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下册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三单元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是有颜色的,光由光源发出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像太阳、闪电、属于天然光源,像火把、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

3、光遇到镜子和其他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光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沿直线传播。

4、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5、彩虹它是一种光现象,日光在空气中小水滴的作用下发生折射和反射,使复色的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7色光谱)。彩虹告诉我们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7色光。

6、激光是有激光器产生的,与日光、灯光相比,具有颜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的特性。

7、平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8、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

二、简答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那些事情?

(1)医生利用反光镜看病人耳膜的情况(2)可以利用潜望镜从海底看海面的情况。(3)可以利用汽车观后镜看车后面的情况

2、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在水中滴几滴油(2)用喷雾器背对阳光喷水(3)用三棱镜折射太阳光(4)用肥皂泡折射太阳光

(5)在雨后的天空中,瀑布面前都可以看到彩虹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4.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答: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

5.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答: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像玻璃、水、透明的塑料等。

6.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浅颜色的物体比深颜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光能力越差。

8.哪些物体能发光?

答:电灯、蜡烛、电视机、日光灯,萤火虫、手电筒、火柴等。

9、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10、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能反射。

1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13、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14、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15、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会危害眼睛,会危害皮肤,会使人中暑。我们可以戴太阳镜,打太阳伞。

16、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

17、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18、将一张带小孔的纸板立在桌上,点燃一根蜡烛,使蜡烛的火焰和小孔一样高,在纸板的后面立一个纸屏,前后移

动蜡烛,观察纸屏上的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在纸屏上形成倒立的蜡烛的像,当蜡烛离纸瓶近时,形成的像是放大的像;当蜡烛离纸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9、人站在湖边,平静的水面就能映出你的像。请说一说你的像是怎样的?

答:自己的象与自己大小相等,但与自己的左右相反。

三、实验题

(一)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他例子:

1、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

2、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

3、小孔成像

(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射着光。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屏上形成一个小光斑。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屏的上部,所以在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正好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需要的材料: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

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

湘教版科学三下5.1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史晓习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第一课时(P52—5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光源。 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擦、魔方、瓶子 教师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手影戏视频、透明胶片、 教学过程: 观赏导入——认识光源——实验验证——生活中的影子——拓展总结 一、教学引入 1、手影戏观赏、介绍 师:我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想看吗?学生说:想。 请大家欣赏节目《逗趣》 播放视频《逗趣》 师:好看吗?剧中生动的动物和头像是什么? 如果学生说是手,我会问那手为什么是黑色的?对,那是手的影子。 师板书:影 师:大胆猜想一下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生:光和物体 师:到底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真的和光和物体有关吗?你们的猜测对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光与影(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师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吗? 师:那些会自己发光?(电灯、太阳、萤火虫) 2、师总结梳理,揭示并课件出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可以成为光源,比如“手电筒打开后可以成为光源”,你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吗?——什么在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光源?(三)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过渡:有光源就能产生影子吗?(不能)还需要什么的条件?(物体、、、、、等)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科学是讲究事实的,就要用实验来验证。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影子实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魔方、白纸、橡皮擦、杯子(师逐一展示) 师:在各小组领取材料之前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①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②怎样做这个实验?(让生交流2分钟左右) 师:大家讨论完了吗?现在请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和试验单,请各小组长将实验材料先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中间。 2、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有点提示,请同学们先一起读读: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注意轻拿轻放实验材料 ②、边想边做。 ③、仔细观察,认真填写实验单。 ④、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始实验之前老师要关掉教室灯光。 3、师:现在开始实验。(学生实验时老师巡视指导,基本上每组都有收获时教师打开教室灯光。) 4、现在请每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请生说) 课件出示记录表 影子产生的条件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完整)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4、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1、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凤仙花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14、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种子、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16、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7、凤仙花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8、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5天。 19、茎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如凤仙花的茎——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茎;红薯的茎、南瓜的茎——匍匐茎。 20、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1播种方法: 1、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在花盆里放入适量的土; 3、按出小坑,放进种子,再用土盖上;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放在温暖的地方。 22、光合作用原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公式: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23、怎样证明茎能运输水分? ①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②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变化 ③芹菜的茎变红,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24、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q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

()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

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第四单元测试 一、判断 1.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2.辨别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3.小磁针只有能自由旋转时才能指示方向。() 4.在检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中,检测的物体越多,结果越可靠。() 5.磁石是一种能吸铜的矿石。() 6.用钢针自制的指南针要标明南、北极。() 7.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9.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永远不变的。() 10.圆形磁铁只有一个磁极。() 二、选择 11.水浮式指南针在( )多年前就出现了。 A. 2000 B. 900 C. 500 12.磁铁能吸引( )等物体。 A. 铁钥匙、回形针、铁钉 B. 布条、塑料片、铝片 C. 铝片、铜导线、纸夹 1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 )。 A. 水浮式指南针 B. 指南鱼 C. 司南 14.磁铁的形状有( )。

A. 五种 B. 很多种 C. 一种 15.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 )。 A. 强 B. 弱 C. 差不多 16.磁铁的S极与S极相接近时会( )。 A. 排斥 B. 吸引 C. 既不排斥也不吸引 17.一个磁铁如果每月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 )。 A. 会发生改变的 B. 不会发生改变的 18.小明不小心将实验的铁粉打翻在地,有下列( )方法能使铁粉恢复原状且方法最佳。 A. 利用吸尘器 B. 利用扫把 C. 用手捡 D. 隔纸使用磁铁 19.把如图的两个环形磁铁吸合在一起,它的磁力会( )。 A. 增强 B. 减弱 C. 不会变化 20.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 )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 同极互相排斥 B. 异极互相吸引 C. 有磁性 D. 能吸铁 三、填空 21.制作魔力小针时,要把缝衣针在磁铁上沿________多摩擦几下。 22.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________是指南针的祖先。 23.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XXXXX: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XXXXX: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XXXXX: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XXXXX:(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XXXXX: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科学(三下)整理复习 第一单元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运动和静止)。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相同。 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2、运动的形式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圆周运动都属于曲 斜面上的运动两种方式:滑动:接触面为平面的物体。 滚动:接触面为球或近似球面的物体。 运动快慢:坡度高,运动快;坡度低,运动慢。 3、运动的速度 相同距离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相同时间内,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4、过山车运动 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知识点: 1、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3、准确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应该说明方向和距离。 4、常见的运动形式: 平动 转动 振动: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然后拨动另一端,上下震动 滚动 摆动 滑动 5、不同的物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同一物体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6、根据物体运动的线路,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电梯升降、苹果从树上落下、滴水的运动线路是直线;雨刮器、、汽车转弯老鹰飞翔、抛球、荡秋千、钟摆运动的路线是曲线。 8、过山车、桌球、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路线是曲线或直线。 9、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分为滑动和滚动。滑动是指一个物

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的移动,例如滑冰。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地改变,例如车轮在地面的运动。 10、把立方体木块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静止不动。 把小六棱柱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向下滚动。 11、增加斜面的坡度,能加快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 斜面越高,立方体木块向下滑动的越快。 斜面越高,小球向下滚动的越快。 12、(实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三次。 13、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需要将两个不同的小球从轨道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14、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记录员的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磁铁 磁铁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有许多种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块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3.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 表示。 5..两块磁铁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6.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有磁极叫做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7.把两块相吸的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增大; 把两块相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减小。 8.两个或多个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有的会增大,但不是成倍的增加,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继续增大,但增大的数量会依次递减;有的会减小。 9.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南、北极,并且当磁铁断成几节后,每一节都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 10.存放磁铁时应将两个磁铁的南、北极叠加起来。这样有利于保护磁铁的磁性。 11.形状、大小相同的磁铁,磁力(不一定)相同。 12.一个磁铁如果没有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是固定的 13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 14.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不都是用铁制成的,可以是镍、钴等。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都不是用铁制成的。 15.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可以把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 16.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验测法、磁铁检测等。 17.人们很早发现,铁钉、钢针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18.人们逐渐掌握了用摩擦的方法制造小磁铁。 19.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20.磁化: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过程叫磁化。 问答题 1.怎样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来做一根磁针?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2.说说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过磁铁? 答:如文具盒、门吸、磁性白板、话筒、扬声器、冰箱里的封条,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等都用了磁铁。 3.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在哪? 在两头. 4.环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在哪? 环形磁铁的磁极在正面和反面。 5.一个蹄形磁铁从中间断开后,每一段磁铁的磁极个数为什么还是两个?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1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 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观察记录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 2.揭示课题:咱们干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咱们带来的观察记录纸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

【知识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 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 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 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 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刀、斧及人类门牙均为楔的例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和位置 1.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观察到运动的物体有:水中游动的鱼,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石头。 2.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在向前奔跑,是因为地面是静止 3.在公共汽车站,站台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4.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牛羊是 运动的。 5.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 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 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 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7.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8.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总的说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9.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0.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例:描述方法我的位置: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学校是参照物,正门西北是方向,50米是距离) 因此位置描述需要具备:参照物、方向、距离三方面。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注意:没说车轮);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3.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5.判断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条形、蹄形、环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等。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 3、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我们可以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质材料制作的。 6、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7、磁铁能指南北方向: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8、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9、一个磁铁如果没有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10、两个或多个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有的会增大,但不是成倍的增加,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继续增大,但增大的数量会依次递减;有的会减小。 1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2、磁石是一种铁矿石,称为磁铁矿石。 1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 14、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过程叫磁化。 15、指南针的构成: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 16、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第一课件网 一、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二、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与磁针 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三、对照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 17、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怎样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来做一根磁针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18、怎样判别摩擦后的钢针是磁针了呢 用磁针去接近铁质的小物体,如果吸引就说明是磁针了。 19、如何确定一个磁铁的南北极 一、悬挂法:悬挂磁铁使之能自由转动,静止后,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龙坪完全小学黎丽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 班2 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

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 分。 ()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4、用画图和文字将你观察到的凤仙花生长中的一些过程记录下来。 ⑴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铁有()个磁极。 3、()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4、 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这就是我国的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后来,人们又把磁针和方位盘组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的定方位的仪器。有了它,航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5、磁悬浮列车的底部与专用轨道上都安装有用特殊材料和方法制成的有超强磁力的磁体,并让磁体相同的磁极相对。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二、火眼金睛判断√×。(14分) 1、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不能吸铁。() 2、磁铁的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4、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 5、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不相联系的。() 6、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7、人们很早就发现,铁钉、钢针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弱一些。() 三、我的选择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表示。 a、n b、m c、s d、w 2、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吸引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有时会往外推,我们叫它们相互()。 a、接近 b、排斥 c、排挤 d、吸引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不相同的磁极叫()。 a、南极 b、北极 c、同极 d、异极 4、很早以前,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 a、磁铁 b、吸铁石 c、磁石 d、铁矿石 5、把两块小磁铁放在一起,()现象不会出现。 a 相互吸引在一起 b 相互排斥开来 c 自动地一会儿吸引一会儿排斥 6、一块条形磁铁摔断后,会()。 a不具有磁性 b磁极消失 c每块小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四、填图题:(14分) 1、在下图的磁铁上标明其余磁极的名称。 使它们互相吸引使它们互相排斥 2、图中是磁铁静止后所指方向,想一想,你一定能写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五、走进生活 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样捞? 六、我的创新设计 我们知道了磁铁有n、s两极,能指向南北方向。那么,给你一块没有标明n、s两极的条形磁铁和一块没有标明n、s两极的马蹄形磁铁,你能通过实验探究出这两块磁铁的两极吗?请你设计出实验方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影子游戏”、“寻找光的传播路线”、“制作小孔成像盒”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研究光时,学生一开始便会质疑:光从何而来?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动机,以认识光源作为本课的导入,提出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从“影子游戏”开始,观察影子产生过程,设计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物体的影子产生的秘密是什么?将探究引向深入,教材用插图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寻找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产生的现象。最后用《墨经》里小孔成像科技史引领学生完成一个“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本课教材按“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交流→应用”的结构来组织教材,能力训练重点是实验和实验描述的能力,重点活动是“影子游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但他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 2.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P2 1.(1)种子,根,茎,叶(2)放大镜 2.(1)ABCD (2)C 3.第一种方法: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第二种方法:将种子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P4 1.(1)空气,温度(2)选种(3)春天 2.(1)×(2) × 3.略 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6 1.(1)没有(2)水分,矿物质(3)固定 2.(1)√(2) × 3.略 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P8 1.(1)提供养料(2)子叶,真叶(3)交叉生长 2.(1)×(2) √(3)× 3.答:有利于接收更多的阳光。 第五课茎越长越高P10 1.(1)根(2)叶(3)茎 2.(1)×(2) × 3.答: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P12 1.(1)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花,种子 2.(1)√(2) √(3)× 3.略 第七课我们的大丰收P14 1.(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阳光,空气,水,温度(3)种子 2.(1)√(2) √ 3.略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一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P17 1.(1)卵,生命(2)蜕皮(3)桑叶 2.(1)×(2) √(3)√ 3. 342615 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P19 1.(1)4(2)头,胸,腹(3)气门 2.(1)×(2) √(3)√ 3. 略 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 1.(1)茧,茧(2)蚕丝 2.(1)C (2) B 3. 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第四课蛹变成了什么 1.(1)10,,15(2)成虫,雌蛾,雄蛾(3)雌蛾 2.(1)√(2) √(3)√ 3. 略 第五课蚕的生命周期 1.(1)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生命周期,49—56 (2)卵,幼虫,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从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也有些植物可以用、、繁殖后代。 2、植物的生命过程都要经历、、、直至死亡的过程。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 和等多项工作。 4、图中的这些蚕豆种子已经开始了;首先长出来的是,然后再长出;图中种子的放置方向都是不同的,长出来的根将会生长。 5、不同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都要进 行,我们要用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播种。 6、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 造。是由植物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7、植物的茎有运输作用,植物自己制造的养料是用茎从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而根有吸收作用,水和矿物质用茎从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学了这一单元后,我知道了绿色开花植物也会象凤仙花那样经历下面的生长过程: 二、判断题: 1、凤仙花种子播下去后,需往土壤中浇水,浇水时一定要使种子浸。 () 2、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茎。() 3、如图,是为了研究根的作用设计的实验,其中在试管内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 4、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相同的。()

6、把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过一会儿切断芹菜,发现横切面上有小红点出现。() 7、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在制造养料的同时,会释放出氧气。() 8、植物在开花期,植株的高度增加会加快。() 9、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发现根虽不是最先长出来的,但根长出后生长速度很快。 () 10、有些植物的茎有“节”,而多数植物的茎是没有“节”的。() 三、选择题: 1、植物的“身体”中,制造营养的器官是() A 根 B 茎 C 叶 2、凤仙花的叶子是交叉生长的,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 植物自身的美观 B 植物身体的平衡 C 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3、我们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 A 大小相同的种子 B 饱满、没受伤的种子 C 颜色相同的种子 4、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A 阳光、土壤和空气 B 温度、空气和肥料 C 水分、温度和空气 5、植物的枝、叶、花等能在空间中伸展,是因为茎有() A 支撑作用 B 固定作用 C 运输作用 四、连线题: 1、植物的茎有多种多样,在我们农村下面这些茎都是常见的,请把它们跟茎的名称连接起来: 葡匐茎攀缘茎直立茎缠绕茎 2、植物的各部分器官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请将下面器官与它们的作用连接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