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一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世纪之交,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成果。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并将此作为当前和今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确立和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是从落实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出发的战略决策。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总体水平提高和社会文明总体水平提高的基础,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具有如此鲜明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的基础教育必须均衡发展。得不到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发挥必将会受到影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地区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使每个社会群体的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孩子都能受到好的教育,必须在积极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才能展示制度的优越性。因此,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其中艰巨的任务之一。形成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要逐步消除差距,实现均衡发展,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但它决不是远离我们实际工作的抽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在成为我们制定教育政策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且逐步成为我们衡量和评价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准。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遏制当前不合理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趋势,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不动摇。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7日第2版

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形成这些差距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以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本着积极进取、

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优质教育资源总体匮乏。发展是教育事业的主题,是我们始终应该高扬的主旋律。基础薄弱地区的教育需要发展,基础相对发达的地区教育同样需要发展。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和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同样需要发展。在发展中互帮互助,实现均衡。我们不能限制和削弱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地区和学校发展,而是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加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

积极进取是我们所有地区所有学校都必须坚持的,但不同的地区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规划和指导,提出合理的标准与阶段性的可行目标,并且努力来实现它,从而,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稳步前进。“十五”期间,国家仍然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三片”任务。实际上,如果实现了“新三片”的阶段性目标,那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通过分别实现阶段性目标,达到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每一个地区也同样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本地区之内的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方案,从而使得各个地区之内的各类教育也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向着实现自己的目标迈进,就能够扎扎实实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均衡发展的相对性、过程性和动态性特征,绝对的均衡是不现实的,均衡的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推动教育发展。均衡发展是动态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相对均衡后,又会出现新的不均衡。我们提倡和鼓励那些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办得更好的学校能帮助和不断带动其他地区教育和学校发展,共同实现新的均衡发展。

在坚持积极发展中促进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才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律所保障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我们坚决反对一直或者仍在不适当地扩大本地区教育的差距,忽视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的现象。各地不应对那些办学条件已经相当不错的学校不断“锦上添花”,而应该对那些薄弱学校经常“雪中送炭”,使得在一个地区内学校的差距不要拉得太大。同时,我们也坚决反对把由政府长期扶持起来的优质公立学校转让或“改制”,用获得的资金进行所谓的基础薄弱校改造的做法。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9日第2版

政府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负主要责任

——四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负有主要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落实《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上。

强化政府的责任,首先是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的体制和政策。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虽在不断增长,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央应当逐步增加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要切实做好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工作,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地方应当落实法定的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搞好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规划,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重要原则,合理布局,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政府还应在教师流动等方面创造一种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一种制度。这样,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既承认有市场竞争,又通过制度化建设,保证教育有序的均衡发展。各地政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发达的基础教育既要服务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任务,又要服务于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的任务;既要保证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又要适应不同人的教育需求,满足其一定的教育选择权。因此,地方政府在均衡地办好每所公办学校的同时,应当本着鼓励、支持、规范的原则发展民办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加社会投入、增加教育总量,又可以在坚持均衡发展的同时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选择权。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学者、校长及教师还有不同的看法,这并不奇怪,我们最关心的是政府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是否确立了这样的使命,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一些地方政府的决策层在考虑“均衡”与“效率”的问题上,更愿意在“效率”上做文章,比如在一些地区和城市,收费的“国有民办”这种改制学校发展很快,但是对基础薄弱学校支持的力度却很小;为了追求政绩,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建设各类“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在少数学校身上反复做文章,等等。为此,要强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督政工作,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的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制止一切“标志性”、“政绩性”重点学校建设的行为。同时,我们更希望地方各级政府自觉地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真正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当作本地区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则。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31日第2版

努力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我们承认,现在我国的东西部差距还相当大,城乡差距也很大,要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确实还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理想。但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像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县(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非常现实的,而且是可能的。因此,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在国家不断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缩小地区、城乡之间差距的同时,重点要努力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在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在一些地方,甚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不是在追求区域内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是仍在扩大优质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他们关注的就是办出几所示范的、样板的学校,或在配置教育资源时给予这种学校偏爱,或给予“改制”等一些特别优惠政策,以使其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对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条件、受教育环境关注不够。也正是由于学校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使得国家推行几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相反,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愈演愈烈。所以,我们现在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从每个地区做起,先是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然后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通过学校建设标准的法律规定,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既不追求超标,也不允许不达标;在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达到法定标准的同时,对原来基础很强的学校硬件建设也应有个上限,以遏制少数学校在办学条件上高投资的攀比现象,制止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同时,对各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统筹调配,教师定期轮换,实施

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调控。

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当前“示范高中”的建设上,不应当造成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应当使处于各个层次的学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谋求更高水平的平衡和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示范性高中的主要标志。示范性高中要带动一个区域、一定范围内高中教育的发展,办好示范性高中的最终目标是办好每一所高中,坚决克服以“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及“教育现代化试验学校”为名,行“重点学校”之实的现象,防止继续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产生一批新的薄弱学校。

我们强调区域内学校要均衡发展,并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我们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所谓的均衡发展就是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要基本平等。实际上,这就是给学校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学校在比较公平的环境下,去追求特色,追求质量,从而激发教育的活力。

义务教育阶段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是趋势、是方向,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努力实现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30日第2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