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

本文介绍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如何在热轧生产線进行板形自动控制的原理,研究自动板形控制系统的模型设定功能,动态控制功能等,并介绍这些功能如何提高热轧板形控制精度,提高热轧产品质量。

标签:模型设定动态控制功能轧辊磨损计算轧辊热凸度补偿计算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用户对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热轧带钢产品需求显著增加,对钢铁产品质量、品种、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在热轧生产线的应用也显得也越来越重要。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主要包括PC角初始设定,弯辊力初始设定,轧辊磨损计算,轧辊热凸度补偿计算功能和平直度反馈等功能。

一、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功能应用

1.模型设定功能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主要是根据热轧二级粗轧和精轧的计算结果对PC角的初始设定和弯辊力的初始设定进行二次计算,通过精轧入口板坯凸度和粗轧实际轧制数据计算出热轧轧机的R2到F5的的弯辊力和F1、F2、F3的PC 角(0-1.5度),并根据轧制时间计算出轧辊的热凸度和磨损值用于模型修正计算。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计算流程图

关于PC角初始设定和弯辊力初始设定在算法上可根据需求自动选择模型的计算重点,保证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有合理的计算结果。APFC系统主要通过优化弯辊力和PC角计算方法来提高模型计算的精度和合理性,来满足板卷的凸度和平直度。

通过热轧二级计算设定数据计算出板坯的凸度偏差。

(1)

由板坯的凸度偏差计算出板坯凸度。

由板坯凸度的计算结果,再根据等比例凸度原理计算板坯平直度。

通過采集大量的生产数据,根据不同的钢种、厚度和宽度进行优质数据归纳总结,提取关键模型设定数据,再利用神经元算法和轧辊形变模型计算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模型修正系数,定期反馈给自动板形控制系统(APFC),使其模型计算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教务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

教务处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概述(设计思想)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使得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而现有的教务管理软件基本上都是单机版本的,已满足不了现在教务工作需要。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综合网上教务管理软件。 该教务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想: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充分利用高校现已有的网络资源。实现教务各上下级之间迅速便捷的沟通,在系统的架构上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与C Z S结构及 Internet 网络相结合的技术突破了系统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 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教务系统并进入相应的教务信息查询,如查询课程表、教学进程等等.为了体现分散操作、统一管理的思想,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务各上下级之间迅速便捷的沟通,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的教务管理机制。 教务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台和后台。前台客户层采用了最新的webstart 工具,使得客户端可以自动升级、即时更新,减轻了系性;后台数据层采用了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它将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的客户端都从后台捌用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后台数据还具有自动备份功能,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后台主要有系统管理员,前台则主要面对在校学生和教务处人员和各院系教务员及任课教师使用,教务网的管理员分初级管理员和高级管理员:初级管理员是各科室的负责人,提交本科室的待发布教学通知、公告等信息,管理本科室的上传文件并接受高级管理员的管理;高级管理员管理所有上传的文件,审核并发布各科室提交的信息,管理教务信箱和教务网界面等。教务处长属于高级管理员。 2 系统策略 系统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系统比较完善可靠,技术成熟,可以按照不同学校对于教务的不同需求进行更改,满足用户需求。 先进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技术先进,系统先进,比较完善。 安全性 数据库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对文件进行加密,提高了安全度,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维护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界面可以再后台管理前台显示的界面,模块化程度高,可维护性强。 正确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正确反映教务的信息,实时更新数据,保证信息正确和可靠 简单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后台管理易学,维护复杂度比较小适应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在多平台下使用,对浏览器的兼容性强,适用性强。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典型例题 分析 习题 一。基本内容 1. 学习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2. 熟练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零点与极点; 3. 了解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的方法; 4. 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及特点; 5. 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绘制和等效方法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掌握这些重点内容的目的是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现将求解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图示 如下: 工作原理图信号流图 结构图系统时域响应表达式 传递函数 系统微分方程 二.重点和难点 1. 数学模型 研究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必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探 讨改善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具体方法。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其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运动规 律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及状态 空间描述等,本章主要介绍三种,即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 2.控制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常用的列写系统或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机理分析法,即根据 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如力学﹑电磁学﹑运动学﹑热学等)来编写。另一种方法是实 验辩识法,即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由 于机理分析法是基本的常用方法,本章着重讨论这种方法。 列写元件微分方程式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1)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2)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即数学模型。 一般情况下,应将微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即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右端,与 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左端,方程两端变量的导项均按降幂形式排列。 3.传递函数

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学号:0120918950930 课程设计 题目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 学院物流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2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 01 月 1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 一、初始条件 程序运行设备:西门子S7-300 PLC 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控制要求:实现手动、单周期、连续、单步四种工作方式的控制。以四种工作方式进行上行、下行、右行、左行四种运动,来实现清洗、风干、电镀、定时四种过程的电镀工作。 2.设计要求: (1)绘制PLC接线图; (2)给出符号定义表; (3)编写控制程序; (4)上机验证通过程序调试。 3.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 (1)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方案比较及认证 (4)程序设计:软件思想,流程图,程序说明 (5)调试过程记录及结果分析 (6)参考资料 (7)总结

三、时间安排: 四、主要参考资料 【1】张晓川编著.仓储物流技术与装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2】邓星钟主编.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朱宏辉.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刘锴编著.深入浅出西门子S7-300PLC[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廖常初编著.S7-300/400PLC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王永华编.现代电器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年 指导教师签名: 2013年1月6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年1月6日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及控制系统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及控制系统 (1)定义 人们把按照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用工件储存及传送装置把专用自动机以及辅助机械设备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具有独立控制装置的生产系统称作自动生产线,简称自动线或生产线。 (2)特点 ①在自动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中,人工不参与直接的工艺操作,只是全面观察、分析生产系统的运转情况。 ②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人工参与生产的程度。 ③生产线、CIMS、FA的概念。 (3)应用 ①定型、批量大、有一定生产周期的产品。 ②产品的结构便于传送、自动上下料、定位和夹紧、自动加工、装配和检测。 ③产品结构比较繁杂、加工工序多,难以操纵甚至无法保证产品的加工数量及质量。 ④以包装、装配工艺为主的生产过程。 ⑤加工方法、手段、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不宜用自动机进行生产。 了解了自动生产线的定义及特点之后,我们再来为大家介绍自动生产线的组成及类型。 (1)自动生产线的组成 ①主要工艺设备:专用的自动机。 ②辅助工艺装置。 ③物料贮存、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贮存和上下料装置。 ④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检测、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2)自动生产线的类型 ①直线型。 将各种自动机加工设备及装置,按产品加工工艺要求,由传送装置将它们连接成一直线摆列的自动生产线,工件由自动线的一端上线,由另一端下线。这种排列形式的自动线称为直线型自动生产线,简称直线型。 根据自动机、传送装置、贮存装置布置的关系,直线型又可分成同步顺序组合、非同步顺序组合、分段非同步顺序组合和顺序—平行组合自动生产线,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顺序组合自动线 1—自动机2—传送装置3—贮存装置 图2 顺序—平行组合自动线 1—自动机2—传送装置 ②曲线型。 工件沿曲折线(如蛇形、之字形、直线与弧线组合等)传送,其他与直线型相同。 ③封闭(或半封闭)环(或矩框)型。 工件沿环形或矩形线传送 (a)矩框型自动线(b)环型自动线 1—输送装置2、4—转向装置3—自动机5—随行夹具 ④树枝型(或称为分支式)。 工件传送路线如同树枝,有主干,有分支。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1 / 18

目录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 1b5E2RGbCAP 目录 ................................................................................................................................2p1EanqFDPw 1 引言 .............................................................................................................................. 3DXDiTa9E3d 1.1 编写目的及阅读建议 ...................................................................................... 3RTCrpUDGiT 1.2 系统概述 ......................................................................................................... 35PCzVD7HxA 1.3 文档概述 ............................................................................................................. 3jLBHrnAILg 1.4 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 ......................................................................................3xHAQX74J0X 2 引用文件 ...................................................................................................................... 3LDAYtRyKfE 3 设计概述 ....................................................................................................................... 4Zzz6ZB2Ltk 3.1 功能需求规定 .................................................................................................... 4dvzfvkwMI1 3.2 运行环境 ........................................................................................................... 4rqyn14ZNXI 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EmxvxOtOco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SixE2yXPq5 4.1.1 概述 ........................................................................................................ 46ewMyirQFL 4.1.2 设计思想 ............................................................................................... 5kavU42VRUs 4.1.3 基本处理流程 ........................................................................................ 6y6v3ALoS89 4.1.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9M2ub6vSTnP 4.4 接口设计 ........................................................................................................ 100YujCfmUCw 4.4.1 用户接口 ............................................................................................. 10eUts8ZQVRd 4.4.2 外部接口 ............................................................................................ 10sQsAEJkW5T 4.4.3 内部接口 ............................................................................................. 11GMsIasNXkA 5 运行设计 ..................................................................................................................... 11TIrRGchYzg 5.1 系统初始化 ................................................................................................... 117EqZcWLZNX 5.2 运行控制 ........................................................................................................... 11lzq7IGf02E 5.3 运行结束 .......................................................................................................... 11zvpgeqJ1hk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11NrpoJac3v1 6.1 出错信息 ..........................................................................................................111nowfTG4KI 6.2 补救措施 .......................................................................................................... 12fjnFLDa5Zo 7 系统维护设计 ............................................................................................................. 12tfnNhnE6e5 附录 ............................................................................................................................. 12HbmVN777sL
2 / 18

自动剪切生产线的PLC控制系统设计_王世红

第24卷第3期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V ol.24N o.3 2009年9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T)Sep.2009 文章编号:1006-9798(2009)03-0013-04自动剪切生产线的PLC 控制系统设计 王世红a ,崔海荣b ,徐世许a ,张传林a (青岛大学a.自动化工程学院; b.软件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为使自动剪切生产线设备协调运行,设计其控制系统。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 (PLC)为核心,还包括触摸屏、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部件。送料长度在触摸屏 上设置,PLC 根据设定值计算出脉冲数后向伺服驱动器发送,控制伺服电机送料,从而实 现精确的伺服定位,其定位精度可达1m ?0.01mm 。 关键词:PLC;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变频器;触摸屏 中图分类号:TP391.8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王世红(1985-),男,山西省昔阳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剪切生产线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将金属卷料加工成一定尺寸的板料,可实现自动开卷、定长送料和自动剪切,其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适合较大规模生产。但是传统的生产设备与系统多以机械为主,是电气液压或气动控制的机械设备[1],存在送料不够精确、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不足,已不能满足所有的生产需要。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已逐步地由手动操作改为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自动控制。本文设计的PLC 控制系统,使用了伺服驱动装置,充分发挥其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和运行平稳等优点,有效地提高剪切的精度和效率,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1 自动剪切生产线组成 自动剪切生产线由开卷机、送料机和剪切机3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剪切生产线 1) 开卷机包括开卷轴、保持器和弧形托起器。 开卷轴由变频器驱动的电动机带动,负责将卷料展 开。为了避免送料机工作时对已展开的卷料产生较 大的张力以及对机械设备造成损伤,开卷机先预放 一定长度的料,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持器在开卷机 转动时压住卷料,避免卷料松动。弧形托起器托起 已展开的卷料,避免其触地。 2) 送料机通过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装置带 动内部许多组压辊旋转,精确地给剪切机送料。另 外,这些压辊还能对卷料进行压平,使送到剪切机的 料更加平整。 3) 剪切机完成对送料的剪切,是整个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2 PLC 控制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控制要求 1) 运行方式。开卷机、送料机和剪切机都具有手动/自动两种工作方式。采用自动工作方式时,系统将按预先设定的工艺流程不间断地循环工作;手动工作方式是在设备单动、调试和检修阶段使用[2]。

白车身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及实施

白车身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及实施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工艺基础上实现对宝骏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的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该 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电气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通过电气元件驱动气动的控制阀岛,达到气动控制自动化的目的.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工艺基础上实现对宝骏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的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该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电气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通过电气元件驱动气动的控制阀岛,达到气动控制自动化的目的。 宝骏白车身生产线工艺流程 宝骏白车身生产线主体由前车体、下车体、总拼、左右侧围、空中主夹具、机器人及顶盖分拼、空中输送自行小车和升降机构成。前车体即发动机舱生产线,发动机舱完成后,由空中输送自行小车送至下车体的1#工位,3台自行小车分别将前地板、后车架送至下车体1#工位,形成宝骏汽车的底板。在1#工位完成焊接后,输送机构由主气缸顶起,变频器控制输送电动机前进,到2#工位落下夹具夹紧,开始新一轮的焊接。焊接完成后操作人员同时按下工作完成按钮,输送机构再次顶起,如此循环动作,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工位。 总拼的第一个工位定义为转运拼台,通常在这个工位罕有电动或气动的控制,7#为顶盖添加和焊接工位,在这个工位采用FANUC的机械手进行自动焊接,同时在车身底边的区域采用伺 服自动焊进行焊接,经过后面几个拼台的补焊后,到达最后一个工位,白车身总成由升降机转移到涂装车间的入口等待喷涂。到此为止,车身车间的工艺制作完成。 本文在工艺基础上实现对宝骏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电气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通过电气元件驱动气动的控制阀岛,达到气动控制自动化的目的。控制方式通过全自动以及半自动的方式实现,软、硬件也分别进行了设计,在硬件部分主要考虑了设备的选型,包括PLC的选择,总线选择的设计等,PLC的型号及容量是重点考虑内容;其次是现场总线的选择,现场总线不光要完成系统的要求,还要更好地避免工业现场的各种干扰,使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安全稳定。为了保证生产线的安全性,我们在每个工位配置了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包括光栅、激光扫描以及光幕等,全面保障了焊接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线的安全运行。软件部分主要专注于根据工艺的要求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

精益生产线控制系统解决方案(DOC)

精益生产线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概述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无论高速大批量制造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和定制化企业,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1)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损耗。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统计,对自动化系统投入和企业效益方面提升产出比约1:4至1:6之间。 目前,工业自动化系统通常分为5级:企业管理级、生产管理级、过程控制级、设备控制级和检测驱动级。前两级管理级涉及的高新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过程控制级涉及的高新技术主要是智能控制技术和工程方法;设备控制级和检测驱动级涉及的高新技术主要是三电一体化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新器件交流数字调速技术。 也可将上述5级分层归纳为:企业管理决策系统层(ERP)、生产执行系统层(MES)、过程控制系统层(PCS)三层结构和计算机支撑系统(企业网络、数据库),并实现系统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决策系统层(ERP)、生产执行系统层(MES)必须建立在设备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基础上。 数控机床自动化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床监控系统属于专用系统,其开放性较差,已不能满足当今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属于工厂内典型的“自动化孤岛”。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厂自动化设备的互联成为可能。组态软件作为自动化系统“水平”和“垂直”集成的桥梁和纽带,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组态监控技术为实施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与检测部件、控制部件构成复杂的应用系统,在节能、提高计量精度、改善产品质量、完成部门间精确传递生产信息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企业消除信息孤岛、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概要设计范本

概要设计范本

[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 概要设计说明书 [V1.0(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概要设计说明书 引言 1.1编写目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加快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对于电力系统的企业,如何充分、快捷、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的大量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服务内容和办公设施的现代化,这种情况日益突出。同时为了提高单位的日常办公效率,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使单位的日常运营纳入高效而快捷的轨道,就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在于对信息的处理高效而精确,可以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及时地反映企业办公的变动

情况,完善办公调度,提高企业服务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 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XXXX公司计划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全局八个部门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办公效率,并做到信息传输自动化、公共服务远程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实现全局办公系统全面信息化。 本说明书给出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说明,包括最终实现的软件必须满足的功能、性能、接口和用户界面、附属工具程序的功能以及设计约束等。 目的在于: ?为编码人员提供依据; ?为修改、维护提供条件; ?项目负责人将按计划书的要求布置和控制开发工作全过程; ?项目质量保证组将按此计划书做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质量验证和确认。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包括: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1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行不行?改变转速反馈系数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什么参数? 答:改变电机的转速需要调节转速给定信号Un※;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不行。若要改变电机的堵转电流需要改变ASR的限幅值。 2-2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按什么要求来整定?电流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如何整定? 答:转速调节器的作用是: (1)使转速n很快的跟随给定电压Un※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以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转速调节器的限幅值应按电枢回路允许的最大电流来进行整定。 电流调节器作用: (1)使电流紧紧跟随给定电压Ui※变化。 (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4)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电流调节器的最大值应该按变换电路允许的最大控制电压来整定。 2-3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两个PI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给定与反馈之差)是多少?它们的输出电压是多少?为什么?

答:若都是PI调节器,则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为0,即Ui※=Ui,Un※=Un;输出电压为:Ui※=βId=Ui,Uc=U d0/K s=RI d+C e n=(RUi※/β)+(CeUn※/α)。 2-4 如果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调节器不是PI调节器,而是比例调节器,对系统的静、动态性能会有什么影响? 答:若采用比例调节器可利用提高放大系数的办法使稳态误差减小即提高稳态精度,但还是有静差的系统,但放大倍数太大很有可能使系统不稳定。 2-5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采用PI调节器,当系统带额定负载运行时,转速反馈线突然断线,系统重新进入稳态后,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Ui 是否为0,为什么? 答:反馈线未断之前,Id=In,令n=n1,当转速反馈断线,ASR迅速进入饱和,Un※=Un※max,Uc↑,Id↑至Idm,Te>T l,n↑,Id↓,△Ui出现,Id↑至Idm,n↑,Id↓,此过程重复进行直到ACR饱和,n↑,Id↓,当Id=In,系统重新进入稳态,此时的速度n2>n1,电流给定为Un※max= Idmaxβ>电流反馈信号Un= Inβ,偏差△Ui不为0。 2-6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转速给定信号Un※未改变,若增大转速反馈系数α,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Un是增加还是减少还是不变?为什么? 答:Un不变,因为PI调节器在稳态时无静差,即:Un※=Un,Un※未改变,则,Un也不变。 2-7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两个调节器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已知参数:电动机:Pnom=3.7kW ,Unom=220V ,Inom=20A ,nnom=1000r/min,电枢回路总电阻R=1.5Ω,设Unm*= Uim*= Ucm=8V,电枢回路最大电流 Idm=40A,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系数Ks=40.试求: (1)电流反馈系数β和转速反馈系数α; (2)当电动机在最高转速发生堵转时的Ud0、Ui、Uc值。 解:(1)β= Uim*/Idm=8/40=0.2 α= Unm */ nnom=8/1000=0.008

基于PLC系统的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PLC的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德国西门子PLC S7-200进行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在本次设计中,我们从自动控制技术器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电镀生产线生产现场的环境来考虑,以使该生产线真正具备自动生产运行为目的,制定了采用在当前及以后都应用广泛且能适应多种环境的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整个整个工作流程的方案。重点分析了系统软硬件设计部分,并给出了系统硬件接线图、PLC控制I/O 端口分配表以及整体程序流程图等,实现了电镀生产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适应现代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我们还采用了基于组态王软件的系统作为上位机,配合下位机PLC完成了该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功能,更好的使该自动生产系统融入到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 关键词:PLC,电镀,组态王

Design of galvanization production lin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How did the article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automated galvanization production line control using German Simens PLC S7-200, in this design, we produced the scene from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mponent in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the galvanization production line the environment to consider, take caused this production line truly to have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movement as the goal, will formulate has used in current and later all applies widespread also can adapt the many kinds of environment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entire entire work flow the plan.Has analyzed the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part with emphasis, and gave the system hardware wiring diagram, PLC has controlled the I/O port distribution list as well as the overall program flow diagram and so on, has realized the galvanization production automation, enhanc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d the labor intensity.In order to adapt the modern tradition industry control system, we also used based on the configuration king software system had taken on the position machine, coordinate lower position machine PLC has completed this system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unction, better caused this automatic production system to integrate to the modern industry control domain in. KEY WORDS: PLC,Galvanization, Configuration King

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

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 [摘要]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再生产,都涉及到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生产线规划不仅考虑工艺规划一定考虑物流规划,物流是最基本的活动,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对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线规划;物流规划;工艺规划 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再生产,都涉及到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生产线规划不仅考虑工艺规划一定考虑物流规划,物流是最基本的活动,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对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生产线总体设计 生产线设计时首先考虑总的工艺流程及物流,根据物流情况设计各条生产线,下图为简易车间生产线规划物流图,从下图可以看出,在生产线整体规划中工艺规划和物流规划是必不可分的,在考虑工艺方案时务必考虑物流方式以实现物流均衡及畅通,减少物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搬运及库存。 车间(五大工艺)整体生产线规划物流图 二.内部物流设计 冲压件一般根据工序最多工件排布设备,物流采用直线型,焊接件传统物流分为小件(分总成)焊接区,总成焊接区,分总成有专人配货运至总成焊接区,这样出现搬运的浪费,丰田物流方式为以总成为主线,各焊接分总成布置在其周围以保证物流最短。 机加生产线设备布置多采用U字形,以保证物流最短,用人最少。 三.周转器具选用 从冲压到焊接,从焊接到涂装,从涂装到装配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各过程之间物流方式可以采用链式空中运送或采用专用周转器具运送,链式空中运送成本高另外受工件种类影响,对于从冲压到焊接和从焊接到涂装一般不使用,但为了减少搬运次数,尽量采用冲压件器具直接上焊接线,焊接件周转器具直接上涂装线,也就是说,焊接总成周转器具与涂装、装配采用同一种周转器具。丰田、本田车桥厂多数采用此种方式。 四.流量均衡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国有大中型企业。 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PLC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本论文主要是模拟工业自动生产线通信系统实现以下各站功能。然后利用Profibus总线进行八站通信连接使之成为一条自动生产线控制模拟系统。 关键字:PLC、自动生产线、Profibus通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自动化生产线的介绍及发展 (1) 1.2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体系结构 (4) 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 (5) 2.1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5) 2.2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5) 2.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6) 第三章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7) 3.1工业自动生产线系统结构 (7) 3.2工业自动生产线单站功能及系统程序设计 (9) 3.3工业自动生产线通信系统设计 (20) 第四章论文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引言 (3) 编写目的 (3) 定义 (3) 参考资料 (3) 2.范围 (4) 系统主要目标 (4) 主要软件需求 (4) 学生模块 (4) 教师模块 (6) 修改密码 (6) 管理员模块 (7) 重修审核 (7) 3.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9) 软件体系结构 (9) 软件程序结构图 (9) 图软件程序结构图 (9) 学生登陆系统 (9) 模块命名规则 (11) 模块描述 (11) 功能需求追溯 (19) 4.数据设计 (20) 数据字典复审 (20) 数据项 (24)

学生信息表Student__info (24) 教师信息表Teacher_info (24) 学生成绩表 StudentScore_info (25) 权限表A uthority_info (25) 5.系统维护设计 (26)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Software Preliminary Design Description 1.引言 编写目的 在分析历年大学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流程基础上,我们5人项目小组对该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目的编写此说明书。 1、对系统概要设计的阶段任务成果形成文档,以便阶段验收、评审,最终的文档 验收。 2、对需求阶段的文档再次确认过程,对前一阶段需求没有做充分或错误的提出修 改。 3、明确整个系统的功能框架和数据库结构,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编码、和测 试提供参考依据。 4、明确编码规范和命名规范,统一程序界面。 预期读者:详细设计人员、软件工程任课教师。 定义 系统: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 参考资料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设计方案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项目审批表 大学体质测试相关规章制度说明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