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严经四十二字母简介

华严经四十二字母简介

华严经四十二字母简介

汉人最早是透过「四十二字门」来接触梵文字母

从中国的佛经翻译来看,早期翻译的佛经大多属于《般若》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鸠摩罗什译的《大品般若经》。西晋·太康七年(286)竺法护(Dharma-raksa)所译《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与元康·元年(291)无罗叉所译《放光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均是这部《般若经》的同本异译。其中《放光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陀邻尼品】、《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之【观品】都有提到这「四十二字门」及字义,这是通过「梵文字母」或「字母组合」来宣扬诸法般若的空性思想。依次胪列「四十二个」梵文字母,在每个字母后又附以与《般若经》相关的教义来解说,宣扬教义时大多采用「者,……不可得」、「者,……不可得见」、「不可得」、「不可得见」……等句式,反映了《大品般若》经「诸法性空」的思想。

虽然当时讲习「四十二字门」的材料没有保存下来,但从有关当时研习、讲筵之盛况的记载,可以推想出「四十二字母」在当时的传习状况。尤其是鸠摩罗什所译出解释《大品般若经》的《大智度论》,其中龙树菩萨对「四十二字母」的解释非常详细,这使「四十二字母」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与学习。不久之后《华严经》也被译出,此经的【法界品】也借「四十二字母」宣扬与《华严》相关的教义,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人把「梵文字母」与「佛教义理」联系起来的观念。如《大智度论·卷48》(T25, p0408b)对此「四十二字门」的说明:

问曰:

若略说则五百陀罗尼门,若广说则无量陀罗尼门,今何以说是字等陀罗尼,名为诸陀罗尼门?

答曰:

先说一大者,则知余者皆说。此是诸陀罗尼初门,说初余亦说,复次诸陀罗尼法,皆从分别字语生。「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菩萨若「闻」字、「因」字,乃至能「了其义」。是字,初「阿」后「荼」,中有四十。得是「字陀罗尼」,菩萨若一切语中,闻「阿」字即时随义,所谓:「一切法从初来不生相」………若闻「茶」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茶」外更无字,若更有者,是四十二字枝,是字常在世间,相似相续故。入一切语故无碍。如国国不同,无一定名,故言无名。「闻」已便尽,故言灭,诸法入法性,皆不可得,而况字可说?诸法无忆想分别,故不可示。先意业分别故有口业,口业因缘,故身业作字。字是色法,或眼见或耳闻,众生强作名字,无因缘,以是故,不可见不可书。诸法常空如虚空相,何况字?说已便灭,是文字陀罗尼,是诸陀罗尼门。

是为得二十种殊胜功德,善男子我唯知此入诸解脱根本字智,如诸菩萨摩诃萨,能于一切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众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毘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夫欲顿入一乘修习毗卢遮那如来法身观者,先应发起普贤菩萨微妙行愿,复应以三密加持身心,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然修行者最初于空闲处,摄念安心闭目端身结跏趺坐,运心普缘无边剎海,谛观三世一切如来遍于一一佛菩萨前,殷勤恭敬礼拜旋绕。又以种种供具云海,奉献如是等一切众圣,广大供养已。复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光明遍照犹如虚空。复应深起悲念,哀愍众生不悟自心轮回诸趣,我当普化拔济,令其开悟尽无有余。复应观察自心诸众生心及诸佛心,本无有异平等一相,成大菩提心,莹彻清凉廓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空无有边际。复应于月轮内,右旋布列四十二梵字,悉皆金色放大光明,照彻十方分明显现,一一光中见无量剎海,有无量诸佛,有无量众前后围绕,坐菩提场成等正觉,智入三际身遍十方,转大法轮度脱群品,悉令现证无住涅盘。复应悟入般若波罗蜜四十二字门,了一切法皆无所得,能观正智所观法界,悉皆平等无异无别,修瑜伽者若能与是旋陀罗尼观行相应,即能现证毗卢遮那如来智身,于诸法中得无障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