的是“情景、权变、优势、能力和艺术”,即所谓的情景导向(context -specific )下的战略决策和竞争理论。

然而,恰恰因此使相当多的国内战略管理研究成果的理论建构性及相应的理论演绎不

第3卷第6期2006年11月 管 理 学 报Chinese Journal of M anag ement V ol.3N o.6

N ov.2006

足,走入概念上似是而非,学理上不可证伪的理论误区。

本文试图通过导入新制度主义中的制度环境、合法性和组织同构化理论,对战略管理研究误区的缺陷进行剖析。需要指出的是,情景导向的研究同样需要理论的想象力和逻辑的演绎力。不仅如此,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界关于管理的“普适性”和“本土性”的争论,实际上仅仅是一种现象的归结,其并不具有理论的建构意义和探讨价值。管理的性质决定了管理学术研究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涉及到战略管理中的工具性、职能性和任务性相关的技术环境,而且与战略管理所产生的制度环境及其组织的制度化过程息息相关。同时,应该看到,并非是中国管理学者有此思维的误区,国际管理学界至今还有许多研究成果来自上述的思维误区。

2 新制度主义概述

近来,有关“解释组织战略的内容与有效性的时候应关注制度因素”的研究理念越来越为国际战略管理学者所接受。在战略管理及其他管理学分支的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对于应用新制度主义从事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

2.1 新制度主义的兴起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的M eyer等(1977)竖起了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与许多的决策论者和管理学者的研究视角完全不同,他们提出了相反的命题: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似的内部制度和机构,这种同构化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在列举了相关事实之后,他们指出,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角度去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行为,以此来发现和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并特别强调,在关注环境时,不能只考虑技术环境,还必须考虑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即组织只有将其所处环境中的法律、规范和惯例有效地体现在自身的形式、结构、内容和活动中,组织才能获得其存在的意义。

M eyer等的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来源于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极富洞察力的见解,该观点的贡献在于,将常人对社会现象或突发事件的理解以抽象的概念表达并付诸于组织研究中。例如,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普通人都具有对某种社会现象较为正确的直觉和判断,是不会按照官方的权威眼光或者学者的学理性解释来理解社会现实的,其使用得最多的语言是:“因为……所以……”,并且普通人的看法往往具有合理的成分。按照M eyer等的解释,其原因就是,普通人的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他们对制度环境的遵从。对此,本文认为,如同M eyer等所言,只有被环境同构化的个体或组织,才能有效地察觉并进一步把握到自身或周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动机及其原因。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能理解M eyer等的观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制度主义方才引起国际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兴趣。

Scott(1987)指出,新制度主义对于组织研究的一个最重要贡献就是对组织环境概念的重新界定。他认为,梅耶和罗文改变了人们把环境等同于技术环境的观点,让人们注意到了长期以来环境被忽视的另外一面,即制度化的信仰体系、规则和角色并非是学者虚幻的想象或者仅仅是文化历史层面上的表现形式,而是内化在个体和组织的思想和行为中,成为个体和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M eyer等(1983)较为清晰地界定了组织环境中的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指出技术环境是那些被组织用于提供市场交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工具性、职业性或任务性环境;制度环境则是组织为了获取合法性和外界支持而必须遵守的规则。在技术环境中,组织由于产品服务质量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而受到奖励,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即按照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但组织还是制度环境的产物,是被制度环境所形塑的组织。在制度环境中,组织由于采用了适当的结构和程序而受到奖励和认同,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制,采用那些在制度环境下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和做法,而无论这些形式和做法对组织运作是否有效率。

2.2 新制度主义视野的组织与环境关系

不仅如此,新制度主义还注意到了组织的能动性,即组织有能力通过改变环境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更为有利。其认为,组织是在一个具有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框架下运作的,其经济行为不仅受技术、信息和收入限制的约束(这是新古典经济学模型所强调的),也受到社会建构的限制(如交易规范、交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约束。因此,人类行为的动机不仅有经济性,还有社会公平和责任(Zukin et al,1990)。在新制度主义理论中,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被认为是寻求外部社会的认同,因而具有对社会影响的敏感性,并且能适应和遵循社会习惯与传统展开行动(Zucker,1987)。新制度主义者指出,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有利于组织的成功和生存

管理学报第3卷第6期2006年11月

(Baum et al,1991;Carr oll et al,1989; DiM aggio et al,1983),组织通过追随来增加其合法性、资源和生存能力,从而获得回报。但与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司行为是理性和经济性的观点所不同的是,新制度主义强调,公司行为表现为依从、习惯性和权宜性(Oliver,1991)。

按照新制度主义学者的观点,制度化的特征是持久性、社会接受、抗拒变革以及不直接依赖于回报。新制度主义尤为关注组织结构和行为过程的制度化,其原因是组织的制度化活动并不非由经济理性或技术理性所决定,因而,在经济学理性选择的分析框架内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但这却是组织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一个公司会长期保留一个不可靠的供应商,这也许仅仅是因为习惯,而且该公司认为,保持这样的联系是理性的(Oliver,1997)。新制度主义学者认为,制度化活动是个人、组织和组织间层次上相互关联过程的结果。在个体层次,管理人员的规范、习惯和对传统的无意识的依从是制度化活动的动因(Berger et al,1966);在公司层次,公司文化、权利结构导致了制度化的管理活动;在组织间层次,来自于政府、产业和社会(如规范、规则、产品质量标准和职业安全等)的压力,决定了可被社会接受的公司行为的状态。DiM aggio等(1983)认为,有3个机制导致公司表现出相似的结构和行为,即强迫性机制(coer cive)、模仿机制(mimic)和社会规范机制(norma-tive)。在考察这些机制时,其强调了机制发生的功利性基础,即组织对这些机制的选择要符合自身利益,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生存能力。换言之,这是组织基于自身利益基础的有意识的选择。与M eyer等(1977)的观点相比较, DiM aggio等(1983)更注重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以及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甚至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采用组织场域(or ganizational field)等分析单位,使其组织研究更具可分析性。

2.3 新制度主义对组织研究的贡献

新制度主义对组织研究的贡献在于,它揭示了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制度环境包括被“广为接受”的社会和文化的内涵或规范(DiM aggio,1988;Scott,1995),即“行动者可以灵活运用使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周围的行动者确信其行为是合理的规则或者程序”(DiM aggio et al,1983)。这样,在导入制度环境的概念之后,组织会被视为是处于复杂环境系统中的一个有机部分(Handelman et al,1999)。即,在这个复杂的环境系统中,既包括“硬线(hard-w ired)经济学”(任务环境),也包括了“社会文化规范”(Dacin,1997;Scott,1987)。于是,组织不再被仅仅视为是一个争夺有限资源的有限理性行动者,而是组织与其所处环境相互渗透,形成了相互映射的关系。在这种互动中,组织既是规则的遵从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M eyer et al,1992),组织的绩效则依据其制定和维护环境规范的程度来进行判断,即组织绩效取决于其获取“合法性”程度的高低。由此看来,制度环境是能够影响组织运作的象征性符号要素(M eyer et al,1977)。

3 战略管理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局限

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相对照,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当国际社会科学界在重视组织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同时,管理学界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日本制造业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美国管理学者开始反思,如“权变管理”的思想,这些理论解释了日本企业优于美国企业的原因。显然,权变管理学派的方法论基础就是,组织间的差异来自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其应对环境的策略差异,即所谓的“管理无定式”。

由此产生的战略管理的研究误区体现在以下2二个方面: 国际战略管理研究一直在“企业竞争优势”的论题上争论不休,直到最近才对新制度主义为核心的组织理论引起重视,但原先集中于企业能力的生成机制研究和情景导向的分析思维阻碍了观念的转向; 国内战略管理研究则在“本土化”问题上形成了争辩。其实这2个方面均可从新制度主义的视野加以分析:

(1)如果要论证“企业能力的生成机制”,企业同构化应该是能力机制考察的首要对象。无论是产业竞争学说、资源基础学说、动态竞争能力或是创新战略理论,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这里,姑且不论何种要素会对企业能力的生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内生性的要素,而内生性因素必然是在组织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2)M yere等所指的制度环境实际上就是管理学者反复强调的“本土性”,即处于不同环境中的组织所要遵循的“合法性”的机制不同。与管理学者所说的“本土性”相比较,“合法性”

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郭 毅

的概念具有理论建构性和内在规定性,并可以进一步发展成可测度的水平。而“本土性”的观点几乎等同于普通人的直觉和判断,无法有效地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因而也无法升华到科学研究的层次。

由此可见,如果战略管理只关注个体和组织间的差异以及彼此间在生存和竞争方面的策略差异,只按照“以结果论英雄”的思维逻辑论证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那么所给出的意见和结果很可能是武断和片面的,最终就会陷入到本文所称谓的“战略管理研究误区”中。因此,管理学者有必要吸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成果,注重从组织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及其适配性的角度去探讨组织战略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问题,其中尤其要注意研究组织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战略问题优劣的探讨。只有这样,战略管理研究的科学成分才有望得以提升。

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制度主义学者对组织和管理学研究以及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贡献,超越了被全球社会科学界公认的赫伯特?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固然指出了人类在信息加工和决策方面的局限性,但其在处理人类决策过程的分析中,仅仅区分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同现实的决策过程仍然有相当的距离。而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却对真实世界中的组织行为予以合乎情理和逻辑的论证。

4 新制度主义视野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

鉴于中国现在正处于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在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导入新制度主义,以转型期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环境特质为讨论重点,可为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路径。

在转型期,存在着原有的制度环境因素与社会经济转型所需的新的制度环境因素之间的巨大差异,两者之间往往不具有传承性甚至存在着否相互定的关系。以中国的改革历程为例,经济主体的改革实践往往既超越了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的许可范围,同时又超越了现存的社会规范、行为和习俗的认同范围。如果该经济主体认为,其实践可以为其利益相关者带来较之以往的更大利益,则无论其动机与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对未来社会有益或有害,该经济主体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获取立法机构、政府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进而在同业中获取相对有利的地位。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在转型期的国家或地区中普遍存在,即由于转型的影响,原有制度环境中的法律、规范与惯例的可传承性下降,对组织的约束力亦随之下降,因而对组织同构化的压力也下降。

在以中国为例的转型期国家或地区中,领导改革的主导阶层以鼓励、倡导和支持市场化进程的姿态出现,使得以计划体制为代表的制度环境对组织同构化的约束力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诱发组织产生追求自身利益的激励机制。受主导阶层的这一诱导,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开展活动,并寻求采取与主导阶层的意向和价值判断一致的行为(这里,肯定存在着单个组织间“谁先谁后”的差异,但无论先后如何,每个组织都处于制度化的过程中)。显然,与M eyer等的同构化命题不同,由于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环境中,组织的同构化更多地表现为在主导阶层的指导和认同下,组织通过自身的创造或者对其他组织的模仿和超越来塑造制度环境。其中,主导阶层首先发挥了强迫性机制的作用,然后又发挥了对规范化机制予以合法性界定的作用。而组织则首先起到了跟随性的模仿性机制作用,然后又发挥了对规范化机制予以社会化的作用,即其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在转型期中,不存在一种稳定的、公认的并且影响强大的同构化压力的制度环境,作为主导阶层的政党和政府是塑造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激励者,组织则是制度环境的塑造者和遵循者。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考察,转型期的制度环境处于一个连续的、也可能是间断的制度塑造、组织被同构化、制度再塑造以及组织再被同构化的过程中。

由此可知,制度环境是转型期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战略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解释相应的企业战略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最有效的理论模式,从而得出转型期国家或地区企业战略研究重点的推论:

推论1 无论企业是制度环境的创造者或是跟随者,其所塑造或模仿的制度环境对转型期的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规范化机制社会化方面都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推论2 应将组织对所处制度环境的塑造和被同构化的过程予以展开。由上所述,本文将转型期的制度环境变化视为一个连续的或间断的过程,因此,可以断定,由此产生的战略往往就是权宜式、妥协式甚至是更为灵活多变的,从而使企业战略更富有指导性和实施性。

(下转第661页)

管理学报第3卷第6期2006年11月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for Financial

Engineer ing.N Y,U SA,1997.

[10]程迎杰,秦成林.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随机规划

模型[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6):

485-490.

[11]M ulv ey J M,Ruszczynski A.A N ew Scenario

D eco mposition M etho d fo r L arg e-scale Stochastic

O ptimizat ion[J].O per ation Resear ch,1995,43(3):

477-490.

[12]Co nsigli G,Dempster M A H.Dy namic Stochastic

Pr og ramming for Asset-Liability M anag ement[J].

Annals o f Oper atio ns R esear ch,1998,81:131-161. [13]Walk H,Y akow it z S.Iter ativ e No npar ametr ic

Est imation o f A Lo g-optim al Po rtfo lio Selection

Funct ion[J].I EEE T r ansact ions o n Infor mation

T heor y,2002,48(1):324-335.

[14]M acLean L C,Saneg re R,ZHA O Y,et al.Capital

Gr ow th with Security[J].Jour nal o f Eco no mic

Dynamics and Co nt ro l,2004,28(5):937-954. [15]迟国泰,奚扬,姜大治,等.基于V aR约束的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优化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2,42(6):750-758.

[16]Altman E I.Rating M ig ration o f Cor por ate Bonds:

Co mparat ive Results and I nv estor/L ender

Implicat ions[R].N ew Y or k:Salo mon Br other s,

Inc,1997.

(编辑 郭恺)

通讯作者:迟国泰(1955~),男,黑龙江海伦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 116024)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

(上接第646页)

推论3 应采用过程化研究(pr ocess study)进一步推动上述2个研究重点的工作,这里所说的采用过程化研究包括了企业史研究、田野研究、事件史分析、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

值得指出的是,西方新制度主义学者对转型期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战略研究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偏向,即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由转型期的制度缺失所导致的贪污、渎职、欺骗和机会主义行为上。诚然,这是应该引起中国战略管理学者的注意的,但对于我国和海外关注转型期企业战略的学者来说,推论1和推论2更具有学术的建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M ey er J W,Brian R.1977.Inst itutionalized

O rg anizatio ns:Fo r mal St ructure as M yt h and Cer emony[J].A merican Jour nal o f Socio lo g y,83:340-363.

Scott W R.1987.T he A dolescence o f I nstitutio nal T heo ry[J].A dministr ative Science Q ua rter ly,32:493-511.

M ey er J W,Scott W R.1983.Cent ralization and the L eg itima cy P r oblems of L ocal G ov ernment[M].CA: Bever ly Hills.

Zukin S,DiM ag gio P J.1990.Str uctur es of Capital:T he So cial O r ganization o f t he Economy[M].Cambridg e: Cambridg e U niv ersit y Pr ess.

Zucker L G.1987.Inst itutio nal T heor ies of Or ganization [J].A mer ican Review o f Socio lo g y,13:443-464.

Ba um J,Oliv er C.1991.Inst itutio nal L inkag es and O rg anizatio nal M or tality[J].A dminist rative Science Q uart erly,36:187-218.

Carr ol G,M ichael H.1989.D ensit y D ependence in the Ev olut ion of P opulat ions o f N ew spaper Or g anizat ions [J].A mer ican Socio lo gical Rev iew,54:524-541.

DiM agg io P J,Walter W P1983.T he Ir on Cag e Rev isit ed:Institutional Iso mor phism and Collective Ra tio nalit y in O rg anizatio nal F ields[J]Am er ican So ciolog ical Review,48:147-160.

O liv er C.1991.Str ateg ic Responses to I nstitutio nal P ro cesses[J].A cademy of M anag ement Review,16: 145-179.

O liv er C.1997.Sustainable Co mpet itive A dv antag e: Com bing Inst itutio nal and R eso urce-based V iew s[J].

Str ateg ic M anag ement Jo ur nal,18:697-713.

Ber g er P,L uckmannT.1966.T he Social Constructio n of Rea lit y[M].N ew Y or k:F ree pr ess.

Dim agg io P J.1988.Interest and A g ency in I nstitutio nal T heo ry[M].Cam br idge:,M a Ballinger.

Scott W R.1995.Institutio ns and O rg anizatio ns[M].

CA:Bever ly Hills.

Handelman J M,Stephen J A.1999.T he Role of M ar keting A ctio ns w ith a Social Dimensio n:A ppeals to t he Institutional Enviro nment[J].Journal of M ar keting,63(3):33-48.

Dacin M T.1997.Isom or phism in Contex t:T he Po wer and Pr escription o f Inst itutio nal No rm s[J].A cadem y o f M anagement Jo ur nal,40:46-81.

M ey er J W,Richar d S.1992.Or g aniza tio nal Enviro nm ents:Ritua l and Ratio nality[M].CA: Bever ly Hills.

(编辑 郭恺)

作者简介:郭毅(1955~)男,江苏南通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200237)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的制度化过程及其管理机制的选择。

商业银行贷款组合动态优化模型研究——许 文 董贺超 迟国泰

某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某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制度大全 某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形成“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 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形成“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的用人机制,制订以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一、要自觉地执行《条例》中有关选任党政领导干部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等规定,营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依法办事原则。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坚持以下六条标准: (一)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 (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奉献精神; (三)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不以权谋私,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四)能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安心人防,扎根人防; (五)进去精神旺盛,勇于开拓创新; (六)年纪轻,有文化、懂业务、会管理,具有带领群众开创新局面的能力。 四、选任科级以上干部,严格按照竞争上岗的程序进行。 五、干部的管理,应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从其德、能、勤、绩等全面严格考察,重点考察工作实绩每年定期进行考核。 六、干部、职工的调进、调出,应经办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综合科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七、选任干部和人事管理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以主任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领导班子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任免; (二)不搞临时动议决定干部的任免; (三)个人不能改变领导班子会集体讨论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四)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五)不准在选任干部工作中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六)考察材料不齐全,时间不充裕不讨论,不审批,不上报; 八、干部的档案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综合科实施管理。及时将需要归档的材料按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不失、不漏。凡因工作需要,借阅人事档案的,要办主管领导审批并办理借阅的有关手续。无关人员不准查阅干部档案。 九、做好干部、职工的工资管理工作,按政策办理干部、职工的工资晋升等事项,做到及时、准确。 十、干部职工请销假: (一)凡因事不能上班需请假的,假期在一天内的由本科科长批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知识梳理 1、先秦:周朝分封制。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秦朝:郡县制。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为36郡,后增加到46个郡,每郡设若干县。行政区划制度正式确立。 3、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域的州逐渐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州刺史的权力大大加重。 4、辽朝:蕃汉分治制度。 5、金朝:猛安谋克制。

6、元朝:行省制度。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 __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时,我国开始对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实施行政管辖,应特别予以注意。 7、明朝:僧官制度。 8、后金和清:八旗制度。 9、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10、清朝:清朝沿用和发展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分为18个省。在边疆地区设立理藩院管理蒙、藏、、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另派将军、大臣驻该地监管。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设伊犁将军,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西藏派驻藏大臣同 __、班禅共同管辖。东北地区则由满族将军治理,盛京、吉林、黑龙江各设将军一人,分驻各地,统管军民之政。 二、升华认识 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 __的产物。其确

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 __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朝尤为突出。 3、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与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内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2010版)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分册目录 第一篇:工程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期控制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策划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材料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采购中心执行方案……………… 第二篇: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经济技术责任状实施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以局名义开展授权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预结算与索赔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供方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分承包招标工作流程…………………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联营项目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法务管理办法…………………… 10、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清欠管理办法……………………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编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各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规定的要求,是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二章质量方针 第五条公司的管理方针是:规则无上,做守法公司;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地球无双,建绿色家园;生命无价,圆健康人生。其中“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为质量方针。

安全质量日常检查制度

兴泉铁路宁泉段八标一工区项目部安全质量日常检查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二局集团 兴泉铁路XQNQ-8标一工区项目部 二〇一七年五月

目录 第一条适用范围 (3) 第二条职责 (3) 第三条安全质量检查分类 (3) 第四条检查机构 (3) 第五条检查策划 (3) 第六条检查的内容 (4) 第七条检查周期 (4) 第八条检查记录 (5) 第九条检查报告 (5) 第十条整改关闭 (6) 第十一条罚则 (7) 第十二条附则 (8)

安全质量日常检查制度 为加强项目部、架子队对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安全质量检查工作,特制订安全质量检查制度。 第一条适用范围 项目部下属各单位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对所辖单位、工程项目进行的安全质量监督检查。 第二条职责 1.安质科负责制定安全质量检查计划,编制检查报告,建立安全质量问题库,跟踪、验证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2.副经理负责审批安质部组织的安全质量检查计划,安全总监负责审批安全专项检查计划,总工程师负责审批质量专项检查计划。 3.项目经理负责审批本单位组织的安全质量专项检查计划。 第三条安全质量检查分类 项目部、架子队的安全质量检查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 第四条检查机构 进行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时,项目部组成的检查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检查策划 各级单位组织的安全质量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实施前,安质部门应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小组的组成、分工、检查的要求、

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六条检查的内容 1.定期检查以“查事故隐患、查作业纪律、查规章制度、查标准化管理、查责任制落实”的“五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检查。 项目部检查各架子队对一级、二级风险的管理的执行情况、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履职情况、重要安全质量隐患等为切入点,全面检查各架子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部以检查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的管理、项目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安全质量隐患等为切入点,全面检查评估各架子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架子队主要检查现场安全质量隐患、上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2.专项检查是项目部以查某一专项工作为内容的安全质量检查。 3.季节性检查以查防洪、雨季施工,夏季高温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季节性安全质量检查。 4.日常检查是项目部安质人员、架子队长、质检员、安全员、质检员以查具体施工作业安全质量为内容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第七条检查周期 1.定期检查:项目部每月一次,每周一次,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 2.专项检查:项目部根据生产情况及上级有关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 3.季节检查:根据季节气象、气候情况组成检查小组进行。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营销管理制度(DOC 116页)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 营销管理制度 二○○二年五月

目录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营销管理制度 (1) 目录 (2) 营销战略管理制度 (7)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营销战略组织管理 (7) 第三章营销战略制定方法 (7) 第四章营销战略制定 (8) 第五章营销战略实施 (9) 第六章营销战略评估 (10) 第七章附则 (10) 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11)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 (11) 第三章营销计划制定方法 (11) 第四章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12) 第五章销售计划 (12) 第六章市场促销计划 (13) 第七章技术服务计划 (14) 第八章市场研究计划 (15) 第九章营销预算计划 (16)

第十章营销计划实施效果评估 (17) 第十一章附则 (17) 渠道管理制度 (18) 第一章总则 (18) 第二章渠道管理的组织管理 (18) 第三章渠道管理制定方法 (18) 第四章渠道管理内容 (19) 第五章销售渠道设计 (19) 第六章产品销售渠道管理 (20) 第七章网上销售渠道管理 (30) 第八章网络会员制渠道管理 (31) 第九章渠道管理效果评估 (33) 第十章附则 (34) 附录一经销商资质认证条件 (35) 附录二经销商评估表 (38) 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39) 第一章总则 (39) 第二章组织管理 (39) 第三章制定方法 (39) 第四章制度管理内容 (40) 第五章产品销售员管理 (40) 第六章网络销售员管理 (54) 第七章销售员激励机制 (58)

第八章销售员的业绩评估 (59) 第九章附则 (60) 促销管理制度 (64) 第一章总则 (64) 第二章促销活动的组织管理 (64) 第三章促销方案制定方法 (64) 第四章促销活动管理内容 (65) 第五章产品促销 (66) 第六章媒体促销 (69) 第七章促销效果评估 (72) 第八章附则 (73) 营销政策管理制度 (74) 第一章总则 (74) 第二章营销政策组织管理 (74) 第三章营销政策制定方法 (74) 第四章营销政策管理内容 (75) 第五章价格政策 (75) 第六章促销政策 (76) 第七章专营权政策 (76) 第八章信息政策 (77) 第九章发展政策 (79) 第十章营销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80)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全)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健全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明确质量安全责任,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总则 第一条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区域内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单位区域内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质量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日常工作。质量安全管理员由本单位销售人员组成。 第二条单位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并按国家法规要求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经营食品的相关证件,食品经营范围与环境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条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设施设

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四条禁止销售无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配方、保质期和食用方法等标识的预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 第五条建立健全的采购索证和台帐制度。 第六条单位在采购、销售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实施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七条做好贮藏和供应等销售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不受污染。 第八条注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清洁。落实设备、工器具和容器等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 第九条按规定做好留样工作。健全追溯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条确保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未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第二条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发货人员等)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第三条公司为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合理成份,我们可以进行科学总结,为当今干部管理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因为这些丰富的官吏管理制度, 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和对于今天我们国家行政部门的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世界近现代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治国首先治吏,"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这是历史上诸多政治家的共识.封建集权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必然是一个"人治"的社会,即如孔子在《礼记?中庸》中所言:"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在古代政治机制中,实现"人治"的核心是"吏治".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中国的官吏管理制度源远流长,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漫长的政治实践及对前朝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中,逐渐认识到,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及统治的稳定,必须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吏队伍.于是,聪明的古人们想出了许多有效地管理人事的制度。 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他们认为进行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荀子更是强调国家的管理或其他包括经济管理在内的各种管理实质上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管理,贤人和用人是管理的首要条件,离开了人的选用和培养,一切管理,尤其是统治好一个国家将是一句空话。因此,“举贤才”以及“人才”的培养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要想帮助君主建立和巩固天下,就要为其推荐身边的贤能之士。 毫无疑问,贤才的标准,古今已有了很大区别,但“举贤才”的方法、举措及尚贤的思想,仍有现代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些世界性的危机,而人才危机已成为全球的焦点,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我国作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国度,几经盛衰,如今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靠什么:当然是人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最重要的,最迫切的,是人才。因此,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各种人才,只有各尽其用,才能使现代事业顺利开展,才能使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有: 一、推进官吏选拔制度。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主要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几个阶段,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就举例科举制度来说,科举制虽有本身的缺陷,而且在后期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人才,但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积极作用是深远的。它打破了原来世家大族操纵仕途的局面,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它使大批中下层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的特点是“怀牒自进”,不需荐举,直接报名,它所体现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层层挑选、择优录取的原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和追求的吗?西方国家借鉴并发展了中国科举制的这些进步因素,建立了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中国是公认的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创始国,有些学者还把科举制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不充分说明了科举选官具有先进性和广范影响吗? 二、健全官吏考核、回避制度。为了选贤用能,赏善罚恶,奖勤惩懒,防止官吏徇私枉法,从而改善吏治,稳固江山社稷,各朝代不断完善官吏考核制度、回避制度。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不断走向成熟化、制度化。 为了避免官员的徇私,自东汉后实行回避制度。东汉实行“三互法”,基本精神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汉代还规定兄弟子侄及有婚姻戚属关系的,不得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如果选在一个部门或地区为官,其中一人要申明回避。唐代不仅规定官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内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2010版)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管理、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分册目录 第一篇:工程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工期控制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策划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材料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采购中心执行方案……………… 第二篇:商务合约、法务管理 1、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经济技术责任状实施办法…… 2、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以局名义开展授权管理办法………… 3、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4、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5、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预结算与索赔管理办法 6、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供方管理办法………………… 7、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分承包招标工作流程………………… 8、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联营项目管理办法…………………… 9、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法务管理办法…………………… 10、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清欠管理办法…………………… 中建五局宁波分公司 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编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各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规定的要求,是分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二章质量方针 第五条公司的管理方针是:规则无上,做守法公司;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地球无双,建绿色家园;生命无价,圆健康人生。其中“追求无限,创精品工程”为质量方针。 第六条分公司积极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科学化。 第七条分公司积极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全员的质

品质部管理制度

品质部管理制度 一、目的 明确品质部人员职责、权限,规范产品品质控制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品质部的管理、公司产品的品质控制。 1.2主要职责 1.2.1品质部负责人负责编制本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 1.2.2各岗位人员依据本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在工作中建立联系,履行相应职责。 1.3品质部架构

二、品质部职责 1)建立品质控制体系,制定品质管理制度; 2)制定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 3)编制公司各类产品和物料的质量标准; 4)来料、制造、成品品质检验规范的制订与执行; 5)来料、制造过程品质的巡回检验和出货检验; 6)不合格品处置及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 7)品质成本的分析与品质控制事项的制定; 8)评定产品质量水平,报告存在的质量缺陷; 9)计量具、量表、检测仪器、设备、工装治具的校验与控制; 10)对供应商的评定,品质能力的辅导、控制,保证物料的质量; 11)受理客户产品质量抱怨和投诉,原因分析及制定改善措施; 12)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及执行; 13)对质量管理类文件进行维护和控制。 2.1品质部经理岗位职责 2.1.1岗位名称:品质部经理 2.1.2直接上级:总经理 2.1.3直接下级:品质保证工程师、品质控制工程师、文员 2.1.4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公司品质管理控制体系;制定本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 准和考核办法;管理品质部的正常运作;对品质系统的正常运作负责;对公司内部的品质事故负责。 2)品质管理体系的设计,程序的拟定。 3)成品、物料检验计划的制订,品质成本的控制并监督完成。 4)按照生产出货要求制订检验计划,生产急件优先检验安排。 5)物料、制造过程、出货品质的质量控制,检查现场检验状态标识和追溯。 6)让步接收批准与否决;不合格处置及评价;成品品质鉴定与判定意见的签署;处理 存在或是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7)控制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不再重复发生,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改进、跟踪。

XX局干部人事工作管理制度

XX局干部人事工作管理制度 为深化XX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XX局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一、机构管理 (一)局机关、局直属单位应认真执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有关规定,实施规范管理。 (二)局直属单位部门设置及部门管理人员的职数,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需要,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自主确定方案,报局备案。 (三)凡成立新的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经局研究决定后,由政工科负责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二、班子建设 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相关法律知识。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领导班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局一般每年对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工作由局政工科负责,局机关党委、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参加,考核情况向局党组(党委)

汇报后,分别向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反馈。 三、干部选拔任用 干部的选拔任用,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任免程序进行,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干部交流等制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严把干部入口关,疏通干部出口关,搞活干部队伍。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局机关科级干部和局直属单位局管干部的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任用对象必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选拔任用工作要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任职的相关程序进行。局政工科科长、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在任职前还要征得市有关部门的同意。要认真实行领导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 (三)局直属单位部门管理人员的聘任。由局直属单位领导导班子集体研究,并与局党组(党委)书记或局分管领导沟通同意后,自行聘任。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编制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规定了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同时规定了工程项目各类安全用品、工具、设施、临时用电工程及机械设备等的验收要求和安全新技术、新工艺的总结和推广要求。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的各级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 第二章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 第四条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进行认真会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或设计文件有遗漏而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其重点是: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已通过当地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合格。 2、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存在不符合国家法规或工

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之处。 项目经理部应督促设计单位就上述各方面在设计交底时进行详细说明。 第五条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针对性强、实施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 第六条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专项方案的实施应指定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危险性较大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可参考《危险性较大分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第七条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必须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工程特点和作业环境;凡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建筑物周围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等,都必须从技术上制定全面、具体、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 第八条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必须根据需要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并应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如下: 1、一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由项目经理部技术

质检部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规定及质量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部各岗位职责及日常管理规定 第一章质检部各岗位职责 一、质检部主要工作内容 1、负责组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2、负责制定原材料、外协件、制程、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规范; 3、负责原材料、外协件、半成品、成品入库前检验; 4、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监督; 5、负责计量和质量监测仪器的全面管理; 6、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处置和分析,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监督; 7、负责竣工资料的制作; 8、负责收集产品质量信息,建立和保存各种质量技术和检验记录,进行数 据统计和分析; 9、负责对研发的新产品进行检验,提出问题点并跟踪解决的结果; 10、负责定期分析与质量目标的差异,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部门主管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协助总经理 工作,全面主持质检部日常管理; 2、负责建立、健全部门管理制度,公平执行奖惩与考核; 3、负责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4、负责公司质量事故的处理,根据公司的《质量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进行; 5、负责与技术、生产、营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6、负责质检部相关费用的审核; 7、负责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质量工程师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协助部 门主管做好质检部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 2、负责厂内总装、外协制作产品的质量管理; 3、负责为质检员提供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4、负责制作指导质检员完成各工序产品的《检验标准》制作;

5、负责完成质检部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 6、负责制定《项目质量策划》。 四、进料质检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 2、负责公司原材料、辅料及外购件的检验工作,若在生产中发现材料及外 购件不合格,有权制止继续作业,并要求相关部门改善; 3、负责根据《报检单》进行的质检工作; 4、负责编制、修改有关生产材料、外购件的《检验标准》; 5、负责完成部门主管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下料质检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努力完 成本职的各项工作; 2、负责下料车间生产的零部件的质检工作; 3、根据生产计划对下料生产中的首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4、负责对下料生产过程中的在制产品抽样质检; 5、负责根据《报检单》进行的质检工作; 6、负责编制、修改《下料检验标准》; 7、负责完成部门主任交办的其它事项。 六、机加质检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努力完 成本职的各项工作; 2、负责对机加及机加外协加工件的质检工作; 3、根据生产计划对机加生产中的首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4、负责对机加生产过程中的在制产品抽样质检; 5、负责对机加生产的成品进行质检; 6、编制、修改相关机加《检验标准》; 7、负责完成部门主任交办的其它事项。 七、结构质检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与部门管理制度,努力完

干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

干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未建立健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推进法院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法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干部人事管理,实行政工科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第三条政工科作为院党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各部门领导应当协助政工科做好本部门的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第二章干部选拔任用 第四条各层次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政工科组织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可适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第五条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在规定的职数内进行,并有空缺职位。 第六条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七条选拔任用的干部,除应具备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外,还应符合下列资格和条件: (一)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二)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三)身体健康。 第八条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的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或越一级提拔。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按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当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同意。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拔任用: (一)涉嫌违法违纪,被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的; (二)在受党纪处分后一年年限内的:其中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一年内,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两年内,受留党察看处分、恢复党员权利后的两年内,受开除党籍处分的五年内; (三)受政纪处分,在处分的有效期内; (四)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 (五)已正式申请辞职、退休或调离本工作单位,正在办理有关手续期间的; 第十条选拔任用干部由政工科制定方案报请院党组审定后组织实施。具体步骤为: (一)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结果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 (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其次是“三

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西汉中央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承袭秦制而略有变化,仍以“三公”、“九卿”各府为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较秦代而言,西汉机构组织更为健全,职能更加完善,分工亦更细致。东汉时期的国家机构,仍大体承制西汉原则,但也作了一些调整。如东汉初“三公”各府机构名称已演变为:司徒府、太尉府和司空府(即西汉时的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其中,太尉府作为东汉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位于“三公”之首,不仅掌管武事,同时也分管诸多行政管理事务,是东汉“三公”机构职权发生变化的标志之一。东汉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变化的另一标志是尚书台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架空了“三公”府。光武帝刘秀信任并重用身边的侍臣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 2009年12月3日

附件: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 要 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 制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 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惠州市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惠州市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九月

目录 工程部管理制度 (1)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办法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编制原则 (1) 第三章编制的依据 (2) 第四章编制分类 (2) 第五章文件组成与内容 (3) 第六章编制分工与审批权限 (3) 第七章实施与修正 (4) 二、工程开工报告管理办法 (4)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开工的必备条件 (4) 第三章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5) 三、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5) 第一章编制目的 (5) 第二章适用范围 (6) 第三章管理部门 (6) 第四章技术文件管理范围 (6) 第五章具体制度 (6)

第六章其它技术文件管理 (7) 第七章文件归档要求 (8) 第八章档案保密与安全 (9) 第九章其它要求 (10) 四、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管理办法 (10) 第一章总则 (10) 第二章施工图审核 (10) 第三章施工图现场核对 (13) 第四章审核结果处理 (14) 五、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目的 (15) 第三章分级 (15) 第四章内容范围 (16) 第五章技术交底要求 (17) 第六章技术交底的归档与管理 (18) 第一章工程日志划分 (18) 第二章填写主要内容 (19) 第三章施工日志填写要求 (20) 七、施工调度管理办法 (20) 第一章总则 (20) 第二章原则 (21)

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项目部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将对现场的各个班组采取一定的评比奖罚制度,制 度内容如下: 1、严格按照项目部安排的工作进行,如不听项目部安排的扣10分。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施工,如有不按规范施工造成质量事故扣20分。 3、在控制好质量的同时,要抓好工程的进度,如有延误工程进度的班组扣20分。 4、抓好本班组的安全、文明工作,注意企业形象,如有班组没有一定的安全措施扣30分。 不注意企业形象,没有作好文明施工扣20分。 以上制度满分100分,项目部在每月下旬进行评分,第次评分最高的班组奖励500元,评分 最低的班组扣500元。对于其中有两项均未得分的班组扣200元,望各班组严格要求自己, 以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健全项目经理内部体系,明确分工,严格管理,经常组织业务学习,提高项目成员的素 质和水平,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三、认真贯彻“施工生产,安全第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执行国家施工验收 规范以及施工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定期组织主持召开安全检查、质量评比会议,检查事故 隐患,消灭通病,不违章指挥。 四、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规定搞好安全防范措施。把安全生产落实 到实处。做到讲效益必须讲安全,抓生产必须抓安全。 五、严格安全管理,认真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域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统一规 格的“五牌一图”现场有安全标志、警示牌,做好文明施工。

六、定期召开组织所属班组安全防护,认真查找安全事故隐患,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 施,确保安全过程生产。 七、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抓好农民工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防护用 品,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八、督促班组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安全交底,要求操作制止违章指挥和危险作业。 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重大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落实整 改措施,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更不得擅自处理。 十、工地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和防火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做好施工安全各项专业技术资料。 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分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各项技术 管理制度。 二、负责单位工程按图施工、管理、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做好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的编制和配合工作。 三、主持工程质量及安全检查,以预防为主,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参与质量事故处 理。 四、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了,经质检部门核验后,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办 理。 五、进行重要部位技术交底,处理技术核定文件,在每项工序开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 底,并督促施工 六、参加分部的质量检验和评定,并做好记录。 七、负责在特殊过程施工的现场指导,检查施工情况,做好现场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重大事 故。 八、认真贯彻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负责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亲设备的 吸收、运用、总结、推广。 九、深入实际,了解现场施工中的技术性问题,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做好工程成本控制,技术复合计划,隐蔽验收计划,结构计划和施工资料的完成。

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编制: 单位: 部门: 审核: XX年XX月XX日

为进一步规范省政协机关干部人事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省政协工作的发展,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其他有关干部人事政策规定,结合省政协机关实际,制定以下规定。 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试行) 为了保证公正合理地任用干部,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结合省政协机关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干部选拔任用 (一)选拔任用干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执行。 (二)除对任职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凡需新提拔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实行竞争上岗。 (三)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越级或破格提拔。越级或破格提拔干部须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四)提拔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人选外,在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在机关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二、干部免职 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三、干部任免权限 (一)省政协副秘书长,专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调研室主任、副主任,由省政协党组讨论同意,报省委审批(如属民主党派干部,由省委统战部推荐,经与省政协党组协商统一意见后,由省政协党组报省委),提请省政协常委会议通过后任免。 (二)省政协办公厅巡视员、副巡视员,由省政协党组讨论同意,报省委审批后任免。 (三)省政协机关处长、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调研员、副调研员,正处级秘书、副处级秘书,事业单位处级领导职务,由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