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

绪论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劳动价值论

辩证法

历史观

√剩余价值论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罢工和起义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第一章第一节

第 1 题(单选)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切知识的总汇

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第 4 题(单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普遍性

特殊性

科学性

√客观实在性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第7 题(单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关于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第8 题(单选)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

√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第9 题(单选)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

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

主体与客体相分离

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第11 题(单选)

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

运动

√实践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第12 题(单选)

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13 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第14 题(多选)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第15 题(多选)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复合

理在事先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物是感觉的集合

√“理在事先”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第17 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18 题(多选)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一章第二节

第 1 题(单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

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

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

度看。就是要

注重量的积累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坚持适度原则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第 2 题(单选)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

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

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客观性

有限性

√相对性

一维性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第 4 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

方向和道路

结构和功能

源泉和动力

第 5 题(单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第 6 题(单选)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形而上学的思想

诡辩论的思想

相对主义的思想

第7 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第8 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9 题(单选)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第10 题(单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11 题(单选)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到具体

实践到认识

第12 题(多选)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第13 题(多选)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第14 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第15 题(多选)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16 题(多选)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第17 题(多选)

辩证的否定是

√事物的自我否定

√事物发展的环节

√事物联系的环节

√扬弃

第18 题(多选)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一章第三节

第 1 题(单选)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第 2 题(单选)

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第 3 题(单选)

意识的本质是

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大脑的分泌物

思维的各种现象

第 4 题(单选)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第 5 题(单选)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第 6 题(单选)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第7 题(单选)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句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客观性

√能动性

对象性

任意性

第8 题(单选)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第10 题(单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第11 题(多选)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

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第12 题(多选)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急躁冒进的表现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第13 题(多选)

下列体现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第14 题(多选)

实事求是体现着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16 题(多选)

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

现的

√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第一节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的观点

实践与认识辩证发展的观点

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的观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第 2 题(单选)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第 3 题(单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第 4 题(单选)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唯心主义

经验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第 5 题(单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第 6 题(单选)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

第7 题(多选)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

√经验论

√唯理论

第8 题(多选)

从根本上说,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认识关系

依存关系

√实践关系

矛盾关系

第9 题(多选)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10 题(多选)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

坚持从物到感觉的思想路线

√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缺乏理性认识

第11 题(多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

第12 题(多选)

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

表象

√推理

√概念

√判断

第二章第二节

第 1 题(单选)

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

主观性

相对性

绝对性

√客观性

第 2 题(单选)

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发展性

第 3 题(单选)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谬误是感性经验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第 4 题(单选)

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主要看它

√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第 5 题(单选)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标准的

√客观性

全面性

发展性

稳定性

第 6 题(单选)

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理论知识是不可靠的,这是()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经验论

唯理论

教条主义

第7 题(多选)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有条件性

√有限性

永恒性

不确定性

第8 题(多选)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第9 题(多选)

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真理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价值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第10 题(多选)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多数人的意见

√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认识

√得到公认

第二章第三节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重视实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要回到实践

第 2 题(单选)

运用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策略,必须做到

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

要征求各方意见

要集体研讨

√从实际出发

第 3 题(单选)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是

√从实际出发

遵循原则

按照规律办事

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

第 5 题(单选)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阶段

社会转型期

第 6 题(单选)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满足人的需要

文明进步

第7 题(多选)

以下关于理论创新的说法,是正确的有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

第8 题(多选)

以下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主要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第一节

第 1 题(单选)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个人的历史作用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巨大反作用

第 2 题(单选)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第 3 题(单选)

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是

哲学

道德

宗教

√政治法律思想

第 4 题(单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 5 题(单选)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它是实体性客观力量

第 6 题(单选)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信息传递系统

√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力系统

能源系统

第7 题(单选)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上,以下论断属于正确的是

√历史的发展是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历史的发展是由先于人的活动的规律决定了的

历史的发展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

第8 题(单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发展完全相同

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社会发展中一切情况都是必然的

√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第9 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历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

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了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

第10 题(多选)

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曹雪芹的《红楼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邹容的《革命军》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第11 题(多选)

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作用在于它是

√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

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决定因素

第12 题(多选)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劳动对象

第13 题(多选)

“自然环境决定论”错误地认为,自然环境

√决定社会的性质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对社会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章第二节

第 1 题(单选)

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

第 2 题(单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的统一

主体与客体

自然与社会

生产与消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 3 题(单选)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第 4 题(单选)

“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第 5 题(单选)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第 6 题(单选)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的观点,属于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对主义观点

折衷主义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第7 题(单选)

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非决定论

辩证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

唯心主义决定论

第8 题(单选)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社会规律是由人创造的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第9 题(单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发展

第10 题(单选)

阶级的实质是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第11 题(单选)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

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第12 题(多选)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客观趋势

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第13 题(多选)

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14 题(多选)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第15 题(多选)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

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第四章第一节

第 1 题(单选)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第 2 题(单选)

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个个人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第 3 题(单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是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第 4 题(单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第 5 题(单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占人口大多数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具有先进思想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第 6 题(单选)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唯心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作业 1.第4题 空间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5题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6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7题 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 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8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9题 规律是()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10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16题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17题 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8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1.第19题 社会改革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题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答案 单选:1—5 DACAB 6—10 ACDBB 11—15DDDCD 16—20ABDBD 21—25ADABC 26—30BDADA 多选:31、AC 32、ABCD 33、CD 34 CD、35、AB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D 40、ABCD 41题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3.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1)对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矛 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 物发展的动力。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 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 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可结合个人实际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实际,说明内因外因的关系。 44、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 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要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

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201803考试批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学生姓名马玉龙学习中心安徽淮南毛集电大奥鹏 学号120905211000153考号120905211000153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高起专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大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一、凡是大作业的课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指定网址提交电子版作业: 1、提交网址:http://202.152.187.8:8081/schoolwork/login.aspx 2、提交起止时间:2018年2月11日-3月18日23:00; 二、电子版大作业提交须知: 1、输入的用户名为学院学生平台用户名; 2、课程考试号可以登陆学生平台,在页面右上角的“个人中心”中查询,为7位的数字; 3、提交的文档格式必须为word文档,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 4、严格按照课程名称提交相应课程大作业,提交错误的大作业,按0分处理; 三、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不得拖延,逾期不交者,按0分处理; 四、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大作业,将酌情扣分。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一、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材料3]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答:陆久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答: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 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 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 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 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 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 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 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 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生产,意思是生产工具是各种经济时代划分的标志。同理:“手推磨代表着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工业主为首的社会”)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国家政权) 18、“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该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阶级矛盾是 由此规定的。)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 争是由此规定的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杠杆)) 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基本矛盾此终存在,只有 尖锐化时才会引起社会革命。) 二、分析题。 1、材料1: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材料2: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问题1、结合材料1、2回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含义。 问题2、材料1是如何评价人的思想观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1:含义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包括感性形式(感觉)和理性形式(思维)。感觉和思维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感觉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材料1、2说明任何意识和观念,无任正确、错误、荒唐,无任其主观特征多样,归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部分答案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A.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4.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c) A. 抛弃 B. 纯粹的否定 C. 既克服又保留 D.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b ) A.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B.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C.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 A.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B.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bc ) A.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B.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7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 A.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马克思原理阅读作业

20 钱佳麟经济与管理学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马克思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恩格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列宁 这几天我翻阅了一下苏汉诺夫的革命轧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和第二国际全体英雄们一样迂腐。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过去的盲目模仿,至于他们非常怯懦,甚至于其中的优秀人物一听说要稍微离开一下德国这个榜样,也要持保留态度,至于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整个革命中充分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性,就更不用说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原理概论判断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Y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Y 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Y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Y 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N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Y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空想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N 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总是积极的、进步的 N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N 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N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Y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N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N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N 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N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大,斗争的作用小. N 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性。N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Y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对 生产力是不可以跨越发展的 N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3

作业一 第1题(4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上帝创造世界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第2题(4分)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第3题(4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第4题(4分)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第5题(4分)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第6题(4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第7题(4分)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第8题(4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第9题(4分)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第10题(4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B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论述: 第1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常说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第2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3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