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道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道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道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㈠、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招标文件、相关标准图集。

㈡、现场踏勘、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㈢、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2008)、《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CJJ89-2001)等。

㈣、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多年来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包含左匝道LK0+00-LK0+245.168,右匝道RK0+00-RK0+250.474,主干道K0+000-K1+60,施工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路基路面、排水、路灯、绿化工程。

三、施工现场情况

㈠、现场情况: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位于安乡县深柳镇,位于安乡县中心地段。

㈡、周围环境: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沿线交通流量较大,行人多。施工时应制订好交通组织措施,以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通行。

㈢、地下管线: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由于为改造工程,所以在现况路段存在其它管线,施工时应提前做好物探及标实工作。

㈣、工程气象情况

年平均降水量1334.4mm,日最大降雨量176.8mm,年平均相对湿度17.5mb,全年主导风向EN,冬季平均风速1.9m/s,基本风荷载0.35kn/m2,最大积雪深度180mm,基本雪荷载0.35kn/m2,地震基本裂度7度三级。年平均温度16.80C,极端温度40.10C,极端最低气温-13.20C。全年无霜期274天,年平均日照数1500~1900小时。

㈤、工程特点

1、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过往车辆、行人多,无法全封闭

施工,且道路改造变化大,分项工程多,因此在施工时要求合理安排组织施工。

2、道路两侧企事业单位出口多,行人和过往车辆多,会给施工时带来一些困难。

3、车行道和人行道下各类管线非常多,施工时要注意保护。

4、本工程占地面积大,且均在地面上施工,操作面广,有利于进行多班组平行施工。

四、施工部署

根据工程总工期要求和现场情况及工程特点,充分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合理安排作业面和进度,做好施工部署,并在人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上提供有力保障,以做到集中优势、合理布置、重点突破,达到保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㈠、施工管理目标

实行责、权、利高度统一的项目法管理,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持续有效运行。具体目标如下:

工程质量:合格工程。

施工工期:投标工期210日历天。

安全施工目标:杜绝重大伤亡、火灾事故。

文明施工:实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和创“文明工地”活动,施工现场和临时设施整洁、美观、卫生,施工过程中有序、低噪、无尘。

服务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满足业主对工程建设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

㈡、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为保证本工程达到合格工程并按期顺利完工,以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公司将对项目经理部的人员进行精心挑选,组织精干、具有理论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建“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部”,代表

公司全面负责道路的施工组织管理,公司及项目组织机构如下图。

组织机构框图

㈢、施工现场安排、人员、材料、机械的组织

1、施工现场施工安排如下:

安乡县深柳大道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部租赁在周边居民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派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现场布置生产区、材料堆场以及所有生产配套设施如现场办公室、仓库、修理间、茶水间及工人生活临时设施等,具体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临时道路:为保证施工现场运送材料及施工机械车辆出入方便,主要利用深柳大道、相交道路做为施工通道及交通导行路使用。

施工用水:施工现场由业主协助提供水源,根据现况给水位置,接DN50(塑料管)给水管线(每30m做1个DN50临时闸门),以满足施工用水的使用要求。如遇停水时,采用洒水车运水至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按建设方所提供的配电箱统一供电,并沿道路施工方向架设1条低压临时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立杆式及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每100m设1台配电箱,施工配电箱采用统一制作的标准铁制配电箱,电箱、电缆编号及供电回路对应,供施工和生活用电。为防止突然停电影响施工,配

备30Kw柴油发电机二台。

2、施工人员组织

管理人员:在公司范围内选调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身体健康、工作责任感强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能连续指挥施工的管理班子。

专业生产工人:由项目部选调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组织纪律性强的成建制班组组成专业施工队,配齐充足的后勤服务、设备维护、特种工作人员。

3、材料投入、组织

水泥、钢材、沥青——选择由项目部评审资质合格的厂家产品,项目部严格执行“采购”质量要素要求,优中择优,并加强现场检验手段,以确保工程结构质量。

砂、石——采用就近取材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材质合格、运距最近、费用经济合理的砂石场购买。

㈣、工程资金管理

1、项目经理部在银行设立专门帐号,工程款存入本帐号,由项目经理和公司委派会计控制专款专用。

2、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和公司财务制度。

3、财务科按月、季根据各部门提出的资金计划,统一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

㈤、施工协调

1、建立包括业主、设计院、监理、质监、各协作施工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负责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协调组织,排除障碍,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

2、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预算,确保施工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顺利进行。

3、施工前进行各专业图纸会审,将存在的问题及早处理,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操作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弄清设计意图。

4、服从监理工程师的施工协调指挥,各专业工种的隐蔽工程实施会签制,防止遗漏。

㈥、场内外通讯、呼叫设施设置

现场办公室设电脑、程控电话机和相关单位部门通讯录,通过现代的国际互联网建立现场及外界联系工具,并依赖国际互联网查找有效信息,给施工提供及时、先进的施工经验。

㈦、施工准备

1、组织检查验收控制桩,办理验收交付手续。测量放线,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

2、清除现场障碍物,搭设临时工棚,安排生活设施。

3、布置现场水源、电源、交通、排水暂设工程。

4、材料及设备的进场组织。

5、落实班组任务,熟悉、会审图纸。

6、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预算,并进行交底,编制进度计划及施工作业计划。

7、汇总材料、劳动力、机具计划。

8、落实材料货源、检验、机具调试运转。

9、对进场施工队伍进行文明、安全、技术教育。

㈧、施工检测

1、结构用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要求,会同建设方、监理公司共同取样、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试块的留设按规范要求,同建设方、监理公司共同取样,现场设置标准养护池标准养护,同时对试块还进行同条件养护。

㈨、生活后勤安排

根据场地特点,按照文明、安全施工需要,施工现场划分办公区、施工生产区及生活区。

五、现场施工组织

本工程总工期为210日历天,为合理安排、有效控制,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

总的施工顺序:由于为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阻断过往车辆通行。整个道路横向施工分两幅进行,先封闭主干道左幅及对应匝道,在企事业

单位出入处、道路交叉口预留出口,利用道路右幅作为临时通行车道。左幅完成后再进行右幅施工。

施工封闭路口采用钢管支架和硬质合金板材围挡,高度2.5m。围挡外侧粘贴反光标志,沿围挡上方悬挂交通警示灯。

六、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原有水泥砼路面、平立石、人行道拆除、绿化树木转移→路基处理及土方开挖、换填→排水管道、过街路灯管道埋设→水泥稳定基层铺筑→平、立石安装→人行道路灯管线埋设→沥青砼路面铺筑→人行道铺筑→路灯安装、电缆敷设→绿化工程→标志标线工程㈠、施工测量控制

本工程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重点管理,要求测量部门技术超前、科学管理、精益求精,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工程施工测量任务。

1、测量的技术管理

结合拟定施工方案及其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施工放样控制以高精度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多种测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保证结构物平面位置精确定位。以精密水准仪几何水准测量法实现高程放样,为此拟定了测量质量技术管理体系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和精度。

⑴、测量硬件设施配置:本工程中,将投入2台高精度的全站仪,3台高精度的精密水准仪。

⑵、测量人员配备:在本工程中我公司将调派富有道路施工测量经验的测量工程师2名。

⑶、测量技术管理:在本工程施工中拟建严格的测量校核、复核、审核技术管理制度,除在测量部门内部实行此制度进行自检外,项目部实行项目总工程师、专职质检员、测量技术主管三级参加的技术复核制度。

2、主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控制网的建立

⑴、主控制网的复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对原测设的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等平面控制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同等精度的方案实施复核。对水准基点桩,高程控制网,精密水准仪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复核,复核成果上报

监理工程师,经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加密控制网点的建立。

⑵、加密控制网点的建立

根据施工需要,确保施工放样精度,按国家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的加密。分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和施工高等级测量基线,设测量标志桩且进行保护,为了达到精确控制测量的目的,消除仪器对中的随机误差影响,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控制点建立固定的观测墩,观测棚,设立全站仪强制对中装置。

⑶、导线复测和控制点的加密

①根据业主或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对主要控制桩进行导线复测工作。复测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3000。

对于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控制点,分析原因,作出正确的估计,组织力量重测,如果系控制点移位或及业主或设计院提供的资料不符,在报请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利用沿线附近其余的控制点对移动了的控制点进行加固或另设控制点按相同测量等级重测,重新设立控制点。

②因原有导线的密度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需沿道路布设加密点,形成附合导线,为保证测量精度和减少工作量,应避免设支线点。加密导线点的设置尽量做到便于现场施工放样测量,其位置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仪器架设方便的地方。

③对增设的测量控制网标桩做到牢固可靠,并采取围护措施,设置易识别的标志,加以保护。

④对已建立、健全的平面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使其准确无误地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服务。

⑷、中线复测

①道路开工前,全面检查和恢复中线桩,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点标桩。

②恢复中线时及相邻段的中线闭合。

⑸、施工测量高程控制

①所使用仪器在使用前进行仔细校核、校正,只有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前提下方可投入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