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行与利用功能发挥研究

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行与利用功能发挥研究

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行与利用功能发挥研究

作者:韩卫洲学院:兽医学院单位:扬州大学

单位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文汇东路48号邮政编码:225009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应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已逐步成为高校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开展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形势下高校微博、微信的特点、功能和发展概况,重点分析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运行与利用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对策:加强监管和注册账号的限制;实名认证增强真实性和影响;通过网络和实体结合的途径拓展工作渠道。

关键词:微博;微信;高校;新闻宣传

随着通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宽带和4G不断普及,微博、微信等颇具时代特征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迅速的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互动沟通的主要承载方式。微博、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工具具有信息传播的广域性、迅捷性、精准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它们为时下高校师生人所热衷与追捧。因势利导,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更应加强对微博微信新媒体工具的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拓宽高校学生教育的渠道、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工作的参与度、满足高校师生对资讯日益强烈的需求。当然对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要科学的运行与利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微博、微信的特点、功能和发展概况

(一)微信的特点、功能和发展概况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微信公众号平台主要包括自定义菜单、关键词回复、内容推送、用户交互、微网站及功能开发等几大基础内容,用户需要拥有微信账号并使用微信客户端关注相应的账号之后,才能查看平台内容、使用平台功能、接收推送信息、与平台交互。微信平台具有可开发扩展性,将来可与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应用实现互联互通。

(二)微博的特点、功能和发展概况

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扫荡世界,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

作者简介:韩卫洲(1989-),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E-mail:793352452@https://www.doczj.com/doc/9514888373.html,。

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微博属于一种“广场”媒体,主要功能是发布每条不超过140字的短信息内容,并可配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具有微博账号的用户之间可通过关注、转发、评论、赞、@、私信等互动手段进行沟通交流。由于微博、微信用户群体均已达数亿,所以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开媒体平台。

现如今微博、微信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微博、微信的发展更为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高校这样的教育关键机构微博、微信平台应用更应该注重科学的观点。在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更要做发挥其可行性及优势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教育方式存在着缺乏活力、覆盖领域狭窄、活动方式单一固化的情况,容易对学生失去吸引力或者宣传力度不够,而微博、微信新媒体工具的应用便凸显其优势。

二、微博、微信平台新媒体工具的优势

(一)接受度高,内容活泼

微博、微信工具的使用习惯本身便于在高校师生日常生活成为常态,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党员教育的方式相较于传统模式更易于被师生接受。而微博、微信所承载的全面的媒体功能更为师生喜闻乐见,充分利用图文、语音、影音等多种载体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内容鲜活,也更加吸引师生投入其中。

(二)即时便捷,互动性强

微博、微信都支持多平台运作,宽带互联网和4G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其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中智能手机即时通信的移动化、碎片化和随时在线的特点,让利用微博、微信进行活动宣传变得即时而便捷。无论是针对教育内容还是课余活动,利用微博、微信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即可发表意见和看法,加强沟通交流互动,触发思考和体会。

(三)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把理论转换为师生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促进“要我学”自觉转换为“我要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学习不断触发思考和思想的提升。在促进师生学习的同时更促进了其自主思考、自我教育。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不断凸显其重要性。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宣传工作应当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高效便捷、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对于高校学生,针对其思想特性更要敢于应用创新形式的载体和工具加强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的效果、认知度及深度,激发学习热情,吸引更多学生自主投入。

三、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行与利用功能发挥的方法探索

首先,利用微博、微信群作为重要载体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内容推送和反馈收集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的信息及时性,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发布师生教育培训内容、教学视频,对于教学活动新思路、教育的重要信息内容等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一时间进行采编发布,推送至高校师生手中。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的社交属性,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热点话题、发布建设性言论创建讨论话题,引导广大师生进行讨论,树立主流价值,

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并发挥其导向作用。根据微博、微信留言,收集师生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更易于准确了解学生思想特点和动态,全面及时了解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改进和完善高校教育工作。

其次,鼓励各级党、团支部开设微博、微信群,自主管理和运营。青年党员群众自主参与微博、微信的更新与互动。

四、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行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校微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微博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高校微博、微信缺乏足够的互动,在活动的宣传和教学的宣传力度和方位不够充分和新颖,导致参与不足。高校微博、微信塑造高校品牌个性作用的缺位,表现在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校园特性和专长。高校微博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能力不足,对于突发的舆论压力和校园实践处理力度欠佳。[1]

目前,高校对微博的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将官方微博纳入应对高校危机的体系,这就导致了高校利用微博应对高校危机的意识不强。华中科技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2011 年 10 月 23 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士在华科大本部和同济医学院跳楼自杀。7 天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一名学生跳楼自杀。[2]短短的 9 天之内,华中科技大学连续发生 3 起跳楼事件,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具有“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国家重点高校,微博上关于华中科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话题的讨论达到 700 多万条,华中科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华中科技大学的高等学府形象随之受到舆论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仍然没有利用官方微博应对高校危机的意识。

此外,高校微博、微信在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时的作用,即为官方声音的传递提供了便利通道,其裂变式传播有助于官方声音的扩散,为师生及公众提供了沟通的通道。[4]但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讲,高校微博在面对高校危机事件时存在着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微博应对高校危机时无回应以及高校微博应对高校危机时反应慢。探讨了高校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分别为加强高校微博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利用高校微博塑造高校品牌个性,以及建立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微博应对机制。

已有调查数据分析,梳理出、髙校利用微博、微信进行新闻宣传的现状、特点,结合高校微博、微信宣传优势及校园传统媒体的重要宣传地位,通过构建高校微博、微信与传统校园媒体协同发展新模式这一新理念,为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5]这一新理念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高校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与高校新闻中心等机构设置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在实际推广使用中存在重重阻力。微博、微信是两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它积极的方面仍在成长中、消极方面也有许多问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校微博以声、像、图、文多元化表现形式以及网络流行化的文体,与以前传统媒体刻板、死硬与教条化的公文相比,更容易吸引学生这一群体,进而产生互动。高等院校,作为与企业、政府鼎力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应该在微博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主动熟悉和了解微博的特性,并开通官方微博,使其成为高校信息的发布新平台,塑造高校品牌个

性的新工具,高校同师生及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应对高校危机的新渠道,高校招生宣传的新窗口。

参考文献

[1] 杨熙昌.高校微博的作用及改进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P.12)

[2] 陈帆帆.高校官方微博的内容建设探析[J].新闻世界,2011(P.9)

[3] 黄淑敏.高校官方微博发展及运营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P.1)

[4] 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书名[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P.12)

[5] 李铁铮.微博、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13 (P.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