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题

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题

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题
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题

1. 决定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有哪些?有没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为啥?

生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业结构,制度。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①技术与资本的关系上来讲,技术进步调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没有技术进步,储蓄就会停留在均衡状态。(索罗模型)

②技术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上讲,只有新技术的渊源不断出现,企业在高额利润回报的驱动下,才会字符投资这些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③制度完善是产业结构、资本积累以及技术的一个消极适应过程。上层制度设计必须与底层经济基础相适应。

2. 中国未来是否还能继续维持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为何?

可以。

①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这表明中国与先进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引进现有技术,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发展。

②从实证的角度讲。按照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径计算,中国应有潜力再维持20年8%的增长。

3. 李约瑟之谜说的是啥?既有的解释李约瑟之谜的文化决定论、国家竞争假说、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分别说的是啥,又分别都存在怎样的问题?

李约瑟之谜包括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会在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中国为什么会在现代社会技术落后。

文化决定论认为,儒家文明不同于产生资本主义的新教文明,不具备开拓进取、自由包容、实证主导等发展技术科学的条件,因此近代落后。这一说法只解释了李约瑟之谜的后半部分,而没有解释前半部分;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过于悲观,并且也与儒家文明的一些特性不符。

国家竞争假说认为中国在近代早期处于大一统的状态,没有外界压力的压迫,而欧洲各小国面临持续的竞争压力,国家间的竞争导致了科学技术和专利制度。但是事实上,专利技术在早期由于维护成本相当高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早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往往在基础学科,对于国家竞争实力的提升作用也不是那么明显;并且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事实上更有财力支持科学技术研究。这一学说也没有解释李约瑟之谜的前半部分。

高水平均衡假说认为,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人口过剩造成的高水平均衡陷阱:一方面人均耕地下降,人均产出、剩余减少,不具备购买新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劳动力因过剩而价格下降,人们不会用昂贵的技术革新、机器设备去替代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对于新技术的有效需求,因此也就没有技术革新。这以理论没有讨论“劳动节约型”技术革新,而是笼统的将劳动和技术视为替代关系;在论证的过程中,以“技术没有持续变革”为论证出发点,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从经验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在人均耕地减少的8-12世纪,科技革新反而在加速发展,当人均耕地增加时,技术革新反而趋缓;在近代,中国剩余率至少有30%;同时中国的农业就业人口一直忙碌,并未显得劳动力过剩。

4. 前现代技术进步机制和现代技术进步机制分别是啥?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

前现代的技术进步机制是生产经验试错型;现代技术进步主要依赖科学实验。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科学实验为技术发明创造的基础:

前现代的技术进步主要依赖试错频度与次数,因此人口规模大,就会有很大优势。

现代的技术进步做主要的是方法论的进步,依赖数学语言与可控科学实验的方法论进步。

5. 要素禀赋指的是什么?要素禀赋结构又是啥?

要素禀赋结构指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的相对拥有量。

6. 要素禀赋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有哪些涵义?

7. “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什么?为何被称作“三位一体”呢?

宏观上扭曲价格信号,中观上国家行政指令配置资源,微观上剥夺企业自主经营权。

①鉴于发展重工业投资周期长、资本需求量大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特点和当时中国资金分散稀缺、利率低和外汇缺乏的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要违背比较优势发展重工业就要压低利率,使得重工业部门以可以承担的成本从银行贷款。并且要高估本币汇率。

②由于利率被压低,可贷资金市场上可贷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国际贸易市场上对便宜进口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如果进行中观的行政配置资源,可贷资金就会被用于短期回报高的轻工业,外汇就会被用于购买廉价进口生活品,从而剩余无从积累再投资,并且造成长期的短缺。为了保证各廉价要素等用于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上,国家需要将各项需求排序配给。这就要求中观的行政指令配置资源。

③在这样的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产品有很高的垄断利润。如果给予厂长、经理以自主经营权,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职权损公肥私。同时由于大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国家难以掌握经营成本和收益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多报亏损以换取补贴。

8. 中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制度,具体指什么?对农村经济有何影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制度安排呢?

统购统销指政府作为唯一的合法粮食中间商,低价向农民购买粮食,再向城市统销。只有农民交售了政府购买的数量后,剩余产品才可以在农贸市场上出售;在城市中,卖给什么企业也是由国家统一决定的。统购统销制度出现是因为在重工业发展“三位一体”政策下,农产品价格被压低,农民不再愿意向政府卖粮,为了征集到满足城市人口的口粮而实行的制度。统购统销降低了农民的边际受益,改变了农民工作与闲暇的权衡,生产积极性降低。

合作化运动是为了获得农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将几户或者几百户农民组织起来生产的形式,遵循“入社平等,退社自由”的方针,实行按劳分配。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规模经济,节约了每户的成本,从而带来了农业增产。合作化运动同时还提升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公社是合作化运动后期,为了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水利建设),将5000户以上的农民组织起来,按需分配,不再遵循退社自由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没有了退社权,农民基本丧失了惩罚在偷懒的办法,结果造成了生产效率极大下降,造成了大饥荒。

9.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经济绩效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资本积累率很高,这些资金也确实用于重工业的投资,使得中国在短时期内在军工、航天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乡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10. 与比较优势的概念相比,自生能力这个概念有何异同?

①适用的对象不同:比较优势从一个产业或产品在一个开放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力来看;自生能力从一个企业的预期收益来看。

②适用的经济环境不同:比较优势只适用于开放经济;自身能力还适用于封闭经济。

11. 什么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要素禀赋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指,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特殊的,在广大后发展国家,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意味着率先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

型产业而不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重工业。

由于在每一期,要素禀赋是外生给定的,也就决定了这个经济体所可以使用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价格,从而决定了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因此要素禀赋就外生决定了一国最优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

12. 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否一定意味着需要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机制呢?

是。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中,价格信号才能充分而正确反映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及其变化情况,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才会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因此推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必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13. 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否需要政府的作用?如是,需要哪些方面的作用,以及为何?

是。

①政府需要承担信息的搜集和传播的作用。信息具有公共用品的特性。

②政府需要承担协调的作用:需要协调不同产业、上下游的投资,使得相关企业协作配合。需要补偿外部性问题,奖励创新,发展金融、劳动力培训和交通。需要制定相关行业准入规则,避免一哄而上。

14. 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企业自生能力的概念出发,一国最优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该国要素禀赋结构。只有着眼于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结构。因此,遵循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产业结构来发展,要素禀赋结构才能获得最快提升;反之,违背最优产业结构的产业赶超战略,只会适得其反。

15. 二战后,为何日本优先发展汽车产业,不久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而中国和韩国的汽车产业却长期需要政府保护补贴仍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简而言之,当时日本人均GDP为美国的40%,而中韩汽车产业起步阶段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0-20%。因此在日本发展汽车产业是遵循比较优势的,而在中韩发展汽车产业是违背比较优势的。

16. 推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否会永远落后?

不会。

比较优势可以使得一国产业最具竞争力和最高资本回报率,以及最高的剩余积累意愿。从而最快提升要素禀赋结构。

另一方面,由于后发展国家可以以较低成本引进而非自主研发技术,具有相当的后发优势。当要素禀赋提升成熟,则可以自主研发相关技术,实现赶超。

17.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有何异同?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竞争优势所讲的四个因素(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产业集群与分工,市场竞争程度)中只有比较优势和国内市场规模是独立的,而后者又是外生给定的。

18. “三农问题”的出路何在?

三农问题指农村穷,农民苦,农业危险。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于城市居民过慢。这是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和价格弹性低决定的。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这就要求城市放开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长就业机会。

19. 中国为何会出现“双轨制”改革?

①第二代领导集体不易过去经验为教条,以一定的经济增长获得政治合法性。

②实事求是工作作风。这些领导人都参与过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设立,不全盘否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肯定传统体制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进。

20.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国有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结构不平衡,协调问题,低激励。

21. 为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1980年代之前难以成功,但在之后却逐渐取得了巨大的绩效?

1978年后的改革在激励机制中承认了物质利益的作用。这就把解决低激励的措施,从强调政治鼓动转变为放权让利的物质利益激励。这就从微观主体普遍利益诉求的角度,使改革具备了逐步推向纵深的动力。

22. 什么叫做“双轨制”?它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问题?

双轨制指计划轨和市场轨并行的资源配置制度。

好处:①资源逐步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保证了总量上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比较优势意义上的优化;②市场轨自身不断壮大,推动并轨。

问题:由于计划轨和市场轨之间存在价格差异,可能引发寻租行为。

23. “激励不相容”是什么意思?“信息不对称”指的又是什么?

激励不相容指的是大型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不一样,所有者在乎的是投资回报率,经营者追求的是工资和福利。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所有者不直接参加经营,因此不知道具体经营的成本和收益,也难以了解哪些话费是必要的。这就给予经营者利用手中经营权和信息优势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

24. 什么叫做中国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怎样剥离这种“政策性负担”?

政策性负担是社会学负担和战略性负担的合称。其中,战略性负担是指那些在赶超战略实施期间建立起来的,资本过度密集,处于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造成的企业负担;社会性负担指的是国家因对城市人口就业负责,让国有企业过度吸纳员工造成冗员,导致企业面临的退休员工养老负担。

社会性负担的剥离要依靠员工下岗机制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把企业的社会负担剥离出来。

战略性负担的剥离要根据国有企业特性进行改革:a)生产的产品关系国家安全,必须自行生产的,由财政给予补贴,国家直接监管;b)生产的产品资本高度密集,潜在市场较大的,可以借助外资,以市场换资金克服资本劣势;c)具备人力资本,但是没有广大民用市场的,军工转民用,在利用人力资本的优势上实现转产;d)在产品、市场、人员没有任何优势的企业,实施破产。大多数国有企业都集中在b),c)类。

25. 从中国和前苏联东欧的改革绩效对比来看,为何“渐进改革”会优于“休克疗法”呢?

休克疗法的建议是:价格自由化;企业私有化;财政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然而事实上,由于在短时期内,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有相当大的困难,会导致GDP的下降。私有化的企业如果没有剥离政策性负担并不能减少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私有化而下降,政府难以实现财政平衡,往往会采用增发货币政策引发通货膨胀。因此,休克疗法引起内在逻辑不自洽难以落实。

渐进改革则通过制造经济增量,不断填平不具备自生能力国有企业向具备比较优势产业转变之间的鸿沟,最后完成改革。

两者的根本差异是:休克疗法着眼于更有效的配置现有资源存量,而中国改革则通过增量的配置调整,通过长期的积累实现逆转。

26. 前苏联国有企业根据新古典理论进行大规模快速私有化的改革,结果政府的保护补贴不降反增,这是为何?

苏联的私有化浪潮并没有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后,私营老板不但不会帮助国家承担政策性负担,还会像国家所要更多的补贴。这是因为企业所有者以政策性负担为借口所要的保护补贴此时可以完全进入自己口袋,并且不会触犯法律。因此企业有更大的动机所要补贴。由于发放补贴的权力掌握在政府官员,就会引发寻租。

2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活乱循环”指的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

28-①

28. 为何说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的最关键问题?

说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的最关键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联到改革中出现的三大问题:银行系统问题、股票市场问题、贪污腐败现象。

①从银行系统和经济波动问题上讲,改革以来经历了多次“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环,这一循环的根本问题是利率没有市场化。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得以维系的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给予他们大量政策性贷款,银行利率被人为压低,利率无法市场化。当放松对银行贷款的控制时,在可贷资金市场上货币需求大大超过货币供给,这一方面给货币增发、通货膨胀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刚性,总需求大量增加,各种物资面临短缺,价格上涨。同时在交通运输行业,由于交通运输供给短期内刚性,交通运输出现瓶颈。综上,国企的维系使得“活-乱”循环无法解决。

②从股票市场上来讲,大量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但是又无法给予分红。股票持有者只能通过交易投机获利。造成股票市场换手率高和大起大落。

③从腐败现象上来讲。一方面政府管制市场准入,使得垄断国有企业存在垄断利润,导致寻租和贪污腐败。另一方面在市场、计划双轨制下,政府管制的物品,如可贷资金,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这样的差价也会造成寻租机会。

29. 作为研究经济发展的理论,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

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强调的是研究发展战略要着眼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差异。旧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都认为政府可以在经济由低级结构转向高级结构时可以起积极作用。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①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方式:旧结构经济学认为应该实行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通过政府全面直接的行政手段和价格干预优先发展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新结构主义强调市场再配置资源中的核心地位,政府主要做的应是解决协调问题和补偿外部性。

②对结构刚性根据的根本看法:旧结构经济学认为存在外生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比如垄断、

要素的难以流动(依附理论),必须通过赶超战略打破这些壁垒;新结构经济学则认为这是由要素禀赋内生决定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想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不会成功的。

③对结构的划分:旧结构经济学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两类或多类,经济发展必须严格按照这一序列前进;新结构经济学则将不同的产业结构放到一整个连续的谱系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某些后发优势非线性跃迁。

④经济管理中运用的工具理论:旧结构经济学的政策建议是泛保护主义、刚性汇率和金融抑制;新结构主义肯定进口替代战略,同时强调产业升级过程必须与一国要素禀赋变化相一致。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精品】

中国经济发展 通过十周的学习,这门通识课让我获益不浅,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小组的合作讨论下,我了解并知道了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及东西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我重点了解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与前景。在这里我谈谈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的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不足的一些看法。 一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形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二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的世界需要中国必须开放,它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对所有国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开放不是依赖别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邓小平就说道:开放也是改革,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当中国的经济体制前进一步,就会遇到旧开始朝经营权不断向地方和部门分散,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段扩大、管理手段更加接近国际通行做法。尤其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与转型,通过融入国际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与价值链创造,中国已经演变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并在2009年成为世界出口与贸易盈余的第一大国。在这一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专题2018期中 参考答案

2018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前四题必答,后两题任选一题 必答题: 1.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生产要素的增加,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0.5分)由于自然资源受国土面积限制,劳动力受人口增长速度限制,资本积累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0.5分) ?产业结构的升级(0.5分)如果将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产业部门,即使要素投入不增加,经济也可以实现增长。 ?技术进步(1分)即使产业结构不变、各种要素不增加,如果技术取得进步,就能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出,带来经济增长。 ?制度的完善(0.5分)完善的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使生产位于生产可能边际曲线上。 以上四个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因为其他三个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变迁的可能性和速度。(1分) ?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维持较快技术变迁,以打破资本边际回报递减的规律,维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可引《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的理论)(1分) ?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新技术的产生是产业升级的前提(0.5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制度作为上层建筑,要与实际的经济状况相适应(0.5分) 2. 科学革命主张利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假说、用可控制实验来检验假说,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1分)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其本质在于技术变迁的加快。(1分) 科学革命对工业革命有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方法论上的贡献,提供了可控制实验作为试错的方法和手段。(1分)其二,推动技术分布曲线向右移动。(1分)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可控制实验发明新技术在遭遇到瓶颈时,可以通过基础研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从而使技术分布曲线不断向右移动。(2分) 因此在欧洲出现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变迁的速度才能得以不断加快。 所以说,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3. 农业合作社的成功在于集体生产比个人生产更具有规模经济。(1分) 农业生产的特性是难以监督。(1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比较难以监督,工序也没有严格的标准。要让一个农业合作社能够维持下去就需要每个人进行自我监督。 在农业合作社中,自愿原则非常关键。退社自由对努力干活的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同时对偷懒的人是一种实质的威胁。(2分)因为越来越多人不努力干活会造成人员不断退社,最终导致合作社解散,偷懒的人也必须回去单干,得不到规模经济的好处。 如果剥夺退社自由,合作社的解散或能干的人退出就不再是一种威胁,那么偷懒的人会继续偷懒,努力的人因为没有退社选择,也会不再努力工作。在没有退出权的一次性博弈中,偷懒才是所有人理性的选择,因此越来越多人不努力干活,生产力水平下降,导致合作社失败。(2分) 4. 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1分)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4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4 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配越公平, 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分配的公平。 ( ) 3.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4.一般而言,收入分配越公平,洛伦兹曲线就越向右下方弯曲,越接近于横轴。() 5.对于公共产品,公众不同的偏好很容易加总。( ) 6.拥挤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对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增加每个消费 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7.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 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实现了政治均衡。() 8.单峰偏好意味着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9.投票交易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收益大于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 10.实证分析表明,官僚们对政府预算极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过剩,而 高于其最佳的产量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生产什么?--答案:生产利润最高的产品 B.生产多少?--答案:按照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生产数量 C.如何生产?--答案: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组织生产 D.为谁生产?--答案:政府命令为谁生产就为谁生产 2.早期经济学家提出的"三要素"说认为,社会生产由三种基本要素的数量决定,这三大类要素即社会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源。在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类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力 B.土地 C.科学技术 D.资本 3.下列关于机会成本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按照经济学的约定,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被放弃的或牺牲的次优方案的价值 B.在现实社会中机会成本是"潜在"的,即机会成本是未能从事的某项活动所可能带来的价值的损失,而不是已经发生的已有资源的损失 C.机会成本指的是最优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即可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9117242635.html,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2、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3、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4、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5、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6、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7、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8、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9、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 10、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 11、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12、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 14、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15、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 16、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 17、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 18、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 19、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9117242635.html, 20、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2、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英文) 3、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4、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5、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 6、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 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8、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 9、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10、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 11、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12、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1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问题 14、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6、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1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18、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上) 19、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公共经济学考试试题解析汇总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 1、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见书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 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或“是怎样的?”的研究方法。 合作收益 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 ②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书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 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政府失灵 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第二章 仁 第一,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重工业具有资本密集程度商的特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如政府不加干预,就会产生过爲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保障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积累困难,政府必须人为的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压低工资水平。 第三,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禀賦的职工之间的报酬。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是唯一的就业场所,拥有高人力资本的职工尽管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但这种较优越的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很低。 第四,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持低工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维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要求实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低价格政罠?二是为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体制均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2、 为实施电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制度,以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从而国家在制度上实行了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户藉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城乡人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为的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水平。 3、 第一,就业是否存在竞争。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城市职工就是不再是“铁饭碗”, 而需要面临就业岗位的竞争,特别是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 第二,就业渠道是否单一。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第二个方面为是否就业渠道单一。企业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唯一渠道就是国有企业。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吸收了大量的城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第三,各自的产业结构是否对比较优势做出不同的反应?传统就业体制下,各自产业结构无法对比较优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没有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对资本的集约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事实上,国有企业与资?本集约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全部非国有企业为正。 4、 第一,资源重新配置效应。改革以前,由于政府人为的扭曲的劳动力的配置,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改革以后,资源配置逐步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本丰富的比校优势,进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第二,保持比较优势的效应.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于是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有助于为城市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保持经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第三,填补岗位空白的效应。与农村地区劳动力相比,城市地区劳动力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就业层次较高,而就业层次较低的职位需要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填补,以保证整个经济的完整运行。 第四,促进城市建设的效应。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计划体制下依赖于投资资源的再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通过自我融资实现。当城市建设越来越依赖市场的自我融许吋,较多的人口和更为活跃的经济就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积累来源。 5、 第一,如何保持城乡就业的稳定与增长。从需求角度看,目前尚有许多因素是就业形势趋势继续严峻。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人口数量虽最终不能决定中国的长期就业形许,但是劳动力素质的确构成就业增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15 分)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2 .价格管制通常可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3 .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4 .共有产权资源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 .如果政府在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8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9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10 .政府对垄断企业实行平均成本定价管制使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一个寡头个别地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时,他生产的产量是() A 大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小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B 小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大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D 小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2 .假设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是300 美元。买者张三对它的评价为400 美元,卖者李四生产一辆新自行车的成本是200 美元。如果张三购买一辆新自行车,总剩余值是() A100 美元;B200 美元;C300 美元;D400 美元。 3 .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A 、完全竞争 B 、不完全竞争 C 、垄断 D 、计划经济 4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它说明了为什么()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 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消费; D 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5 .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 公共产品; B 共有资源;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6 .如果政府管制者把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分解为许多个小企业,那么生产成本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7 .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 、纳税人 B 、纳税义务人 C 、负税人 D 、法人 8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 、前转 B 、后转 C 、混转 D 、正转 9 .信息不完全下的最优信息搜寻规则是() A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寻求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寻求的边际成本; B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发现市场上的最低价格时为止; C 从广告和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中寻求希望获得的商品信息;

MPA试题库(公共经济学)

MPA公共经济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84个) 1.下列哪种情况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 ] A.甲善必然对应于乙的处境恶化 B.甲处境变好了,而乙处境至少不会变坏 C.当乙处境固定时,甲前的处境不一定是他可以得到的最好状况 D.甲以通过变化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但这种变化对乙有影响 2.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 ] A.电信行业价格居高不下 B.传染性疾病流行 C.民营企业没有能力从事国防科技研究 D.政府提供医疗保险,但医疗费用飞速上升,无法控制 3.政府促进西部大开发总体上属于 [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以上都有 4. 在两个人A地区与B地区之间,下列()情况是帕累托改进。[ ] A.A地区的生产排放的污染让B地区的环境变坏。 B.A地区的污水流到B地区,同时B地区的废气排到A地区。 C.A地区的税收被国家强制要求转移支付给B地区。 D.A地区与B地区达成交易,A地区的污水流到B地区,A地区向B地区支付污染费。 5.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 ] A.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B.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 C.开征遗产税 D.对落后地区给与较高的转移性支付资金 6.关于基尼系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尼系数介于0到0.5之间 B.基尼系数越大,则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C.基尼系数越小越好 D.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低于0.25 7.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指()。[ ] A.政府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B.政府在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C.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 D.政府的税收和救助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反应 8.在公共场合吸烟对身边人的影响,其外部效应可描述为 [ ] A.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B. 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C.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D.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9.对科学发明应当采用什么来矫正其外部效应 [ ] A.征收税收措施 B.发放补贴措施 C.政府规制措施 D.科斯定理 10.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来矫正外部效应是 [ ] A.征收税收措施 B.发放补贴措施 C.政府规制 D.科斯定理 11.下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负外部效应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一项科学发明 C.购买一件衣服 D.修复历史建筑 12.下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正外部效应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造纸厂排放的污水 C.购买一件衣服 D.科学发明 13.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不包括()。 [ ] A.稳定经济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消灭剥削 14.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损害,而又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这叫做 [ ] A.正外部效应 B.负外部效应 C.公共产品 D.搭便车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 关键词: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 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2.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 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3.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 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 4.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 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5.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 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 6.经济起飞:表示一国经济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即由传统经济进入现代化经 济的高速增长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突变。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8.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 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1.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有哪些?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发展 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中国经济论文

摘要,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20世纪中国的经济是出于一个非常的低谷时期,经济得不到发展,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出于落后时期。现代的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经济进过一个低谷时期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加入到了世界经济行列之中,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经济得到全新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着,但中国事情都会是两面性的,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我国要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判判断,既不能错过眼前的大好机遇也不能盲目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地位,机遇,挑战,方针、 正文,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加快,但保护主义依然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推进自由贸易,坚定不移恪守历次峰会承诺,坚定不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取消已有的贸易保护措施”。这是我国政府向世界的宣示。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机遇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全球化又给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1)dxg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 以下答案乃学生所作,若有错请自行改正,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分) 1、若某个社会中只有A、B、C三人,在配置资源时,下列哪种状态说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C)。 A某种资源配置使A、B、C三人得效用均增加了 B 某种资源配置使A得效应增加,B、C得效用保持不变 C 某种资源配置使A、B、C三人得效用均下降了 D某种资源配置要使A得效应增加,则必然同等减少B与C得效用 2、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得者所得大于失者所失”,则这种资源配置(B ) A 有效率但不就是帕累托效率B有效率且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B 无效率D 以上均不对 3、关于社会边际效益,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C ) A 指增加一定量得物品或服务所能获得得效益增加数量 B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增加而增加 C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得增加而减少 D 可以用增加一个单位得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消费时人们愿意付出得最低货币量来表示. 4、关于资源配置量与MSB及MSC之间得关系,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C) A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过剩 B 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没有效率 C 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过剩 D MSB=MSC时,社会总净效益为零 5、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时,关于社会净效益说法正确得就是(A ) A 社会总净效益最大 B 边际净效益最大 C 社会总净效益最小 D 社会边际净效益最小 6、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B ) A 就是一个有众多者买数与卖者得市场 B 就是一个竞争最激烈得市场 C就是一个没有价格操纵者得市场 D 就是一个没有公共资源生产与交换得市场 7、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就是市场失灵得表现(C ) A私人公司不愿投资城市街道建设 B 贫困C汽车价格随产量增加而下跌 D 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8、公共部门不应介入得行业就是( D) A 高等教育B河流污染治理 C 自来水价格管制 D 电视机生产 9、公共财政得职能不包括(B)职能。 A资源配置B直接生产公共物品C收入分配D稳定与发展经济 10、对于私人消费得公共产品,社会边际效益与成本与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之间一般有下列哪种关系(B) A MSB>MPB且MSC>MPC B MSB>MPB且MSC=MPC C MSB<MPB且MSCMSC B MSB>MSC C MSB〉MPB DMSC

10春中国经济专题期中考试试卷和试题说明

2010年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课程《中国经济专题》期中考试 试卷和试题说明 2010年5月 试卷说明 1.开卷笔试,可以参考任何读物和笔记;但请关闭一切电子设备。请直接将选择和理由回答在本试卷上,无草稿纸。2.考试时量为1小时。 3.答题时,请在各题选项后相应括号内划勾,三个选项能且只能选择一个选项;划勾后,请在“理由”处给出解释。4.答题要求:解释与选择一致,符合经济学逻辑,概念理解和使用准确,必要时注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可用实例。5.答题“理由”部分的长度不要超过试卷留白所限,字迹务必清楚。 6.考试期间不得交谈、交换答案、参看或抄写其他同学回答,若当场发现或事后答案雷同,将一律视为考试作弊。7.考试作弊按学校规定要受到同时取消主修学位和双学位的严厉处罚,请大家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8.本试卷共一大张,双面印刷,共四小面;若有缺印、漏印、重印等印刷问题,请及时向监考助教请求调换试卷。9.本试卷一共20题,每题1分,满分20分。 试题说明 1.本试卷所有试题均没有唯一标准答案,试题为开放性的。 2.试题说明主要从试题考查目的、试题主要特点、同学答题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仅供大家参考。 3. 欢迎大家对试题和试题说明提出疑问、批评意见和建议。 4. 欢迎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以逻辑或事实,向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回答。 5. “试卷和试题说明”由易声宇,贾珅,韩思怡,吴鸾莺四人分头整理,最后由易声宇统撰成稿。

试卷和试题说明 1.如果农民拥有农地的流转权,他们就会迫于生计失去土地,无以为生。 对()错()不确定() 理由: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对权利特别是流转权的认识。“如果—就”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的关系判断。注意本题题干隐藏的是有流转权和没有流转权的对比。多一项权利就会导致无以为生,这种判断在逻辑上不成立,在事实中也没有见到过。有的同学举出征地制度的例子,但在征地制度中,农民是没有流转权的,只能被迫将土地权利以政府定好的价格让渡给政府,这一点课堂上重点提过。另外,迫于生计失去土地,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能的,但这仍然不代表“如果—就”判断关系成立;至于从失去土地到无以为生,前提正是没有土地流转权,所以失去土地才无法得到符合意愿的补偿。 2.将包产到户合法化就是一种产权界定。 对()错()不确定() 理由: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合法化服务的产权界定属性,只不过以包产到户为具体例境。题干是判断句,“合法化是产权界定”。为地方、基层的自发实践提供合法化服务,是产权界定中加入政府强制力支持的重要一环,对产权纠纷能提供有强制力支撑的仲裁服务。这也是课上讲过的内容。 3.农业集体化运动失败,是因为农业活动没有规模经济的效果。 对()错()不确定() 理由: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集体化运动失败与农业活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农业集体化运动失败,关键在于监督费用高昂,与规模经济并无必然联系。此外,农业活动当然有一些规模经济存在,因为规模经济的本质是投入不可分割性,而田埂、畜力、机械等在一定耕作强度范围内都有此性质,课堂上讲授过的“驴腿”就是一例,但本题的重点尚在于因果关系,至于后半句表述本身的问题,倒在其次。 4.国家的农地征用权利导致低价征地和高价拍卖土地之间的差价归政府。 对()错()不确定() 理由: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对征地制度及其之于土地收益分配效果影响的认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农地征用权利。如果把城镇国有土地招拍挂市场由政府垄断经营的制度也算入农地征用权利,那么这种农地征用权利就会既包括低价拿地(征地制度),也包括高价拍卖(垄断招拍挂制度);如果不算入,那么单单农地征用权利只能保证政府低价征地,没有垄断招拍挂制度,尚无法保证政府一定能高价拍卖土地。但如果从宪法关于“城市一切土地均属国有”的条款出发,得出征地所得土地只能归政府,政府对如何处臵这些土地具有垄断权利,因而可以高价拍卖的结论,也是基本允许的。 5.农民不能自由退出人民公社,导致了大饥荒。 对()错()不确定() 理由: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人民公社社员退出权对生产绩效的影响。由于社员无法通过退出权来迫使其他社员好好干活,无法起到替代监督的作用,只剩下费用最高的监督渠道——直接监督农业生产过程,高昂的监督费用导致生产积极性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