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单项选择题

1.1.对科学的本质不正确的认识是(B)A.科学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B.科学就是通过实验得fIJ假说C.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D.科学是知识体系

1.2.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正确的是(B)A.科学与技术分化,科学对技术的影响甚微B.是相互制约、互相促进关系C.科学家开始关心生产技术D.技术始终促进科学的发展1.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中不正确的是(C)A.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B.科学技术的社会变异功能C.科学技术的决策功能D.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

1.4.哪个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D)A.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B.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C.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D.民营企业中科技力量促进科学技

术的发展

1.5.哪个不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A.研究手段不同B.研究内容不同C.发现进程不同D.生产力属性不同

1.6.《科学·技术·社会》》课程不包括(C)内容。A.科学技术概念B.科学技术史C.“STS”课程D.科学技术社会学

2.1.原始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特点不正确的是(B)A.往往与原始宗教迷信搀杂在一起B。多层次性C.零散的D.经验性的2.2.哪些不是古埃及人创造的伟大成就?(C)A.太阳历B.医药学C.种植棉花D.金字塔和神庙

2.3.不属于古埃及人应用数学知识的地方(B)A.修建水利设施B.珠宝制造C.尼罗河泛滥后重新丈量和划定土地D.建筑金字塔和神庙

2.4.名著《几何原本》出自(C)之手。A.毕达哥拉斯B.阿基米德C.欧几里德D.埃拉托色尼

2.5。毕达哥拉斯的著名成就之一就是(D)A.著成《几何原本》B.求取弓形面积C著成《圆锥曲线》D.对勾股定理证明

2.6、世界最早的力学专著《物理学》是由(A)写成的。A.亚里斯多德B.阿基米德C.阿波罗尼D.智者学派

2.7.三大几何作图难题是由(B)提出的。A.阿基米德B.智者学派C.欧几里德“D.毕达哥拉斯

2.8.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指的是(C)。A.欧几里德B.埃拉托色尼C.阿基米德D.华达哥拉斯2.9.“四体液说”是(C)的著

名理论。A.差仑B.阿尔克芒

C.希波克拉底D.老普林尼

2.10.名著《天文学大成》是(B)

的名著。A.喜帕克B.托勒密

C.老普林尼D.毕达哥拉斯

2.11.老普林尼的著作是

(A)A.《自然史》B.《地理学》

C.《天文学大成》D.《论镜》》

2.12.盖仑的著名学说是(B)

A.“地心说”B“三灵气说”C.“血

液循环学说”D.“四体液说”

2.13.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

《论建筑》的作者是(B)A.赫

伦B.维特鲁维奥C.盖仑D.阿

尔克芒

2.14.以三角形三边之长求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是由(C)最先

得出的。A.加图B.维特鲁维

奥C;赫伦D.阿尔克芒

2.15.在“阿拉伯记数法”中零

的符号是(B)发明的。A.古阿

拉伯人B.古印度人C.古希腊

人D.古埃及人

2.16.世界上最早棉花种植和砖

块烧制的是(C)A.古埃及人B.古

阿拉伯人C.古印度人D.古希

腊人

2.17.古阿拉伯人在世界科技发

展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是(B)

A.创立最早太阳历和修建至今

犹存的金字塔B.沟通东西方科

学文化保存古希腊学术典籍

C.判定阴历历法和建巴比伦空

中花园D.构建宇宙“地心说”

模型,种植棉花

2.18.《太阳悉檀多》是(A)著

名天文历法著作A.古印度B.古

希腊C.古埃AD.古两河流域

2.19.不属于古代中国四大学科

的是(B)A.k文学B.物理学

C.数学D.农学

2.20.(C)不属于中国古代三大

技术。A.陶瓷技术B.建筑技

术C.冶金技术D.丝织技术

2.21.(A)不是古代中国的四大

发明。A.制造建筑用砖B.火

药C.指南开D.印刷术

2.22.有关太阳黑子记录最早的

国家是(A)A.古代中国B.欧

洲C.古埃及D.古印度

2.23.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由

(B)制作出来的。A.古希腊人

B.古中国人C.古印度人D.古

埃及人

2.24.历史上天文历法最多的国

家是(C)A.古印度B.古希腊

C、古中国D.古埃及

2.25.水运浑天仪是由(C)发

明的。A.一行B.苏颂C.张衡

D.何承天

2.26.苏颂发明的集观测、计时

和表演功能于一身的仪器是

(A)。A.水运仪象台B.水运

浑天仪C.黄道游仪D.浑天铜

2.27.公元一世纪,联立一次方

程的解法达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并载人名著(C)之中。A.《几

何原本》B.阳锥曲线》C.《九

章算术》D.自然史)

2.28.确立“辩证施治”临床医

学理论基础的我国古代医学名

著是(D)A.《黄帝内经》B.《本

草纲目》C.《甲乙经》D.《伤寒

杂病论》

2.29.我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医学

著作是(D)A.《伤寒来病论》

B.《甲乙经)}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2.30.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书是

(D)A.《黄帝内经》B.《本草

纲目》C.《甲乙经》D.《伤寒杂

病论》

2.31.我国的(B)一书是世界

科技史上名著之一。A.《墨经》

B.《本草纲目》C.《九章算术》

D.”《农书》

2.32.曾以“麻沸散”作全身麻

醉进行外科手术的古代中国名

医是(C)A.扁鹊B.李时珍C.华

12D.张仲景

2.33.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

的农学著作是由古代(D)人写

的。A.印度B.埃及C.罗马D.中

2.34.我国在世界上现存最早、

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是(B)

A.《农政全书})B.《齐民要求》

C《记胜之书》D.《王顿农书》

2.35.古代农学著作最多的国家

是(A)A.中国B.埃及C.希

腊D.阿拉伯

2.36.中国瓷器早在(C)时期

即远销国外。A.东汉B.宋元

C.隋唐D.明清

2.37.高级丝织品“织金锦”出

自我国(B)代。A.唐宋B元C.明

清D.两汉

2.38.不属于古代中国科技特点

的是(C)A.发展的连续性B.注

重实用、理论薄弱C.注重吸收

西方科技特长D.与封建社会共

兴衰

2.39.不属于中国科技在近代落

后的原因是(B)A.专利制度的

束缚B.与海外交流少C.自然

经济的阻碍D.科技自身的缺陷

2.40.以下(B)不是近代科技

产生的社会条件。A.文艺复兴

运动B.大学科研活动的展开

C.航海探险与地理大发现D.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2.41.以下(C)不是近代科学

革命的标志。A.哥白尼日心说

B.哈维血液循环理论C.开普

勒行星三定律D.牛顿力学体系

2.42.(B)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首

要标志。A.哈维血液循环理论

B.哥白尼日。0说C.牛顿力学

体系的建立D.伽罗瓦的群论

2.43.概率论最早的著作是由

(C)写成的。A.伯努利B.布

丰C.惠更斯D.牛顿

2.44.费尔玛和笛卡儿创立了

(B)A.微积分B.解析几何C.概

率论D.群论

2.45.非欧几何是由(A)创立

的。A.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B.伯

努利和布丰C.费尔玛和笛卡儿

D.牛顿和莱布尼兹

2.46.麦克斯韦创立了(B)A.欧

姆定律B.电磁学理论C.热学

D.电动力学

2.47.布莱克提出了(C)重要

概念。A.电位差、电阻B.场、

力线C,比热、游热D.衍射、

于涉

2.48.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把

(C)的概念引人热学创立了统

计力学。A.统计方法、牛顿力

学B.牛顿力学、几率C.统计

方法、几率D.统计方法、群论

2.49.道尔顿提出了著名的(D)

A.分子学说B.元素周期律C.燃

素说D.原子学说

2.50.“分子学说”是由(B)提

出的。A.道尔顿B.阿佛e德

罗C.门捷列夫D.维勒

2.51.对生物分类学作出重大贡

献的科学家是(A)A.林耐B.施

莱登C.施旺D.达尔文

2.52.哪门学科不属于近代代数

学方面的成就(D)A.代数符号

的创立B.方程论的进展C.对

数方法的发明D.概率论的创立

2.53.以下(C)不是对近代生

物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A.巴

斯德B.达尔文C.布丰.D.施

菜登和施旺

2.54.对微生物学的建立作出贡

献的科学家是(C)A.达尔文B.拉

马克C.巴斯德D.林耐

2.55.发现天王星的科学家是

(A)A.赫歇耳B.康德C.拉

普拉斯D.波德

2.56.小行星的发现是利用了

(C)A.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假

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波

德定律Q.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

2.57。海王星和小行星的发现分

别采取了(B)A.康德一拉普拉

斯星云假说、波德定律B.万有

引力定律、波德定律C.波德定

律、哥白尼日心说D.哥白尼日

心说、万有引力定律

2.58.被誉为“近代地质学之父”

的科学家是(B)A.赖尔B.赫

顿C.居维叶D.史密斯

2.59.近代关于岩石成因和地壳

运动变化的理论分别是(A)为

正确的。A.火成论、渐变论B.水

成论、突变论C.火成论、突变

论D.水成论、渐变论

2.60.瓦特是自觉地运用了(B)

的理论及其它方法改进了蒸汽

机。A.开尔文B.布莱克C.焦

耳D.卡诺

2.61.电力技术革命表明了(B)

A.结束了科学与技术脱离的历

史B.科学已经开始走在了生产

技术的前面C.科学与技术相互

制约D.科学与技术联系更密切

2.62.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D)A.必然结果B.延伸C.产物D.经济后果2.63.不属于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是(C)A.元素放射性B.电子C.电磁感应D.X射线

2.64.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B)A.伦琴B.汤姆逊C.居里夫人D.麦克斯韦

2.65.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两大支柱是(C)A.电磁学理论和量子力学B.电动力学和相对论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D.统计力学和相对论

2.66.在(A)新科技革命进人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发

展阶段。B.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40~70年代

2.67.社会需求中对科技影响最大的是(D)A.政治和经济B.经济和文化教育C.医疗卫生和社会生活D.经济和军事

2.68.现代科技的应用性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A)的相互关系上。A.技术科学与专业技术B.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C.工程技术与专业技术D.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

3.1.下面哪一分支学科不属于现代纯粹数学?(C)A.A函分析B.拓扑学C.决策论D.抽象代数

3.2.哪一项不是现代数学的主要特征?(B)A.数学在分化与综合的基础上统一B.数学与现代技术联系紧密C.数学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D.纯粹数学更加抽象和深刻

3.3.数学家(A)通过对希尔伯特空间上对称算子的研究,确立了算子理论。A.冯·诺伊曼B.欧拉C.伽罗华D.柯西

3.4.数学家(B)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中阐明突变理论内容。A.冯·诺伊曼B.勒内·托姆C.汤姆D.伽罗华3.5.突变理论主要以(A)工具进行研究的。A.拓朴学、奇点理论B.环论、集合论C.模糊群论、奇点理论D.泛函分析、拓扑学

3.6.把(C)基本原理同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具体对称性相结合,已成为研究物质微粒运动规律

的有力工具。A.泛函分析B.突变函数C.群论D.解析数论3.7.微观客体不具有(B)A.量子性B.连续性C.几率性D.波粒二象性

3.8.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是(B)A.牛顿B.爱因斯坦C.麦克斯韦D.普朗克

3.9.根据狭义相对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A.运动的钟变慢B.运动的钟变快C.运动的尺伸长D.物体的质量跟运动快慢无关3.10.下面粒子中,不属于基本

粒子的是(C)A.强子B.轻子

C.原子D.传播子

3.11.下面粒子中,属于强子的

是(C)A.电子B.光子C.个

子D.中微子

3.12.质能关系公式是(A)理

论得出的结论A.狭义相对论

B.广义相对论C.经典力学”D.量

子力学

3.13.提出量子概念的物理学家

是(D)A.爱因斯坦B.海森堡

C.薛定愕D.普朗克

3.14.关于量子力学的观点,下

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微观

客体在运动变化中具有不连续

性和突变性B.微现客体运动时

没有确定的连续轨道C.微观客

体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具有波

动性D.原子中的电子具有连续

的能量值

3.15.下列粒子中(C)是基本

粒子。A.原子B.离子C.质子

D.分子

3.16.关于夸克,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B)A.基本粒子由夸克

组成B.夸克不能单独存在C.没

有反夸克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17.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的规

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B)(1)

元素的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

递增作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

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决定

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3)原子

的外层电子结构决定着元素的

化学特性;(4)元素性质的递变

只取决于其核电荷数的递变与

原子结构无关。A.(1)(2)B.(2)

(3)C.(1)(4)D.(1)(2)

(3)(4)

3.18.现代化学是在量子化学的

基础之上产生的,下面对现代化

学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A.从

宏观结构理论向微观结构理论

过渡B.由定性的科学向定量的

科学发展C.由基础性科学向应

用性科学过渡。D.由描述性科

学向推理性科学过渡

3.19.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

学键基本类型的是(D)A.离子

键耳共价键C.金属键D.氢键

3.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

化学键理论的是(C)A.价键理

论B.分子轨道理论C.共振理

论D.配位场理论

3.21.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

构成的化合物是(B)A.共价化

合物B.离子化合物C.金属单

质D.混合物

3.22。由共价键作用构成的化合

物是(A)A.二氧化碳B.氯化

钠C.金属铝D.洪化钾

3.23.从研究静态分子跨进到研

究动态分子,从研究分子的结构

跨进到研究分子的反应的现代

化学键理论是(B)A.价键理论

(VB)B.分子轨道理论(MO)C.配

位场理论(l-F)D.多相催化

理论

3.24.不属于现代化学主要分支

的是(D)A.量子化学B二现代

分析化学C.高分子化学D.环

境化学

3.25.结构化学的发展方向不包

括的是(C)A.新构型化合物结

构化学B.分子工程学C.现代

分析化学D.晶体缺陷和表面结

晶化学

3.26.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的是(D)A.天然橡胶B.纤维

素C.蛋白质D.蔗糖

3.27.高分子的分子量在何值之

间(D)A.几十到几百B.几百

到几千C.几千到几万(不包括

几万)D.几万到上千万

3.28.核酸概念的产生,来源于

(C)A.体结构的研究B.放射

性元素的研究C.人工合成元素

的发展D.现代分析化学

3.29.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

是(B)A.拉马克B.魏斯曼C.达

尔文D.杜布赞斯基

3.30.杜布赞斯基是(D)的代

表人物A.用进废退学说B.自

然选择学说C.种质论D.综合

进化学说

3.31.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

进化学说的人是(B)A杜布赞

斯基B.达尔文C.拉马克D.魏

斯曼

3.3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C)A.4种B.3种C.2种D.上

万种

3.33.现代达尔文主义从(B)

上重新认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说A.个体水平B.群体水平C.基

因水平D.分子水平

3.34.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

元素是(B)A.碳、氢、氧、硫

B.碳、氢、磷、氮C.碳、氢、

氧、氮D.碳、氢、磷、铁

3.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DNA分子能携带大量的遗传

信息。B、DNA分子能携带遗传

信息。C.一个DNA分子中核苷

酸对比一个基因上核旮酸对少。

D.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是由DNA

分子中特定的核香酸排列顺序

决定的。

3.36.胰岛素这个蛋白质有(B)

条多肽链A.1B.2C.3D.4

3.37.体内基因全部是DNA片段

的生物是(D)A.细菌B.植物

C.动物D.某些病毒

3.38.(C)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

结构”A.蛋白质B.酶C.脱氧

核糖核酸D.核糖核酸

3.39.在DNA的空间结构中可变

的是(A)A.长链中碱基对排列

的顺序B.长链上脱氧核糖和磷

酸交替排列顺序C.碱基配对的

原则D.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3.40.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

是(C)A.蛋白质B.RNAC.脱

氧核糖核酸D.酶

3.41.D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的

部位是(D)A.线粒体B.叶绿

体C.细胞质D.细胞核

3.4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D)A.磷酸B.多肽链C.核

苷酸D.氨基酸

3.43.下列不是构成DNA分子的

碱基是(B)A.腺嘌吟B.胞嘧

啶C.鸟嘌吟D.胸腺嘧啶

3.4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A.1个ANA分子上具有

多个基因C.DNA和RNA是遗传

的主要物质基础D.基因的复制

是通过DNA的复制而实现的

3.45.物质存在的形态是(B)

A.气态、液态、固态、等离子

态B.气态、液态、固态、等离

子态、中子态C.气态、液态、

固态D.气态、液态、中子态

3.46.哪一项不是20世纪60年

代天文学新发现?(C)A.类星

体B.脉冲星C.谷神星D.星

际分子

3.47.脉冲星就是(A)A.中子

星B.小行星C.海王星D.谷

神星

3.48.大爆炸宇宙论是(B)提

出的A.勒梅特B.伽莫夫C.爱

因斯坦D.哈勃

3.49.暴胀宇宙论是(C)提出

的A.勒梅特、贝特B.伽莫夫、

阿尔费C.古斯、林德D.霍金、

古斯

3.50.对大爆炸宇宙论有力支持

的是(D)A.星际分子的发现B.脉

冲星C.类星体的发现D.微波

背景辐射

3.51.不正确的大地构造学说是

(B)A.海底扩张说B.海陆固

定说C.板块构造说C.大陆漂

移说

3.52.系统科学不包括的是(D)

A.系统论B.控制论C.信息论

D.对策论

3.53.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B)A.黑箱方法B.优选法C.功

能模拟法D.反馈方法

3.54.控制论诞生在(A)A.20

世纪4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40~70年代D.20

世纪90年代

3.55.建立系统论的科学家是

(B)A.维纳B.贝塔朗菲C.中

农D.普里戈金

3.56.在下列系统科学理论中,

申农建立的是(B)A.系统论B.信

息论C.控制论D.自组织理论

3.57.建立耗散结构理论的科学

家是(D)A.维纳B.艾根C.哈

肯D.普里戈金

3.58.下列原则中,不属于系统

方法所遵守的原则的是(B)A.整

体性原则B.简化原则C。关联

制约原则D.目的性原则

3.59.关于信息的本质,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C)A.信息是物

质B.信息是能量C信息既不是

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与物质和

能量有密切的关系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1.我国发展高技术的计划是(B)(1)科技攻关计划(2)“863”计划(3)星火计划(4)火炬计划A.(1)(2)B.(2)(4)C.(1)(2))D.()(2)(3)()

4.2.以下技术中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是(C)A.计算机技术B.自动化技术C.激光技术D.人工智能技术

4.3.(A)属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A.CpUB.DOSC.CADD.Internet 4.4.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C)A.固定化酶技术B.固定细胞技术C.DNA重组技术D.细胞融合技术

4.5.生物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是(B)A.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B.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C.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D.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

4.6.在酶工程中,开发酶的主要来源是(C)A.NL合成B.氨基酸C.微生物D.动植物

4.7.高级酶工程指的是(D)A.对酶的化学修饰B.对酶的固定化处理C.用化学合成法改变酶的性质D.对酶基因的修饰或改造4.8.现代酶工程的关键技术是(C)A.固定化细胞技术B.DNA 重组技术C.固定酶技术D.细胞融合技术

4.9.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C)A.tewB.植物C.病毒D.动物

4.10.培育新品种苹果梨运用的技术是(C)A.细胞培养B.DNA 重组C.细胞融合D.细胞器移植

4.11.(A)实质上是生物体间遗传信息的转移技术。A.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C发酵工程D.染色体工程

4.12.利用某种微生物进行生物选矿、开矿属(C)A.酶工程B.基因工程C.发酵工程D.蛋白质工程

4.13.适于商业规模生产珍贵、药用植物的技术是(A)A.细胞培养B.细胞融合C.细胞器移植D.染色体工程

4.14.下列材料中属于新材料的是(C)(1)玻璃(2)水泥(3)日用陶瓷(4)玻璃钢(5)光导玻璃纤维(6)高温超导陶瓷(7)天然橡胶(8)形状记忆合金A.(1)(2)(3)(4)(5)B.(l)(4)(5)C.(4)(5)(6)(8)D.(5)(6)(7)(8)

4.15.下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D)(1)棉、麻、毛纤维(2)塑料(3)石棉(4)天然橡胶(5)合成橡胶(6)涤纶、锦纶、睛纶A.(1)(4)B.(1)

(3)(4)C.(5)(6)D.(2)

(5)(6)

4.16.关于陶瓷材料,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C)A.先进陶瓷是以

人工原料制备的B.先进陶瓷的

硬度、耐温性、耐腐蚀性都比金

属好C.先进陶瓷和传统陶瓷都

是不透明的D.先进陶瓷可以制

成超高绝缘性的、半导性的、导

电性的和超导性的

4.17.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

分类,现代材料包括(D)(1)

有机高分子材料(2)复合材料

(3)金属材料(4)非金属材料

A.(1)B.(2)C.(1)(2)D.(1)

(2)(3)(4)

4.18.(C)的研制,属于当代新

材料发展的前沿A.丙纶B.玻

璃钢C.非晶态金属D.聚乙烯

4.19.潮汐能来源于(D)A.海

浪B.太阳的照射C.地球本身

D.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相互吸引

4.20.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C)A.煤炭、石油B.核能C.汽

油、酒精D.太阳能

4.21.下列属于非再生能源的是

(A)A.天然气B.地热能C.植

物燃料D.太阳能

4.22.核聚变能不属于(D)A.一

次能源B.新能源C.清洁能源

D.可再生能源

4.23.下列属于非清洁能源的是

(D)A.核能B.氢能C.太阳

能D.石油

4.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核能是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

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B.核能是

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

C.原子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反

应所放出的能量D.氢弹是一种

受控的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的

军事装置

4.25.关于氢能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A)A.氢能是常规能源B.氢

能是清洁能源C.氢能是二次能

源D.氢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理想能源

4.26.海洋能包括(C)(1)温

差能(2)波浪能(3)潮汐能(4)

海流能(5)盐度差能(6)水能

A.(2)(3)B.(2)(3)(4)C.(1)

(2)(3)(4)(5)D.(1)(2)

(3)(4)(5)(6)

4.27.人类空间技术进人新时代

的标志是(B)A.1957年,前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B.1961年,前苏联第一个发

射了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入地

球轨道C.1969年,美国发射阿

波罗飞船,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D.1996年,第47届宇航联的

大会在北京召开

4.28.要使飞行器成为飞往月球

或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空间探测

器,所需的最小速度为(C)

A.3.96千米/秒B.7.91千

米/秒C.4.11.18十米/秒

D.4.16.7千米/秒

4.29.火箭飞行的依据是(D)

A.阿基米德原理B.万有引力

定律(.能量守恒定律D.动量

守恒定律

4.30.(A)不是航天器。A.飞

艇B.飞船C.空间探测器D.空

间站

4.31.关于同步通信卫星,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C)A.同步通

信卫星位于赤道上空35786千

米高处B.同步通信卫星绕地心

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

周的时间相同C.只要在同步轨

道上有三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

现全球通信D.我国目前使用的

“东方红3号”是同步通信卫星

4.32.海水中的铀属于(C)A.海

洋生物资源B.海洋矿物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D.海洋能源

4.33.海底油气属于(B)A.海

洋生物资源B.海洋矿物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D.海洋能源

5.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

论断首创者是(A)A.马克思和

恩格斯B.列宁C.邓小平D.毛

泽东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

关于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

基本途径的是(D)A.物化B.科

学管理C.人格化D.应用研究

5.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论断是邓小平何时提出的(B)

A.1978年B.1988年C1992年

D.1975年

5.4.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

要素关系正确的是(B)A.生产

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

对象十科学技术B.生产力=(劳

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

劳动管理)*科学技术C.生产

力=(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科学

技术十劳动管理)*劳动对象

D.生产力=(劳动者十劳动对象

十科学技术十劳动管理)*劳动

资料

5.5.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B)A.劳动资料B.劳动者

C.劳动对象D.生产关系

5.6.在现代生产、技术、科学

三者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的是(C)

A.生产十技术一科学B.技术

一生产一科学C.科学一技术一

生产D.科学一生产一技术

5.7.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

(D)A.社会体制B.国有企业

C.生产关系D.现代科学技术

5.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

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机制是政

府为动力源的(C)A.牵引机制

B.综合机制C.驱赶机制D.以

上都不是

5.9.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

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机制是以

市场利益为动力源的(B)A.#

合机制B.牵引机制C.驱赶机

制D.以上都不对

5.10.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根本条件是(C)A.体制条

件B.政策条件C.人才条件D.资

金条件

5.1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物质保证是(B)A.科研结

构条件B.资金条件C.管理条

件D.政策条件

5.12.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

体,实现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成

果转化模式为(C)A.政府主导

型B.企业主导型C.科研主导

型D.科研一生产联合型

5.13.已在社会生产力各要素

中,标志生产发展程度的要素为

(D)A.劳动对象B.生产管理

C.劳动者D.生产工具

5.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

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呈持续

上升趋势的是(按产值计算)(C)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

三产业D.第二和第三产业

5.15.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的科

技含量很高,它属于何种类型产

业?(D)A.劳动密集型B.资

金密集型C.知识密集型D.技

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5.1

6.在新型产业中,起主导作

用的是(A)A.信息产业B.原

子能工业C.环保产业D.激光

工业

5.17.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是

(C)A.开发新的产品或改进产

品B.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组织

形式C.研究开发与经济相结合

D.引入新的技术和工艺

5.18.我国目前沿袭的经济增长

方式为(A)A.粗放型B.集约

型C.粗放与集约型综合D。改

革开放型

5.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

经济一体化组成部分的是(B)

A.贸易自由化B.高新技术产

业化C.金融国际化D.生产跨

国化

5.20,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外部

推动力是(B)A.当代社会经济

的发展B.近代社会生产的发展

C.生态环境的破坏D.资源的

短缺

5.2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市场

经济促进科技发展运行机制的

是(A)A.综合机制B.市场导

向机制C,利益机制D.竞争机

5.22.不符合小科学时代科研特

点的是(C)A.科学家自己拥有

科研经费B.科学家自己制造仪

器设备C.超微观研究D.自己

选择科研课题

5.23.造成我国科技投入不足的

一个重要原因为(C)A.国家财

政科技经费B.金融机构科技贷

款C.企业投入科技经费D.风

险投资

5.2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知识

经济对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新

要求是(B)A.信息能力B.社

交能力C.创新能力D.应变能力

5.25.不属于现代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的是(D)A.信息资源B.能量资源D.物质资源D.人力资源

5.26.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是(D)人口的爆炸性增长(2)经济的盲目发展(3)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利W4)科学技术的发展A.

(1)B.

(4)C.

(1)(2)D.(1)(2)(3)

5.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可以任意享用。B.人类是自然的主宰,可任意支配自然界的一切。C.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

问题,因此,应该停滞发展以保护环境D.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阶级和阶级间的矛盾(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国家和国家间的矛盾A.(1)B.(2)(4)C.(1)(3)D.(1)(2)(3)

6.2.社会发展总是从(A)的变化开始的。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6.3.(B)的发展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保证。A.生产力B.系统科学C.经济学D.哲学

6.4.在科学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的步骤

是(C)(1)分析问题与确定目标(2)制订候选方案(3)方案的评价、选择(4)方案的优化与实施A.(3)(4)B.(1)(3)C.(2)(3)(4)D.(1)(2)(3)(4)

6.5.下列武器装备中,哪种武器不属于热武器时期的?(C)A.坦克B.军舰C.导弹D.飞机

6.6.关于现代军队体制结构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后勤部队人员不断增加B.将会出现机器人部队C.空军的作用大增D.直接作战的人员不断减少

6.7.关于未来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更加广阔B.未来战争的时间性更强C.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更加简化D.未来战争的消耗更加巨大

6.8.(C)属于狭义文化。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世界文化

6.9.市售的“中国古典名著”光盘属于(C)A.帛书B.网上图书C.电子书D.纸印刷书6.10.思维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是(B)A.思辨的思维方式;B.系统的思维

方式;C.辩证的思维方式;D.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6.11.(A)不属于系统思维方式

的基本原则。A.要素原则B.整

体性原则C.结构原则D.动态

原则

7.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

社会化主要特征的是(D)A.社

会行为理性化B.社会管理信息

化C.社会发展生态化D.社会

生活现代化

7.2.科学对社会作用表现为精

神生产力的系统要素表达正确

的是(C)A.世界观一理性一科

学B.理性一生活一世界观C,

科学一理性一世界现D.世界观

一科学一理性

7.3.信息管理的核心是(D)A.增

大信息量B.信息收集C.信息

与人的交流D.信息产生生产力

7.4.下列表示科学决策的过程

顺序正确的是(A)A.信息收集

一问题设计一方案择优一行为

实施B.问题设计一信息收集一

方案择优一行为实施C.问题设

计一方案择优一信息收集一行

为实施D.方案择优一信息收集

一问题设计一行为实施

7.5.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生

态化方向的是(B)A.科学价值

观的变革B.教育体制的变革

C.科学现的变革D.科学技术

应用方向的变革

7.6.一般认为大科学产生的标

志是(A)A.于1942年美国研

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B.于

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的具有生

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C.于

1988年邓小平对科学是第一生

产力的提出D.于1972年联合

国《人类环境宣言》

7.7.以(B)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为第M次技术革命的标志。A.蒸

汽机B.电机C.留声机D.汽

7.8.科学共同体以(D)作为内

部运行机制。A.相应的章程和

法规B.维系科学共同体的组织

系统C.共同的学术思路D.科

学奖励

7.9.下列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

系统中属于动力支持系统的是

(B)A.教育支持系统B.实验

技术装备支持系统C.经济支持

系统D.管理支持系统

7.10.下列关于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的是(A)A.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B.经济是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C.社会是

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基础D.都

不N确

7.11.不符合科学技术、经济、

杜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的一

组是(C)A.政治体制、经济体

制、科技体制B.政治体制、经

济体制、教育体制C.政治体制、

教育体制、管理体制D.科技体

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

7.12.不符合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D)

A.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三者协

调发展的优先地位B.实现科学

技术系统内部的协调C.实现科

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D.实现在社会统筹下的经济、

科技发展的协调

7.13.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所带来的知识量的激增与社会

对综合性知识的需要,现代教育

越来越注重(D)教育。A.职业

教育B.终身教育C.智能教育

D.高等教育

7.14.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

带来的知识量的激增与社会对

综合性知识的需要,现代教育越

来越注重(B)教育A.专才教

育B.终身教育C.继续教育D.职

业教育

7.15.下列关于科技人员必备的

素质错误的是(A)A.思想政治

素质B.心理素质C.智力素质

D.道德素质

7.16.“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共

中央、国务院于(A)年在全国

科技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加速科

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的

A.1995年B.1988年C.1972

年D.1958年

7.17.判断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一

切是非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

于”,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有

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7.18.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中,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下列

选项中错误的是(D)A.教育、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B.科教兴国

与国兴科教的关系C.科教兴国

与以法制国的关系D.科教兴国

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7.19.素质教育的实质是(B)

A.大教育B.“发展”与“内化”

C.全民教育D.普及教育

7.20.普及科学文化包括四个方

面的内容,但以下选项中有一个

是错误的是(A)A.科学思维B.科

学方法B.科学知识D.科学思

7.21.一段时间来,封建迷信泛

滥,伪科学活动频繁发生,这些

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下

列选项中不符合的是(D)A.骗

术B.迷信与邪教C.假学术D.宗

教活动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

的深化。

1.2.简述人们对技术本质认识

的深化。

1.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4.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目的和

任务方面的不同。

1.5.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研究内

容上的不同。

1.6.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研究成

果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上的不同。

1.7.简述科学与技术在发现进

程上的不同。

1.8.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生产力

属性方面的不同。

1.9.古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

系的特点。

1.10.近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

系的特点。

1.11.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

系的特点。

1.12.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互动。

1.13.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

能。

1.14.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

条件。

1.15.简述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实现途径。

1.16.说明《科学·技术·社会》

课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学科。

2.1.早期人类工具的使用标志

着什么?

2.2.原始社会技术上突出成就

有哪些?

2.3.原始科技知识的特点?

2.4.古埃及解剖和医药学的成

就。

2.5.古埃及建筑技术上的成就。

2.6.简述古埃及人太阳历的制

定方法。

2.7.简述古埃及人突出的科技

贡献。

2.8.古代两河流域阴历历法的

制定。

2.9.古代两河流域天文学和数

学成就。

2.10.古代两河流域科技的突出

贡献。

2.11.简述古代两河流域先进的

冶金技术。

2.12.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科技文

明特点。

2.13.古希腊所指地区是什么?

2.14.古希腊文化科技发展分

期。

2.15.古希腊天文学成就及天文

学家。

2.16.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哪些贡

献。

2.17.古希腊数学成就及数学

家。

2.18.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关于物

理的著作和观点。

2.19.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在生物

学方面有何贡献?他的力学研

究有何局限性?

2.20.有希腊阿基米德的成就和

贡献。

2.21.古希腊生物学和医学成

就。

2.22.简述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

突出的数学成就。

2.23.希波克拉底对医学有哪些

贡献。

2.24.古希腊的技术成就。

2.25.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部书有何特点?

2.26.简述古罗马技术专著及作者。

2.27.古罗马的城市和路桥建筑。

2.28.赫伦主要有哪些科学技术贡献。

2.29.古印度地理范围。

2.30.古印度天文学和数学上成就。

2.31.古印度医学名著与名医。

2.32.古印度在技术上世界最早的发明。

2.33.古代阿拉伯在世界科技史上作出了什么特殊贡献?

2.34.简述古阿拉伯的科学成就。

2.35.欧洲中世纪的分期。

2.36.简述欧洲中世纪前期科技的停滞状况。

2.37.简述欧洲中世纪后期科技的复杂表现。

2.38.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有哪些主要成就?

2.39.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成就及数学名著。

2.40.宋元时期中国数学上有哪些新成就。

2.41.中国古代医药学名家成就及名著。

2.42.举出几部著名的中国古代农学著作及其作者。

2.43.简介古中国四大学科中达世界之最或领先水平的成就。2.44.举例说明中国历代丝织技术的进步。

2.45.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和丝织技术的外传。

2.46.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塔、桥建筑技术的成就。

2.47.中国古代先进建筑技术举例。

2.48.中国纸的发明时间。

2.49.简述古代中国印刷术的进步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50,简述古代中国火药的发明以及火器的制造。

2.51.简述古代中国磁性指示方向器的制造和指南针的发明。2.52.简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年代及外传情况。

2.5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2.54.古代中国科技自身的主要缺陷。

2.55.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主要原因。

2.56.古中国科技发展连续性表现。

2.57.古中国科技与封建社会同兴衰表现。

2.58.举出古中国科技注重实用,理论薄弱的事例。

2.59.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条件。2.60.近代科学革命的三项标

志。

2.61.枷利略的力学研究成就。

2.62.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

就。

2.63.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64.写出对近代数学发展作出

主要贡献的数学家的名字和他

们所研究的学科。

2.65.简述费尔玛和笛卡儿创立

解析几何。

2.66.简述牛顿和布莱尼兹创立

激积分。

2.67.简述惠更斯等人创立和发

展概率论。

2.68.近代代数学的突出成就。

2.69.罗马切夫斯基和黎曼创立

非欧几何学。

2.70.布莱克在热学上有哪些主

要创见?

2.71.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

其发现者。

2.72.19世纪热学的主要成就

有哪些?各项成就主要创造者

是谁?

2.73.统计力学的创立。

2.74.16~18世纪磁学和静电

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75.电池的发明和电流实验研

究成果。

2.76.电磁相互转化的实验研究

与法拉第的成就。

2.77.16~18世纪光学研究成

果。

2.78.牛顿的光的粒子说与惠更

斯的光的波动说。

2.79.19世纪光学的发展。

2.80。波义耳的著作及元素的定

义。

2.81.燃素说及拉瓦锡的燃烧氧

化理论。

2.82.道尔顿原子学说要点。

2.83.分子学说是谁提出的?哪

一年?主要内容。

2.84.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

律。

2.85.维勒合成尿素。

2.86.物理化学的建立。

2.87.简述林耐的生物学成就。

2.88.细胞学说的建立和背景。

2.89.巴斯德实验与微生物学的

发展。

2.9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要

点。

2.91.海王星的发现。

2.92.波德定律与小行星的发

现。

2.93.赫歇耳在天文观测上有哪

些重要发现?

2.94.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95.近代地质学的主要分支。

2.96.关于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

火成论的基本观点。

2.97.近代地质学有过什么争

论?说出对应的学说及其代表

人物。

2.98.地壳运动变化的突变论与

渐变论的基本观点。

2.99.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

2.100.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2.101.近代电站的建立和供电

系统的完善。

2.102.蒸汽技术革命直接导致

的新技术。

2.103.电力技术革命直接导致

的新技术。

2.104.内燃机的发明过程和技

术后果。

2.105.近代技术革命还推动了

哪些较突出的技术进步?

2.106.19世纪末科学的三大发

现、发现者、国籍。

2.107.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

过程。

2.108.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及

爱因斯坦对它的发展。

2.109.在量子力学建立的过程

中,有哪些科学家作出哪些贡

献?

2.110.简述现代新技术革命的

发展过程。

2.111.举例说明20世纪40~

70年代若干重大技术发明和创

造。

2.112.现代科学的分类。

2.113.现代科学各学科研究对

象及涉及的分支学科或学科举

例。

2.114.现代技术的分类。

2.115.各类现代技术的定义及

所属门类举例。

2.116.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

大趋势。

2.117.举例说明科学技术领域

中各学科、各门类之间的相互综

合。

2.118.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

会科学的综合。

2.119.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表现。

2.120.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数

学化趋势有哪些主要表现?

2.121.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

化的概念。

2.122.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一体化趋势。

2.123.说明科学技术向生产转

化的周期缩短的表现。

3.1.19~20世纪数学的进展。

3.2.现代数学有哪些主要特

征?

3.3.现代数学新的三大基础分

支是什么?

3.4.抽象代数的分支。

3.5.抽象代数所涉及的基本概

念。

3.6.纯粹数学的特征和处理对

象。

3.7.拓扑学的研究对象。

3.8.举例说明拓扑变换的概念。

3.9.说出几条基本拓扑性质。

3.10.作为群的集合要满足什么

条件?

3.11.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

3.12.关于泛函数的定义。

3.13.什么叫算子?

3.14.泛函分析的概念。

3.15.泛函分析的特点。

3.16.模糊数学研究内容。

3.17.举例说明模糊数学在自然

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18.突变理论内容。

3.19.突变理论可以描述什么变

化过程?

3.20.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

什么?

3.2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

什么?

3.22.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是什

么?

3.23.如果按照相互作用的特点

来分类,基本粒子可分成几类?

3.24.量子场论认为物质存在的

基本形态有哪几种?

3.25.大统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什么?

3.26.何谓化学键?它包括哪些

基本类型?

3.27.结构化学研究对象是什

么?

3.28.和经典分析化学比较,现

代分析化学具有明显特点是什

么?

3.29.量子化学涉及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3.30.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3.3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

基本方法。

3.32.分子设计的奋斗目标是什

么?

3.33.核素概念的本源是什么?

3.34.新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什么?

3.35.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

点是什么?

3.36,什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

3.37.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

么?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3.38.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39.研究生态平衡的目的是什

么?

3.40.DNA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

成的?

3.41.简述食物链的构成及各部

分作用。

3.42.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有

哪些重大发现?

3.43.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

景辐射的主要物理特征是什

么?

3.44.脉冲星是怎样形成的?

3.45.中子态。

3.46.天文学的新发现为什么得

到科学界的重视?

3.47.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是

什么?

3.48.试举出几种现代天文学新

学科?

3.49.天文学从光学天文学到全

波段天文学的发展。

3.50.射电天文学。

3.51.简单说明射电天文学所应

用无线电的波段及原因。

3.52.空间天文学研究内容。

3.53.空间天文学的发展。

3.54.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内容。

3.55.等离子天体物理学。

3.56.宇宙间的等离子状态。

3.57.相对论天体物理学。

3.58.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

3.59.说明宇宙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由来。

3.60.大爆炸宇宙论的直接渊源。

3.61.宇宙起源的“原始原子”爆炸假说。

3.62.大爆炸宇宙论几条假定的内容是什么?

3.63.大爆炸宇宙论与暴胀宇宙论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

3.64.关于地球起源的“热”起源学说和“冷”起源学说各有什么不同观点?

3.65.地核、地慢及地壳是怎样形成的?

3.66.大气圈及水圈是怎样形成的?

3.67.海水演变。

3.68.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69.海底扩张说是什么情况下创立的?

3.70.大西洋的中央海岭。

3.71.全球岩石圈分为几大板块?特点?

3.72.简要说明板块构造说的内容。

3.73.何谓“地球科学上的革命”?

3.74.系统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75.信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3.76.控制论所讲的系统内容是什么?

3.77.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分支?

4.1.我国发展高技术的两大计划是什么?

4.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

4.3.信息革命的涵义是什么?

4.4.什么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三微三最”特征?

4.5.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4.6.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4.7.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五大部分构成?

4.8.计算机软件大致可分哪三个层次?

4.9.目前计算机的三大应用技术是什么?

4.10.现代通信方式包括哪些?

4.11.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组成是什么?

4.12.发酵工程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4.13.酶工程分为哪两类?

4.14.固定细胞技术的优点是什么?4.15.细胞工程包括哪几大部

分?

4.16.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植物的

优点是什么?

4.17.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

关系是什么?

4.18.什么是DNA重组技术?

4.19.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向

是什么?

4.20.材料发展经历了哪几大阶

段?

4.21.现代材料体系包括哪几大

类?

4.22.什么是高性能金属与合

金?主要有哪几种?

4.23.先进陶瓷材料有哪几种?

它们的优异性能有哪些?

4.24.超导材料有什么特性和用

途?

4.25.简述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4.26.简述当前世界的主要能源

形式及状况。

4.27.太阳能有什么特点?

4.28.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

式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4.29.地热能有哪几类?其利用

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30.核能的来源是什么?

4.31.简述氢能的来源及特点。

4.32.空间时代开始和空间技术

进人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4.33.空间技术有哪些重要组成

部分?

4.34.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4.35.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可分为

哪几大方面?

4.36.光盘存储具有什么优点?

4.37.激光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

么?

4.38.跟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

哪些优良特性?

4.39.制造业改造的新技术包括

哪几种?

4.40.海洋资源有哪几类?

4.41.现代海洋技术有哪几类?

4.42.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5.1.马克思关于科学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5.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基本内涵?

5.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社会和政治发展层面上是如

何影响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的?

5.4.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条件是什么?

5.5.为什么说高新技术及其产

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产

业的面貌?

5.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

关于企业获取利润的两个来源

是什么?

5.7.“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什

么?

5.8.知识经济的核心观念是什

么?

5.9.什么是“并行工程”?其

特点是什么?

5.10.科技成果的转化应具备的

条件是什么?

5.11.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

系是什么?

5.1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是什么?

5.13.造成当代环境问题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5.1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

的关系?

5.1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5.1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实现

经济集约增长的支柱?

5.1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环境

保护的有效武器?

5.1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合理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手

段?

5.1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有力

工具?

5.20.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哪

几个方面?

6.1.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过程。

6.2.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决策?

6.3.科学决策的基本步骤是什

么?

6.4.科技发展与决策民主化有

什么关系?

6.5.为什么说决策的民主化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

物?

6.6.如何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

化?

6.7.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8,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

有什么影响?

6.9.政治生活和政治形势对科

学技术有什么影响?

6.10.武器装备发展大致经历了

哪三个时期?

6.11.科学技术对提高军事武器

装备水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6.12.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军人素质有了哪些变化?

6.13.军队体制结构的变化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6.14.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条

件下,未来战争将具有哪些特

点?

6.15.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将怎

样变化?

6.16.为什么说军事战争对科学

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6.17.军事战争对科学技术的进

步有哪些负面影响?

6.18.简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和

联系。

6.19.科学技术作用于艺术的途

径是什么?

6.20.艺术对科学技术有什么影

响?

6.21.网络传播使新闻传播发生

哪些革命性的变革?

6.22.跟印刷出版物相比,作为

网上出版物的网页具有哪些特

点?

6.23.系统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

的?

6.24.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6.25.科学技术对道德观念的推

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26.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

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6.27.为什么说科学精神成为全

社会所崇尚的精神?

6.28.科学技术变革生活方式有

哪四种机制?

6.29.科学技术对消费方式的哪

些方面产生影响?

6.30.现代交往方式有哪些主要

特点?

6.31.现代科技对闲暇生活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32.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有哪

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7.1.简述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和影响?

7.2.简述社会行为理性化的主

要途径?

7.3.什么是社会发展的生态

化?

7.4.什么是社会的科学化?

7.5.科学共同体的分层依据是

什么?如何进行分层的?

7.6.科学共同体内部运行机制

是什么?

7.7.什么是科学的社会支持系

统?

7.8.什么是科学乐观主义?

7.9.什么是科学悲观主义?

7.10.简述实现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

7.11.简述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

系。

7.12.什么是社会教育?

7.13.何谓智能教育?

7.14.什么是通才教育?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

的深化。答:最初认识:“科学

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和规律

的理性认识。”近代又强调:“科

学是知识体系。”今天则是:“科

学既是关于自然界客观事物和

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一项重要

的社会实践活动。”

1.2.简述人们对技术本质认识

的深化。答:可有以下几个承启

关系的认识:(1)技术是经验、

技能或技艺;(2)技术是生产的

物质手段;(3)技术是科学理论

的应用;(4)技术是人有目的地

运用科学理论和技能,借助物质

手段实现自然界人工化的社会

活动过程。

1.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答:

五个不同:目的和任务不同;研

究内容不同;研究成果的形式和

评价标准不同;发现进程不同;生产力属性不同。

1.4.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目的和任务方面的不同。答:科学是以认识自然界为目的,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规律,控制自然,实现自然人工化并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1.5.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研究内容上的不同。答: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课题来自观测到的事实与原有理论的矛盾。技术有明确实用目标,课题是工程建设和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及技术的提高、改进问题。

1.6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研究成果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上的不同。答:科学研究成果一般为新事物、新规律的发现,或新理论的提出;评价标准是真与伪、正确与错误。技术成果一般为新工具、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发明;评价的标准是质量的好与坏、效率的高与低,以及发明的实用性、经济性等。

1.7.简述科学与技术在发现进程上的不同。答:如16~17世纪发生近代科学革命,而近代蒸汽革命发生在18~19世纪初。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科学革命,而现代技术革命到二次世界大

战后才发生。

1.8.简述科学与技术在生产力属性方面的不同答:科学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理论要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直接的劳动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1.9.古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系的特点。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对技术的影响却甚微。1.10.近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系的特点。答:科学家开始关心生产技术,技术也越来越需要科学理论。

1.11.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联系的特点。答:科学明显走在技术前面并引导技术进步;技术为科学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条件,技术中问题成为科学发展的新增长点。总之,现代科学和技术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1.12.什么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答: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即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

术的制约作用,它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1.13.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答: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1.14.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

条件。答:(1)社会生产决定科

学技术的发展;(2)社会制度制

约科学技术的发展;(3)社会思

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1.15.简述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实现途径。

答:第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

最根本的认识基础。第二,社会

生产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物质

保证。第三,社会生产是科学技

术发展规律的资金来源。

1.16,说明《科学·技术·社会》

课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学科。答: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概念、科

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科

学技术社会学。

2.1.早期人类工具的使用标志

着什么?答:原始技术的萌芽,

同时也宣告人类已脱离动物界

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2.2.原始社会技术上突出成就

有哪些?答:(1)火的利用与取

火方法的发明;(2)弓箭的发明;

(3)磨制石器;(4)制造陶器;

(5)制造铜器;(6)原始农业

和畜牧业的出现。

2.3.原始科技知识的特点?答:

零散的、经验性的,并且往往是

和原始宗教迷信搀杂在一起的。

2.4.古埃及解剖和医药学的成

就。答:将死尸解剖制成木乃伊,

积累了很多生理解剖知识;医药

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用各

种植物、动物和矿物配制药物。

2.5.古埃及建筑技术上的成就。

答:古埃及在人类历史上最显著

的技术成就就是用石头建造至

今犹存的巨大金字塔和神庙。

2.6.简述古埃及人太阳历的制

定方法。答:把天狼星和太阳同

时在地平线升起的那天定为一

年之始,一年三季共12个月,

每月30夭,加上年终5天节日

全年365天。

2.7.简述古埃及人突出的科技

贡献。答:在天文学上创立人类

史上最早太阳历;在数学上较早

使用十进制记数法,多种几何图

形的计算;能将死尸解剖制成木

乃伊,显示高超的解剖技能,用

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配制药

物,因此,医药学是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用石头建造至今犹存

的巨大金字塔和神庙显示了高

超的建筑技术。

2.8.古代两河流域阴历历法的

制定。答:以月亮盈亏的周期

2.22.9.5天作为一个月,把一

个月定为29天和30天相间排

列。一年12个月即354天,不

足天数用置闰办法解决。

2.9、古代两河流域天文学和数

学成就。答:在天文学上制订比

古埃及更早的阴历历法;绘制了

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星因。在数学

上,10进制与60进制并用且编

制许多数表便于计算;在几何上

突出的贡献是按60进制把圆角

分成360”,1“分为60’,1’分

为60”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2.10。古代两河流域科技的突出

贡献。答:天文学上制订比埃及

更早的阴历历法;绘制了世界上

最早的星囹。在几何学方面按

60进制把周角分成了360”,1”

分为60’1分为6小。手工业上

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轮车。建筑上

巴比伦空中花园为世界奇迹之

一。

2.11.简述古代两河流域先进的

冶金技术。答:公元前4千年,

开始制造青铜器。公元前1900

年前后发明冶铁技术。公元前8

世纪就已进入铁器时代。

2.12.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科技文

明特点。答: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后,科学已开始从经验性水平上

跨进了理论性知识的门槛。在社

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过程中,

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3.古希腊所指地区是什么?

答:包括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周围

地区,其中有今天的希腊本土和

爱琴海东岸(今土耳其西海岸)

的爱奥尼亚地区,以及意大利南

部(包括西西里岛)的一些地区。

2.14.古希腊文化科技发展分

期。答: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

为雅典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1

世纪为亚历山大时期(或“希腊

化时期”)。

2.15.古希腊天文学成就及天文

学家。答:(1)构建宇宙模型。

天文学家主要有率达哥拉斯(及

其学生)的学派等。(2)测量地

球赤道周长。天文学家为欧克多

索、埃拉托色尼。(3)首次发现

岁差。天文学家为喜帕克。

2.16.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哪些贡

献。答:(1)在天文学上最早提

出宇宙模型。(2)在数学上对“勾

股定理”的证明和无理数的发

现。

2.17.古希腊数学成就及数学

家。答:雅典时期的毕达哥拉斯

学派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无理

数的发现”;智者学派提出三个

几何作图难题。亚历山大时期,

欧几里德普有不朽的《几何原

本》把初等几何构成完整理论体

系;阿波罗尼著《圆锥曲线》总

结各种二次曲线等;阿基米德研

究求球面积等许多问题。

2.18.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关于物

理的著作和观点。答:亚里斯多

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力学专著

《物理学》。他的现点:地球上

的物体的自然运动是重者向下,

轻者向上,要改变这种自然状态

靠外力;自由落体是较重的物体

下落速度更快。

2.19.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在生物

学方面有何贡献?他的力学研

究有何局限性?答:亚里斯多德

在生物学史上首创了解剖和观

察的方法。他解剖了50种动物,

并按形态、胚胎和解剖方面的差

异创立了8种分类方法。亚里斯

多德关于力学的研究由于没有

实验根据,纯思辨的,因而结论

大多不正确。

2.20.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成就和

贡献。答:被后人誉为“力学之

父”。在静力学方面一系列成果;

证明杠杆原理并给出数学表达

式、发现浮力定律、提出计算物

体重心方法等达到当时世界最

高水平。发明许多机械,包括螺

旋提水器、抛石机等。他的科研

方法是既注重逻辑论证和数学

计算,又注重视察和实验。

2.21.古希腊生物学和医学成

就。答;亚里斯多德在生物学史

上首创了解剖和观察的方法。

“医学之父”阿尔克芒通过解剖

人体发现了视觉神经和联接耳

和口腔的欧氏管,认识到大脑是

感觉和思维的器官。希波克拉底

创立医学理论“四体液说”,并

在医学史上最早作了详细的临

床记录。

2.22.简述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

突出的数学成就。答:古希腊数

学家最高成就就是欧几里德的

名著《几何原本》。他把前人的

成果加以总结,把初等几何学建

立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阿波罗尼

的《圆锥曲线》总结多种二次曲

线;阿基米德研究求球面积、体

积等等。

2.23.希波克拉底对医学有哪些

贡献。答:希波克拉底创立医学

理论“四体液说”认为人体中四

种体液间协调人便健康,否则生

病。他还描述许多疾病及治疗方

法并在医学史上最早作了详细

的临床记录。

2.24.古希腊的技术成就。答:

(1)造船技术先进。公元前5

世纪,商船达250吨。(2)建筑

技术高超。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

娜神庙;亚历山大城是当时世界

上最宏伟的城市及亚历山大城

港口灯塔。(3)冶铁技术悠久。

公元前16~12世纪就有铁器。

2.25.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这部书有何

特点?答:《自然史》包括天文

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

以至实用工艺和艺术等许多内

容。它是罗马帝国时期一部百科

全书,保存了大量古代资料,反

映了当时人们掌握科技知识程

度。

2.26.简述古罗马技术专著及作

者。答:(1)加困《论农业》是

西方最早的农学著作;后来瓦罗

也写《论农业》在农学史上也有

一定地位;(2)维特鲁维奥写的

《论建筑》是世界上第一部建筑

学专著。

2.27.古罗马的城市和路桥建

筑。答:古罗马大角斗场建筑宏伟;水道建筑庞大壮观。古罗马还建了许多公路和桥梁,构成了“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2.28.赫伦主要有哪些科学技术贡献。答:(1)制造许多机械器具。如复杂的滑轮系统、鼓风机、计里程器、虹吸器、测准仪等。(2)制热能转化机械能装置——蒸汽和冲珠。是近代蒸汽轮机和喷气动力的雏形。(3)三角中以三角形三边之长求其面积的

公式是他最先得出的。

2.29.古印度地理范围。答: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诸国。

2.30.古印度天文学和数学上成就。答:(1)天文学。很早开始天文历法研究公元前7世纪把

一年定为12个月,365天,也有置问方法。《太阳悉檀多》是古印度最著名的天文历法著作。(2)数学。十进制“阿拉伯记数法”中零的符号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最早由梵藏提出的。

2.31.古印度医学名著与名医。答:《阿柔吠陀》是古印度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载有内科、外科、儿科等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古印度的名医妙闻和罗迎,不但医术高明且有著作传世。2.32.古印度在技术上世界最早的发明。答: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棉花种植和烧制砖块的。

2.33.古代阿拉伯在世界科技史上作出了什么特殊贡献?答:(1)沟通东西方科学文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丝织技术等

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而把西方科技成果、著作、仪器、药物带到中国。(2)保存古希腊学术典籍。后来欧洲人正是从他们那里重新发现古希腊学术,这对自然科学的诞生起到了难以估量

的影响作用。

2.34.简述古阿拉伯的科学成就。答:阿拉伯人数学和天文学源自希腊和印度,吸收和消化后很快取得可观成绩。在天文观测、球面三角学的研究等有建树。他们还研究静力学和光学等物理现象,得出一些重要结论。拉齐的《医学大成》是医学百科全书流传欧洲;西那、伊本的《医典》后为欧洲许多大学作为医学教科书。

2.35.欧洲中世纪的分期。答:欧洲中世纪指西罗马死亡至文

艺复兴之前,即公元5~15世纪的十年里。前期(黑暗时期)为公元5~10世纪,后期为公元11~15世纪。

2.36.简述欧洲中世纪前期科技的停滞状况。答;中世纪欧洲教会有极大势力,社会政治权利在握,垄断思想文化。由于教会的摧残,学术没有生机,科技衰落。

教皇亲自下令焚毁罗马图书馆,

数学和天文学全被用来为上帝

版务。手工业衰败,城市几乎成

为废墟。

2.37.简述欧洲中世纪后期科技

的复杂表现。答:(1)科技活动

重新开展。翻译学习古希腊科学

文化、大学创立成了欧洲学术活

动中心。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出

现。(2)技术的进步。耕作效率

高,作物种类增多,农业有较大

发展;各种机械使用,推动手工

业发展。指南针促进航海业、造

船业。

2.38.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有哪些

主要成就?答:(1)天文观测领

先。现测的连续性、资料保存完

整是世界第一;太阳黑子记录早

于欧洲800年;制出世界上最早

的星表;是望远镜发明之前在天

文图上载星最多;公元前3~2

世纪就测出了土、木、金星位置

及会会周期。(2)仪器研制世界

一流。由张衡发明的水运浑天

仪,一行等人研制的黄道游仪和

浑天铜仪,苏颂造的水运仪象

台,郭守敬制的简仪等均居世界

领先地位。

2.39.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成就

及数学名著。答:《周种》是我

国最早的天文数学著作;东汉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体

系形成标志,涉及多种数学问题

的解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三国时期刘徽创造割国术,提出

初等极限概念;南北朝祖冲之求

π值精确度早于欧洲千年;北宋

贾宪提出的求任意高次幂正根

的增乘开方法及指数为正整数

的二次式定理系数表均早于欧

洲6~7百年;南宋秦九韶在《数

书丸章》中提出高次方程数值解

法等均达世界先进水平。

2.40.宋元时期中国数学上有哪

些新成就。答:宋元时期中国数

学发展达顶峰。贾宪提出的求任

意高次幂正根的增乘开方法及

指数为正整数的二次式定理系

数表、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

提出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等均达

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李冶、朱世

杰在代数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2.41.中国古代医药学名家成就

及名著。答:《黄帝内经》是我

国第一部最重要医学著作,形成

一套脏腑和经络学说。成为影响

我国古代医学的传统特色;张仲

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辩证

施治”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3(神

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

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内容

涉及到生物、化学、矿物、天文

等多学科,载药二千余种,方剂

万余是世界科技史名著之一;皇

莆设的《甲乙经》是世界最早的

针灸著作;名医扁鹊精通针灸;

华伦曾以“麻沸散”为麻醉剂作

外科手术。

2.42.举出几部著名的中国古代

农学著作及其作者。答:(l)《吕

氏春秋》中《上农》、《任地》、

《辨土》、《审时》4篇为中国最

早农学著作,作者为秦相吕不韦

手下门客集体编写;(2)《齐民

要求》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

系统的农学著作,作者贾思绍;

(3)(已胜之书》作者记胜;(4)

《农书})作者陈滋)《王顿农书)

2作者王须;(6)《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

2.43.简介古中国四大学科中达

世界之最或领先水平的成就。

答:(1)天文学。天文现测连续

性、资料保存完整是世界第一;

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黄道游

仪、浑天铜仪为世界一流天文观

测仪器;太阳黑子记录和“水运

仪象台”的制造居世界领先地

位。(2)数学。《九章算术》中,

如四则运算等数学解法达世界

最高水平;祖冲之的。值精确度、

贾宪的求任意高次幂正根的增

乘开方法、秦九韶的增乘开方法

等均达世界领先水平。(3)医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科

技史名著之一;中国的针灸居世

界领先水平。(4)农学。古代农

学著作之多居世界各国之冠,共

有370多种。贾思地的《齐民要

术》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

统的农学著作。其中一些农学、

生物学知识在世界上保持领先

千年之多。

2.44.举例说明中国历代丝织技

术的进步。答:商代丝织物已有

斜纹、花纹等一些复杂纹样。西

汉时丝织技术提到新水平,无论

织物品种、制作方法、颜色图形

均为多种多样且已发明提花织

机,可按事先程序织出复杂图

样。唐宋时丝绸印染及印花工艺

进一步发展,出现“织锦”等高

级丝织品。元代发展为“织金锦”

明清两代又发展出“妆花”。

2.45.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和丝织

技术的外传。答:中国瓷器早在

隋唐时期就远销国外,10世纪

以后制瓷技术陆续传到亚洲一

些国家。欧洲是15世纪下半叶

学会制瓷的。我国丝织物在公元

前4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

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人来我国学

习,其后丝织技术又传到欧洲。

2.46.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塔、桥

建筑技术的成就。答:宋代山西

应县木塔高达2.67.31米经历

千年风雨和多次地震,仍完好屹

立,是世界现存最高木构架结构

建筑。隋代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州

桥采用“敞肩拱”桥形,比国外

早1200多年。北宋泉州的洛阳

桥,先抛石入海筑堤,又种好固

基建成长834米大桥使用至今。

2.47.中国古代先进建筑技术举

例。答: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

迹之一;唐代长安城、明清两代

北京城,建筑宏伟,规划严整,

代表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与宫

殿建筑的高超水平;宋代山西应

县木塔,高2.67、31米,历经

风雨地震千年仍然屹立,是世界

现存最高木构架建筑;隋代李春

设计的赵州桥,采用“敞肩拱”

桥形比国外早1200多年;北宋

泉州的洛阳桥至今犹在;李冰父

子修建的四川都江堰,灌溉与防

洪兼顾。

2.48.中国纸的发明时间。答:

造纸技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

在105年东汉蔡伦制成质量较

好的纸。

2.49.简述古代中国印刷术的进

步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答:雕

板印刷约在6世纪隋唐之际。北

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使印刷技术产生一个飞跃。其后

印刷术不断改进,元代王颁发明

木活字,以后还出现磁活字、锡

活字、铜活字。

2.50.简述古代中国火药的发明

以及火器的制造。答:火药是唐

代炼丹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

现的。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战

争,制成了火箭、火球、火案基

等武器。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

已是以火药爆力射出“子赛”的

管形火器了。明代以后制出手榴

弹、地雷、水雷、定时炸弹、子

母炮等火器,火箭已有了多种类

型。

2.51.简述古代中国磁性指示方

向器的制造和指南针的发明。

答:战国时期制成“司南勺”:

磁石琢成勺子,放铜盘上勺柄即

指南北方向,这是最早磁性指示

方向器;宋代出现“指南鱼”:

薄铁制成鱼形,经磁化后平漂水

上指方向;稍后发明了磁石磨针

是真正的指南针。

2.52.简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

年代及外传情况。答:(1)造纸

术最早在西汉时期出现。首先传

到朝鲜和越南,7世纪传入日本,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

拉伯传入欧洲。(2)印刷术。雕

版印刷发明于6世纪隋唐之际。

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元

代王须发明了木活字。约公元

12世纪雕版印刷传到埃及;活

字印刷术也是最后由埃及传达

到欧洲的,德国人古腾堡仿我国

活字印刷术在1450年制成铅合

金活字。(3)火药。唐代发明了

火药。北宋时火药已经用于战

争,制造了各种火器。火药是通

过战争传到国外。欧洲人于13

世纪从阿拉伯人那里知道了火

药,14世纪中期造出火药兵器。

(4)指南针。宋代制成指南针

于11~12世纪传到阿拉伯,其

后传入欧洲。

2.5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

点。答:(1)发展的连续性;(2)

与封建社会同兴衰;(3)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2.54.古代中国科技自身的主要缺陷。答:(1)科技的实用化倾向;(2)科学实验方法没有确立;(3)古中国科技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排他性。

2.55.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主要原因。答:(1)自然经济的阻碍;(2)专制制度的束缚;(3)科技自身的缺陷。

2.56.古中国科技发展连续性表现。答:几千年来一直延续发展科学技术,受外来影响不多,总进程未曾中断。古代中国科技发端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虽时缓时速但一直发展,直至近代西方科技传入后才逐渐衰落。而古埃及、古希腊等在奴隶社会创造辉煌科技成就,但在外族人入侵后或其他原因中断,未能在封建社会延续。

2.57.古中国科技与封建社会同兴衰表现。答:在封建社会鼎盛期宋代出现科技发展高峰,到明清后,随封建社会衰败,科技许多学科和门类日渐停滞。可见,古代中国科技的主体部分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因此只能与封建社会同兴衰。

2.58.举出古中国科技注重实用,理论薄弱的事例。答:如农学,多是各种农业生产具体经验记载,很少有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天文学基本上是为制订历法服务的,天象观测许多成果,极少探讨理论问题,更未研究宇宙结构模型。数学以计算见长,注重解释实际问题,理论性研究相当薄弱。

2.59.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条件。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2)航海探险与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运动八4)宗教改革运动。

2.60.近代科学革命的三项标志。答:(1)哥白尼日心说;(2)哈维血液循环理论;(3)牛顿力学体系。

2.61.枷利略的力学研究成就。答:他在静力学、动力学方面作出许多十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他运用逻辑分

析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和

小铜球斜面滚动的实验,得到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学说。他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62.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答:(1)建立经典力学体系。他是在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

力学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

体系,成为了此后300年近代自然科学整体发展的理论基础;(2)数学。创立了微积分;(3)光学。对。光的本性研究,建立“粒子说”、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牛顿环”现象,他

的光学成就体现在所著《光学》

一书中;(4)《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是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

著作。

2.63.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答:

牛顿研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

论,进一步精确化得出惯性定律

和加速度定律。他又在笛卡儿和

惠更斯对碰撞运动的研究基础

上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

律,即后来牛顿三定律。牛顿又

从地球对月球引力入手,综合惠

更斯、开普勒有关天体学方面成

果,并运用自己创立的微积分作

为计算工具,成功导出万有引力

定律。这样以运动三定律和万有

引力定律为基础,运用逻辑和数

学方法建立起了牛顿力学体系。

2.64.写出对近代数学发展作出

主要贡献的数学家的名字和他

们所研究的学科。答:费尔玛和

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学;莱布尼

兹和牛顿创主了微积分;惠更斯

(以及伯努利、布丰、拉普拉斯、

高斯、切比雪夫)等创立和发展

了概率论;最早的代数符号是维

埃特创造的;耐普尔发明了对数

方法;阿贝尔发展了方程论;伽

罗瓦创立了近代数学的一个分

支——群论;罗巴切夫斯基和黎

曼创立了非欧几何学。

2.65.简述费尔玛和笛卡儿创立

解析几何。答:费尔玛最早用代

数方程来表示几何曲线的性质,

笛卡儿进一步把几何图形看作

是依照一定函数关系运动的轨

迹。几何问题因而化为代数学问

题来解决。这样,变量和函数被

引进了数学,由此创立了解析几

何学。

2.66.简述牛顿和布莱尼兹创立

微积分。答:牛顿和莱布尼兹各

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牛顿把微

积分方法叫“流数术”:生长中

的量叫“流量”,流量的生长率

叫“流数”。如果诸流量之间关

系已给出,确定这些流数之比的

方法就是微分。把微分方法“倒

过来”就是积分方法。莱布尼兹

的微积分叫做求差的方法和求

和的方法,他所用的名词术语和

计算符号与牛顿不同,但本质一

样。

2.67.简述惠更斯等人创立和发

展概率论。答:惠更斯写了《论

赌博中的计算》,是概率论最早

的著作。后来伯努利、布丰继续

发展概率论,丰富了它的内容和

方法。到19世纪拉普拉斯、高

斯、切比雪夫又把概率论大大推

进了一步,发展了新的分支——

数理统计。

2.68.近代代数学的突出成就。

答:(1)代数符号的创立。是由

维埃特创造的,他用元音字母表

示未知数,辅音字母表示已知

数;(2)对数方法发明。由耐普

尔创立。大大减轻天文学和工程

技术中繁重计算;(3)方程论的

进展。阿贝尔证明高于四次的一

般方程不可能用根式来求解。伽

罗瓦创立了群论。接着代数数

论、线性代数等许多分支出现。

2.69.罗马切夫斯基和黎曼创立

非欧几何学。答:在对欧几里德

几何的第5公设质疑中,罗巴功

夫斯基提出新的现点,建立了一

个没有逻辑矛盾的几何学体系

——非欧几何学。这种几何学对

应的是曲率为负数的物理空间,

其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

度。后来黎曼又把公设作了另外

的更改,得到了另外一种非欧几

何体系即黎曼几何学。这种几何

学对应着是曲率为正数的物理

空间,其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大于

180度。

2.70.布莱克在热学上有哪些主

要创见?答:布莱克确立了热学

中的“比热”概念,(以及“热

容量”)奠定了热平衡理论的基

础,接着他又提出了最著名的

“潜热”概念,正是布莱克的发

现为人们研究不同材料的吸放

热现象及热传导能力提供了理

论指导,导致瓦特对蒸汽机的改

进。

2.71.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

其发现者。答:在人们认识到电、

磁、热等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都

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经过焦

耳、开尔文、迈尔、赫尔姆霍茨

等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了热力

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起

始于卡诺,后又经开尔文和克劳

修斯的进一步研究最终得出的。

2.72.19世纪热学的主要成就

有哪些?各项成就主要创造者

是谁?答;19世纪中叶焦耳、

开尔文、迈尔、赫尔姆霍茨等科

学家研究总结出热力学第一定

律。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是

由卡诺、开尔文、克劳修斯的研

究成果;在这个定律的基础上,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和玻尔

兹曼分别把统计方法和几率概

念引进了热学,产生了新的学科

——一统计力学。

2.73.统计力学的创立。答:在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基础上,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和玻尔

兹曼分别把统计方法和几率的

概念引进了热学。用统计的现点

解释热现象就产生了一门新的

学科——统计力学。它的出现对

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都有重要

意义。

2.74.16~18世纪磁学和静电

学的主要研究成果。答:吉尔伯

特研究摩擦起电,提出地球是个

大磁场的设想。17~18世纪,

静电学和雷电方面研究多有发

明和发现摩擦起电机、能储存电

荷的莱顿瓶、避雷针等等;发现

感应起电现象,人体导电现象,

区分了两种不同电,证明雷电和

摩擦生电“的同一性。18世纪

80年代库伦提出了与万有引力

定律形式相似的库伦定律。

2.75,电池的发明和电流实验研

究成果。答:伏特发明用锌板和

铜板作为两极的直流电池。从此

人们开始了对电流运动规律的

研究;利用电流实现了电解和电

镀,还发现了电和热的相互转

化。欧姆总结出电位差(I)电

流强度(A)电阻(R)之间的欧

姆定律:V=IR。

2.76.电磁相互转化的实验研究

与法拉第的成就。答:奥斯特发

现通电导线使旁边的磁针偏转

实验,后来法拉第又做了通过磁

场强度变化使闭合线路产生电

流的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

应现象。法拉第的实验证实了磁

可以转化为电的设想,提出了电

磁感应定律。实现了通过实验电

与磁的相互转化,还提出了“场”

和“力线”解释电和磁作用。

2.77,16~18世纪光学研究成

果。答:开普勒提出光度学定理,

设计出了开普勒式望远镜。17~

18世纪几何光学取得进展,发

现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衍射现象

和薄膜干涉现象、光通过某些晶

体产生双折射现象等等。牛顿分

解了太阳光,发现了“牛顿环”

现象,他的光学成就在他著《光

学》一书中。关于光的本性,牛

顿提出“粒子说”,而息更斯则

认为是“波动性”,争论相当长

时间。

2.78.牛顿的光的粒子说与惠更

斯的光的波动说。答:牛顿的粒

子说认为光是光源向各个方向

射出的粒子流,而惠更斯的波动

说认为光是以球面波形式向前

传播的,光波介质是以太子,它

们把振动传给邻近以太而本身

不发生位移。两种学说一直争

论,到18世纪由于牛顿的威望

使微粒说占了上风。到19世纪,

光学的一些新发现支持了波动

说,托马斯·扬的干涉实验、菲

涅尔证明波动说对衍射现象的

解释以及傅科测定先在水、空气

中速度不同、麦克斯韦预言光是

一种电磁波,后来赫兹通过实验

证实了这一点。至此光的波动说

又占了上风。

2.79.19世纪光学的发展。答:

19世纪光学一些新的发现,如

托马斯·杨做了光的干涉实验、

菲涅尔用数学运算证明了波动

说对衍射现象的解释及博科测

定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它在空

气中的速度。19世纪60年代表

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赫兹证实电磁波具有光

的一切性质。这些新的发展都使

光的波动性占了上风。

2.80.波义耳的著作及元素的定

义。答:波义耳在1661年出版《论怀疑派化学家》一书。元素新定义:某种不由任何其他物体构成的或是相互构成的原始的

和简单的物质。

2.81.燃素说及拉瓦锡的燃烧氧化理论。答:燃素说认为:燃素存在于可燃物、动植物和金属中,燃烧时从这些物体中选出。该理论把空气的助燃作用看作

是带走燃素的结果。拉瓦标的燃烧氧化理论认为:燃烧并非燃素的释放与吸收,而是可燃物或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的结果。该理论写入他的《化学纲要》一书中。

2.82.道尔顿原子学说要点。答:要点是:(1)单质的基本组成是简单原子,原子不生不灭,不可再分割,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质量(原子量)形状和性质都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各不相同;(3)不同元素的原子的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复杂)原子。

2.83.分子学说是谁提出的?哪一年?主要内容。答:分子学说是由阿佛加德罗在1811年提出的。主要内容: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时的最小质点,分子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

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单质分子是相同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则是由不同原子组成。

2.84。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答:1869年捷列夫在研究了前人关于元素原子量与它们

的化学性质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即: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呈明显的周期性。2.85。维勒合成尿素。答:1828年德国维勒用无机物氰酸与氨

溶液混合制得有机物尿素。

2.86.物理化学的建立。答:19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应用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工生产

中的化学平衡问题、反应速度问题,从而产生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催化理论。在电解、电镀等技术实践基础上又产生

了电化学、溶液理论等。这些分支学科和理论的建立标志着物

理化学这rl新兴学科的建立。

2.87.简述林耐的生物学成就。答:在生物分类学中林耐是人为分类法集大成者。他在《自然系统》一书中,确立了动物、植物分类的通用的层次(“阶元”)为纲、目、属、种四级,并且给每个物种的“双名法”命名。此法至今沿用。林耐的著作是近代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88.细胞学说的建立和背景。答:17世纪人们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胞。19世纪初,初步认识细胞是植物和动物的组织器官的基本构成单位。到19世纪

30年代由于消色显微镜问世,

可观察到细胞构造,后又能观察

细胞核、细胞质。施莱登和施旺

分别阐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的系统理论,共同建立了细胞学

说。

2.89.巴斯德实验与微生物学的

发展。答:巴斯德实验:通过密

封煮沸的肉汤得以长期保鲜不

腐。它证明了微生物不能自然生

长,生命只能来自生命。这一发

现推翻了自然发生说,为微生物

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下半叶,

微生物学在医疗、防疫和农业实

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发明各种

消毒剂、防腐剂、发现致病细菌,

提出提高生物体免疫能力办法

及发现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在这

些实践中,微生物学不断丰富和

发展。

2.9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要

点。答:要点:生存斗争和自然

选择是进化原因。在自然选择过

程中,被选择的有种性状将在世

代遗传过程中逐渐积累,由较小

变异转变为较大变异,逐渐变成

新物种。

2.91.海王星的发现。答:19

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天王星

运行轨道不是完美的椭圆,经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认定在天

王星附近可能有一颗未知行星,

并算出它的位置。后来加勒终于

在这个位置上找到这颗行星,即

海王星。

2.92.波德定律与小行星的发

现。答:按波德定律,各行星与

太阳的距离确定,已知的恒星:

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

星几值分别为——、0、1、2、4、

5。可是n=3天区在当时人们没

发现什么天体,便引起大家去研

究,19世纪初波阿杰首先在这

个天区测出第一颗小行星后,至

19世纪末,人们陆续发现小行

星有400颗以上。

2.93.赫歇耳在天文观测上有哪

些重要发现?答:赫歇尔发现天

王星;一生观测、编目的恒星有

三千多颗;最早获得了对银河系

的构成和形状的认识;发现了太

阳也有朝武仙座方向的运动;确

认了双星或聚星分布相互邻近

是由于引力作用而联系在一起

的原因,否定了天文学陈说。

2.94.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照

相技术。光度测量和光谱分析等

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天文学家对

天体的研究更加深入了,产生了

新兴的天体物理,它的研究对象

是:天体的温度分布、化学构成、

物理结构和演化过程等。

2.95.近代地质学的主要分支。

答:包括:地层学、地槽学说、

矿物学和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和

地球化学。

2.96.关于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

火成论的基本观点。答:水成论

认为,火山爆发是地下煤层燃烧

所致。而地球海水中的某些化学

成分结晶沉淀形成原始岩层,海

水升降和风化作用使其逐渐变

成岩层和化石。而大成论则认为

火山爆发喷出的物质形成新的

地层,这种爆发多次重复形成不

同的岩层。

2.97.近代地质学有过什么争

论?说出对应的学说及其代表

人物。答:(1)岩石成因的水成

论与火成论之争。火成论集大成

者为赫顿。(2)地壳运动变化的

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灾变论的

代表人物是居维叶,渐变论的代

表人物是赖尔。

2.98.地壳运动变化的灾变论与

渐变论的基本观点。答:灾变论

认为:在地球历史上洪水、地震

之类的灾变使当地生物灭绝,从

远处迁移过来的生物代替了原

有物种,以后又可能被下一次灾

害灭绝。这就是现在发现不同地

层中动物化石在物种上有明显

差别的原因。渐变论认为:地壳

的变化不是突如其来的灾变,而

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内力

(地震、火山)和外力(气候、

温度变化)共同作用,缓慢发生

的。

2.99.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答:

瓦特根据布莱克的潜热和比热

理论等,在汽缸外面加上绝热

套,以减少蒸汽的消耗;汽缸外

设置冷凝器使作功后的蒸汽尽

快冷却,提高热机效率。他还设

计出连杆和飞轮装置,把活塞的

直线运动变成圆周运动,又发明

离心调速器,自动控制转速,使

机器均匀稳定运行。

2.100.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答:1865年第一台永磁式发电

机问世。第二年西门子制成自激

式直流发电机。1882年爱迪生

建造了第一座直流发电站。19

世纪70年代发明出实用电动

机。1882年德普勒成功进行了

高压直流远程输电试验。此后几

年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动机及

相应变压器就问世了。

2.101.近代电站的建立和供电

系统的完善。答:1882年爱迪

生建造了第一座直流发电站。同

年德普勒成功进行了高压直流

远程输电试验。几年后交流发电

机和交流电动机及相应变压器

就问世了。1888年建成了第一

个交流供电系统。

2.102.蒸汽技术革命直接导致

的新技术。答:直接导致了(1)

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床

问世,不久形成了工作母机体

系。(2)交通运输技术的飞跃。

轮船和火车相继问世。

2.103.电力技术革命直接导致

的新技术。答:是通讯技术的一

系列发明:莫尔斯发明电报;贝

尔发明电话;波波夫和马可尼各

自发明无线电通讯装置。还有爱

迪生发明的电灯、留声机、电影。

2.104.内燃机的发明过程和技

术后果。答:奥托制成实用煤气

内燃机,后来戴姆勒和狄塞尔各

自发明了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

燃机。内燃机的发明为工业生产

提供了新型动力,很快引起了交

通运输技术革新。本茨制成以汽

油机为动力的汽车,柴油机在

20世纪广泛用于各种重型车船。

内燃机技术还导致20世纪初飞

机和各种农业机械发明。

2.105.近代技术革命还推动了

哪些较突出的技术进步?答:有

钢铁冶炼技术、内燃机技术、化

工技术。

2.106.19世纪末科学的三大发

现、发现者、国籍。答:德国伦

琴发现X射线;法国贝克勒尔、

居里夫人发现元素放射性;英国

汤姆逊发现电子。

2.107.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

过程。答:由于根据麦克斯韦的

电磁学理论,电磁波的传播必须

依靠一种介质——以太。但用以

寻找以太的实验却得不到肯定

结论。爱因斯坦突破了以上说和

牛顿力学绝对时空的观点,于

1905年创立了揭示时间、空间

的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直接

联系的狭义相对论。1915年爱

因斯坦又将狭义相对论推广为

广义相对论。

2.108.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及

爱因斯坦对它的发展。答:为解

决黑体辐射问题,普朗克在1900

年提出“能量子”或“量子”假

设。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光

量子”或“光子”的概念。

2.109.在量子力学建立的过程

中,有哪些科学家作出哪些贡

献?答:在20世纪初期,普朗

克和爱因斯坦先后提出“能量

子”、“光量子”概念。1924年

德布罗依提出物质波的概念,揭

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在

此基础上,海森堡、薛定好分别

建立了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但

本质一致的量子力学体系。

2.110.简述现代新技术革命的

发展过程。答:现代新技术发端

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现代科

学已走在技术前头,新学科诞生

不久即有新技术问世。从40年

代至70年代初,原子能技术、

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产生。

核反应堆、原子弹、民用核电站、

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

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登月成功、

空间站;激光器;合成橡胶;压

电陶瓷;DNA剪接和重组等等划

时代的伟大发明和创造诞生。在

70年代新技术革命进入以信息

技术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即“信息

革命”。

2.111.举例说明20世纪40~70年代若干重大技术发明和创造。答:同上题答案。

2.112.现代科学的分类。答:分为三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2.113.现代科学各学科研究对象及涉及的分支学科或学科举例。答: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运动规律的。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及这些学科的各分支、交叉学科。作为各学科工具和方法的数学

也在基础科学中。技术科学是研究各门专业技术和工艺过程中

带普遍性的问题。如材料力学、热工学、电工学、冶金物理化学、自动控制理论、作物栽培学、病理学等。工程科学是研究特定对象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

和方法的应用性科学。它研究科学理论如何转化为技术,以供改造自然、进行生产之用。象矿山工程学、桥梁建筑学、电机制造学、炼钢工艺学、小麦栽培学、脑外科学。

2.114.现代技术的分类。答:分为:实验技术、专门技术、工程技术三类。

2.115.各类现代技术的定义及所属门类举例。答:(1)实验技术是根据现有科学理论和一定

的目的,通过实验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的条件下,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或过程的技能和方法。它一般分: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天文观测实验技术和地学实验技术等。(2)专业技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将技术科学的理论应用于某类对象

的创造、开发的技能和方法。分为: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等。(3)工程技术是与工程科学相对应的关于各种产

业部门具体技术的总称。分类如第一产业中的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开采技术;第二产业中的机械技术、交通技术、建筑技术;第三产业中的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2.116.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趋势。答:为综合化趋势、数学化趋势、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趋势。

2.117.举例说明科学技术领域中各学科、各门类之间的相互综合。答:首先是表现在由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大量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天体化学等。有些交叉学科是采用新技术发展的,如激光物理、激光化学。其次,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于某一研究对象,从而产生的综合学科相继出现,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等。再次是,

学科综合化趋势还表现在横断

学科的出现如,系统论、信息论、

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

2.118.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

会科学的综合。答:首先表现在

两大知识领域的一些重要概念、

理论和方法正在相互移植和应

用。其次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

综合还表现在出现一系列跨两

大知识领域的,如计量经济学、

科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建

筑美学等。

2.119.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表现。

答:两个方面:(1)科学技术领

域中各学科、各门类之间的相互

综合;(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

的综合。

2.120.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数

学化趋势有哪些主要表现?答:

首先表现在数学向其他学科领

域的渗透;其次是数学方法成为

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

法;再次,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

用也是科学技术数学化的一个

重要标志。

2.121.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

化的概念。答:科学的技术化是

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了大

量的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作为

其辅助部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

依赖于现代技术为其提供先进

的研究设备和手段。技术的科学

化是指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

依赖于现代科学,重大技术问题

的解决往往依赖于科学理论上

的突破。

2.122.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一体化趋势。答:首先,表现在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其次,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的周

期缩短。再次,高新技术是科学

技术一体化的集中体现。

2.123.说明科学技术向生产转

化的周期缩短的表现。答:科技

向生产转化周期缩短,是科技通

过实际应用目的而形成的一体

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如19世纪

末20世纪初,一种科技发明到

其工业上应用成熟的期限平均

30年;本世纪20至40年代这

个周期缩短到16年;二次大战

结束后又缩短到9年;60年代

以后又进一步缩短。

3.1.19~20世纪数学的进展。

答:自19世纪以来纯粹数学出

现了:集合论、非欧几何、拓朴

学、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数理

逻辑等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应

用数学增加了优选法。规划论、

对策论、可靠性理论等运筹类学

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集合

论体论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基础

问题研究的展开;电子计算机的

发展,使计算数学走向成熟,并

从应用数学中独立出来;20世

纪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模糊

数学、突变理论和非标准分析等

新的数学理论。

3.2.现代数学有哪些主要特

征?答:纯粹数学更加抽象和深

刻;数学在分化和综合的基础上

统一;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

入;数学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

缘。

3.3.现代数学新的三大基础分

支是什么?答:拓扑学、抽象代

数、泛函分析。

3.4.抽象代数的分支。答:包

括:群论、环论、域论等分支。

3.5.抽象代数所涉及的基本概

念。答:有群、环、域、模、代

数、格、范代数、同调代数、范

畴等。

3.6.纯粹数学的特征和处理对

象。答;纯粹数学具有高度抽象

的特点,它所处理的对象是那些

完全撇开客现事物各种质的属

性的纯粹的量及其关系。

3.7.拓扑学的研究对象。答:

研究几何图形在拓朴变换下保

持不变的性质。

3.8.举例说明拓扑变换的概念。

答:一般指几何困形在空间中的

一种连续的变形,同时变形中还

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画在

橡皮膜上的几何图形,如果橡皮

膜被拉长或扭转,但不破裂或折

叠,那末从原来的图形变成后来

的图形,就是一种拓扑变换。

3.9.说出几条基本拓扑性质。

答:(1)拓扑等价,即在拓扑变

换之下,点、线、面的数目保持

不变;(2)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

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

下保持不变;(3)曲线及曲面的

闭合性,在拓扑变换下保持不

变;(4)任何多面体,它的项点

数目(V)、棱的数目用)和面的

数目(F)的关系F+V+E=Z,

其中常量Z叫做欧拉示性数。

3.10.作为群的集合要满足什么

条件?答:(1)具有封闭性(运

算结果仍属于此集合);(2)满

足结合律(满足类似于通常加法

或乘法的结合律);(3)存在单

位元素(使得集合中任一元素与

它运算的结果仍为自身);(4)

存在逆元素(使得任一元素与其

道元素的运算结果是单位元

素)。

3.11.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答:

假设有两个任给的集合X和Y,

还有一个法则f,如果对于X中

的每个元素X,根据法则可以唯

一地确定Y中的元素y与之对

应,那么我们就说,在集合X上

定义了一个抽象函数y—f(X),

它的值域包含在Y内。

3.12.关于泛函数的定义。答;

如果抽象函数的值域是实数域

或负数城,那么这个抽象函数就

叫作泛函数。

3.13.什么叫算子?答:如果法

则f是从无限维空间到无限维

空间的对应关系(或称变换、映

射),那么1就叫算子。

3.14.泛函分析的概念。答:研

究无限维线性空间上的泛函数

和算子理论,就产生新的分析数

学——泛函分析。

3.15.泛函分析的特点。答:即

它不但把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

和方法一般化了,而且把这些概

念和方法几何化了。

3.16.模糊数学研究内容。答:

三个方面;(1)研究模糊数学的

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统计

数学的关系;(2)是研究模糊语

言学和模糊逻辑;(3)是研究模

糊数学的应用。

3.17.举例说明模糊数学在自然

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答:模

糊数学已初步运用于自动控制、

模式识别、系统理论、信息检索、

社会科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方

面。例如,用于对洗衣机的模糊

控制;对卫星遥感图象的识别;

自动分析心电图、x光照片;侦

察破案中用来鉴别笔迹,指纹

等。

3.18.突变理论内容。答:主要

以拓朴学、奇点理论为工具,通

过对稳定性和形态结构的研究,

提出一系列数学模型,用以解释

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

不连续的变化过程,如火山的爆

发、岩石的破裂、桥梁的断塌、

细胞的分裂、病人的休克、市场

的破坏以及社会结构的激变等。

3.19.突变理论可以描述什么变

化过程?答:自然界中当遇到突

变问题时,由于飞跃造成的不连

续性把系统的行为空间变成不

可微,要解决这个问题时,能够

描述各种飞跃和不连续过程的

理论即突变理论。

3.20.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

什么?答: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

理是:第一条相对性原理,指物

理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一样;

第二条光速不变原理,指在任何

惯性系中光速都相同。

3.2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

什么?答: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

理是:第一条广义相对性原理,

指物理规律在一切参照系中都

成立;第二条等效原理,指在一

个相当小的时空范围内,不可能

通过试验来区分引力和惯性力,

这两种力是等效的。

3.22.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是什

么?答:是认为微观客体具有量

子性、几率性、波拉二象性和不

确定性。

3.23,如果按照相互作用的特点

来分类,基本粒子可分成几类?

答:基本粒子可分为强子、轻子

和传播子三大类。

3.24.量子场论认为物质存在的

基本形态有哪几种?答:量子场

论认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是

三种基本场,即实物粒子场、规

范波色子(或媒介子)场和希格

斯粒子场。

3.25.大统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由强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力、电磁力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认为,强力在高能时变弱,而电磁力和弱力在高能时变强,当能量达到约为(GeV 以上时,三种力强度接近一致,这意味着三种力是同一种力的三种不同方面。

3.26.何谓化学键?它包括哪些基本类型?答:化学键是指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力即化学结合力的形式。其基本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离子键是依靠阳离子和阴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所产生的化学健。共价键是原子或原子团通过共用电子对而结合的化学健。金属键是金属中原子和离子依靠自身的运动互相连接的化学键。

3.27.结构化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系统的研究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尽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60年代后,研究重·0从比较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和矿物,转向剖析复杂的有机分子,特别是生物高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28.和经典分析化学比较,现代分析化学具有明显特点是什么?答:特点是:其一,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特别是有高速运算能力的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其二,分析过程迅速,分析结果准确,探索范围扩大从宏观到微现,从总体到微区,从整体到表面和薄层,从表观到内部结构,都是它发挥作用的场所。

3.29.量子化学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研究原子、分子及晶体的微观结构,揭示物质微观结构与它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子中的化学键,研究分子中原子之间结合力的形式;研究催化作用,为催化学科开辟新的途径。

3.30.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答: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是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连接的巨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大分子量,一般为几万到几千万,甚至达上百万,上千万。

3.3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答:即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加成聚合是经过加成反应把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缩会聚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单体)在缩合剂作用下,通过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

H、NH等)的反应。

3.32.分子设计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通过理论计算,像设计房屋一样,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设计”出各种新材料、新药物等。3.33.核素概念的本源是什么?

答:来源于人工合成元素的发

展。自从1937年科学家得到第

一个人工合成元素,到现在已有

一系列人工合成元素出现。这些

人工合成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加寿命越来越短,同时所得到

的是没有核外电子的原子核。人

们对元素的研究已转向对原子

核的研究。

3.34.新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什么?答:新达尔文主义的代

表人物魏斯曼提出以种质连续

性为基本原理的物质选择论。他

认为亲代种质(生殖细胞)通过

分裂可以产生子代种质和体质

(也称体细胞),生殖细胞可以

代代相传。体细胞获得的变异不

会影响生殖细胞,也不会遗传;

自然选择的对象是生殖细胞。

3.35.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

点是什么?答:代表人物杜布赞

斯基创立了综合进化论,他提

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位,必须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

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选择。

隔离是物种形成及生物进化过

程中的基本环节,其中突变是生

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

留适应性的变异,通过隔离巩固

和扩大这些变异,从而形成新

种。后来他又认为自然选择中既

保留了有益的基因,也保留了有

害的甚至致死的基因。

3.36.什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答: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生命现象的科学。研究目的则是

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基础,

特别是蛋白质酶(一种特殊的蛋

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结构运动

规律的研究,来揭示生命现象的

本质。

3.37.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

么?它有哪些主要内容?答:研

究的对象是生物的生存条件以

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其中生态系统、生态平

衡问题是生态学研究的两项主

要内容,食物链又是生态系统研

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38.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

系。

3.39.研究生态平衡的目的是什

么?答:研究它的目的在于使生

态系统在被索取“最大的生产

量”的同时,又能得到“最大的

保护”。

3.40。DNA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

成的?答:DNA并不直接合成蛋

白质,而是通过转录的过程完成

的。DNA的核苷酸的顺序通过转

录决定R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

RNA分子中的核苷酸的顺序通过

转译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

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

终决定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

种遗传性状。

3.41.简述食物链的构成及各部

分作用。答:食物链中绿色植物

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且有

3个等级,微生物是分解者,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是前后

衔接、循环不息。

3.42.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有

哪些重大发现?答:四大发现:

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微

波背景辐射。

3.43.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

景辐射的主要物理特征是什

么?答:类星体的主要物理特

征: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体积

小而辐射能量极大、有特大的光

谱红移现象和多重红移现象。脉

冲星主要物理特征:密度极高、

辐射能量极大、温度很高、磁场

强度极强。微波背景辐射特征:

(1)各向同性。表明该辐射来

自宇宙而不是某个天体。(2)相

应的温度都是约3K,故可称为

3K微波辐射。

3.44.脉冲星是怎样形成的?

答:脉冲星就是中子星。中子星

可以看成恒星演化到后期的产

物,因为后期的恒星热核反应已

经停止,突然爆发后急剧收缩,

把原子外层电子“挤到”原子核

里去,使原子核中的质子变成中

子,从而形成密度极高的物质。

这种物质形态即中子态。

3.45.中子态。答:原子外层电

子“挤到”原子核里去,使原子

核中的质子变成中子,从而形成

密度极高的物质。这种物质形态

即中子态。

3.46.天文学的新发现为什么得

到科学界的重视?答:因为它们

都与极高温、极高压、极高密度、

极强磁场、极强辐射场等极端条

件有关。而这些条件在地面是极

难甚至无法获得到的。具有这些

极端条件的宇宙空间,自然是

“天然实验室”。

3.47.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是

什么?答:(1)是新学科建立和

发展。如相对论fi力物理学等。

(2)是各种新型观测仪器的出

现,特别是射电望远镜的诞生和

大气外空间探测器的研制。

3.48.试举出几种现代天文学新

学科?答:射电天文学;空间天

文学;高能天体物理学;等离子

体物理学。

3.49.天文学从光学天文学到全

波段天文学的发展。答:20世

纪50年代以前,光学望远镜所

接受的天体信息只是天体辐射

中可见光部分。为弥补它的不

足,50年代以来,人们研制了

一系列射电望远镜,由于无线电

波可以通过可见光不能通过的

暗星云等星际尘埃,射电望远镜

使银河系空间被星际尘埃遮蔽

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由此可

以得到更多天体信息。到此人类

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和

射电波及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和

紫外光。但还有一些波段的天体

辐射被地球大气层吸收或散射

了。为了更有效观测,大气外空

间探测器出现了,人们借助人造

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技术打开

探测宇宙新窗口。

3.50.射电天文学。答:是研究

天体的无线电辐射和使用雷达

技术研究行星、月球和流星等天

体的学科。

3.51.简单说明射电天文学所应

用无线电的波段及原因。答:应

用的波段1毫米~30米左右,

因为这个波段的无线电辐射能

穿过地球的大气层而不受到显

著的吸收。

3.52.空间天文学研究内容。答:

它通过使用人造卫星、探空火箭

对天体的直接观测来研究天体

的各种电磁辐射。

3.53.空间天文学的发展。答:

已先后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太阳

辐射监测卫星、轨道天文台、红

外线天文台、高能天文台等,对

太阳、行星、行星际物质、银河

系、恒星等在早期和晚期演化,

已收集许多资料,并有许多新发

现。

3.54.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内

容。答:它研究宇宙间的高能现

象和高能过程,包括超新星爆

发、星系核爆炸、天体X射线辐

射、y射线辐射、宇宙射线和中

微子过程等。

3.55。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答:

是利用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原理

和方法研究天体等离子体的各

种物理过程及其与磁场的相互

作用的学科。

3.56.宇宙间的等离子状态。答:

宇宙间物质绝大多数处于等离

子状态,如地球的电离层和电磁

层、太阳大气、恒星大气、行星

际空间太阳风、星际物质等。

3.57.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答:

是运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

来研究天体现象的规律性的科

学。

3.58.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宇宙

模型。答:爱因斯坦在1917年

建立的这个模型里,时间和空间

是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联系在

一起的,时空形态会固物质存在

其中而发生弯曲,物质的质量密

度越大,所处的时空弯曲程度就

越高。就空间的广延性来说,它

是一个闭合的连续区,是体积有

限的弯曲封闭体,因此没有边

界。

3.59.说明宇宙起源与演化问题

的由来。答:1929年哈勃通过

观测得出“哈勃定律”’。对哈勃

定律的解释即:河外星系都在背

离我们而退行即整个宇宙处于

膨胀状态。而宇宙膨胀的起点是

什么?现有天体系统是如何由

起点演变过来的?这就是宇宙

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3.60.大爆炸宇宙论的直接渊源。答:是勒梅特关于宇宙起源于“原始原子”爆炸假说的朴素物理思想成为了后来“大爆炸宇宙论”的直接渊源。

3.61.宇宙起源的“原始原子”爆炸假说。答:勒梅特认为最初宇宙中所有物质都聚集在“原始原子”里,由于一系列剧烈的放射性蜕变,“原始原子”便发生猛烈的爆炸,向四面八方扩散它的物质,逐渐形成各种天然元素。“原始原子”爆炸后,宇宙核心部分物质密度极高,万有引力超过宇宙斥力,物质的膨胀迅速减慢,逐渐形成行星、恒星及其他各种天体系统。再经过一定时期,斥为超过了引力,宇宙的膨胀又重新开始,且一直膨胀到现在。

3.62.大爆炸宇宙论几条假定的内容是什么?答:(1)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的、各向同性;(2)宇宙早期的物质是粒子和理想

气体;(3)宇宙的膨胀是绝热进行的。

3.63.大爆炸宇宙论与暴胀宇宙论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答:相同点:两论都认为宇宙起源于“原始火球”的大爆炸。大爆炸的瞬间,宇宙有极高温度,然后开始宇宙的膨胀和冷却过程。不同点:对宇宙极早期解释不同。“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的起点是“奇点”,即宇宙年龄t=0,宇宙半径R=0,温度T=co,物体密度p=o。即宇宙早期,温度高达XK,宇宙中的主要过程是产生粒子和反粒子(或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而“暴胀宇宙论”认为:宇宙自发生大爆炸开始至X秒之间,有一个过度的混液状态,此时宇宙处于不确定和不可度量的时期;在大爆炸后的10-43至10-32秒期间,随空间扩大和温度下降,宇宙进入一个“假真空”特殊状态。

3.64.关于地球起源的“热”起源学说和“冷”起源学说各有什么不同观点?答:“热”说观点:太阳分逸出来的热气物质或火球,经过冷却逐渐变成地球。而“冷”说观点:地球是由冷的尘粒和星子积聚而成的,其热能主要来自于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蜕变。

3.65.地核、地慢及地壳是怎样形成的?答:当原始地球内部温度升高超过铁的熔点时,构成地球物质便发生熔融和分化,以铁、镍等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物质下沉形成地核,而硅酸盐等轻物质上浮形成地慢。当地慢中的物质进一步分化,更轻的元素从地慢中分离出来上浮至地表,形成原始地壳,再经过激烈变动状态逐渐走向稳定状态时就形成

现在的地壳。

3.66.大气圈及水圈是怎样形成

的?答:大气圈。最初由于地球

内部散发的一些气体,因引力的

作用而围绕在地球周围形成原

始大气圈。它又经历了其中二氧

化碳由浓变稀及氧增多的4个

阶段转化为现代大气。水圈。地

球上的水主要是从大气中分化

出来的。早期大气中水汽因温度

降低和尘粒吸附便凝结成水滴

降落到地面,汇聚在低洼地方形

成原始水圈。

3.67.海水演变。答:海水的演

变一方面表现为含盐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是表现为海水盐分的

组成的变化。组成的变化大致经

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原始

的强酸性海洋阶段;第二,氯化

物海洋阶段;第三,氯化物一碳

酸盐海洋阶段;第四,氯化物一

碳酸盐一硫酸盐海洋阶段,即现

代海洋产生阶段。

3.68.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是

什么?答: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

代,全球只有一块巨大陆地,称

为泛大陆,其周围是一片大洋。

中生代以来,泛大陆开始分裂、

漂移,逐渐成为现在的大陆、岛

屿、几个大洋及若干小海。

3.69.海底扩张说是什么情况下

创立的?答:20世纪60年代以

来,人们对海底地貌、海底地质

和海底地磁有了较多了解。1961

年赫斯和狄前根据海洋地震记

录、海洋基底岩石地磁异常和磁

反向以及其他数据,分别提出了

海底扩张说。

3.70.大西洋的中央海岭。答:

北起极海,经大西洋的正中和非

洲南部好望角而到达印度洋。它

高三千米,宽两千公里,其大小

超过陆地上阿尔卑斯山或喜马

拉雅山。

3.71.全球岩石圈分为几大板

块?特点?答:共分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

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

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

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既包括大

陆陆地,又包括大片海洋。

3.72.简要说明板块构造说的内

容。答:内容:在每一块板块内

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与板

块交界处,地壳常处于活动状

态,常有火山爆发、地震、地壳

断裂、地热增温等现象发生。在

海洋板块潜入大陆边缘的地区

形成一些半封闭的海湾,是石油

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场所。

3.73.何谓“地球科学上的革

命”?答:大陆漂移说、海底扩

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创立打破了

过去的海陆固定论,发展了地质

进化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幅

地壳运动的辩证图景,因此被称

为:“地球科学上的革命”。

3.74.系统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什么?答: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关联制约原则。第三.目

的性原则。第四,优化原则。

3.75.信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信息方法即运用信息的观

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

获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

其有目的性的运动的一种研究

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用信息概

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

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

把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

的转换过程。并且认为反映信息

的存在,是系统朝向预定目标的

关键所在。

3.76.控制论所讲的系统内容是

什么?答:指在错综复杂、相互

联系的事物中相对孤立出来作

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事物。

3.77.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分支?

答:有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

超循环理论。

4.1.我国发展高技术的两大计

划是什么?答:我国发展高技术

的两大计划分别是:“863”计划

和“火炬计划”。

4.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

些技术?答:现代信息技术主要

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光

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诸

交叉综合技术在内的庞大技术

群。

4.3.信息革命的涵义是什么?

答:信息革命主要包含两方面的

涵义:一是指信息技术革命;二

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社

会和整个科技系统的重大变革。

信息革命使得人类历史在经历

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正

步入信息社会。

4.4.什么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

“三微三最”特征?答:微电子

技术发展的“三微”特征是:尺

寸微米级、功耗微瓦级、速度毫

微秒级;“四最”特征是:最佳

方案、最洁净环境、最低成本和

最精细工艺。

4.5.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有哪

些?答: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被

称之为“三超”技术:超净技术,

超高纯度技术和超微细加工技

术。

4.6.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

分有哪些?答:电子计算机主要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

分组成。

4.7.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五大

部分构成?答:计算机硬件主要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

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

成。

4.8.计算机软件大致可分哪三

个层次?答:计算机软件大致可

分为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

软件Z个层次。

4.9。目前计算机的三大应用技

术是什么?答:目前计算机的三

大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化、多

媒体化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

4.10.现代通信方式包括哪些?

答:现代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通

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有线通信

包括金属电缆传输、光纤传输

等,无线通信包括微波传输、移

动通信、卫星传输等。

4.11.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组成是

什么?答: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

物工程,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

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

程等。

4.12.发酵工程的关键环节是什

么?答:发酵工程的关键环节筛

选和培育能产生特定生物活性

物质的优良菌种,弄清微生物的

代谢机理,提供微生物生产的最

佳条件。

4.13.酶工程分为哪两类?答:

酶工程分为化学酶工程和生物

酶工程两类。

4.14.固定细胞技术的优点是什

么?答:采用固定细胞技术,不

必将酶从细胞中提取出来,而是

直接把整个细胞固定化,使酶处

于细胞内的自然状态,参与催化

反应,省却了酶的提取和强化工

艺,制备和使用也较方便,并且

能够催化一系列的反应。

4.15.细胞工程包括哪几大部

分?答: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

合、细胞培养、细胞器移植、染

色体工程等。

4.16.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植物的

优点是什么?答: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植物的优点是一次可以获

得大量植株,且不受季节、气候

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遗传稳定

好,特别适用于商业规模生产名

责植物、药物和引种的珍稀植

物。

4.17.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

关系是什么?答:蛋白质工程其

实是基因工程深化发展的产物,

突破了基因工程只能生产天然

存在蛋白质的局限,可以设计和

生产天然生物体内不存在的新

型蛋白质,或通过蛋白质的分子

的设计来提出修改的方案,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方法,使蛋白质功

能得到优化。

4.18.什么是DNA重组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采用分子生物

学方法分离具有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经过剪切、组合使之与适

宜的载体连接,建成重组DNA,

并将它转入到特定的宿主细胞

或有机体内进行复制和传代,实

现生物遗传特性的转移和改变。

4.19.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向

是什么?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的趋向是:(1)基因操作技术日

新月异,不断完善,并将通过商

业渠道,大力推广。(2)生物治

疗将突飞猛进。(3)转基因植物

和动物将有重大突破。(4)阐明

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

的结构和功能是当今生物科学

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5)生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相互交

叉融合,将带来科学技术体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改观。

4.20.材料发展经历了哪几大阶段?答:材料发展大体经历了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钢铁和新材料等六个阶段。

4.21.现代材料体系包括哪几大类?答:现代材料按其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四大类;或统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

大类。

4.22.什么是高性能金属与合金?主要有哪几种?答:高性能金属与合金是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改变已有金属或合金的结构,从而赋予它新的特别优良的性能。主要有形状记忆合金、贮氨合金和非晶体金属三种。

4.23.先进陶瓷材料有哪几种?它们的优异性能有哪些?答:从使用性能上进行区分.先进陶瓷大体可分为先进结构陶瓷和先

进多功能陶瓷两种。先进陶瓷一般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先进陶瓷在电、磁、光、热、弹性等方面有优异的性能,有的还有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功能和敏感功能等。

4.24.超导材料有什么特性和用途?答:超导材料在临界低温下具有超导电性(电阻为零)以及完全抗磁效应。利用这两个特性,可制成超导变压器、超导导线,从而大大减少电能的损耗。用来制造超导磁悬浮列车,速度快、无噪声、无污染、无振动,是未来理想的铁路运输工具。做成超导量子干涉器,用于电磁测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金属材料的探伤、探矿;用于医学,可检测微弱的生物磁效应,可诊断脑病和心脏病等。。

4.25.简述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答: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互)由于多种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新材料的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特征将更加突出;(2)新材料将层出不穷。各种不同功能的材料将日益受到重视,从而获得发展;(3)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加工技术将被优先采用,材料的可再生循环技术将倍受

重视。

4.26.简述当前世界的主要能源形式及状况。答:目前已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并在生产和生

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初级能源

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裂变能和植物燃料几大类。它们又称为常规能源或传统能源,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99%以上。这些常规能源大多面临日

渐枯竭之势,能源紧缺已成为制

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③此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

源,由目前的主要依赖于非再生

能源向依赖于可再生能源过渡

已是当务之急。

4.27.太阳能有什么特点?答:

太阳能的特点是无污染、经济、

取之不尽的理想能源,但是又存

在密度低,不连续,不稳定等缺

点。

4.28.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

式集中在哪几个方面?答:太阳

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集中在

三个方面:一是采用聚光装置,

经光——热转换获得热能。如太

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干

燥器。二是通过转换装置,经光

——电转换获得电能。目前太阳

能电池已进入实用化。三是经过

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利用光

——化学转化而得到化学能。目

前正处于研究阶段。

4.29.地热能有哪几类?其利用

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地热能

主要有水热型、地压型、干热岩

型和岩浆型四大类。目前地热能

的利用主要是地热发电,或地热

水的直接利用。

4.30.核能的来源是什么?答:

核能来源于原子核的结构发生

变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4.31.简述氢能的来源及特点。

答:氢能有三大优点:(1)效率

高,氢燃烧所释放的热值约是同

重汽油的2.7倍;(2)无污染,

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

污染;(3)来源广,地球表面

71%为水所覆盖,由水分解制

氢,氢燃烧后又生成水。所以氢

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未来理想能源。

4.32.空间时代开始和空间技术

进人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答:

空间时代开始的标志是1957

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的

标志是1961年,前苏联第一个

发射了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入

地球轨道。

4.33.空间技术有哪些重要组成

部分?答:空间技术包括运载

器、航天器和地面测控技术三个

重要组成部分。

4.34.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答:空间资源的开

发主要体现在空间位置资源、空

间环境资源和空间物质资源开

发等三个方面。

4.35.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可分为

哪几大方面?答:光电子技术的

应用可分为光纤通信、传输;光

信息处理;分光分析;光应用计

量和检测;光空间传输等五大方

面。

4.36.光盘存储具有什么优点?

答:光盘存储的优点是:(1)存

储密度极高(目前,一张12厘

米的光盘可以存贮500兆字节

的信息,相当于20万页的文字

材料);(2)信息存取速度快;

(3)便于与计算机联机;(4)

无磨损;(5)存储寿命长。

4.37.激光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

么?答:激光的产生需要四个基

本条件:(1)受激辐射;(2)粒

子数反转;(3)光的放大和振荡;

(4)阀值条件。

4.38.跟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

哪些优良特性?答:跟普通光相

比,激光具有四大优良特性(1)

亮度极高;(2)单色性好;(3)

方向性好;(4)相干性好。

4.39.制造业改造的新技术包括

哪几种?答:制造业改造的新技

术有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计

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柔性制造

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4.40,海洋资源有哪几类?答:

海洋资源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

矿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

能源等。

4.41.现代海洋技术有哪几类?

答:现代海洋技术包括海洋环境

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

4.42.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答:高新

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

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

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核技

术的应用四个方面。

5.1.马克思关于科学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物化、人格化和

科学管理。物化就是科学技术转

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人格化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

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

技能。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

管理理论、方法以及新的技术手

段,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和生产

过程,使生产力诸多要素有机结

合起来。

5.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基本内涵?答:首先,现代科

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

导,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

要素;其次,现代科学成为科学

——技术——生产体系的先导,

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再

次,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的主动力。

5.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社会和政治发展层面上是如

何影响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的?答:邓小平从科学技术是生

产力,论证了科学技术人员是劳

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证

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

提到第一。这个结论使我国社会

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发生深刻

变化,关系到科技人员和知识分

子这个广大的人群的阶级地位

和政治地位,关系到我们党同这

个广大群体建立怎样的关系,这

是一个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

结论。

5.4.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条件是什么?答:要想使科

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

条件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

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制和

运行机制的体制条件。(2)对企

业采取新科技成果起到导向、驱

动和控制作用的政策条件。(3)

从宏观上把握区域性产业结构

调整发展的趋向,确立区域科技

发展的重点,从宏观上通过对科

技经费投向的调控,制约科研力

量的走向的管理条件。(4)使基

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在整个科研系统中有一个合理

比例,并在三者与生产实践之间

形成一个转化链,使科技成果不

断接近生产、不断应用于生产的

科技结构条件。(5)科研成果转

化不可缺少的资金条件。(6)科

研成果转化之根本的人才条件。

5.5.为什么说高新技术及其产

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产

业的面貌?答:在现代科技条件

下,传统产业虽然比重降低,但

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带动下,

获得了新的发展前景。(1)高新

技术及产业为古老农业的发展

带来了勃勃生机。如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应用

于动植物育种,培养出优质、高

产、抗病的优良品种。(2)高新

技术及其产业为工业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在获得高新技术的改

造后,坚强挺立于产业结构的变

化浪潮中持续增长。

5.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

关于企业获取利润的两个来源

是什么?答:企业获取利润有两

个来源,(1)绝对剩余价值:通

过增加劳动时间或劳动强度来

获取的利润,这种增加是有限度

的。(2)相对剩余价值:主要依

靠科学技术,而价值由社会平均

劳动量所决定的,企业的劳动生

产率高,成本低,就会比平均社

会劳动量产生更多的相对剩余

价值,得到更多利润。

5.7.“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什

么?答: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

化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具有以

下主要特点:(1)在资源配置上,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财

产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2)

在本质上,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3)在形式上,知识

经济是信息化网络化经济;(4)

在范围上,知识经济是全球经

济。

5.8、知识经济的核心观念是什

么?答: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人们

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形成

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观念:(1)智力资本决定个人财富的观念;(2)无形资产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观念;(3)信息资源决定国家发展前景的现念;

5.9.什么是“并行工程”?其特点是什么?答:所谓并行工程是指将设计、施工、生产、销售一体化,大大缩短了新产品上市时间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将设计、试制和销售部门联系在一起,用虚拟的现实在计算机网络上,让所有设计、生产、销售人员都参加评论和提意见,最后形成一次性投产销售。

5.10.科技成果的转化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科技成果的转化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体制条件:只有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

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使科技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政策条件:产业政策对企业采取新科技成果起到导向、驱动和控制作用,制定适应科学技术内在发展规律和社会需要

的科技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管理条件:政府管理部门从宏观上把握区

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趋向。确定区域科技发展的重点,从宏观上通过对科技经费投向

的控制,制约科研力量的走向。

5.11.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是什么?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包括科技经济在内的各

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依赖于技术创新,也取决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较之制度创新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制度创新只是在现有资源的基

础上通过建立新的机制来优化

资源配置,而技术创新则是生产新的资源和提高现有资源的质

量和数量。在大量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必然对组织、制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组织、制度、管理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1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当前人类面临的

环境问题主要有:(1)环境污染;(2)酸雨;(3)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4)臭氧层破坏;(5)森林资源锐减;(6)土地资源遭破坏;(7)水资源枯竭;(8)海洋受到破坏;(9)能源危机;(10)生物物种濒危与灭绝。

5.13.造成当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经济的盲目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5.1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

的关系?答: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大体有以下

三种情况:(1)无视科学技术造

成的环境问题,其表现形式有

三,其一,愚昧无知造成环境问

题;其二,急功近利造成环境问

题;其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

不顾环境代价造成环境问题。总

之,由于愚昧无知、急功近力、

盲目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归

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

规律的观念和行为造成的,都是

无视科学技术的结果。(2)滥用

科学技术造成的环境问题。科学

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为创造性

的目的服务,也可为毁灭的目的

效力,当科学技术以破坏性的方

式滥用时,不可避免要造成严重

的环境问题。(3)科学技术本身

的负面效应造成环境问题。科学

技术的建设性应用具有双重性,

它的应用,既可以发展经济、创

造财富、推动文明和提高生活水

平,也会伴随着出现一些始料不

及的负面影响,产生许多环境问

题。我们必须正视科学技术与环

境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以探

求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5.1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所有

国家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

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思

想和战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

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所谓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

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

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

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5.1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实现

经济集约增长的支柱?答:经济

的发展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

的提高两部分,粗放型的经济增

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

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

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是难以

为继的。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是以

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

量、高效益为特征的质量效益型

增长方式,是可以持续的。科学

技术则是实现集约型增长的主

要支柱。这是因为:第一,科学

技术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

耗、增加效益;第。,科学技术

可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

合,提高生产要素的整体功能;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规模效益,改善产品结构和

提高产品质量;第四,通过上述

三个方面,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1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环境

保护的有效武器?答:可从三个

方面来理解:(1)科学技术为经

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

施提供了依据和手段。环境是经

济系统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科学

技术使人们加深对自然规律的

认识,科学技术揭示了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的现状及形成机

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环

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更好

地制定和选择环境与发展政策

奠定了科学基础。(2)科学技术

为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

有利工具。首先,科学技术使环

境监测现代化;其次,科学技术

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和消除,从

而改善环境质量。(3)现代科技

开发了清洁生产、无害工艺、使

污染消失在源头,是控制污染、

保护环境的积极的、主动的方

式,而清洁生产、无害工艺本身

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5.1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合理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手

段?答: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

科技的进步,使一些过去未被认

识或虽已了解但受到技术能力

的限制难以利用的资源得到开

发,使已经得到利用的某些资源

开发出新的用途,从而拓宽了可

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范围。(2)科

学技术使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变

为另一生产过程中的源科,使得

资源到充分利用。(3)科学技术

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

能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自

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是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

术对寻找新资源的开发途径、提

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产消费各

个领域减少资源消耗,正在发挥

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5.1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有力

工具?答:科学技术可控制人口

数量的过快增长。首先体现在:

科技为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提

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为我国计

划生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其次,科技含量高的各种节育方

法简单方便可行,为控制人口提

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有效地控

制了人口数量上的过快增长。先

进的科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治

疗、预防及优生方面提供有效的

手段和途径,大大提高了人们的

健康水平。其次,通过科学技术

的教育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科学

文化素质、智力水平及心理素

质,从而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

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

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

科学技术为控制人口规模过快

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提供有力

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5.20.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哪

几个方面?答:(1)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认为停滞发展、抑制

发展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

危机,停滞发展,是消极的、没

有出路的。发展是硬道理。(2)

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

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环境与资

源是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使经济

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就要把环境

和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

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必须强

化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对不可再

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使

可再生资源不断增值,永续利

用。(3)强调把眼前利益和长远

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

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兼顾起

来。(4)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

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即清洁生

产和适度消费模式。(5)强调人

类应当珍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

然和谐相处。

6.1.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过程。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过程大致是:社会发展总是从生

产力的变化开始的。生产力的发

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

整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

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和发展。

6.2.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决策?

答:二次大战后,科技迅速发展,

从而使社会经济乃至社会的各

个方面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

势。由于社会变化迅速,国家之

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政府

制定政策及决策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经济

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

使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其

中既有全球性问题,也有各国所

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面

对着这些问题,决策难度越来越

大,决策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也

愈加严重,因而迫切需要有科学

决策。

6.3.科学决策的基本步骤是什

么?答:科学决策的基本步骤是

(1)分析问题与确定目标;(2)

制定候选方案;(3)方案的评价、

选择;(4)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6.4.科技发展与决策民主化有

什么关系?答:决策的民主化不

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同时

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科技发展以及所带来的社会进

步,尤其是科学精神向政治思想

领域的渗透,总会导致民主意识

的增强和活跃,从而增强了决策

的民主化的要求,使决策越来越

有必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以保证

决策的合理性。与此同时,最新

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还为实

现决策的民主化提供了重要的

保证。

6.5.为什么说决策的民主化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

物?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所

带来的社会进步,尤其是科学精

神向政治思想领域的渗透,总会导致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活跃,从而增强了决策民主化的要求,是决策越来越有必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以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同时,最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还为实现决策的民主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6.6,如何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答:决策的民主化应在科学决策全过程中体现,主要包括:(1)深入了解民情:要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收集各方面的有关信息,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深入了解民情,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制定出既能顾全大局又充分照顾各方面利益的目标;(2)广泛集中民智:在制订方案时,要尽量吸纳各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与,集中专家的智慧。要积极利用智囊系统的“外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候选方案。(3)广泛集中民智:在方案的评价与选择中,除必须吸取各有关专家的看法外,还必须注意倾听其它各方面人员对方案的意见,从而使决策方案真正成为充分反映民意的最佳方案。

6.7.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社会政治制度层次上;(2)在体制和政策层次上;(3)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形势上。

6.8.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有什么影响?答: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得以发展的,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以及应用都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一般说来,建立在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之上的社会政治制度,总是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用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必然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6.9.政治生活和政治形势对科学技术有什么影响?答: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科技人员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普遍重视,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国家的政治形势安定,民主与法制健全,这些都是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政治环境不佳,则会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思想往往会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对科技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以及行为规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国际间的政治关系看,国际政治形势紧张、动荡不

安,则会影响到国家之间的科技

交流,反之,国际政治形势缓和、

稳定,则有利于科技的交流,有

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6.10.武器装备发展大致经历了

哪三个时期?答:武器装备发展

大致经历了冷武器、热武器和高

技术武器,三个时期。

6.11.科学技术对提高军事武器

装备水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答:科学技术对提高军

事武器装备水平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发展;(2)精确制

导武器的发展;(3)常规武器的

高技术化;(4)指挥、通讯、情

报系统的高技术化。

6.12。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军人素质有了哪些变化?答:在

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军人素质

有了提高,包括两个方面:(1)

指战员的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

(2)军队体制结构的变化。

6.13.军队体制结构的变化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军队体制

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1)直接作战的人员相

对减少;(2)陆、海、空三军的

融合;(3)高技术兵种的出现。

6.14.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条

件下,未来战争将具有哪些特

点?答: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

条件下,未来战争将具有下列特

点:(1)未来战争更具高技术化;

(2)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更加

广阔;(3)未来战争的时间性更

强;(4)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更

加复杂。(5)来来战争的消耗更

加巨大。

6.15.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将怎

样变化?答:由于各种远程精确

制导武器的不断改进和广泛使

用,是战场范围大大扩展,前后

之间可达几千公里;飞机和舰艇

的不断改进,使空战和海战的范

围也不断扩大;随着空间技术和

海洋技术的发展,未来战争的战

场还会扩大到太空和深海;可以

说,未来战争将成为全方位、高

度立体化的战争。

6.16.为什么说军事战争对科学

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答:

军事战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军事上对科学技术的需要

促使国家为发展科学技术提供

必要的物质基础;(2)军备竞赛

对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刺激作

用;(3)战争和军事武器的更新

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6.17.军事战争对科学技术的进

步有哪些负面影响?答:军事战

争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负面影

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军事战争会造成对科技资

源的破坏;(2)军事战争会造成

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3)军事

战争会影响到科技人员的科研

积极性。

6.18.简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和

联系。答: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是:

艺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而

科学则以“抽象思维”为特征;

艺术主要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的

感性和直现方面,而科学则主要

侧重理性方面。科学与艺术的联

系是: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它

们具有共同的基础——人类的

创造力;无论是科学概念还是艺

术形象,都是现实的概括和能动

再现;无论是科学成果还是艺术

作品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

结晶。

6.19.科学技术作用于艺术的途

径是什么?答:科学技术作用于

艺术有以下三条途径:(1)科学

技术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丰富

艺术的内容和主题;(2)科学观

念改变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艺

术表现方式;(3)科学技术手段

改变艺术的表现方式。

6.20.艺术对科学技术有什么影

响?答:艺术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有三:(1)艺术促进科学创造思

维;(2)艺术影响科学家的情感

与态度;(3)艺术为科学技术普

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形式。

6.21.网络传播使新闻传播发生

哪些革命性的变革?答:网络传

播使新闻传播发生以下三方面

的变革:(1)传播主体与用户的

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发布

消息都是平等的。(2)网络新闻

传播的内容可以很方便地刷新。

(3)网络传输稿件可省去重新

打字排版的环节,使稿件和照片

的传输非常迅速。

6.22.跟印刷出版物相比,作为

网上出版物的网页具有哪些特

点?答:作为网上出版物的网页

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特

点如下:(1)网页的成本极为便

宜,不需要纸张;(2)网页的读

者面广,不受地区和国家的限

制;(3)网页的传播速度是印刷

出版物无法比拟的;(4)印刷出

版物一经印刷发行就很难再次

修订,而网页却可以随时修改;

(5)网页便于反馈。

6.23.系统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

的?答:系统思维方式是适应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的c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化。首先是科

学理论的高度综合。科学家试图

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对已有的

理论进行综合概括,形成统一的

理论体系。其次,科学技术领域

中各学科、门类之间的相互综

合。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系统科

学的出现。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导

致了系统思维的形成,同时系统

科学的发展也为系统思维方式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6.24.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答: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有

三,即整体性原则、结构原则和

动态原则。

6.25.科学技术对道德观念的推

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科

学技术对道德观念的推动作用

表现为:(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

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道德观念

的进步;(2)科学技术知识促进

新道德观念的形成;(3)科学家

的科研活动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6.26.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

响主要有哪些方面?答:道德对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两个方面:(1)科学家的道德

品质、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责任感

对科学技术乃至科学技术发展

的影响;(2)社会道德观念对科

学家的影响,进而影响至科学技

术研究活动。

6.27.为什么说科学精神成为全

社会所崇尚的精神?答:科学精

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所崇尚的

精神,理由如下:(1)科学技术

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

要素,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基础和先导。(2)在人类的

思想发展中,科学精神往往是思

想变革的先导,是社会发展的重

要思想武器。(3)现实的社会实

践证明了尊重科学知识、运用科

学方法、遵循科学理性的科学精

神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

6.28.科学技术变革生活方式有

哪四种机制?答:科学技术变革

生活方式有以下四种机制:(1)

科学技术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和

环境,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变

革;(2)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组织

形式,从而影响生活方式;(3)

科学技术变革人的思维方式和

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对不同生活

方式的选择;(4)科学技术渗透

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而影响

着生活方式。

6.29.科学技术对消费方式的哪

些方面产生影响?答:科学技术

对消费方式在以下三方面产生

影响:(1)消费水平提高;(2)

消费结构变化;(3)消费观念改

变。

6.30.现代交往方式有哪些主要

特点?答:现代交往方式有以下

特点:(1)交往的时空扩大化;

(2)交往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

样化;(3)交往风格向功利与情

感并重的方向发展。

6.31.现代科技对闲暇生活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现

代科技对闲暇生活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

技术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

(2)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娱乐

工具和手段;(3)闲暇活动由“恢

复型”向“发展型”转变。

6.32.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有哪

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答:现代

科技像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同样,现代科技对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影响也具

有这种双重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结构性失业;(2)过度消费;(3)心理压力大;(4)科技成果被利用于“恶”的目的。

7.1.简述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答: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通常以两种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和影响:第一种是物质的,即“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第二种是精神的,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心灵,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科学作用于社会的第一种方式较为明显,而第二种方式则容易被人们所

忽视。正因为科学对社会具有这样的两种作用方式,所以它既可以作为“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系统中的要素,表现为物质生产力,又可以作为“科学一理性一世界现”系统中的要素,表现为精神生产力。

7.2.简述社会行为理性化的主要途径?答:科学理性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提高人的认识、促进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强大精神

力量。科学以其精神作用促进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基本途径可归

纳为三个方面:(1)科学认识指导人类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自觉地进行实践活动,把人类引向离本能的和盲目的动物

式行为方式越来越远伯境界。理性化行为要求人们理智地追求

合理的、恰当的目标、有效地、切合实际地追求合理的高效益。(2)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智慧和理智,增强抵御愚昧和野蛮的能力,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理性化、文明化。(3)科学理性对世界现、价值观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科学的认知功能决定了科学理性能够上

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成为社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科学基础。

7.3.什么是社会发展的生态化?答:社会发展生态化是指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和人与

自然的协调进化。社会发展生态化的进程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和

生态文化的崛起;二是人们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

化的改造从而改善人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融合,汇流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7.4.什么是社会的科学化?答: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重大变化,其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现

实社会中,科学已成为社会化的

科学,成为社会与国家大力发展

的事业,成为社会的科学化。一

般说来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技术研究从较分散的

个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

动,科学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社

会机制。二是科学技术研究条件

的社会化,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日

益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

7.5.科学共同体的分层依据是

什么?如何进行分层的?答:由

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具有

特殊的社会分层。它以科学家对

科学贡献的大小以及由此所形

成的科学家的学术地位与科学

声望的高低来决定。由世界范围

看,科学共同体的分层大致为:

(1)诺贝尔奖获得者;(2)国

家科学院院士及世界著名各种

科研组织的领导;(3)著名大学

教授或者著名科研机构的研究

员;(4)博士及一般科研人页。

7.6.科学共同体内部运行机制

是什么?答:科学共同体以科学

奖励作为内部运行机制。科学家

的J作以奖励作为回报,在追求

奖励和取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

动力,并在奖励中获得相应的科

学地位和声望。因此,科学奖励

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行为的

激励因素和科学共同体运作的

内在动力。

7.7.什么是科学的社会支持系

统?答:现代科学技术庞大而复

杂,因而也越依赖于社会的支

持。支持科学技术的存在、运行

和发展的社会系统,被称之为科

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

统主要包括教育支持系统、实验

技术装备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

统、信息支持系统、科学管理系

统。

7.8.什么是科学乐观主义?答:

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

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其

一是乐现主义。科学乐现主义认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

然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尖锐

对立,但依靠更先进的科学技

术,完全能够解决自然环境的恶

化等全球性问题。依靠新的科学

技术,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提

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各

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乐观主义的

观点可分为两种不同形式:其一

为技术决定论;其二为现实主

义。前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能够在不受其他社会因

素的制约下解决各种全球性问

题及社会问题。后者则认为,科

学技术是否能解决各种问题,取

决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

用决策,取决于对人的创造力、

想象力、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的

开发。

7.9.什么是科学悲观主义?答: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主

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现点,其一

便是悲观主义。持科学悲观主义

观点的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导致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和污染的增加,并且其速率是按

指数函数变化的。而人类所处地

球是有限的,它对于人类的活动

有一定的承受限度。当接近这个

限度,就会使经济增长发生困

难。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只会加速能源的消耗和污染

的增加,增加世界的混乱程度。

悲观主义极端形式就是反科学

主义。反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与人类的追

求相冲突的,科学技术越发展,

对社会及人类本性的危害就越

大。因此,只有通过抑制和阻止

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拯救人类

自己。

7.10.简述实现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答:

要实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它涉及到三者如何协调问

题,又涉及到三者协调发展的外

部环境。因此必须建立与科学技

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的体制。(1)要有一个与科学技

术、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相

适应的政治体制。(2)要有一个

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协

调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3)

要有一个与科学技术、经济、社

会三者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科技

体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运

行机制,提高科技研究活动的效

率,增强发展活力,加快科学技

术的发展。(4)要有一个与科学

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

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提高全社会

人的素质,从而才能真正保证三

者的协调发展。

7.11.简述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

系。答: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技术的

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并且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

了各项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在教育,科

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

展,教育对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国家富

强的决定性因素。

7.12.什么是社会教育?答:社

会教育是相对于正规的学校教

育而言的,是社会根据具体的要

求而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教育。相

对于学校的职前学历教育而言,

社会教育侧重于学历教育之后

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采取

两种形式:(1)各大企业、大公

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创办的

各类学校培训中心等。(2)社会

业余教育。如社会各界举办的各

类技术培训学校等。

7.13.何谓智能教育?答:所谓

智能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把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地结

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

中着重于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

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培养能

力要以传授知识为前提,是在传

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培养

能力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和发

展知识的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

必要能力,他们就能有效地学习

和掌握新知识,并能进行知识创

新,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条

件下知识激增的要求,这就是智

能教育。

7.14.什么是通才教育?答: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综

合化趋势的增强,通才教育已成

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

一。通才教育对中小学教育而

言,存在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

学生视野的问题。对高等教育而

言,则需要进行多方面改革的问

题。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淡化

专业,拓宽基础,改变专业设置

太窄太细的状况。其次在学生学

习课程方面,一要鼓励学生跨系

跨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理科与工

科、文科与理科的相互渗透。二

要开设新兴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的课程让学生进行选修。通过专

业和课程的改革,能保证具备较

广博的知识,从而提高智能素

质,称之为通才教育。

论述题目录

1.1.说明“科学是知识体系”。

1.2.“凡是新发现的事实和规

律,要能纳人已有的学科理论体

系,才能够算是科学”这句话的

背景是什么?

1.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是一

项社会实践活动”。

1.4.怎样理解科学是人对自然

界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理性认

识?

1.5.怎样理解“技术是科学理

论的应用”?

1.6.什么叫“自然界的人工

化”?

1.7.如何全面理解科学技术的

本质?

1.8.通过事例说明近代与现代

科学与技术联系的变化。

1.9.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认知

功能?

1.1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

力功能?

1.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

变革功能?

1.1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态

调节功能?

1.13.为什么科学技术受到社会

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1.14.社会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

1.15.学习《科学·技术·社会》

的意义。

1.16.学习《科学·技术·社会》课程对增强科技意识的意义。1.17.学习《科学·技术·社会》这门课对了解科技与社会互动

关系的意义。

1.18.学习科学技术史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的意义。

2.1.简述古埃及科学和生产的关系。

2.2.简述《几何原本》的科学史地位。

2.3.说明阿基米德的科学方法的历史意义。

2.4.简述托勒密的宇宙模型。

2.5.简述古希腊罗马地心说宇宙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2.6.简述盖仑的“三灵气说”主要内容及影响。

2.7.简述古罗马科技研究的偏向及影响。

2.8.简述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上的历史地位。

2.9.古代阿拉伯人是如何改变对异族的科学文化的态度的?2.10.简述中世纪前期欧洲科学技术衰落,并分析其原因。

2.11.简述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复苏的原因及主要表现。2.12.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科技发展的概貌。

2.13.略述《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及该书的科学史地位。

2.14.《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2.15.古代中国农学与农业生产技术关系。

2.16.略述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发展。

2.17.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特点与其它古科技文明比较。

2.18;简述自然经济如何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的。

2.19.专制制度如何束缚古代中国科技发展。

2.20.科技自身缺陷如何限制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2.21.说明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2.近代科技与古代科技相比有何特点?

2.23、试析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条件。

2.24.简述16~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世纪进程。

2.25,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2.26.简述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意义。

2.27.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

2.28。简述16~19世纪数学发展的进程。

2.29.微积分、概率论的应用和发展。

2.30.简述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

2.31,麦克斯韦的物理学成就及其意义。2.32.波义耳和拉瓦锡的成就的

意义。

2.33.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的成

就的意义。

2.34.元素周期律发现的意义。

2.35、人工合成尿素的意义和影

响。

2.36.细胞学说的意义。

2.37.巴斯德实验的意义。

2.38.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

义。

2.39.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的意义。

2.40.海王星发现的意义。

2.41.赖尔的地质学思想及其影

响。

2.42.瓦特是如何改进蒸汽机

的?他的成功产生了什么重大

影响?

2.43.从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

术革命反映出科学与技术的关

系。

2.44.近代技术革命导致产业革

命的表现及历史意义。

2.45.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

现的科学意义。

2.46.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现代

自然科学有何意义?

2.47.信息技术的影响。

2.48、新技术革命与理论自然科

学的关系。

2.49.试析工业化大生产如何推

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2.50.经济需要和军事需要如何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2.51.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的研究

过程结构。

2.52.试析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性

层次结构。

2.53.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横

断学科产生的途径。

2.54.简析高新技术是科学技术

一体化的集中表现。

3.1.抽象函数概念与古典分析

中的函数概念有什么联系?

3.2.模糊集合概念与经典集合

论中的集合概念有什么联系?

3.3.相对论在时空观上有什么

突破?

3.4.如何去理解量子力学对经

典决定论的冲击?

3.5.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什

么?

3.6.简述蛋白质的结构。

3.7.简述蛋白质的功能。

3.8.核酸的结构是什么?

3.9.核酸的功能是什么?

3.10.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

么?

3.11.DNA分子是如何复制的?

3.12.技术信息理论的信息概念

如何表述?

3.13.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反馈。

3.14.举例说明什么是负反馈。

3.15.举例说明什么是黑箱方

法。

4.1.举例说明高技术所具有的

特征。

4.2.信息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4.3.展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

势。

4.4.谈谈你对信息高速公路的

认识。

4.5.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

4.6.举例说明现代生物技术的

应用。

4.7.谈谈你对能源的作用和当

今能源危机问题的理解。

4.8.试述我国的能源状况和目

前重点发展的节能技术及其效

果。

4.9.简要说明火箭推进原理。

4.10.举例说明激光的应用。

4.11.谈谈现代持续农业出现的

背景。

5.1.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本身已

成为大科学?

5.2.试论现代科学技术是世界

经济一体化的纽带和动力原因。

5.3.全球问题对科学技术提出

什么新要求?

5.4.为什么规范化市场经济体

制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5.5.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

哪几种模式?

5.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如何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

化的动力机制?

5.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

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

5.8.科学技术怎样促进生产力

结构的变革?

5.9.科学技术如何促进了第三

产业的发展?

5.10.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经济

持续增长的源泉?

5.11.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实现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5.12.如何理解世界经济一体

化?

5.13.为什么说僵化的计划经济

体制束缚科学技术的发展?

5.14.科技投资主要来源渠道有

哪几种?

5.15.为什么说科技经费的投人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5.16.为什么说当代社会经济的

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空前强

烈?

5.17.如何理解“知识经济”的

内涵?

5.18.知识经济具有什么特点?

5.19.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提

出什么新的要求?

5.20.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

育应如何改革?

5.21.为什么说信息技术是知识

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5.22.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化方面,我国为什么要贯彻“有

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5.23.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可持续

发展道路?

6.1.科学技术是如何促进社会

变革的?

6.2.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谈

谈社会主义改革对科技发展的

促进作用。

6.3.谈谈你对一未来战争将可

能是高技术战争”这句话的认

识。

6.4.以原子能技术发展为例,

试述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受军事

需要的影响。

6.5、试述新的科技手段对艺术

表现形式的影响。

6.6、艺术如何影响科学创造思

维?

6.7.试述科技发展水平对新闻

传播发展的决定作用。

6.8.试述科学技术如何促进思

维方式的变化。

6.9.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促进新

道德观念的形成。

6.10.谈谈科学家的道德素质对

科学技术的影响。

6.11.为什么说科学精神是精神

文明的重要内容?

6.12.试述科学技术对劳动生活

方式的影响。

7.1.如何理解科学理性的内

涵?

7.2.如何理解社会管理的信息

化?

7.3.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科学技

术生态化的关系是什么?

7.4.“大科学”是如何形成的?

7.5.科学组织有哪些基本类

型?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7.6.如何正确认识科技的社会

价值?

7.7.为什么说实现科学技术、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有与之相

适应的政治体制?

7.8.为什么说实现科学技术、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有与之相

适应的教育体制?、

7.9。我国目前实现科学技术、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是什么?

7.10.如何理解“‘科教兴国”

的内涵?

7.11.如何理解“科教兴国”和

“国兴科教”之间的关系?

7.12.维系科学共同体的精神纽

带是什么?

7.13.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如

何相互作用?

7.14.为什么要实现科学技术与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7.15.现代教育手段发生了哪些

变化?

7.16.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条

件下,为什么要进行智能教育和

通才教育?

7.17.教育如何为科学技术发展

提供后备力量?

7.18.教育直接促进科学技术进

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哪些

重要意义?

7.2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处理

好哪几个重要关系?

论述题答案

1.1.说明“科学是知识体系”。答:在古代和近代,人类的科学知识绝大多数是零散的,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单元。20世纪初现代科学诞生后,科学家把各科积累的大量知识单元,即原理、定理、定律等使之条理化,这就构成了各层次的知识体系。

1.2.“凡是新发现的事实和规律,要能纳人已有的学科理论体系,才能够算是科学”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答:同上题答案。

1.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答:首先,科研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类通过思维和实验来认识自然界,从而加工和生产知识的实践活动。其次,科学活动的方式已由古代时的个体研究,到近代的集体研究,直到现代的,如美国原子弹的国家建制研究活动,以至今天国际上跨国建制研究工作。因此科学实践活动已成为一项社会事业,一项各国政府、科研机构等都积极参与的活动的社会系统工程。

1.4.怎样理解科学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答:对事实和规律的科学认识,是理性的认识。即指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自然现象的原因,探索事实和规律;理性认识是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经过大脑逻辑思维的加L,提高到理性层次的认识。

1.5.怎样理解“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应用”?答:19世纪后期电力技术革命,在技术原理的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中,科学理论的因素增加了,科学走到了生产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的先导。这时人们认识到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经验和物质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成了科学理论应用的结果。

1.6.什么叫“自然界的人工化”?答:技术是人根据预期的目的,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能和物质手段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是为了实现对自然界的变革,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界人工化。

1.7.如何全面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答:在近代产业革命以前的手工业时代中,技术的进步主要靠工匠在生产中创造和传授经验,因此当时把技术看成是由于经验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近代产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劳动,使得人们把技术活动的客观因素,即机器工具等物质手段看作技术的重要标志。19世纪电力革命后,科学理论因素增加了,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经验和物质手段,它已成了科学理论应用的结果。在当代,无论技能、物质手段、种学知识,或它们的简

单相加,都不是技术的全部。技

术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动态过

程,是人们根据预期的目的,综

合运用科学理论、技能和物质手

段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即所谓

自然界的人工化。

1.8.通过事例说明近代与现代

科学与技术联系的变化。答:近

代科学中如微积分的创立、热力

学第一定律的提出都和科学家

对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

关系。另一方面,随着生产的发

展,技术也就越来越需要科学理

论,如瓦特改进蒸汽机,就自觉

运用了布莱克的热学理论为指

导。在现代,科学明显走在技术

前面。19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

重大技术进展,如无线电技术、

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激光

技术,几乎都是先在科学上取得

突破,然后才转化为技术成果

的。

1.9.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认知

功能?答: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

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

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

神和道德面貌等,都起到了促进

作用。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

面目的反映,揭示了自然界客观

规律,人们通过学习、发展科技、

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探索新

的认识领域。其次,科技的发展

改变文化教育内容,决定着教育

改革的方向,并为开发人类智力

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

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

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

精神,这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

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1.1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

力功能?答:19世纪马克思作

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

断,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技

的生产力功能。20世纪后期科

技逐渐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

导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

小平深刻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

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

步阐明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

能。

1.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

变革功能?答:马克思“把科学

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

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

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技的社会

变革功能。科技变革社会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上。

其次,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的变革。科技的作用在于给新的

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

基础。再次,在我国,科技的社

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将由初级阶段逐步上升

为更高级阶段。

1.1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态

调节功能?答:科技的生态调节

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

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

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

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

造自然的活动,应用科学技术防

止和清除有害后果,有效地利用

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创造

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

展的自然环境。

1.13.为什么科学技术受到社会

制度的制约和影响?答:科技存

在于社会环境之中,因社会相互

作用而向前发展,因此,科技必

然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尽管科技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它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可以被不

同地利用,用来达到不同的目

的。另外,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科

技发展扫平道路。如英国17世

纪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

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中心创造

了社会条件。而中国古代科技在

近代大大落后正是因为封建制

度提格了科技发展。

1.14.社会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答:社会思想

文化主要是指哲学和宗教思想、

伦理道德现念以及文化教育。历

史上,先进的哲学思想会推进科

技发展,如17世纪英国培根的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近代欧洲

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而明清时期的儒家哲学思想就

是导致中国科技衰落的重要原

因。宗教本质上是与科学不相容

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科技的影

响,表现在如果一个社会形成尊

重知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

道德风尚,那就有力推动科技进

步。科技的发展还有赖于文化教

育事业的进步。科技研究所需要

的人才要靠教育部门的培养人

供,因此教育质量、水平等直接

影响科技发展的进程。

1.15.学习《科学·技术·社会》

的意义。答:有助于理解科学技

术的本质,增强科技意识,树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有助于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

功能,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

动关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启

迪思维,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1.16.学习《科学·技术·社会》

课程对增强科技意识的意义。

答:科技意识是一个人对科学技

术的哲学、社会学认识和他所掌

握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总和。公民

的科技素质的强弱,反映着一个

国家的科技水平的高低。《科

学·技术·社会)}中有关科学

技术哲学和社会学的论述,有助

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增

强科技意识。

1.17.学习《科学·技术·社会》

这门课对了解科技与社会互动

关系的意义。答:学习《科学·技

术·社会》中的有关内容能够使

我们全面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

价值和作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

发展的社会条件,把握科学技术

与社会诸因素的互动关系,在更

高水平上全方位地认识科学技

术与社会。

1.18.学习科学技术史和现代科

技基础知识的意义。答:学习科

学技术史,可以全面正确地理解

科技活动的意义和科技精神的

实质,熟悉科学家的思想和实践

成就,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精神

境界。利用科技史材料,增强教

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学习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能对科

技系统有清晰、整体的了解,认

清现代科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吸取最新科技知识来丰富和充

实自己,促进教学工作。

2.1.简述古埃及科学和生产的

关系。答:古埃及人创立人类历

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可以确定季

节,对掌握尼罗河水泛滥的准确

日期,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

用。另一方面古埃及人用十进制

计数在几何学上的成就对丈量

和划定土地、修建水利设施和建

筑神庙、金字塔起了巨大指导作

用。

2.2.简述《几何原本》的科学

史地位。答:欧几里德的《几何

原本》把初等几何构成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这本书为古希腊科

学和后世西方学术发展起了重

要示范作用。

2.3.说明阿基米德的科学方法

的历史意义。答:阿基米德的科

学方法是:既注重逻辑论证和数

学计算,又注重观察和实验,这

为后来的近代科学研究作了良

好的示范。

2.4.简述托勒密的宇宙模型。

答:托勒密在喜帕克地心说的

“本轮一均轮”宇宙模型的基础

上增加圆形轨道,构建了一个共

有80个本轮和均轮的复杂宇宙

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非常符

合。

2.5.简述古希腊罗马地心说宇

宙模型的建立和发展。答:最早

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宇宙

模型是以名为“中心说”的中心

天体的球形宇宙。后来欧克多索

则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

宇宙模型”,即“同心球模型”。

到亚历山大时代,喜帕克创建了

“本轮一均轮”模型发展了、完

善了“地心说宇宙模型”。公元

2世纪托勒密在喜帕克模型的基

础上增加圆形轨道,构建了一个

共有80个本轮和均轮的复杂宇

宙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非常符

合,困而被天文学界采用千余

年。

2.6.简述盖仑的“三灵气说”

主要内容及影响。答:盖合创立

的医学上“三灵气说”来解释人

体生理过程:食物营养在肝脏内

变成静脉血与“自然灵气”混合,推动经。脏右侧循静脉流向全身,从原路流回心脏。一部分血液从心右侧流进左侧,经肺与空气接触后带上“活力灵气”转成动脉血,流经大脑的动脉血中“活力灵气”变成“灵魂灵气”由种经系统至全身支配人。体感觉和运动。“三灵气说”是关于人体生理过程较为系统的学说。在西方长期奉为权威医学理论。

2.7.简述古罗马科技研究的偏向及影响。答:古罗马轻视理论思维,偏重实际应用。因此在科学理论上比古希腊人逊色,使古希腊科学研究传统在罗马帝国

时期中断了。但古罗马人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技术问

题进行理论总结,这些优良传统对后来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2.8.简述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上的历史地位。答:古希腊罗马人创造了西方奴隶制社会科学

技术的最高成就。这些成就成了西方科技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人注重对自然界的理论性探索,初步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观察实验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古罗马人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和对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总结,这些优良传统对后来近代科技的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启发和示范作用。

2.9.古代阿拉伯人是如何改变对异族的科学文化的态度的?答:古代阿拉伯人在征战之初对一切非伊斯兰文化采取敌视态度,在与外界广泛接触后很快纠正了这种偏见,按穆斯林“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教导,以无比热情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文化、科技。经过100年的努力,阿拉伯科技水平后来居上迅速赶上当时世界先

进水平。。

2.10.简述中世纪前期欧洲科学技术衰落,并分析其原因。答:欧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并下令焚毁罗马图书馆。数学和天文学被用来为迷信服务,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被彻底毁灭。而技术上则是大大倒退:手工业衰败;城市凡成废墟;水利工程、高架引桥和公路变得无用。其原因是当时欧洲基督教会势力大,实际掌握政治大权,垄断思想文化,禁绝任何违背宗教教义的思想言论。正是由于教会的摧残,才造成中世纪欧洲前期科技的衰退。

2.11.简述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复苏的原因及主要表现。答:自11世纪起在欧洲教会的策动下,向地中海东部伊斯兰国家发动多次“十字军东征”。这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许多先进科技,重新认

识了古希腊文化。同时,欧洲城

市经济逐渐恢复,工商业有所发

展,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此

即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

科技复苏原因。复苏的表现有:

(1)科学活动重新开展。学习

希腊科学文化成为潮流;新型大

学纷纷建立;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新思想的

宣传。(2)技术的进步。耕作效

率提高;作物种类增多;农业有

较大发展;水利机械、各种铁制

机具用于冶金等行业,推动了手

工业发展;指南针促进了航海

业、造船业发展等等。

2.12.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

国科技发展的概貌。答:在古奴

隶制社会,中国科技水平不如其

他国家,但进入封建社会后,中

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产生了飞跃,

诞生了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四

大发明。汉代以后科技总水平迅

速跃居世界前列,并在宋代达到

发展高峰,许多成就对世界科技

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明代开始,

总体出现停滞状态,逐渐衰落。

2.13.略述《九章算术》的主要

内容及该书的科学史地位。答:

《九章算术》中载有246个应用

题及解法,涉及算术、代数、几

何等内容。其中分数四则运算、

比例算法、正负数运算等解法都

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该书

对其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

的影响犹如《几何原本》之于西

方数学。

2.14.《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

及其影响。答:《黄帝内经》以

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

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

灸等多方面内容。该书强调人体

的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的自

然哲学思想,形成一套脏腑和经

络学说,成为影响我国古代医学

的传统特色,为祖国医学的学术

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2.15.古代中国农学与农业生产

技术关系。答:中国古代农业发

达,农业技术发展全面,达到古

代世界先进水平。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都有一些学者和官员重视

对农业生产技术概括、总结,撰

写了大量农学著作。因此农学是

农业技术的真实记载。

2.16.略述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

发展。答:我国原始瓷器大约在

商代出现,东汉制瓷技术已趋成

熟。汉末出现青瓷,东晋时代在

南方青瓷已形成独特体系,唐宋

时称盛一时。白瓷萌芽于南北

朝,成功烧成于隋代。到唐代白

瓷的白度接近现代细瓷。宋代是

瓷器业发展成熟阶段,有青瓷、

白瓷和黑瓷,无论胎质、釉料、

纹饰等都有很大提高,从宋代开

始出现彩瓷。明清是制瓷业高度

发展阶段,精致白釉、“窑变”

釉色,各种彩瓷是这一阶段重大

成就。

2.17.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特点与

其它古科技文明比较。答:有(1)

发展延续性。古中国科技发端于

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时速

时缓,但一直延续发展从未中

断。而象古埃及、古印度、古希

腊等国在奴隶制创造辉煌科技,

但在外族入侵或不明原因市中

断。(2)与封建社会同兴衰。在

封建社会鼎盛的宋代出现科技

发展的高峰,到明清后封建社会

衰败,则科技的许多学科门类日

渐停滞。可见,古中国科技的主

体部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必然与封建社会同兴衰。但同时

的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欧洲几乎

没有任何科技建树。(3)注重实

用,理论薄弱c如农学,大体为

各具体农业生产的经验记载,很

少有理论概括总结。天文学中天

象观测有许多成果,却极少探讨

理论问题。数学始终以计算见

长,理论性研究薄弱。而古希腊

的数学、天文学理论性强,科学

思想、方法都达到较高水平,这

正是古中国科学欠缺的。

2.18.简述自然经济如何阻碍中

国科技的发展的。答:我国封建

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它与科技关系:

(1)要求自然科学注重实用,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2)自然

经济的自足性、生产条件的简陋

性等,使其本身缺乏对新技术的

要求。(3)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西

方科技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

会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

济难以产生强大的社会需要,使

科学技术失去强大社会推动力。

2.19.专制制度如何束缚古代中

国科技发展。答:历代封建主奉

儒家为正统哲学,禁铜人们的思

想。利用科举钳制知识分子,推

行文化专制主义。知识分子潜心

儒学,学术脱离生活实际,脱离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因此

从事科技活动只有工匠、方士

等,且他们的科技发明得不到重

视和推广。

2.20.科技自身缺陷如何限制古

代中国科技的发展。答:科技内

在缺陷:(1)科学实用化倾向。

这种倾向影响经验上升为理论,

使得科学知识多数停留在经验

描述层次难以实现上升为理论。

(2)科学实验方法没有确立。

古中国科技长期停留在思辨、直

观的经验知识上,未能寻找到利

用受控实验手段,探索自然规律

的门径。(3)具有较强的保守性

和排他性。保守性使得一些突破

原有知识框框的新科学发现、技

术发明难以承认或推广;排他性

成为对外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吸

收的阻力。

2.21.说明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古

代科学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

加以考察;近代科学把自然界划

分为不同领域或侧面,分门别类

加以研究。(2)古代科学只依靠

直观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

种种猜测;现代科学依靠科学实

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3)

古代科学和技术两相分离;现代

科学从开始相互联系,逐渐走向

密切结合。

2.22.近代科技与古代科技相比

有何特点?答:答案同上题。

2.23.试析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

社会条件。答:(1)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出现。它促进了生产技

术的改进,为使用机器创造了条

件。而技术的改进又给自然科学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总之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产生后,经济上的需

要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

动力。(2)航海探险与地理大发

现。首先促进了与航海有关的科

学发展。如天文学、大地测量、

地理学、数学的发展。制造舰船

的力学、数学及技术问题也得到

发展;同时开阔了欧洲人的视

野,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突玻和新

学科的建立。(3)文艺复兴运动。

它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解

放了思想,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

神,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解放,促

使一批科学家冲破宗教的禁妇

提出了新的科学学说。(4)宗教

改革运动。它对科学从神学中解

放出来起了积极作用。新教鼓励

人们研究、认识自然,鼓励人们

运用科技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

财富,这在客现上对科技发展起

了促进作用。

2.24.简述16~19世纪自然科

学的世纪进程。答;16~17世

纪,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哥白

尼日心说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

基础。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

束缚向前发展,新的学科相继诞

生。18世纪是近代科学不断积

累实验材料,平稳发展时期。19

世纪进入近代科学全面繁荣时

代,建立各门自然科学理论体

系。到19世纪末,新的科学发

现宣告“近代科学”终结。

2.25.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对于

科学发展的意义。答:哥白尼日

心说的发表是近代科学革命的

首要标志,它推翻了一千多年占

统治地位并在中世纪被基督教

神学教条化了的托勒密地心说

宇宙观,描绘了一幅关于太阳系

的科学图景,为近代天文学奠定

了基础。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学说

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开始

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的运动。

2.26。简述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

意义。答:哈维的发现是近代自

然科学革命一个重要标志,该理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概论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现代科学技术对 社会的负面影响 2011 年 6 月 1 日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任何一种科学技术其一开始都是为了服务人类社会发展这一目的的,但由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性,不良后果总是潜在地伴随而来。科学技术促进着当代社会的进步,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生存危机等一系列负效应。由于人对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不当利用,产生了诸多负面的结果。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科学技术的指导和帮助下,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人类社会经济规模、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 例如,先进的科技研制出了方便人民生活的塑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目前,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有,现代科学技术致使人类工业和交通的无限扩展,烟尘、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超过了自然自我净化的界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居住人群,深受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的困扰。空气是每个人生存必不可少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等。平均每天每人需要呼吸的一万多升空气,折合成质量约为十三千克,约十倍于人每天对食物和饮水量的摄入量。其中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粉尘等。硫氧化物是酸性物质,主要源自来石油和煤的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通过一定的环境转变为气溶胶和酸雨。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是极其严重的危害,在它的刺激下人的呼吸道内径会变窄,阻力增大,对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专业:艺术设计学号:姓名:吴思繁 摘要: 本文是关于科学技术革命与实践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在研究中采取了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方法,内容涉及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技术与产业革命史等多个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影响力对人类影响 前言: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它包含人造器物,科技活动的制度和体制、科技活动的行为规

范和科技价值观念。尽管它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而当它一旦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往往是分离开来,他们各自独立的发挥着作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依靠传统技艺的提高和改进,只凭经验摸索前进。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及理论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光,影响程度之深,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达到了高度结合。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1).在经济发展方面 1.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以及国民收入的增加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逐渐提到第一位。1950-1970年期间,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平均为48%。到了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上升为60%-8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 以我国为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关键阶段。经验表明,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前景,一种是重视引进、

科学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科学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摘要: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科学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介绍其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科学技术计算机领域社会发展生产力经济影响双刃剑 科学技术,通常我们会认为与科学是两个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也就是科学可以说成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科学,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但是,其实不然,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与技术,两者相区别但又紧密联系,两者辩证统一,趋于一体,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众所周知,继“蒸汽时代”和“电器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该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作为兴起的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可以说是此次革命的一大亮点。40年代后期,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诞生,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截止到1964年已达到300万次。到了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速度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而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过渡,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这也就必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生产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简述科学技术在司法制度中的作用和地位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简述科学技术在司法制度中的作用和地 位 论文关键词:科学技术司法制度作用地位 论文摘要: 科技进步对司法制度得完善起着巨大得促进作用,要紧表现:一是科技进步对司法思想得启迪和妨碍,二是科技手段对司法方法得渗透和充实,三是科技成果对司法手段得更新和提高.科学技术既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得重要基础,又是现代司法制度有效运转得差不多动力,也是现代司法制度进展完善得可靠保证. 一

“科学”一般被解释为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事物和现象得知识体系,它以概念和逻辑形式反映事物现象得本质规律.所谓”技术“从生产体系得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是人类利用科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得劳动手段和工艺方法,是劳动手段得总和.在古代,科学知识专属于哲学领域,而技术归由工匠掌握.技术得产生要先于科学.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得活跃,科学与技术互相接近,关系日趋紧密.直到19世纪,科学逐渐形成体系,技术渐次转向以科学为基础.由于科学与技术相互交叉,以至密不可分,故两者并称为“科学技术”而被广泛使用.科学本身得巨大进步丰富了科技体系结构.过去,我国一般把科技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门,而哲学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得概括和总结.现代社会得进展,有力地驱动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得结合、交叉和融汇,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出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交叉科学得鼎足之势.

科学技术得进步是广泛利用技术成果,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优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进展得强劲动力.WwwC科技进步得社会功能要紧表现在:其一,在生产诸要素中,科技进步发挥关键性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和进展社会生产力;其二,科技进步不仅是科技自身得进展和不断完善,也是整个社会进步得有机组成部分,它渗透到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进得巨大变革力量;其三,科技进步既是物质文明得要紧支柱,也是精神文明得重要基石.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人们得精神文明程度. 司法是阶级社会得一种现象,是伴随着国家得产生而出现得用以实现国家意志得重要手段.司法活动是适用法律处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得活动,是一种形式特定得执法.司法制度是社会进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得产物,是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得上层建筑.司法制度将随着社会得进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摘要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日显重要。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 什么是科学技术 “科学”一词的英文是Science,它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学问、知识,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技术”的英文是Technology,它源于希腊文Τεχγη,是指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技艺,按照狭义的理解,习惯上技术指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主旨的生产技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

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浅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大大改变了社会,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然而,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既同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如何尽量避免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而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积极效应,无疑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发展 正文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进人21世纪,面对科技进步更加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把科学技术提到了判断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新高度,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概括。而马克思也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理论无疑表明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科技,才能使社会的一般劳动效率得以提高。 进入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而人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才代表着科技与知识,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运用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从古至今,整个世界都在无意识中被科技改变着,科技这股巨浪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巅峰,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科技让人们赏心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它带来的福利。 十八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发展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同时带来科技与艺术的革命。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蒸汽机、纺纱机的发明,引起了社会全面深刻的变化。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依靠科技发明出飞机,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在天空,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共同的愿望。之后,1868年,人们发现了核酸,基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生物科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从19世纪开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在科学技术的促进和帮助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所说: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科学技术也是如此,它如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字】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正文】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改造也是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方便的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作为科学技术的受益者,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科学技术作为促进生产力的重要一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1、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推荐文档)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就科学技术这种革命力量对社会制度产生的影响作过这样形象的描述:“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而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则更大。我认为,探讨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是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一、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 纵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取得的。对此,可以用四个阶段来概括: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枷锁,在世界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原子和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目前还在蓬勃发展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呈现出向国际垄断过渡的趋势。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下凯歌行进呢?不。新科技革命制造新的赛局和新的规则,使资本主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知识要素驱动,并以因特网为运作工具的新经济,构成了新的赛局和新的规则,它们向资本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首先,信息技术、知识、因特网等不再具有纯粹私人产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当代高新技术与资本的本性格格不入,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惟一目的。因此,资本主义正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么资本投资于不具有完全排他性高新技术,要么放弃这种投资而失去对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的控制。资本的这种本性还决定资本对最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的占有能力显著地下降。这是因为人力资本在三个重要方面与有形资本不同。第一,人力资本不能被占有。资本家不对不能占有的东西投资。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眼光经常比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允许的要长得多。第三,为创造人工智能产业所必须的知识投资必须在某种社会环境中进行,而这种社会环境对于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体制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体制核心,科技革命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只能以新的方式加剧这一矛盾。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资本主义政府的干预能力。事实上,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科研开发和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资本主义原本不愿意进行的投资,从而缓和了它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政府对科技等方面的投资不仅直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尚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含案例)

科学技术的作用与评价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具体事例: 一 科技给力为华蓥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11-3-11 来源:广安在线 [评论]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日显重要。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生活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生活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一、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浅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浅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并在社会各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1]。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社会生产;负面影响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并且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学习、娱乐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产品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这门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文字、图像、视频以及用于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程序等均属于多媒体技术,它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日益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信息及时传播至遥远地区以及更广阔的范围,为实施远程教育、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提供了先进手段。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的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同是学生也会更有

兴趣听课,多媒体教学解决了教学方面的重大难题,从而为个别化学习、继续教育以及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过硬的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但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而且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使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之一,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工具的改革为标志的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它不但渗透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社科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目前,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都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新的先进生产力的生长点和未来社会的主导产业。邓小平概括地提出:“科学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越变越好,这是由于科技融入了生活,丰富了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舒适,没有科技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不可否认科技对人民的个人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变化。第一,对于穿着方面:从最原始的树皮、兽皮演变成用蚕丝、棉花、植物等制作成绸缎、布匹等,工业的发展,又将羊毛等制成毛呢、哔叽等,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加工工艺发展,又增加了化纤、混纺等制品,各种叫法不同的仿真丝、仿棉、仿毛等产品出现。从而使我们不仅满足了夏天凉快冬天暖和的需要,也使我们对款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衣服赏心悦目,满足了爱美的虚荣心。第二,对于饮食方面:以前我们的食物只能是离家很近的的地方生产的,但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也能吃到北方的水果,还能品尝到国外的很多美味食品。还有大棚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想吃的水果蔬菜不受季节的限制。第三,对于住的方面:电视、微波炉、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另外可以说现代建筑技术是完全依赖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我们常说的“智能建筑”就包含了很多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例如: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电子锁、考勤机和指纹、面像识别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网络系统,停车位位自动计时、计费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电气的智能化控制,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物的太阳能发电,建筑保温技术,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等等。若干年以后,可能一栋大楼可以不需要外来能源,本身就可以“自供自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大楼的所有功能,只需用一台电脑就可以控制了。第四,对于行的方面:现在的互联网,能使人们尽早的了解国家大事,时事新闻,在家饱览群书,就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还有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飞机、汽车、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此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类的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发展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在家中或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上新闻,网上影院,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游戏,还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如远程教育。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科技对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以前播种、撒种、收割都是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产量也提不上去,但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免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量也是翻了几番;原来农民浇水都是肩挑手提的,既费力又费时,并且还浪费水,效率也不高,现在随着滴灌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民种粮更是如虎添翼,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几个世纪以前,农民就已利用传统育种(杂交)方法,使农作物长得更大、更美味及更容易种植。今天,科学家更透过生物科技,挑选和改变可控制生物某些特性的基因。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