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精编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精编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精编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精编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小结与复习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218,5.2

1

负数。

2.数轴

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 )正数都大于零,c )负数都小于零,d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相反数

知识点: 只有符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

知识点: 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 若a <0,则∣a ∣=﹣a ;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a -b ∣。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 -b=a+(-b )。

注意:运算符“+”加、“-”减与性质符“+”正、“-”负统一与转化,如a -b 中的减也可看成负,看作a 与b 的相反数的和:a+(-b );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运算;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后,可以把“+”省略,使算式变得更加简洁。 4. 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点: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得正,异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 乘法分配律:a (b+c )=ab+bc 5.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数的倒数,即a ÷b=

b

a =a ·

b

1(b ≠0即0不能做除数)。

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得正,异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即a ·a

1=1(a ≠0),0没有倒数。

注意: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 6. 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幂,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乘方的符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为0。

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遇到有括,先算小括,再中括,最后大括,有多层括时,从里向外依次进行。

技巧: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策划好运算顺序,灵活进行运算。

【巩固练习1】一.选择题

1. 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是整数

B. 0是偶数

C. 0是自然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3.782: ( )

A. 是负数,不是分数

B. 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 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 是分数,也是负数 二、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71,-1,12,0,-3.01,0.62,-15,-2

1

8,180,-42,-45%,π,1。

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整数: _________________ 非正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6 ,这个数是 。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

3、119

-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 4、计算:2002

2(1)

(2)0-?-?= 。

5、如果2

16a =,那么 a= 。 6、如果规定上升8米记作8米,那么-7米表示 ______________。

7、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_____ 8、 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m 记作-0.2m ,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m 记作________。 9、一潜艇所在深度是-80米,一条鲨鱼在艇上30m 处,鲨鱼所在的深度是________。 【巩固练习2】一.填空题

1. 数轴上与表示﹣2点相距3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 数轴表示+3和﹣3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这两个点的位置分别在_______点右边和左边。

3. 在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_, 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 最大的非正数是________, 最小的非负数是________.

4. 用“>”或“<”填空:

1)3.5 ____ 0 ; 2) ﹣2.8 ____ 0 ; 3) ﹣1.95 ____ 1.59 ; 4) ____ ; 5) ____ ﹣0.3 ; 6) ﹣0.67 ____ ; 7) ____ ;

8) ﹣π ____ ﹣3.14 ; 9) ﹣1.6 ____ ﹣1.6 ; 10) ﹣( ) ____ ﹣(﹣∣ ∣) .

【巩固练习3】一.填空题

1.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则这个数是________.

2.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 则这个数是________.

3. 若

1=b a , 则a 与b________; 若1-=b

a

, 则a 与b________; 若a+b=0, 则a 与b________. 4. 在数轴上与-3距离4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5.写出大于-4且小于3的所有整数为______________; 二、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0.26 ;5

2

-

;π-3 ;﹣a ;﹣x+1 ; m+1 ;2xy ;a -b 。 三、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的点,并比较大小。

213-,4,﹣1.5,212,0,1,8,﹣2,﹣(﹣4.5),∣4

1-∣

【巩固练习4】一.选择题

1. ﹣∣﹣3∣是 (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0 D. 负数或

2. 绝对值最小的整数是 ( ) A. 0 B. 1 C. –1 D. 1和-1

二、填空题 1.若a =2

1

3

-, 则∣a ∣=________; 若∣a ∣=3, 则a =________. 2.﹣∣﹣324∣=______; ∣﹣413∣-∣﹣3

21∣=______; ∣﹣0.77∣÷∣+43

2∣=_______;

3.绝对值小于4的负整数有 个,正整数有 个,整数有 个 三、解答题

1. 已知∣x+y+3∣=0,求∣x+y ∣的值。

2. 已知 A ,B 是数轴上两点,A 点表示﹣1,B 点表示

3.5,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3. 已知:∣a +2∣+∣b -3∣=0,求2a 2

-b +1的值。 【巩固练习5】计算:1) ﹣31-21+65-(4

3

-); 2) 1-2+3-4+5-6+…+99-100;

3) ﹣(﹣8)-∣﹣6∣-∣+8∣-(+7); 4))4

34000()321999()65

2000(-+---。

【巩固练习6】计算:1)(215-)×313; 2) 512-×1132÷(212-); 3)25

2449×(-5); 4)(12787431+-)÷)241(-; 5))241(-÷(12

7

87431+-) ; 6))7229(-÷(-

5);

【巩固练习7】1.计算:(-5)3

; -53

;2)43(-;432-;(-1)2001

; )2

11(-3。

2. 若∣x +1∣+(2x -y +4)2

= 0 ,求代数式x 5

y +xy 5

的值。

【巩固练习8】计算:(1)3)(3

1

-?; (2)

??

? ??-÷71215 (3) ()23

32--

(4)3520(4)-?+÷-

(5)3

2

2

)8.0()3

2(3÷-?- (6)()???

??+?-654360 (7)??

? ??-÷??? ??-÷5637310 (8)???

?????-???

??-?-232232

(9)18.0)35

()5(12

4

-+-?-÷- (10)–32

-∣(-5)3

∣×2)5

2(--18÷∣-(-3)

2

∣;

(11) -3-3)211(×92-6÷∣3

2-∣3; (12)(-1)5

×[324÷(-4)+)411(-×(-0.4)]

÷)3

1(-;

(13)如果()()013212

2

=-+-++c b a ,求3

3

3c a abc -+的值.

一、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答案填入表格中)

1. 在下列各数中,-3.8,+5,0,- 1 2 , 3

5 ,-4,中,属于负数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计算:-6+4的结果是( )

A .2

B .10

C .-2

D .-10 3. 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A .1

B .1-

C .±1

D .0

4.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0>c

B .b >0>a >c

C .b <a <0<

D .a <b <c <0

6.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

A .都是正数;

B .都是负数;

C .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D .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7.若│a │=8,│b│=5,且a + b >0,那么a -b 的值是( )

A .3或13

B .13或-13

C .3或-3

D .-3或-13 8. 大于-1999而小于200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A .-1999

B .-1998

C .1999

D .2000 9. 当n 为正整数时,21

2(1)

(1)n n +---的值是( )

A .0

B .2

C .2-

D .2或2-

10

根据表格中个位数的规律可知,3的个位数是( )

A .1

B .3

C .7

D .9 二、填空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 2

1

-

的相反数是 . 12.若水位上升20cm 记作+20cm ,则-15cm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13.4个-3相乘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比较大小: 12-

13

-. 15. 在数轴上距2.5有3.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16. 用“偶数”或“奇数”填:当n 为_________时,

()()()2

1

4

114111

=

-+---++n n

n

n 17. 一根2米长的小棒,小明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

第五次后剩下的长度为______米. 18. 观察下列图形: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共有 个★.

三、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9. (+4.3) -(-4) + (-2.3) -(+4) 20. (-48)÷6-25-×(-4)

b a

c 0

21. (-41+32-21)×(-12) 22. 16÷(-2)3-(-8

1

)×(-4)2 23. )38(19

1

99

-?(用简便方法) 24. -41-[-5 + (0.2×31-1)÷(-152)]

25. 若│a │=2,b=-3,c 是最大的负整数,求a + b -c 的值.(6分)

26.某牛奶厂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设有O ,A ,B ,C 四家特约经销店. A 店位于O 店的南面3

千米

处;B 店位于O 店的北面1千米处,C 店在O 店的北面2千米处.

(1)请以O 为原点,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画一条数轴.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O ,A ,B ,C 的位置吗?(4分)

(2)牛奶厂的送货车从O 店出发,要把一车牛奶分别送到A ,B ,C 三家经销店,最后回到O 店,

那么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千米?(4分) 27

(1)星期三收盘时,该股票涨或跌了多少元?(4分)

(2)本周内该股票的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底价是每股多少元?(2分)

(3)已知小杨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要付成交额的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

如果小杨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则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4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2套

单元测试(二)相交线与平行线(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E CD ⊥.若140∠=,则AOD ∠的度数为( ) A.120? B.130? C.140? D.150? 3.如图所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 A.线段PB 的长度 B.线段PA 的长度 C.线段PC 的长度 D.线段PD 的长度 4.如图,已知70,AOB OC ?∠=平分,//AOB DC OB ∠,则C ∠为( ) A.20? B.35? C.45? D.70? 5.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34∠=∠ B.13∠=∠ C.24180?∠+∠= D.14∠=∠ 6.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是同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B.若两个角相等且互补,则它们都是直角 C.锐角的补角比该锐角的余角大 D.一个锐角的余角一定比这个锐角大 8.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矩形纸片的一边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 ) A.35? B.45? C.55? D.65? 9.如图,小芳从A 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至C 处,则ABC ∠的度数是( ) A.80? B.90? C.100? D.95? 10.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 ) A.25? B.40? C.50? D.6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果35α?∠=,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 12.如图,已知12∠=∠,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____. 13.如图,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边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已知直线12,l l 被直线34,l l 所截,155332,4148,???∠=∠=∠=,则2∠= 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全)教学文稿.docx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两线相交对顶角 同位角 平三线八角内错角 行同旁内角 线 与 相平行线的判定 交 线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一、平行线与相交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二、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 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 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即: (1)12900 (1800 ),13900 (1800 ),则2 3 (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 ( 2 )12900 (1800 ),3490 0 (1800 ), 且14, 则2 3 (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 三、对顶角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四、垂线及其性质 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五、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 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 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 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 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具备互逆的特征,其关系如下: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复习课专题汇总

复习课一(2.1-2.4) 例1 计算: (1)(-34)-(-12)+(+34)+(+8.5)-13; (2)0-(-256)+(-527)-(-21 6)-????-657. 反思: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往往是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灵活地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简化的关键,往往把互为相反数的先加,同分母的先加,同号的先加. 例2 计算: (1)(-3)÷????-134×0.75×73 ÷3; (2)(114-56+1 2 )×(-12); (3)(-24)÷??? ?-14+18-12. 反思: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往往是把乘除统一成乘法,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在计算过程中还应注意结果的符号不要搞错.分配律的逆向使用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找准相同的因数才能准确地计算. 例3 开学时,某校对七年级(1)班的男生进行了单杠引体向上的测验,以能做7次为达标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第一小组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

(1)第一小组的达标率是多少?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反思: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分析清楚题意,选择正确的运算.运算过程中能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 1.计算:(-1)÷(-5)×(-1 5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1 25 D .-25 2.据探测,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而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在月球上昼夜温差有( ) A .56℃ B .-56℃ C .310℃ D .-310℃ 3.下列计算:①0-(-5)=-5;②(-3)+(-9)=-12;③23×(-94)=-3 2;④(-36)÷(- 9)=-4.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凉山州中考)若x 是2的相反数,|y|=3,则x -y 的值是( ) A .-5 B .1 C .-1或5 D .1或-5 5.数轴上的点A 和点B 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点A 对应的数是-2,P 是到点A 或点B 距离为3的数轴上的点,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所表示的数的和为( ) A .0 B .6 C .10 D .16 6.(1)(____________)÷4=-31 2 ; (2)比6的相反数小4的数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数除以它的倒数,商是1,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7.(1)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且|c|=1,则a +b c +c 2 -cd =____________,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教案

新目标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计划 还有半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根据我们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育教学实际,现在对此次期末考试复习作以下安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单元专题复习及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复习,在综合练习。 2.单元专题复习方法:根据试卷练习反馈讲解,再通过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练习:课堂讲解方法,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并给以适当的巩固练习。 三、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共约12课时,一天一个单元,中间还要做两份前两年的期末试卷,时间比较紧,具体安排如下: 1月4日Unit 1 My name’s Gina. 1月4日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1月6日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1月7日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 1月8日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1月11日复习测试 1月12日2014-2015学年期末考试卷 1月13日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1月14日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1月15日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1月16日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1月17日答疑解惑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每两天处理一套卷子,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消化处理,注重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步步深入;加强对综合性习题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四、复习过程和措施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词汇句型,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 2.重视英语知识区块的专题复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听力、情景交际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复习; 4.要注重课本中的“写作训练”,加强写作技巧和能力的训练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往年的统考试卷,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想,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长的发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 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 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 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 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章复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 ______ 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学年下期七年级数学练习五 本试卷共印两个班:七年级 命题人:张纳 时间:2018-4-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和县校级月考)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垂线段最短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 ⊥AB ,∠1=52°,则∠2等于( ) A .52° B .28° C .38° D .47°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 .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 .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 .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就第三条直线上的两个交点而言形成了“三线八角”.为了便于记忆,同学们可仿照图用双手表示“三线八角”(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下列三幅图依次表示( ) A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B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C .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 D .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 5.(威海中考)如图,AB ∥CD ,DA ⊥AC ,垂足为A ,若∠ADC =35°,则∠1的度数( ) A .65° B .55° C .45° D .35° 6.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 A .∠C =∠ABE B .∠A =∠EBD C .∠C =∠ABC D .∠A =∠ABE 7.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 .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卷面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实数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实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即:如果 a x =2,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 (2)开平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 非负数才有意义。 (3)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 (4)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5)符号: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a 也是a 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 (6)a x =2 <———————————————— > a x ±= a 是x 的平方,x 是a 的平方根 x 的平方是a ,a 的平方根是x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 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word完整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拔高题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第二章拔高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AB∥CD,BF平分∠ABE,且BF∥DE,则∠ABE与∠D的关系是() A.∠ABE=3∠D B.∠ABE+∠D=90° C.∠ABE+3∠D=180°D.∠ABE=2∠D 2.如图,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已知∠A=30°,∠1=40°,则∠2的度数为() A.55°B.60°C.65°D.70° 3.如图,ABCD为一长条形纸带,AB∥CD,将ABCD沿EF折叠,A、D两点分别与A′、D′对应,若∠1=2∠2,则∠AEF的度数为() A.60°B.65°C.72°D.75° 5.下列生活实例中,数学原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一条河向一个村庄引一条最短的水渠,其中数学原理是: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两个村庄之间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把一个木条固定到墙上需要两颗钉子,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从一个货站向一条高速路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 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50°,则∠BCD=() A.30°B.40°C.50°D.60° 7.如图,图1是AD∥BC的一张纸条,按图1→图2→图3,把这一纸条先沿EF折叠并压平,再沿BF折叠并压平,若图3中∠CFE=18°,则图2中∠AEF的度数为()

A.120°B.108°C.126°D.114° 二.填空题(共8小题) 8.将一块60°的直角三角板DEF放置在45°的直角三角板ABC上,移动三角板DEF使两条直角边DE、DF恰分别经过B、C两点,若EF∥BC,则∠ABD=°. 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落在AB边上的点G处,点D落在点H处.若∠1=62°,则图中∠BEG的度数为. 10.如图,已知DE∥BC,2∠D=3∠DBC,∠1=∠2.则∠DEB=度. 11.如图,已知AE∥BD,∠1=130°,∠2=28°,则∠C的度数为. 12.如图,BE∥CF,则∠A+∠B+∠C+∠D=度. 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3.如图,若OP∥QR∥ST,则∠1,∠2,∠3的数量关系是:. 14.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一定满足的等式是. 15.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此时∠ODE=∠ADC,且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第13题第14题第15 题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16.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交于点G,H,GM⊥GE,∠BGM=20°,HN 平分∠CHE,求∠NHD的度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 ? ?? ???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 1、正数与负数 ①表示大小 ②在实际中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③带“-”号的数并不都是负数 2、数轴 原点 ①三要素 正方向 单位长度 ②如何画数轴 ③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 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②a 的相反数-a ③a 与b 互为相反数a+b=0 4、绝对值 ①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距离,表示成|a |。 a (a ≥0) ②|a |= -a (a ≤0) 5、倒数 ①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作互为倒数。 ②a 的倒数是 1 a (a ≠0) ③a 与b 互为倒数ab=1 6、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 ①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 ②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③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 ④立方等于经本身的数是±1,0 7、乘方

????? ????? ????? ????? ????? ????? ????? ①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 ②底数、指数、幂 8、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②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①准确数、近似数、精确度 精确到万位 ②精确度精确到0.001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位,这个数就精确到哪位。 ④有效数字 ⑤如何求较大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方法,一种用单位,一种用科学记数法 二、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与分数分 正整数 整数 0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2、按正负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讨论一下小数属于哪一类? 三、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种类有哪些? 2、运算法则(运算的根据); 3、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的根据); 4、混合运算顺序 ①三级(乘方)二级(乘除)一级(加减); ②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进行; ③有括号的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④能简便运算的应尽量简便。

(完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生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特拟定本期语文复习计划。 复习提要: 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作文复习。 5、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 本期复习安排在第17周至20周完成,总课时数为24节。共四周时间。具体时间安排为: 1、积累与运用(6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 C、仿写句子、综合性学习。 2、现代文阅读(10课时)。A、课内阅读(5课时)。B、课外阅读(5课时) 3、文言文阅读(6课时)。

4、作文(2课时)。 第周第课时年月日 侧记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和运用。 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书写: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卷面整洁。17周在本班进行一次书写展示。激发学生写规范字的热情。 2、字音:将课本中的生字、常用字归类,要求学生注音或给生字注音。或每节课前要求学生给其中的字注音。加强训练。 3、生词: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关键词语的揣摩。 课时安排:六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你一定能顺利完成下面的两项工作。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ùn( )间庸1ù( ) gū( )负zhù( )立小qì( ) chú( )形静mì( ) téng()萝滑jī( ) gōu( )火zuàn( )紧dǎo( )告蹂lìn( ) zhuó( )越mián( )延xī( )戏 给下列汉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迸( )溅屡( )次连缀( ) 女娲( ) 糟蹋( ) 慷慨( ) 劫掠( ) 哀号( ) 蜕( )变酝酿( )骸( )骨堕( )落虬( )枝头衔( ) 霎( )间 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定能发现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时1主备人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 学 方 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 习 方 法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 板 书

设 计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 二、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 学 反 思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生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为学生充分体会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感性材料。 另一方面,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发展的探讨上,通过学生的合理想象,理解了原始人类的基本特点。对早期的原始人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 ∠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 郭沫若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二、自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第六题第七题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直线AB 、CD 交于O ,EO ⊥AB 于O ,∠1与∠2的关系是( )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的是 ( ) A 、同位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 D 、同旁内角相等 9、如图,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3=∠4 C 、∠1+∠3=180 o D 、∠3+∠4=180 o 10、如图,PO ⊥OR ,OQ ⊥PR ,则点O 到PR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A 、PO B 、RO C 、OQ D 、PQ 二、填空题36 1.如图(1)是一块三角板,且?=∠301,则____2=∠。 2.若,9021?=∠+∠则21∠∠与的关系是 。.若 ,18021?=∠+∠则21∠∠与的关系是 。 3.若,9021?=∠+∠,9023?=∠+∠则31∠∠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4.若,18021?=∠+∠,18023?=∠+∠则31∠∠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5.如图(3)是一把剪刀,其中?=∠401,则=∠2 , 其理由是 。 6.如图(4),,3521?=∠=∠∠3= 则AB 与CD 的关系是 ,理由是 。 7.如图(5),∠1的同位角是 , ∠1的内错角是 ,若∠1=∠BCD, 则 ∥ ,根据是 。 若∠1=∠EFG ,则 ∥ ,根据是 。 图(3) 21 图(4) 321A B C D E F A B C D E 1 F G 图(5) 图6 D C B A 图(1)21 B A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题知识分享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 ______ 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学年下期七年级数学练习五 本试卷共印两个班:七年级 命题人:张纳 时间:2018-4-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和县校级月考)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垂线段最短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 ⊥AB ,∠1=52°,则∠2等于( ) A .52° B .28° C .38° D .47°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 .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 .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 .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就第三条直线上的两个交点而言形成了“三线八角”.为了便于记忆,同学们可仿照图用双手表示“三线八角”(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下列三幅图依次表示( ) A .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B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C .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 D .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 5.(威海中考)如图,AB ∥CD ,DA ⊥AC ,垂足为A ,若∠ADC =35°,则∠1的度数( ) A .65° B .55° C .45° D .35° 6.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 A .∠C =∠ABE B .∠A =∠EBD C .∠C =∠ABC D .∠A =∠ABE 7.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 .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8.(潮南区月考)将图中所示的图案平移后得到的图案是( ) 卷面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实 数复习试卷

第二单元:实数 1、 选择题 1、的平方根是( )。 A、±4 B、4 C、-4 D、±2 2、有一个数的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都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1 B、1 C、0 D、±1 3、 -8的立方根与4的平方根之和是() A.0 B. 4 C. 0或-4 D. 0或4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的平方根是±3 C、8的立方根是±2 D、立方根等于-1的实数是 -1 5、在我们已经学的数的范围内, 当x为何值时, 有意义( ) A. B. C.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有( ). ,,,,,,,. A.2个 B.3 个 C. 4个 D. 5个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是49的算术平方根, 即=±7 B. 7是 (-7)2的算术平方根, 即 C. ±7是49的平方根, 即±=7 D.±7是49的平方根, 即=±7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B、数轴上的点与无理数一一对 应 C、数轴上的点与整数一一对应 D、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9、要使等式成立的x的值()

A.是正数 B.是负数 C.是0 D.不能确定 10.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有( ) 个 ( ) (1)若, 则; (2)若, 则; (3)若, 则. (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填空 1.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 _________;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倒数等于本身的数 _____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 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5、式子有意义时, x的范围是 . 6.已知一块长方形的地长与宽的比为3:2,面积为3174平方米,则这块地的长为米 7.若,则A的算术平方根是 8.若 ≈7.094, ≈ 0. 7094, y=, 则x≈________, y≈__________. 9、已知与的小数部分分别为a,b,则a + b=_________。 10、如果,那么y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 1、计算: (1) (2)|-3|+|2-| (3) (4) 2. 解方程: (1) (2) x3+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