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

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

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

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

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毛管水是由毛管引力保持在

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是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4.土壤组成:固体50%(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液体2%-45%(水、溶液),气体5%-48%

(O2、CO2);农田土壤层次自上而下:表土层30cm(耕作层0-20cm、犁底层20-30cm)、心土层30-60cm、底土层(死土层)。

5.控制畜群的方法有赶牧、领牧和拦牧。畜群的大小根据载畜量加以调整。

6.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包括饲用价值和生产价值。依照其经济价值,可以把天然草地的饲

用植物分为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4种经济类群。对牧业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禾本科和豆科草类,共同组成了畜牧业的饲草基础。

7.光合产物多少的决定因素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

问答:

1.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为什么被称为杂草

与牧草及饲料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阳光,增加病虫害,降低产草量和品质,还增加机械阻力,降低劳动生产率。有毒有害植物对家畜产生毒害。

(1) 生活力特别强

(2) 种子成熟早

(3) 种子量大

(4) 种子和果实具有特殊器官

2.施肥的目的和任务

(1)增加土壤肥沃性,为植物丰产供应充足养料。

(2)改善土壤理化性,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3)调节土壤反应,为植物和微生物创造有益的环境。

(4)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牧草混播间植的草地有哪些优越性?(混播牧草的优越性)

(1)具有比单播高而稳定的产量

(2)含有较完全的营养成分

(3)具有较好的适口性

(4)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具有较强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的能力

4.青贮的优点

青贮是将收割的鲜(青)饲料原料直接窖贮、装袋或打捆包裹贮藏的一种技术。

1、青贮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并能保持新鲜饲料的优良品质。

2、长期保存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的青鲜状态,并能常年供应。

3、青贮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4、扩大饲料来源,利于畜牧业发展。

5、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便于大量、长期贮藏,既经济又安全。

6、青贮可减少或消除消化道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减轻杂草危害。

5.玉米良种的选择,种用,青饲

饲用玉米要根据目的不同加以选择

1.精料用玉米适合当地风土条件,成熟良好,产量高而稳定的优良品种

2.青刈青贮玉米植株高大,分支多,茎叶茂盛,青料产量高、品质好的中、晚熟品种

3.种用玉米选择穗大,排列整齐,籽粒饱满,符合本品种性状的果穗,掐头去尾(各3-4cm),留中间脱粒做种

6.合格的干草具有的标准

1、草样的采集

2、植物学组成分析

3、干草的颜色及气味

4、干草的含叶量

5、干草的刈割期

6、干草的含水量

7、总评凡含水量在17%以下,毒草及害草不超过1%,混杂物及不可食草在一定范围以内,不加任何处理即可用于喂养家畜或贮藏者,即为合格干草,不符合此条件,即为不合格干草。

7.植物物候期有哪些?(禾本/草本/统一)

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叫做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

(1)萌发(萌芽)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开始萌发再生,此时便称为萌发期(或称为返青期)。

(2)分蘖-分枝禾本科牧草从分蘖节产生侧枝的时期叫分蘖期;豆科牧草和杂类草相应的时期叫分枝期,即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

(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类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为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成花苞之时叫现蕾期。

(5)开花期花冠(禾草为稃壳)张开,雄蕊伸出,开始散布花粉之时为开花期。(6)结实期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

(7)果后营养期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时叫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危害而致使牧草变枯,自此直至次年返青前叫枯黄期。多年生牧草由春季萌发到种子完全成熟,这一时期叫做牧草的生育天数或生育期,从返青到枯黄的天数叫生长天数或生长期

8.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

答:(1)植物种类:禾本科、莎草科富含无氮浸出物、豆科富含蛋白质、菊科富含粗脂肪、藜科富含矿物质。

(2)植物的器官和部位:叶比茎富含蛋白质和胡萝卜素,粗纤维含量较少。

(3)生长阶段:在生长早期蛋白质含量较高,以后可消化蛋白质减少,粗纤维增加,牧草在开花期粗蛋白含量比以前生长阶段可下降50%。

(4)环境因子:温度是植物促进木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气温高的条件下生长的牧草消化率低;热带较温带禾本科植物木质化快,营养物质下降程度快;寒冷地区牧草有产量低而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9.按季节划分放牧地的依据?

答:(1)地形和地势每年由冬春到夏秋,草地由低向高转移;从暖季到冷季,则由高山向山麓转移;

(2)植被条件以短命植物为主的适于做春季草地,如冰草、硬质早熟禾等早熟的小禾草;葱属和冷篙等柔嫩多汁植物较多的草地适于夏季抓膘放牧;芨芨草、羊草、针茅及蒿类等植株较好的做冬季草场;

(3)水源条件夏季-水源充足方便;冷季-水源稍差的草地。此外,还可在盐土和盐生植物的草地放牧,以补充矿物质。

10.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

答:(1)牧草的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高的适口性也高,有特殊异味的适口性降低。(2)牧草的生育期生长初期适口性高,称为牧草的最初适口性,以后逐渐降低。分蘖-拔节90%、抽穗-现蕾75%、开花50%、成熟25~30%。

(3)牧草的形态特点叶多柔软的适口性高,坚硬有毛有刺的适口性降低。

(4)草群的种类组成草群中适口性高的草种多时则适口性稍差的相对降低适口性,反之,相对提高适口性。

(5)家畜种类不同种类、体况、肥度、饱食度对同一种牧草的喜食程度不尽相同;如牛、马、骡驼、绵羊、山羊等;家畜对放牧地草种采食的多少叫做采食幅度。

各种家畜对牧草的采食幅度顺序是:山羊﹥骆驼﹥绵羊﹥肉牛﹥奶牛-马

因此,测定牧草适口性,必须分别家畜、分别不同季节或生育期进行。

论述

1.盐碱地的特点,分布,改良

答:一、分布及特点

土壤中含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钠和硝酸盐等盐类,地面常常覆盖松散的盐霜和盐结皮。也称盐碱/渍土,分布于我国(半)干旱/滨海地区。

主要类型如下:

(1)滨海盐土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海水盐分;表层到底层均积盐重,以氯化物占绝对优势,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很高。

(2)草甸盐土由各种类型的草甸土逐步积盐演变而成,成土、积盐相伴进行,且以积盐过程为主。潜水位约1米,矿化度1-3g/L,植物有芨芨草、冰草和西伯利亚白刺等,覆盖率约70%。

(3)沼泽盐土由各种沼泽土或盐泽、盐沼干涸积盐演变而成,潜水位较高,有地表积水,矿化度较高,植被覆盖率较低。

(4)结皮盐土有白色的盐皮,大多分布在潜水矿化度高的地区,主要盐分为氯化物和硫酸盐。植被为盐爪爪、盐角草、碱蓬和西伯利亚白刺等。

(5)碱化盐土以积盐过程为主而附加碱化过程。在可溶性盐组成中含有显著数量钠和镁的硫酸盐和重碳酸盐类,pH值近于9或9以上。

二、形成和危害

滨海盐土的盐分主要来自于海洋,内陆盐土的盐分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其中可溶性盐分被分离溶解出来,随水流向低洼地区,并因水分蒸发而累积在土壤中。盐渍化土壤的形成除盐分外,还受气候、地形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如放牧、耕作、灌溉、施肥等)的影响。盐碱对植物的危害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如下:

A 抑制植物根系生长

B 伤害植物组织

C 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D 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E 盐碱对植物的间接危害主要是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结构不好,通透性变差,肥力减退等。

三、改良措施

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等

(1)水利改良措施包括排水洗盐、引水压盐等;

(2)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牧草。

2.苜蓿的栽培和利用技术,种子处理方式,播种,田间管理,常见病虫害,刈割利用

答:(一)生活习性

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米以上,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性喜温暖、半干旱气候,适宜温度为20-25℃。

抗寒性强,抗旱性强。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6.5-8.0为宜。

苜蓿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二)选地与整地

前茬最好是已种过多年的一年生作物、中耕作物或根菜类蔬菜的土地,以防杂草危害。准备栽种苜蓿的土地,于前作物收获之后,应立即进行浅耕灭茬,然后翻耕,至播种前再行耘耙等一系列的整地措施。播种前整地要精细,要求做到深翻,地平,土碎、无杂草,以

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三)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抗旱耐寒、生产性能稳定的高产品种。苜蓿优良品种有甘农1号、2号杂花苜蓿,甘农3号紫花苜蓿,新牧1号杂花苜蓿,新牧2号、3号紫花苜蓿,公农1号、2号、3号紫花苜蓿,肇东紫花苜蓿,草原1号、2号、3号杂花苜蓿等。

(四)种子处理

1、晒种:播前将种子晒1-2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2、精选:剔除病、虫、杂、劣粒。

3、浸种:种子5kg,加温水7.5-10kg,浸泡12-16小时,浸泡后置阴处,隔数小时翻动1次,过两天即可播种,土壤干旱则不应浸种。

4、硬粒种子处理:播前用石碾拌粗砂擦伤种皮可使其容易吸水,发芽快而整齐。

5、种子施肥:种子施肥用的肥料有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等,而以微量元素如硼酸处理效果更好。

6、根瘤菌接种:首次栽种苜蓿的土地,因缺乏根瘤菌,播种时用根瘤菌接种,或用种过苜蓿的土壤拌种后播种。

(五)种植方式

苜蓿较适于单种,也可与禾本科牧草间种或混种,可平播或起垄种植。

(六)施肥

每公顷可用300-450kg的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也可于刈割后或早春生长前施用。每公顷约用150-225kg的钾盐或450-600kg的草木灰与磷肥同时施用。在粘土,不施钾肥。(七)播种

1、播种时间:生长最适宜温度25℃上下,根在15度时生长最好,5-6℃即可发芽并能耐受零下5-6℃的寒冷。当5cm土壤温度平均达到6℃时开播,一般春播在4月20日-5月10日为最佳时期。

2、播种方法:实行机械条播或人工条播和撒播。

3、播种深度:一般在2-3cm为宜,土壤墒情好可浅播,反之,可深播。

4、镇压:播种后用“V”型镇压器或木滚子镇压。

5、播种量:每公顷播种量为15.0-22.5kg,行距30cm,种子田每公顷播种量为15kg,行距45-50cm。

(八)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期生长缓慢,须锄草1次,薅草3次,铲蹚1次,以免受杂草危害。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后,应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促进再生。

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可适当追施磷、钾肥。

3、灌溉:如天气干旱,有条件的应予灌水,尤其是在返青、入冬前和刈割后灌水。但苜蓿不耐长期水淹。

(九)病虫害防治

1、害虫:常见害虫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和豆芜青等,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

2、霜霉病:苜蓿发生霜霉病时顶上之叶黄萎,背面有白色霜霉。可用波尔多液(5g硫酸铜,5g熟石灰,加水1000g)喷洒1-2次进行防治。或提前刈割,防止其蔓延。

3、菌核病:主要浸染根部,被害植株根部腐烂,叶片枯黄。防治方法是喷施托布津、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2-3次,或于地面撒石灰。

4、锈病:发生在苜蓿的茎、叶、花梗及荚果上。防治方法及时铲除大戟属及其它豆科杂草,或将苜蓿刈割,或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萎锈灵或敌锈钠等进行防治。

5、褐斑病:此病危害苜蓿茎、叶及荚果,其上发生褐色斑。防治方法,进行种子清选及消毒,或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

6、白粉病:发病时叶片、荚果和茎上都出现白粉状霉层。用石灰硫磺合剂、硫磺粉或胶体硫、托布津、多菌灵及十三吗啉等进行防治。

(十)刈割及利用

东北地区一年可刈割2-3次,播种当年只收草,第二年一茬收种子,第二茬收草,刈割后灌溉。青草、干草、种子产量高,一次种植,可利用5-10年。

苜蓿是各类家畜的优等饲料,幼嫩苜蓿可作猪、禽的补充饲料。粗蛋白18%-24%,可用于放牧、青饲、调制干草、干草粉、叶蛋白饲料。缺点是幼嫩时放牧易得臌胀病。

3.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答:一、放牧的适宜时间

放牧开始时间/合理的早期放牧:忌牧期之后、拔节期之前、出现叶芽时、分蘖盛期以后;牧草生长高度,草原区10-12cm,荒漠区约8-10cm,栽培区15cm左右;好处是草质嫩、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

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二、放牧次数及牧草的采食高度

放牧次数2-3次(个别的为1-2次,南方草山为4次以上);

采食高度(采食后剩余高度)4-5cm(因草地高、低产年份而有所波动)

三、草地利用率及放牧强度

1、草地利用率是指在适度放牧的情况下采食量与产草量之比。

草地利用率=适当采食量/某地段总的产草量×100%

影响因素:草地的耐牧性、地形和水土保持状况、牧草质量状况。

2、采食量的测定

常用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有:(1)双样法:牧前产草量与牧后剩余草量之差;(2)三氧化二铬法:粪中指示剂;(3)食道瘘管法。

3、草地的放牧强度

利用率的标准确定以后,可根据家畜实际的采食率来检验放牧强度,理论上为:利用率=采食率——放牧适宜;利用率>采食率——轻度放牧;利用率<采食率——过度放牧;

草地放牧强度可初步分为:未行放牧;轻度放牧;正常放牧;过度放牧;极度放牧。

适宜的放牧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生产都有益处

四、草地载畜量的估测

草地载畜量: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包含三项因素:家畜数量、放牧时间、草地面积。表示方法:时间单位法、家畜单位法。载畜量=(饲草产量kg/亩×利用率)/(家畜日食量×放牧天数)

不同地区载畜量:西北荒漠区8-37亩/只.年;青藏高原地区4-50亩/只.年;北方干旱草地4-40亩/只.年;南方草山草坡1-10亩/只.年。

4.间、混、套作概念,增产作用,分析

答:一、间、混、套作的意义

1、间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两种以上作物相间播种。播种期相同或稍有先后,条带相间种植。

2、混作两种以上不同作物的种子,按一定比例,同时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两种作物并肩生长,相辅相成,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豆科和禾本科作物混播。

3、套作不同季节生长的两种作物,利用后作苗期生长缓慢、少占地的特点,在前作物的生长期间,把后作物播于行间或条带内,两种作物老少结合。这种方式是从空间争取时间,从时间上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复种增产措施。(玉米间套大豆比玉米单种增产20%。)

二、间、混、套种增产作用分析

1、改变群体结构,增大叶表面积变平用光为分层分时更替用光,增强光能利用率。植物生产的实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有机质中的化学能贮藏起来。

2、增强空气通透性使平面流通风和垂直对流相结合,增加了CO2供应量。

3、增加了边行数,发挥了边际效应路边、地渠边的作物比地中间作物生长好产量高,原因是通风透光,光照充足,农业上称边际效应,也称边行优势。

4、有利于改善土壤营养状况禾豆间、混、套种时,两者根系在土内交错衔接,互相补充,提供营养。

5、延长生长季节后作在前作生长期内播种,从空间上争取了时间,等于延长生长季节。

间、混、套种除具有上述优点外,更重要的是种植绿肥和豆类,促进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粮食产量,同时也解决了饲料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有利于农牧业协调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 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 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 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 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 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 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

传感器 绪论 概念: 1.传感器的定义: ①: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②:狭义的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2.传感器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 概念: 1.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描述此种变换的输入与输出关系。 静特性: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慢变或稳定信号)。 1) 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呈线性,实际上这往往是不可能的。 假设传感器没有迟滞和蠕变效应,其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来描述: x ——输入量; y ——输出量;a 0——零点输出;a 1——传感器的灵敏度,常用k 表示;a 2,a 3,…,a n ——非线性项系数。 ∑=+=++++=n i i i n n x a a x a x a x a a y 102210...

非线性误差(线性度)定义:输出输入的实际测量曲线与某一选定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用相对误差γL表示其大小。即传感器的正、反行程平均测量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对满量程(F.S.)输出之比(%): γL——非线性误差(线性度);Δ ——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 Lmax 大非线性误差;y F.S.——满量程输出。满量程输出用测量上限标称值y H与测量下限标称值y L之差的绝对值表示,即y F.S.=|y H-y L|。 大多数传感器的输出曲线是通过零点的,或者使用“零点调节”使它通过零点。某些量程下限不为零的传感器,也可以将量程下限作为零点处理。目前常用的拟合方法有:①理论拟合;②过零旋转拟合;③端点连线拟合; ④端点连线平移拟合;⑤最小二乘拟合;⑥最小包容拟合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传感器复习资料(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传感器技术复习思考题》 复习重点: 第3章: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温度传感器的选择、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位移、压力、温度、流量、几种常用开关传感器的特性和选择。 第4章:光栅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细分和判向电路工作原理;常见数字编码器的特点。 第6章:掌握传感器的主要应用电路,电桥电路(单臂、双臂、全桥)、应变片的安排(贴法);简单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测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隔离放大器的作用;常用信号变换电路的作用。 第1章1.2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2章2.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第7章7.2硬件抗干扰技术7.3软件抗干扰技术 第8章8.1应变的测量8.3位移的测量8.5温度的测量(配合第3章、第6章) 必须掌握的习题: 1.1、1.3、1.4、1.8 3.1~3.9、3.18、3.21、3.24、3. 28 4.1~4.5、4.8、4.11、4.12 6.1、6.3、6.4、6.7 补充题:设计一个放大器 7.2、7、3、7.4 8.3、8.4、8.6 一、填空题 1.Z目前传感器正迅速地从模拟式、数字式向(微型化)、(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2.测量值A x与被测量真值A0之间的差值称为(绝对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 与(仪表量程L)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3.Z对于稳态线性系统,测量仪器的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之比称为(灵敏度)。 4.偏差超出了3倍标准偏差的测量数据应该(抛弃)。 5.Z测量的最大误差与全量程之比称为(线性度)。 6.传感器的信号一般不能直接应用,必须进行(信号处理)。 7.Z目前标准化工业自动化仪表通常采用(4~20mA)信号,为了和A/D的输入形式相适应,必须经I/V变换成(1~5V)的电压信号;同样,D/A转换器的输出也应经V/I变换为(电流)信号。8.Z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对微弱电信号,如热电偶信号,它必须经放大、滤波。这些处理包括信号形式的变换、(量程调整)、(环境补偿)、(线性化)等。 9.Z测量放大器也称为(仪表放大器)是采用三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差分)放大器。 10.隔离放大器隔离方式有(变压器耦合)方式和(光电耦合)方式两种。 11.光栅的摩尔条纹具有(平均效应)、(放大作用)和移动的对应关系。 12.测量流量的传感器主要有差压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舆论学复习提纲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 主体:公众 B 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 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 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 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 质量:理智 / 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论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精装版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1.什么是传感器? 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原件和基本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转换原件将其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参量,基本电路把电参量接入电路转换成电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转换原件,转换原件决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传感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传感器正从传统的分立式朝着集成化、数字化、多功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长寿命、高信噪比、宽量程和无维护等特点。未来还会有更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更有利于传感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发展、利用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微型化与微功耗;集成化与多功能化;传感器的智能化;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4.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所学的传感器分别属于哪一类?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单功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 含12个小类:力学量、热学量、光学量、磁学量、电学量、声学量、射线、气体、离子、温度传感器以及生化量、生理量传感器。 1.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由哪些性能指标描述?主要性能参数的意义是什么 1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线性度RL是表征实际特性与拟合直线不吻合的参数 拟合方法:理论线性度(理论拟合)、c、端基线性度(端点连线拟合)d、独立线性度(端点平移) 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2迟滞:传感器在正、反行程期间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迟滞(迟环)。 3重复性: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多次测量时输出特性不一致的程度。 4灵敏度: 在稳定条件下输出微小增量与输入微小增量的比值 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灵敏度S 反映输入变量能引起的输出变化量 ①纯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为常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②非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与x有关。 5分辨率和阈值:分辨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输入增量; 阈值——输入小到某种程度输出不再变化的值 6 漂移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不变,而其输出量却发生了改变。包括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 7稳定性:传感器在一较长时间内保持性能参数的能力 3.传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4.电涡流传感器有较好的线性和灵敏度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 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 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 2、结构类型 a 岛状构造 b 孤立环状构造 c 连续链状构造 d 连续层状构造 e 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 by YYZ 都是老师上课给的应该全都有了。 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 关系、便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信号从敏感元件到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3.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 量的元件。 4.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为电路参数。 5.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6.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测量设备的缺陷),随机误差(满足正态分 布),粗大误差。 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的缺陷,标准测量值,仪器刻度的标准,温度,压力会引起系统误差。 8.随机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变化方式的误差。仪表中的转动部 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形变可引起随机误差,随机误具有随机变量的一切特点。 9.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应该舍去不用。 10.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度的值。 11.精度可分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12.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13.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14.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 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15.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 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传播学(新)总复习资料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传播”有哪些特性? 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三、传播的两种分类 1、二分法: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2、四分法: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 3、组织(团体)传播 4、大众传播 四、按时间顺序考察“结构(过程)研究”的成果,可分为三类 1、线性模式:a、拉斯韦尔的5W模式b、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2、控制论模式:a、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C、竹内郁郎的“单位传播模式” d、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b、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传播“二功能说” 1、托尔曼的“工具性传播”—为的是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切行为。 2、斯蒂芬森的“消遣性传播”—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也能间接地有得应对环境。 六、传播“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传承社会文化遗产功能 七、传播“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新闻)、2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3、传承社会遗产(教育) 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调节身心 八、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授予地位(派生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现(协调功能) 负功能: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轻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与5W模式 贡献:他领导了宣传研究,他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别人合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书,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他在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5W模式:谁(Who)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分析”; 说什么(Whar)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Which)“媒介分析”; 对谁说(Whom)“受众分析”; 产生什么效果(What)“效果分析” 2、勒温(库尔特。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创立了“把关人”,也称“守门人”;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 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而且侧生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把劝服研究和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影响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110528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 110528 https://www.doczj.com/doc/9d436820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 B )。 A. 传感器+通信技术 B. 传感器+微处理器 C. 传感器+多媒体技术 D. 传感器+计算机 2、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A )。 A. 检测和转换 B. 滤波和放大 C. 调制和解调 D. 传输和显示 3、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 A ) 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 4、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C )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5、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C )。 A.直流平衡电桥 B.直流不平衡电桥 C.交流平衡电桥 D.交流不平衡电桥 6、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C )。 A.直流电桥 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 D.运算放大电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B.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C.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但不能判断位移的方向。 D.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也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9、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 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 10、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 D ) A.变极板面积型 B.变极距型 C.变介质型 D.容栅型 11、石英晶体在沿机械轴y方向的力作用下会( B ) A.产生纵向压电效应 B. 产生横向压电效应 C.不产生压电效应 D. 产生逆向压电效应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舆论学答案复习

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三种舆论的定义: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 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 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 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 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 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 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 狂欢、游行示威等) 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 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 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 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 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 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 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五:简述意见领袖对舆论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媒介和信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两级传播,还是多级传播,意见领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影响或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例能说明舆论起到强制规范作用的例子,并谈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240 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 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硒的生物甲基化:金属硒和硒离子等无机硒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转化成甲基硒和二甲基硒。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同晶替代: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复习精华

填空: 1.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2.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4.半导体应变片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5.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丝式应变片相比较优点是(灵敏系数)比金属丝高50~80倍。 6.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某一轴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7.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8.金属应变片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 9.常用的应变片可分为两类:(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基于电阻的(应变效应)。 10.金属应变片有(丝式电阻应变片)、(箔式应变片)和薄膜式应变片三种。 11.弹性敏感元件及其基本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2.直线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不同,园弧部分使灵敏系数K↓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横向效应)。

13.为了减小横向效应产生的测量误差,现在一般多采用(箔式应变片)。 14.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 1)应变片的自补偿法 这种温度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称之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来补偿的,应变片的自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和(双丝组合式自补偿)。 15.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下述两个方面。 1)(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 2)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影响 16.写出三种能够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电传感器) 17.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以将电容传感器分成三类(变介电常数型)、变面积型和(变极距型)。 18.电容传感器测量液位时的电容值c 与(液位高度h 成线性)关系,所以可以用作液位传感器 19.交、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R1R4=R2R3 4321R R R R 判断: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敏感栅有丝式、箔式和薄膜式三种。其中丝式电阻应变片的优点是散热条件好,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便于批量生产。(X ) 2.单臂电桥,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个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就是单臂桥,相反就不是单臂(×) 3.直流电桥平衡条件是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