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亚里斯多德

2-3亚里斯多德

2-3亚里斯多德
2-3亚里斯多德

选修4单元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基础训练:(必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

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4、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理想国》 B.《形而上学》 C.《国家篇》 D.《教育学》

5、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6、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 B.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多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7、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A.平民执政 B. 贵族执政C.中产阶级执政 D. 哲学王执政

8、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后世的共同影响是

A.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来源B.对后世的哲学和神学影响深远

C.其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头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共同内容

9、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有非常突出的科学成就,这是由他医学世家的出身决定的。这种看法

A.有一定的道理

B.完全正确

C.完全错误

D.不可置否

10、亚历山大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并不和谐,其表现不包括

A.前者暴躁,后者严谨

B.前者狂傲,后者稳重

C.前者博览群书,后者不学无术

D.前者征服欲强,后者平和善思

11、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

A.哲学

B.逻辑学

C.形而上学

D.中庸之道(伦理学)

12、亚里士多德的阶级属性是

A.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B.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C.代表商人利益 D.代表平民利益

13、都主张“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有

①苏格拉底②孔子③柏拉图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4、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②都提倡中庸之道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15、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B.两人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C.两人都主张以德治国 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

17、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并以一句话评价其贡献。

★提高训练:(非实验班同学选做)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得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 柏拉图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

──-- 柏拉图材料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种人”分别指谁?试指出“国家”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选择题

1~5 DDABB 6~8 DCBCC 11~15 BADDC

二、非选择题

16、(1)①材料一研究人本身,既提到完美的境界,也要追求现实的幸福。这一观点对柏拉图思想有继承,也有突破。②材料二提出人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③材料三是他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7、(1)①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在事物的感觉。这一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13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生物学领域: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在逻辑学上,他提出的三段自始至终贯穿与其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教育学上,兴建“吕克昂学园”,他在此讲学著书

⑥伦理学方面,提出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2)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18、(1)政治家应首先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目标是建立理想国

(2)“三种人”是指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种人各司其德,各守其位

(3)敬重老师但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探索精神;亚里士多德经常把柏拉图当作批评的对象,指责其某些错误的观点

2-3亚里斯多德 (2)

选修4单元二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基础训练:(必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 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4、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理想国》 B.《形而上学》 C.《国家篇》 D.《教育学》 5、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6、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 B.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多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7、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A.平民执政 B. 贵族执政C.中产阶级执政 D. 哲学王执政 8、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后世的共同影响是 A.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来源B.对后世的哲学和神学影响深远 C.其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头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共同内容 9、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有非常突出的科学成就,这是由他医学世家的出身决定的。这种看法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内容概要: 【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善于和喜欢用感觉来感知和观察世界。 【2】人类和动物不同在于人类通过感觉产生记忆并从而积累经验,而经验通过总结推广会形成技术。 【3】经验是个别的具体的知识,而技术则是更抽象普遍的知识。技术由经验而来并且高于经验。 【4】经验高于感知,技术高于经验,无为的技术高于有为的技术,抽象理论高于实际技术。从而可以知道,智慧是关于抽象、普遍的原理和原因的知识,有智慧的人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原理越普遍、越基本就越接近智慧和真理,真正的智慧就是终极的原理,解释万物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6】这种普遍的原理和学术是无用的,不能带来物质的好处和利益,这就是为学术而成立的唯一自由学术——哲学。 【7】哲学思考的是最深奥、最接近神的问题,因此哲学也就是最光荣和最神圣的学术,即使它和其他学术相比不切实用。 【8】哲学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思考了解从而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解开对世界的疑惑。这是哲学这门学术的结果和目的。 感想和思考: 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的语言中哲学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那么智慧又是什么?是聪明吗?还是博学?在这篇文章中亚里士多德将这个问题一步步解构开来,剖析其中的内涵。 首先,人类的感知和思考体系是怎样的?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归纳下结论说:人类像其他一些动物一样感知这个世界,我们看、听、闻、触摸,通过这些感觉的官能识知事物,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这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凭借记忆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某些事情的重复出现让我们从中得知了内在规律并获得经验;根据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又逐渐产生对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判断——这比单纯的经验要更高一层——也就从而得到了知识和技术。技术和经验的最大差别在于普遍性,也就是将对单个事物的经验拓展开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知识,从而可以对某些事情看得更加明白透彻——不仅知道规律,并且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可以说,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观点,可是这不是亚里士多德想要谈的主要问题,他想要说的是,怎样的学术是更接近真理更有意义的。他的认识论是为了引出什么才是智慧,从而知道什么才是最接近智慧的学术,也就是对“形而上学”进行定义。 从上面对人的认识的剖析中可以看出,记忆高于单纯的感官,经验高于单纯的记忆,技术高于单纯的经验,亚里士多德从而认为:知道更普遍规律的人更有智慧,为学术本身探求知识比思考实际应用的人更近于智慧。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智慧的诠释。

(完整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非常受人关注的哲学家,被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出身于古希腊北方的斯达奇拉,父亲是马其顿王阿穆塔的宫廷医师。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他第一个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并把混沌一团的科学分门别类。他奠定了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提出了公理化体系的理想。他的形而上学使他荣膺“哲学家之王”的称号!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规定了“哲学”,也就是自称为“第一哲学”。在《形而上学》中指出,有一种科学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即是指“一般的普遍的存在,是存在本身。而一切存在的中心点就是‘本体’”。在同书中他还指出,哲学的对象是“可以分离的本体”。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神学”,神学不但是首要的还是普遍的。 总体来看,他的意思是说哲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为其他科学作为起点的最终本体,是汇集任何经验科学的全部。亚里士多德把哲学分为理论.实践.创造三部分,是因为各部分目的不同。广义上说,一切学问都离不开知识。然而狭义上说,理论部分目的在认识,以纯粹的知识为对象:实践部分目的

在动作,以人类的行为为对象:创造部分目的在造作,以有用或者美学的作品为对象。实践部分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的范围,创造部分是艺术的范围;两个范围却有相同之处,同处在于对象能变,人的行为能变,物方面的作品也能变。他认为人性本有理性部分与非理性部分。理性部分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与不变的事物发生关系者,(二)与变的事物发生关系者。外在的世界既有不同的对象,内在的人性便也有不同的部分与之相应;知识之所以可能,只因人性中有与外界对象相应的部分。实践部分有伦理学与政治学,其实伦理学也是政治学的一部分。他的政治学分为论个人行为的和论国家行为的,前者是真正的伦理学,后者是通常所谓的政治学,他还把经济,战术,修辞等认为是政治学的附庸。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历史地位 亚里士多德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类导师,他与这个称号无疑是相对称的。诚如他的学派――逍遥学派的名称所表明的那样,他徘徊在古希腊的文化史中,游荡在天.地.人三界的广漠的知识领域中,攥写了百余部大著。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非常重要的。最早便起源于早期欧洲文艺领域,即是所谓的“自然学派”、“心理学派”和“历史学派”,这些都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学术作为他们学派的理论来源。他不仅在一方面阐述古希腊文化的最高理论,而且咋另外一方面建立起规范的理论知识。给西方文学方面有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逻辑学 教案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明确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二、简要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史 三、树立正确的逻辑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主要内容] 请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1)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可以买一座大房子, 我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至今没有一座大房子。 (2)鸡蛋是可以吃的, 石头不是鸡蛋 所以,石头不可以吃 (3)鸡蛋是可以吃的 米饭不是鸡蛋 所以,米饭不可以吃。 “金钱如粪土”,“友情值千金”。这两个判断能够同时成立吗?(中学时的金岳霖) 一、逻辑学的对象 1、“逻辑”词源及其含义 (A)希腊文“逻格斯”(言为心声、口是心非;身外世界、身内世界;logos;nous) (B)英文“logic” (1)客观规律——“中国人民革命的逻辑” (2)思维规律——“说话写文章要符合逻辑” (3)一门学科——“大学生要学逻辑” (4)一种理论或思路——“这篇文章文笔平实,逻辑清晰” (5)一种观点——“强盗的逻辑” 二、逻辑简史 1、发源史 (1)古中国的名辩逻辑 墨子、荀子、韩非子、公孙龙子 墨家科学地概括总结了先秦辩学,成果在《墨经》(经说上,经说下);荀子则全面总结了先秦的正名理论,创立了自己的正名体系,其成果集中体

现在《荀子·正名》中。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白马非马”;“火不热”。 (2)古印度的因明逻辑 “因”,推理的依据;“明”,学说。 古代印度宗教派别林立。公元前4世纪之后,尤以数论派、瑜伽派、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和正理派等影响为最。各教派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宣传自己的教义,以便影响当权者乃至社会而展开了频繁的论辩。由于这种论辩关乎辩论者的荣辱甚至生死,辩者竞相研究论辩的原则和技巧。印度逻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印度对逻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正理派。正理派梵文写作Ny?y?,音译为尼也耶派。该派的根本经典是《正理经》,又称《尼也耶经》。其作者相传是乔达摩(约50-150年),在我国所译的佛经中称之为足目。但从内容上看,《正理经》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尼也耶”的梵文本义是“引导”。凡引导一论题和一结论为一理论者就称为“尼也耶”。一个理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尼也耶通常指正确的理论,故汉译其为正理。古印度有五明,即内明、声明、医药明、工巧明和因明。“因明”是梵文Hetuvidy?的意译,音译为希都费图。广义的因明可以指古印度的古典逻辑,狭义的因明仅指佛家逻辑学。Hetu即“因”,指原因、根据、理由;Vidy?为“明”,其含义为知识、智慧。因明就是关于推理、论证学说的理论。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乘佛教瑜伽行宗大师陈那(约440-520年)对因明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诸如,他明确以宗体为论争双方的焦点;将五支改革为宗、因、喻三支;改造喻支,增设喻体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等等,使得因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陈那在新因明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印度史家誉为“中古逻辑之父”。 陈那《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 五支论: 宗:论题——此山有火 因:根据、理由——以有烟故 喻:比喻和例证——如灶,于灶见有烟与有火 合:前三者基础的具体应用——此山亦如是,是有烟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陈那改五支为三支: 宗:声势无常 因:所作性故 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犹如瓶等;若是其常,见非所作,犹如虚空。三支论在形式上与三段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3)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分析学》(《工具论》)的主要内容虽然只是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逻辑,而且其三段论也不是对思维形式的完整刻画,但由于亚氏运用一般性变元严格区分了逻辑与哲学、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进而建立了毫不含糊的24式,在预设非全类和空类的前提下,穷尽了实然直言三段论推理的所有可

穆勒五法的内容

求同法 求同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个场合中,仅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例如: 有一天,皮尔·居里的一位同事将装有镭试剂的小玻璃管放在内衣口袋里数小时。几天后,他发觉挨着内衣口袋的皮肤发红,其形状和装镭样品的玻璃管一样。又过了几天,皮肤开始破裂,成为溃疡。皮尔·居里也在自己身上作了一系列的实验,用镭射线对手上的皮肤作用数小时,几天后就出现同样的后果,发红、发炎。可见皮肤的损伤是由镭射线引起的。 求同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先行(或后行) 情况 被研究现 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情况A是现象a的原因(或结果)。 求同法是根据部分场合中所显示的关系来推论两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而且是以相关场合中有一个共同情况为基础的,因此,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具有必然性。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应用求同法时,为了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既要尽可能增加考察的场合,还要注意分析先行或后行情况中有无其他共同情况,以便真正确定共同情况的唯一性;此外,还要注意分析先行情况中唯一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间的相关联系,以便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编辑] 求异法 求异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仅有一个情况不同且仅出现在被研究现象存在的场合,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例如: 加拿大洛文教授为了弄清候鸟迁徙之谜,曾将秋天捕捉的几只候鸟,在入冬后,一部分置于白昼一天短于一天的自然环境里,另外的置于日光灯照射之下的仿照白昼一天天延长的

亚里士多德: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

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 一、历史与现状 在当代分析哲学发展初期,因为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日常语言哲学都把取消形而上学作为它们事业的基石,并且其中领军的哲学家反复强调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意义(meaningless),所以分析哲学常常被描述成是反形而上学的。这种描述在很大程度是不准确的,逻辑原子主义的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倾向就非常明显,因为他们试图全面阐明现实的本体论结构。这个时期其它的分析哲学家也在不断地探讨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只是他们用逻辑句法或者概念分析这样的术语来掩盖他们通常极端的反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立场。 但是的确在二十世纪三十及四十年代,当日常语言哲学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如日中天的时候,在分析哲学中自称是一个形而上学家至少是一种不时尚的事情。这种对形而上学的偏见到六十年代初开始得到纠正。在这个转折过程中,奎因和斯特劳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斯特劳森提出了“描述的形而上学”理论,它的目标是对我们在思考和谈论世界时所用的概念图式(conceptual scheme)的最一般的范畴和结构进行系统的刻画。而奎因却把本体论承诺和接受一种理论言谈(discourse)结合在了一起。

在奎因和斯特劳森之后,分析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中的代表人物是齐硕姆(Roderick Chisholm)和刘易斯(David Lewis)。他们俩都同意奎因的基本的本体论假设,即尽管本体论范畴的最终状态对我们来说是不透明的,但是我们仍然有希望做有意义的、甚至好的形而上学工作;因为我们关于终极本体论存在的可错的直觉可以通过我们的形而上学理论在其它我们了解更多的领域中的成功程度来得到约束和评估。然而奎因自己选择把本体论承诺完全和自然科学言谈捆绑在一起,在这一点上齐硕姆和刘易斯都以自己的方式和奎因分道扬镳。齐硕姆把意向的(心灵的)和内涵的(非外延的)概念作为他本体论承诺的一个最基本的部分。而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则把所有的可能世界的真实存在当作他本体论承诺的基础。 对目前活跃在分析的形而上学的第一线的新一代哲学家们来说,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日常语言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攻击已经成为遥远的 过去,他们几乎不受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他们正充满活力地从各个方面来探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问题。例如,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践中最常遇到的物质实体,他们在讨论关于这些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同一性问题、共相(特性)与殊相(个体)问题以及抽象与虚构存在体的问题。从语义和逻辑命题出发,他们在讨论关于必然性和可能性的问题以及可能世界、本质等与模态理论相关的问题。同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最新科学理论相结合,他们在讨论空间、时间、时间中的物体存在以及因果等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在由认知科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刺激下而兴起的心灵哲学的框架中,他们在讨论伴随性和突现

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的。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 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 即使上帝也无法改变过去。 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 德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领悟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户外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能够产生增进持续体力和健康。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古希腊)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一个人应对正当之事物,从正当的时机,而且在这种相应条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 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 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 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亚历山大大帝的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而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龚启荣逻辑学

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曾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下,几乎所有的形式逻辑读本都无一例外的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及其规律。倘若,连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都搞不清楚的话,其内容定会贻误青年,毒害读者。 龚启荣先生力排众议,坚持真理,向社会科学界呈献了一份厚礼--《当代形式逻辑引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该著作坚定地认为逻辑学从来没有研究也没有能力研究思维,提出了与世界上思维说(认为逻辑研究思维)、符号说(认为逻辑研究符号)并列的第三学派观点——客体说。 该著作坚持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世逻辑结构及其规律。的确,“逻辑学从其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没有研究过人类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人的思维是在心脏里进行的”。可是,莫名其妙的是,后来几乎所有逻辑学论著却硬要说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结构)和逻辑规律!这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的及其错误的曲解。 美国科学院院士、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在其讲演稿《心、脑与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中忠实于客观事实地说:“关于人脑的功能我们所知甚少,而基于这种无知上的某些理论的矜夸造作又是如此之多。”他引用了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戴维?休伯(David Hubel)在1978年说的一段话:“我们关于脑的知识处于一种极其初级程度。尽管对一些领域我们已经提出了某种功能的概念,然而其他方面,就掌握的程度而言,我们的认识几乎相当于尚未知道心脏有泵血功能时对心脏的认识水平。”迄今,人类对自己大脑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几乎一无所知!这是胜于雄辩的铁的事实。 正如著作所宣称的那样:“逻辑科学——从先贤韩非子、墨子、亚里士多德开始,始终在事实上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客观世界的逻辑规律!” 帝国虽大,逻辑更久 著作《当代形式逻辑引论》是贵州大学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点领衔导师龚启荣教授主持的继2006年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当代形式逻辑基础》之后的又一部颇具特色的逻辑学著作。 中华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追本溯源,我国是逻辑科学世界三大发源地之一。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涌现出一批对逻辑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在群星闪耀的众多思想家中最耀眼的可数墨翟、韩非、荀况、公孙龙等。《韩非子?难一》以浅易通俗的寓言故事举重若轻地阐明了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客观世界的逻辑规律不自相矛盾律。“不可同世而立”的是满足客观关系“不可陷”、“无不陷”的客观事物“盾”、“矛”,而并非什么思想或语言;而自相矛盾的思想或语言明明可以同时说出或写出;从而,“不自相矛盾律”是客观事物的,而不是思想或语言的。鉴于韩非子的不自相矛盾律之成立必须分析到客观的个体变元和2 元关系,堪称古代逻辑科学的辉煌杰作,同时代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不能望其项背。韩非等古代逻辑学家这些彪炳古今的客体逻辑思想照亮了中国以至世界逻辑科学发展的路程。著作《当代形式逻辑引论》则沿着这条发展逻辑科学的康庄大道迈步向前。 逻辑科学的另一个发源地是古希腊。被尊称为传统形式逻辑开山鼻祖的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形而上学》等著作中系统地研究了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如他对“十范畴”的分析,就在事实上研究了客观事件的客观逻辑结构中的一些客观组成要素:个体、性质(一元关系)、关系(多元关系)等;他还朴素然而深刻地揭举了客观世界的不矛盾律等客观的逻辑规律:“任一事物不能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

2008年10月 总第175期第10期学术交流 AcademicExchange Oct.,2008 SerialNo.175No.10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 陆杰荣1,牛小侠1’2 (I.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00;2.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 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 作用。依据“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 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 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 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 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 哲学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 性基础。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体;本原;质料与形式 [中图分类号]B502.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8)10—0001—04 亚里士多德“实体”范畴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家探求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相互之间联系的根源,即万事万物的“始基”,在西方哲学史上,“始基”从“无定形”的水、气、“无限”等到“有定性”的火的逻格斯的“尺度”,这些始基都带有经验世界的因素,所以,巴门尼德把带有物质因素的始基的观点称为“意见”,谈不上真理。并对上述观点进行抽象,得出了“存在”概念。这种存在是“抽象的存在”,从具体的意义讲是一种“无”。正如黑格尔所说“当我们说‘存在’时,我们并没有说到具体事物,因为‘存在’只是一纯全抽象的东西。”…所以,这种“存在”比起“非存在”来并不更多些。柏拉图在巴门尼德思想的基础上以及为克服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对立提出了“共相”即理念以及“分离说”和“模仿说”。但柏拉图根本没有摆脱“共相”的抽象性和自在性。“共相就其为共相而言,还没有实在性;实现的活动还没有被设定,自在的东西只是惰性的东西。”【21针对上述哲学家思想面临的困境,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的概念力图克服传统哲学的困境。亚里士多德在论证“实体”的规定及其种类的时候,系统地阐述了“实体”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实体”学说所蕴涵的哲学普遍性价值及其人性的本体论依据。 一、亚里士多德“实体”范畴的提出 众所周知,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是未分化的,总体的,即是“一揽子”式的思维方式,从实质而言,由于当时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对人物同源的异同的理解并未进行分化。事实上,当时只要能够找到人与物产生的同源性“始基”,也就能解释人性与物性的齐一性的规定,所以古代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着“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的“本原”。寻找“本原”的思想在古代哲学家心中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使命,寻找的结果有二:一是“本原”具有自然属性。二是“本原”具有超自 [收稿日期】2008一06一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哲学研究中心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定位”(07BZX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陆杰荣(1957一),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外国哲学研究。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教学目标 课标: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经历,掌握他在学术思想创见方面的主要贡献,认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主张的思想价值、影响和地位。 本课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使学生学会从历史文献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述与评价方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事迹中获取精神启迪,学习他对真理的孜孜以求精神和对科学的不懈探索精神; 从亚里士多德的嘉言懿行中吸取科学智慧和人生经验,从而促进个人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重点、难点: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思想主张是本课的重点,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古代希腊,自由人往往让奴隶读书给他们听,亚里士多德却喜欢自己读,人们讽刺他是个“读书者”。但是,亚里士多德-----这个特立独行的人---成了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讲授新课: 一、生平经历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经历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几个阶段即:御医之子(出身)、学园精英(求学)、王子之师(为师)、吕克昂学园—“逍遥学派”(办学)、落寂辞 如何?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这种特殊的身世,即决定了他人生历程的辉煌,又导致了他命运的多舛。凭借与马其顿王室的特殊关系,他得以成为王子之师和创办吕克昂学园;也因为这种关系,他两次从雅典逃离并落寂辞世。 有关亚里士多德的介绍: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公元前384年诞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 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作一些外科手术。亚里士多德17岁那年前往雅典,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大弟子,从事学习和研究长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柏拉图夸他是“学院之灵”。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担任了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宫廷教师。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摄政,亚里士多德回到家乡。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办了一所吕克昂学院,独树一个新的哲学学派。由于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常常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讨论问题,当时人们就称它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夏天,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回师巴比伦的途中病故。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院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尔基,终年62岁。 二、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尊师并不盲从,为真理而勇于争辩。 1.尊师而不盲从 亚里士多德在治学当中,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决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他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其师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只有他或者说他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论证,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既是善的又是幸福的”。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盲从崇拜自己的老师,结合教材12页插图和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争辩一个什么哲学问题?他们持怎样的观点?他们在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柏拉图认为,在具体的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尽管对自己的老师怀有高度的敬意,但经常把老师作为批评的对象。他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恰恰体现了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思考:“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提示: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2.真理越辩越明 勇于与当时著名的学者激烈争论,如和伊索克拉底学派商榷,和斯伯西波斯辩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 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或特有属 性的思维形式,是思 维机构的基本组成 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 象有所断定的思维 形式。它是由概念组 成的,同时,它又为 推理提供了前提和 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 特征:概括性和间接 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 指思维内容各部分 的联系方式或形式 结构,也叫思维形式 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 推理,正是要研究从 不同的推理内容中 抽取出来的各种共 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 有四条:同一律、矛 盾律、排中律、充足 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 个思想是什么,它就 是什么,不能把不同 的思想混为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 断定任何一个 思想为真,都必 须拿出充分的 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 思维的具体内 容来研究思维 的逻辑形式及 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 性表现在:它本 身不能给人们 直接提供各种 具体的科学知 识,但是它能够 为人们进行正 确思维,获取新 知识,表述论证 思想,提供必要 的逻辑手段和 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 意义:1、有助 于人们正确认 识事物,获取新 知识,2、有助 于人们准确地 表达思想,严格 论证思想,3、 有助于人们识 别、驳斥谬误与 诡辩,4、有助 于人们学习和 掌握其他各门 科学知识,5、 有助于提高人 们的办事效率。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5899411.html,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作者:王成军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如果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当中有一个个体化原则的话。那么,这个原则将是什么?当代学者们对此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然而,如果我们明确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当中,个体等同于实体,而且,他的“个体”是在“形式”和“复合物”这两个意义上谈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其哲学语境之中,形式才是他可能会承认的个体化原则,既然在他看来,不仅形式自身就是一个“这个”,而且也因其对复合物的本体论的优先性而足以成为复合物的个体化原则。以形式作为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化原则,不仅相对于其它个体化方案(“质料”“时空特性”“不需要”)来说是个更具理论优势的方案,而且也是一个完全能在其哲学语境中得到辩护的方案。 关键词:个体化原则;一个“这个”;实体;形式;质料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2-0021-13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当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个体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但这并非意味着谈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是一件徒劳的事情,相反,我们不仅的确可以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和理论重构出隐藏在其哲学表达中的个体化原则.而且还可以由此窥测他关于事物的个体化理论对后世哲学家们在相关问题的讨论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正如数学哲学家JanLukasiewicz所言:“个体化原则问题作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若离开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背景,将很难理解。” 但是,也许正因为亚氏哲学所运用的概念及其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和晦涩,要基于他的理论框架来确定一个为他所暗示,或者至少为他可能承认的个体化原则,却并非易事。当代一些哲学家和古典学家对其个体化原则的猜测不断,分歧严重,支持“质料”“形式”或“时空特性”是亚氏个体化原则的人都不在少数,认为他根本没有也不需要一个所谓个体化原则的观点也并不鲜见。本文将论证,如果亚里士多德有一个“个体化原则”的话,那么,基于其形而上学框架,只有“形式”才是他所说的“个体”(individual)的最合适的个体化原则。为此,本文将首先对“个体”以及“个体化原则”给出界定并对已有的关于亚里士多德个体化原则的观点进行粗略检讨,接下来,本文给出以形式作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框架下的“个体化原则”的具体论据和理由,最后,本文将针对这一个体化方案可能面临的异议以及已有辩护方案的缺陷,为之提出一种新的辩护。 一、亚里士多德可能提供的個体化“原则”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N J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前言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全面审视前人的哲学史家,由此保存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很多宝贵资料。但他为了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而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大量裁剪,故意“误读”甚至“曲解”。最终,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思想的新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世哲学的基本走向。西方哲学不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而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余绪。 关键字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哲学观 一、亚里士多德的地位 在西方,哲学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利士时代就产生了。但对哲学本身进行系统阐述是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哲学观,这对于我们学习与思考现今各类名目的哲学学说,有着正本清源的意义。 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一)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学科定位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科学,而不是感觉、经验和技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人们通过感觉拥有记忆,对统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经验,由经验得到技术,最后才能知晓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从而达到科学。 其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是思辨科学,而不是实践科学、创制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科学才是真正的智慧,地位最高,所以,“思辨科学比其他学科更受重视”。其中又可分为三类:数学、物理学,第一哲学(神学)。思辨科学的性质只在于“思辨”事物,认识事物的真相,这类科学的本原是在对象之中,与认识者无关。另外两类科学则不同,创制的本原或者是心灵和理智,或者是技术,或者是某种潜能,它们都存在于创制者之中。实践的本原即意图则存在于实践者中,因为意图的对象和结果是同一的。 再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某些本原和原因的思辨科学。 (二)亚里士多德对研究哲学的目的阐述 什么是哲学? 人类为什么研究哲学? 这是无论何种哲学观都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也是亚里士多德首先考虑的问题。 哲学在于探索智慧,但智慧是什么? 人类怎样求得智慧? 对智慧的认识决定着对哲学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我们所探求的是这种科学,就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关于什么原因、什么本原的科学才是智慧。如若有人接受我们对智慧所作的判断,事情也许会由此变得更明

学习心理辅导第二章(详细版)

28793《学习心理与辅导》复习提纲 第二章 1、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洛克、 2、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柏拉图、笛卡尔、康德 3、尝试错误学习的三大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4、行为主义的简化公式是刺激——反应。 5、行为主义学习论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学习。 6、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种类有物质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象征性强化物、代币性强化物。选择强化物的方法有观察与调查,安排强化物有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7、行为矫正包括正强化法、负强化法、消退法、代币制。 8、认知学习论有格式塔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同化理论。 9、格式塔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苛顿的顿悟学习及韦特海默的“火柴棒问题”和“九点一笔连” 10、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他的另一建树是提出了发现学习。 经验主义:以经验、观念联想来解释人类学习知识的历程,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特别重视感觉经验。 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知识、信仰、行动的唯一可靠基础,乃是理性资料,而不是感觉资料,神灵的启示或直觉。 行为主义: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意义,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而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则归因于外在和内在的刺激。 经典条件学习:根据巴甫洛夫的实验,由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的学习过程。 操作性条件学习:个体某种适当的反应,与某一特定刺激联结的学习。(斯金纳) 尝试错误学习: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桑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